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已至,田仁會、執失思力等諸並州所屬之眾將皆已趕到了太原城中,陳子明在大都督府設宴款待諸將,並於次日全麵會商防禦事宜,群策群力之下,整出了一份看起來相當完善與美妙的並州一體防禦計劃,當然了,這麽份計劃並非陳子明心中真正擬定的作戰計劃,僅僅隻是給太宗看的樣子貨罷了,倒也不是說不可行,隻不過偏保守了些,隻有守,卻並無反擊作戰之安排,換而言之,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罷了。


    八月二十一日,太宗接到陳子明所遞交之防禦計劃,以為甚佳,照準,隻是在詔書裏提了句當因時製宜、因地製宜,除此之外,就再無甚多的置評,事遂定焉。陳子明接旨之後,就照著計劃開始了小規模的調軍調整,並督令並州所屬各州準備糧秣輜重,並明定於冬季農閑時征發民狀修繕各處要隘,具體事務由各州自行安排。


    九月十一日,太宗率吳王李恪、長孫無忌等諸般文武官員離開長安,一路緩行著向幽州進發,於洛陽停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並將順陽君王李泰召到了洛陽宮中,好言撫慰了一番,晉封其為濮王,本有意帶其一道親征高句麗,然,遭特進蕭瑀強烈反對,太宗無奈,隻好讓李泰再迴均州封地,留蕭瑀守洛陽,自率一萬大軍,與諸般隨行之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向幽州進發,途經太原,陳子明率並州大小官員出城十裏恭迎聖駕,是時,太宗對陳子明頗多嘉許,但卻並未在太原留駐,大軍迤邐而過,直奔井陘關而去。


    十一月初九,太宗進抵定州,著吳王李恪留守,以負責後勤輜重之調度,以高士廉、劉洎、馬周、張行成、高季輔為輔,自率一萬大軍並長孫無忌、岑文本、楊師道、尉遲敬德、劉弘基、閻立德等大臣繼續向幽州進發;十一月十九日,帝駕抵達幽州,是夜,中書令岑文本病逝於軍營中,帝為之哀慟不已,褒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其所遺之缺由馬周遞補。


    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太宗詔令左難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常何為平壤道行軍副總管,冉仁德、劉英行、張文幹、龐孝泰、程名振為總管,率四萬三千部隊乘四百艘戰船從萊州出發,渡黃海向平壤進發,與此同時以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張士貴、張儉、契苾何力、阿史那彌射、薑行本、曲智盛、吳黑闥為行軍總管隸之,率八萬部隊從陸地向遼東進軍,波瀾壯闊的東征高句麗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捷報,又是捷報,大唐強軍一出幽州,所過處,高句麗連戰連敗,半年不到的時間裏,兩路唐軍進展無比之順利,連下高句麗四十餘城,幾乎全殲了遼東的高句麗軍主力,於六月初七進抵安市城下,太宗巧妙設計,將高句麗國內派來的高延壽之十五萬大軍一舉全殲,但消再拿下安市城,大軍便可渡過鴨綠江,一路殺進高句麗腹心,形勢似乎一派大好,當然了,似乎也就隻是似乎而已,至少在陳子明看來是如此,無他,概因太宗的全盤作戰計劃與陳子明前世的記憶完全吻合,除了原本的水路主帥張亮早已被陳子明聯手李泰坑死,換成了左難之外,其餘諸般戰術安排以及戰事進展都無甚變化,很顯然,太宗最終還是會在安市城下撞得個頭破血流。


    高句麗的戰事,陳子明雖是看出了不對味之處,奈何身在後方,卻是鞭長莫及,再說了,就算可以動本,陳子明都斷然不會這麽做了去,一者是此等事情犯聖忌,出的主意不好,那是找死,出的主意好麽,同樣沒能有個好下場——太宗此番親征就是靜極思動,想要炫耀一下自身的武功的,誰敢胡亂進言,那是自討沒趣,這等蠢事,陳子明自是不會去幹,再者麽,從陳子明本身的大局來看,太宗敗上一場,也是好事來著,若不然,怎顯得出他陳子明的重要性呢,至於其三麽,那便是陳子明此際已然顧不上高句麗那頭的戰事了,無他,薛延陀可汗夷男病死了,其子拔灼斬殺了庶出兄長曳莽,自立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此獠性格暴戾,多殺部下,群情慌慌,為了轉移矛盾,已有趁太宗遠征之際攻襲大唐之意向,據探子迴報,其金帳已開始聚各部之兵馬,隨時有可能向大唐邊州發起攻擊。


    緊急奏本是一早便上了的,自打接到探子迴報,陳子明第一時間便以八百裏加急將軍情急送去了安市城下,請求太宗許可發動一體化防禦計劃,與此同時,也已是移文各州,嚴令各州整軍備戰,又著令各州刺史加緊將糧秣輜重往代、朔二州轉運,至於他本人麽,在未得詔令之前,卻是哪都去不了,隻能是老老實實地坐困於大都督府中。


    時值夷男病死的消息傳到遼東之時,太宗可是曾下詔三軍為其舉哀的,也正謀劃著要分封其諸子,從內部削弱薛延陀汗國,卻不曾想這一頭計較未定呢,那一頭拔灼便掀桌子了,一舉將其諸多兄長全都殺了個精光,鐵血統一了薛延陀不說,還居然打算進犯大唐邊州,這可把太宗給氣壞了,尤其是在這等安市城遲遲不能拿下之際,太宗心火正旺,不顧長孫無忌與李勣的進諫,給了陳子明一道詔令,準其調度並州諸般兵馬,痛擊來犯之敵。


    “陳重,去準備一下,擺駕刺史府!”


    期盼已久的詔書終於是到了手,陳子明緊繃著的神經也自放鬆了下來,至於比詔書更早抵達的密信中提及的長孫無忌與李勣齊齊反對給他陳子明節製並州之權的事兒麽,陳子明並不打算在此際計較那麽許多——長孫無忌從來就看不得陳子明利好,純屬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李勣麽,心思同樣也有些不純,沒旁的,他身為先鋒軍主將,主持圍攻安市城事宜,卻遲遲不能拿下,自然也不願見到陳子明在西北有大勝之機會,這一筆筆都是帳,姑且先記著,待得來日再算也不遲,至於眼下麽,有一筆賬卻是須得緊著收迴的。


    “諾!”


    身為陳子明的貼身近衛統領,陳重自是清楚陳子明此令之意味所在,精神立馬便是一振,沒旁的,這一年來,大都督府諸般人等可是受夠了刺史府的鳥氣——為了造成大都督府介入民政之事實,這一年來,高誌敏可是沒少幹那麽些下作之勾當,不止是找人來大都督府告狀,更沒少故意擠兌大都督府諸般官吏,若不是陳子明強壓著,陳重等人早就發飆了的,而今,終於有了個迴收舊賬之機會,陳重心情又豈能不好,緊著應了一聲,便即匆匆奔出了書房,不多會,偌大的大都督府裏立馬便喧鬧開了……


    “報,大人,大都督駕到!”


    刺史府中,閑來無事的高誌敏正端坐在書房裏,潑灑揮墨地畫著幅猛虎下山圖,正自怡然自得間,卻見一名衙役急匆匆地從外頭闖了進來,顧不得喘上口大氣,便已是緊趕著稟報了一句道。


    “嗯?”


    一聽衙役這般說法,高誌敏不由地便是一愣,沒旁的,往日裏陳子明基本不出大都督府一步,縱使有事,基本上也就是移文而已,哪怕要麵商,那也是著人到刺史府來邀請,斷無親自駕臨之理,而今來上這麽一手,顯見來者不善,自由不得高誌敏不起猜忌之心的,隻是陳子明官大,他既是到了,當真容不得高誌敏稍有怠慢的,也就隻能是緊著丟下了筆,恨恨地跺了下腳道:“還愣著作甚,趕緊去召集上下人等,本官這就去親迎。”


    “諾!”


    見得高誌敏語氣不善,那名前來稟報的衙役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緊著應了一聲,連滾帶爬地便竄出了書房,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該死,來人,給本官更衣!”


    高誌敏沒理會那名衙役的離去,眼珠子狂轉了幾圈之後,抬腳便要向外行了去,然則還沒走上幾步,突然想起自個兒還穿著便裝,當即便又頓住了腳,氣急不已地便斷喝了一嗓子,頓時驚得一眾在書房外侍候著的諸般人等好一陣的大亂。


    刺史府門外,百餘兵丁衙役們擺出戒嚴隊形,將整條街道全都封了起來,這等架勢一出,立馬便引來了無數百姓之圍觀,亂議之聲自也就小不到哪去,然則陳子明卻是毫不在意,背著手,屹立在府門前的台階下,麵色雖淡定從容,可眼神裏卻明顯有著股淡淡的煞氣在洋溢著——一年的難熬下來,縱使是陳子明心胸再開闊,也已是受夠了高誌敏的下作與無下限,是該跟其好生清算上一迴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龍戲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遊龍戲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