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江湖人物來自各地,又以福建、浙江、廣東居多,浩蕩近千人圍在南少林寺外就地生火做飯,嚇得四鄰不敢進去。接待的知客僧成了最受氣的活,好在這些弟子都是沉得住氣、善逢迎,況且強龍不壓地頭蛇,這群江湖人也不敢太過造次。
清心托著希施往膳堂擠,由於開銷加劇,普通弟子的早膳僅是施粥一瓢,其他人一領就過,忍住法會幾日而已。可清心就想往二層吃好的,被兩個門神似的師兄攔住,師兄對他說:“二、三層用來招待英雄佳賓,閑雜人等未經許可,不得擅入。”清心說:“我也是負責接待的弟子,雲遊僧房的。”師兄看了一眼希施,嘴角抽了一下,說道:“隻有穿黃色僧衣的知客弟子方能入內。”清心眼光往裏一瀏,那些捧菜陪坐的師兄弟果然都穿著黃燦燦的新僧衣,個個七尺男兒、相貌堂堂。葉穆元也在其中,正擠眉弄眼朝自己打招唿,旁邊的希施麵露懣色。清心覺得葉穆元在笑自己,希施在看輕自己,大感臉上無光。清心又一桌一桌的瞧,想找找念結和唐九是否也在其中,掃了兩遍沒見著,就問師兄:“峨眉派的念結師太、唐門的九……‘公子’是我朋友,我能進去找他們麽?”師兄喉嚨幹笑一聲,說道:“想見念結師太和唐九公子的人很多,先要寫拜貼給克業師伯,已經堆成山了。”清心還想說什麽,一旁的希施轉身快步離開了,清心也不追,心說:“這個路癡,也不怕走丟了。”
早膳用畢,過了一段足夠解手喝茶的功夫,外壇法器聲、頌經聲大作,清心知道法會開始了,不再去找希施,趕向法壇想找個好位置。壇場外圍,鐵塔般高大強壯的弟子在紅毯兩旁站成兩線,手持僧棍連成一線,防著往裏壓、看熱鬧的江湖人物。低輩的南少林弟子由各自師父帶領,離壇外遠遠坐著,伸長了脖子還是看不見走紅地毯的貴客,內壇的三個首座看起來更是隻有小拇指一節大小,清心僧舍的都心道:“還真被清心說中了,這法會我們連人臉都看不到。”清心這個沒人管的雲遊房小僧也混在各地江湖人中間,雖然快被擠成肉幹,好在值得,看到第一個走上去,坐中間那張太師椅是正六品,掌管佛事的僧錄司善事,比第二個上去的縣太爺還肥上一圈。自古民難與官爭,走投無路才以武犯禁,誰會願意惹上一身臊,甚至陪上九族,武林中隻要不是打殺的場合,都會請相幹的官員。
有些綠林中人背過身,惟恐被兩個當官的認了出來。接下去是福建各大寺廟的主持、得道高僧,人數多、禮數繁,顧著身份走得緩慢,邊上群人看得大是無味,隻盼著這些人早點走完,讓武林人物上壇。兩種人都覺得不自在,請來的高僧由真正的主角變成了配角,均想:“法會是佛門盛事,南少林寺也算福建名刹,怎地請這些人來觀禮褻瀆佛主?”江湖人物則想:“南少林寺自稱閩中第一,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和其他省份漸離漸遠。不思勤學苦練,居然還有心思搞什麽法會。”
人群由不耐的抱怨轉成興奮的鼎沸,是一些在福建有名望的豪門、鏢局、幫派當家,兩旁隻要是熟識的幫眾、親友,大聲歡唿、叫喊名字,試圖蓋過其他同行的氣勢,若不是長蛇棍陣紮的結實,早就一擁而入握手擁抱了。紅毯上的幫主、門主們走的無意,不自覺間眾星拱月出的是個女子,念結師太。如今的江湖,要論女子門派中高手用四肢數不完的隻有峨眉,任何一人放在一般幫會中都可獨擋一麵,念結更是當中翹楚。這些年來,峨眉山收徒甚廣,那些還俗後嫁入官宦世家、武林豪門的,更是讓人不敢輕易招惹。便如念結,指不定將來幫會、鏢局的生意做到四川,總要先行拜會,不然她娘家唐門冷不丁一根繡花小針就要了你的命。男尊女卑,這些人卻如約好的一般,讓周圍的人目光集中在念結身上。清心見不到唐九和兩個嬰兒,心想:“昨天還為孕婦的事火氣直衝,今天卻啞了嘴,定是被昨夜好吃好喝填滿了腸子。”
清心正想唐九定是怕事或是偷偷將孩子扔掉了,念結卻朝清心這個方向疾步走來,清心心頭一歡:“哈,是來和我打招唿的,我好大的麵子。”清心也拚命的往裏麵擠,念結在清心跟前看也不看清心一眼,躍眾而出。眾人見到一個老和尚轉身在走,隻有清心知道他是誰。
念結抓住希施上腕,做金剛怒目,說道:“希施,原來是你,還錢來!”希施明知自己身無分毫,還是上下摸了一遍僧衣,似菩薩垂眉,說道:“師太再寬限些時日,等我稟明方丈,再親手送上峨眉山。”
念結說話底氣十足,人人可聞,一句出口,場中除了清心和沒在江湖中走動的弟子外,人人聳動出聲,把希施心虛的話淹沒了。百曉知剛從膳堂推一車茶水交給葉穆元,不顧水壺滾燙,站了上去,心道:“原來少林寺羅漢堂首座如此其貌不揚,還有念結師太那對眉毛。唉!我怎麽沒想到用相貌來認人,要好好記錄才是。”葉穆元說道:“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末路僧’,清心認識他也不介紹給我們。”
忘歸和忘心急忙趕下壇來,都想:“這兩個人要是在南……少林寺打起來,誰都勸不住。”忘歸心中蹊蹺:“少林……北少林寺的首座怎會來,還和忘塵的車夫在一起,難道……”忘心袖口微微顫動,顯是掩不住的激動:“沒想到少林……北少林寺的人會來,怎麽不事先知會一聲。”他們平時交談,談及北邊的少林,前麵總刻意加上北字,可越是著意,越顯得不自然、心虛。所有人都看向念結希施,不知是何原因,兩人不共戴天。有人盼著他們幹上一架,好讓自己一飽眼福,不虛此行。也有人想著等會如何趁亂躲避,最好借刀殺幾個仇人。有的想如何巴結上兩個武林名人……長久間,但聽風聲、但見幡動,人人心動。
這場法會還未開壇,風頭先被北少林寺、峨眉派搶了一半。忘歸走到兩人近前,悅聲道:“鄙寺法會能得兩位道友大駕同臨,真榮幸之至,還請上座。”念結放開希施手腕,對忘歸說道:“我本要在南少林寺找個薄幸寡德之人,卻無心插柳,找到少林寺見利忘義之徒,好極了。”說完,念結目光掃向台上克字輩的南少林弟子,這些弟子被她瞧得心中發慌,念結見了他們的臉色,覺得個個都有可疑,當下走上台去坐了末座。希施由忘歸領著,想離念結遠些,隻好坐在僧錄司善事旁邊陪了上座。清心本以為群人聽到希施法號會嘲笑出聲,哪料到這些人連屁都不敢放,希施竟是江湖中一等一的大人物。清心腦袋一白:“我對他這麽壞,他會不會報複我?”“早知道他身份這麽高,該要好好伺候才是,現在……”……葉穆元和百曉知在壇上一直向清心勾手,示意他上來。清心腦中沒了主意,腿還是邁了上去,這次無人阻攔。
忘心走到法場正中,合十行禮,口宣佛號,說道:“今日得蒙天下英雄賞臉光臨,我少林寺至感光榮。隻是敝寺方丈師兄久病未愈,無緣得會俊賢,命老衲鄭重致歉。”他說“我少林寺”時特意看了希施一眼,見他撚著佛珠,渾不在意。在壇上的南少林弟子自忘歸以下,人人起身向眾人行禮。清心行禮時看著忘歸,尋思:“不知道他知不知道相好的死了,若還能裝得無其事,可真是幹大事的將才了。”
下麵的人群中,忽地有人異聲鼓噪道:“聽說忘塵那老頭兒從年初病到現在,還沒來個痛快,真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又有人說道:“忘心大師,今天的法會是為忘塵祈福的麽?”還有人接口道:“我隻聽縣裏人說忘塵命不久矣,你今後就是南少林寺的方丈了麽?”“這些年南少林寺被忘塵弄的好不成樣子。”說話的竟似一個南少林寺的弟子。……一時之間,貶低忘塵之聲、褒揚忘心之聲一並響起,南少林寺弟子聽到方丈受辱,竟無一人挺身喝止。忘歸眉頭大皺,心中想的是:“他怎麽請這些人來添亂?!”
忘心再一開口,這些聲音立收,隻聽他說道:“中土法會
求世間妄事多多,有求國泰民安、有祭佛主菩薩生誕、有求吾皇萬壽者……其實法會本緣自西方佛陀,孝敬父母,脫鬼道之苦。”底下群雄本是受邀,想來看看熱鬧,是不是新方丈接任,此時一聽,竟真是搞法會,大部分都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人都出家,斷子絕孫了,還口口聲聲談什麽孝道。”
眾人心中所想似傳進忘心心裏,他說道:“世人懷有偏見,多是聽了儒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誤引。”壇上其他寺院高僧齊齊點頭,口頌“阿彌陀佛”。忘心繼續說道:“孽因生孽緣。今世能成父子,無非是前世的冤家債主,緣遇會合。”“便說逆臣方孝儒,他的父親因為有了官位,移葬祖墳,掘出了八百多條紅蛇來。據說事先有人托夢,請求他救它們八百多條生命,不要殺害了它們。可是方孝儒的父親,不信此說,把八百多條紅蛇,盡焚於火。後來方孝儒出世,位極人臣,可謂耀祖榮宗了。成祖興兵平叛,方孝儒不肯投降,十族盡遭誅戮,剛剛也是殺死了八百多口家親眷屬,這就是輪果因報。”“為了一己之愚忠,連累了父母親屬、朋友門生,現在竟然有人立位供奉,世人太過癡昧了。”這一說,在場凡是稍有正氣之人,無不心上怒怒。方孝儒在官府嘴裏是叛國逆賊,在一些士人心中,尤其是浙江人心中,其實是個有節不屈的大英雄。
忘心朗朗道:“現今之人,所謂大孝,不過是四時八節,買一點酒肉之類,養其口體,死後用五鼎三牲,祭之以禮罷了。例如世俗人為父母做壽,就要大開屠場,賀客盈門,座上客滿,肉肥酒暖,這就是天經地義的為子孝親之道,果能如此,家邊鄰裏就會說某人很有孝心。實在是大錯!特錯!以佛的看法,那不是孝親,而是為父母造罪,本來父母所擔的罪擔子,隻有五十斤重,你恐怕這一點罪惡,還不能下地獄,再替他加上五十斤,湊成一百斤重,壓得父母透不過氣來,那就是大家公認有名的大孝子了。唉!真是我佛所謂:‘可憐湣者!’”這些話又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江湖中打打殺殺,誰沒沾著血腥?這樣就成了不孝,江湖中哪有一個孝子了?
一群知客僧走入人群中間派發一本小冊《父母恩重難報經》,有千本之多,每本工線精裝、殘留墨香,竟是印刷不久的。忘心道:“佛主親寫此書,這書上盡訴做母親的十月懷胎、三年哺乳、推幹就濕、咽苦吐甘的苦處!還望各位迴家閱讀,體會我佛一片苦心。”群人想到:“都說南少林寺這些年在忘塵主持下,錢賺的滿缽滿盆,看來不假,這經書像是一夜之間趕印出來的,純粹顯擺來著。”寺裏的弟子沒發到經書,想的是:“最近早飯隻是喝粥,這印書的錢足夠美美吃上幾頓全素宴了。”
忘心與忘悲同出官宦世家,都原打算出家幾年就迴家中,後來習上武藝、對南少林寺也有了歸屬感,再難釋手。起初覺得對父母負欠太多,於是日夜吃齋念經為父母祈願,後來打坐讀經讓思維慢慢轉變,覺得歸依了佛主才是解救父母,為父母積福,真正算是大孝。此刻他健談自己的佛理,體認動情處,浩然彌哀,眼角有淚。傳進眾人耳中,實在是與世俗大相徑庭,與傳統格格不入。強加與人的道理,即使是其他寺院的高僧也難接受,更何況刀尖上過活的江湖中人了。壇下人人都覺得反感,都想反駁,卻無一人吭出聲來。有的是不願做出頭小鳥,有的是肚中墨水不多,不知如何迴駁。有的在心中暗罵、暗憐這個顛倒倫常的佛癡呆……忘歸見眾人臉色不對,暗思:“這些人都是來幫忙的,師兄這樣把他們開罪光了。須得提醒一下。”正欲起身,突聽遠處一個沙啞的女子喉聲飄來:“我倒想請教忘心大師,若是有人始亂終棄,生了孩子不去認養,而他又是個佛門中人,這算不算不孝?”
清心托著希施往膳堂擠,由於開銷加劇,普通弟子的早膳僅是施粥一瓢,其他人一領就過,忍住法會幾日而已。可清心就想往二層吃好的,被兩個門神似的師兄攔住,師兄對他說:“二、三層用來招待英雄佳賓,閑雜人等未經許可,不得擅入。”清心說:“我也是負責接待的弟子,雲遊僧房的。”師兄看了一眼希施,嘴角抽了一下,說道:“隻有穿黃色僧衣的知客弟子方能入內。”清心眼光往裏一瀏,那些捧菜陪坐的師兄弟果然都穿著黃燦燦的新僧衣,個個七尺男兒、相貌堂堂。葉穆元也在其中,正擠眉弄眼朝自己打招唿,旁邊的希施麵露懣色。清心覺得葉穆元在笑自己,希施在看輕自己,大感臉上無光。清心又一桌一桌的瞧,想找找念結和唐九是否也在其中,掃了兩遍沒見著,就問師兄:“峨眉派的念結師太、唐門的九……‘公子’是我朋友,我能進去找他們麽?”師兄喉嚨幹笑一聲,說道:“想見念結師太和唐九公子的人很多,先要寫拜貼給克業師伯,已經堆成山了。”清心還想說什麽,一旁的希施轉身快步離開了,清心也不追,心說:“這個路癡,也不怕走丟了。”
早膳用畢,過了一段足夠解手喝茶的功夫,外壇法器聲、頌經聲大作,清心知道法會開始了,不再去找希施,趕向法壇想找個好位置。壇場外圍,鐵塔般高大強壯的弟子在紅毯兩旁站成兩線,手持僧棍連成一線,防著往裏壓、看熱鬧的江湖人物。低輩的南少林弟子由各自師父帶領,離壇外遠遠坐著,伸長了脖子還是看不見走紅地毯的貴客,內壇的三個首座看起來更是隻有小拇指一節大小,清心僧舍的都心道:“還真被清心說中了,這法會我們連人臉都看不到。”清心這個沒人管的雲遊房小僧也混在各地江湖人中間,雖然快被擠成肉幹,好在值得,看到第一個走上去,坐中間那張太師椅是正六品,掌管佛事的僧錄司善事,比第二個上去的縣太爺還肥上一圈。自古民難與官爭,走投無路才以武犯禁,誰會願意惹上一身臊,甚至陪上九族,武林中隻要不是打殺的場合,都會請相幹的官員。
有些綠林中人背過身,惟恐被兩個當官的認了出來。接下去是福建各大寺廟的主持、得道高僧,人數多、禮數繁,顧著身份走得緩慢,邊上群人看得大是無味,隻盼著這些人早點走完,讓武林人物上壇。兩種人都覺得不自在,請來的高僧由真正的主角變成了配角,均想:“法會是佛門盛事,南少林寺也算福建名刹,怎地請這些人來觀禮褻瀆佛主?”江湖人物則想:“南少林寺自稱閩中第一,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和其他省份漸離漸遠。不思勤學苦練,居然還有心思搞什麽法會。”
人群由不耐的抱怨轉成興奮的鼎沸,是一些在福建有名望的豪門、鏢局、幫派當家,兩旁隻要是熟識的幫眾、親友,大聲歡唿、叫喊名字,試圖蓋過其他同行的氣勢,若不是長蛇棍陣紮的結實,早就一擁而入握手擁抱了。紅毯上的幫主、門主們走的無意,不自覺間眾星拱月出的是個女子,念結師太。如今的江湖,要論女子門派中高手用四肢數不完的隻有峨眉,任何一人放在一般幫會中都可獨擋一麵,念結更是當中翹楚。這些年來,峨眉山收徒甚廣,那些還俗後嫁入官宦世家、武林豪門的,更是讓人不敢輕易招惹。便如念結,指不定將來幫會、鏢局的生意做到四川,總要先行拜會,不然她娘家唐門冷不丁一根繡花小針就要了你的命。男尊女卑,這些人卻如約好的一般,讓周圍的人目光集中在念結身上。清心見不到唐九和兩個嬰兒,心想:“昨天還為孕婦的事火氣直衝,今天卻啞了嘴,定是被昨夜好吃好喝填滿了腸子。”
清心正想唐九定是怕事或是偷偷將孩子扔掉了,念結卻朝清心這個方向疾步走來,清心心頭一歡:“哈,是來和我打招唿的,我好大的麵子。”清心也拚命的往裏麵擠,念結在清心跟前看也不看清心一眼,躍眾而出。眾人見到一個老和尚轉身在走,隻有清心知道他是誰。
念結抓住希施上腕,做金剛怒目,說道:“希施,原來是你,還錢來!”希施明知自己身無分毫,還是上下摸了一遍僧衣,似菩薩垂眉,說道:“師太再寬限些時日,等我稟明方丈,再親手送上峨眉山。”
念結說話底氣十足,人人可聞,一句出口,場中除了清心和沒在江湖中走動的弟子外,人人聳動出聲,把希施心虛的話淹沒了。百曉知剛從膳堂推一車茶水交給葉穆元,不顧水壺滾燙,站了上去,心道:“原來少林寺羅漢堂首座如此其貌不揚,還有念結師太那對眉毛。唉!我怎麽沒想到用相貌來認人,要好好記錄才是。”葉穆元說道:“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末路僧’,清心認識他也不介紹給我們。”
忘歸和忘心急忙趕下壇來,都想:“這兩個人要是在南……少林寺打起來,誰都勸不住。”忘歸心中蹊蹺:“少林……北少林寺的首座怎會來,還和忘塵的車夫在一起,難道……”忘心袖口微微顫動,顯是掩不住的激動:“沒想到少林……北少林寺的人會來,怎麽不事先知會一聲。”他們平時交談,談及北邊的少林,前麵總刻意加上北字,可越是著意,越顯得不自然、心虛。所有人都看向念結希施,不知是何原因,兩人不共戴天。有人盼著他們幹上一架,好讓自己一飽眼福,不虛此行。也有人想著等會如何趁亂躲避,最好借刀殺幾個仇人。有的想如何巴結上兩個武林名人……長久間,但聽風聲、但見幡動,人人心動。
這場法會還未開壇,風頭先被北少林寺、峨眉派搶了一半。忘歸走到兩人近前,悅聲道:“鄙寺法會能得兩位道友大駕同臨,真榮幸之至,還請上座。”念結放開希施手腕,對忘歸說道:“我本要在南少林寺找個薄幸寡德之人,卻無心插柳,找到少林寺見利忘義之徒,好極了。”說完,念結目光掃向台上克字輩的南少林弟子,這些弟子被她瞧得心中發慌,念結見了他們的臉色,覺得個個都有可疑,當下走上台去坐了末座。希施由忘歸領著,想離念結遠些,隻好坐在僧錄司善事旁邊陪了上座。清心本以為群人聽到希施法號會嘲笑出聲,哪料到這些人連屁都不敢放,希施竟是江湖中一等一的大人物。清心腦袋一白:“我對他這麽壞,他會不會報複我?”“早知道他身份這麽高,該要好好伺候才是,現在……”……葉穆元和百曉知在壇上一直向清心勾手,示意他上來。清心腦中沒了主意,腿還是邁了上去,這次無人阻攔。
忘心走到法場正中,合十行禮,口宣佛號,說道:“今日得蒙天下英雄賞臉光臨,我少林寺至感光榮。隻是敝寺方丈師兄久病未愈,無緣得會俊賢,命老衲鄭重致歉。”他說“我少林寺”時特意看了希施一眼,見他撚著佛珠,渾不在意。在壇上的南少林弟子自忘歸以下,人人起身向眾人行禮。清心行禮時看著忘歸,尋思:“不知道他知不知道相好的死了,若還能裝得無其事,可真是幹大事的將才了。”
下麵的人群中,忽地有人異聲鼓噪道:“聽說忘塵那老頭兒從年初病到現在,還沒來個痛快,真是好死不如賴活著。”又有人說道:“忘心大師,今天的法會是為忘塵祈福的麽?”還有人接口道:“我隻聽縣裏人說忘塵命不久矣,你今後就是南少林寺的方丈了麽?”“這些年南少林寺被忘塵弄的好不成樣子。”說話的竟似一個南少林寺的弟子。……一時之間,貶低忘塵之聲、褒揚忘心之聲一並響起,南少林寺弟子聽到方丈受辱,竟無一人挺身喝止。忘歸眉頭大皺,心中想的是:“他怎麽請這些人來添亂?!”
忘心再一開口,這些聲音立收,隻聽他說道:“中土法會
求世間妄事多多,有求國泰民安、有祭佛主菩薩生誕、有求吾皇萬壽者……其實法會本緣自西方佛陀,孝敬父母,脫鬼道之苦。”底下群雄本是受邀,想來看看熱鬧,是不是新方丈接任,此時一聽,竟真是搞法會,大部分都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人都出家,斷子絕孫了,還口口聲聲談什麽孝道。”
眾人心中所想似傳進忘心心裏,他說道:“世人懷有偏見,多是聽了儒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誤引。”壇上其他寺院高僧齊齊點頭,口頌“阿彌陀佛”。忘心繼續說道:“孽因生孽緣。今世能成父子,無非是前世的冤家債主,緣遇會合。”“便說逆臣方孝儒,他的父親因為有了官位,移葬祖墳,掘出了八百多條紅蛇來。據說事先有人托夢,請求他救它們八百多條生命,不要殺害了它們。可是方孝儒的父親,不信此說,把八百多條紅蛇,盡焚於火。後來方孝儒出世,位極人臣,可謂耀祖榮宗了。成祖興兵平叛,方孝儒不肯投降,十族盡遭誅戮,剛剛也是殺死了八百多口家親眷屬,這就是輪果因報。”“為了一己之愚忠,連累了父母親屬、朋友門生,現在竟然有人立位供奉,世人太過癡昧了。”這一說,在場凡是稍有正氣之人,無不心上怒怒。方孝儒在官府嘴裏是叛國逆賊,在一些士人心中,尤其是浙江人心中,其實是個有節不屈的大英雄。
忘心朗朗道:“現今之人,所謂大孝,不過是四時八節,買一點酒肉之類,養其口體,死後用五鼎三牲,祭之以禮罷了。例如世俗人為父母做壽,就要大開屠場,賀客盈門,座上客滿,肉肥酒暖,這就是天經地義的為子孝親之道,果能如此,家邊鄰裏就會說某人很有孝心。實在是大錯!特錯!以佛的看法,那不是孝親,而是為父母造罪,本來父母所擔的罪擔子,隻有五十斤重,你恐怕這一點罪惡,還不能下地獄,再替他加上五十斤,湊成一百斤重,壓得父母透不過氣來,那就是大家公認有名的大孝子了。唉!真是我佛所謂:‘可憐湣者!’”這些話又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江湖中打打殺殺,誰沒沾著血腥?這樣就成了不孝,江湖中哪有一個孝子了?
一群知客僧走入人群中間派發一本小冊《父母恩重難報經》,有千本之多,每本工線精裝、殘留墨香,竟是印刷不久的。忘心道:“佛主親寫此書,這書上盡訴做母親的十月懷胎、三年哺乳、推幹就濕、咽苦吐甘的苦處!還望各位迴家閱讀,體會我佛一片苦心。”群人想到:“都說南少林寺這些年在忘塵主持下,錢賺的滿缽滿盆,看來不假,這經書像是一夜之間趕印出來的,純粹顯擺來著。”寺裏的弟子沒發到經書,想的是:“最近早飯隻是喝粥,這印書的錢足夠美美吃上幾頓全素宴了。”
忘心與忘悲同出官宦世家,都原打算出家幾年就迴家中,後來習上武藝、對南少林寺也有了歸屬感,再難釋手。起初覺得對父母負欠太多,於是日夜吃齋念經為父母祈願,後來打坐讀經讓思維慢慢轉變,覺得歸依了佛主才是解救父母,為父母積福,真正算是大孝。此刻他健談自己的佛理,體認動情處,浩然彌哀,眼角有淚。傳進眾人耳中,實在是與世俗大相徑庭,與傳統格格不入。強加與人的道理,即使是其他寺院的高僧也難接受,更何況刀尖上過活的江湖中人了。壇下人人都覺得反感,都想反駁,卻無一人吭出聲來。有的是不願做出頭小鳥,有的是肚中墨水不多,不知如何迴駁。有的在心中暗罵、暗憐這個顛倒倫常的佛癡呆……忘歸見眾人臉色不對,暗思:“這些人都是來幫忙的,師兄這樣把他們開罪光了。須得提醒一下。”正欲起身,突聽遠處一個沙啞的女子喉聲飄來:“我倒想請教忘心大師,若是有人始亂終棄,生了孩子不去認養,而他又是個佛門中人,這算不算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