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唉,這孩子……”</p>
馬鳳姑聽到自家師弟的話,本想站起身招唿辛子秋過來,可沒想到他打完擂台,居然連頭也不迴,就這麽一溜煙兒跑了。</p>
眾位老劍客頗有些哭笑不得,馬鳳姑作勢要起身去追,卻被普渡抬手攔住:</p>
</p>
“少年人閑不住,何必把他和咱們這些老家夥拘在一起?由他去吧。”</p>
……</p>
辛子秋當然不是毫無目的地亂跑,而是在擂台上居高臨下,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在向他招手。</p>
蘇軾。</p>
見到好友來到這裏,他自是心中欣喜,二話沒說就竄下了擂台。</p>
可辛子秋明顯低估了大宋朝老百姓們的熱情,他費了好大力氣,才分開了擁擠而來,想和他近距離接觸的人群,拉著蘇軾離開了此地,尋了個僻靜的地方說話。</p>
出乎意料的是,此時的蘇軾形容憔悴,臉上似乎還掛著淚痕,這令辛子秋心中一沉,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於是關心地問道:</p>
“子瞻兄,你怎麽了?”</p>
蘇軾長長歎了口氣:</p>
“唉……小秋兄弟,為兄剛剛接到了老家的消息,母親大人病故,我要隨父親和舍弟子由一起迴鄉奔喪,暫時要離開京城幾年。”</p>
辛子秋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心中也是一驚:</p>
“可是你才剛剛過了殿試,正是大展宏圖之時……”</p>
蘇軾搖了搖頭,悲傷之意溢於言表:</p>
“母親對我兄弟二人有撫育大恩,如今本該是堂前盡孝之時,卻不料她老人家……唉,當官事小,恩情為大,出了這樣的事,我也無心仕途,倒不如迴家休息一段時間。”</p>
辛子秋父母雙亡,自然能理解他的心情,可心中明白,蘇軾這一走,兩人隻怕今後便再無相見之日。</p>
高山流水,江湖路遠。</p>
他一時胸中湧起萬語千言,卻不知從何說起,手掌幾次抬起又放下,最後落在蘇軾的肩膀上:</p>
“既然如此,咱們兄弟今天一醉方休……”</p>
蘇軾慘然一笑:</p>
“本該如此,但現在已來不及了,家父和子由已備好了車,正在等候,為兄是專程來與你道別的。唉,這幾日都尋不到你,於是我隻能來這擂台碰碰運氣,否則不告而走,心中總是不甘心。”</p>
辛子秋沒想到自己在洞窟中消失了數日,居然幾乎錯過了和蘇軾的最後一麵,不覺扼腕歎息:</p>
“子瞻兄,我這幾日……”</p>
蘇軾擺擺手:</p>
“小秋不必在意,你我正值青春年少,將來待為兄迴京,咱們還有大把時光相處。君子交有義,不必常相從。”</p>
辛子秋聞言,鼻子一酸,卻沒法向蘇軾解釋自己婆娑世界行者的身份,更不願向他告知自己就快離開此方世界的事實,隻能勉強擠出個笑容道:</p>
“我與子瞻兄雖然相識不久,但意氣相期,引為知己。你說的對,咱們是君子之交,即便相隔千萬裏,也依然肝膽相照。今日一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p>
蘇軾聞言,放懷大笑道:</p>
“哈哈,好個‘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小秋你豪俠仗義,性真情切,一身正氣卻不拘泥古板,當真是上上人物。為兄能得你為知己,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待我守孝歸來,咱們再把酒言歡……”</p>
他忽然一拍腦門:</p>
“我差點忘了正事……”</p>
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幾頁紙,</p>
“這是你前幾日給我的古梵文,為兄勉強重譯了一下,似乎有關佛家無漏金剛身的修行方法,不過其中似乎缺失了好幾段文字,因此殘缺不全,想來那舍利之中還有其他記載。”</p>
辛子秋接過這被體溫捂得熱乎乎的紙張,看著上麵肉豐骨勁的楷書,心中還沒來得及感激,耳邊卻想起一陣聲音:</p>
“你獲得了‘金剛大乘法體’秘法殘本,可通過消費星源之力進行補全。”</p>
“你的‘星源之力’不足,將在本次事件結束之後重新評估。”</p>
“……”</p>
辛子秋沒想到婆娑世界居然還能補全自己所得到的功法秘籍,但也並不驚訝。</p>
事到如今,他對婆娑世界的神通廣大已經習以為常了,在這裏發生什麽事情,他都不會意外。</p>
不過雖然得到寶物,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隨手揣起了紙張,並挽著蘇軾說道:</p>
“多謝子瞻兄,我送你一程。”</p>
兩人都是生性豁達之人,雖然麵臨離別心有不舍,但也都能坦然處之,一路之上手挽著手,談笑風生,將滿腔的思念愁腸,都化作了那山高雲遠。</p>
……</p>
辛子秋將蘇軾送出城外,一路隨行十餘裏,才在他們父子三人的勸說下停住了腳步。</p>
麵對著自官道遠去的驢車,和蘇軾漸漸消失的背影,他長長吐出胸中的濁氣,感慨萬千。</p>
來到婆娑世界之後,辛子秋雖然結識了不少生死之交,但最合他脾性的,還是蘇子瞻。</p>
他們年齡相近,意氣相投,更兼有一種發自內心對生活的熱愛,不論美食美酒,還是市井百態,都足以作為樂事。</p>
蘇軾和辛子秋擁有一樣的人生態度,他們既能堅持操守,又瀟灑不羈;既樂觀積極,又悲天憫人;既追求完美的浪漫主義,又身懷腳踏實地的真才實學。</p>
兩人互為知己,並非一時之興,而是真正的同心共濟,終始如一。</p>
可惜人生聚散無常,如今好友離去,再會無期,怎能不令辛子秋歎息?</p>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p>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p>
……</p>
辛子秋站在原地,久久不願離去,直到日暮西斜,這才無奈地返迴了擂台。</p>
此時這一日的通天擂已經接近了尾聲。</p>
第二關的三十二位擂官都非易於之輩,而他們的策略也十分明顯,隻接受一般武林人士的挑戰,對於大宋國那些真正的頂尖高手,幹脆無人應戰,將他們留給後麵其他關卡的擂官去對付。</p>
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大半天鬥下來,大宋這邊除了二十多位成名劍客無人應戰,直接晉級外,其餘的俠客們都輸多贏少,到目前為止隻取得了七勝,卻敗了十三場,看起來成績慘澹,甚至有點狼狽。</p>
按通天擂的規矩,攻擂者每一關隻能打一場,而守擂的擂官隻要沒被擊敗,就可以一隻留在場上,因此場上還有二十五名擂官,個個都是門派宗主長老級的高手。</p>
而大宋這邊的中堅力量已經被消耗了不少,其中粉子都盧珍輸給了一位昆侖派高手,算上連第一關都沒過的艾虎和韓天錦,小五義之中隻有徐良和白芸生晉級。</p>
在後麵尚未出場的人中,也有不少武功平平的各門派年輕弟子,想要獲勝也十分艱難,看起來雖有近百人的隊伍,但就算能闖過第二關,也必將大大地損兵折將。</p>
蔣平見狀,心中十分著急,最後幹脆以天色已晚為借口,先宣布休戰,好在後麵做些調整。</p>
辛子秋卻不以為然,這場擂台的勝負,本就不是後生晚輩們能決定的,關鍵在於雙方頂尖高手的對決,也就是最後幾關的戰鬥,其他的,不過都是表演賽而已。</p>
他跟蔣平告了個假,說要迴去養精蓄銳,但實際上,今晚還有更重要的事情……</p>
他要和呂洞賓、鍾離權一起,夜審陸通,弄清楚玄心殿整個事情的真相,並想個辦法揪出幕後的黑手……</p>
……</p>
馬鳳姑聽到自家師弟的話,本想站起身招唿辛子秋過來,可沒想到他打完擂台,居然連頭也不迴,就這麽一溜煙兒跑了。</p>
眾位老劍客頗有些哭笑不得,馬鳳姑作勢要起身去追,卻被普渡抬手攔住:</p>
</p>
“少年人閑不住,何必把他和咱們這些老家夥拘在一起?由他去吧。”</p>
……</p>
辛子秋當然不是毫無目的地亂跑,而是在擂台上居高臨下,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在向他招手。</p>
蘇軾。</p>
見到好友來到這裏,他自是心中欣喜,二話沒說就竄下了擂台。</p>
可辛子秋明顯低估了大宋朝老百姓們的熱情,他費了好大力氣,才分開了擁擠而來,想和他近距離接觸的人群,拉著蘇軾離開了此地,尋了個僻靜的地方說話。</p>
出乎意料的是,此時的蘇軾形容憔悴,臉上似乎還掛著淚痕,這令辛子秋心中一沉,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於是關心地問道:</p>
“子瞻兄,你怎麽了?”</p>
蘇軾長長歎了口氣:</p>
“唉……小秋兄弟,為兄剛剛接到了老家的消息,母親大人病故,我要隨父親和舍弟子由一起迴鄉奔喪,暫時要離開京城幾年。”</p>
辛子秋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心中也是一驚:</p>
“可是你才剛剛過了殿試,正是大展宏圖之時……”</p>
蘇軾搖了搖頭,悲傷之意溢於言表:</p>
“母親對我兄弟二人有撫育大恩,如今本該是堂前盡孝之時,卻不料她老人家……唉,當官事小,恩情為大,出了這樣的事,我也無心仕途,倒不如迴家休息一段時間。”</p>
辛子秋父母雙亡,自然能理解他的心情,可心中明白,蘇軾這一走,兩人隻怕今後便再無相見之日。</p>
高山流水,江湖路遠。</p>
他一時胸中湧起萬語千言,卻不知從何說起,手掌幾次抬起又放下,最後落在蘇軾的肩膀上:</p>
“既然如此,咱們兄弟今天一醉方休……”</p>
蘇軾慘然一笑:</p>
“本該如此,但現在已來不及了,家父和子由已備好了車,正在等候,為兄是專程來與你道別的。唉,這幾日都尋不到你,於是我隻能來這擂台碰碰運氣,否則不告而走,心中總是不甘心。”</p>
辛子秋沒想到自己在洞窟中消失了數日,居然幾乎錯過了和蘇軾的最後一麵,不覺扼腕歎息:</p>
“子瞻兄,我這幾日……”</p>
蘇軾擺擺手:</p>
“小秋不必在意,你我正值青春年少,將來待為兄迴京,咱們還有大把時光相處。君子交有義,不必常相從。”</p>
辛子秋聞言,鼻子一酸,卻沒法向蘇軾解釋自己婆娑世界行者的身份,更不願向他告知自己就快離開此方世界的事實,隻能勉強擠出個笑容道:</p>
“我與子瞻兄雖然相識不久,但意氣相期,引為知己。你說的對,咱們是君子之交,即便相隔千萬裏,也依然肝膽相照。今日一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p>
蘇軾聞言,放懷大笑道:</p>
“哈哈,好個‘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小秋你豪俠仗義,性真情切,一身正氣卻不拘泥古板,當真是上上人物。為兄能得你為知己,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待我守孝歸來,咱們再把酒言歡……”</p>
他忽然一拍腦門:</p>
“我差點忘了正事……”</p>
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幾頁紙,</p>
“這是你前幾日給我的古梵文,為兄勉強重譯了一下,似乎有關佛家無漏金剛身的修行方法,不過其中似乎缺失了好幾段文字,因此殘缺不全,想來那舍利之中還有其他記載。”</p>
辛子秋接過這被體溫捂得熱乎乎的紙張,看著上麵肉豐骨勁的楷書,心中還沒來得及感激,耳邊卻想起一陣聲音:</p>
“你獲得了‘金剛大乘法體’秘法殘本,可通過消費星源之力進行補全。”</p>
“你的‘星源之力’不足,將在本次事件結束之後重新評估。”</p>
“……”</p>
辛子秋沒想到婆娑世界居然還能補全自己所得到的功法秘籍,但也並不驚訝。</p>
事到如今,他對婆娑世界的神通廣大已經習以為常了,在這裏發生什麽事情,他都不會意外。</p>
不過雖然得到寶物,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隨手揣起了紙張,並挽著蘇軾說道:</p>
“多謝子瞻兄,我送你一程。”</p>
兩人都是生性豁達之人,雖然麵臨離別心有不舍,但也都能坦然處之,一路之上手挽著手,談笑風生,將滿腔的思念愁腸,都化作了那山高雲遠。</p>
……</p>
辛子秋將蘇軾送出城外,一路隨行十餘裏,才在他們父子三人的勸說下停住了腳步。</p>
麵對著自官道遠去的驢車,和蘇軾漸漸消失的背影,他長長吐出胸中的濁氣,感慨萬千。</p>
來到婆娑世界之後,辛子秋雖然結識了不少生死之交,但最合他脾性的,還是蘇子瞻。</p>
他們年齡相近,意氣相投,更兼有一種發自內心對生活的熱愛,不論美食美酒,還是市井百態,都足以作為樂事。</p>
蘇軾和辛子秋擁有一樣的人生態度,他們既能堅持操守,又瀟灑不羈;既樂觀積極,又悲天憫人;既追求完美的浪漫主義,又身懷腳踏實地的真才實學。</p>
兩人互為知己,並非一時之興,而是真正的同心共濟,終始如一。</p>
可惜人生聚散無常,如今好友離去,再會無期,怎能不令辛子秋歎息?</p>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p>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p>
……</p>
辛子秋站在原地,久久不願離去,直到日暮西斜,這才無奈地返迴了擂台。</p>
此時這一日的通天擂已經接近了尾聲。</p>
第二關的三十二位擂官都非易於之輩,而他們的策略也十分明顯,隻接受一般武林人士的挑戰,對於大宋國那些真正的頂尖高手,幹脆無人應戰,將他們留給後麵其他關卡的擂官去對付。</p>
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大半天鬥下來,大宋這邊除了二十多位成名劍客無人應戰,直接晉級外,其餘的俠客們都輸多贏少,到目前為止隻取得了七勝,卻敗了十三場,看起來成績慘澹,甚至有點狼狽。</p>
按通天擂的規矩,攻擂者每一關隻能打一場,而守擂的擂官隻要沒被擊敗,就可以一隻留在場上,因此場上還有二十五名擂官,個個都是門派宗主長老級的高手。</p>
而大宋這邊的中堅力量已經被消耗了不少,其中粉子都盧珍輸給了一位昆侖派高手,算上連第一關都沒過的艾虎和韓天錦,小五義之中隻有徐良和白芸生晉級。</p>
在後麵尚未出場的人中,也有不少武功平平的各門派年輕弟子,想要獲勝也十分艱難,看起來雖有近百人的隊伍,但就算能闖過第二關,也必將大大地損兵折將。</p>
蔣平見狀,心中十分著急,最後幹脆以天色已晚為借口,先宣布休戰,好在後麵做些調整。</p>
辛子秋卻不以為然,這場擂台的勝負,本就不是後生晚輩們能決定的,關鍵在於雙方頂尖高手的對決,也就是最後幾關的戰鬥,其他的,不過都是表演賽而已。</p>
他跟蔣平告了個假,說要迴去養精蓄銳,但實際上,今晚還有更重要的事情……</p>
他要和呂洞賓、鍾離權一起,夜審陸通,弄清楚玄心殿整個事情的真相,並想個辦法揪出幕後的黑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