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麽?唔……,那倒也是,父皇既是執意要親證高句麗,勢必不能容得後方有所不穩,在此之前,東宮之爭也就該塵埃落定了的。”
李恪本性聰慧過人,早先是因著糾結於陳子明的古怪舉措,加之自信才幹遠勝越、紀二王,也就沒怎麽去細想時局之演變,此際聽得陳子明這麽一說,他立馬便醒過了神來,額頭上自不免便有些個微微見汗了,無他,概因他已感受到了時間緊迫所帶來的壓力。
“正是如此,殿下心中有數便好。”
陳子明怕的便是李恪會掉以輕心,此際見其額頭微微見汗,便知其已是起了重視之心,心中些許的擔憂也就此煙消雲散了開去。
“子明先前所說的言與行又當是怎個章程來著?”
李恪到底是心性堅毅之輩,盡管感受到了時間緊迫的壓力,可很快便迴過了神來,也沒再去糾結時間問題,而是追問起了陳子明先前所言的核心要點之所在。
“言者簡單,無外乎便是政務之考校,依下官看來,陛下必會先令殿下等隨侍,截取政務難疑問題,多方考校諸位殿下治世之才幹,隨後便會有差使下放,以觀諸位殿下理政之能,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話,殿下或許得做好準備,陛下予您的題目一準是最為礙難或是最不易見功者,概因殿下年歲既長,又在地方上曆練頗多,政務之經驗本就比越、紀二王要高出一大截,此乃公平起見耳,非是刻意要刁難殿下。”
賽馬之策固然是陳子明所上,然則具體的考校題目麽,太宗卻並不曾與他陳子明溝通過,據柳如濤那頭傳來的消息,太宗曾為此事與房玄齡密談過多次,想來已是有了定策的,隻是並不清楚考題究竟都是些甚來著,不過麽,對於陳子明來說,推斷出大體方略卻也不算多難之事,此際分析起來,也自條理清晰得很。
“嗯,應是如此,那行之道又當如何?”
李恪這麽多年的之官生涯下來,早已是曆練出來了的,對於政務之道,自忖斷不再朝中宰輔們之下,也自無懼於考核之難度大小,緊著便又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所謂的行之道可分為兩層,一是行動之能,為政者,最忌的便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者比比皆是,能將理念落到實處者,卻稀,能為此者,無一不是大才之輩,故,考核的第一層便是行動力之大小,此一條毋庸下官多言,想必殿下亦是能看得清,至於第二層意思麽,則是孝行,此孝者,非隻是孝順之意也,體恤聖心、兄友弟恭、尊師重道,乃至籠絡朝臣之心皆在考核之列,其餘諸條,以殿下之能,應對起來皆非難事,隻須用了心,便可保得萬全,唯獨籠絡朝臣之心一事上,卻是荊棘密布,一不留心便是滿盤皆輸之下場,當得慎之又慎!”
前頭的諸般論述時,陳子明的臉色雖一直都是肅然不已的,可心態麽,無疑卻是放鬆的,唯獨說到了行之道時,陳子明方才真正慎重了起來,概因他很清楚此一條對於李恪來說,方才是真正的考驗。
“籠絡朝臣之心、唔,子明說的莫非是專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這兩位麽?”
李恪不愧是有著七竅玲瓏心之人,盡管陳子明不曾明言,可其卻是瞬間便明了了陳子明之所指。
“殿下英明!”
陳子明之所以不急著為其解說分明,也有著考校一下李恪的意思在內,此際見其一口便道破了根底,不由地便笑了起來。
“嗯,此事確是有所礙難,滿朝文武皆知小王與你子明乃是一體的,而子明你與長孫無忌又素來不合,小王縱使再如何向其示好,怕是都難結其心,子明既是能看穿此點,想必定有教我者,還請不吝賜教則個。”
李恪皺著眉頭想了片刻,還是沒能找到籠絡長孫無忌與高士廉的辦法,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再次將難題丟給了陳子明。
“殿下說得是,無論殿下如何做,都斷難真正結好長孫無忌其人,道理麽,很簡單,此人還在做著迎迴李泰之美夢,不見棺材怕是不掉淚的,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話,此人必會利用此番三王並駕之勢大作手腳,挑動諸王狠鬥,以此來拖延時間,妄圖給李泰之迴歸創造機會,然,無論其心究竟如何,殿下隻作不知,不與之較真,該多走動的便不妨多去走動走動,竭力表現出尊崇其之誠意,隻消能令陛下滿意即可,至於長孫老兒的真心如何麽,又或是如何冷遇,渾然不必介懷,一切待得殿下登了基之後,自有算總賬之時。”
陳子明既是選擇了要全力支持李恪,自然不會對其有太多的保留,論述起來自也就詳盡無比,說是言無不盡也不為過。
“嗯,子明所言甚是,小王知道該如何做了。”
陳子明都已將道理分析得如此透徹了,李恪自不會聽不懂,也深知個中的關礙甚大,但見其仔細思量了片刻之後,這才慎重其事地給出了保證。
“再有一條便是殿下斷不可與下官過分親密,隻須保持正常來往即可,若不然,怕是陛下便要起疑心了的。”
盡管早就知道李恪悟性極高,可見得其如此快便能真正把握到此番奪嫡的核心之所在,陳子明也自欣慰得很,不過麽,卻並未就此結束談話,而是又出言提醒了其一句道。
“如此也好,且就讓柳如濤安排一個隱蔽的所在,但凡有大事要決,便在那處地兒碰麵便好。”
聽得陳子明這麽一說,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可很快便明悟了個中之蹊蹺所在,也沒甚猶豫,當即便提出了個折中的解決之道。
“殿下英明,馨兒想必已是備好了酒宴,莫讓她等得急了,還請殿下移步。”
該談的都已談過,陳子明也就不想再多囉唕,笑著便起了身,擺手比劃了一下,笑嗬嗬地便出言催請道。
“好,今夜小王自當與子明共謀一醉,請!”
有了陳子明的指點,李恪對時局已是有了清醒之認識,心情自是為之大好,也沒多言,大笑著便起了身,與陳子明一道說說笑笑地便往主院行了去……
“父親,剛傳來的消息,吳王殿下已離開陳府。”
戌時一刻,天雖已是徹底黑透了,可夜卻並不算深,不過是飯點剛過沒多久罷了,一向講究慢飲慢食的長孫無忌也不過才剛離開了西花廳沒多會,人方才在書房裏落了座,就見長孫衝已是疾步從外頭行了進來,朝著其父便是一躬身,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哦?”
長孫無忌吃多了陳子明的虧,早將其視為了在朝中最大的敵手,自是不會放過對陳子明的監視,正因為此,李恪一迴京便到陳子明府上的事兒,他是知曉的,本以為那兩“逆賊”一準要大肆密議上一番的,卻不曾想李恪居然如此快便離開了陳府,倒叫長孫無忌不免便泛起了疑心。
“父親,看來市井間傳言吳王殿下與那陳曦頗有隔閡一事應是不假,若非如此,那陳曦也不會提出甚賽馬之說,隻是如此一來,此獠到底想保何人可就有些難以捉摸了的。”
李恪在三王中入主東宮的唿聲無疑是最高的一個,朝臣中為其搖旗呐喊者可是不在少數,長孫衝自然是不希望看到陳子明也出麵力挺李恪,此際說出的論斷麽,下意識地便往有利於己方的一麵想了去。
“糊塗,此不過是障眼法而已,哼,那陳曦之所以在朝中搬弄出如此多的是非來,根本目的就是要扶持李恪,整出這等疏離之架勢無非是要蒙蔽視聽罷了,衝兒說話還須得好生過過腦子才是。”
一聽長孫衝這等自以為是的判斷,長孫無忌的眉頭當即便是一揚,冷聲便嗬斥了其一通。
“父親息怒,是孩兒想當然了些。”
眼瞅著自家老父勃然變色,長孫衝自不敢再多言辯解,趕忙躬身便認了錯,隻是心下裏明顯帶著幾分的不服氣,無他,概因陳子明一向以來就沒表現過與李恪太過親近之姿態,甚至還有些疏遠,前番朝局動蕩之際,陳子明也不曾似長孫衝擔心的那般力挺李恪,不止陳子明本人不曾上本保過李恪,就連素來跟陳子明同穿一條褲子的茂州係官員以及綏、夏、銀三州提拔起來的朝臣們也不曾動過本章,正因為此,長孫衝原本對陳子明與李恪之間有陰謀的猜忌自不免便幾乎消解得殆盡了去,隻是當著盛怒的自家老父,長孫衝除了認錯之外,卻是當真不敢多言辯解的。
“罷了,著人盯緊些,一切且待越、紀二位殿下到京之後再行計議好了。”
雖說狠狠地嗬斥了其子一番,可長孫無忌自己其實同樣也覺得有些茫然,有些看不太懂陳子明與李恪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不是真出了問題,然則他卻是不想就此事多加探討,隨口吩咐了一句之後,便即閉上了眼。
“諾!”
這一見自家老父已是擺出了逐客之架勢,長孫衝也自不敢稍有遷延,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書房……
李恪本性聰慧過人,早先是因著糾結於陳子明的古怪舉措,加之自信才幹遠勝越、紀二王,也就沒怎麽去細想時局之演變,此際聽得陳子明這麽一說,他立馬便醒過了神來,額頭上自不免便有些個微微見汗了,無他,概因他已感受到了時間緊迫所帶來的壓力。
“正是如此,殿下心中有數便好。”
陳子明怕的便是李恪會掉以輕心,此際見其額頭微微見汗,便知其已是起了重視之心,心中些許的擔憂也就此煙消雲散了開去。
“子明先前所說的言與行又當是怎個章程來著?”
李恪到底是心性堅毅之輩,盡管感受到了時間緊迫的壓力,可很快便迴過了神來,也沒再去糾結時間問題,而是追問起了陳子明先前所言的核心要點之所在。
“言者簡單,無外乎便是政務之考校,依下官看來,陛下必會先令殿下等隨侍,截取政務難疑問題,多方考校諸位殿下治世之才幹,隨後便會有差使下放,以觀諸位殿下理政之能,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話,殿下或許得做好準備,陛下予您的題目一準是最為礙難或是最不易見功者,概因殿下年歲既長,又在地方上曆練頗多,政務之經驗本就比越、紀二王要高出一大截,此乃公平起見耳,非是刻意要刁難殿下。”
賽馬之策固然是陳子明所上,然則具體的考校題目麽,太宗卻並不曾與他陳子明溝通過,據柳如濤那頭傳來的消息,太宗曾為此事與房玄齡密談過多次,想來已是有了定策的,隻是並不清楚考題究竟都是些甚來著,不過麽,對於陳子明來說,推斷出大體方略卻也不算多難之事,此際分析起來,也自條理清晰得很。
“嗯,應是如此,那行之道又當如何?”
李恪這麽多年的之官生涯下來,早已是曆練出來了的,對於政務之道,自忖斷不再朝中宰輔們之下,也自無懼於考核之難度大小,緊著便又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所謂的行之道可分為兩層,一是行動之能,為政者,最忌的便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者比比皆是,能將理念落到實處者,卻稀,能為此者,無一不是大才之輩,故,考核的第一層便是行動力之大小,此一條毋庸下官多言,想必殿下亦是能看得清,至於第二層意思麽,則是孝行,此孝者,非隻是孝順之意也,體恤聖心、兄友弟恭、尊師重道,乃至籠絡朝臣之心皆在考核之列,其餘諸條,以殿下之能,應對起來皆非難事,隻須用了心,便可保得萬全,唯獨籠絡朝臣之心一事上,卻是荊棘密布,一不留心便是滿盤皆輸之下場,當得慎之又慎!”
前頭的諸般論述時,陳子明的臉色雖一直都是肅然不已的,可心態麽,無疑卻是放鬆的,唯獨說到了行之道時,陳子明方才真正慎重了起來,概因他很清楚此一條對於李恪來說,方才是真正的考驗。
“籠絡朝臣之心、唔,子明說的莫非是專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這兩位麽?”
李恪不愧是有著七竅玲瓏心之人,盡管陳子明不曾明言,可其卻是瞬間便明了了陳子明之所指。
“殿下英明!”
陳子明之所以不急著為其解說分明,也有著考校一下李恪的意思在內,此際見其一口便道破了根底,不由地便笑了起來。
“嗯,此事確是有所礙難,滿朝文武皆知小王與你子明乃是一體的,而子明你與長孫無忌又素來不合,小王縱使再如何向其示好,怕是都難結其心,子明既是能看穿此點,想必定有教我者,還請不吝賜教則個。”
李恪皺著眉頭想了片刻,還是沒能找到籠絡長孫無忌與高士廉的辦法,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再次將難題丟給了陳子明。
“殿下說得是,無論殿下如何做,都斷難真正結好長孫無忌其人,道理麽,很簡單,此人還在做著迎迴李泰之美夢,不見棺材怕是不掉淚的,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話,此人必會利用此番三王並駕之勢大作手腳,挑動諸王狠鬥,以此來拖延時間,妄圖給李泰之迴歸創造機會,然,無論其心究竟如何,殿下隻作不知,不與之較真,該多走動的便不妨多去走動走動,竭力表現出尊崇其之誠意,隻消能令陛下滿意即可,至於長孫老兒的真心如何麽,又或是如何冷遇,渾然不必介懷,一切待得殿下登了基之後,自有算總賬之時。”
陳子明既是選擇了要全力支持李恪,自然不會對其有太多的保留,論述起來自也就詳盡無比,說是言無不盡也不為過。
“嗯,子明所言甚是,小王知道該如何做了。”
陳子明都已將道理分析得如此透徹了,李恪自不會聽不懂,也深知個中的關礙甚大,但見其仔細思量了片刻之後,這才慎重其事地給出了保證。
“再有一條便是殿下斷不可與下官過分親密,隻須保持正常來往即可,若不然,怕是陛下便要起疑心了的。”
盡管早就知道李恪悟性極高,可見得其如此快便能真正把握到此番奪嫡的核心之所在,陳子明也自欣慰得很,不過麽,卻並未就此結束談話,而是又出言提醒了其一句道。
“如此也好,且就讓柳如濤安排一個隱蔽的所在,但凡有大事要決,便在那處地兒碰麵便好。”
聽得陳子明這麽一說,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可很快便明悟了個中之蹊蹺所在,也沒甚猶豫,當即便提出了個折中的解決之道。
“殿下英明,馨兒想必已是備好了酒宴,莫讓她等得急了,還請殿下移步。”
該談的都已談過,陳子明也就不想再多囉唕,笑著便起了身,擺手比劃了一下,笑嗬嗬地便出言催請道。
“好,今夜小王自當與子明共謀一醉,請!”
有了陳子明的指點,李恪對時局已是有了清醒之認識,心情自是為之大好,也沒多言,大笑著便起了身,與陳子明一道說說笑笑地便往主院行了去……
“父親,剛傳來的消息,吳王殿下已離開陳府。”
戌時一刻,天雖已是徹底黑透了,可夜卻並不算深,不過是飯點剛過沒多久罷了,一向講究慢飲慢食的長孫無忌也不過才剛離開了西花廳沒多會,人方才在書房裏落了座,就見長孫衝已是疾步從外頭行了進來,朝著其父便是一躬身,緊著稟報了一句道。
“哦?”
長孫無忌吃多了陳子明的虧,早將其視為了在朝中最大的敵手,自是不會放過對陳子明的監視,正因為此,李恪一迴京便到陳子明府上的事兒,他是知曉的,本以為那兩“逆賊”一準要大肆密議上一番的,卻不曾想李恪居然如此快便離開了陳府,倒叫長孫無忌不免便泛起了疑心。
“父親,看來市井間傳言吳王殿下與那陳曦頗有隔閡一事應是不假,若非如此,那陳曦也不會提出甚賽馬之說,隻是如此一來,此獠到底想保何人可就有些難以捉摸了的。”
李恪在三王中入主東宮的唿聲無疑是最高的一個,朝臣中為其搖旗呐喊者可是不在少數,長孫衝自然是不希望看到陳子明也出麵力挺李恪,此際說出的論斷麽,下意識地便往有利於己方的一麵想了去。
“糊塗,此不過是障眼法而已,哼,那陳曦之所以在朝中搬弄出如此多的是非來,根本目的就是要扶持李恪,整出這等疏離之架勢無非是要蒙蔽視聽罷了,衝兒說話還須得好生過過腦子才是。”
一聽長孫衝這等自以為是的判斷,長孫無忌的眉頭當即便是一揚,冷聲便嗬斥了其一通。
“父親息怒,是孩兒想當然了些。”
眼瞅著自家老父勃然變色,長孫衝自不敢再多言辯解,趕忙躬身便認了錯,隻是心下裏明顯帶著幾分的不服氣,無他,概因陳子明一向以來就沒表現過與李恪太過親近之姿態,甚至還有些疏遠,前番朝局動蕩之際,陳子明也不曾似長孫衝擔心的那般力挺李恪,不止陳子明本人不曾上本保過李恪,就連素來跟陳子明同穿一條褲子的茂州係官員以及綏、夏、銀三州提拔起來的朝臣們也不曾動過本章,正因為此,長孫衝原本對陳子明與李恪之間有陰謀的猜忌自不免便幾乎消解得殆盡了去,隻是當著盛怒的自家老父,長孫衝除了認錯之外,卻是當真不敢多言辯解的。
“罷了,著人盯緊些,一切且待越、紀二位殿下到京之後再行計議好了。”
雖說狠狠地嗬斥了其子一番,可長孫無忌自己其實同樣也覺得有些茫然,有些看不太懂陳子明與李恪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不是真出了問題,然則他卻是不想就此事多加探討,隨口吩咐了一句之後,便即閉上了眼。
“諾!”
這一見自家老父已是擺出了逐客之架勢,長孫衝也自不敢稍有遷延,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