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從三個維度解構劉導的怪獸係列電影:影片中的人物、影片中的怪獸以及影片中人與怪獸的平衡。


    首先說人物,因為看過劉導電影的人都知道,劉導的怪獸片主要著重點在人,和《金剛》、《哥斯拉》啥的怪獸電影不同。


    比如《饕餮》,裏邊的怪獸直接是一個意象,《三生貓》的妖貓幾乎全程都是以人的姿態出現的,再到現在的《食鐵獸》,雖說怪獸的戲份越來越具象,但是最終的落點還是在蚩尤和黃帝身上。


    這兩位遠古時期的大帝之爭,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雙雄爭霸。下麵細說雙雄爭霸該如何調配?


    首先說類似關公戰秦瓊的電影往往沒啥可劇透的,因為結果無非三種:


    a.關公贏。


    b.秦瓊贏。


    c.平手,然後聯手打另一個。


    一般電影的結局是填空題,答案任憑想象;這種電影則是選擇題,abcd已然擺在題麵上了,這就給編劇很大的限製,叫人很難寫出具有開放性的結尾。


    處理這類題材時,早期的編劇都習慣於安排兩人打得天昏地暗,相互吹捧,最後五五開結局。如海賊王大戰賽亞人、閃電俠大戰綠箭俠等。


    但長此以往,這種兩邊不得罪的處理方式就會顯得編劇在逃避。


    “a和b掉到水裏你救哪個?”人家既然拋出這個問題,自然是希望你在ab之間選一個。可你全選,或全不選,那都會違背提問者的期待視界,這個問題也就失去了意義。


    那麽,如果非要在a和b之間挑一個贏的話,這又會形成一種新的桎梏:螞蟻吃大象。


    倘若ab實力懸殊,編劇就免不了要增加弱者的智慧與力量,有時甚至還要對強者進行一波弱化,以便將二者拉到同一水平。


    就像國產鬼片的結尾永遠是人在裝神弄鬼,實力懸殊的ab大戰往往都是以“小螞蟻憑借智慧的力量戰勝了大象”作為結局。


    這樣的結局乍看之下,確實比強者直接壓垮弱者要有起伏。


    但迴迴強弱對決,劇本都是以弱勝強,這就不免顯得太過俗套。


    因而,當年看《守望者》時,我就蠻喜歡曼哈頓博士打敗法老王的場麵,也喜歡他那句“最聰明的人類對我的威脅和螞蟻差不多大。”


    近幾年,我在一些國產片中看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2018年夏天,沈騰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就有這麽一個情節:


    兩支球隊打比賽,一支是艾倫領導的專業球隊,另一支是沈騰帶領的業餘球隊。


    比賽結果不出意料的是艾倫隊拿了冠軍,沈騰隊輸掉比賽。但奇怪的地方在於艾倫隊哭喪著臉,沈騰隊興高采烈。


    現場觀眾無不為沈騰隊歡唿,就連裁判都熱情地表揚他們。


    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在於影片所歌頌的不是戰勝對手,而是戰勝自我;


    所強調的是一種守住底線,自我超越的崇高精神。


    艾倫隊的目標不是戰勝沈騰隊,而是贏他們兩位數;


    沈騰隊的目標也不是打敗艾倫隊,而是不讓他們贏兩位數。而最後的結局,艾倫的專業球隊得分高於沈騰的業餘球隊,這很客觀,很現實,一點兒都不假;


    而在雙方的約定上,沈騰隊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實現了自我超越,而艾倫隊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從目標完成角度來看沈騰隊確實戰勝了艾倫隊。


    觀眾既希望他們贏,又怕業餘戰勝專業會顯得太雞湯、太假,那麽《西虹市首富》裏的這種結局就做到了兩全其美:


    既能在主觀上對得起觀眾的期待,又能在客觀上顯得真實、不狗血。


    去年喬杉、彭昱暢主演的行業電影《沐浴之王》亦是以雖敗猶榮收尾,與《西虹市首富》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再往前追溯,200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陽光小美女》結尾也是輸了比賽,贏了自我。


    再再往前追溯,中國古代的誇父追日、精衛填海等傳說皆是如此。


    不論結果如何,其奮鬥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崇高的精神價值。


    不過這種雖敗猶榮的套路常見於小成本電影,對於好萊塢的商業大片而言又有著另外一種選擇——各有千秋。


    《美國隊長3》中,美國隊長帶著一支小分隊護送冬兵離開,鋼鐵俠帶著另一支戰隊前來阻撓。


    這場戰鬥中鋼鐵俠的戰隊打敗了美國隊長的戰隊,可美國隊長成功實現了護送冬兵的目的,鋼鐵俠卻沒能實現自己想要擒獲他們的目的。


    從戰鬥的角度看,是鋼鐵俠隊贏了;


    從任務角度而言又是美國隊長隊勝利了。


    包括最後的結尾大戰,鋼鐵俠前一秒剛打敗冬兵,下一秒就被美隊打敗。


    而美隊的實力又與冬兵相差無幾,打敗鋼鐵俠也是靠著冬兵幫忙。


    從這裏來看,鋼鐵俠雖然輸了,但畢竟是以少敵多,那麽輸也就輸得不丟人了;


    而他能在對方人多的情況下戰勝其中一個,那又何嚐不是一種勝利?


    這場戰鬥就是既分出了輸贏,又對雙方的實力同時做出肯定。


    當電影必須要給雙方分出輸贏時,無論《西虹市首富》的雖敗猶榮,還是《美國隊長》的各有千秋,其本質都可以歸結為一點:


    另一種角度的勝利。


    從傳統到反傳統再到迴歸傳統,雖然電影所講的故事陳俗老套,觀眾也沒指望劇情有多精彩,但在理應重視的戲份上,編劇著實對其重視有加,並為此花費了不少心思。


    扯遠了,迴到《食鐵獸》這邊,雙雄爭霸是曆史故事,編劇再怎麽改不能把史實改掉。


    即便蚩尤是主角,也不能說蚩尤戰勝了黃帝。


    改編不是胡編,細說不是胡說。


    黃帝最終是贏家,這比金剛大戰哥斯拉要難處理。


    為啥呢?因為觀眾很明顯會代入到主角蚩尤身上,敗局的陰影一直縈繞心頭,這種觀影體驗是非常壞的。


    就像是知道諸葛亮的悲慘結局,然後去看諸葛亮的故事,心中難免悲愴。


    劉導是怎麽處理的呢?


    蚩尤死了後,真正的主角食鐵獸登場了,帶著遺憾踩著血海而來。


    這就相當於主角雖然輸了,但是有兄弟幫忙找迴了場子。


    有沒有很像前幾年火爆的勵誌電影《激戰》?兩個主角前後上場。


    先是彭於晏飾演的林思齊被打成高位截癱,後邊是張家輝飾演的程輝上場,把反派打爆。


    這是很稀奇的一種劇情走向,中途換了主角,劇情難免割裂。


    有人說,從一開始食鐵獸就一直出場,而且電影名就是食鐵獸,你自己代入蚩尤怪誰啊。


    就像是《權力的遊戲》,馬王死了,龍媽才能走上女王之路。


    你提前代入馬王自討沒趣,很明顯龍媽才是主角啊。


    所以說,劉導給大家玩了一個不太高明的戲法,告訴我們主角其實是食鐵獸。


    之前的雙雄爭霸就變成了黃帝和食鐵獸爭鋒。


    這就涉及到後邊的怪獸和人的平衡問題,按下不表。


    咱們再說說怪獸的部分。


    迴顧劉導的國產怪獸係列,我們不難看出劉導有心要拍出一套以娛樂為主、以滿足觀眾期待視界為目標的電影係列。


    那麽,觀眾的期待視界是什麽呢?


    我們先看比較成熟的國外作品:


    2017年《金剛:骷髏島》上映期間,導演喬丹·沃格就曾表示,很多怪獸電影都是人類喧賓奪主,怪獸沒幾分鍾,我不想拍這種電影,我會讓金剛有充分的戲份。


    事實上,在《骷髏島》這部電影中他確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從上述兩個事例都能看出,製片方完全明白觀眾想看什麽,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會讓人煩。


    劉導也知道,他一次次地調整電影裏畫麵的權重,一點點偏向怪獸。


    這部《食鐵獸》是怪獸貢獻的高潮戲份,這一點必須稱讚,值得票價。


    再講講怪獸的立場,人有人設,怪獸也有他的立場。


    《饕餮》裏邊是憤怒,《三生貓》裏邊是宿命論,《食鐵獸》則是複仇。


    食鐵獸的設計有點偷懶的嫌疑。


    饕餮是可以吞噬,吞噬的設定也很複雜,官網有十幾頁的ppt講解。


    三生貓呢,則是可以跳脫輪迴,前世今生和輪迴,更炫酷。


    到了食鐵獸這邊,就是憤怒可以膨脹並且增加攻擊力和速度,有點像綠巨人,怪獸設計這點確實是短板,沒給人亮點。


    再說說故事背景和怪獸複仇劇情的調和,也即主菜和輔菜如何調配?


    小學時候我在語文試卷上做過這麽一道閱讀題:


    某小鎮以豆腐為特色小吃。一戶人家做傳統豆腐,用料精挑細選,手工嚴格把關,因而他們家的豆腐有口皆碑。


    後來小鎮上又開了另一家豆腐鋪,做的是時尚豆腐。就是在豆腐中加入果醬、撒上曲奇、奶油、葡萄幹等甜品原料,做出的豆腐五彩斑斕,樣子好看味道也新奇,在年輕人當中很受歡迎,生意壓過那家傳統豆腐鋪。


    再後來,小鎮上舉辦美食大賽,請了資深美食家來當評委。評委嚐過兩家的豆腐後表示:時尚豆腐表麵新奇,但一口咬下全是水果味,沒有體現出豆腐的價值;而傳統豆腐樸實無華,手藝十分了得,當為冠軍。


    最後這篇文章的結束語原話記不得了,大致是說花哨的創新隻能贏得一時的潮流,而實打實的傳統手藝才能成為經典。


    我當時讀這篇文章,第一反應是拒絕花哨,追求樸實。多年後則感覺作者的意思應該是勸學生們少碰快餐文化,多讀經典名著。


    而我為何要舉著個例子呢?是因為我發現當一部電影發展成為一個係列後,創作者會在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免地匯入新元素。


    《速度與激情》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從一部小成本電影發展成標準的動作片,再發展成超級英雄,讓後來入坑的觀眾很難想象這個係列當初就隻是幾個小混混在馬路開車。


    而劉導的怪獸電影就有些‘高大上’了,他一點點地融合曆史背景,想打造出來曆史厚重感。


    比如《饕餮》裏的長城文化,《三生貓》裏的佛教文化,以及《食鐵獸》裏邊遠古部落之爭的曆史衝突。


    在傳統豆腐與時尚豆腐的故事中,雖然作者是傾向於傳統豆腐的,但也不否認新元素會讓作品在群眾中更受歡迎。


    聖迭戈動漫節,原本隻是漫迷們的交友會,後來成了電影、電視作品、玩具、電子產品、娛樂等業相關產品的綜合晚會。


    怪獸宇宙能夠秉持娛樂至上的原則,將鬥獸持續下去,這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商業大片鱗次櫛比的年代,即便是漫威這樣的大咖也不忘在爆米花的基礎上做到劇情的完好、類型的多樣、彼此的互動。


    相比之下,怪獸題材本就不如超級英雄吃香,創作上又無新意,作品之間還是割裂的,僅憑特效打鬥雖然也能收獲一定市場,但就長遠來看,未來還需較好的劇情和一些能讓人迴味的“點”來拓展受眾群體。


    而無論該係列發展成什麽模樣,其核心母題永遠不可拋棄。


    就像時尚豆腐無論怎麽創新都不會丟棄豆腐,《速度與激情》無論怎麽發展都少不了飆車,怪獸宇宙始終是以怪獸為核心母題的,人類戲份的存在實在令人頭大,它引起本文的第三個章節:


    如何平衡人物關係?


    關於人類喧賓奪主的問題,其實這跟第二點差不多,完全可以歸納到上一章節一筆帶過。但是由於這一點實在是被詬病太久了,我還是單獨拎出來說吧。


    要我說啊,在平衡人物關係上還得是《神奇寶貝》做得好。


    甭管它的名字叫《神奇寶貝》還是《寵物小精靈》還是《精靈寶可夢》還是《口袋妖怪》,都是以各種神奇的動物為宣傳賣點,且每一集都會圍繞著這隻神奇寶貝為中心,展開一段或喜或悲的故事。


    那麽人物在劇中無用了嗎?不會呀,相當有用。


    訓練家和神奇寶貝就像鏟屎官和寵物一樣,光是圍繞著主寵之間的什麽羈絆啊友誼啊矛盾啊就可以寫出好幾百集故事。


    當然,你可能對這些家長裏短的不感興趣,但一定會對下麵這些感興趣:收服、進化、挑道館、聯盟賽,這些可都是《神奇寶貝》當中深受關注的重頭戲。


    試想一下,要是沒有人類,那麽神奇寶貝就是一群野怪,誰來收服?沒人收服的話,首先玩家對戰沒了,然後道館沒了,最後聯盟賽也沒了。


    那我們看啥呢?


    因此訓練家與神奇寶貝的關係就像底盤和車身的關係。


    我們說一輛車好看,誇的是外殼吧?


    誰會趴在地上仰著頭說“您的底盤真漂亮”?


    神奇寶貝就是這層外殼,它得在最顯眼的位置吸引觀眾;


    而人類則是底盤,負責架起整個故事結構。


    像什麽道館啊聯盟賽啊,這些都是人類的社會活動,沒有人類的存在那就沒有神奇寶貝發揮的舞台。


    但到了主角不是人的電影裏,常常出現海報上一大堆妖魔鬼怪,正片裏全是人在跳大神的局麵。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崗位沒分清。


    像前麵的《神奇寶貝》的例子中,人類的存在非但不會造成喧賓奪主,反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為什麽呢?


    因為人類是底盤,神奇寶貝是車身啊。


    人類和神奇寶貝各司其職,互不幹擾,前者從事對作品構架至關重要但存在感又不高的工作,後者處在對作品構架沒那麽大作用但存在感爆棚光憑一張臉就能吸引客人的崗位。


    他們之間在各自崗位發揮各自價值的同時,絲毫不會幹擾到對方的價值。


    而電影就老是人和怪物在搶戲。


    比如《變形金剛》,變形金剛能做的事情人能做,人類能做的事情變形金剛也能做,相似度太高導致分工不明,崗位混淆,以至於常常出現人類拿著武器衝鋒陷陣,變形金剛卻趴在地上裝狗賣萌的情景。


    不過怪獸電影倒還好些,占了一點題材的便宜。


    這類題材都是講人類對抗怪獸,以及人類利用怪獸對付怪獸的故事,這點和《變形金剛》倒是區別不大。


    但區別在於變形金剛有智慧又有社會,怪獸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它們和人類的相似度較低,也就更能產生差距感,使得角色在劇本裏的崗位也和人類不同。


    它們的行動往往是在人類的行動製約下再做出的相應行為。


    怪獸電影中,彼得傑克遜版《金剛》算是在平衡人物關係上做得較好的一部。


    人類的行為和金剛的行為,人類的情感與金剛的情感,彼此之間相輔相成,無論人類還是金剛都成為電影裏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怪獸宇宙中,《金剛:骷髏島》處理人物關係也還可以,而《哥斯拉大戰金剛》基本上就是把人能省就省了,除了啞巴少女外,沒一個角色有存在感。


    劉導的怪獸電影呢?


    我私以為,人與怪獸的關係處理得一直很好。


    而且看得出來,劉導在一點點摸索那個平衡點,從三部電影的發展就能看得出來。


    最難能可貴的是,三部電影都很好看。


    前兩部人和怪獸融合起來拍,到了《食鐵獸》,怪獸就脫離人物而存在了,我覺得這才是一部純粹的怪獸片。


    並且將人物的劇情點加在怪獸的行動立場上,和好萊塢那一套殊途同歸。


    我看到很多人說劉導在向好萊塢敘事靠齊。


    其實,我們還是得承認,好萊塢電影領先我們好幾十年。


    說劉導向好萊塢靠齊其實是誇讚。


    不論怎麽樣,希望劉導的怪獸電影越來越好,早日衝到全世界!


    23shu8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諾蘭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諾蘭來了並收藏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