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既是有所安排,小王等本該欣然從命才是,然,小王等之家眷皆在封地,驟然來京恐多有不便,可否讓小王等先行歸去,整頓好家眷之後,再來京就任。”
大唐的王爺們都是有權有勢之輩,各掌一州之軍政,在封地裏都是說一不二的主兒,自是沒誰樂意迴京師當一閑散王爺的,哪怕是如今被困觀禮台上,眾王爺們也依舊不甘心束手就擒,彼此飛快地交換了個眼神之後,又由著徐康王李元禮出頭關說了一句道。
“十哥說得對,我等來京就任也不是不可以,然,終歸須得給我等一個搬遷家小之餘地罷?”
“陳大人明鑒,小王家中上下數百口人,縱使要一體搬遷,也不是件簡單之事,還請大人寬容些時日可好?”
“就是,就是,我等都是拖家帶口之人,真要搬遷,實非易事,終歸須得些時日罷,還請陳大人多多體恤則個。”
……
值此陳子明勢大難擋之際,諸王們都不想當下一個霍王與韓王,明頂肯定是不敢的,可放下王爺的架子,施展軟磨硬泡的本事,卻是一個比一個麻利,這不,李元禮話音方才剛落,諸王們便即全都愁眉苦臉地齊齊哀求不已,就宛若真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諸位王爺之顧慮,下官知曉了,搬遷一事確是費時費力,不容易啊,聖上體恤諸位王爺之勞苦,也自不忍諸位王爺受累,特給了下官一道旨意,準下官調動宿衛軍前往諸位王爺之封地,護持諸位王爺之家眷入京事宜,若是哪位王爺真有需要,且就到下官處報備一下,下官自會統籌安排了去,斷不敢叫諸位王爺失望了去的。”
放虎歸山可是蠢得不能再蠢之事,以陳子明之睿智,又豈會被諸王的叫苦連天所迷惑了去,也自懶得跟諸王瞎扯淡,直截了當地便開出了協助搬遷之計劃。
“……”
陳子明這等言語一出,眾王爺們當即又傻了眼了,沒旁的,宿衛軍乃是天子親軍,真讓那幫家夥跑去封地幫自家搬遷,天曉得會折騰成啥樣子,萬一要是搬遷是虛,抄家是實,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問題是這當口上還不能說出不同意的話語,否則的話,便有藐視聖上之嫌疑,到了此時,眾王爺們除了麵麵相覷地無語當場之外,還真就沒啥說辭可言了的。
“諸位王爺若是皆無異議,那此事便就這麽定了也好,下官此處有份本章,且就請諸位王爺一並聯了名可好?”
這一見眾王爺們玩起了沉默抗議的把戲,陳子明也自不急,靜靜地等了片刻,見諸王死活不肯再有甚言語,陳子明突然笑了起來,語調淡然地扯了一通,就這麽不管不顧地將眾人的緘默當成了默認。
“敢問陳大人,這份本章是……”
陳子明這等逼宮的架勢一出,諸王可就當真坐不住了,彼此間飛快地交換了下眼神之後,還是由著徐康王李元禮出麵試探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嗬,徐康王莫急,且容下官誦讀一番好了,聖天子在上,臣等有一事要稟……”
徐康王既是有問,陳子明也自不曾藏著掖著,但見其淡然一笑,伸手便將先前擱在幾子上的本章拿了起,攤將開來,不緊不慢地朗聲宣讀了一番。
“嗡……”
陳子明方才剛讀到一半,諸王們已是哄亂成了一片,沒旁的,概因陳子明所宣出來的本章之內容赫然竟是要諸王們一體上本請求辭去刺使之位,集體歸京入宗人府,見過無恥的,卻從來沒見過似陳子明這等無恥到了家的,氣怒攻心之下,眾王爺們實在是憋不住了。
“本章內容便是如此,諸位王爺若是沒有異議,那就請一並簽了罷。”
饒是諸王哄亂得不成體統,陳子明也自不加理會,自顧自地將本章之內容宣了一遍,而後方才目光炯然地環視了下憤概無比的諸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議了一句道。
“此利國利民之好事也,本王自當附議!”
陳子明這等強硬的態度一出,原本正自胡亂嚷嚷著的眾王爺們頓時便啞然了下來,一派死寂中,卻見江夏王李道宗第一個站起了身來,朗聲說了一句之後,也沒管其餘王爺是怎個表情,大步便行到了陳子明所在的幾子前,拿起擱在筆架上的狼毫筆,蘸了墨水,揮筆便在本章的末尾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好,江夏王真忠臣也!徐康王,您對此事莫非還有甚顧慮麽,若有,隻管明說,但消下官能辦到的,自不敢辭焉。”
陳子明狠誇了李道宗一句之後,立馬便將矛頭對準了先前屢屢為諸王出頭的徐康王,看似言語平和,可實際上卻已是在逼宮了。
“小王……,罷了,罷了,小王簽便是了。”
見得陳子明頭一個便瞄上了自己,徐康王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慌,支支吾吾地拖延了好一陣子,卻愣是沒能等到其餘王爺的出頭力挺,無奈之下,也隻能是滿臉苦澀地搖了搖頭,緩步行到了陳子明麵前的幾子上,咬牙簽下了自己的大名,而後垂頭喪氣地迴歸了本位,默然無語地端坐了下來。
“道孝王……”
“鄧康王……”
“魯王殿下……”
……
眾王爺們的臉色本來就已難看到了極點,再一看李道宗與李元禮這兩位諸王中輩分最長者都已先後在奏本上聯了名,臉色自不免都更不好相看了幾分,奈何陳子明卻根本不加理會,自顧自地逐一點了眾王爺的名,逼得諸王毫無轉圜的餘地,不得不一個接著一個地在本章上簽名了事……
“啟奏陛下,左仆射陳曦、陳大人在宮門處求見。”
申時末牌,天已近了黃昏,這就要到飯點了,然則李恪卻是毫無半點食欲,焦躁地在兩儀殿的禦書房中來迴踱著步,正自尋思著是否要派人前去細柳營探個虛實之際,卻見內侍監何歡急匆匆地從屏風處行了進來,幾個大步便搶到了李恪的身旁,小心翼翼地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哦?快,快宣!”
這一聽陳子明已到,李恪的精神立馬便是一振,一迭聲地便道了宣。
“諾!”
聽得李恪聲色不對,何歡自是不敢稍有耽擱,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禦書房,不多會,便已陪著一身整齊朝服的陳子明又從屏風處轉了出來。
“微臣叩見陛下!”
這一見李恪看似氣度沉穩地端坐在龍案後頭,可眼神裏卻滿是探究與期盼之色,陳子明心中不禁為之好笑不已,然則在這等場合下,他也不敢在禮數上稍有閃失,緊著便搶到了禦前,照著朝規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罷,細柳營一行結果如何了?”
李恪到底是心急著知曉結果,叫起之餘,也不等陳子明謝恩,便已是急吼吼地直奔了主題。
“托陛下之鴻恩浩蕩,微臣幸不辱使命,霍、韓二王已束手就擒,另有諸王之聯名本章在此,還請陛下禦覽。”
見得李恪如此著緊,陳子明心中雖是暗自好笑不已,可該做的匯報,卻是絲毫不敢稍有遷延的。
“遞上來!”
一聽事情已然辦妥,李恪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然則在未見得本章之內涵前,也自不敢掉以輕心,這便緊著下了令。
“諾!”
李恪金口既開,侍候在側的何歡又哪敢稍有耽擱,緊著應了一聲,疾步便搶上了前去,伸出雙手,接過了陳子明高舉著的本章,恭謹萬分地便轉呈到了禦前。
“哈哈……,好,子明辦事,果然利落,此等幹練,朕不及也。”
李恪有些個迫不及待地翻開了奏本,飛快地過了一遍,見奏本後頭密密麻麻地簽滿了諸王的名字,略一核對,見得所有王爺皆已盡在其中,忍不住便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來。
“陛下謬讚了,微臣實不敢當。”
陳子明並未因李恪的高度讚揚而有絲毫的自得之表情,也就僅僅隻是麵色淡然地謙遜了一句了事。
“子明不必過謙了,論治政之能,莫說朕不及卿,古往今來,所謂名相者,怕也沒幾個能與卿並稱的,然,朕卻不嫉妒卿,概因朕有一條是你子明拍馬也難及的。”
李恪心情大好之下,竟是起了跟陳子明逗趣上一番之心思,赫然在話語裏狠賣了迴關子。
“陛下乃聖明君主,微臣豈敢與陛下相較。”
身為帝王,李恪可以隨意開玩笑,然則陳子明卻是不敢當真放肆了去,盡管心裏頭也很是好奇李恪到底在賣些啥關子,可從口中說出來的卻是一本正經的謙遜之言。
“嘿,不瞞子明,朕今日可是連得了兩子,算一算,朕都已有十子六女了,就此一條,你子明怕是怎麽也趕不上朕的,哈哈……”
盡管陳子明不曾接茬,可架不住李恪心情好,不管不顧地便出言調侃了陳子明一把。
“……”
一聽李恪這般說法,陳子明實在是不知該如何作答才是了的,此無他,陳子明的妻妾並不算少,一妻四妾,平日裏耕耘也算得上勤快,偏偏就是隻開花不結果,到如今還是隻有一子一女,如今被李恪當場調侃,也自沒處說理去,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了事……
大唐的王爺們都是有權有勢之輩,各掌一州之軍政,在封地裏都是說一不二的主兒,自是沒誰樂意迴京師當一閑散王爺的,哪怕是如今被困觀禮台上,眾王爺們也依舊不甘心束手就擒,彼此飛快地交換了個眼神之後,又由著徐康王李元禮出頭關說了一句道。
“十哥說得對,我等來京就任也不是不可以,然,終歸須得給我等一個搬遷家小之餘地罷?”
“陳大人明鑒,小王家中上下數百口人,縱使要一體搬遷,也不是件簡單之事,還請大人寬容些時日可好?”
“就是,就是,我等都是拖家帶口之人,真要搬遷,實非易事,終歸須得些時日罷,還請陳大人多多體恤則個。”
……
值此陳子明勢大難擋之際,諸王們都不想當下一個霍王與韓王,明頂肯定是不敢的,可放下王爺的架子,施展軟磨硬泡的本事,卻是一個比一個麻利,這不,李元禮話音方才剛落,諸王們便即全都愁眉苦臉地齊齊哀求不已,就宛若真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諸位王爺之顧慮,下官知曉了,搬遷一事確是費時費力,不容易啊,聖上體恤諸位王爺之勞苦,也自不忍諸位王爺受累,特給了下官一道旨意,準下官調動宿衛軍前往諸位王爺之封地,護持諸位王爺之家眷入京事宜,若是哪位王爺真有需要,且就到下官處報備一下,下官自會統籌安排了去,斷不敢叫諸位王爺失望了去的。”
放虎歸山可是蠢得不能再蠢之事,以陳子明之睿智,又豈會被諸王的叫苦連天所迷惑了去,也自懶得跟諸王瞎扯淡,直截了當地便開出了協助搬遷之計劃。
“……”
陳子明這等言語一出,眾王爺們當即又傻了眼了,沒旁的,宿衛軍乃是天子親軍,真讓那幫家夥跑去封地幫自家搬遷,天曉得會折騰成啥樣子,萬一要是搬遷是虛,抄家是實,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問題是這當口上還不能說出不同意的話語,否則的話,便有藐視聖上之嫌疑,到了此時,眾王爺們除了麵麵相覷地無語當場之外,還真就沒啥說辭可言了的。
“諸位王爺若是皆無異議,那此事便就這麽定了也好,下官此處有份本章,且就請諸位王爺一並聯了名可好?”
這一見眾王爺們玩起了沉默抗議的把戲,陳子明也自不急,靜靜地等了片刻,見諸王死活不肯再有甚言語,陳子明突然笑了起來,語調淡然地扯了一通,就這麽不管不顧地將眾人的緘默當成了默認。
“敢問陳大人,這份本章是……”
陳子明這等逼宮的架勢一出,諸王可就當真坐不住了,彼此間飛快地交換了下眼神之後,還是由著徐康王李元禮出麵試探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嗬,徐康王莫急,且容下官誦讀一番好了,聖天子在上,臣等有一事要稟……”
徐康王既是有問,陳子明也自不曾藏著掖著,但見其淡然一笑,伸手便將先前擱在幾子上的本章拿了起,攤將開來,不緊不慢地朗聲宣讀了一番。
“嗡……”
陳子明方才剛讀到一半,諸王們已是哄亂成了一片,沒旁的,概因陳子明所宣出來的本章之內容赫然竟是要諸王們一體上本請求辭去刺使之位,集體歸京入宗人府,見過無恥的,卻從來沒見過似陳子明這等無恥到了家的,氣怒攻心之下,眾王爺們實在是憋不住了。
“本章內容便是如此,諸位王爺若是沒有異議,那就請一並簽了罷。”
饒是諸王哄亂得不成體統,陳子明也自不加理會,自顧自地將本章之內容宣了一遍,而後方才目光炯然地環視了下憤概無比的諸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議了一句道。
“此利國利民之好事也,本王自當附議!”
陳子明這等強硬的態度一出,原本正自胡亂嚷嚷著的眾王爺們頓時便啞然了下來,一派死寂中,卻見江夏王李道宗第一個站起了身來,朗聲說了一句之後,也沒管其餘王爺是怎個表情,大步便行到了陳子明所在的幾子前,拿起擱在筆架上的狼毫筆,蘸了墨水,揮筆便在本章的末尾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好,江夏王真忠臣也!徐康王,您對此事莫非還有甚顧慮麽,若有,隻管明說,但消下官能辦到的,自不敢辭焉。”
陳子明狠誇了李道宗一句之後,立馬便將矛頭對準了先前屢屢為諸王出頭的徐康王,看似言語平和,可實際上卻已是在逼宮了。
“小王……,罷了,罷了,小王簽便是了。”
見得陳子明頭一個便瞄上了自己,徐康王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慌,支支吾吾地拖延了好一陣子,卻愣是沒能等到其餘王爺的出頭力挺,無奈之下,也隻能是滿臉苦澀地搖了搖頭,緩步行到了陳子明麵前的幾子上,咬牙簽下了自己的大名,而後垂頭喪氣地迴歸了本位,默然無語地端坐了下來。
“道孝王……”
“鄧康王……”
“魯王殿下……”
……
眾王爺們的臉色本來就已難看到了極點,再一看李道宗與李元禮這兩位諸王中輩分最長者都已先後在奏本上聯了名,臉色自不免都更不好相看了幾分,奈何陳子明卻根本不加理會,自顧自地逐一點了眾王爺的名,逼得諸王毫無轉圜的餘地,不得不一個接著一個地在本章上簽名了事……
“啟奏陛下,左仆射陳曦、陳大人在宮門處求見。”
申時末牌,天已近了黃昏,這就要到飯點了,然則李恪卻是毫無半點食欲,焦躁地在兩儀殿的禦書房中來迴踱著步,正自尋思著是否要派人前去細柳營探個虛實之際,卻見內侍監何歡急匆匆地從屏風處行了進來,幾個大步便搶到了李恪的身旁,小心翼翼地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哦?快,快宣!”
這一聽陳子明已到,李恪的精神立馬便是一振,一迭聲地便道了宣。
“諾!”
聽得李恪聲色不對,何歡自是不敢稍有耽擱,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禦書房,不多會,便已陪著一身整齊朝服的陳子明又從屏風處轉了出來。
“微臣叩見陛下!”
這一見李恪看似氣度沉穩地端坐在龍案後頭,可眼神裏卻滿是探究與期盼之色,陳子明心中不禁為之好笑不已,然則在這等場合下,他也不敢在禮數上稍有閃失,緊著便搶到了禦前,照著朝規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罷,細柳營一行結果如何了?”
李恪到底是心急著知曉結果,叫起之餘,也不等陳子明謝恩,便已是急吼吼地直奔了主題。
“托陛下之鴻恩浩蕩,微臣幸不辱使命,霍、韓二王已束手就擒,另有諸王之聯名本章在此,還請陛下禦覽。”
見得李恪如此著緊,陳子明心中雖是暗自好笑不已,可該做的匯報,卻是絲毫不敢稍有遷延的。
“遞上來!”
一聽事情已然辦妥,李恪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然則在未見得本章之內涵前,也自不敢掉以輕心,這便緊著下了令。
“諾!”
李恪金口既開,侍候在側的何歡又哪敢稍有耽擱,緊著應了一聲,疾步便搶上了前去,伸出雙手,接過了陳子明高舉著的本章,恭謹萬分地便轉呈到了禦前。
“哈哈……,好,子明辦事,果然利落,此等幹練,朕不及也。”
李恪有些個迫不及待地翻開了奏本,飛快地過了一遍,見奏本後頭密密麻麻地簽滿了諸王的名字,略一核對,見得所有王爺皆已盡在其中,忍不住便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來。
“陛下謬讚了,微臣實不敢當。”
陳子明並未因李恪的高度讚揚而有絲毫的自得之表情,也就僅僅隻是麵色淡然地謙遜了一句了事。
“子明不必過謙了,論治政之能,莫說朕不及卿,古往今來,所謂名相者,怕也沒幾個能與卿並稱的,然,朕卻不嫉妒卿,概因朕有一條是你子明拍馬也難及的。”
李恪心情大好之下,竟是起了跟陳子明逗趣上一番之心思,赫然在話語裏狠賣了迴關子。
“陛下乃聖明君主,微臣豈敢與陛下相較。”
身為帝王,李恪可以隨意開玩笑,然則陳子明卻是不敢當真放肆了去,盡管心裏頭也很是好奇李恪到底在賣些啥關子,可從口中說出來的卻是一本正經的謙遜之言。
“嘿,不瞞子明,朕今日可是連得了兩子,算一算,朕都已有十子六女了,就此一條,你子明怕是怎麽也趕不上朕的,哈哈……”
盡管陳子明不曾接茬,可架不住李恪心情好,不管不顧地便出言調侃了陳子明一把。
“……”
一聽李恪這般說法,陳子明實在是不知該如何作答才是了的,此無他,陳子明的妻妾並不算少,一妻四妾,平日裏耕耘也算得上勤快,偏偏就是隻開花不結果,到如今還是隻有一子一女,如今被李恪當場調侃,也自沒處說理去,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