二十世紀末對於中國教育來說是無疑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時期,先是叫了多少年的素質教育在中小學終於啟動了,隨之而來的便是高校一輪又一輪的改革,從新收費製度的實施到後勤社會化改革,從聘任製、津貼製的實行到各高校的重組,在社會上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震蕩。無論是繁華富麗的大都市還是偏遠貧困的小鄉村無一例外地感受到了這種改革的衝擊波,其中尤以高校重組最為引人注目。在這種“大魚吃小魚”似的大重組中,中國高校的數量急劇下降,許多三流乃至不入流的學校紛紛加入了名牌大學的行列。伴隨著數量的減少,一個個“巨人”紛紛站了起來,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學校竟達到五萬之多。這種調整對於整個中國的教育突破原有的“小農式”局麵,打造世界級的“航空母艦”,對於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然而,對於各個加入重組隊伍的高校來說,則各有各的難處。名牌大學埋怨自已吃了過多的魚,患了消化不良症。弱勢學校則充分領略了“人為刀佾,我為魚肉”“弱肉強食”的痛苦,有的甚至發出“亡校奴”的感歎。由於高校重組屬於政府行為,各個學校並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因此許多感歎也僅僅停留在嘴上,就象五、六十年代,上麵一聲令下,下麵就排山倒海一般。
在這種合並風潮中,作為三類學校的太湖大學就象一隻危船,時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大家心中都明白,合並是大勢所趨勢,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關鍵是與誰合最有利。太湖大學在江南省是屬“小弟弟”一類的,在部裏向來又是個“靠邊站”的角色,此時誰還顧得上它?本來吳州省屬部屬高校並不少。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吳州大學便象一個大吸盤似的把吳州醫學院、吳州絲綢學院、吳州鐵道學院、吳州城市建設學院一咕腦兒吸到了自已肚子裏,隻剩下太湖大學和吳州農業大學兩所學校孤零零地立在那兒。起先大家皆以為這兩所學校被吳州大學吃掉是鐵板釘釘的事。其實,大家的猜測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此之前,中央某位領導也想在吳州搞一個一城一校的模式,即在吳州通過合並隻建一所大學。然而曾幾何時,吳州大學在吃了同市四所高校後竟然罷了嘴,弄得人們大跌眼鏡,這也使得太湖大學這隻小帆船在合並風潮之初竟然得以苟延殘喘。太湖大學究竟何去何從?路在何方?是獨立還是合並?要是合並又與誰合並?目睹了別人的歡笑與痛苦,太湖大學從上到下人心浮動,在希望、企盼、焦慮地等待命運之神宣判那一天到來的同時卻又怕那一天的到來。各個係都在談著這件事,中文係的周三聊天會自然也離不開這個話題。
“同誌們,昨天省裏主管教育的李副省長到我們學校來了!”老顧在係裏、學校雖然什麽也不是,但消息卻很靈通,往往學校的文件尚未傳達,老顧這裏便開始發布了。
“有什麽消息?”包爾萊問道。
“什麽消息?你這位市委書記的大秘書還要問我?”老顧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過奚落包爾萊的機會。
“得了,老顧,別賣關子了,快說吧!”葛書記發話了。
“據說那位李副省長的意思是要我們與農業大學合並,組建一所新的大學。”學校近來特別強調關於合並之事不要在教職工中亂傳言,老顧近來講話中凡是涉及這個問題時謹慎了不少,總是忘不了捎上“據說”兩個字。
“與農業大學合並?不可能吧,我們學校以文為主、農業大學以農為主,這兩所學校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去呀!”老季說道。
“哎,老季,是我說還是你說?”老顧每每看到大家急不可耐的神色,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因而,每每談到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時,他總是想方設法地設置許多關子。果然大家沉不住氣了,紛紛埋怨起老季來,盡管大家覺得老季的問題也不無道理。
“老季,你就別插嘴了,讓老顧把話說完嘛!”
“老季,你怎麽也變得多嘴多舌了!”
“老顧,別理它,你快講你的!”
在大家的一片催促聲中,老顧呷了一口水,又咕嚕咕嚕地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說:“同誌們哪!我們共產黨就是有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的本事,不然,我們中國還能有今天嗎?據說省裏對於一個城市隻搞一所大學向來都持反對意見,省裏的意思是一個城市最好要有兩所大學。現在,不僅我們吳州,就是省裏其它城市,象錫州、淮州等城市也都在搞這樣的試點呢。”
張混混插道:“哎,老顧,不是說教育部已停止各校合並,轉入整改期了嗎?”
“哪個說的?據說沒那檔子事!”話一出口,老顧才感到這個“據說”有些多餘,好在大家此時並無“咬文嚼字”的興趣。
沙飛問:“顧老師,那合並後的校名叫什麽呢?”
老顧說:“具體還不清楚,據說省裏的意思是吳州目前正處大發展時期,想把吳州搞成特大市。考慮到吳州將來的發展對理工科人員需求量比較大,所以呢據說省裏想把合並以後的學校定位在理工科的位置上呢!”
張混混驚叫道:“理工科?不可能吧?我們兩所學校一個農一個文都與理工沾不上邊,一點基礎都沒有,怎麽搞理工?再說了,把學校搞成理工,那我們這些搞文科的不是要下崗了嗎?”
葛書記瞥了張混混一眼說:“不過,定位在理工也不排斥文科的發展,國外一些理工大學的文科搞的也挺好,國內的也不少見,你看清華、同濟等知名大學不也都在辦文科?現在是市場經濟,辦學也要圍著市場轉,所以呢現在大家要盡量把課程開拓的廣一些,這樣將來發展的餘地也會大一些。不過我倒是擔心現在我們行政人員太多,到時大批的裁員到哪兒去?這倒是一個大問題呢。”
葛書記的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迴響。
唐德新附和說:“是啊,聽說吳州大學合並幾所學校後,裁掉不少人呢。”
老季不以為然地:“你別看裁得那麽多,實際上裁掉的都是些小巴拉子,當官的還不照樣坐在台上。”
小羅說:“可不是,你沒聽說,吳州大學合並其它幾所學校後,有人編了一個順口溜,說是‘校長一走廊,處長一禮堂,科長一操場。’據說吳州大學現在光副校長就有十來個呢!”
沙飛說:“想想倒也是,合了幾所學校那麽多的官往那兒放啊!咱們中國的官有個毛病就是能上不能下,不象美國,總統下台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你看每次政府機關的官員也是越精簡越多。上次,我到一所合並後的高校去了解情況,那裏的組織部長、人事處長後麵都是帶副局級或局級括弧呢。”
包爾萊說:“可不是嘛,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在咱們中國就是當官的吃香,當了官就有了權,有了權就有了利,權利權利嘛就是這個意思。最近我看到報紙上登了一條有關職業地位排名的調查,排在最前麵的就是政府機關官員。說白了,還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老顧這迴破天荒地不但沒和包爾萊找岔,反而進一步闡發道:“別說政府機關了,我前些日子出差遇到一個和尚。他遞給我一張名片,你猜他名片上頭銜寫的是啥?嘿,一級方丈,後麵還拖有一個括弧:正處級,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季說:“別說和尚了,現在啊,連幼兒園的孩子都在比誰的父母官做的大。誰的父母官做得大誰在班上就是老大,官大的壓了官小的,官小的壓了沒官的。難怪現在學校裏的孩子個個都是官,什麽衛生組長、風紀組長、體育組長、學習組長……競爭最激烈的官就是班長了。家長們也把當官沒當官用來衡量孩子有沒有出息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女兒班上有個小孩競爭上了個副班長,他的父母還老大不願意,向班主任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副班長享受正班級待遇。二是正班長不在時,
由副班長代理班長。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顧說:“別說小孩了,就是當今大學生求職也是這樣,用人單位首先看你在學校是不是個官,是官就用,不是官對不起,拜拜!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季說:“別說大學生了,就拿我們自已來說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想當年,我在班上隻當了個管戶頭的,就是每天早上點名看哪些同學沒來。就有不少同學偷偷地送米麵饃饃餅給我吃,這在那個時候可是正部級的享受了,你說好笑不可笑?”
“什麽好笑不好笑,你們兩個在說相聲啊?”見到老顧和老季你來我往,葛書記忍不住道。葛書記這一句話把老顧和老季的單口相聲又變成了群口相聲。
張混混說:“葛書記,以我說,我們學校就是坐班人太多了,你往辦公樓走一走,靠一張報紙一杯茶水混日子的還少哇!錢一分也不少拿,我看這樣的人就得裁掉,狠狠地裁!”
小羅說:“聽說原來吳州大學是想要我們學校的,但仔細一了解,發現我們學校的冗員太多,包袱太重,所以就沒要了。”
包爾萊說:“要是合到吳州大學就好了,牌子也硬了,搞教學科研條件也好多了,待遇也不會差,就那些個領導舍不得頭上的烏紗帽,寧願搞自已的獨立王國。這下可倒好,現在與農業大學合並,弱弱聯合,到頭來還是一個‘弱’字當頭,永世不得翻身。”
“據說前幾年上海南洋交通大學看中我們在吳州這個地理優勢,想合掉我們,把我們這兒變成交大分校。但當時領導就是不積極,你想想,要是我們到了交大,那不就等於成了吳州的上海人,待遇又高,層次也提高了,那該多圓滿!”沉默了多時的老顧好不容易又接上頭了。
唐德新說:“哎,什麽層次不層次,圓滿不圓滿的。老顧,你現在該不是在練法輪功吧?不過話說迴來,合不合這也由不得校領導,是政府行為。我們呢還是實際一點,多考慮與農業大學合並的事吧。我看學校真得組成個班子好好研究此事呢。”
張混混說:“與吳州農業大學合呢,有個好處就是他們學校和我們學校規模差不多,說來我們還比它們早個五年呢,雙方平起平坐,不存在誰吃誰的問題。”
許楓說:“與農業大學合,不知誰來當頭啊?”
陸子豐說:“聽說農業大學的書記今年已有62歲了,年齡已到頂了,在這一點上,咱們施書記可說是四十來歲正當年,又是從改革前沿深圳來的。從這方麵來說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不過聽說農業大學的校長是剛從西北某大學調來的一個博士,年齡很輕,今年才三十多歲,不管怎麽合,這新學校的校長和書記看來是鐵板釘釘的事了。”
老季說:“這倒很難說,中國的事往往意外太多,官場尤其如此,不到最後誰也說不定。據說前些日子,吳州市一位領導要到農業大學去當書記,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此時安排他到農業大學當書記,那合並以後的事就很難講的了。施書記雖然能幹、有魄力,但畢竟是外來戶,沒有根基。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嘛!”
小羅說:“那位領導從沒搞過教育,能行嗎?”
包爾萊說:“不過,由吳州市派一位領導來對於今後的發展有好處,至少他在吳州市當了這麽多年的官,以後在市裏辦事也方便些。不象以前,辦個事象登天似的。”
老季說:“合了以後,那校本部不知放在哪兒?”
唐德新說:“機關肯定放在農業大學了,你想想,誰願意把總部放在這個山溝溝裏,辦事多不方便。唉,就怪當初建校時學校領導昏了頭,把個學校辦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害得我們好苦哇!”
張混混說:“我們學校為什麽會被踢到這個偏辟的地方?還不是當官的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的結果。想當初,我們太湖大學選址時,完全可以在市裏麵找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北塔邊,吳州大學東麵、南門汽車站旁,哪兒都是黃金地段啊,哪一個位置不是發財的寶地?偏偏咱們當時的領導不願放下自已的臭架子,一副欽差大臣的派頭。欲話說,在人屋簷下,不能不低頭,結果怎麽樣,得罪了市裏的一些領導,將咱們一腳踢到了吳州的西伯利亞。”
剛從校武裝保衛處處長任上“轉業”到中文係的錢衛很有感觸地接道:“可不是嗎?記得有一次,市公安張局長到咱們學校來檢查工作。我請示有關領導怎麽個接待法。你猜那位領導怎麽說?他說‘小張啊,這個公安局長是個什麽級別呀?’,我說,‘正處級’。這位領導又說:‘哦,那和你是屬同一級別的,你就接待一下吧!’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咱們這位大領導怎麽就不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簡單的道理呢!最後你猜怎麽著?盡管我陪盡小心服侍這位局長,結果,這位局長大人連檢查都沒檢查,楞是給我們的安全工作定了個不合格。要知道,我們的安全工作可是年年部裏的先進啊。”
唐德新說:“別說了,咱們市裏的一些領導,也都是一個樣,明明在害你,表麵上做得還挺漂亮。當初學校選址時,說什麽這個地方好,將來我們吳州市就是朝這個方向發展,你們比誰的前途都好,把學校領導們騙得團團轉。”
老季說:“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年初,中央一位領導到吳州來時就明確講,吳州幾所高校要合並成一所,省裏不同意硬是給頂著不辦,結果怎麽樣?還不是按省裏意圖辦了。”
老顧說:“其實啊!當初選這個地方時,據說那些個老頭子們根本就沒把學校的前途放在心上,他們關心的是自已退休後能有一個優雅的環境,一個養老的好地方,於是便選了太湖之濱這個地方。這下可把學校給害苦了,每年交通費不說,教職工們生活也都成了問題。什麽小孩上學啦,買菜啦,想想哪些個日子簡直就不是人過的,連引進人才都受到影響。想當初,有一個全國知名的教授想到吳州來,結果到我們學校走了一圈,就跑到職業大學去了,你說寒心不寒心?”
唐德新說:“你說,校址不好也罷,但學校十幾年沒發展,與領導也有很大關係。建校這麽多年來,那些個領導根本沒把教學放在心上,教師在學校沒地位,教代會職代會一次也沒開過。你不知道,教師辦個事情有多難!”
包爾萊說:“別說領導了,就連汽車司機也沒把你放在心上啊!上次,我帶學生到上海參觀,明明事先與車隊打好招唿,說晚上六點鍾派車接,結果等到七點還不見車影,最後還是找校長解決了車子的事。現在車隊的司機比誰都牛,辦個公事還要給小費。不給,就給你磨洋工,盡出亂子。真是‘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再說教授,那是學校最寶貴的門麵哪!但在我們學校說句不好聽的話,連個征土工都不如。你看人家江海大學,每逢開全校大會,教授可是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呀?要我說呀,太湖大學什麽時候能將教授安排在主席台中央,什麽時候學校就有救了。”
老季說:“嚇,等到下一個世紀吧!這些事呢,提了等於不提,提了不如不提,說不定反映上去還給你一雙小鞋穿呢。有些問題我們提了多少次,倒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老顧說:“得了,得了,大家不要扯得太遠了。不管怎麽合,我看最要緊的是待遇要上去。聽說農業大學現在很窮,教師上課每節才兩塊錢,學校的財力和設施也遠不如我們的好。要是合了以後,待遇下來了,那就沒什麽意思了。”
張混混說:“各位,我給大家講個事情,先前我有一輛自行車放在外麵五年無人問津。前兩天,我把它擦洗一新,又換了些部件,想不到當晚就被人給弄走了。我看學校現在應趕在合並之前給大家多謀些福利,沒有必要再添置什麽行頭了,否則到頭來還不是當嫁狀白送人。”
“沒錯,你看吳州其它幾所學校並入吳州大學前,都趕著
發錢發東西,據說把個學校的積蓄差點掏空了。你知道外麵怎麽說,說鐵道學院是穿著短褲進吳州大學的。醫學院更厲害,光著屁股進吳州大學的,越是後麵進去的學校,錢發的越多。難怪吳州大學嚷著財政壓力太大,吃不消了。”老顧這一席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老季說:“你別看錢發的多,但這合校不象老婆越是小的越得寵,鐵道學院並進去的時候,還給了兩個副校長和一個副書記的位置。輪到醫學院,嘿,僅僅隻給了一個副校長而且還是個管科研的,搞得那些個當官的哇哇直叫,說是當了亡校奴。”
…………
大家你來我往,氣氛好不熱鬧。葛書記看了看表見時間不早了,便大聲說:“喂!大家靜一靜,現在是三點半了,下麵有一件重要事情跟大家講一下。昨天呢,學校召集各係書記開了一個會,傳達了省委組織部關於在全省公開選拔二十名副廳級幹部的文件,學校要求符合條件的人積極應聘。下麵呢,我就把省裏有關文件給大家念一念。”
張混混說:“葛書記,用不著念了。你呢,把精神講一下就行了。”
老季說:“葛書記,就按老張的辦法講吧,節省時間。”
葛書記看了大家一眼,說:“那好,我先把文件精神講一下,大家有什麽不清楚的地方,待會兒我把文件貼在宣傳欄裏,大家自個兒看。我先報一下省裏這次招聘的二十個崗位是教育廳副廳長、財政廳副廳長……”
葛書記剛把招聘的崗位、條件講完,會場便嗡聲四起,看來大家對這事還挺有興趣,這使葛書記“繼續革命”的興致大增:“大家讓我把話說完再說好不好?這次呢,學校對這個事情也很重視,希望我們學校也能應聘上一兩個,那怕一個也好。前麵已經講了,我們學校馬上就要歸到省裏,又麵臨合並,如果省裏麵有一兩個能說得上話的,那對我們學校來說無疑是大有好處的,希望符合條件的要象戰爭年代老百姓參加解放軍一樣踴躍報名,報名截止日期在下周三,現在報名也行。哎,沙飛、許楓,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我看你倆報教育副廳長一職倒很合適呢。”
“葛書記,還有小田呢,我看小田應聘農業廳副廳長比較的好。”老季話還沒說完,大家便哄堂大笑。
“怎麽?你們太小看人了吧,難道我就不能當農業廳副廳長?”田赫不知老季話裏的意思,很不服氣的樣子。
老馬說:“小田,你怎麽能當農業廳副廳長呢?同誌們,不知你們看沒看到電視劇裏常說的那句話,‘小姐小姐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大家想啊,讓老鼠來管農業,那全省人民還不得挨餓啊!”
老季說: “老馬,你錯了,說不定現在的農業廳長是個貓呢。”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葛書記朝大家擺擺手道:“大家不要嘻嘻哈哈了,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事關我們學校前途的大事兒,可得正經點兒。”
老顧說:“葛書記,你呢,就不要認真了。要在上海還差不多,在江南省我看你就別瞎子點燈白費蠟了。”
老季問:“為什麽?”
老顧說:“為什麽?給你說一件事你就明白了。前兩天,我在家裏調山東台,調了半天就是沒影,倒是冒出來一個江西台來。怎麽眼睛一眨小雞變鴨了呢?我納悶了半天才恍然大悟。這啊,準是新從江西調來的錢省長搞的把戲。這次招聘啊,道理一個樣。隻要你看一看省裏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官員,滿口江北話。張口不是怪怪隆裏咚就是韭菜炒大蔥,整個一個江北幫。”
老季說:“這事呀,沒準是錢省長手下人幹的,現在領導幹部手下拍馬屁的人不要太多喲。哎,顧老師,既然象你說的那樣,那為什麽還要搞公開招聘呢?”
老顧擺出一副很老到的樣子:“你看現在哪個省不在搞這一套?還不是擺擺樣子,潮流潮流嘛!”
張混混說:“不過,我倒聽說省裏官員之所以江北人多,主要是我們江南一帶的人不願脫離自已的金窩銀窩。這呀,全國一個樣,你看中央的官員大多還不是貧困地方居多。”
包爾萊說:“那上海去的不也是很多嗎?”
張混混說:“這你就不懂了,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能掌握上海的人掌管全國保險沒問題。你說讓一個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到中央去當總理行嗎?陳永貴,你還記得吧,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麽。不過,話又說迴來,你看從上海調到中央去的有幾個是真正的上海人。還不是經上海再到中央,上海隻不過是個中轉站罷了。”
葛書記說:“不過,這次報考的人吳錫常的一定不會少。老張,你說不想去的大多是平級調動。就拿你來說吧,現在讓你去江南省當副省長,你幹不幹?”
張混混笑笑說:“我的祖墳上也沒長大樹,這副省長哪能輪到我頭上?再說了,我年齡也放在這了,要是早個二十年了,我也去湊個熱鬧。”
葛書記說:“你看,老張你也想去不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嘛。”隨後又把臉轉向沙飛:“小沙啊,你要是當了教育廳副廳長,我們中文係全體教職工臉上也有光啊!”
沙飛笑道:“葛書記,你真會開玩笑,你看我哪是當副廳長的料啊?其實,那些個位置早就內定了,我去湊那個熱鬧幹嗎?”
葛書記說:“這倒很難說,就算他內定個十個八個的,那總還有十來個可供選擇吧。再說了即便你考不取,也沒關係呀。先掛個號,混個臉熟嘛,下次再考就成了有利條件了不是?你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沒報酬還有那麽多人擠著要上,為什麽?隻要在上麵落個臉,保險你這輩子不愁吃穿。聽說,這次吳州電視台還要采訪報考者,市委組織部長還要親自送大家到省城去呢。即便考不上,在市裏掛個名也不錯啊,經過這麽一來,或許市教委副主任的位置還等你去坐呢。”
沙飛說:“葛書記,你真會開玩笑!”
“哎,小沙,你呀,我看辦事就是缺少信心。對自已要有信心,知道嗎?小平同誌怎麽講的?青年人要有一股子闖勁呢。”葛書記揮揮手,作了一個向上衝的姿勢。
張混混說:“沙書記,你看你有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期望不是?去吧,我們大家做你的堅強後盾,你要是成了沙副廳長,我這把老骨頭也好到省城幫你看看門,風光風光不是?”
老季說:“喲,張老師,沙書記還沒走,你馬屁倒是先拍上了,不過要是沙書記當了教育廳副廳長,你那個副高職稱,小意思啦!”
眾人撫掌大笑。
在這種合並風潮中,作為三類學校的太湖大學就象一隻危船,時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大家心中都明白,合並是大勢所趨勢,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關鍵是與誰合最有利。太湖大學在江南省是屬“小弟弟”一類的,在部裏向來又是個“靠邊站”的角色,此時誰還顧得上它?本來吳州省屬部屬高校並不少。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吳州大學便象一個大吸盤似的把吳州醫學院、吳州絲綢學院、吳州鐵道學院、吳州城市建設學院一咕腦兒吸到了自已肚子裏,隻剩下太湖大學和吳州農業大學兩所學校孤零零地立在那兒。起先大家皆以為這兩所學校被吳州大學吃掉是鐵板釘釘的事。其實,大家的猜測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此之前,中央某位領導也想在吳州搞一個一城一校的模式,即在吳州通過合並隻建一所大學。然而曾幾何時,吳州大學在吃了同市四所高校後竟然罷了嘴,弄得人們大跌眼鏡,這也使得太湖大學這隻小帆船在合並風潮之初竟然得以苟延殘喘。太湖大學究竟何去何從?路在何方?是獨立還是合並?要是合並又與誰合並?目睹了別人的歡笑與痛苦,太湖大學從上到下人心浮動,在希望、企盼、焦慮地等待命運之神宣判那一天到來的同時卻又怕那一天的到來。各個係都在談著這件事,中文係的周三聊天會自然也離不開這個話題。
“同誌們,昨天省裏主管教育的李副省長到我們學校來了!”老顧在係裏、學校雖然什麽也不是,但消息卻很靈通,往往學校的文件尚未傳達,老顧這裏便開始發布了。
“有什麽消息?”包爾萊問道。
“什麽消息?你這位市委書記的大秘書還要問我?”老顧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過奚落包爾萊的機會。
“得了,老顧,別賣關子了,快說吧!”葛書記發話了。
“據說那位李副省長的意思是要我們與農業大學合並,組建一所新的大學。”學校近來特別強調關於合並之事不要在教職工中亂傳言,老顧近來講話中凡是涉及這個問題時謹慎了不少,總是忘不了捎上“據說”兩個字。
“與農業大學合並?不可能吧,我們學校以文為主、農業大學以農為主,這兩所學校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去呀!”老季說道。
“哎,老季,是我說還是你說?”老顧每每看到大家急不可耐的神色,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因而,每每談到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時,他總是想方設法地設置許多關子。果然大家沉不住氣了,紛紛埋怨起老季來,盡管大家覺得老季的問題也不無道理。
“老季,你就別插嘴了,讓老顧把話說完嘛!”
“老季,你怎麽也變得多嘴多舌了!”
“老顧,別理它,你快講你的!”
在大家的一片催促聲中,老顧呷了一口水,又咕嚕咕嚕地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說:“同誌們哪!我們共產黨就是有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的本事,不然,我們中國還能有今天嗎?據說省裏對於一個城市隻搞一所大學向來都持反對意見,省裏的意思是一個城市最好要有兩所大學。現在,不僅我們吳州,就是省裏其它城市,象錫州、淮州等城市也都在搞這樣的試點呢。”
張混混插道:“哎,老顧,不是說教育部已停止各校合並,轉入整改期了嗎?”
“哪個說的?據說沒那檔子事!”話一出口,老顧才感到這個“據說”有些多餘,好在大家此時並無“咬文嚼字”的興趣。
沙飛問:“顧老師,那合並後的校名叫什麽呢?”
老顧說:“具體還不清楚,據說省裏的意思是吳州目前正處大發展時期,想把吳州搞成特大市。考慮到吳州將來的發展對理工科人員需求量比較大,所以呢據說省裏想把合並以後的學校定位在理工科的位置上呢!”
張混混驚叫道:“理工科?不可能吧?我們兩所學校一個農一個文都與理工沾不上邊,一點基礎都沒有,怎麽搞理工?再說了,把學校搞成理工,那我們這些搞文科的不是要下崗了嗎?”
葛書記瞥了張混混一眼說:“不過,定位在理工也不排斥文科的發展,國外一些理工大學的文科搞的也挺好,國內的也不少見,你看清華、同濟等知名大學不也都在辦文科?現在是市場經濟,辦學也要圍著市場轉,所以呢現在大家要盡量把課程開拓的廣一些,這樣將來發展的餘地也會大一些。不過我倒是擔心現在我們行政人員太多,到時大批的裁員到哪兒去?這倒是一個大問題呢。”
葛書記的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迴響。
唐德新附和說:“是啊,聽說吳州大學合並幾所學校後,裁掉不少人呢。”
老季不以為然地:“你別看裁得那麽多,實際上裁掉的都是些小巴拉子,當官的還不照樣坐在台上。”
小羅說:“可不是,你沒聽說,吳州大學合並其它幾所學校後,有人編了一個順口溜,說是‘校長一走廊,處長一禮堂,科長一操場。’據說吳州大學現在光副校長就有十來個呢!”
沙飛說:“想想倒也是,合了幾所學校那麽多的官往那兒放啊!咱們中國的官有個毛病就是能上不能下,不象美國,總統下台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你看每次政府機關的官員也是越精簡越多。上次,我到一所合並後的高校去了解情況,那裏的組織部長、人事處長後麵都是帶副局級或局級括弧呢。”
包爾萊說:“可不是嘛,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在咱們中國就是當官的吃香,當了官就有了權,有了權就有了利,權利權利嘛就是這個意思。最近我看到報紙上登了一條有關職業地位排名的調查,排在最前麵的就是政府機關官員。說白了,還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老顧這迴破天荒地不但沒和包爾萊找岔,反而進一步闡發道:“別說政府機關了,我前些日子出差遇到一個和尚。他遞給我一張名片,你猜他名片上頭銜寫的是啥?嘿,一級方丈,後麵還拖有一個括弧:正處級,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季說:“別說和尚了,現在啊,連幼兒園的孩子都在比誰的父母官做的大。誰的父母官做得大誰在班上就是老大,官大的壓了官小的,官小的壓了沒官的。難怪現在學校裏的孩子個個都是官,什麽衛生組長、風紀組長、體育組長、學習組長……競爭最激烈的官就是班長了。家長們也把當官沒當官用來衡量孩子有沒有出息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女兒班上有個小孩競爭上了個副班長,他的父母還老大不願意,向班主任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副班長享受正班級待遇。二是正班長不在時,
由副班長代理班長。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顧說:“別說小孩了,就是當今大學生求職也是這樣,用人單位首先看你在學校是不是個官,是官就用,不是官對不起,拜拜!你說好笑不好笑?”
老季說:“別說大學生了,就拿我們自已來說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想當年,我在班上隻當了個管戶頭的,就是每天早上點名看哪些同學沒來。就有不少同學偷偷地送米麵饃饃餅給我吃,這在那個時候可是正部級的享受了,你說好笑不可笑?”
“什麽好笑不好笑,你們兩個在說相聲啊?”見到老顧和老季你來我往,葛書記忍不住道。葛書記這一句話把老顧和老季的單口相聲又變成了群口相聲。
張混混說:“葛書記,以我說,我們學校就是坐班人太多了,你往辦公樓走一走,靠一張報紙一杯茶水混日子的還少哇!錢一分也不少拿,我看這樣的人就得裁掉,狠狠地裁!”
小羅說:“聽說原來吳州大學是想要我們學校的,但仔細一了解,發現我們學校的冗員太多,包袱太重,所以就沒要了。”
包爾萊說:“要是合到吳州大學就好了,牌子也硬了,搞教學科研條件也好多了,待遇也不會差,就那些個領導舍不得頭上的烏紗帽,寧願搞自已的獨立王國。這下可倒好,現在與農業大學合並,弱弱聯合,到頭來還是一個‘弱’字當頭,永世不得翻身。”
“據說前幾年上海南洋交通大學看中我們在吳州這個地理優勢,想合掉我們,把我們這兒變成交大分校。但當時領導就是不積極,你想想,要是我們到了交大,那不就等於成了吳州的上海人,待遇又高,層次也提高了,那該多圓滿!”沉默了多時的老顧好不容易又接上頭了。
唐德新說:“哎,什麽層次不層次,圓滿不圓滿的。老顧,你現在該不是在練法輪功吧?不過話說迴來,合不合這也由不得校領導,是政府行為。我們呢還是實際一點,多考慮與農業大學合並的事吧。我看學校真得組成個班子好好研究此事呢。”
張混混說:“與吳州農業大學合呢,有個好處就是他們學校和我們學校規模差不多,說來我們還比它們早個五年呢,雙方平起平坐,不存在誰吃誰的問題。”
許楓說:“與農業大學合,不知誰來當頭啊?”
陸子豐說:“聽說農業大學的書記今年已有62歲了,年齡已到頂了,在這一點上,咱們施書記可說是四十來歲正當年,又是從改革前沿深圳來的。從這方麵來說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不過聽說農業大學的校長是剛從西北某大學調來的一個博士,年齡很輕,今年才三十多歲,不管怎麽合,這新學校的校長和書記看來是鐵板釘釘的事了。”
老季說:“這倒很難說,中國的事往往意外太多,官場尤其如此,不到最後誰也說不定。據說前些日子,吳州市一位領導要到農業大學去當書記,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此時安排他到農業大學當書記,那合並以後的事就很難講的了。施書記雖然能幹、有魄力,但畢竟是外來戶,沒有根基。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嘛!”
小羅說:“那位領導從沒搞過教育,能行嗎?”
包爾萊說:“不過,由吳州市派一位領導來對於今後的發展有好處,至少他在吳州市當了這麽多年的官,以後在市裏辦事也方便些。不象以前,辦個事象登天似的。”
老季說:“合了以後,那校本部不知放在哪兒?”
唐德新說:“機關肯定放在農業大學了,你想想,誰願意把總部放在這個山溝溝裏,辦事多不方便。唉,就怪當初建校時學校領導昏了頭,把個學校辦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害得我們好苦哇!”
張混混說:“我們學校為什麽會被踢到這個偏辟的地方?還不是當官的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的結果。想當初,我們太湖大學選址時,完全可以在市裏麵找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北塔邊,吳州大學東麵、南門汽車站旁,哪兒都是黃金地段啊,哪一個位置不是發財的寶地?偏偏咱們當時的領導不願放下自已的臭架子,一副欽差大臣的派頭。欲話說,在人屋簷下,不能不低頭,結果怎麽樣,得罪了市裏的一些領導,將咱們一腳踢到了吳州的西伯利亞。”
剛從校武裝保衛處處長任上“轉業”到中文係的錢衛很有感觸地接道:“可不是嗎?記得有一次,市公安張局長到咱們學校來檢查工作。我請示有關領導怎麽個接待法。你猜那位領導怎麽說?他說‘小張啊,這個公安局長是個什麽級別呀?’,我說,‘正處級’。這位領導又說:‘哦,那和你是屬同一級別的,你就接待一下吧!’我當時真是哭笑不得,咱們這位大領導怎麽就不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簡單的道理呢!最後你猜怎麽著?盡管我陪盡小心服侍這位局長,結果,這位局長大人連檢查都沒檢查,楞是給我們的安全工作定了個不合格。要知道,我們的安全工作可是年年部裏的先進啊。”
唐德新說:“別說了,咱們市裏的一些領導,也都是一個樣,明明在害你,表麵上做得還挺漂亮。當初學校選址時,說什麽這個地方好,將來我們吳州市就是朝這個方向發展,你們比誰的前途都好,把學校領導們騙得團團轉。”
老季說:“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年初,中央一位領導到吳州來時就明確講,吳州幾所高校要合並成一所,省裏不同意硬是給頂著不辦,結果怎麽樣?還不是按省裏意圖辦了。”
老顧說:“其實啊!當初選這個地方時,據說那些個老頭子們根本就沒把學校的前途放在心上,他們關心的是自已退休後能有一個優雅的環境,一個養老的好地方,於是便選了太湖之濱這個地方。這下可把學校給害苦了,每年交通費不說,教職工們生活也都成了問題。什麽小孩上學啦,買菜啦,想想哪些個日子簡直就不是人過的,連引進人才都受到影響。想當初,有一個全國知名的教授想到吳州來,結果到我們學校走了一圈,就跑到職業大學去了,你說寒心不寒心?”
唐德新說:“你說,校址不好也罷,但學校十幾年沒發展,與領導也有很大關係。建校這麽多年來,那些個領導根本沒把教學放在心上,教師在學校沒地位,教代會職代會一次也沒開過。你不知道,教師辦個事情有多難!”
包爾萊說:“別說領導了,就連汽車司機也沒把你放在心上啊!上次,我帶學生到上海參觀,明明事先與車隊打好招唿,說晚上六點鍾派車接,結果等到七點還不見車影,最後還是找校長解決了車子的事。現在車隊的司機比誰都牛,辦個公事還要給小費。不給,就給你磨洋工,盡出亂子。真是‘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再說教授,那是學校最寶貴的門麵哪!但在我們學校說句不好聽的話,連個征土工都不如。你看人家江海大學,每逢開全校大會,教授可是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呀?要我說呀,太湖大學什麽時候能將教授安排在主席台中央,什麽時候學校就有救了。”
老季說:“嚇,等到下一個世紀吧!這些事呢,提了等於不提,提了不如不提,說不定反映上去還給你一雙小鞋穿呢。有些問題我們提了多少次,倒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老顧說:“得了,得了,大家不要扯得太遠了。不管怎麽合,我看最要緊的是待遇要上去。聽說農業大學現在很窮,教師上課每節才兩塊錢,學校的財力和設施也遠不如我們的好。要是合了以後,待遇下來了,那就沒什麽意思了。”
張混混說:“各位,我給大家講個事情,先前我有一輛自行車放在外麵五年無人問津。前兩天,我把它擦洗一新,又換了些部件,想不到當晚就被人給弄走了。我看學校現在應趕在合並之前給大家多謀些福利,沒有必要再添置什麽行頭了,否則到頭來還不是當嫁狀白送人。”
“沒錯,你看吳州其它幾所學校並入吳州大學前,都趕著
發錢發東西,據說把個學校的積蓄差點掏空了。你知道外麵怎麽說,說鐵道學院是穿著短褲進吳州大學的。醫學院更厲害,光著屁股進吳州大學的,越是後麵進去的學校,錢發的越多。難怪吳州大學嚷著財政壓力太大,吃不消了。”老顧這一席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老季說:“你別看錢發的多,但這合校不象老婆越是小的越得寵,鐵道學院並進去的時候,還給了兩個副校長和一個副書記的位置。輪到醫學院,嘿,僅僅隻給了一個副校長而且還是個管科研的,搞得那些個當官的哇哇直叫,說是當了亡校奴。”
…………
大家你來我往,氣氛好不熱鬧。葛書記看了看表見時間不早了,便大聲說:“喂!大家靜一靜,現在是三點半了,下麵有一件重要事情跟大家講一下。昨天呢,學校召集各係書記開了一個會,傳達了省委組織部關於在全省公開選拔二十名副廳級幹部的文件,學校要求符合條件的人積極應聘。下麵呢,我就把省裏有關文件給大家念一念。”
張混混說:“葛書記,用不著念了。你呢,把精神講一下就行了。”
老季說:“葛書記,就按老張的辦法講吧,節省時間。”
葛書記看了大家一眼,說:“那好,我先把文件精神講一下,大家有什麽不清楚的地方,待會兒我把文件貼在宣傳欄裏,大家自個兒看。我先報一下省裏這次招聘的二十個崗位是教育廳副廳長、財政廳副廳長……”
葛書記剛把招聘的崗位、條件講完,會場便嗡聲四起,看來大家對這事還挺有興趣,這使葛書記“繼續革命”的興致大增:“大家讓我把話說完再說好不好?這次呢,學校對這個事情也很重視,希望我們學校也能應聘上一兩個,那怕一個也好。前麵已經講了,我們學校馬上就要歸到省裏,又麵臨合並,如果省裏麵有一兩個能說得上話的,那對我們學校來說無疑是大有好處的,希望符合條件的要象戰爭年代老百姓參加解放軍一樣踴躍報名,報名截止日期在下周三,現在報名也行。哎,沙飛、許楓,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我看你倆報教育副廳長一職倒很合適呢。”
“葛書記,還有小田呢,我看小田應聘農業廳副廳長比較的好。”老季話還沒說完,大家便哄堂大笑。
“怎麽?你們太小看人了吧,難道我就不能當農業廳副廳長?”田赫不知老季話裏的意思,很不服氣的樣子。
老馬說:“小田,你怎麽能當農業廳副廳長呢?同誌們,不知你們看沒看到電視劇裏常說的那句話,‘小姐小姐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大家想啊,讓老鼠來管農業,那全省人民還不得挨餓啊!”
老季說: “老馬,你錯了,說不定現在的農業廳長是個貓呢。”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葛書記朝大家擺擺手道:“大家不要嘻嘻哈哈了,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事關我們學校前途的大事兒,可得正經點兒。”
老顧說:“葛書記,你呢,就不要認真了。要在上海還差不多,在江南省我看你就別瞎子點燈白費蠟了。”
老季問:“為什麽?”
老顧說:“為什麽?給你說一件事你就明白了。前兩天,我在家裏調山東台,調了半天就是沒影,倒是冒出來一個江西台來。怎麽眼睛一眨小雞變鴨了呢?我納悶了半天才恍然大悟。這啊,準是新從江西調來的錢省長搞的把戲。這次招聘啊,道理一個樣。隻要你看一看省裏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官員,滿口江北話。張口不是怪怪隆裏咚就是韭菜炒大蔥,整個一個江北幫。”
老季說:“這事呀,沒準是錢省長手下人幹的,現在領導幹部手下拍馬屁的人不要太多喲。哎,顧老師,既然象你說的那樣,那為什麽還要搞公開招聘呢?”
老顧擺出一副很老到的樣子:“你看現在哪個省不在搞這一套?還不是擺擺樣子,潮流潮流嘛!”
張混混說:“不過,我倒聽說省裏官員之所以江北人多,主要是我們江南一帶的人不願脫離自已的金窩銀窩。這呀,全國一個樣,你看中央的官員大多還不是貧困地方居多。”
包爾萊說:“那上海去的不也是很多嗎?”
張混混說:“這你就不懂了,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能掌握上海的人掌管全國保險沒問題。你說讓一個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到中央去當總理行嗎?陳永貴,你還記得吧,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麽。不過,話又說迴來,你看從上海調到中央去的有幾個是真正的上海人。還不是經上海再到中央,上海隻不過是個中轉站罷了。”
葛書記說:“不過,這次報考的人吳錫常的一定不會少。老張,你說不想去的大多是平級調動。就拿你來說吧,現在讓你去江南省當副省長,你幹不幹?”
張混混笑笑說:“我的祖墳上也沒長大樹,這副省長哪能輪到我頭上?再說了,我年齡也放在這了,要是早個二十年了,我也去湊個熱鬧。”
葛書記說:“你看,老張你也想去不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嘛。”隨後又把臉轉向沙飛:“小沙啊,你要是當了教育廳副廳長,我們中文係全體教職工臉上也有光啊!”
沙飛笑道:“葛書記,你真會開玩笑,你看我哪是當副廳長的料啊?其實,那些個位置早就內定了,我去湊那個熱鬧幹嗎?”
葛書記說:“這倒很難說,就算他內定個十個八個的,那總還有十來個可供選擇吧。再說了即便你考不取,也沒關係呀。先掛個號,混個臉熟嘛,下次再考就成了有利條件了不是?你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沒報酬還有那麽多人擠著要上,為什麽?隻要在上麵落個臉,保險你這輩子不愁吃穿。聽說,這次吳州電視台還要采訪報考者,市委組織部長還要親自送大家到省城去呢。即便考不上,在市裏掛個名也不錯啊,經過這麽一來,或許市教委副主任的位置還等你去坐呢。”
沙飛說:“葛書記,你真會開玩笑!”
“哎,小沙,你呀,我看辦事就是缺少信心。對自已要有信心,知道嗎?小平同誌怎麽講的?青年人要有一股子闖勁呢。”葛書記揮揮手,作了一個向上衝的姿勢。
張混混說:“沙書記,你看你有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期望不是?去吧,我們大家做你的堅強後盾,你要是成了沙副廳長,我這把老骨頭也好到省城幫你看看門,風光風光不是?”
老季說:“喲,張老師,沙書記還沒走,你馬屁倒是先拍上了,不過要是沙書記當了教育廳副廳長,你那個副高職稱,小意思啦!”
眾人撫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