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洪一臉好奇的看著眼前這位未來的大明戰神,有心想要問一問他到底是怎麽做到,五十萬人打不過五萬的,但是李洪也知道即便是問了也得不到答案,畢竟又不是誰都像他,知曉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


    “你總是盯著我做什麽?”


    許是李洪看的時間太長了,小李景隆隻覺得渾身不自在,頓時有些不滿的說道。


    “無事,無事,還請這位小將軍在前領路。”李洪想起來了正事,急忙開口說道。


    李景隆輕哼一聲,隨後便轉身朝著軍營中走去,李洪和趙武亦步亦趨的跟在其身後,皆都好奇的打量著四周,隻可惜現在好像不是操練的時候,整個演武場空無一人,而前方的李景隆則用這還在變聲期的聲音說道:“聖上說會有人拿印信來三千營調走三千兵卒,我這便帶你們去營地。”m.


    李洪卻是笑道:“此事暫且先不急,這位小將軍,能否問你幾個問題?”


    “說!”李景隆停下腳步,不解的看著李洪。


    李洪是真的不懂練兵,即便是想要將後世軍訓的模式照搬過來,卻也總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練兵是什麽樣,而後方才好製定方針,而眼前的小李景隆,其便是出身武將世家,且觀李景隆這一言一行,雖然都是在拙劣的模仿著大人,但看起來也是想必也是在軍中長起來的。


    既然如此,李洪何不先問一問李景隆呢,想到這裏,李洪便笑著問道:“這位小將軍,我想問一問,你可知道如今的大明軍隊,打仗的戰陣是什麽樣的?”


    李景隆卻是輕哼一聲,又是滿臉得色的說道:“這種問題你可考不倒我,如今的大明戰陣最為常見的便是弓弩手居後,百步之內即拋而射之,火銃兵居側,六十步內即可齊發藥子,前方站著刀牌手,一手舉盾,一手拿標槍,腰間藏刀,先舉盾牌防禦敵方箭矢,敵進三十步,可投標槍禦敵,兩方遭遇後立刻拔刀應敵!”


    李景隆能成為大明戰神,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更多的便是能取得朱允炆的信任。


    想想也很離譜,接連吃了那麽多有些難以想象的敗仗,甚至有人彈劾想要誅殺李景隆以儆效尤,可朱允炆偏偏就是不殺了他,還接二連三的給他下一次機會。


    這可不是因為朱允炆仁厚或是優柔寡斷,曆史上的朱允炆可從來不是什麽仁厚之人。


    朱元璋久病於榻時,將皇位傳給朱允炆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了,因此那一日朱元璋特意招來朱允炆詢問他對於未來的看法,尤其是故意問了等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承大統,該如何對待他的叔叔們。


    當時朱允炆的迴答是:““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廢置其人,又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當時自然甚是高興,可真等朱元璋駕崩,朱允炆上位後,第一件事便是削蕃。


    帝王心術,非常人可懂,朱允炆從來不是後世電視劇中那個軟弱仁厚的形象,當然,最後丟失了皇位,同樣也是朱允炆的咎由自取。


    靖難兩大起因,一便是野心家黑衣宰相姚廣孝一直在鼓動朱棣造反,其二便是這次削蕃事件。


    削蕃之舉,自古有之,可偏偏朱允炆削蕃的手段太過強硬,兩年連廢五位藩王,一死兩囚禁兩流放,這自然引起了皇室宗親極大不滿,同時也讓朱棣有了發難的借口。


    可問題是,當時的大明真的又削蕃的必要麽?


    朱元璋設立的藩王製度是: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食祿而不治事。


    可以說明朝的藩王,空有一處封地,卻連稅收和行政的權利都沒有,唯一有的不過是已經被接連砍了三刀因此少的可憐的兵權。


    而且在朱元璋的角度上來說,大明的藩王製度是十分有存在的必要的,其中最緊要的原因那就是大明帝國的都城在長江一線,而帝國的軍事重心在長城一線。


    這種結果,就是政治重心與軍事重心分離了,克服這種問題的簡單方法,自然就是遷都。問題是,遷都是一個大工程,大明開國時國力困乏,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就隻能麵對政治重心與軍事重心分離的事實。


    在這種背景下,分封諸王就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一切是顯然的,大明的政治中心在長江一線,大明的軍事重心在長城一線。不讓皇帝的兒子、兄弟、叔叔坐鎮長城一線,讓誰坐鎮呢?自己的兒子、兄弟、叔叔不可信,外人就一定可信?


    所以說,這削蕃絕對是朱允炆的一招臭棋,且看朱允炆削蕃那逼死自己親叔叔的手段也能看出來他絕對和‘仁厚’二字不沾邊。


    可這樣一個人,為何遲遲對幾次犯下重罪的李景隆不殺,而且還如此信任呢?


    這就不得不說李景隆可能真的是個紙上談兵的天才了,因為不緊緊是朱允炆和建文朝的滿朝文物看走了眼,就連朱元璋都曾誇讚過李景隆,比起那位趙括來說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看來,這份紙上談兵的才能,在李景隆小小年紀之時,便已經初見成效。


    無論是李洪問什麽,李景隆都能對答如流,一點磕巴都沒有,李洪懷疑這小子不該去當武將,有這份記憶力,去讀書,去考科舉不行麽?


    隻不過李洪也依靠著這位堪稱軍事百科全書的存在,了解不少非武將世家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就連各大武將世家視若珍寶的練兵之法,年幼的李景隆毫無防備之心,也就這麽輕易的透露給了李洪。


    隻不過李洪也不是要照搬李文忠的練兵之法,畢竟他需要的是一個足以讓朱元璋驚豔的精銳之師,所以從李景隆這位軍事百科嘴中,那些練兵法隻能當做參考,李洪真正最大的收獲,其實還是一些大明軍製中的常識。


    便比如各家武將練兵的步驟雖各有不同,但有一些訓練內容實則是大同小異的。


    比如都需要先製定名冊,分發腰牌,此舉是方便用於輕點兵卒,再之後便是學習軍禮和軍旗,各種戰陣以及辨認軍旗所代表的含義。


    再之後才是分為各兵種不同,操練不一樣的兵器和技法。


    比如李文忠的兵卒皆為長槍兵,往日的操練便是臂力為主,手綁沙袋,並持著比實際兵器更重的武器來迴衝殺。


    聽起來似乎有些枯燥和乏味,但這個時候的軍人,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便已經不可多得的強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天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天和並收藏大明第一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