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兵將從一開始就擺出了人海戰術的架勢,不依隊伍蜂擁圍裹上來,羽箭好似飛蝗一般。大帥竇固鎮定自若,對付這種戰法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保持嚴整隊形,決不能陷入混戰。當時吩咐擊鼓傳令,四路鐵騎分別打著黃白紫黑四色旗幟作為先導,眾將士按照部署牢牢占據各自的位置,兩軍展開第一輪搏殺。這幾年竇固針對匈奴的戰法特意訓練出一支藤牌兵,手持一種古怪的兵器鉤鐮刀,藏身馬下,與己方的騎兵協同作戰。這一次算是首次臨陣,效果十分顯著,很多匈奴騎士稀裏糊塗丟掉了性命。鏖戰多時,漢軍雖然兵少卻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匈奴大營方向響起了號角,竇固立時明白,對方增兵了。當即傳令,讓沈夢生率領打著紅旗的五千飛虎軍迎擊對方的援軍,一定要挫動銳氣。沈夢生終於等到了這一刻,呐喊一聲飛馬衝出,紅旗之下渾身金光閃閃,奪人二目,漢軍將士齊聲歡唿,這是己方的驕傲。匈奴兵將已經將這位不死將軍傳得神乎其神,見到沈夢生臨陣都有畏懼之意,並不認真招架。沈夢生率領飛虎軍快速闖過匈奴的前鋒,向匈奴的援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飛虎軍乃是漢軍中最為精銳的勁旅,戰鬥力最為強悍,匈奴的援軍手忙腳亂迎敵,卻抵擋不住飛虎軍兇猛的勢頭,接應前軍已經顧不上了,隊伍散開,將飛虎軍圍在核心,用人海戰術消耗對方。沈夢生在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霸王槍使開,渾身都被一團銀光罩住,殺敵不計其數,當真是如魚得水。這一次匈奴主帥采用了另一種辦法對付沈夢生,矛頭針對的是汗血寶馬。殺不死人可以絆住坐騎,沒有了汗血寶馬沈夢生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使用了絆馬索。
沈夢生驍勇善戰,一兩根絆馬索不大可能奏效,所以匈奴主帥準備了百條絆馬索,還有大網配合,務必要除掉這位不死將軍。沈夢生正衝殺得興起,眼前的匈奴兵將忽然四散開來,心頭一動,難道對方又要施展什麽詭計?果不其然,四周出現了很多絆馬索,還有不少人拉開了大網。沈夢生當即明白對方的意圖,腦筋一轉,有了主意。匈奴兵將圍裹上來,絆馬索和大網組成了數道屏障,將沈夢生圍在核心。汗血寶馬雖然神駿也無法躲過這麽多絆馬索,腳下連連打趔趄,沈夢生坐不穩鞍橋,被大網裹了下來。匈奴兵將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唿,蜂擁而上,單於有令,取下不死將軍首級者立地封王,為一城之主。沈夢生等的就是這一刻,如此一來對方的絆馬索和大網就失效了。原來沈夢生在西域得到的彎刀乃是姑墨國的珍寶,削鐵如泥,鋒銳異常,這個時候剛好派上用場。雪亮的刀光驟然衝起,身邊的大網以及絆馬索都被掃清,沈夢生躍迴馬上,繼續馳騁殺敵。匈奴兵將心生懼意,這位不死將軍太神奇了。沈夢生很快迴到了飛虎旗下,與飛虎軍一道將匈奴的陣形徹底打亂。正在興頭上,忽然傳來清脆的鑼聲,軍令如山,沈夢生當即率軍退迴,匈奴主帥也收兵迴營,己方陣腳已亂,再戰下去不會有什麽好結果。兩軍收兵,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傷者的哀號聲此起彼伏,沈夢生頗為感慨,這麽多人出生入死為的究竟是什麽?生命一旦終結,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大帳之中竇固讓軍政司記下眾將士的功勞,來日還有更加激烈的廝殺,大家都迴去好生休息。沈夢生沒把軍功放在心上,自己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再升官幾乎不可能,最多是加上封號,多得一些俸祿,沒什麽實際意義。本朝開國之初劉邦就定下鐵律,非劉姓者不得封王,自己受封冠軍侯已經達到頂峰了。竇固仔細研究敵情,對方準備充分,兵多將廣,對耗下去己方不大可能取勝,一定要另辟蹊徑。照目前看來己方完全有能力抵擋對方的強大攻勢,當時作出決定,安排沈夢生率領一支精兵繞過對方大軍,想方設法切斷對方的糧道,適時在匈奴大軍背後發動攻擊。這個任務比較艱巨,首先要經過一段艱苦的跋涉,繞過對方的大營並不被發覺很不容易。就算成功潛入敵後,也要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沈夢生全盤接受,匈奴大軍數十萬,不用這樣的計策不可能取勝。接令以後沈夢生精心挑選了三千輕騎兵,特意帶上數名學過匈奴語的軍士,此番行動很可能用得上。首先要準備至少五天的飲水和幹糧,經過充分的休息之後才能動身。多年以來匈奴一直處在戰爭狀態,經驗豐富之極,奔襲敵後的策略經常使用,一定有所防範,要多加小心才行。大帥竇固派沈夢生執行這個任務也是斟酌再三,環境險惡,一旦出現什麽意外損失就太大了。沈夢生在洛陽仔細研讀過關於匈奴的各種書籍,了解到很多匈奴的情況,這一點其他將領都比不上,再加上渾身的本領,派他去成功的機會最大。次日天明,大帥竇固點兵出營,沈夢生率領三千輕騎留在最後,等兩軍全麵交鋒的時候悄悄脫離戰場,繞道進入沙漠,開始了一段十分艱辛的旅程。
沙漠裏風雲變幻,多虧沈夢生閱讀了不少書籍,再加上西域征戰的經曆,行進起來十分順利。此行的關鍵是不能被對方察覺,行路的過程中還要掃清馬蹄印,辨別方向是最關鍵的。沈夢生胸有成竹,揮師急進,遇到危險往往覺察於事先,將士們無不心服,這位無敵將軍實至名歸,確實是本朝第一奇才。出發三日後遇到了麻煩,大漠裏風雲突變,連綿不絕的沙丘阻斷了道路。沈夢生頗為無奈,自己已經不可能在指定時間潛入敵後了。馬上作出安排,將士們步行牽馬翻越沙丘,節省幹糧和飲水。翻越沙丘十分兇險,一步失足就會滾落,陷入流沙隻有死路一條,雖然沈夢生經驗豐富,還是損折了三百餘將士。經曆過數不清的艱難,沈夢生一行終於到達了指定的位置,比原計劃晚了兩天。大帥竇固沒有看到信號心急如焚,這次行動絕不能有什麽差錯,可惜著急也沒用,隻有等待。兩天後的清晨遠方終於出現了狼煙,這是預定的信號,竇固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沈夢生沒出事就好,馬上傳令發動攻擊,吸引匈奴大軍的注意力,給潛入敵後的將士盡可能的創造活動空間。沈夢生的任務首先是切斷糧道,匈奴大軍數十萬,每日消耗極大,經常有送糧的車輛來往於道路。沈夢生率領輕騎兵果斷出擊,首先搶到一批補充自己,隨即擴展行動,阻塞道路,焚毀車輛,將匈奴的糧道徹底掐斷。匈奴主帥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糧道不通己方數十萬大軍就將麵臨滅頂之災。匆忙調撥重兵重開糧道。沈夢生兵少,不能與對方硬拚,如果匈奴兵勢大就退入沙漠,看準機會再殺出來,將匈奴主帥搞得十分狼狽,騰出很多精力保護糧道暢通,這是己方的命脈。
大帥竇固自然不能讓沈夢生孤軍奮戰,發動了一係列的攻勢,采用的是車輪戰法,各路軍兵輪流出戰,互相更替,隨時補充。匈奴兵將不明底細,一日下來就累得不輕。接連三日,匈奴兵將叫苦不迭。匈奴主帥無奈作出決定,速戰速決,發動全軍向漢軍展開猛攻。大帥竇固早就料到這一點,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安排兵將在後麵建起八座營寨,每一座間隔五十裏,囤積一定數量的糧草物資。匈奴大軍展開強大的攻勢,漢軍並不與之爭鋒,丟下營寨後撤。匈奴兵將大喜,認為勝利在望,拚命向前追殺。漢軍有秩序的後退,每到一個營寨就抵抗一陣,將糧草物資消耗完隨即後撤,匈奴兵將奪到了一個又一個空空如也的大營,進攻的銳氣蕩然無存。竇固將對方的戰線拉長,維護糧道暢通就不容易了,沈夢生四麵出擊,製造了數不清的麻煩,匈奴主帥摸不清漢軍的真正意圖,愁眉不展。繼續進攻,漢軍還是老一套,而己方的兵將已經疲憊不堪,糧道又頻頻告急,這樣的仗可怎麽打?經過一係列的籌劃,漢軍已經穩穩占據了上風,大帥竇固開始準備大舉反攻。匈奴方麵的首領也很精明,知道自己落入對手的算計中,表麵上好像占據了些許優勢,實際上已經到了懸崖邊,己方戰鬥力一再削弱,對方一直用更替的辦法節省軍力,此消彼長,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
很大變化。這個時侯撤兵是絕不可行的,對方隨後掩殺,己方數十萬大軍必然潰敗,一發不可收拾。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鼓舞士氣,奮勇向前,不能讓漢軍騰出手來發動強大的攻勢。大帥竇固部署十分周密,每一次撤退都安排兩三千精兵穿上匈奴服裝趁亂混入敵後,由沈夢生指揮。前後十幾日,沈夢生麾下已經聚集了三萬精兵,完全有能力發動強大的攻勢。
要講究行兵打仗施展計謀,匈奴根本無法與漢朝相比,當初扶周滅紂的薑子牙就留下了《六韜》一書,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經典戰例很多,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再加上孫武子所著的《孫子兵法》,這些財富匈奴人哪裏去尋?大帥竇固連使巧計,使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匈奴首領卻無力化解,想抽身都不可能,這就是用兵之妙。為免夜長夢多,竇固確定了總攻的日期,形勢有利就要果斷出擊,戰機稍縱即逝,畢竟對方的兵力是己方的三倍,一旦緩過手來勝負就很難說了。總攻的時間還是選在清晨,由大帥竇固統領大軍展開攻擊,沈夢生率領三萬鐵騎待機而動,目標是對方的帥旗,隻要帥旗被砍倒,己方就勝券在握了。匈奴方麵的情況已經很混亂了,這麽多天一直沒有好好休息,軍糧供應也不穩定,軍心浮動,將士們對勝利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了。漢軍選擇最有利的時機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猛烈攻勢,戰場上很快陷入混亂中。本來短兵相接是匈奴最擅長的,如今漢軍卻占據了明顯的優勢,進攻的勢頭很猛,好似潮水一般滾滾向前,勢不可擋。匈奴首領下令全麵反擊,匈奴兵將畢竟人多勢眾,兩軍膠著在一起難解難分。沈夢生一直在等待時機,心中暗暗佩服大帥的計謀,用兵如此巧妙,就算是本朝聲名遠播的伏波將軍馬援也不過如此了。眼看紅日逐漸升高,沈夢生將人馬帶到正東方向,在日光強盛的時候發起了攻擊。這個方向也是有講究的,對方麵對日光,很容易眼花,己方可以利用這一時機用最快的速度切入核心,直搗帥旗。
匈奴首領沒想到漢軍竟然在側翼發動了強大的攻勢,為首者赫然是不死將軍。連忙調身邊的精銳騎兵迎戰,沈夢生深知,此戰對雙方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萬萬不能退縮。拿出了渾身的本領,披荊斬棘,向著帥旗高歌猛進,匈奴兵將根本攔阻不住。數十萬大軍攪在一起,當真是人山人海,反正裝束有很大差別,衣服不同就來上一刀,雙方將士殺紅了眼,傷亡都很慘重。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沈夢生,遍體的金光再加上頭盔上的紅寶石奪人二目,兩三裏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萬馬軍中正是大顯身手的最好機會,沈夢生抖擻精神,躍馬持槍,奮勇向前,槍下斃敵不計其數。鏖戰半個時辰,前麵的匈奴兵越聚越多,沈夢生感覺有些手軟,這麽多鮮活的生命喪生在自己槍下,每一個都是父母所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卻在這一瞬間毀在自己手裏。這時候遠方傳來了隆隆的戰鼓聲,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漢軍投入了最後一股力量,大帥竇固率領親軍撞進戰場,帥旗高高飄揚,十分醒目。沈夢生心頭一震,大帥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如今竟然親冒矢石,不計個人安危,為的無非是保家衛國。戰場上是不能有仁慈之心的,對敵人手軟就是對自己人殘忍。想到這一點,沈夢生拋開了一切,虎吼一聲,飛馬前進,所過處匈奴兵將人亡馬倒,好似波開浪裂一般。經過艱苦的搏殺,沈夢生終於殺出一條血路,衝到了匈奴大軍的核心。護衛帥旗的軍士舍命相搏,使出了各種手段,刀光霍霍,羽箭密集好似飛蝗。沈夢生咬緊牙關,勝利就在眼前,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仗著護身襯衣的神奇,本身的驍勇,汗血寶馬的神駿,終於突破了最後一道屏障。匈奴的帥旗安置在一輛堅固的戰車上,有很多勇士護衛。沈夢生以最快的速度取出弓箭,全力射出。羽箭好似流星一般,正中旗杆。這一箭勁力奇大,旗杆應聲而斷,轟然倒下來。帥旗是三軍的命脈,絕不能有任何閃失,帥旗一倒軍心也就散了。漢軍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士氣高昂,奮勇向前,喊殺聲驚天動地。匈奴主帥頗為無奈,這個時侯是絕不能撤退的,可惜軍心已亂,再打下去必然是全軍覆沒。無可奈何之下吹響了退卻的號角,給將士們留一條活路。如此一來匈奴大軍就變成了一盤散沙,竇固催動軍馬四處追殺,這一場勝利來之不易,要窮追猛打,不能讓對方騰出手來反攻。漢軍眾將領都明白,這是建功立業的最好機會,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因此率領麾下軍兵奮勇向前,擴大戰果,盡可能多的消滅敵人。
沈夢生驍勇善戰,一兩根絆馬索不大可能奏效,所以匈奴主帥準備了百條絆馬索,還有大網配合,務必要除掉這位不死將軍。沈夢生正衝殺得興起,眼前的匈奴兵將忽然四散開來,心頭一動,難道對方又要施展什麽詭計?果不其然,四周出現了很多絆馬索,還有不少人拉開了大網。沈夢生當即明白對方的意圖,腦筋一轉,有了主意。匈奴兵將圍裹上來,絆馬索和大網組成了數道屏障,將沈夢生圍在核心。汗血寶馬雖然神駿也無法躲過這麽多絆馬索,腳下連連打趔趄,沈夢生坐不穩鞍橋,被大網裹了下來。匈奴兵將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唿,蜂擁而上,單於有令,取下不死將軍首級者立地封王,為一城之主。沈夢生等的就是這一刻,如此一來對方的絆馬索和大網就失效了。原來沈夢生在西域得到的彎刀乃是姑墨國的珍寶,削鐵如泥,鋒銳異常,這個時候剛好派上用場。雪亮的刀光驟然衝起,身邊的大網以及絆馬索都被掃清,沈夢生躍迴馬上,繼續馳騁殺敵。匈奴兵將心生懼意,這位不死將軍太神奇了。沈夢生很快迴到了飛虎旗下,與飛虎軍一道將匈奴的陣形徹底打亂。正在興頭上,忽然傳來清脆的鑼聲,軍令如山,沈夢生當即率軍退迴,匈奴主帥也收兵迴營,己方陣腳已亂,再戰下去不會有什麽好結果。兩軍收兵,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傷者的哀號聲此起彼伏,沈夢生頗為感慨,這麽多人出生入死為的究竟是什麽?生命一旦終結,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大帳之中竇固讓軍政司記下眾將士的功勞,來日還有更加激烈的廝殺,大家都迴去好生休息。沈夢生沒把軍功放在心上,自己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再升官幾乎不可能,最多是加上封號,多得一些俸祿,沒什麽實際意義。本朝開國之初劉邦就定下鐵律,非劉姓者不得封王,自己受封冠軍侯已經達到頂峰了。竇固仔細研究敵情,對方準備充分,兵多將廣,對耗下去己方不大可能取勝,一定要另辟蹊徑。照目前看來己方完全有能力抵擋對方的強大攻勢,當時作出決定,安排沈夢生率領一支精兵繞過對方大軍,想方設法切斷對方的糧道,適時在匈奴大軍背後發動攻擊。這個任務比較艱巨,首先要經過一段艱苦的跋涉,繞過對方的大營並不被發覺很不容易。就算成功潛入敵後,也要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沈夢生全盤接受,匈奴大軍數十萬,不用這樣的計策不可能取勝。接令以後沈夢生精心挑選了三千輕騎兵,特意帶上數名學過匈奴語的軍士,此番行動很可能用得上。首先要準備至少五天的飲水和幹糧,經過充分的休息之後才能動身。多年以來匈奴一直處在戰爭狀態,經驗豐富之極,奔襲敵後的策略經常使用,一定有所防範,要多加小心才行。大帥竇固派沈夢生執行這個任務也是斟酌再三,環境險惡,一旦出現什麽意外損失就太大了。沈夢生在洛陽仔細研讀過關於匈奴的各種書籍,了解到很多匈奴的情況,這一點其他將領都比不上,再加上渾身的本領,派他去成功的機會最大。次日天明,大帥竇固點兵出營,沈夢生率領三千輕騎留在最後,等兩軍全麵交鋒的時候悄悄脫離戰場,繞道進入沙漠,開始了一段十分艱辛的旅程。
沙漠裏風雲變幻,多虧沈夢生閱讀了不少書籍,再加上西域征戰的經曆,行進起來十分順利。此行的關鍵是不能被對方察覺,行路的過程中還要掃清馬蹄印,辨別方向是最關鍵的。沈夢生胸有成竹,揮師急進,遇到危險往往覺察於事先,將士們無不心服,這位無敵將軍實至名歸,確實是本朝第一奇才。出發三日後遇到了麻煩,大漠裏風雲突變,連綿不絕的沙丘阻斷了道路。沈夢生頗為無奈,自己已經不可能在指定時間潛入敵後了。馬上作出安排,將士們步行牽馬翻越沙丘,節省幹糧和飲水。翻越沙丘十分兇險,一步失足就會滾落,陷入流沙隻有死路一條,雖然沈夢生經驗豐富,還是損折了三百餘將士。經曆過數不清的艱難,沈夢生一行終於到達了指定的位置,比原計劃晚了兩天。大帥竇固沒有看到信號心急如焚,這次行動絕不能有什麽差錯,可惜著急也沒用,隻有等待。兩天後的清晨遠方終於出現了狼煙,這是預定的信號,竇固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沈夢生沒出事就好,馬上傳令發動攻擊,吸引匈奴大軍的注意力,給潛入敵後的將士盡可能的創造活動空間。沈夢生的任務首先是切斷糧道,匈奴大軍數十萬,每日消耗極大,經常有送糧的車輛來往於道路。沈夢生率領輕騎兵果斷出擊,首先搶到一批補充自己,隨即擴展行動,阻塞道路,焚毀車輛,將匈奴的糧道徹底掐斷。匈奴主帥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糧道不通己方數十萬大軍就將麵臨滅頂之災。匆忙調撥重兵重開糧道。沈夢生兵少,不能與對方硬拚,如果匈奴兵勢大就退入沙漠,看準機會再殺出來,將匈奴主帥搞得十分狼狽,騰出很多精力保護糧道暢通,這是己方的命脈。
大帥竇固自然不能讓沈夢生孤軍奮戰,發動了一係列的攻勢,采用的是車輪戰法,各路軍兵輪流出戰,互相更替,隨時補充。匈奴兵將不明底細,一日下來就累得不輕。接連三日,匈奴兵將叫苦不迭。匈奴主帥無奈作出決定,速戰速決,發動全軍向漢軍展開猛攻。大帥竇固早就料到這一點,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安排兵將在後麵建起八座營寨,每一座間隔五十裏,囤積一定數量的糧草物資。匈奴大軍展開強大的攻勢,漢軍並不與之爭鋒,丟下營寨後撤。匈奴兵將大喜,認為勝利在望,拚命向前追殺。漢軍有秩序的後退,每到一個營寨就抵抗一陣,將糧草物資消耗完隨即後撤,匈奴兵將奪到了一個又一個空空如也的大營,進攻的銳氣蕩然無存。竇固將對方的戰線拉長,維護糧道暢通就不容易了,沈夢生四麵出擊,製造了數不清的麻煩,匈奴主帥摸不清漢軍的真正意圖,愁眉不展。繼續進攻,漢軍還是老一套,而己方的兵將已經疲憊不堪,糧道又頻頻告急,這樣的仗可怎麽打?經過一係列的籌劃,漢軍已經穩穩占據了上風,大帥竇固開始準備大舉反攻。匈奴方麵的首領也很精明,知道自己落入對手的算計中,表麵上好像占據了些許優勢,實際上已經到了懸崖邊,己方戰鬥力一再削弱,對方一直用更替的辦法節省軍力,此消彼長,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
很大變化。這個時侯撤兵是絕不可行的,對方隨後掩殺,己方數十萬大軍必然潰敗,一發不可收拾。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鼓舞士氣,奮勇向前,不能讓漢軍騰出手來發動強大的攻勢。大帥竇固部署十分周密,每一次撤退都安排兩三千精兵穿上匈奴服裝趁亂混入敵後,由沈夢生指揮。前後十幾日,沈夢生麾下已經聚集了三萬精兵,完全有能力發動強大的攻勢。
要講究行兵打仗施展計謀,匈奴根本無法與漢朝相比,當初扶周滅紂的薑子牙就留下了《六韜》一書,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經典戰例很多,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再加上孫武子所著的《孫子兵法》,這些財富匈奴人哪裏去尋?大帥竇固連使巧計,使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匈奴首領卻無力化解,想抽身都不可能,這就是用兵之妙。為免夜長夢多,竇固確定了總攻的日期,形勢有利就要果斷出擊,戰機稍縱即逝,畢竟對方的兵力是己方的三倍,一旦緩過手來勝負就很難說了。總攻的時間還是選在清晨,由大帥竇固統領大軍展開攻擊,沈夢生率領三萬鐵騎待機而動,目標是對方的帥旗,隻要帥旗被砍倒,己方就勝券在握了。匈奴方麵的情況已經很混亂了,這麽多天一直沒有好好休息,軍糧供應也不穩定,軍心浮動,將士們對勝利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了。漢軍選擇最有利的時機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猛烈攻勢,戰場上很快陷入混亂中。本來短兵相接是匈奴最擅長的,如今漢軍卻占據了明顯的優勢,進攻的勢頭很猛,好似潮水一般滾滾向前,勢不可擋。匈奴首領下令全麵反擊,匈奴兵將畢竟人多勢眾,兩軍膠著在一起難解難分。沈夢生一直在等待時機,心中暗暗佩服大帥的計謀,用兵如此巧妙,就算是本朝聲名遠播的伏波將軍馬援也不過如此了。眼看紅日逐漸升高,沈夢生將人馬帶到正東方向,在日光強盛的時候發起了攻擊。這個方向也是有講究的,對方麵對日光,很容易眼花,己方可以利用這一時機用最快的速度切入核心,直搗帥旗。
匈奴首領沒想到漢軍竟然在側翼發動了強大的攻勢,為首者赫然是不死將軍。連忙調身邊的精銳騎兵迎戰,沈夢生深知,此戰對雙方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萬萬不能退縮。拿出了渾身的本領,披荊斬棘,向著帥旗高歌猛進,匈奴兵將根本攔阻不住。數十萬大軍攪在一起,當真是人山人海,反正裝束有很大差別,衣服不同就來上一刀,雙方將士殺紅了眼,傷亡都很慘重。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沈夢生,遍體的金光再加上頭盔上的紅寶石奪人二目,兩三裏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萬馬軍中正是大顯身手的最好機會,沈夢生抖擻精神,躍馬持槍,奮勇向前,槍下斃敵不計其數。鏖戰半個時辰,前麵的匈奴兵越聚越多,沈夢生感覺有些手軟,這麽多鮮活的生命喪生在自己槍下,每一個都是父母所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卻在這一瞬間毀在自己手裏。這時候遠方傳來了隆隆的戰鼓聲,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漢軍投入了最後一股力量,大帥竇固率領親軍撞進戰場,帥旗高高飄揚,十分醒目。沈夢生心頭一震,大帥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如今竟然親冒矢石,不計個人安危,為的無非是保家衛國。戰場上是不能有仁慈之心的,對敵人手軟就是對自己人殘忍。想到這一點,沈夢生拋開了一切,虎吼一聲,飛馬前進,所過處匈奴兵將人亡馬倒,好似波開浪裂一般。經過艱苦的搏殺,沈夢生終於殺出一條血路,衝到了匈奴大軍的核心。護衛帥旗的軍士舍命相搏,使出了各種手段,刀光霍霍,羽箭密集好似飛蝗。沈夢生咬緊牙關,勝利就在眼前,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仗著護身襯衣的神奇,本身的驍勇,汗血寶馬的神駿,終於突破了最後一道屏障。匈奴的帥旗安置在一輛堅固的戰車上,有很多勇士護衛。沈夢生以最快的速度取出弓箭,全力射出。羽箭好似流星一般,正中旗杆。這一箭勁力奇大,旗杆應聲而斷,轟然倒下來。帥旗是三軍的命脈,絕不能有任何閃失,帥旗一倒軍心也就散了。漢軍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士氣高昂,奮勇向前,喊殺聲驚天動地。匈奴主帥頗為無奈,這個時侯是絕不能撤退的,可惜軍心已亂,再打下去必然是全軍覆沒。無可奈何之下吹響了退卻的號角,給將士們留一條活路。如此一來匈奴大軍就變成了一盤散沙,竇固催動軍馬四處追殺,這一場勝利來之不易,要窮追猛打,不能讓對方騰出手來反攻。漢軍眾將領都明白,這是建功立業的最好機會,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因此率領麾下軍兵奮勇向前,擴大戰果,盡可能多的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