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王在原的心裏比較煩。


    王在原代的兩個班的高三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狀況很不好。每次年級統考成績都很不理想,學校領導接二連三找他談話,要他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王在原代的兩個班是理科平行班,比起其它兩個重點班來學習基礎要差得多,但王在原內心的那種敏感、細致,那種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心裏很難平靜下來。再加和妻子張豔產生的疙疙瘩瘩以及備課量、作業批改量大,使得王在原早年的失眠症重新發作。王在原的失眠症與眾有點不同,常常在後半夜三四點醒來,這時,他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少年時代的夢想,想到“人到中年萬事休”的古訓以及自己目前的狀況,想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想來想去,常常是毫無睡意。王在原有一首小詩,很準確地表達了他此時心中的無奈:


    一陣秋雨一陣涼,三更夢醒意渺茫。


    忽聞窗外起協奏,蟲唱如水似夜長。


    早晨起來,王在原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沿著山路迤邐前行。天空的陰雲,好像濃濃地蒙在了他的心頭;落葉隨風飄舞,好像在迴憶逝去的美好時光;路邊的各種野花,好像在秋寒中瑟瑟發抖;飛來飛去的鳥兒,也好像為即將到來的寒冷而憂心忡忡。王在原一步一步,緩緩前行。


    這時,他想起了在三十八中時學生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有一次,初一的幾個男生,把一個女生逼到教學樓頂的僻靜處,要強行脫她的褲子,幸虧被一個民工看見。民工大聲喝斥,並上前幹涉。不料,這幾個男生還怒氣衝衝,上去要揍這個民工,最後被趕來的老師製止。還有一個初二的女生,多次在上學的路上堵住女生,向她們強行要錢,後來,發展到搶女生的自行車。最後,派出所工作人員來到學校處理此事,在學生中產生極其不好的影響。


    王在原心想,現在的學生,怎麽說呢,他們都是獨生子女,自小在家中就是“小皇帝”,一個個都是家長千般嗬護、萬般嬌慣撫養大的。在他們的心裏,自我意識太強,他人和集體意識太淡。就說過去的皇帝、太子和王子吧,他們小時候也不是這樣。他們都有德高望重的老師進行嚴格地教育,犯了嚴重的錯誤,還會受到宗人府的懲治哩。現在的不少獨生子女,用無法無天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王在原記得,三十八中有一屆初三,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每個班最差、最調皮的學生抽出來,組成一個班,讓一個既年輕又精幹的男老師代。結果,把這個老師弄得焦頭爛額。先是一個在全校出了名的調皮學生,整天跟初中甚至高中的學生打架鬧事,最後跟社會上的痞子打架時,讓人家一刀砍斷了動脈血管,等送到醫院時已不幸身亡。後來,臨畢業前又發生了一件震動全校的事件。這個班的一部分學生,認為學校把他們湊成一個班是對他們的歧視,於是秘密計劃,要在畢業離校前,打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打教導主任,打班主任,打任課老師。幸虧被班主任發現而及時製止。正如王在原經常感歎的,當年打倒了一個馬寅初,卻影響到幾代人的教育。


    但是,現在的學生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他們自小在比較開化的環境中成長,接觸的新事物、新知識又不少;再加初高中這個階段的孩子凡事好奇,愛衝動,正是這種個性十足而又一知半解的特點,給學校這種大一統式的教育無形中增加了極大的困難。所以說,一方麵學生的情況是千變萬化,非常複雜,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而另一方麵,我們的教育又是大一統的,特別地突出中考高考,趕著鴨子上架,齊刷刷地要求所有的學生應對中考和高考。這又怎麽能使我們的基礎教育不顯出尷尬之相呢?


    這時,天已放晴,王在原已登臨臥龍山頂峰。臥龍山與高蘭山山體相連,呈東西走向,其高度略低於高蘭山。臥龍山南側隔溝相望,是花林山,其高度低於臥龍山。這裏是烈士陵園和國家公墓所在地。遠遠看去,遍山蒼鬆翠柏,鬱鬱蔥蔥,空中煙霧繚繞,朦朦朧朧,愈加顯出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當年解放邊州時,國民黨殘軍馬家軍在高蘭山與花林山一帶精心構築工事,以圖負隅頑抗。然天兵難犯,解放大軍一到,雙方雖展開激烈戰鬥,最終馬家軍還是難逃一敗。站在臥龍山頂峰向北近看,市區高樓林立,街道縱橫,車輛人流,熙熙攘攘。再往北看,是分外顯眼的南北濱河路帶狀公園,沿黃河兩岸東西伸展。秋天正是黃河水勢大漲的季節。隻見河麵上古老的羊皮筏子慢慢遊移,新式快艇如箭飛行,豪華漂亮的大客輪悠悠自如。王在原的視線再向北移動,北山根最近幾年新建的高樓大夏以及其它各種建築,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東西綿延、群峰聳立的北山,在秋天的季節裏,似乎帶著幾分柔情。


    此時此刻,王在原內心的鬱悶,已一掃而光,他加快步伐,奮力向高蘭山峰頂攀登。


    過了好半天,王在原終於登上了高蘭山峰頂。緊接著,快步登上最高建築天台閣。這時,整個邊州市區一覽無餘。向西遠望,黃河仿佛如飛天仙女灑下的白色飄帶,落地之後輕輕飄入邊州市區,然後向東飄得很遠很遠,最後仿佛又被飛天仙女收到天上。向東側視,邊州市東麵屏障大黑山隱隱在望。大黑山西側,則是無比繁華的市區中心。情不自禁地,王在原想起了古人吟邊州的詩句:


    翠微深處起樓台,天外黃河入酒杯。


    看盡東川三百裏,柳煙花霧繞蓬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子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侯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侯川並收藏遊子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