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法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葉認為,提和竭羅是一個“求道者”。
就和王輿、老者一樣。這尊“佛”,也有著自己的“道”。
經過上一世最後在林加中與其的對話,蘇葉已經知道了。如今這個世界,其實隻是一個掌中小世界。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中的山水樹木才會顯得極大,而生靈們,則都是一樣小。
這一切當然是提和竭羅做的。
她之所以要這麽做,也並不是出於一種掌控欲。而且,雖然她要求須彌世界中的人都信仰和祈禱她,但她自己並不是很需要信仰。
她自身,就擁有著極其強大的力量。那種力量,甚至積蓄不知幾何億年。
因此,才會不在“燭龍”留下的西北天的薪火力量之下。
她這麽做,其實反倒是為了她心中的慈悲!為了讓須彌世界中的萬物,可以得到安寧與幸福。
因為現在須彌山外麵的世界,正在經曆著“末法”。
佛教有三時,分別是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是佛的智慧的時期,像法是佛的經義的時期,末法,則是妖魔篡改佛法,使得大地陷入混亂的時期。
而如今外麵真的是“末法”。
在林加中,最後光景破碎時,蘇葉看到了外麵世界的慘狀。
那是一個妖魔亂舞的世……烈火蔓延,天空塌陷。說是“人間煉獄”亦不為過。
麵對如此世界,提和竭羅才會將眾生都安置在這個須彌世界之中,借此,來創造一個巨大的“夢幻”,讓人們可以棲身安樂。
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和竭羅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佛”。
其實他和王輿所麵對的是一樣的。
提和竭羅也無法改變末法的降臨。即使是“佛”,也無法阻止末法時代的來到。
據蘇葉所知,當末法時代來臨時,佛是不存在的。佛都離去了。
直到末法時代結束以後,“增長劫”開始,人壽達八萬四千年,一切重迴正軌,“佛”才會再次降臨。
而提和竭羅,卻沒有離去。這證明,她心中有著大慈悲,也有著自己的“執念”。不想看末法將凡人摧毀消滅,因此才會創造出這個世界。
王輿其實也麵臨過同樣的問題。
他在得知世界大勢遲早會迎來一個“變革”、“壞滅”的時候,心中也是絕望的。
當然了,王輿既沒有選擇成為“神靈”,也沒有選擇像提和竭羅一樣,創造一個“安定”的“大同”世界。他的選擇,是盡為人之力。
不過即使如此,也並不能說提和竭羅做的完全不對。
蘇葉隻是覺得,生靈們或許會有更好的出路。尤其是這麽一個完全“信仰”佛的世界,其實提和竭羅所麵對的,至少要比王輿麵對的相對要友善一些的。
而如今,蘇葉麵對“提和竭羅”的存在,麵對她這位“求道者”,蘇葉所要解決的問題,或許就是他的道路之所在。
或者說,“求道者”,總是要麵臨如此問題的。
末法和大勢的洪流,並不是隻針對凡人。隻是凡人在麵對時,會更加的無助。而末法和大勢的洪流帶來的,同樣也是對“求道者”道心的考驗。
如今蘇葉也同樣麵臨著這個考驗。如果他無法想到一個妥善解決的方法,那麽就算他進入到末法世界,能夠在妖魔之下維持本心,但終究,也隻是放棄了真正的“自我”。
王輿決定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提和竭羅,是無論如何都要普度世間。老者,是順其自然,任由自己的逝去。而蘇葉,要如何走這條路呢?
至少,他要如何麵對如今這樣一個現狀呢?
世界不僅僅隻有一個。但如果連這個“沙中世界”的末法,蘇葉都沒有辦法解決。那又如何真正地求索大道呢?
這就是為什麽,蘇葉一定要留下來的緣故。
自從這一日以後,蘇葉開始繼續積攢“薪火道”。因為,薪火道是目前他唯一擁有的超凡的力量。
不僅僅是積攢,蘇葉還嚐試,一點點微妙地改變比丘國國人的內心。
很快,三個月過去,“成劫”到來。
與上一世一樣,迦樓羅中的小迦樓羅都過來叼人了。原本蘇葉以為這些隻是“大鳥”分出的神通,但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存在的。
亦或者說,連帶著四隻“大鳥”,都隻是提和竭羅放任創造出來的。
這些大鳥的分布極廣,但蘇葉所在的比丘國,卻成為了“重點”所在。
不過這倒不是因為提和竭羅發現了蘇葉,所以對他特別關照。而是由於薪火道的存在,使這裏的凡人比其他地方的凡人要更容易誕生思想。
蘇葉見到如此情形,也沒什麽好辦法,隻有駕馭薪火,燒死了不少迦樓羅。
但“成劫”過後,他卻受到了第一次的打擊。
雖然第一次成劫迦樓羅規模並不大,蘇葉完全保護了比丘國的凡人們。可是,後麵還有“住劫”還有“壞劫”。
尤其是“壞劫”,蘇葉是沒辦法庇護所有人的。如果到時候還是像上一世一樣的話,石下比丘國的比丘們將會受損慘重,估計會有大部分都被叼走到仞利天之中。
迎接他們的,自然是“空劫”的消滅和驅逐。
於是,成劫過後,蘇葉不敢再潛移默化地去更改比丘們的智慧了。
因為“迦樓羅”或者說是“佛”,是不可能感察不到的。
蘇葉隻好放棄走啟智的路線。他能想到的,唯有一點點積蓄自己的力量,首先讓自己能夠達到繼承“前世”西北星天的程度。
因為隻有如此,他或許才能抗衡“空劫”的力量。
於是他開始專注薪火道的積攢和修煉。很快,住劫、壞劫相繼過去。“空劫”再次降臨。
蘇葉提前,將薪火的種子埋到了須彌山中,隨即再一次被空劫的“蒼白”吞噬。
他的靈魂與這個世界的比丘不同,因此空劫來臨,即使他不在仞利天中,也難逃毀滅。
不過當然的,蘇葉還能重生。
再一次轉生,他立刻前往須彌山,尋找自己的“種子”。而所幸,那種子雖然幾乎熄滅,卻仍然存留一點微弱的力量。
這讓蘇葉大喜過望。因為隻要能有一點點的存留,那麽就代表他可以積蓄力量。
如此,隻要繼續這般存續下去,或許積攢薪火的速度會很慢,但是……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以後,他總能夠再次拿迴西北星天的理論,並且抗衡“空劫”。
蘇葉並不怕等待。他可以用無數歲月,來等待求道的一絲可能。
因此,他真的就如此去做了。
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麽簡單……
就和王輿、老者一樣。這尊“佛”,也有著自己的“道”。
經過上一世最後在林加中與其的對話,蘇葉已經知道了。如今這個世界,其實隻是一個掌中小世界。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中的山水樹木才會顯得極大,而生靈們,則都是一樣小。
這一切當然是提和竭羅做的。
她之所以要這麽做,也並不是出於一種掌控欲。而且,雖然她要求須彌世界中的人都信仰和祈禱她,但她自己並不是很需要信仰。
她自身,就擁有著極其強大的力量。那種力量,甚至積蓄不知幾何億年。
因此,才會不在“燭龍”留下的西北天的薪火力量之下。
她這麽做,其實反倒是為了她心中的慈悲!為了讓須彌世界中的萬物,可以得到安寧與幸福。
因為現在須彌山外麵的世界,正在經曆著“末法”。
佛教有三時,分別是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是佛的智慧的時期,像法是佛的經義的時期,末法,則是妖魔篡改佛法,使得大地陷入混亂的時期。
而如今外麵真的是“末法”。
在林加中,最後光景破碎時,蘇葉看到了外麵世界的慘狀。
那是一個妖魔亂舞的世……烈火蔓延,天空塌陷。說是“人間煉獄”亦不為過。
麵對如此世界,提和竭羅才會將眾生都安置在這個須彌世界之中,借此,來創造一個巨大的“夢幻”,讓人們可以棲身安樂。
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和竭羅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佛”。
其實他和王輿所麵對的是一樣的。
提和竭羅也無法改變末法的降臨。即使是“佛”,也無法阻止末法時代的來到。
據蘇葉所知,當末法時代來臨時,佛是不存在的。佛都離去了。
直到末法時代結束以後,“增長劫”開始,人壽達八萬四千年,一切重迴正軌,“佛”才會再次降臨。
而提和竭羅,卻沒有離去。這證明,她心中有著大慈悲,也有著自己的“執念”。不想看末法將凡人摧毀消滅,因此才會創造出這個世界。
王輿其實也麵臨過同樣的問題。
他在得知世界大勢遲早會迎來一個“變革”、“壞滅”的時候,心中也是絕望的。
當然了,王輿既沒有選擇成為“神靈”,也沒有選擇像提和竭羅一樣,創造一個“安定”的“大同”世界。他的選擇,是盡為人之力。
不過即使如此,也並不能說提和竭羅做的完全不對。
蘇葉隻是覺得,生靈們或許會有更好的出路。尤其是這麽一個完全“信仰”佛的世界,其實提和竭羅所麵對的,至少要比王輿麵對的相對要友善一些的。
而如今,蘇葉麵對“提和竭羅”的存在,麵對她這位“求道者”,蘇葉所要解決的問題,或許就是他的道路之所在。
或者說,“求道者”,總是要麵臨如此問題的。
末法和大勢的洪流,並不是隻針對凡人。隻是凡人在麵對時,會更加的無助。而末法和大勢的洪流帶來的,同樣也是對“求道者”道心的考驗。
如今蘇葉也同樣麵臨著這個考驗。如果他無法想到一個妥善解決的方法,那麽就算他進入到末法世界,能夠在妖魔之下維持本心,但終究,也隻是放棄了真正的“自我”。
王輿決定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提和竭羅,是無論如何都要普度世間。老者,是順其自然,任由自己的逝去。而蘇葉,要如何走這條路呢?
至少,他要如何麵對如今這樣一個現狀呢?
世界不僅僅隻有一個。但如果連這個“沙中世界”的末法,蘇葉都沒有辦法解決。那又如何真正地求索大道呢?
這就是為什麽,蘇葉一定要留下來的緣故。
自從這一日以後,蘇葉開始繼續積攢“薪火道”。因為,薪火道是目前他唯一擁有的超凡的力量。
不僅僅是積攢,蘇葉還嚐試,一點點微妙地改變比丘國國人的內心。
很快,三個月過去,“成劫”到來。
與上一世一樣,迦樓羅中的小迦樓羅都過來叼人了。原本蘇葉以為這些隻是“大鳥”分出的神通,但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存在的。
亦或者說,連帶著四隻“大鳥”,都隻是提和竭羅放任創造出來的。
這些大鳥的分布極廣,但蘇葉所在的比丘國,卻成為了“重點”所在。
不過這倒不是因為提和竭羅發現了蘇葉,所以對他特別關照。而是由於薪火道的存在,使這裏的凡人比其他地方的凡人要更容易誕生思想。
蘇葉見到如此情形,也沒什麽好辦法,隻有駕馭薪火,燒死了不少迦樓羅。
但“成劫”過後,他卻受到了第一次的打擊。
雖然第一次成劫迦樓羅規模並不大,蘇葉完全保護了比丘國的凡人們。可是,後麵還有“住劫”還有“壞劫”。
尤其是“壞劫”,蘇葉是沒辦法庇護所有人的。如果到時候還是像上一世一樣的話,石下比丘國的比丘們將會受損慘重,估計會有大部分都被叼走到仞利天之中。
迎接他們的,自然是“空劫”的消滅和驅逐。
於是,成劫過後,蘇葉不敢再潛移默化地去更改比丘們的智慧了。
因為“迦樓羅”或者說是“佛”,是不可能感察不到的。
蘇葉隻好放棄走啟智的路線。他能想到的,唯有一點點積蓄自己的力量,首先讓自己能夠達到繼承“前世”西北星天的程度。
因為隻有如此,他或許才能抗衡“空劫”的力量。
於是他開始專注薪火道的積攢和修煉。很快,住劫、壞劫相繼過去。“空劫”再次降臨。
蘇葉提前,將薪火的種子埋到了須彌山中,隨即再一次被空劫的“蒼白”吞噬。
他的靈魂與這個世界的比丘不同,因此空劫來臨,即使他不在仞利天中,也難逃毀滅。
不過當然的,蘇葉還能重生。
再一次轉生,他立刻前往須彌山,尋找自己的“種子”。而所幸,那種子雖然幾乎熄滅,卻仍然存留一點微弱的力量。
這讓蘇葉大喜過望。因為隻要能有一點點的存留,那麽就代表他可以積蓄力量。
如此,隻要繼續這般存續下去,或許積攢薪火的速度會很慢,但是……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以後,他總能夠再次拿迴西北星天的理論,並且抗衡“空劫”。
蘇葉並不怕等待。他可以用無數歲月,來等待求道的一絲可能。
因此,他真的就如此去做了。
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