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還沒有攻進南京城來,可是燕軍的威勢已大大震動了京城每一草每一木。程濟騎馬往皇宮進發,一路上看見:走街的,行色匆匆;開店的,眉頭緊鎖;耍猴的,沒了往日的熱乎勁。偌大的街上一改平日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局麵,變得空空蕩蕩,蕭蕭條條,直讓人想起李清照《聲聲慢》一詞裏的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兵鋒未至,便已造成這樣的局麵。可想而知,那些兵鋒禍及的地方,是多麽的淒慘悲涼。自古以來,戰爭一直是殘民最虐的惡魔,它到達到的地方,牆毀城崩,生產遭破壞,園林被焚毀,百姓背井離鄉、家破人亡,仁義道德也跟著被埋進十八層地獄。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戰事頻繁的年代裏。然而希望歸希望,事實上,戰爭還是不斷的、頻繁的發生,而且你還避不開,躲不過,這當然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程濟已很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痛苦,這場已長達四年的“叔侄大戰”,不知製造了多少孤兒寡婦、多少無主冤魂、多少荒城廢墟。每每念及“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的戰後景象,他心中便無由的悲痛起來。而且,因為韋詩依、養父程金、養母張玉三人下落不明,使他在悲天下之外更添了一份為親朋擔憂的焦灼。
如果說在這叛軍禍世的年代裏,他還有什麽宏願的話,那他的宏願一定是希望這場戰爭快點結束,失蹤的親朋能夠快些迴到自己身邊。——可是戰爭真能夠快點結束嗎?那些失蹤的親朋真能夠迴來嗎?程濟不知道,他隻知道,身為臣民,就應該為國獻身,為君效命,為拔亂返正不留遺力。
現在他已置身於皇城內宮的省躬殿外。這“省躬殿”始建於建文元年九月。因為當時耿炳文帶兵十三萬在真定被燕軍所敗,惠帝感到事態嚴重,自覺不能一舉平定叛亂,實在讓天下黎民百姓失望。是於便建了這省躬殿,作為專門辦理平叛軍務的地方。另外,殿名“省躬”,含有慎獨——自我督責,時刻不忘黎民疾苦、不忘叛軍危害社稷的意思。可以說,省躬殿是惠帝向外表達自己勤政、愛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一種特殊語言。有了這種語言,全天下都知道惠帝一心想做個賢明的主子。——這一點,在爭取民心上,有非同一般的意義。確實,惠帝並不是一個空口說白話的人,在位四年來,他大倡文教、輕謠薄賦、平反冤獄,真真正正為民辦了不少好事。這也就是為什麽戰爭四年來,南軍雖屢有敗績,但還有很多士子賢人甘願鞠躬盡瘁、為國效命、不惜身死的原因。
程濟侍立在殿外,等待著惠帝的傳喚。
果然,站了不一會兒,進去通報的劉元海公公走出來,請程濟入內。
程濟進了殿堂。隻見惠帝高坐於龍椅之上,身旁侍立著兩個年紀在三十歲左右的人。惠帝年輕,與程濟年紀相仿,在二十五歲左右,高六尺多一點,細眉秀目,唇薄膚白,身形削瘦,臉帶憂色,仿似一個“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多情書生。侍立惠帝身旁的兩個人,正是有“禦前賢能二侍衛”之稱的楊應能和葉希賢。楊應能侍立在惠帝左邊,長得頭大身胖,寬肩寬額,靜如一尊坐枯禪的佛,穩似一座愚公也難於搖撼的山。恰好相反,侍立在惠帝左邊的葉希賢卻長得精瘦高挑,鼻勾眼銳,直如一柄氣衝牛鬥的寒光寶劍,又似一道隨時可以劃破黑暗的厲害閃電。這兩人隻是安安靜靜的站在惠帝身側,卻給人一種城高池深,無法攻克的感觸。
在龍椅下首的兩旁,各設了八張紅木大椅。左邊第一張紅木椅上,坐著一個人,年紀四十五歲左右,身著蟒袍,卻一臉的文氣。不過這種文氣又與惠帝那種多情書生氣不同,惠帝的是帶著傷感、憂愁、敏感的書生氣,此人的文氣卻深含學者氣派,顯得明朗而深刻,讓人一看便知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與程濟有過一段師生之誼、時任翰林院侍講的名儒:方孝孺。挨著方孝孺坐著的人,年富力強,而且兩目雪亮,一顧一盼間,皆透出一股能洞察幽微的睿智,就算不用眼睛看,程濟隻從感覺上也能認出他就是時常到獄中與自己坐談的老朋友:刑部尚書暴昭。
在右邊的坐椅上也坐著兩個人。第一個,長得虎背熊腰,濃眉大眼,氣勢雄沉,但雄沉之中又透著一股攻於心計的味兒,顯是那種能方能圓,能伸能屈的人物,這人近年來,不知耍了什麽手段,也很得惠帝恩寵。正是左都督徐增壽。第二個則長得短小精悍,大頭小腿,坐在那兒就像一枚打在板上的釘子般凝定,並且兩目寒芒閃爍,有如鋒利的匕首,與他對視一眼,不免會被其犀利的眼神所傷,這人正是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
一看在坐的都是在這亂局中能主事的朝庭大員,程濟心忖皇帝這次急召自己進宮,必然事關重大。當下跪向惠帝道:“臣應詔來遲,請皇上恕罪。”
惠帝看到程濟迴來,兩眼泛起喜悅之情。這幾年來,自己身邊雖不乏可以倚重的大臣,諸如剛直的方孝孺、穩重的暴昭、能奉迎又會打仗的徐增壽等。但也許是因為年紀的差異吧,他們總沒眼前這個年輕人這樣讓自己倍感親切。此時自己正為刺客在京猖獗而煩惱,看到程濟這個既可以推心置腹坐談,又可以委之於重任的年輕人,心頭自是高興,當既道:“程愛聊請起,賜坐。”
程濟起來,與幾位大臣見過禮後,便挨著暴昭坐下。
惠帝看見程濟臉色有些發青,兩目布有血絲,大反平日瀟灑的神態,便問道:“程愛聊臉色不好,是否身體有所不妥啊?”
“皇上明鑒,微臣昨晚在金川門外與刺客激鬥,身受輕傷。”
“噢。”惠帝仔細打量著程濟笑道:“愛聊鮮衣華服,梳洗整齊,看來可不像剛與刺客激鬥過。”
程濟迴道:“臣在城外領詔前來,本是未及梳洗,幸得劉公公抬愛,在宮外準備了衣物和清水,這才得於這身打扮。”
“是這樣嗎?”惠帝掃了站在自己下首右側的劉元海一眼。
劉元海忙跪稟道:“皇上,卑職見程督軍衣衫破損,身有瘀傷,形容不整,怕汙了皇上尊眼。所以在進殿前特意安排了梳洗、更衣。”
惠帝嚴聲道:“可有請禦醫看過?”
“這……”劉元海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迴答。
程濟心知皇上關心自己身體,當下插口道:“皇上,微臣隻是怕怠慢了聖諭,所以催促劉公公,匆匆的就來了。還望皇上不要怪罪公公。”
惠帝將聲音依然嚴正的道:“聯不怕汙了自己眼睛,隻怕聯的臣民受苦受難。如今非常之際,萬事求實,才是正理。什麽衣服光鮮、梳洗整潔都是表麵、虛華的東西。所以日後若再有將領受傷,就先去找禦醫,別隻整一些沒有用的東西。知道嗎?”
劉元海道:“臣知錯,日後必改過自新。”
“好了。聯知道你也是為了聯著想,以後再不要這樣不務實際就好,起身吧!”惠帝放緩聲音對劉元海道。
劉元海自是忙不迭磕頭謝恩。
程濟亦知機的道:“皇上厚愛,臣幸甚。”
惠帝點頭問道:“程愛聊說與刺客激戰,不知詳情如何,快說來讓聯與幾位大臣聽聽。”
程濟於是將自己如何發現刺客從曹國公營帳中逸出,又如何於平安鎮大打出手,細細道來。順便將韋秋息帶領宏正幫幫眾打擊敵人前鋒部隊之事也說了。眾人聽後,一個望一個,眼中都起了波瀾,顯是震動不小。
惠帝向在坐的幾位大臣問道:“諸位愛聊,對此事怎麽看?”
方孝孺首先道:“合程督軍和韋校衛之力,竟鬥那刺客不過。看來這個刺客的武功確實是高得出奇。會不會與昨天傍晚謀刺皇上的,是同一個人呢?”
“昨天傍晚有人謀刺皇上?”程濟愕然問道。
徐增壽似是覺得應該先把事
情向程濟道明的道:“不錯,昨天傍晚,大約酉末戍初的時候,在懷舊巷虎頭包子鋪前,有人意圖謀刺皇上。幸好‘賢能二侍衛’護駕得力,皇上這才有驚無險。唉,這些刺客真太猖獗了。”
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接口道:“是屬下失職,治安工作沒作好,讓皇上受驚了。”
刑部尚書暴昭冷聲道:“蔣指揮使,隻怕你不隻是治安工作沒做好吧。”
這刑部職能是掌刑法、獄訟。偏偏明太祖為加強中央職權,在這刑部之外,又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法庭和監獄,而這無條件服從帝王意誌的法庭和監獄,正是由錦衣衛來統管的。錦衣衛衙署是專門從事特務工作的機構,職能是侍衛皇帝,司儀仗,特別是專門鎮壓京師地區勞動人民的密秘結社組織和反抗活動,同時也偵察、逮捕那些企圖反叛皇帝的勳臣和官僚,其下設鎮撫司,鎮撫司內設監獄、法庭和各種殘酷的刑具。這鎮撫司的法庭、監獄叫“詔獄”,俗稱“天牢”,刑罰最為兇殘。
刑部執行的是大明國法,錦衣衛執行的是皇帝家法。雖說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裏,皇帝的意誌往往能主導著國家命運的興衰。可是,國終究是國,家終究是家,一公一私,徑渭分明。公法與私欲不免要發生抵觸——刑部與錦衣衛的矛盾便起源於此。偏是刑部尚書暴昭天性耿直,維法心堅,看不得有人膽敢淩駕於國法之上,而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陰狠毒辣,仗著有皇帝這座山,為非作歹、肆無忌憚、逍遙法外。兩大主事者性格、行事作風上的差異,更使兩大機構間原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所以刑部的人與錦衣衛的人向來不和。
太祖為人“猜雄暴厲”,為打擊有能力威脅到自己統治的元功宿將,不留遺力。那時的錦衣衛自是如魚得水,權勢熏天,那時刑部的人自不敢對錦衣衛的人怎麽樣。太祖死後,“仁明孝友”的惠帝登基,大倡文治,反對武力,對錦衣衛殘民以虐的作風及“詔獄”的嚴酷刑法更是深惡痛絕,曾經想將這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的特殊機構廢掉,可是因為考慮到削藩可能引起一些混亂,還需要錦衣衛出去偵察和逮捕,所以才沒有直接將之廢掉。不過掌管“天牢”的職權因此被移交到刑部名下,裏麵的多數殘酷刑具也被下令焚毀。可以說,自惠帝登基於來,蔣渺渺就極不得勢。這也就是為什麽此時在大殿之上,暴昭能用一種冰冷的語氣對蔣渺渺說話了。
麵對暴昭的冷言冷語,蔣渺渺卻意外的沒有反駁,隻是彎腰低頭,一副知罪的樣子道:“是,微臣除了治安工作做不好外,還察人不明,內治不嚴,讓敵人混進了錦衣衛衙屬,官居要職。差點害了皇上您。臣實在罪該萬死,萬死亦難辭其咎。”
“算了,聯念你是國家的元老勳臣,就不追究你的責任了。不過接下來該怎麽做,希望你能夠明白。”惠帝淡聲說道。
“是。”蔣渺渺恭聲道:“待會微臣迴去就著令手下們在京城仔細搜捕,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陌生麵孔。爭取能將功贖罪。”
“嗯”惠帝點頭,向身邊的葉稀賢道:“葉侍衛,你就將昨晚我遇襲的情況與程愛聊說說吧!”
“是。”葉稀賢道:“昨天傍晚,酉末戍初的時候,我、楊侍衛,還有由錦衣衛校衛陸修遠及其帶領的二十名錦衣衛士兵護送皇上造訪左都督府,路經懷舊巷虎頭號包子鋪前,忽然遇到伏擊。伏擊我們的刺客隻有一人,身材修長,高約七尺,穿黑衣勁裝並蒙麵,看不清其容貌,不過這人有個明顯特征,背部突起一個駝峰狀的東西,初時我還以為隻是遮掩在衣服下麵的一個包袱,可是後來楊侍衛往那上麵刺了一劍,結果證明,那不是包袱,而是長在刺客身上東西。”
楊應能在一旁道:“這一點我可以肯定。當時我和葉待衛合力圍攻那刺客,那刺客腹背受敵,難顧兩全,被我一劍刺中其背上突起的駝鋒,被刺中的刹那,暴出一蓬血花,刺客明顯痙孿了下,並痛哼出聲,落荒而逃。憑多年的打鬥經驗,我敢肯定那突起的東西必是長在刺客身上的一塊肉。”
程濟聽了,心頭一凜,他在這一瞬間想起一個故人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的道:“在‘賢能二侍衛’夾攻下,依然能夠逃生的人,其武功之高,實在叫人震驚。”
葉希賢道:“這還不打緊,要緊的是我們圍攻刺客的時候,錦衣衛校衛陸修遠忽然倒戈謀害皇上。”
程濟不由心驚道:“這一計裏應外合,當真令人防來勝防。”
葉稀賢道:“不錯,敵人這一計確實出乎我們意外。幸好,當時在皇帝的乘坐的龍輿內,還有我們伏下的一名暗鏢。因此才能及時阻止並製住陸修遠。”
程濟鬆了一口氣。他本想問這名暗鏢是誰的,可是想到這種事乃屬國家一級的機密,實在不應該問,當下道:“皇上鴻福,吉人天相。隻是不知後來都從那被製住的陸修遠身上問出什麽了沒有?”
葉稀賢悵然道:“沒來得及問,他就死了?”
“死了!”程濟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葉希賢道:“不錯。死了。我們正要對他施刑逼供的時候,他卻忽然渾身抽蓄,七竅流血,沒到一息的時間便死了。事情發生得很忽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麽迴事。後來看了禦神醫孫懸壺先生作的驗屍報告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陸修遠在行刺之前便服了一種叫做‘衝天魔力丸”的毒藥。這種毒藥的藥性十分兇猛,能在短時間內將人體之潛能盡數激發,使人的戰鬥力提升到平常的十倍。不過這種毒藥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無藥可解,半個時辰過後,服藥者就會在藥力作用下,經脈斷絕、七竅流血而亡。敵人事先便服了此藥,想必已抱著必死的決心。”
“好狠。”程濟歎道。
蔣渺渺道:“陸修遠這狗賊,平日裏口口聲聲說什麽要為聖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誰知竟會在這關頭上,倒戈相向,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啊!昨晚我忙了一宿,查過有關他的資料,這人年紀四十五歲了,自太祖成立錦衣衛這個機構起,便一直在錦衣衛當差,資曆頗深。向來做事也都還徇規蹈距,沒想到這次卻幹出了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根據這人的平日的一些活動,我命人將近年來與之有過交往的人盡數抓了起來。結果問出了一些可疑的情況——這個人數年以來,常寫家書,托來京貿易的商人寄往家鄉山東濟南。可是他本人卻從來得沒出有迴過家鄉。在京中置了房產,可是都這把年紀了,還不娶妻生子,隻喜結交一些不倫不類的朋友。我認為這些情況有點反常。很可能這個人一直假托‘寄家書’之名,與北平叛軍進行密秘聯絡。”
兵鋒未至,便已造成這樣的局麵。可想而知,那些兵鋒禍及的地方,是多麽的淒慘悲涼。自古以來,戰爭一直是殘民最虐的惡魔,它到達到的地方,牆毀城崩,生產遭破壞,園林被焚毀,百姓背井離鄉、家破人亡,仁義道德也跟著被埋進十八層地獄。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戰事頻繁的年代裏。然而希望歸希望,事實上,戰爭還是不斷的、頻繁的發生,而且你還避不開,躲不過,這當然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程濟已很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痛苦,這場已長達四年的“叔侄大戰”,不知製造了多少孤兒寡婦、多少無主冤魂、多少荒城廢墟。每每念及“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的戰後景象,他心中便無由的悲痛起來。而且,因為韋詩依、養父程金、養母張玉三人下落不明,使他在悲天下之外更添了一份為親朋擔憂的焦灼。
如果說在這叛軍禍世的年代裏,他還有什麽宏願的話,那他的宏願一定是希望這場戰爭快點結束,失蹤的親朋能夠快些迴到自己身邊。——可是戰爭真能夠快點結束嗎?那些失蹤的親朋真能夠迴來嗎?程濟不知道,他隻知道,身為臣民,就應該為國獻身,為君效命,為拔亂返正不留遺力。
現在他已置身於皇城內宮的省躬殿外。這“省躬殿”始建於建文元年九月。因為當時耿炳文帶兵十三萬在真定被燕軍所敗,惠帝感到事態嚴重,自覺不能一舉平定叛亂,實在讓天下黎民百姓失望。是於便建了這省躬殿,作為專門辦理平叛軍務的地方。另外,殿名“省躬”,含有慎獨——自我督責,時刻不忘黎民疾苦、不忘叛軍危害社稷的意思。可以說,省躬殿是惠帝向外表達自己勤政、愛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一種特殊語言。有了這種語言,全天下都知道惠帝一心想做個賢明的主子。——這一點,在爭取民心上,有非同一般的意義。確實,惠帝並不是一個空口說白話的人,在位四年來,他大倡文教、輕謠薄賦、平反冤獄,真真正正為民辦了不少好事。這也就是為什麽戰爭四年來,南軍雖屢有敗績,但還有很多士子賢人甘願鞠躬盡瘁、為國效命、不惜身死的原因。
程濟侍立在殿外,等待著惠帝的傳喚。
果然,站了不一會兒,進去通報的劉元海公公走出來,請程濟入內。
程濟進了殿堂。隻見惠帝高坐於龍椅之上,身旁侍立著兩個年紀在三十歲左右的人。惠帝年輕,與程濟年紀相仿,在二十五歲左右,高六尺多一點,細眉秀目,唇薄膚白,身形削瘦,臉帶憂色,仿似一個“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多情書生。侍立惠帝身旁的兩個人,正是有“禦前賢能二侍衛”之稱的楊應能和葉希賢。楊應能侍立在惠帝左邊,長得頭大身胖,寬肩寬額,靜如一尊坐枯禪的佛,穩似一座愚公也難於搖撼的山。恰好相反,侍立在惠帝左邊的葉希賢卻長得精瘦高挑,鼻勾眼銳,直如一柄氣衝牛鬥的寒光寶劍,又似一道隨時可以劃破黑暗的厲害閃電。這兩人隻是安安靜靜的站在惠帝身側,卻給人一種城高池深,無法攻克的感觸。
在龍椅下首的兩旁,各設了八張紅木大椅。左邊第一張紅木椅上,坐著一個人,年紀四十五歲左右,身著蟒袍,卻一臉的文氣。不過這種文氣又與惠帝那種多情書生氣不同,惠帝的是帶著傷感、憂愁、敏感的書生氣,此人的文氣卻深含學者氣派,顯得明朗而深刻,讓人一看便知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與程濟有過一段師生之誼、時任翰林院侍講的名儒:方孝孺。挨著方孝孺坐著的人,年富力強,而且兩目雪亮,一顧一盼間,皆透出一股能洞察幽微的睿智,就算不用眼睛看,程濟隻從感覺上也能認出他就是時常到獄中與自己坐談的老朋友:刑部尚書暴昭。
在右邊的坐椅上也坐著兩個人。第一個,長得虎背熊腰,濃眉大眼,氣勢雄沉,但雄沉之中又透著一股攻於心計的味兒,顯是那種能方能圓,能伸能屈的人物,這人近年來,不知耍了什麽手段,也很得惠帝恩寵。正是左都督徐增壽。第二個則長得短小精悍,大頭小腿,坐在那兒就像一枚打在板上的釘子般凝定,並且兩目寒芒閃爍,有如鋒利的匕首,與他對視一眼,不免會被其犀利的眼神所傷,這人正是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
一看在坐的都是在這亂局中能主事的朝庭大員,程濟心忖皇帝這次急召自己進宮,必然事關重大。當下跪向惠帝道:“臣應詔來遲,請皇上恕罪。”
惠帝看到程濟迴來,兩眼泛起喜悅之情。這幾年來,自己身邊雖不乏可以倚重的大臣,諸如剛直的方孝孺、穩重的暴昭、能奉迎又會打仗的徐增壽等。但也許是因為年紀的差異吧,他們總沒眼前這個年輕人這樣讓自己倍感親切。此時自己正為刺客在京猖獗而煩惱,看到程濟這個既可以推心置腹坐談,又可以委之於重任的年輕人,心頭自是高興,當既道:“程愛聊請起,賜坐。”
程濟起來,與幾位大臣見過禮後,便挨著暴昭坐下。
惠帝看見程濟臉色有些發青,兩目布有血絲,大反平日瀟灑的神態,便問道:“程愛聊臉色不好,是否身體有所不妥啊?”
“皇上明鑒,微臣昨晚在金川門外與刺客激鬥,身受輕傷。”
“噢。”惠帝仔細打量著程濟笑道:“愛聊鮮衣華服,梳洗整齊,看來可不像剛與刺客激鬥過。”
程濟迴道:“臣在城外領詔前來,本是未及梳洗,幸得劉公公抬愛,在宮外準備了衣物和清水,這才得於這身打扮。”
“是這樣嗎?”惠帝掃了站在自己下首右側的劉元海一眼。
劉元海忙跪稟道:“皇上,卑職見程督軍衣衫破損,身有瘀傷,形容不整,怕汙了皇上尊眼。所以在進殿前特意安排了梳洗、更衣。”
惠帝嚴聲道:“可有請禦醫看過?”
“這……”劉元海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迴答。
程濟心知皇上關心自己身體,當下插口道:“皇上,微臣隻是怕怠慢了聖諭,所以催促劉公公,匆匆的就來了。還望皇上不要怪罪公公。”
惠帝將聲音依然嚴正的道:“聯不怕汙了自己眼睛,隻怕聯的臣民受苦受難。如今非常之際,萬事求實,才是正理。什麽衣服光鮮、梳洗整潔都是表麵、虛華的東西。所以日後若再有將領受傷,就先去找禦醫,別隻整一些沒有用的東西。知道嗎?”
劉元海道:“臣知錯,日後必改過自新。”
“好了。聯知道你也是為了聯著想,以後再不要這樣不務實際就好,起身吧!”惠帝放緩聲音對劉元海道。
劉元海自是忙不迭磕頭謝恩。
程濟亦知機的道:“皇上厚愛,臣幸甚。”
惠帝點頭問道:“程愛聊說與刺客激戰,不知詳情如何,快說來讓聯與幾位大臣聽聽。”
程濟於是將自己如何發現刺客從曹國公營帳中逸出,又如何於平安鎮大打出手,細細道來。順便將韋秋息帶領宏正幫幫眾打擊敵人前鋒部隊之事也說了。眾人聽後,一個望一個,眼中都起了波瀾,顯是震動不小。
惠帝向在坐的幾位大臣問道:“諸位愛聊,對此事怎麽看?”
方孝孺首先道:“合程督軍和韋校衛之力,竟鬥那刺客不過。看來這個刺客的武功確實是高得出奇。會不會與昨天傍晚謀刺皇上的,是同一個人呢?”
“昨天傍晚有人謀刺皇上?”程濟愕然問道。
徐增壽似是覺得應該先把事
情向程濟道明的道:“不錯,昨天傍晚,大約酉末戍初的時候,在懷舊巷虎頭包子鋪前,有人意圖謀刺皇上。幸好‘賢能二侍衛’護駕得力,皇上這才有驚無險。唉,這些刺客真太猖獗了。”
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接口道:“是屬下失職,治安工作沒作好,讓皇上受驚了。”
刑部尚書暴昭冷聲道:“蔣指揮使,隻怕你不隻是治安工作沒做好吧。”
這刑部職能是掌刑法、獄訟。偏偏明太祖為加強中央職權,在這刑部之外,又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法庭和監獄,而這無條件服從帝王意誌的法庭和監獄,正是由錦衣衛來統管的。錦衣衛衙署是專門從事特務工作的機構,職能是侍衛皇帝,司儀仗,特別是專門鎮壓京師地區勞動人民的密秘結社組織和反抗活動,同時也偵察、逮捕那些企圖反叛皇帝的勳臣和官僚,其下設鎮撫司,鎮撫司內設監獄、法庭和各種殘酷的刑具。這鎮撫司的法庭、監獄叫“詔獄”,俗稱“天牢”,刑罰最為兇殘。
刑部執行的是大明國法,錦衣衛執行的是皇帝家法。雖說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裏,皇帝的意誌往往能主導著國家命運的興衰。可是,國終究是國,家終究是家,一公一私,徑渭分明。公法與私欲不免要發生抵觸——刑部與錦衣衛的矛盾便起源於此。偏是刑部尚書暴昭天性耿直,維法心堅,看不得有人膽敢淩駕於國法之上,而錦衣衛指揮使蔣渺渺陰狠毒辣,仗著有皇帝這座山,為非作歹、肆無忌憚、逍遙法外。兩大主事者性格、行事作風上的差異,更使兩大機構間原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所以刑部的人與錦衣衛的人向來不和。
太祖為人“猜雄暴厲”,為打擊有能力威脅到自己統治的元功宿將,不留遺力。那時的錦衣衛自是如魚得水,權勢熏天,那時刑部的人自不敢對錦衣衛的人怎麽樣。太祖死後,“仁明孝友”的惠帝登基,大倡文治,反對武力,對錦衣衛殘民以虐的作風及“詔獄”的嚴酷刑法更是深惡痛絕,曾經想將這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的特殊機構廢掉,可是因為考慮到削藩可能引起一些混亂,還需要錦衣衛出去偵察和逮捕,所以才沒有直接將之廢掉。不過掌管“天牢”的職權因此被移交到刑部名下,裏麵的多數殘酷刑具也被下令焚毀。可以說,自惠帝登基於來,蔣渺渺就極不得勢。這也就是為什麽此時在大殿之上,暴昭能用一種冰冷的語氣對蔣渺渺說話了。
麵對暴昭的冷言冷語,蔣渺渺卻意外的沒有反駁,隻是彎腰低頭,一副知罪的樣子道:“是,微臣除了治安工作做不好外,還察人不明,內治不嚴,讓敵人混進了錦衣衛衙屬,官居要職。差點害了皇上您。臣實在罪該萬死,萬死亦難辭其咎。”
“算了,聯念你是國家的元老勳臣,就不追究你的責任了。不過接下來該怎麽做,希望你能夠明白。”惠帝淡聲說道。
“是。”蔣渺渺恭聲道:“待會微臣迴去就著令手下們在京城仔細搜捕,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陌生麵孔。爭取能將功贖罪。”
“嗯”惠帝點頭,向身邊的葉稀賢道:“葉侍衛,你就將昨晚我遇襲的情況與程愛聊說說吧!”
“是。”葉稀賢道:“昨天傍晚,酉末戍初的時候,我、楊侍衛,還有由錦衣衛校衛陸修遠及其帶領的二十名錦衣衛士兵護送皇上造訪左都督府,路經懷舊巷虎頭號包子鋪前,忽然遇到伏擊。伏擊我們的刺客隻有一人,身材修長,高約七尺,穿黑衣勁裝並蒙麵,看不清其容貌,不過這人有個明顯特征,背部突起一個駝峰狀的東西,初時我還以為隻是遮掩在衣服下麵的一個包袱,可是後來楊侍衛往那上麵刺了一劍,結果證明,那不是包袱,而是長在刺客身上東西。”
楊應能在一旁道:“這一點我可以肯定。當時我和葉待衛合力圍攻那刺客,那刺客腹背受敵,難顧兩全,被我一劍刺中其背上突起的駝鋒,被刺中的刹那,暴出一蓬血花,刺客明顯痙孿了下,並痛哼出聲,落荒而逃。憑多年的打鬥經驗,我敢肯定那突起的東西必是長在刺客身上的一塊肉。”
程濟聽了,心頭一凜,他在這一瞬間想起一個故人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的道:“在‘賢能二侍衛’夾攻下,依然能夠逃生的人,其武功之高,實在叫人震驚。”
葉希賢道:“這還不打緊,要緊的是我們圍攻刺客的時候,錦衣衛校衛陸修遠忽然倒戈謀害皇上。”
程濟不由心驚道:“這一計裏應外合,當真令人防來勝防。”
葉稀賢道:“不錯,敵人這一計確實出乎我們意外。幸好,當時在皇帝的乘坐的龍輿內,還有我們伏下的一名暗鏢。因此才能及時阻止並製住陸修遠。”
程濟鬆了一口氣。他本想問這名暗鏢是誰的,可是想到這種事乃屬國家一級的機密,實在不應該問,當下道:“皇上鴻福,吉人天相。隻是不知後來都從那被製住的陸修遠身上問出什麽了沒有?”
葉稀賢悵然道:“沒來得及問,他就死了?”
“死了!”程濟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葉希賢道:“不錯。死了。我們正要對他施刑逼供的時候,他卻忽然渾身抽蓄,七竅流血,沒到一息的時間便死了。事情發生得很忽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麽迴事。後來看了禦神醫孫懸壺先生作的驗屍報告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陸修遠在行刺之前便服了一種叫做‘衝天魔力丸”的毒藥。這種毒藥的藥性十分兇猛,能在短時間內將人體之潛能盡數激發,使人的戰鬥力提升到平常的十倍。不過這種毒藥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無藥可解,半個時辰過後,服藥者就會在藥力作用下,經脈斷絕、七竅流血而亡。敵人事先便服了此藥,想必已抱著必死的決心。”
“好狠。”程濟歎道。
蔣渺渺道:“陸修遠這狗賊,平日裏口口聲聲說什麽要為聖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誰知竟會在這關頭上,倒戈相向,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啊!昨晚我忙了一宿,查過有關他的資料,這人年紀四十五歲了,自太祖成立錦衣衛這個機構起,便一直在錦衣衛當差,資曆頗深。向來做事也都還徇規蹈距,沒想到這次卻幹出了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根據這人的平日的一些活動,我命人將近年來與之有過交往的人盡數抓了起來。結果問出了一些可疑的情況——這個人數年以來,常寫家書,托來京貿易的商人寄往家鄉山東濟南。可是他本人卻從來得沒出有迴過家鄉。在京中置了房產,可是都這把年紀了,還不娶妻生子,隻喜結交一些不倫不類的朋友。我認為這些情況有點反常。很可能這個人一直假托‘寄家書’之名,與北平叛軍進行密秘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