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道:“你可曾注意過,船隻出港遠去時,往往是總是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桅杆和船帆消失,如果大地是平的話,船身、桅杆和船帆應該同時縮小成一個點然後消失才對。”
“反過來說,這船隻朝港口駛來的時候,我們也是先看到桅杆和船帆,然後再看到整個船身。如果大地是平的,這個現象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就能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
聽見李洪解答,姚廣孝若有所思了起來,隻是臉上表情依舊是帶著幾分不信任之色。
李洪見狀,微微一笑,指著天上的月亮言道:“這天上的月亮其實也是一個球體。”
姚廣孝聞言又是一愣,言道:“這你也知道?”
“我不進知道,我還看過月亮是什麽樣的!”
李洪越說越離譜了,姚廣孝臉上不信之色愈發濃鬱,直到李洪拿出一個上麵鑲嵌著兩枚透明鏡片的圓筒物品放在桌麵上。
望遠鏡,隻不過是李洪新製作的,此次剿匪之中,最大的功臣毫無疑問便是擴音器和改造後的火槍,但其中望遠鏡的便利李洪也是深有體會。
在不解決材料問題的情況下,擴音器和火槍無法在進一步的改造和革新,但是望遠鏡卻不一樣。
剿匪時,李洪事發從急,隻得因地製宜的隨便製作了幾個五六倍率的望遠鏡。
再之後迴來後,李洪便著手開始打造倍數更多能看的更遠的望遠鏡,而且李洪直接財大氣粗的放棄了透明玻璃,該用了水晶。
在沒有心思改造玻璃製造工藝的情況下,透徹情況更好的天然水晶顯然更符合李洪的需求。
再之後李洪便打造了兩幅不同的望遠鏡,一副就是完全可以達到後世義烏水準的劣質望遠鏡,最高倍率已經可以達到四十倍,另一幅則讓李洪突然奇想的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天文望遠鏡,也就是李洪如今拿出來的這個。
天文望遠鏡和普通望遠鏡相互之間的原理其實截然不同,而李洪如今製作的這一個天文望遠鏡,乃是曆史上年才出現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遠鏡,用一塊別具一格的接近於平行板的非球麵薄透鏡作為改正鏡,與球麵反射鏡配合,製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軸外象差的天文望遠鏡。
遠比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的伽利略式天文望遠鏡看的更加清楚,視距更遠。
說實話,能打造出一套這樣規整的鏡片完全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畢竟在這個一切全靠手搓的時代,就連打磨鏡片的那個師傅都稱自己絕不可能再打造出一套和這個鏡片一模一樣的複製品了。
姚廣孝無師自通的一般拿起了那個天文望遠鏡,對準月亮,抬頭朝著月亮的方向看去。
隻是一眼,姚廣孝便嚇得的仍開手中望遠鏡,嚇得李洪急忙接住,雖說水晶做的鏡片遠比玻璃來的要結實,但終究這東西是世間獨一份,真要是沒了,李洪也沒辦法再搞出一個來,自然是要小心些。
“月亮……月亮……怎麽如此醜陋!”
李洪還以為姚廣孝震驚些什麽,卻沒想到竟然是在震驚這種事情。
其實想來也好理解,畢竟月亮自古以來的象征意義便十分之多,且大部分都是與美好沾邊,乍一下看到一個坑坑窪窪的大土球,任誰第一時間都有些接受不了。
隻是姚廣孝終究不是一般人,很快便恢複了過來,又眼巴巴的看了李洪手中望遠鏡一眼,言道:“學生能否再看一眼……”
因為之前刊印的幾期《物理》並沒有掀起太多的波瀾,所以原本李洪其實已經有些放棄了通過報紙招攬適合的人才的想法,但是姚廣孝的出現,又給了李洪一個新的希望。
或許還是有認同李洪想法的人,數量或許不多,但是能接受這種學說之人的素質,絕對不低。
因此李洪特意交代,在新一期的報紙上的《物理》模塊,除了刊印李洪對於地圓說的解釋,更是留下了一個地址和時間,打算來一個科學同行交流會。
然後果不其然,原本並沒有什麽水花的《物理》在真正刊登了有幹貨的內容,尤其是這個幹貨還挑戰了大眾認知之後,終於激起了點小火苗。
隻不過這個火苗最先點燃的不是民間,反而是朝堂。
朝會結束後,朱元璋照例在暖閣中主持了內閣會議,而會議的內容,則是一份小小的報紙,並且今天的內閣集會,一直占著內閣的位置,卻遊離於內閣權利鬥爭之外的宋濂也在此地。
隻因為今日朝會上,有超過三成的大臣都在彈劾宋濂,因為現在宋濂的頭上還掛著一個應天候報主編的名頭。
所以自然而然的,這報紙上刊印內容出現了問題,定然是會有人想要拿宋濂問責的。
“景廉,此事你怎麽看?”
朱元璋將報紙扔到桌子上,隨後問道。
其實這件事也說不上是什麽大事,畢竟朱元璋一向是十分務實的,這種事情說到底不過也隻是一場對於常識性問題的爭論,既無關民生,也無關吏治。
但是朱元璋依舊煞有其事的在內閣會議上提出此事,完全是因為此事和李洪有關聯。
在朱元璋心中,隻要是和李洪有關的,那必然就是件大事。
而他一開口便是先問宋濂,也是因為今日朝會上接二連三的彈劾,朱元璋害怕宋濂有些什麽抵觸的情緒。
“老臣沒有什麽看法!”
宋濂卻隻是搖頭,他又不在乎他的官位,當然不在乎那些彈劾的聲音,因此他也不是在假裝大度,他是真的沒什麽想法,隻是覺得李洪提出的這個地圓說十分有趣,同時又覺得自己在家格物致知的好幾天,尚且沒有什麽頭緒,這李洪竟然都已經開始對著世界開始格物了,心裏有些沮喪罷了。.
“陛下,某倒是覺得這報紙一物上所寫的事情太過離譜,竟然妖言惑眾,應當嚴懲寫這篇文章之人!”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胡惟庸。
他當然知道這辦報紙之人其實是李善長的兒子李洪,也隱約間知道在朱元璋心裏,李洪的地位似乎不同尋常。
但是他依然這麽說,也是因為他有些無可奈何。
“反過來說,這船隻朝港口駛來的時候,我們也是先看到桅杆和船帆,然後再看到整個船身。如果大地是平的,這個現象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就能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
聽見李洪解答,姚廣孝若有所思了起來,隻是臉上表情依舊是帶著幾分不信任之色。
李洪見狀,微微一笑,指著天上的月亮言道:“這天上的月亮其實也是一個球體。”
姚廣孝聞言又是一愣,言道:“這你也知道?”
“我不進知道,我還看過月亮是什麽樣的!”
李洪越說越離譜了,姚廣孝臉上不信之色愈發濃鬱,直到李洪拿出一個上麵鑲嵌著兩枚透明鏡片的圓筒物品放在桌麵上。
望遠鏡,隻不過是李洪新製作的,此次剿匪之中,最大的功臣毫無疑問便是擴音器和改造後的火槍,但其中望遠鏡的便利李洪也是深有體會。
在不解決材料問題的情況下,擴音器和火槍無法在進一步的改造和革新,但是望遠鏡卻不一樣。
剿匪時,李洪事發從急,隻得因地製宜的隨便製作了幾個五六倍率的望遠鏡。
再之後迴來後,李洪便著手開始打造倍數更多能看的更遠的望遠鏡,而且李洪直接財大氣粗的放棄了透明玻璃,該用了水晶。
在沒有心思改造玻璃製造工藝的情況下,透徹情況更好的天然水晶顯然更符合李洪的需求。
再之後李洪便打造了兩幅不同的望遠鏡,一副就是完全可以達到後世義烏水準的劣質望遠鏡,最高倍率已經可以達到四十倍,另一幅則讓李洪突然奇想的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天文望遠鏡,也就是李洪如今拿出來的這個。
天文望遠鏡和普通望遠鏡相互之間的原理其實截然不同,而李洪如今製作的這一個天文望遠鏡,乃是曆史上年才出現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遠鏡,用一塊別具一格的接近於平行板的非球麵薄透鏡作為改正鏡,與球麵反射鏡配合,製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軸外象差的天文望遠鏡。
遠比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的伽利略式天文望遠鏡看的更加清楚,視距更遠。
說實話,能打造出一套這樣規整的鏡片完全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畢竟在這個一切全靠手搓的時代,就連打磨鏡片的那個師傅都稱自己絕不可能再打造出一套和這個鏡片一模一樣的複製品了。
姚廣孝無師自通的一般拿起了那個天文望遠鏡,對準月亮,抬頭朝著月亮的方向看去。
隻是一眼,姚廣孝便嚇得的仍開手中望遠鏡,嚇得李洪急忙接住,雖說水晶做的鏡片遠比玻璃來的要結實,但終究這東西是世間獨一份,真要是沒了,李洪也沒辦法再搞出一個來,自然是要小心些。
“月亮……月亮……怎麽如此醜陋!”
李洪還以為姚廣孝震驚些什麽,卻沒想到竟然是在震驚這種事情。
其實想來也好理解,畢竟月亮自古以來的象征意義便十分之多,且大部分都是與美好沾邊,乍一下看到一個坑坑窪窪的大土球,任誰第一時間都有些接受不了。
隻是姚廣孝終究不是一般人,很快便恢複了過來,又眼巴巴的看了李洪手中望遠鏡一眼,言道:“學生能否再看一眼……”
因為之前刊印的幾期《物理》並沒有掀起太多的波瀾,所以原本李洪其實已經有些放棄了通過報紙招攬適合的人才的想法,但是姚廣孝的出現,又給了李洪一個新的希望。
或許還是有認同李洪想法的人,數量或許不多,但是能接受這種學說之人的素質,絕對不低。
因此李洪特意交代,在新一期的報紙上的《物理》模塊,除了刊印李洪對於地圓說的解釋,更是留下了一個地址和時間,打算來一個科學同行交流會。
然後果不其然,原本並沒有什麽水花的《物理》在真正刊登了有幹貨的內容,尤其是這個幹貨還挑戰了大眾認知之後,終於激起了點小火苗。
隻不過這個火苗最先點燃的不是民間,反而是朝堂。
朝會結束後,朱元璋照例在暖閣中主持了內閣會議,而會議的內容,則是一份小小的報紙,並且今天的內閣集會,一直占著內閣的位置,卻遊離於內閣權利鬥爭之外的宋濂也在此地。
隻因為今日朝會上,有超過三成的大臣都在彈劾宋濂,因為現在宋濂的頭上還掛著一個應天候報主編的名頭。
所以自然而然的,這報紙上刊印內容出現了問題,定然是會有人想要拿宋濂問責的。
“景廉,此事你怎麽看?”
朱元璋將報紙扔到桌子上,隨後問道。
其實這件事也說不上是什麽大事,畢竟朱元璋一向是十分務實的,這種事情說到底不過也隻是一場對於常識性問題的爭論,既無關民生,也無關吏治。
但是朱元璋依舊煞有其事的在內閣會議上提出此事,完全是因為此事和李洪有關聯。
在朱元璋心中,隻要是和李洪有關的,那必然就是件大事。
而他一開口便是先問宋濂,也是因為今日朝會上接二連三的彈劾,朱元璋害怕宋濂有些什麽抵觸的情緒。
“老臣沒有什麽看法!”
宋濂卻隻是搖頭,他又不在乎他的官位,當然不在乎那些彈劾的聲音,因此他也不是在假裝大度,他是真的沒什麽想法,隻是覺得李洪提出的這個地圓說十分有趣,同時又覺得自己在家格物致知的好幾天,尚且沒有什麽頭緒,這李洪竟然都已經開始對著世界開始格物了,心裏有些沮喪罷了。.
“陛下,某倒是覺得這報紙一物上所寫的事情太過離譜,竟然妖言惑眾,應當嚴懲寫這篇文章之人!”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胡惟庸。
他當然知道這辦報紙之人其實是李善長的兒子李洪,也隱約間知道在朱元璋心裏,李洪的地位似乎不同尋常。
但是他依然這麽說,也是因為他有些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