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被清風連拉帶扯拉迴家,一進大門,甩開清風,貼著牆根一溜小跑跑向自己房間。清風在後壓低聲音喊:“公子,公子……”


    廡廊下一個冷冷的聲音哼了一聲,李朝頭皮發麻,雙腳再也挪不動了。


    這一聲,卻是李翔的聲音。


    李朝慢慢迴過頭,見父親板著一張臉,濃眉下一雙眼睛淩厲地瞪著自己。


    像電影裏的慢動作似的,李朝進一步退半步,慢慢挪到父親跟前,低低叫了一聲:“爹。”


    “跪下!”


    一聲斷喝讓李朝雙膝一軟,馬上跪了下去。


    李朝拂袖而去。


    才迴到書房,李紀氏聞知兒子大熱的天在廡廊下跪,在小丫鬟的虛扶下急步過來。


    李翔揮手讓小丫鬟退下,語重心才地對妻子道:“夫人,咱們就這麽一個兒子,本指望他讀書上進金榜題名,光耀門楣。現在這逆子倒好,不去學堂上學,反而在大街上遊蕩,跟粗野鄉民一樣圍觀流氓生事。你說,這樣的兒子,怎麽不讓我心痛?”


    李紀氏聽小丫鬟說兒子被罰,心疼不已,匆匆趕來,還真不知道丈夫為什麽責罰兒子。聽丈夫這麽說,躊躇道:“老爺莫不是聽人胡說?咱們兒子怎麽可能在大街上遊蕩?”


    李翔氣道:“什麽聽人胡說?我親眼所見!”


    “啊?”李紀氏呆了:“老爺在哪裏瞧見的?”


    心道,莫非你也在大街上遊蕩,所以親眼所見?隻是這話卻說不得,有拂老爺讀書人的臉麵。


    李翔好歹也是兩榜進士,隻是朝中無人,卻外放到這邊陲之地為官,要是朝中有人,一定外放到富裕的地方或者入了翰林院。為此,李翔心中鬱鬱不已。


    李翔覺得妻子纏夾不清,也懶得跟她細說,喚過身邊的小廝:“去,讓公子到院子中日頭頂下跪去。”


    李紀氏大驚,廡廊日頭沒照進來還不一定能曬到太陽,這大熱的天,又是最熱的午後,兒子不曬成人幹才怪。


    她還想再說,小廝已去得遠了。


    “老爺,”李紀氏淚水淋淋而下,嗚咽道:“妾身已到中年,膝下隻有這一個兒子,卻是再也生育不得了。以後,嗚嗚,你讓妾身以後依靠所人?”


    這都什麽跟什麽呀,李翔不耐煩地道:“不就跪一下嘛,又沒說要砍他的頭。”


    一聽砍頭,李紀氏更是大哭起來。李翔頭痛不已。


    夫妻兩人掰扯不清時,老管事在書房門外稟道:“老爺,景福樓東家樂氏和大總管求見。”


    景福樓?李翔冷笑:“她可算來了。”


    一甩袍袖,他大步去了廳堂。


    衙門分前院後院,前院是縣太爺日常審案辦公的地方,後院是縣太爺一家住的地方。現在不是坐衙開堂,老管家自然把樂思齊和康文請到後院廳堂。


    樂思齊一進門,就瞧見李朝跪在大太陽底下,曬得滿臉油光。


    李朝也瞧見她了,還衝她擠眉弄眼。


    樂思齊微微地笑,快步穿過前院,隨老管家進了廳堂。


    才端起茶,身著便服的李翔便進來了,樂思齊和康文忙放下茶盅站起來。


    早就聽說景福樓東家是個年輕女子,貌美如花。這一見,果然年紀隻在十五六歲之間,明豔照人,挽著未嫁的發髻,身著淡黃色繡百柳圖案細絲薄衫,下著白綾子裙,亭亭玉立笑靨如花地曲膝福了一福,道:“見過縣尊大人。”


    康文站在樂思齊身後向李翔做了個揖,也道:“見過大人。”


    李翔虛扶道:“請起。”


    樂思齊笑著致歉:“小女子一直想來拜訪大人,隻是年幼不大敢見人,一拖再拖,一直拖延到這時候。幸好康大總管陪同,要不然,小女子可無膽量跨進這縣衙呢。”


    你沒有膽子,敢和邱老四放對,敢上公堂毫無怯色?李翔仰天打個哈哈,道:“不敢不敢。本官身為父母官,雖說不上日理萬機,卻也事務繁忙,無瑕應酬。”


    意思是說,我忙得很,並不是你想見就能見得到的。


    樂思齊道:“那是那是。打擾大人實是過意不去。”


    從康文手裏接過請柬,雙手遞上,道:“景福樓開業,大人為一縣之長,不知肯賞光否?小女子明天在景福樓設宴,還請大人務必光臨。”


    按理說,開業當日就得請李大人去剪草,順便送禮送紅包請吃飯,現在都開業兩天了,才上門來請,這,也太奇怪了。


    李翔自然沒有接。


    樂思齊天真無邪道:“小女子年幼無知,不懂規矩,還請老大人勿怪。”


    行,你承認不懂規矩,我也不跟你一般見識。李翔單手接過請柬,翻開掃了一眼,放在案旁,道:“明天若是無事,再說吧。”


    卻不肯應諾。他這樣說,樂思齊明天還得準備著,以防他真的去了,會措手不及。


    樂思齊看了康文一眼。


    康文道:“這事怪我,我活了一大把年紀,百忙之中忘了提點東家,是我的不是。”說著站起來,作勢欲跪。


    李翔看了樂思齊一眼,慢慢伸出手,康文卻等不到他虛扶的動作,隻好真的跪了下去。


    “哎呀呀,”李翔對康文道:“怎麽行起大禮,快快起來吧。”


    心中的氣,卻也平了。


    康文心裏對這位父母官的胸襟度量腹誹著,臉上卻不敢露出半分,恭恭敬敬地爬起來,坐迴位子上去。


    李翔便喚過老總管,裝模作樣地問:“明天可得去東鄉巡視麽?”


    老總管低眉順眼地稟道:“迴老爺,東鄉的事還得再過兩天才能理順,到時候去也不遲。”


    “嗯,”李翔撫了撫山羊胡子,道:“既是如此,那明天中午我就走一遭。”


    樂思齊道:“謝縣尊大人。”


    雙手捧上康文一路拎來的禮物,道:“一點心意,不成敬意,還請老大人笑訥。”


    樂思齊走後,李翔拆開禮物,見是一方上好的硯台,一幅當世名人大家的畫作,一塊圓潤著手冰涼的玉佩,兩匹上好的杭綢。


    在這邊陲小鎮,貧窮縣,要找這樣上等的禮物,可真不容易。李翔拿起現佩玉摩挲一會,又撫摸杭綢,這樣好的料子,一匹沒有十兩銀怕是拿不下來。


    李紀氏聽說客人走了,淚痕未幹地進來,還想勸著把兒子救下來,一見放在上麵的寶藍底菖菖蒲紋杭綢,就怔住了:“哪裏來的?正好給你做件直裰。”


    難得有人送這麽貴重的禮。李紀氏道:“你可得好好照料於她。她一個女孩兒,拋頭露麵的,也不容易。”


    李翔笑道:“她還請我們明天過去飲宴呢。”


    請柬上寫的是“李大人、李夫人”,可不是連妻子也邀請了?他當時拿喬,實則心裏十分喜悅。


    李紀氏聽說樂思齊邀請自己,微覺意外,想了一想,才恍然道:“她是女子,可不是得請我作陪。”


    李翔撫須微笑,隻覺這女孩兒說話得體,禮數周到,或者以前沒上門拜見確實是年小不懂事。既然是不知者,自然不怪了。


    李朝見樂思齊和康文拎著禮物而來,空著雙手而出,父親又親自送到後院門口,心裏跟貓兒撓了似的。好不容易看到一個小丫鬟走過,忙讓她去找自己書童清風。


    很快,清風變聲期的公鴨嗓子就在院子裏響起:“不好了,公子昏倒了。”


    李翔把玩著那方硯台,愛不釋手間,聽到這一句,手裏的硯台就差點失手砸中腳麵。李紀氏直接朝後倒了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良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珂並收藏良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