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斷世浮塵分,秦漢圖來未可知。哀牢山以西,自古便是不可知的蠻荒之地,傳說大魔神蚩尤兵敗涿鹿之野,九黎殘部退守南荒,矢誌複仇,戰火綿延不熄,為止幹戈,黃帝軒轅改用懷柔策略,尊蚩尤為戰神,天下兵主,自此九黎餘部不再進犯中原,凡炎黃子孫,亦不得踏足南荒半步,因此形成了不可知的遺世之地。秦漢時期,始皇帝、漢武帝泰山封禪,立祠同尊黃帝與蚩尤,南荒百夷始見於中華版圖。然而曆代華夏共主,不論秦皇漢武,還是蒙滿驕雄,從來沒有真正統治過哀牢山以西的萬裏禁地。遺世之地自古仍絕地險境,山高林密,雲深水險,毒瘴鎖關蟲蛇遍地,十萬大山飛鳥難渡,兼之百夷勢力複雜,民風剽悍,不作亂造反便算是揚了天朝神威。萬象城,不知建於哪個年代,位於南荒叢林邊緣地帶,扼守進入禁地的咽喉要衝,是個沒人管,人都管,管不了的一坐大城池。西南毗鄰的大小國家與部族數十個,都說萬象城,甚至整個不知道多大的蠻荒叢林都是他家的,當然大家也各有理由各有傳說。傳說各不一樣,有人性化的傳說,有神性化的傳說,可考證的年代也有差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各國都認為自己的始祖先民是從那片蠻荒中走出來的。幾家爭牛,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中華自秦漢以來,名義是這片土地的宗主,事實上萬象城一直由西南諸族土司豪強輪流坐莊,曾經出現過孔雀王朝、瀾滄王國等強盛一時的文明國度。明洪武十四年,沐英、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於白石江一戰盡殲元軍主力,次年光複雲南全境,沐英留鎮滇中,屯田課桑,十年用兵邊境,使百夷賓服。明成祖時期,在萬象城設司鎮衙門,駐兵五千,與周邊各國各部落友好通商,共同經營萬象城。沿著茶馬古道,開拓了縱橫十餘國,貫穿東南亞的新絲綢之路,鼎盛時期,萬象城雲集人煙過數十萬,車水馬龍,繁榮盛景絲毫不亞於江南名城。清兵入關後,沐英第十一世孫世襲黔國公沐天波擁立永明王朱由榔為昭宗皇帝,兵敗退守萬象城。緬酋莽猛白以過河結盟為餌,把昭宗君臣四十二人誘出萬象城,沐天波戰死瀾滄江畔,緬人將昭宗皇帝綁獻吳三桂,以交換其對萬象城的統治。乾隆十五年初,清軍借著平定大小金川的餘威,繼續揮師南下,在西南邊境攻城拔寨,斬首萬餘級,*得緬人獻出萬象城,南荒古道重受中華節製。萬象城地處兵家必爭之地,始建時間已經不可考,以山為城以水為郭,背倚魔神禁地,君臨萬象平原,其勢極為雄峻奇特,曾經孕育出孔雀王朝、瀾滄王國等輝煌一時的文明古國。相傳蜀漢名相諸葛亮降服南中大酋長孟獲之後,曾屯兵萬象,見此城四象於外,內藏陰陽,驚歎有通天帝相。彼時城中內澇嚴重,民不聊生,諸葛亮上感天機,下念蒼生,率軍民十數萬,重新對城池進行規劃改造,疏浚了萬象城內外水道,以這些四通八達的內河水網為樞幹,開辟增補了內八卦之局,萬象城八大街區,以河為天幹,以街為地支,既渾然一體又各有乾坤,可謂城中有城,易守難攻。萬象城因諸葛亮的改造,奠定了南荒第一重鎮的地位,真正成為安居樂業之地,不但百姓感念諸葛亮的恩德,各部族酋長土司也相當滿意這種規劃,他們各據一區就等於各據一城,誰也不容易一家獨大。諸葛亮平南中時造了極大的殺業,卻在南荒留下不少功德,在佛教一統的西南諸藩,萬象城中還可見到武侯祠。萬象城曆盡千年滄桑,至今外四象內八卦的大格局猶在,城中水路縱橫如羅網,百姓畔水而居,十步一廊百步一橋,水市興旺,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便是一葉扁舟。百族匯集,萬象城是個包容性極強又有鮮明特色的城池,西南諸國篤信佛教,城內城外佛塔成群,香火鼎盛,內城的八卦中心便是聞名天下的太極廣場,相傳廣場亦出自諸葛亮的規劃,孔雀、瀾滄兩朝多次進行修繕。太極廣場山水相得,整體輪廓就是黑白兩條太極魚,太陰為湖,太陽為山,外圍是玉帶河,寬三十步,圍繞太極廣場一圈,河底鋪著平整的白色方岩,水深及腰,清澈見底,每年潑水節、火把節時,玉帶河畔萬眾雲集,載歌載舞,縱情狂歡。太陰湖中魚眼處有座,上建有氣勢恢弘的大石塔,世稱萬象塔鑾,萬象塔鑾始建年代已經不可考,曾是孔雀、瀾滄兩朝故宮。西南諸國政教一體,以佛法治國,因此萬象塔鑾亦成為西南諸族共同膜拜的宗教聖殿。可惜萬象塔鑾在明末時代毀於暹羅人的侵略,而今隻餘蓬蒿滿地,亂石成堆。據史料記載,萬象塔鑾依峰開辟,分神、法、天三界,八衛一主,九塔疊錯成巒,主塔高三十三丈,是萬象城中的至高建築,視野極其開闊,可見百裏。塔鑾底部是三層高的萬象神庭,穹頂地麵以及四壁浮雕綿延,如神鬼畫卷氣勢萬千,外圍建有六十四部朝拜室,中央是莊嚴肅穆的神王庭。塔鑾二層是法界,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八座護法天龍塔拱護主塔,壁壘森嚴,法象如山。相傳八部衛塔中駐有護法僧侶,這些身披紅衣的苦修僧平時極為低調神秘,足不出塔,從不與人交流,沒人知曉他們的教派來曆,仿佛生來便與塔鑾俱在,亦隨塔毀而湮。第三層主塔,如峰矗立雲巔,謂之天界,塔頂端貼以金箔,塔身金光閃爍,氣勢非凡。太陽廣場原為一座高出水麵的魚形石丘,由於自然的鬼斧神功以及世人匠心獨具的設計,累世之力,終成大勢磅礴的高台廣場。魚眼處有座古老的鬥獸場,大氣滄桑的鬥獸場高出平台的建築有四層,至今保留完整的地宮建築還有兩層,整個建築上寬下窄,底部單邊長三十三丈,頂層單邊長四十九丈,高十六丈,就如一個巨大的方形漏鬥置立於高台之上。鬥獸場是露天競技場,是鬥獸、賽馬、競技、閱兵、歌舞等的場所,四層看台可容觀眾五萬餘人。鬥獸場中心是競技和鬥獸處,透過設計巧妙的封閉式引水渠道,可把太極湖的水引上高台注入鬥獸場,競技場就會成為一個人工湖,可觀鬥水獸,打水仗。競技場下麵建築地宮,用以關押訓練角鬥士和猛獸,相傳鬥獸場亦是屯兵要塞,曾拓有多層地宮,多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襲、地震戰火等原因而坍塌,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僅餘上麵兩層。競技場之上圍著層層看台有如梯田,座位全部由實木搭成,按高低層次分為四個區,最下麵前排是貴賓區,第二層供貴族富人使用,第三層是給普通平民使用,第四層站席供婦女兒童使用,一二兩層席上還用懸索吊掛涼篷,用來遮陽擋雨。鬥獸場無論建築規模或是建築技藝都堪稱奇跡,以石丘為基,上以打磨平整的方形條石累構,幾乎天衣無縫,縱在繁榮昌盛的華夏之地亦不多見,經千萬載風雨,亦經曆過地震和戰禍,主體建築發生一定程度的傾斜,卻始終屹立不倒。自古萬象城便是亂戰之地,大部分的曆史真相皆湮於戰火,塔鑾與鬥獸場建築年代早已久不可考。當法蘭西人與英吉利人先後來到這片土地上時,曾在塔鑾廢墟上做出驚歎的結論,萬象塔鑾是金字塔建築。世界的另一端有片寂無的黃色大漠,在遙遠的古埃及王朝,法老們為自己建造金字塔陵墓,在這種神秘的建築中期待重生。半獸場亦是金字塔建築,是倒立於高台上的另一座金字塔,存在曆史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當地有傳說,萬象平原原本是片汪洋大海,是屬於天龍八部眾的領地,佛祖釋迦牟尼騎白象至此,發大願力,移來兩座山峰,辟法場傳經授法,建浮屠普渡眾生,八部眾皈依如來,水落陸現,遺留下兩處神跡,便是現在的萬象塔鑾與鬥獸場。佛教徒相傳,塔鑾法界之中,埋藏著佛祖剃度留下的三千煩惱絲,而天界之中,隱藏著立地成佛的機緣。乾隆十七年,清軍完全控製了萬象城地區,乾隆大帝巡視西南,與周邊各國各部族酋長會盟於萬象城。為了迎接這位偉大的皇帝,各部族酋長絞盡腦汁,鬥獸場中各種表演整整持續了一百天,動用了五千頭獅虎及其他猛獸,還有三千名由奴隸、俘虜、罪犯和邪教徒組成的角鬥士,這些人與獸大部分都慘死在角鬥場上。鬥獸場經曆風雨戰火,始終屹立不倒,其滄桑而壯麗的形象給乾隆大帝留下強烈的印象,uu看書.ukanshu欣然禦筆賜名“萬獸宮”。同時,鬥獸場上血肉橫飛的慘烈角逐以及夷族人的剽悍勇猛也給這位英明睿智的君主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年鬥獸場上的最後勝利者名叫那日凱達,乾隆皇帝下旨赦免了這位因殺人而獲罪的獨龍族勇士,並賜封號西南第一勇士,賜穿黃馬褂。七年後,在乾隆皇帝的有心扶持下,那日凱達成為萬象城城主,此人對乾隆感恩戴德,極為忠誠,餘生為大清國西南的穩定立下了許多功勳。角鬥原始於古老的祭祀民俗,後世逐漸發展為帶有博彩性質的競技活動,乾隆皇帝的一件黃馬褂又為其披上光彩的政治外衣,西南第一勇士賜穿黃馬褂,並且擁有進京麵聖的殊榮,事實上就等同於成為萬象城的代言人,其意義可想而知。扶持了一位獨龍族勇士,有榜樣在前,西南第一勇士角逐很快成為三年一度的比武盛會,參與者不再是卑賤的奴隸和罪人,各部族紛紛派遣得力部眾下場角逐。乾隆皇帝非常成功地挑起了西南諸藩之間的紛爭,不費半點力氣便分化了各部族的力量,使掌兵者更加依附大清國,西南邊陲獲得難得的六十年平靜。物極必反世事無常,大清盛極而衰,內亂不止,無力製衡西南,西南第一勇士稱號越來越名不符實,直到西洋人來到萬象城,角鬥場上的第一勇士稱號逐漸被屠龍者稱號所代替。屠龍者這個在東方十分犯忌的稱號,原先或許僅僅是一種試探,當試探獲得預想的效果,便被正式確定了下來,頭彩的讚助方也由大清朝廷變成東印度公司,亦因西洋人的參與,萬象角鬥成為蜚聲世界的三個賽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