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陳撕誠拍的啥
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 作者:諾蘭來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電影看完了,分析也說完了,把韓露給整沉默了。
劉尚轉頭問身旁的韓露:
“感覺咋樣?”
韓露頓了一下,無奈地岔開話題:
“我感覺有些對不起劇組裏的演員,他們陪我折騰這麽久,結果就造出這麽個玩意,我的時間被浪費無所謂,對他們,我是有一點愧疚感的。”
劉尚毫不在意地說:
“這個你還真不用愧疚,他們是拿片酬的,沒少給他們一分錢吧?作為演員,就是要做好演到爛片的準備,再說了,你這也不是爛片啊。”
韓露撇著嘴,看著屏幕上《隱入塵煙》結尾的畫麵定格:
“你帶我看這部電影,不就是來對比我的是爛片嘛。”
劉尚笑了笑:
“當然不是,隻是質量稍微比它次一些,但肯定算不上爛片。”
劉尚說著站起來,拉著韓露:
“走,帶你出去吃點東西,看點合家歡的電影,看這個電影太壓抑人了。”
“好嘞。”韓露站起來,“你先出去,我換身衣服,用不用化妝啊?跟你出去怎麽也得捯飭捯飭。”
劉尚揮揮手:
“無所謂的啦,你想打扮就稍微打扮一下,別浪費太多時間。”
韓露點頭,把劉尚推出房間,在裏邊換起衣服。
不一會,劉尚探出腦袋,指了指自己:
“能看得出來我化過妝了嗎?”
說實話,劉尚沒怎麽看出來,他掛著笑臉:
“挺好看啦,趕緊走吧,餐廳定好了位置。”
“來了來了,我找雙鞋子。”
“嗯,我下去發車。”
樓下停車場,劉尚給影院裏的朋友打個電話,讓他們給安排一個影廳。
說完話,韓露拉開車門坐到副駕駛。
劉尚撂了電話,笑著說:
“出發。”
韓露拉開副駕駛的鏡子左看右看,忽然嫵媚地問:
“giegie,我坐你的副駕駛,弄得到處香香的,你女人聞到了該不會責怪你吧?”
劉尚開著車,頭也不迴,敷衍一句:
“不會。”
韓露戲精上身,又說:
“哥哥,你帶我去看電影,你的女人不會生氣吧?”
“不會。”
“giegie,你要帶我看什麽電影啊?一定要換歡樂的哦,我不想再看苦大仇深的了。”
“嗯,帶你去看暑期檔的大製作,《外太空的莫紮特》,你之前挺喜歡的導演陳思誠拍的。”
“哇,上映了啊,我之前還關注來著,後來就給忘了,不錯不錯。”
...
電影看完了,韓露更沉默了,她坐在影廳椅子上,長時間說不出話來。
劉尚歎口氣,給韓露道歉:
“不好意思啊,我真不知道這部電影能拍得這麽爛,我本來是想帶你出來找樂子的。”
韓露忽然噗嗤一笑:
“嗯,找到樂子了,劉哥,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你是想說,陳思誠這樣的大導演都在拍爛片,我隻是沒拿獎,有什麽墮落下去的理由呢?我明白了,我會振作起來的!”
劉尚楞了一下,嘴角幹抽,不住地點頭:
“啊對,是這樣的。”
韓露又問劉尚:
“劉哥,到你分析的時間了,像分析《隱入塵煙》那部電影一樣,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吧。”
這可難倒了劉尚,好電影一個鏡頭就可以分析兩萬字,爛片隻能吐槽唄?
劉尚現場發揮:
“《外太空的莫紮特》這部電影的故事主線其實並不複雜。
兒子任小天懷揣著天文夢,父親任大望卻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兒子身上,固執地希望他能夠成為像郎朗一樣的鋼琴家。
在父子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之時,外星人“莫紮特”在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任小天身邊,給他解決了不少在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中遇見的困難。原來,“莫紮特”探測到本應成為天文學家的任小天的人生軌跡有發生改變的傾向,於是特來幫助任小天堅定自己的夢想。
然而,在運用自己的外星能量的過程中,“莫紮特”也因暴露出了自己的“外星人”身份而落入賊手。隨後,任小天及朋友一起前去解救“莫紮特”。
在此過程中,父子兩人也最終化解矛盾,達成和解。
如此梳理下來,影片的故事邏輯雖然落入俗套,卻也不算出格。
配合電影台詞與情節橋段中特意埋下的包袱,似乎也可以成為無功無過的暑期檔爆米花電影。
然而,或許是電影中囊括了太多的元素,又或許是因為導演打算將之打造成係列電影,在套路化的主線之外,《外太空的莫紮特》安排了太多分散而龐雜的支線。
觀影體驗就猶如觀看快速轉動的萬花筒,浮光掠影般的視覺刺激難以掩蓋潦草故事所帶來的無力感。
音樂,是任小天在父親壓迫下所必須習得的特長,也是“莫紮特”用於完成不可能之事的能量。
它本可以是任小天在未知旅程中逐漸理解父親、與父親和解的橋梁,在電影裏卻單純成為了“莫紮特”動用超能力的工具。
我們無法感受到音樂之美,也難以在“工具性”的旋律之中產生代入感。
科幻,是該片的一大賣點,也是“莫紮特”在運用超能力時所試圖給予觀眾的視覺刺激。
然而,精致的畫麵雖能看出經費在燃燒,卻一點不尊重科學常識。
當天空中的行星都開始脫離軌道自行排列組合,熱愛天文的任小天難道察覺不出其中的異想天開嗎?
家庭,本是影片中最能引發共鳴的軟肋。
父子之間的爭吵與抗衡,也不過是為了最終的相互理解所做出的鋪墊。
但本片卻並未給出化解家庭矛盾的上佳方案:
兩人的和解並非因為父親任大望學會了尊重兒子的天文愛好,而是以兒子拿下鋼琴大賽的冠軍收尾。
對刻板父子關係的延續,也進一步減弱了影片所期望表達出的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做了太多的加法。
在混搭的風格之中,既渴望梳理出龐雜的主線和支線,又想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群像。
然而,這套“組合拳”非但沒有滿足觀眾的期待,卻還使得基本的故事講述東拉西扯。
如果做做減法,去清晰地勾勒主線,而不求貪心地麵麵俱到,或許這部影片能收獲更好的呈現方式。
刻板的威權家長,過時的代際衝突:臉譜化的人物與空洞的教育批判
導演陳思誠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道:
“《外太空的莫紮特》源於我內心的一種東西,源於我個人對代際關係的親身體會和觀察。我跟我父親的關係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我想用這樣的一部電影把它展現出來,其實我們每一個創作者都是在用作品同自己和解。”
影片開頭的第一幕,也直觀地展現出了在中產“雞娃”焦慮之下的家庭縮影。
夜晚的居民樓,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孩子正在進行特長培訓:京劇、台步、舞蹈、武術......隨著鏡頭的逐步上移,我們看見兒子任小天正在鋼琴桌前“摸魚”:他一邊談著《小星星》,一邊偷偷看著天文雜誌。而這種伎倆也被父親一眼識破,由此引發了父子間的第一次爭吵。
作為兒子追逐“天文夢”路上的最大阻礙,父親任大望擁有一個太過刻板的形象:離異的單親爸爸,年輕時組過搖滾樂隊卻最終成為保險銷售。他將自己的全部寄托放在兒子學習鋼琴上,一切隻因自己認為學鋼琴更容易出人頭地。
導演與編劇在這對父子關係上設計了本片中最基礎的一個矛盾,也試圖通過父子倆的多次爭吵來引起家長對於教育方式的自省和反思。
然而,這樣的家庭矛盾放在現在,則實在有些而刻意為之。
“天文夢”並不離經叛道,影片中衣食無憂的中產家庭也並非難以支撐鋼琴與天文這兩個夢想。
陳思誠少年時期所接受到的、來自於父輩的教育理念早已不同今日。
當主打奇幻與未來感的電影卻仍然呈現著過時的代際衝突時,觀眾並不能從這樣的反麵教育中引發對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
老生常談的套路難以帶來新意,懸浮的故事情節也不足讓人入戲。
被過度渲染的代際衝突在最終和解時不過輕飄飄幾句台詞。
家庭關係中相互體諒、各有讓步的溫情一麵並未得到展現,徒留父親說教時的聒噪與吵鬧。
在“吉祥物”與笑點之外,觀眾需要什麽?
上映之前,《外太空的莫紮特》曾被認為是足以點燃低迷暑期檔的火種。
醜萌的吉祥物、共性的家庭矛盾、酷炫的科技感特效、密集的笑點......
在片方放出的預告片中,這些內容足夠吸睛,也足以吸金。
雄心勃勃的陳思誠也曾構想:拍攝“外太空”係列,用充滿想象力的電影陪伴下一代孩子的成長。
那麽,由作為根基的第一部《外太空的莫紮特》觀之,這樣的電影可以起到陪伴的作用嗎?
對於前來觀影的孩子們來說,這並不是一部晦澀難懂的電影。
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的呈現具有貼近性,情節中埋下的笑點也確實能夠讓他們捧腹大笑。
刻板的家長、教條的老師在該片中近似詼諧的醜角,外星人“莫紮特”則以玩偶的形象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不斷勾起他們觀看的興趣。
這些元素的運用確實討巧,能夠給孩子們帶來輕鬆、有趣的觀影體驗。
但浮於表麵的排列組合,讓成年人感受到的,是刻意的算計,而非自然的真情。
莫紮特”本可以是一個詩意化的符號。
它從音樂中汲取能量,給孩子們造夢,也幫助他們從疲憊生活中出逃。
但在本片中,它工具性的一麵被刻意強化。
足夠精致的特效能夠帶來一定的視覺刺激,卻不能幫助觀眾與影片中的角色建立情感連接。
正如《獅子王》中木法沙對辛巴的守護、《海底兩萬裏》中小醜魚馬林對尼莫的尋找,這些讓無數成年人至今迴憶起來仍閃閃發光的兒童電影,並非因為畫麵的精致才讓人念念不忘。
打動我們的,是故事,更是故事中流淌的真情。
而陪伴式的電影,也正因為這一點真情,才能存留在無數兒童與成年人心間。
當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結束,我們的腦海中走馬觀花般迴想起影片的一幕幕。
碎片化的情節湊成斷斷續續的梗概,卻難以觸達心底,難以留下迴憶。
太多的元素讓這部作品的內容不可謂不豐富,然而雜燴之外,又剩下什麽?
或許,它缺少的,正是一點點能夠直抵觀眾內心的共鳴之感。
而這種共鳴,從發於生活,又曆久彌新的真情而來。”
劉尚說完又問韓露:
“你怎麽看?”
韓露露出不屑一笑:
“總體說兩個字:失望,四個字:非常失望,甚至是帶著憤怒,受眾年齡大概在10歲,不能再高了,完全是部非優秀兒童片,成年觀眾全程尷尬摳腳趾,15分鍾就產生強烈退場衝動。
問題是宣傳時沒有任何字眼提醒是子供向,合家歡也是大人孩子都會喜歡的意思啊!我主要衝著黃渤和範偉去,結果黃渤是人設乏味的配角,範偉加起來能有2分鍾的戲份?
片名起的蠻詩意,外太空的莫紮特,有種音符漫天飛的浪漫;
但是.....
劇本毫無想象力,各種俗套、刻板印象、降智糊一大堆,《et》+《長江七號》+《終結者》=不及格,結尾竟然還碰瓷《一一》!!從未見過如此哭笑不得的“致敬”。
本質上來說,電影、都屬於“觀念真實”,曆史上並沒有宋江、李逵,最多有個飄渺模糊的原型,但並不妨礙《水滸傳》反映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故事不怕“虛”,關鍵在於那個“構”字,編得出色騙過觀眾就是好手段。
而《外太空的莫紮特》從表皮到內裏全透著假。
任大望逼兒子任小天練鋼琴,以補償未實現的音樂夢,可兒子卻喜歡星辰大海(天文),此衝突設定沒問題,隻是很怪,任大望年輕時玩搖滾卻讓兒子學琴,牆上貼著郎朗的海報,理由是鋼琴比吉他貝斯鼓更容易出頭,是誰給你的勇氣?
彈鋼琴比玩搖滾要卷得多好嘛.....
郎朗是十萬百萬裏挑一的結晶。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為了給郎朗老師加戲。
家長雞娃內卷已是個被聊爛的問題,孩子想被按著頭報各種班麽?家長想那麽累麽?當然不,這不是被社會現狀逼的麽?別提西方國外,中產階級精英雞起娃來一樣一樣的。
再拿雞娃家長是摧殘孩子童年說事兒,編劇沒養過孩子吧,現實不完美但也沒有那麽誇張,對了本片編劇有6位,但最終是shi是金子,都得聽陳思誠的。
看完此設定你腦中大概會有如下劇情預期:
任小天聯合身邊小夥伴對抗父愛霸權但一次意外他理解了老爸的苦衷並重新認識愛上了音樂並順便解決了一次大危機父子倆抱頭痛哭彼此諒解兒砸我錯了不老爸是我的錯,嗚嗚嗚嗚嗚大團圓噢yeah世界如此美好。
恭喜你,幾乎全猜對了!都什麽年代了,竟然還有人會拍這種一眼望到底毫無戲劇潛力騙小孩都嫌低幼的故事,陳思誠坐擁國內頂級資源,就弄出這麽個玩意?
推動父子和解的關鍵是一個叫莫紮特的外星萌寵,我第一眼看以為是嶽雲鵬為原型設計的。
外星萌寵這個設定,讓人一下子就想到星爺的《長江七號》,當年上映時被罵慘了,那是因為沒有同行襯托,14年後《莫紮特》讓《長江七號》自動加一星,怪不得前幾天星爺幫陳導錄視頻打call,從心眼裏感激啊!
故事亂七八糟毫無邏輯,幾乎沒有一處說得通。
初中校園弄得跟cbd促銷廣場一樣,學生老師沒一個正常人,不是腦殘粉就是行走的機器人,全中國也找不出這麽個校園,假得旁若無人誌得意滿。
愛欺負人的馬元前半段人設是校霸,這種壞孩子比好學生更早熟懂得社會法則,後麵突然成了小白兔,三歲時老爸怕他不能接受媽媽去世的現實,編了個瞎話說去外星球搞基建了,十年後他真的在等母親從外太空歸來,哭得梨花帶雨,這不是童真,這是蠢,而且是成年人臆想出來的蠢。
這還隻是小問題。
看了快一小時,外星人莫紮特做的所有事,跟它到地球的目的有什麽關係麽?
這裏借鑒了《終結者》,任小天幾十年後會成為地球與地外星球溝通的重要紐帶,所以他必須成為天文學家,否則未來就會改變。
那問題來了:莫紮特為什麽要幫任小天練琴,彈的不好不就讓老爸知難而退了?為啥搞那麽多事?得了鋼琴賽冠軍不是會威脅到他當天文學家?
還有,任小天練了幾年琴,卻隻會彈單音節小星星,然後特訓三十天拿到頂級鋼琴比賽冠軍,熊大喜洋洋也不敢這麽胡編啊!如果孩子真信了這種故事,難道不是誤人子弟?覺得成功很簡單?
演員問題也很大,黃渤毫無發揮,榮梓杉長個兒不長演技,變聲期尷尬,在《隱秘的角落裏》這小孩多驚豔啊,片中感覺像個從未演過戲的素人,台詞肢體都很糟糕,童星悲劇近在眼前。
說到底還是導演調教的問題,人也是你選的,全責。
反而是姚晨演的那個假冒外星公主還算有意思,貢獻了全片我唯一笑出來的點:表演係?是最沒用的係。
不過你深究一下,她為什麽後來要綁架莫紮特?又不存在詐騙競爭關係,綁來幹什麽?
反正就是想到哪兒編哪兒,兒童片您也得講個基本邏輯啊。
唯一值得說的,大概就是特效了,確實花了錢,莫紮特的動作捕捉和結尾幾個大場麵價格不菲,目測整片投資超過一個億,以現在的票房走勢,虧本板上釘釘。
看完電影後我對陳思誠路轉黑,說憤怒並不為過,以前覺得他是個精明的商業導演,《唐探》係列好歹娛樂性算可以,但《外星的莫紮特》擺明了騙錢,我都能想象出他在創作會上的嘴臉:
哥就是能賣座,怎麽拍觀眾也會買單,聽懂掌聲。
在好萊塢陳思誠這種水平的商業片導演一抓一大把,別太飄你也就那麽迴事。
真誠娛樂觀眾賺錢了咱不眼紅,拿這種垃圾蒙事兒沒人慣著你,活**該,什麽?聽說豆瓣已經落到4.8分?我覺得還是高了。”
劉尚轉頭問身旁的韓露:
“感覺咋樣?”
韓露頓了一下,無奈地岔開話題:
“我感覺有些對不起劇組裏的演員,他們陪我折騰這麽久,結果就造出這麽個玩意,我的時間被浪費無所謂,對他們,我是有一點愧疚感的。”
劉尚毫不在意地說:
“這個你還真不用愧疚,他們是拿片酬的,沒少給他們一分錢吧?作為演員,就是要做好演到爛片的準備,再說了,你這也不是爛片啊。”
韓露撇著嘴,看著屏幕上《隱入塵煙》結尾的畫麵定格:
“你帶我看這部電影,不就是來對比我的是爛片嘛。”
劉尚笑了笑:
“當然不是,隻是質量稍微比它次一些,但肯定算不上爛片。”
劉尚說著站起來,拉著韓露:
“走,帶你出去吃點東西,看點合家歡的電影,看這個電影太壓抑人了。”
“好嘞。”韓露站起來,“你先出去,我換身衣服,用不用化妝啊?跟你出去怎麽也得捯飭捯飭。”
劉尚揮揮手:
“無所謂的啦,你想打扮就稍微打扮一下,別浪費太多時間。”
韓露點頭,把劉尚推出房間,在裏邊換起衣服。
不一會,劉尚探出腦袋,指了指自己:
“能看得出來我化過妝了嗎?”
說實話,劉尚沒怎麽看出來,他掛著笑臉:
“挺好看啦,趕緊走吧,餐廳定好了位置。”
“來了來了,我找雙鞋子。”
“嗯,我下去發車。”
樓下停車場,劉尚給影院裏的朋友打個電話,讓他們給安排一個影廳。
說完話,韓露拉開車門坐到副駕駛。
劉尚撂了電話,笑著說:
“出發。”
韓露拉開副駕駛的鏡子左看右看,忽然嫵媚地問:
“giegie,我坐你的副駕駛,弄得到處香香的,你女人聞到了該不會責怪你吧?”
劉尚開著車,頭也不迴,敷衍一句:
“不會。”
韓露戲精上身,又說:
“哥哥,你帶我去看電影,你的女人不會生氣吧?”
“不會。”
“giegie,你要帶我看什麽電影啊?一定要換歡樂的哦,我不想再看苦大仇深的了。”
“嗯,帶你去看暑期檔的大製作,《外太空的莫紮特》,你之前挺喜歡的導演陳思誠拍的。”
“哇,上映了啊,我之前還關注來著,後來就給忘了,不錯不錯。”
...
電影看完了,韓露更沉默了,她坐在影廳椅子上,長時間說不出話來。
劉尚歎口氣,給韓露道歉:
“不好意思啊,我真不知道這部電影能拍得這麽爛,我本來是想帶你出來找樂子的。”
韓露忽然噗嗤一笑:
“嗯,找到樂子了,劉哥,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你是想說,陳思誠這樣的大導演都在拍爛片,我隻是沒拿獎,有什麽墮落下去的理由呢?我明白了,我會振作起來的!”
劉尚楞了一下,嘴角幹抽,不住地點頭:
“啊對,是這樣的。”
韓露又問劉尚:
“劉哥,到你分析的時間了,像分析《隱入塵煙》那部電影一樣,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吧。”
這可難倒了劉尚,好電影一個鏡頭就可以分析兩萬字,爛片隻能吐槽唄?
劉尚現場發揮:
“《外太空的莫紮特》這部電影的故事主線其實並不複雜。
兒子任小天懷揣著天文夢,父親任大望卻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兒子身上,固執地希望他能夠成為像郎朗一樣的鋼琴家。
在父子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之時,外星人“莫紮特”在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任小天身邊,給他解決了不少在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中遇見的困難。原來,“莫紮特”探測到本應成為天文學家的任小天的人生軌跡有發生改變的傾向,於是特來幫助任小天堅定自己的夢想。
然而,在運用自己的外星能量的過程中,“莫紮特”也因暴露出了自己的“外星人”身份而落入賊手。隨後,任小天及朋友一起前去解救“莫紮特”。
在此過程中,父子兩人也最終化解矛盾,達成和解。
如此梳理下來,影片的故事邏輯雖然落入俗套,卻也不算出格。
配合電影台詞與情節橋段中特意埋下的包袱,似乎也可以成為無功無過的暑期檔爆米花電影。
然而,或許是電影中囊括了太多的元素,又或許是因為導演打算將之打造成係列電影,在套路化的主線之外,《外太空的莫紮特》安排了太多分散而龐雜的支線。
觀影體驗就猶如觀看快速轉動的萬花筒,浮光掠影般的視覺刺激難以掩蓋潦草故事所帶來的無力感。
音樂,是任小天在父親壓迫下所必須習得的特長,也是“莫紮特”用於完成不可能之事的能量。
它本可以是任小天在未知旅程中逐漸理解父親、與父親和解的橋梁,在電影裏卻單純成為了“莫紮特”動用超能力的工具。
我們無法感受到音樂之美,也難以在“工具性”的旋律之中產生代入感。
科幻,是該片的一大賣點,也是“莫紮特”在運用超能力時所試圖給予觀眾的視覺刺激。
然而,精致的畫麵雖能看出經費在燃燒,卻一點不尊重科學常識。
當天空中的行星都開始脫離軌道自行排列組合,熱愛天文的任小天難道察覺不出其中的異想天開嗎?
家庭,本是影片中最能引發共鳴的軟肋。
父子之間的爭吵與抗衡,也不過是為了最終的相互理解所做出的鋪墊。
但本片卻並未給出化解家庭矛盾的上佳方案:
兩人的和解並非因為父親任大望學會了尊重兒子的天文愛好,而是以兒子拿下鋼琴大賽的冠軍收尾。
對刻板父子關係的延續,也進一步減弱了影片所期望表達出的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做了太多的加法。
在混搭的風格之中,既渴望梳理出龐雜的主線和支線,又想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群像。
然而,這套“組合拳”非但沒有滿足觀眾的期待,卻還使得基本的故事講述東拉西扯。
如果做做減法,去清晰地勾勒主線,而不求貪心地麵麵俱到,或許這部影片能收獲更好的呈現方式。
刻板的威權家長,過時的代際衝突:臉譜化的人物與空洞的教育批判
導演陳思誠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道:
“《外太空的莫紮特》源於我內心的一種東西,源於我個人對代際關係的親身體會和觀察。我跟我父親的關係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我想用這樣的一部電影把它展現出來,其實我們每一個創作者都是在用作品同自己和解。”
影片開頭的第一幕,也直觀地展現出了在中產“雞娃”焦慮之下的家庭縮影。
夜晚的居民樓,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孩子正在進行特長培訓:京劇、台步、舞蹈、武術......隨著鏡頭的逐步上移,我們看見兒子任小天正在鋼琴桌前“摸魚”:他一邊談著《小星星》,一邊偷偷看著天文雜誌。而這種伎倆也被父親一眼識破,由此引發了父子間的第一次爭吵。
作為兒子追逐“天文夢”路上的最大阻礙,父親任大望擁有一個太過刻板的形象:離異的單親爸爸,年輕時組過搖滾樂隊卻最終成為保險銷售。他將自己的全部寄托放在兒子學習鋼琴上,一切隻因自己認為學鋼琴更容易出人頭地。
導演與編劇在這對父子關係上設計了本片中最基礎的一個矛盾,也試圖通過父子倆的多次爭吵來引起家長對於教育方式的自省和反思。
然而,這樣的家庭矛盾放在現在,則實在有些而刻意為之。
“天文夢”並不離經叛道,影片中衣食無憂的中產家庭也並非難以支撐鋼琴與天文這兩個夢想。
陳思誠少年時期所接受到的、來自於父輩的教育理念早已不同今日。
當主打奇幻與未來感的電影卻仍然呈現著過時的代際衝突時,觀眾並不能從這樣的反麵教育中引發對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
老生常談的套路難以帶來新意,懸浮的故事情節也不足讓人入戲。
被過度渲染的代際衝突在最終和解時不過輕飄飄幾句台詞。
家庭關係中相互體諒、各有讓步的溫情一麵並未得到展現,徒留父親說教時的聒噪與吵鬧。
在“吉祥物”與笑點之外,觀眾需要什麽?
上映之前,《外太空的莫紮特》曾被認為是足以點燃低迷暑期檔的火種。
醜萌的吉祥物、共性的家庭矛盾、酷炫的科技感特效、密集的笑點......
在片方放出的預告片中,這些內容足夠吸睛,也足以吸金。
雄心勃勃的陳思誠也曾構想:拍攝“外太空”係列,用充滿想象力的電影陪伴下一代孩子的成長。
那麽,由作為根基的第一部《外太空的莫紮特》觀之,這樣的電影可以起到陪伴的作用嗎?
對於前來觀影的孩子們來說,這並不是一部晦澀難懂的電影。
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的呈現具有貼近性,情節中埋下的笑點也確實能夠讓他們捧腹大笑。
刻板的家長、教條的老師在該片中近似詼諧的醜角,外星人“莫紮特”則以玩偶的形象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不斷勾起他們觀看的興趣。
這些元素的運用確實討巧,能夠給孩子們帶來輕鬆、有趣的觀影體驗。
但浮於表麵的排列組合,讓成年人感受到的,是刻意的算計,而非自然的真情。
莫紮特”本可以是一個詩意化的符號。
它從音樂中汲取能量,給孩子們造夢,也幫助他們從疲憊生活中出逃。
但在本片中,它工具性的一麵被刻意強化。
足夠精致的特效能夠帶來一定的視覺刺激,卻不能幫助觀眾與影片中的角色建立情感連接。
正如《獅子王》中木法沙對辛巴的守護、《海底兩萬裏》中小醜魚馬林對尼莫的尋找,這些讓無數成年人至今迴憶起來仍閃閃發光的兒童電影,並非因為畫麵的精致才讓人念念不忘。
打動我們的,是故事,更是故事中流淌的真情。
而陪伴式的電影,也正因為這一點真情,才能存留在無數兒童與成年人心間。
當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結束,我們的腦海中走馬觀花般迴想起影片的一幕幕。
碎片化的情節湊成斷斷續續的梗概,卻難以觸達心底,難以留下迴憶。
太多的元素讓這部作品的內容不可謂不豐富,然而雜燴之外,又剩下什麽?
或許,它缺少的,正是一點點能夠直抵觀眾內心的共鳴之感。
而這種共鳴,從發於生活,又曆久彌新的真情而來。”
劉尚說完又問韓露:
“你怎麽看?”
韓露露出不屑一笑:
“總體說兩個字:失望,四個字:非常失望,甚至是帶著憤怒,受眾年齡大概在10歲,不能再高了,完全是部非優秀兒童片,成年觀眾全程尷尬摳腳趾,15分鍾就產生強烈退場衝動。
問題是宣傳時沒有任何字眼提醒是子供向,合家歡也是大人孩子都會喜歡的意思啊!我主要衝著黃渤和範偉去,結果黃渤是人設乏味的配角,範偉加起來能有2分鍾的戲份?
片名起的蠻詩意,外太空的莫紮特,有種音符漫天飛的浪漫;
但是.....
劇本毫無想象力,各種俗套、刻板印象、降智糊一大堆,《et》+《長江七號》+《終結者》=不及格,結尾竟然還碰瓷《一一》!!從未見過如此哭笑不得的“致敬”。
本質上來說,電影、都屬於“觀念真實”,曆史上並沒有宋江、李逵,最多有個飄渺模糊的原型,但並不妨礙《水滸傳》反映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故事不怕“虛”,關鍵在於那個“構”字,編得出色騙過觀眾就是好手段。
而《外太空的莫紮特》從表皮到內裏全透著假。
任大望逼兒子任小天練鋼琴,以補償未實現的音樂夢,可兒子卻喜歡星辰大海(天文),此衝突設定沒問題,隻是很怪,任大望年輕時玩搖滾卻讓兒子學琴,牆上貼著郎朗的海報,理由是鋼琴比吉他貝斯鼓更容易出頭,是誰給你的勇氣?
彈鋼琴比玩搖滾要卷得多好嘛.....
郎朗是十萬百萬裏挑一的結晶。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為了給郎朗老師加戲。
家長雞娃內卷已是個被聊爛的問題,孩子想被按著頭報各種班麽?家長想那麽累麽?當然不,這不是被社會現狀逼的麽?別提西方國外,中產階級精英雞起娃來一樣一樣的。
再拿雞娃家長是摧殘孩子童年說事兒,編劇沒養過孩子吧,現實不完美但也沒有那麽誇張,對了本片編劇有6位,但最終是shi是金子,都得聽陳思誠的。
看完此設定你腦中大概會有如下劇情預期:
任小天聯合身邊小夥伴對抗父愛霸權但一次意外他理解了老爸的苦衷並重新認識愛上了音樂並順便解決了一次大危機父子倆抱頭痛哭彼此諒解兒砸我錯了不老爸是我的錯,嗚嗚嗚嗚嗚大團圓噢yeah世界如此美好。
恭喜你,幾乎全猜對了!都什麽年代了,竟然還有人會拍這種一眼望到底毫無戲劇潛力騙小孩都嫌低幼的故事,陳思誠坐擁國內頂級資源,就弄出這麽個玩意?
推動父子和解的關鍵是一個叫莫紮特的外星萌寵,我第一眼看以為是嶽雲鵬為原型設計的。
外星萌寵這個設定,讓人一下子就想到星爺的《長江七號》,當年上映時被罵慘了,那是因為沒有同行襯托,14年後《莫紮特》讓《長江七號》自動加一星,怪不得前幾天星爺幫陳導錄視頻打call,從心眼裏感激啊!
故事亂七八糟毫無邏輯,幾乎沒有一處說得通。
初中校園弄得跟cbd促銷廣場一樣,學生老師沒一個正常人,不是腦殘粉就是行走的機器人,全中國也找不出這麽個校園,假得旁若無人誌得意滿。
愛欺負人的馬元前半段人設是校霸,這種壞孩子比好學生更早熟懂得社會法則,後麵突然成了小白兔,三歲時老爸怕他不能接受媽媽去世的現實,編了個瞎話說去外星球搞基建了,十年後他真的在等母親從外太空歸來,哭得梨花帶雨,這不是童真,這是蠢,而且是成年人臆想出來的蠢。
這還隻是小問題。
看了快一小時,外星人莫紮特做的所有事,跟它到地球的目的有什麽關係麽?
這裏借鑒了《終結者》,任小天幾十年後會成為地球與地外星球溝通的重要紐帶,所以他必須成為天文學家,否則未來就會改變。
那問題來了:莫紮特為什麽要幫任小天練琴,彈的不好不就讓老爸知難而退了?為啥搞那麽多事?得了鋼琴賽冠軍不是會威脅到他當天文學家?
還有,任小天練了幾年琴,卻隻會彈單音節小星星,然後特訓三十天拿到頂級鋼琴比賽冠軍,熊大喜洋洋也不敢這麽胡編啊!如果孩子真信了這種故事,難道不是誤人子弟?覺得成功很簡單?
演員問題也很大,黃渤毫無發揮,榮梓杉長個兒不長演技,變聲期尷尬,在《隱秘的角落裏》這小孩多驚豔啊,片中感覺像個從未演過戲的素人,台詞肢體都很糟糕,童星悲劇近在眼前。
說到底還是導演調教的問題,人也是你選的,全責。
反而是姚晨演的那個假冒外星公主還算有意思,貢獻了全片我唯一笑出來的點:表演係?是最沒用的係。
不過你深究一下,她為什麽後來要綁架莫紮特?又不存在詐騙競爭關係,綁來幹什麽?
反正就是想到哪兒編哪兒,兒童片您也得講個基本邏輯啊。
唯一值得說的,大概就是特效了,確實花了錢,莫紮特的動作捕捉和結尾幾個大場麵價格不菲,目測整片投資超過一個億,以現在的票房走勢,虧本板上釘釘。
看完電影後我對陳思誠路轉黑,說憤怒並不為過,以前覺得他是個精明的商業導演,《唐探》係列好歹娛樂性算可以,但《外星的莫紮特》擺明了騙錢,我都能想象出他在創作會上的嘴臉:
哥就是能賣座,怎麽拍觀眾也會買單,聽懂掌聲。
在好萊塢陳思誠這種水平的商業片導演一抓一大把,別太飄你也就那麽迴事。
真誠娛樂觀眾賺錢了咱不眼紅,拿這種垃圾蒙事兒沒人慣著你,活**該,什麽?聽說豆瓣已經落到4.8分?我覺得還是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