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圍觀的老百姓見到辛子秋如天神降臨般,一招便逼退了強大的對手,頓時紛紛喝彩不迭,掌聲如雷。</p>
能有興趣來擂台圍觀的人,大半都練過點莊稼把式,自然識得本朝太祖所創的這門拳法。</p>
</p>
人群中有那自命不凡,愛評頭論足者,拈須而笑,搖頭晃腦地說道:</p>
“辛將軍這一招,端得是行雲流水,瀟灑自如,深得太祖拳之三昧,厲害,厲害!”</p>
這時自然又有好事之人問道:</p>
“閣下給咱們仔細講講,這一招究竟厲害在哪兒?”</p>
那點評者頓時語塞,隻能信口胡謅一段,什麽“勢大力沉”,“威武雄壯“之類,像極了附庸風雅的門外漢在品鑒字畫時詞窮的窘態。</p>
這正是:</p>
看著拳法美如畫,本想吟詩說騷話,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p>
台下的外行隻能看看熱鬧,台上的內行卻在看門道,在場的武林名宿極多,在他們眼中,這一招出手的時機,角度和方位無一不妙到毫巔,而且力道有若疊峰積浪,帶著七八種不同的後勁,令人防不勝防。</p>
尤其是峨眉四大劍俠,少林方丈這個級別的頂尖人物,更是已經能夠感應到辛子秋周遭真炁的流動和陰陽五行之力的變化,都紛紛為之動容。</p>
北邊看台上,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劍客見到辛子秋展露的這一手功夫,十分好奇地問道:</p>
“這位少年英雄是何人?武功竟有如此造詣?怎地沒聽說過綠林之中出了這樣一位後起之秀?”</p>
馬鳳姑坐在普渡身邊,聽到老師發問,忙說道:</p>
“師父,這位就是徒兒曾經跟你提過的辛子秋,不僅武功高,為人也嫉惡如仇,頗有任俠之氣,如今是開封府三品都統製。”</p>
劍魔白老也奇道:</p>
“我看這孩子年紀輕輕,尚不及弱冠,居然已經能將精氣神三位合一,接近先天之道。也不知是哪位方外高人,能調教出如此賢徒。隻是他不使本門功夫,偏偏用本朝的太祖拳,莫非是有意在隱藏師門傳承?諸位可知他的來曆?”</p>
此話一出,眾人皆啞然,即便是跟辛子秋最親密的徐良等人,也不知道他師承何處。</p>
半晌,穆桂英才說道:</p>
“據本帥所知,小秋所學駁雜,不僅身具少林的金剛不壞體神功,還會用華山派的雷法。他本門的武功,似乎是一路掌法和一套劍法,走九宮八卦方位,身如遊龍掌如電,倒是十分靈活。</p>
“本帥眼拙,從未見過如此獨特的功夫,更猜不透他的來曆。不過普老劍客身為總門長,精通各門各派的武學,等下小秋若使本門功夫,必瞞不過您老人家的法眼。”</p>
普渡聞言笑道:</p>
“穆大帥謬讚了,貧道可不敢打這種保票。不過,既然他會華山五雷法,興許是經過仙人調教。華山派自陳摶老祖羽化之後,一直聲名不顯,十分低調,但至今仍有仙人存在,若他是華山派的傳人,或許還說得過去。”</p>
少林方丈歐陽忠惠長老卻搖了搖頭,一臉不解地說道:</p>
“穆大帥說這位辛施主還會我少林寺‘金剛不壞體’神功?那可真是奇了。</p>
“這門功夫練成者寥寥,而且如今早已殘缺不全。想要參悟此神功,至少要將金鍾罩打磨到第四重才行。這是純粹的外門功夫,講究滴水石穿,毫無捷徑可走,想要練成,至少也得下二三十年的苦功夫,取巧不得。這位辛都統就算有仙人調教,加上自娘胎裏修煉,也決計不可能有此造詣……”</p>
他話音未落,擂台上便已分出了勝負。</p>
原來麻軍武見辛子秋功力深厚,不可力敵,便展開了石林派獨門的小巧擒拿功夫,朝辛子秋身上各處關節攻去。</p>
石林派擒拿一絕,當初辛子秋就在麻汝那裏領教過厲害,而麻軍武身為石林派掌門,浸淫其中數十年,功力早已爐火純青,遠勝麻汝。</p>
他和辛子秋拆了四五招,便逮住了一個空檔,手指搭上了對方小臂,心中頓時一喜。</p>
這便是石林派擒拿手的厲害之處,但凡手指沾到了敵人身上,任他武功再高,也能如附骨之疽一般糾纏下去,直到卸掉對方關節為止。</p>
麻軍武一招得手,更不留情,兩條手臂立刻擒拿抓打,一招“分筋錯骨”,便要扭斷辛子秋左肘的關節。</p>
可他雙手猛一用力之下,卻發現對手的臂膀宛如銅鑄鐵打的一般,根本紋絲不動。</p>
麻軍武心中大驚,他雙手有千斤之力,別說人的胳膊,就是手指粗的鐵條,也能折彎,可這一次卻碰了釘子。</p>
同時,在辛子秋手臂上傳來一股強大的反震之力,將他雙手向上彈去,緊跟著自己胸口“膻中穴”微微一熱,被一隻手掌輕輕貼了上去。</p>
這一瞬間,麻軍武萬念俱灰,他經驗何等老道,如何不明白此時已經大敗虧輸,“膻中穴”乃是髒腑之氣匯聚所在,隻要對方掌力微微一吐,自己氣海便受重創,那時就算不死,也成了半個廢人。</p>
可到了此時,他也更無別的手段,隻好閉眼等死,什麽爭名奪利之心,揚名立萬之念,一瞬間全都化作了滿腔的悔恨和懊喪。</p>
活著,它不好麽?</p>
可就在他自認必死,心如槁木之時,辛子秋卻倏地撤招,向後跳了半步,笑嘻嘻地拱手道:</p>
“承讓一招,閣下若是不服,咱們還可以再來打過。”</p>
麻軍武聞言如臨大赦,這才發現自己身上的冷汗已經浸透了衣襟,雙腿發軟,雙手亂顫,鬥誌早丟到爪哇國去了,哪裏還敢再戰?</p>
他連忙也還禮道:</p>
“多謝辛少俠不殺之恩,大理國無意與大宋為敵,在下守擂,完全是存了比武切磋的心思,還望辛少俠勿怪。”</p>
辛子秋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見對方恭順服軟,他也並不為難,笑道:</p>
“好說,我贏你也是取巧而已,若隻論擒拿功夫,麻先生還在我之上,有機會定要好好請教。”</p>
兩人隨便客套了幾句,可北邊看台之上,歐陽忠惠卻已經滿臉通紅。</p>
以他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辛子秋剛剛擺脫麻軍武擒拿功夫所用的,正是正宗少林金鍾罩,而且至少練到了第四重,否則絕不可能在擒拿手之下毫發無傷。</p>
沒事亂立flag的下場,就是特別的尷尬。打臉來得如此之快,當真令這位高僧始料未及。</p>
不過他佛法深厚,很快便調整了心態,站起身來,雙目之中精光閃動:</p>
“真是金鍾罩神功,居然真的有人能一蹴而就,貧僧孤陋寡聞,口出妄言,實在慚愧。”</p>
劍魔白老也說道:</p>
“趕緊把這小家夥請過來認識認識,如此少年英才,百年都難得一遇。”</p>
可就在這些大人物要請辛子秋的時候,他卻不知看見了什麽,一個骨碌翻下了擂台,鑽入了人群,再次不知去向……</p>
……</p>
能有興趣來擂台圍觀的人,大半都練過點莊稼把式,自然識得本朝太祖所創的這門拳法。</p>
</p>
人群中有那自命不凡,愛評頭論足者,拈須而笑,搖頭晃腦地說道:</p>
“辛將軍這一招,端得是行雲流水,瀟灑自如,深得太祖拳之三昧,厲害,厲害!”</p>
這時自然又有好事之人問道:</p>
“閣下給咱們仔細講講,這一招究竟厲害在哪兒?”</p>
那點評者頓時語塞,隻能信口胡謅一段,什麽“勢大力沉”,“威武雄壯“之類,像極了附庸風雅的門外漢在品鑒字畫時詞窮的窘態。</p>
這正是:</p>
看著拳法美如畫,本想吟詩說騷話,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p>
台下的外行隻能看看熱鬧,台上的內行卻在看門道,在場的武林名宿極多,在他們眼中,這一招出手的時機,角度和方位無一不妙到毫巔,而且力道有若疊峰積浪,帶著七八種不同的後勁,令人防不勝防。</p>
尤其是峨眉四大劍俠,少林方丈這個級別的頂尖人物,更是已經能夠感應到辛子秋周遭真炁的流動和陰陽五行之力的變化,都紛紛為之動容。</p>
北邊看台上,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劍客見到辛子秋展露的這一手功夫,十分好奇地問道:</p>
“這位少年英雄是何人?武功竟有如此造詣?怎地沒聽說過綠林之中出了這樣一位後起之秀?”</p>
馬鳳姑坐在普渡身邊,聽到老師發問,忙說道:</p>
“師父,這位就是徒兒曾經跟你提過的辛子秋,不僅武功高,為人也嫉惡如仇,頗有任俠之氣,如今是開封府三品都統製。”</p>
劍魔白老也奇道:</p>
“我看這孩子年紀輕輕,尚不及弱冠,居然已經能將精氣神三位合一,接近先天之道。也不知是哪位方外高人,能調教出如此賢徒。隻是他不使本門功夫,偏偏用本朝的太祖拳,莫非是有意在隱藏師門傳承?諸位可知他的來曆?”</p>
此話一出,眾人皆啞然,即便是跟辛子秋最親密的徐良等人,也不知道他師承何處。</p>
半晌,穆桂英才說道:</p>
“據本帥所知,小秋所學駁雜,不僅身具少林的金剛不壞體神功,還會用華山派的雷法。他本門的武功,似乎是一路掌法和一套劍法,走九宮八卦方位,身如遊龍掌如電,倒是十分靈活。</p>
“本帥眼拙,從未見過如此獨特的功夫,更猜不透他的來曆。不過普老劍客身為總門長,精通各門各派的武學,等下小秋若使本門功夫,必瞞不過您老人家的法眼。”</p>
普渡聞言笑道:</p>
“穆大帥謬讚了,貧道可不敢打這種保票。不過,既然他會華山五雷法,興許是經過仙人調教。華山派自陳摶老祖羽化之後,一直聲名不顯,十分低調,但至今仍有仙人存在,若他是華山派的傳人,或許還說得過去。”</p>
少林方丈歐陽忠惠長老卻搖了搖頭,一臉不解地說道:</p>
“穆大帥說這位辛施主還會我少林寺‘金剛不壞體’神功?那可真是奇了。</p>
“這門功夫練成者寥寥,而且如今早已殘缺不全。想要參悟此神功,至少要將金鍾罩打磨到第四重才行。這是純粹的外門功夫,講究滴水石穿,毫無捷徑可走,想要練成,至少也得下二三十年的苦功夫,取巧不得。這位辛都統就算有仙人調教,加上自娘胎裏修煉,也決計不可能有此造詣……”</p>
他話音未落,擂台上便已分出了勝負。</p>
原來麻軍武見辛子秋功力深厚,不可力敵,便展開了石林派獨門的小巧擒拿功夫,朝辛子秋身上各處關節攻去。</p>
石林派擒拿一絕,當初辛子秋就在麻汝那裏領教過厲害,而麻軍武身為石林派掌門,浸淫其中數十年,功力早已爐火純青,遠勝麻汝。</p>
他和辛子秋拆了四五招,便逮住了一個空檔,手指搭上了對方小臂,心中頓時一喜。</p>
這便是石林派擒拿手的厲害之處,但凡手指沾到了敵人身上,任他武功再高,也能如附骨之疽一般糾纏下去,直到卸掉對方關節為止。</p>
麻軍武一招得手,更不留情,兩條手臂立刻擒拿抓打,一招“分筋錯骨”,便要扭斷辛子秋左肘的關節。</p>
可他雙手猛一用力之下,卻發現對手的臂膀宛如銅鑄鐵打的一般,根本紋絲不動。</p>
麻軍武心中大驚,他雙手有千斤之力,別說人的胳膊,就是手指粗的鐵條,也能折彎,可這一次卻碰了釘子。</p>
同時,在辛子秋手臂上傳來一股強大的反震之力,將他雙手向上彈去,緊跟著自己胸口“膻中穴”微微一熱,被一隻手掌輕輕貼了上去。</p>
這一瞬間,麻軍武萬念俱灰,他經驗何等老道,如何不明白此時已經大敗虧輸,“膻中穴”乃是髒腑之氣匯聚所在,隻要對方掌力微微一吐,自己氣海便受重創,那時就算不死,也成了半個廢人。</p>
可到了此時,他也更無別的手段,隻好閉眼等死,什麽爭名奪利之心,揚名立萬之念,一瞬間全都化作了滿腔的悔恨和懊喪。</p>
活著,它不好麽?</p>
可就在他自認必死,心如槁木之時,辛子秋卻倏地撤招,向後跳了半步,笑嘻嘻地拱手道:</p>
“承讓一招,閣下若是不服,咱們還可以再來打過。”</p>
麻軍武聞言如臨大赦,這才發現自己身上的冷汗已經浸透了衣襟,雙腿發軟,雙手亂顫,鬥誌早丟到爪哇國去了,哪裏還敢再戰?</p>
他連忙也還禮道:</p>
“多謝辛少俠不殺之恩,大理國無意與大宋為敵,在下守擂,完全是存了比武切磋的心思,還望辛少俠勿怪。”</p>
辛子秋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見對方恭順服軟,他也並不為難,笑道:</p>
“好說,我贏你也是取巧而已,若隻論擒拿功夫,麻先生還在我之上,有機會定要好好請教。”</p>
兩人隨便客套了幾句,可北邊看台之上,歐陽忠惠卻已經滿臉通紅。</p>
以他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辛子秋剛剛擺脫麻軍武擒拿功夫所用的,正是正宗少林金鍾罩,而且至少練到了第四重,否則絕不可能在擒拿手之下毫發無傷。</p>
沒事亂立flag的下場,就是特別的尷尬。打臉來得如此之快,當真令這位高僧始料未及。</p>
不過他佛法深厚,很快便調整了心態,站起身來,雙目之中精光閃動:</p>
“真是金鍾罩神功,居然真的有人能一蹴而就,貧僧孤陋寡聞,口出妄言,實在慚愧。”</p>
劍魔白老也說道:</p>
“趕緊把這小家夥請過來認識認識,如此少年英才,百年都難得一遇。”</p>
可就在這些大人物要請辛子秋的時候,他卻不知看見了什麽,一個骨碌翻下了擂台,鑽入了人群,再次不知去向……</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