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仞利天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比丘國的國人那裏,蘇葉獲得了很多奇葩的信息。
比如說,這個國家的凡人是不需要工作的。
他們平時隻需要聊聊家長裏短,或是談談對佛陀的崇敬就好了。剩餘時間,大概就是“發呆”。
對,字麵意義上的發呆。往往一呆坐就是一天,直到黃昏時“佛法降臨”,消除一切的饑餓、焦慮、孤獨、痛苦、勞累等等,帶給人身心上的滿足。
類似那樣的“梵音”,也就是佛法的降臨,每天都會在黃昏時候有一次。
而這一次的大法力,會讓消滅掉人所有的負麵情感。
這一點蘇葉自己也有體會。那樣的法力,就連自己也差一點沉浸在其中,何況是凡人?
或許簡而言之,這個世界的“凡人”隻需要對佛虔信就行了。
至於其他的,佛都會替他們解決。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明明看起來穿著簡陋,但卻又養尊處優的模樣。而且每一個人,都甚為“完美”,沒有疾病也沒有勞累,腦海中清明澄澈。除了相貌還各自有所不同以外,其他的幾乎是沒什麽差異性的。
《仙木奇緣》
完美的讓蘇葉感到有些可怕……
人的本能,和欲望,似乎都在每日一次的梵音中被滿足了。
當然,蘇葉倒是也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在這樣世界居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也是極其快樂的。隻是,他有些疑惑。
人的“本能”真的那麽容易被滿足嗎?
要知道,一個群體的本能和欲望,並非是看起來的那麽簡單的。
前世,燭龍借助文明形成的薪火之力,能夠創造出照亮西北大地的星光海。而“欲望”,若是單一的欲望的確很容易被滿足。可若是一個“群體”的欲望,這欲望就會被放大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以那種程度的梵音,恐怕不是那麽簡單就能夠滿足欲望的,更多的,可能隻是“壓製”住了而已。若是這般下去,恐怕早晚是要爆發的。
是那位“佛”有其他的方法,還是說,那位“佛”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
不過,那種事情,蘇葉也不是很在意。
欲望的累積是需要時間的。現在看來,這段時間的積累還很長,至少也需要百年時光吧。
而百年時間的累積,足以讓蘇葉把西北天的薪火引來許多。不需要點化這裏的智慧,他就可以輕易達到“煉神返虛”,甚至是“煉虛合道”的程度。
到時候,自然能引來西北天的星河之力,和那位“佛陀”親自見一見麵。
因此,無論這個世界再怎麽詭異,對蘇葉來說也是無影響的。不如說,在這種世界中他反而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先拿迴前世的力量。至於後麵要如何麵對那位“佛”,那也是後麵的事情了。
想明白這一點以後,蘇葉暫時便不再對這個世界好奇了。
於是他再一次開始了對薪火道的累積。日夜不變的積攢抽汲著源自西北星天的文明薪火。
他每一天就懶懶散散地生活在一處“比丘國”中,不斷地積蓄著薪火力量,存入自己的命宮當中。
等到每天晚上,那“佛法”普度世間,梵音籠罩大地時,蘇葉也會看一看這個世界的美景,同時,以薪火護持住命宮,任由梵音的力量灌注到自己的體內。
蘇葉也接受了這“梵音”的灌注,利用這力量,讓自己消去饑餓和勞累,從而更專注的聚集“薪火”。當然了,他的靈魂還是獨一的。也沒有學著那些飛鳥歡唱或是學著凡人祈禱。
就這樣,很快,不過一個月,蘇葉進境飛速。便從“煉精化氣”達到了“煉氣化神”的境界。這個速度比預想中藥快很多!
達到“煉氣化神”以後,他的神魂便已穩固,從而可以利用薪火在一定程度內改造自己的軀體。
於是他第一時間,先加固了翅膀。振翅高飛,頓時從地麵上飛躍而起,朝天空中飛去。
這一瞬他終於不是靠風力和高度“滑翔”,而是真正從“走地雞”變成了一隻鳥兒。說起來,他這隻鳥還真有點名不副實,翅膀始終沒什麽成長。如果沒有薪火道的力量,恐怕再過一年,也未必能夠飛得起來。
同時,除了飛行以外,蘇葉也學會了“說話”。
這五色鳥的身體,原本就能夠歌唱的。因此,發聲是沒什麽問題的。加上薪火的力量,很快蘇葉便能夠開口了。這一點倒是比前世快多了。
前世時,是直到“龍首”煉化以後,他才能開口說話。若沒有龍首和薪火道,僅憑造化道,恐怕錦鯉兒可是沒那麽好開口的。
學會了開口以後,閑暇時間,蘇葉便四處飛翔,和人嚐試著交談。
比丘國的人對蘇葉會開口說話似乎也沒覺得什麽好奇的。這一點,蘇葉倒是習以為常了。
好奇本身是一種求知欲,既然“梵音”壓製了他們的欲望,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對蘇葉好奇了。
不過,總也是有例外的。
比如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叫“蓮花目”的女子,就曾在黃昏之前問過蘇葉:“你怎麽能出得來‘多羅夜登陵舍’?”
對此,蘇葉本來想迴答。但偏偏就在此時,梵音放出。女子沐浴在梵樂間,旋即很快便祈禱了起來,迴過神來,已對蘇葉不是很好奇了。
想來,應當是在黃昏之前,產生了一些薄弱的“求知欲”,旋即又被壓製了。
但蘇葉卻還是挺好奇的。於是問“蓮花目”:“多羅夜登陵舍是什麽?”
對此,蓮花目有問必答,指向那片草原所在的高處說道:“多羅夜登陵舍,就是那裏。那裏是我佛嚴禁過去的地方,裏麵住著很多像你一樣的鳥,還有一些邪祟。不過他們都很兇暴,會在成劫結束以後出來把人叼走。”
蓮花目的迴答信息量很大。蘇葉這才知道,原來那神似“仞利天”的地方,並不是隻有那隻牛虻,竟然有很多自己的“同類”!
但這也令人奇怪。有自己的同類也罷了,那牛虻是什麽情況?難道是所謂的“邪祟”?
話說迴來,外麵也是有很多“牛虻”的,但是卻和仞利天裏麵的牛虻不同,沒有智慧,很和善,與其他生靈可以和睦相處。難道說,是因為仞利天裏麵的牛虻糟了邪祟不成?
比如說,這個國家的凡人是不需要工作的。
他們平時隻需要聊聊家長裏短,或是談談對佛陀的崇敬就好了。剩餘時間,大概就是“發呆”。
對,字麵意義上的發呆。往往一呆坐就是一天,直到黃昏時“佛法降臨”,消除一切的饑餓、焦慮、孤獨、痛苦、勞累等等,帶給人身心上的滿足。
類似那樣的“梵音”,也就是佛法的降臨,每天都會在黃昏時候有一次。
而這一次的大法力,會讓消滅掉人所有的負麵情感。
這一點蘇葉自己也有體會。那樣的法力,就連自己也差一點沉浸在其中,何況是凡人?
或許簡而言之,這個世界的“凡人”隻需要對佛虔信就行了。
至於其他的,佛都會替他們解決。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明明看起來穿著簡陋,但卻又養尊處優的模樣。而且每一個人,都甚為“完美”,沒有疾病也沒有勞累,腦海中清明澄澈。除了相貌還各自有所不同以外,其他的幾乎是沒什麽差異性的。
《仙木奇緣》
完美的讓蘇葉感到有些可怕……
人的本能,和欲望,似乎都在每日一次的梵音中被滿足了。
當然,蘇葉倒是也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在這樣世界居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也是極其快樂的。隻是,他有些疑惑。
人的“本能”真的那麽容易被滿足嗎?
要知道,一個群體的本能和欲望,並非是看起來的那麽簡單的。
前世,燭龍借助文明形成的薪火之力,能夠創造出照亮西北大地的星光海。而“欲望”,若是單一的欲望的確很容易被滿足。可若是一個“群體”的欲望,這欲望就會被放大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以那種程度的梵音,恐怕不是那麽簡單就能夠滿足欲望的,更多的,可能隻是“壓製”住了而已。若是這般下去,恐怕早晚是要爆發的。
是那位“佛”有其他的方法,還是說,那位“佛”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
不過,那種事情,蘇葉也不是很在意。
欲望的累積是需要時間的。現在看來,這段時間的積累還很長,至少也需要百年時光吧。
而百年時間的累積,足以讓蘇葉把西北天的薪火引來許多。不需要點化這裏的智慧,他就可以輕易達到“煉神返虛”,甚至是“煉虛合道”的程度。
到時候,自然能引來西北天的星河之力,和那位“佛陀”親自見一見麵。
因此,無論這個世界再怎麽詭異,對蘇葉來說也是無影響的。不如說,在這種世界中他反而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先拿迴前世的力量。至於後麵要如何麵對那位“佛”,那也是後麵的事情了。
想明白這一點以後,蘇葉暫時便不再對這個世界好奇了。
於是他再一次開始了對薪火道的累積。日夜不變的積攢抽汲著源自西北星天的文明薪火。
他每一天就懶懶散散地生活在一處“比丘國”中,不斷地積蓄著薪火力量,存入自己的命宮當中。
等到每天晚上,那“佛法”普度世間,梵音籠罩大地時,蘇葉也會看一看這個世界的美景,同時,以薪火護持住命宮,任由梵音的力量灌注到自己的體內。
蘇葉也接受了這“梵音”的灌注,利用這力量,讓自己消去饑餓和勞累,從而更專注的聚集“薪火”。當然了,他的靈魂還是獨一的。也沒有學著那些飛鳥歡唱或是學著凡人祈禱。
就這樣,很快,不過一個月,蘇葉進境飛速。便從“煉精化氣”達到了“煉氣化神”的境界。這個速度比預想中藥快很多!
達到“煉氣化神”以後,他的神魂便已穩固,從而可以利用薪火在一定程度內改造自己的軀體。
於是他第一時間,先加固了翅膀。振翅高飛,頓時從地麵上飛躍而起,朝天空中飛去。
這一瞬他終於不是靠風力和高度“滑翔”,而是真正從“走地雞”變成了一隻鳥兒。說起來,他這隻鳥還真有點名不副實,翅膀始終沒什麽成長。如果沒有薪火道的力量,恐怕再過一年,也未必能夠飛得起來。
同時,除了飛行以外,蘇葉也學會了“說話”。
這五色鳥的身體,原本就能夠歌唱的。因此,發聲是沒什麽問題的。加上薪火的力量,很快蘇葉便能夠開口了。這一點倒是比前世快多了。
前世時,是直到“龍首”煉化以後,他才能開口說話。若沒有龍首和薪火道,僅憑造化道,恐怕錦鯉兒可是沒那麽好開口的。
學會了開口以後,閑暇時間,蘇葉便四處飛翔,和人嚐試著交談。
比丘國的人對蘇葉會開口說話似乎也沒覺得什麽好奇的。這一點,蘇葉倒是習以為常了。
好奇本身是一種求知欲,既然“梵音”壓製了他們的欲望,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對蘇葉好奇了。
不過,總也是有例外的。
比如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叫“蓮花目”的女子,就曾在黃昏之前問過蘇葉:“你怎麽能出得來‘多羅夜登陵舍’?”
對此,蘇葉本來想迴答。但偏偏就在此時,梵音放出。女子沐浴在梵樂間,旋即很快便祈禱了起來,迴過神來,已對蘇葉不是很好奇了。
想來,應當是在黃昏之前,產生了一些薄弱的“求知欲”,旋即又被壓製了。
但蘇葉卻還是挺好奇的。於是問“蓮花目”:“多羅夜登陵舍是什麽?”
對此,蓮花目有問必答,指向那片草原所在的高處說道:“多羅夜登陵舍,就是那裏。那裏是我佛嚴禁過去的地方,裏麵住著很多像你一樣的鳥,還有一些邪祟。不過他們都很兇暴,會在成劫結束以後出來把人叼走。”
蓮花目的迴答信息量很大。蘇葉這才知道,原來那神似“仞利天”的地方,並不是隻有那隻牛虻,竟然有很多自己的“同類”!
但這也令人奇怪。有自己的同類也罷了,那牛虻是什麽情況?難道是所謂的“邪祟”?
話說迴來,外麵也是有很多“牛虻”的,但是卻和仞利天裏麵的牛虻不同,沒有智慧,很和善,與其他生靈可以和睦相處。難道說,是因為仞利天裏麵的牛虻糟了邪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