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親事
老唐頭開始帶領兒子忙活著下地間苗,鋤草保墒,高氏白日下地晚上陪仝芳說話,覺得冷落了她有些過意不去。
仝芳卻無所謂,在這裏住了兩日,她覺得挺舒坦,雖然飯食住處不是很好,甚至周圍飄蕩著豬糞的難聞氣息。但是心得到了暫時的平靜,不必去想太多,而且蕭朗吃飯說話做事都是極乖的。不像在家裏每日板著個小臉,一點都不開心。
住了三日,蕭家便派人來接,老太太讓人傳話,十分想念孫子,所以就不讓他們多住了。仝芳本來也算計婆婆的極限就是三日,也沒二話,收拾了帶著蕭朗離開,又讓高氏專心忙家裏的活,剛分開沒那麽寬裕,有困難就讓人給她捎話,等冬天空閑著再去做客更好。
高氏應了,又把娘家給的大醬幫她裝上,雖然蕭家什麽都不缺,可是母親做的大醬仝芳自小愛吃。
蕭朗臨走的時候依然笑眯眯的,跟唐妙說再見,請她去家裏玩,說以後再來看她。唐妙手裏握著涼涼的小玉兔,看著蕭朗忽閃的大眼,翕動的鼻翼,笑道,“不要哭哦!”
蕭朗立刻眼圈泛紅,卻又低下頭,癟了癟嘴小聲道:“才不會!”
等仝芳抱著兒子上了馬車,發現他細密的小牙咬著嘴唇,低著頭一言不發。仝芳心疼他如此,可自己也管不來什麽,每次隻要一教導他如何如何,被老太太知道,便免不了一頓好數落。
這兒子是自己生的,反而沒一點教導的權力,最心疼的不還是自己?仝芳沒由的一陣煩怒。
蕭朗一走,唐妙便拉著姐姐去睡覺,讓她幫忙扇蒲扇,晚上沒睡好,小孩子需要補覺。
大梅一邊扇蒲扇,一邊逗她,“桃花,蕭朗走了,你想不想他呀!”
唐妙知道大人總喜歡用想不想這個想不想那個來逗孩子,閉上眼睛,打了個嗬欠,幹脆道,“不想!”
大梅笑了笑,搖了搖頭繼續扇蒲扇。
這兩日李氏很高興,王媒婆果然沒白請,也不枉她省吃儉用送了那麽多禮物去。昨天王媒婆專程上門告訴她,自己去過鳳凰屯和後院頭。老楊家正在給兒子物色親事,雖然他們看上的是十幾家稍微大戶點人家,但是經王媒婆舌綻蓮花的描述,他們覺得媳婦要找個勤快能幹,模樣周正,性子和順,一心侍奉公婆男人的才好。她又把老唐家的小女兒形容了一番,說容貌自比那些深閨中的嬌嬌小姐還要順眼兩分,性子豁達柔和,從不跟人鬧脾氣,做得一手好女紅,裏裏外外都是好手。
老楊家心裏有意想定老唐家的文沁,托王媒婆說和。
再說後院頭那閨女,名叫荊秋娥,不但模樣好,家世也不錯。主要是老夫妻隻有六個閨女沒兒子。老夫妻最疼這個四姑娘,以後嫁妝肯定少不了的,而且他們對老唐家老四也很有好感。
隻不過李氏也犯嘀咕,老荊家沒兒子,到時候可別這個閨女也不能生,那老四這一脈豈不是要受苦?王媒婆見她犯嘀咕立刻猜到幾分緣由,趕緊又補充解釋說人家本來有兒子的,小時候夭折了,老夫妻感情好,加上是莊戶人爹娘早就不在沒人逼迫,所以並沒有動過納妾的念頭。
李氏這才放了心,請王媒婆先幫忙說和文沁的親事,老四往後放放,又把仝芳帶來的細點新茶送了一大包,王媒婆拍著胸脯保證給她辦好,讓她也把文沁打扮打扮,說不得過兩日老楊家就來人驗親。
李氏盤算了一下家裏的錢,文沁繡花的自然要攢著給她做嫁妝,女兒嫁了人手裏沒點花頭也不行,挺不起腰板來。湊出來給老大家做農具的錢,一小半已經給了鎮上鐵匠家,尋思不該打這麽早的,這半年大家一起幹活,而且老頭子的意思以後也要分家不分活。收成自己拿迴去,幹活還是一起幹,就跟以前和唐文汕家一樣,這樣的話農具一副也夠。不過想了想,看三媳婦那樣子,估計也尋摸著早分開,到時候大不了新農具給老大家,和老頭子一起合夥幹活。原來的就給老三家,那夫妻兩個一旦分出去,絕對不會再和老頭子一起忙活,免得吃虧。
打定了主意,她又想讓老四去催催鐵匠家,早點給把農具打出來。
要給文沁做一身頭麵,首飾上沒有金銀,怎麽也得精致一些,免得被人看輕了去。想了想也就最後一次嫁閨女,咬咬牙,辦得體麵一點,麵子上也好看。大女兒家比較寬裕,女婿做私塾先生,幾個兄弟還做點生意,說不定能借個三五百錢來。隻是大閨女這次迴來,已經給了一百錢,再要張不開口。
其餘有死用處的錢也不能動,李氏想了想便找出自己陪嫁的幾件首飾,看起來雖然款式有些過時,可東西是好東西,要是給女兒戴怕把她襯老了,拿去換錢又怕被人壓價。
李氏高興了幾日,又愁上了。
高氏去澆菜迴來,提了一籃子菜,放在當門口的地方,“娘,我把菜園的菜摘了,這次沒丟什麽。”
王氏從東廂出來,看到高氏笑道,“你不是去坡裏了嗎?”
高氏看了她一眼,解下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汗,“去北溝崖間苗了。”
王氏摸著嘴巴,“大嫂最近沒腰疼吧!”
高氏轉身去井邊倒水在瓦盆裏洗手巾,“疼有什麽辦法,還不得忍著?”
王氏撇撇嘴角,幹自己家的活就是不一樣,再疼也忍得住。他們分出去倒好,幹的都是自己家的活,根本騰不出手給這邊幫忙,雖然說兩家一起幹,也不過是這頭的去幫襯他們罷了。
如今高氏不在這裏,做飯,灑掃院子,喂牲口,喂豬的活幾乎都落在她身上,雖然她不要下地,可這麽多活一忙也是一天,自己連點針線也沒時間做,夜裏婆婆還要編蒲扇掐辮子,真是火大!
“嫂子,你們現在怎麽做飯呢?”
高氏洗了兩把臉,“我把卷子和餅子糊好,大梅在家裏熱一熱,菜園子裏有菜再加上大醬,就那麽湊活一下唄!”
王氏靠在門框上,繼續道,“前兩天來人買了那麽大塊肉,剩下那塊娘讓大梅拎迴去了,你們得早點做做別臭了。”
高氏看著臉盆裏自己的倒影,晃悠悠地像是在冷笑,那塊肉她倒惦記著,仝芳出錢讓唐文清去買的,大家拗不過隻能聽她的,況且也不能屈了蕭朗。買了在這頭一起吃。實際仝芳和蕭朗倒真是沒吃兩口,剩下那塊沒加鹽煸了煸,以為能多放兩天,自己沒舍得吃迴頭不見了。問了問大梅,說是三嬸端去炒菜了。吃飯時候她給送了一小碗扁豆來,倒是難為她把肉揀得那麽幹淨,想給景椿找塊肉吃都不成。
她也沒表示什麽不滿,笑了笑,站起身來,“那麽多孩子,大熱天地哪裏還留得住,早沒了。我們家沒飯櫥,東西都扣在當門的桌子上,你那天不是去看過,端走的那盤就是全部的。”
王氏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嗯,我想起來了,端迴來炒了菜,我們也沒吃著,都是讓幹活的老爺們吃了。”
然後看看屋裏,湊近高氏壓低了聲音道,“咱娘正犯愁呢!”
高氏問怎麽了。
王氏圈起拇指和食指,比劃了比劃,高氏明白是錢的事情。
“要給文沁做一身行頭,可能錢不寬拓吧。”說完王氏盯著高氏,右手小拇指掏著耳朵,低笑道,“咱娘估計要請你幫忙了,你認識仝芳,往年她也給點,怎麽也攢兩個兒,就算沒有,估計她也讓你幫忙借借!”
高氏皺了皺眉,仝芳每次來都不空手,帶著大包小包,也多虧那頭婆婆沒意見。仝芳以前也常會送一些家裏人穿舊的或者不合適的綢緞衣服來,但是李氏尋思家裏人都下地幹活呢,再說穿這麽好也襯不起那架勢,沒由得讓人笑話,多半都歸攏一下給賣了,換了錢。
仝芳也沒見他們家人穿過,開始以為嫌舊的,後來聽高氏一說,尋思也不是太好,便不給送了。直接在那頭讓人去賣了,來看高氏的時候,把錢悄悄給了她,讓她攢著以後貼補家用。
高氏手上還真有兩個錢的。
隻是說穿了,誰手上沒兩個錢?自己幹活的錢都在婆婆手裏,這點錢全是仝芳給的,景楓去柳家一月一吊錢,之前也都是給了婆婆,她一個子沒拿的。
一起過的時候,都說半分錢也沒,等到分開家,估計王氏手裏錢兒更多才是。
高氏擦著臉,淡淡道,“以前少奶奶來的時候,給過兩次,不過她又不當家,也是自己月錢裏省的。有的還是蕭朗省出來的,前幾次我都給了娘的。後來她那邊也不方便,就不給了。要說錢,還真有那麽二三十的。”
王氏自然不信,也沒說什麽,跟著高氏進了屋。
李氏正在擺弄幾個大包袱,嘴裏念念叨叨的,王氏問,“娘,你又找什麽呢!”一句話把李氏思緒打亂了,她一下子忘記自己剛才想的東西了。
“鳳凰屯老楊家過些日子可能來驗親,我想給文沁做身體麵的衣裳,花錢出去做新的,家裏也沒錢。我找找看有沒有往年剩下的布料,或者好衣服什麽的,拆吧著做做。”
王氏上前幫她翻,李氏嫌她給自己翻亂,忙要係起來。王氏看到一塊小碎花布,“娘這個給我貼貼那件大襖裏子吧。我那件不中用了。”
李氏臉色沉了沉,不樂意道,“你快拿去吧。”然後又道,“對了,上一次給你們一人扯了一丈的印花棉布,你大嫂的給大梅和杏兒做了衣裳,你的一直沒見,先拿過來使使吧,迴頭給你扯新的。”
王氏臉上的笑容頓時湮滅,把那塊布放下,“我本來想做的,誰知道他小姨說好看,就拿去了。她送了我一件夾襖的,娘你不是知道的?”
李氏沒說話,把包袱包起來。
高氏想了想道,“娘,我那裏有一件淺粉色的裙衫,是棉布的,孩子他二姨那年給的。我嫌豔了點,說留給大梅穿。不如先給文沁吧。”
李氏立刻笑起來,“你快留著給大梅吧,大梅個頭長得快,轉眼就大姑娘了。”
高氏說不急,轉身迴家拿去。
拿迴來文沁試了試,款式繡花稍微有點老,還大了些,高氏個子細高挑,比文沁高了半個頭。
文沁笑道,“大嫂子就笑話我矮,你的衣服我能穿嗎?”
高氏拍了拍她的肩膀,“你針線好,自己改改,仝芳總來,你也看了幾個樣子,照著改改就行。”
李氏攔住了,“快別改了,好好一件衣裳改壞了。”
六月底,一場雷暴雨驚天動地好不容易過去,天晴氣爽,白雲飄飄。李氏喜滋滋地從外麵迴來,唐妙正蹲在陽溝那裏看水往外流。
李氏穿著寶藍的大衫子,露出裏麵的月白裏衣邊,下邊也是月白的裙子。唐妙眯縫著眼睛看著,不由地讚歎,奶奶真是個漂亮的小老太太,巴掌大的臉,櫻桃小嘴,一臉笑眯眯的模樣。
她嘴甜地老遠就叫,“奶奶!”
李氏快走兩步,到了跟前把唐妙抱起來,往她嘴裏塞了一顆話梅,酸酸甜甜,唐妙立刻把小臉皺起來,口水順著小牙流出來。
因為大雨人都在家裏,紛紛跑過來瞧李氏帶迴來的新衣裳。淡紫衫,衣襟和下擺都繡著海棠花,淺綠裙,裙擺處繡金葫蘆壓腳,很是雅致的一套衣裙。看的大家都嘖嘖稱奇。
李氏歡喜地道,“還是你們四姨能幹,老早就想到這個事兒了。剛做好衣服就讓人叫我去拿。看看這料子,是絲棉混織的,不招搖又體麵。”
文沁穿上,尺寸正合身,更顯文靜端方的氣質,大家紛紛說好,就算不是大家閨秀也是小家碧玉了。
王氏心裏窩著火,說什麽四姨,必定還是李氏拿了家裏的錢吧,想起她前幾日問自己要布,自己沒給她,必然又讓她算計了。如果自己給了她,便可以要求做一件新襖,畢竟老早就想做新襖的,但要是給了她,麵子料就沒了。現在布料沒給她,她又說是四姨給文沁做的,沒花家裏錢,自己鬧也鬧不著理兒。
看起來她倒是想故意賭自己的嘴,老早就有了主意,要花錢給文沁做新衣衫的,卻還是假惺惺地在兩個媳婦麵前說沒麵料,單管自己要!
王氏冷冷地看著他們。
老唐頭開始帶領兒子忙活著下地間苗,鋤草保墒,高氏白日下地晚上陪仝芳說話,覺得冷落了她有些過意不去。
仝芳卻無所謂,在這裏住了兩日,她覺得挺舒坦,雖然飯食住處不是很好,甚至周圍飄蕩著豬糞的難聞氣息。但是心得到了暫時的平靜,不必去想太多,而且蕭朗吃飯說話做事都是極乖的。不像在家裏每日板著個小臉,一點都不開心。
住了三日,蕭家便派人來接,老太太讓人傳話,十分想念孫子,所以就不讓他們多住了。仝芳本來也算計婆婆的極限就是三日,也沒二話,收拾了帶著蕭朗離開,又讓高氏專心忙家裏的活,剛分開沒那麽寬裕,有困難就讓人給她捎話,等冬天空閑著再去做客更好。
高氏應了,又把娘家給的大醬幫她裝上,雖然蕭家什麽都不缺,可是母親做的大醬仝芳自小愛吃。
蕭朗臨走的時候依然笑眯眯的,跟唐妙說再見,請她去家裏玩,說以後再來看她。唐妙手裏握著涼涼的小玉兔,看著蕭朗忽閃的大眼,翕動的鼻翼,笑道,“不要哭哦!”
蕭朗立刻眼圈泛紅,卻又低下頭,癟了癟嘴小聲道:“才不會!”
等仝芳抱著兒子上了馬車,發現他細密的小牙咬著嘴唇,低著頭一言不發。仝芳心疼他如此,可自己也管不來什麽,每次隻要一教導他如何如何,被老太太知道,便免不了一頓好數落。
這兒子是自己生的,反而沒一點教導的權力,最心疼的不還是自己?仝芳沒由的一陣煩怒。
蕭朗一走,唐妙便拉著姐姐去睡覺,讓她幫忙扇蒲扇,晚上沒睡好,小孩子需要補覺。
大梅一邊扇蒲扇,一邊逗她,“桃花,蕭朗走了,你想不想他呀!”
唐妙知道大人總喜歡用想不想這個想不想那個來逗孩子,閉上眼睛,打了個嗬欠,幹脆道,“不想!”
大梅笑了笑,搖了搖頭繼續扇蒲扇。
這兩日李氏很高興,王媒婆果然沒白請,也不枉她省吃儉用送了那麽多禮物去。昨天王媒婆專程上門告訴她,自己去過鳳凰屯和後院頭。老楊家正在給兒子物色親事,雖然他們看上的是十幾家稍微大戶點人家,但是經王媒婆舌綻蓮花的描述,他們覺得媳婦要找個勤快能幹,模樣周正,性子和順,一心侍奉公婆男人的才好。她又把老唐家的小女兒形容了一番,說容貌自比那些深閨中的嬌嬌小姐還要順眼兩分,性子豁達柔和,從不跟人鬧脾氣,做得一手好女紅,裏裏外外都是好手。
老楊家心裏有意想定老唐家的文沁,托王媒婆說和。
再說後院頭那閨女,名叫荊秋娥,不但模樣好,家世也不錯。主要是老夫妻隻有六個閨女沒兒子。老夫妻最疼這個四姑娘,以後嫁妝肯定少不了的,而且他們對老唐家老四也很有好感。
隻不過李氏也犯嘀咕,老荊家沒兒子,到時候可別這個閨女也不能生,那老四這一脈豈不是要受苦?王媒婆見她犯嘀咕立刻猜到幾分緣由,趕緊又補充解釋說人家本來有兒子的,小時候夭折了,老夫妻感情好,加上是莊戶人爹娘早就不在沒人逼迫,所以並沒有動過納妾的念頭。
李氏這才放了心,請王媒婆先幫忙說和文沁的親事,老四往後放放,又把仝芳帶來的細點新茶送了一大包,王媒婆拍著胸脯保證給她辦好,讓她也把文沁打扮打扮,說不得過兩日老楊家就來人驗親。
李氏盤算了一下家裏的錢,文沁繡花的自然要攢著給她做嫁妝,女兒嫁了人手裏沒點花頭也不行,挺不起腰板來。湊出來給老大家做農具的錢,一小半已經給了鎮上鐵匠家,尋思不該打這麽早的,這半年大家一起幹活,而且老頭子的意思以後也要分家不分活。收成自己拿迴去,幹活還是一起幹,就跟以前和唐文汕家一樣,這樣的話農具一副也夠。不過想了想,看三媳婦那樣子,估計也尋摸著早分開,到時候大不了新農具給老大家,和老頭子一起合夥幹活。原來的就給老三家,那夫妻兩個一旦分出去,絕對不會再和老頭子一起忙活,免得吃虧。
打定了主意,她又想讓老四去催催鐵匠家,早點給把農具打出來。
要給文沁做一身頭麵,首飾上沒有金銀,怎麽也得精致一些,免得被人看輕了去。想了想也就最後一次嫁閨女,咬咬牙,辦得體麵一點,麵子上也好看。大女兒家比較寬裕,女婿做私塾先生,幾個兄弟還做點生意,說不定能借個三五百錢來。隻是大閨女這次迴來,已經給了一百錢,再要張不開口。
其餘有死用處的錢也不能動,李氏想了想便找出自己陪嫁的幾件首飾,看起來雖然款式有些過時,可東西是好東西,要是給女兒戴怕把她襯老了,拿去換錢又怕被人壓價。
李氏高興了幾日,又愁上了。
高氏去澆菜迴來,提了一籃子菜,放在當門口的地方,“娘,我把菜園的菜摘了,這次沒丟什麽。”
王氏從東廂出來,看到高氏笑道,“你不是去坡裏了嗎?”
高氏看了她一眼,解下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汗,“去北溝崖間苗了。”
王氏摸著嘴巴,“大嫂最近沒腰疼吧!”
高氏轉身去井邊倒水在瓦盆裏洗手巾,“疼有什麽辦法,還不得忍著?”
王氏撇撇嘴角,幹自己家的活就是不一樣,再疼也忍得住。他們分出去倒好,幹的都是自己家的活,根本騰不出手給這邊幫忙,雖然說兩家一起幹,也不過是這頭的去幫襯他們罷了。
如今高氏不在這裏,做飯,灑掃院子,喂牲口,喂豬的活幾乎都落在她身上,雖然她不要下地,可這麽多活一忙也是一天,自己連點針線也沒時間做,夜裏婆婆還要編蒲扇掐辮子,真是火大!
“嫂子,你們現在怎麽做飯呢?”
高氏洗了兩把臉,“我把卷子和餅子糊好,大梅在家裏熱一熱,菜園子裏有菜再加上大醬,就那麽湊活一下唄!”
王氏靠在門框上,繼續道,“前兩天來人買了那麽大塊肉,剩下那塊娘讓大梅拎迴去了,你們得早點做做別臭了。”
高氏看著臉盆裏自己的倒影,晃悠悠地像是在冷笑,那塊肉她倒惦記著,仝芳出錢讓唐文清去買的,大家拗不過隻能聽她的,況且也不能屈了蕭朗。買了在這頭一起吃。實際仝芳和蕭朗倒真是沒吃兩口,剩下那塊沒加鹽煸了煸,以為能多放兩天,自己沒舍得吃迴頭不見了。問了問大梅,說是三嬸端去炒菜了。吃飯時候她給送了一小碗扁豆來,倒是難為她把肉揀得那麽幹淨,想給景椿找塊肉吃都不成。
她也沒表示什麽不滿,笑了笑,站起身來,“那麽多孩子,大熱天地哪裏還留得住,早沒了。我們家沒飯櫥,東西都扣在當門的桌子上,你那天不是去看過,端走的那盤就是全部的。”
王氏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嗯,我想起來了,端迴來炒了菜,我們也沒吃著,都是讓幹活的老爺們吃了。”
然後看看屋裏,湊近高氏壓低了聲音道,“咱娘正犯愁呢!”
高氏問怎麽了。
王氏圈起拇指和食指,比劃了比劃,高氏明白是錢的事情。
“要給文沁做一身行頭,可能錢不寬拓吧。”說完王氏盯著高氏,右手小拇指掏著耳朵,低笑道,“咱娘估計要請你幫忙了,你認識仝芳,往年她也給點,怎麽也攢兩個兒,就算沒有,估計她也讓你幫忙借借!”
高氏皺了皺眉,仝芳每次來都不空手,帶著大包小包,也多虧那頭婆婆沒意見。仝芳以前也常會送一些家裏人穿舊的或者不合適的綢緞衣服來,但是李氏尋思家裏人都下地幹活呢,再說穿這麽好也襯不起那架勢,沒由得讓人笑話,多半都歸攏一下給賣了,換了錢。
仝芳也沒見他們家人穿過,開始以為嫌舊的,後來聽高氏一說,尋思也不是太好,便不給送了。直接在那頭讓人去賣了,來看高氏的時候,把錢悄悄給了她,讓她攢著以後貼補家用。
高氏手上還真有兩個錢的。
隻是說穿了,誰手上沒兩個錢?自己幹活的錢都在婆婆手裏,這點錢全是仝芳給的,景楓去柳家一月一吊錢,之前也都是給了婆婆,她一個子沒拿的。
一起過的時候,都說半分錢也沒,等到分開家,估計王氏手裏錢兒更多才是。
高氏擦著臉,淡淡道,“以前少奶奶來的時候,給過兩次,不過她又不當家,也是自己月錢裏省的。有的還是蕭朗省出來的,前幾次我都給了娘的。後來她那邊也不方便,就不給了。要說錢,還真有那麽二三十的。”
王氏自然不信,也沒說什麽,跟著高氏進了屋。
李氏正在擺弄幾個大包袱,嘴裏念念叨叨的,王氏問,“娘,你又找什麽呢!”一句話把李氏思緒打亂了,她一下子忘記自己剛才想的東西了。
“鳳凰屯老楊家過些日子可能來驗親,我想給文沁做身體麵的衣裳,花錢出去做新的,家裏也沒錢。我找找看有沒有往年剩下的布料,或者好衣服什麽的,拆吧著做做。”
王氏上前幫她翻,李氏嫌她給自己翻亂,忙要係起來。王氏看到一塊小碎花布,“娘這個給我貼貼那件大襖裏子吧。我那件不中用了。”
李氏臉色沉了沉,不樂意道,“你快拿去吧。”然後又道,“對了,上一次給你們一人扯了一丈的印花棉布,你大嫂的給大梅和杏兒做了衣裳,你的一直沒見,先拿過來使使吧,迴頭給你扯新的。”
王氏臉上的笑容頓時湮滅,把那塊布放下,“我本來想做的,誰知道他小姨說好看,就拿去了。她送了我一件夾襖的,娘你不是知道的?”
李氏沒說話,把包袱包起來。
高氏想了想道,“娘,我那裏有一件淺粉色的裙衫,是棉布的,孩子他二姨那年給的。我嫌豔了點,說留給大梅穿。不如先給文沁吧。”
李氏立刻笑起來,“你快留著給大梅吧,大梅個頭長得快,轉眼就大姑娘了。”
高氏說不急,轉身迴家拿去。
拿迴來文沁試了試,款式繡花稍微有點老,還大了些,高氏個子細高挑,比文沁高了半個頭。
文沁笑道,“大嫂子就笑話我矮,你的衣服我能穿嗎?”
高氏拍了拍她的肩膀,“你針線好,自己改改,仝芳總來,你也看了幾個樣子,照著改改就行。”
李氏攔住了,“快別改了,好好一件衣裳改壞了。”
六月底,一場雷暴雨驚天動地好不容易過去,天晴氣爽,白雲飄飄。李氏喜滋滋地從外麵迴來,唐妙正蹲在陽溝那裏看水往外流。
李氏穿著寶藍的大衫子,露出裏麵的月白裏衣邊,下邊也是月白的裙子。唐妙眯縫著眼睛看著,不由地讚歎,奶奶真是個漂亮的小老太太,巴掌大的臉,櫻桃小嘴,一臉笑眯眯的模樣。
她嘴甜地老遠就叫,“奶奶!”
李氏快走兩步,到了跟前把唐妙抱起來,往她嘴裏塞了一顆話梅,酸酸甜甜,唐妙立刻把小臉皺起來,口水順著小牙流出來。
因為大雨人都在家裏,紛紛跑過來瞧李氏帶迴來的新衣裳。淡紫衫,衣襟和下擺都繡著海棠花,淺綠裙,裙擺處繡金葫蘆壓腳,很是雅致的一套衣裙。看的大家都嘖嘖稱奇。
李氏歡喜地道,“還是你們四姨能幹,老早就想到這個事兒了。剛做好衣服就讓人叫我去拿。看看這料子,是絲棉混織的,不招搖又體麵。”
文沁穿上,尺寸正合身,更顯文靜端方的氣質,大家紛紛說好,就算不是大家閨秀也是小家碧玉了。
王氏心裏窩著火,說什麽四姨,必定還是李氏拿了家裏的錢吧,想起她前幾日問自己要布,自己沒給她,必然又讓她算計了。如果自己給了她,便可以要求做一件新襖,畢竟老早就想做新襖的,但要是給了她,麵子料就沒了。現在布料沒給她,她又說是四姨給文沁做的,沒花家裏錢,自己鬧也鬧不著理兒。
看起來她倒是想故意賭自己的嘴,老早就有了主意,要花錢給文沁做新衣衫的,卻還是假惺惺地在兩個媳婦麵前說沒麵料,單管自己要!
王氏冷冷地看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