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李世民不信。


    連大漢諸位帝王心中也咯噔一下。


    畢竟這唐第五,漢第四,遠邁漢唐,確實在排名上做到了。


    但是拿出真憑實據來,才讓人心服口服。


    而這永樂盛世一朝,看到盤點中的入榜原因,似乎還真有進入前三的資格!


    其一,是從古至明朝,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文化瑰寶流傳下來,先人的經驗,華夏的傳承,這些不可謂不是紅利。


    當然,還有大明帝王自己以身作則,自己能力超群。


    否則就算積累到了大清,某些皇帝不照樣還是鼠目寸光?


    ……


    而大明位麵。


    朱元璋看到這裏神情都有些呆滯了。


    不是看呆了,而是在眼眸低沉,冥思著什麽。


    朱元璋一位開國帝王,心智怎會差?


    他明明傳位給的是皇太孫朱允炆,但之前了解到,卻是兒子朱棣當上的皇帝。


    這裏麵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用腳想都想得出來。


    隻是如果像李世民那樣逼宮的話,他在等著朱棣自己向他坦白。


    沒成想,朱棣也是一句不提。


    這就是之前為什麽朱棣三番四次想跟他說話,但是朱元璋他沒有理會的原因。


    這中間,是有隔閡了!


    朱元璋他對這個兒子,已經有了些怒氣。


    誰成想,他竟然為大明也打造出了一個盛世,還是遠邁漢唐的盛世!


    之前朱元璋為什麽沒有想過自己上榜。


    是因為單純憑他的“洪武之治”,經濟繁榮因素方麵來說,確實比不了之前盤點過的漢唐幾位帝王。


    有這一點經濟方麵的缺失,朱元璋便再沒有進入前三甚至是前五的想法。


    可誰能想得到,他兒子將這一點彌補上了。


    甚至還做得更好!


    他不是什麽篡位的、隻有野心的帝王。


    這個兒子,竟然也有能力!


    之前朱棣不是沒有說過什麽“永樂盛世”,但朱元璋隻是認為他跟宋高宗趙構一樣,自說自話;


    像是乾隆一般,自吹自擂。


    誰能想到,他竟然說的都是真的!


    此時此刻,朱元璋深唿吸一口氣,將怒火唿出,散在空氣中。


    這時的朱元璋心中才明白:“原來朱棣他不是不敢主動向咱說,而是怕逼宮之類的事情在萬界播放出來,如同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樣,在萬界眾人丟臉。”


    “所以才沒有明說吧?”


    朱元璋這般想著,其實此刻他對個中細節還是不曉得。


    當然了,也許今後這樁事情會揭露曝光出來。


    隻是現在,朱棣沒說,盤點中也暫時沒有提到。


    但朱元璋此刻對朱棣的印象也多少有些改觀了。


    甚至朱元璋還低頭,會心的一笑。


    畢竟自己的兒子在萬界麵前這麽為他老朱家露臉,為大明露臉,也是光榮的一件事啊。


    ……


    再看朱棣自己。


    果然如他所願,真的上榜了!


    他本不是急躁之人,但是他連忙發出彈幕:“爹!父皇!看到了嗎?兒臣也上榜了!”


    “永樂盛世,真的上榜了!”


    朱棣喜形於色!


    這場麵,將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都看傻了。


    因為他從來沒見過這麽興奮激動的父皇!


    本來,朱棣是沉穩、殺伐果斷、平日裏嚴肅之人。


    但他今天為什麽這麽激動。


    還不是因為朱棣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


    憑什麽這皇位,要隔代傳給一個孫子!


    諸多皇子,視而不見?


    難道隻是因為什麽嫡出立長?


    曆史上就沒有太子死了,傳給其他皇子皇位的事?


    就因為一個孫子,殺害了多少開國功臣;


    就因為一個孫子,又殺害了多少藩王宗室?


    但後來,父皇已經死了。


    他看不見他的那個好孫子究竟有多心狠手辣。


    若是不反,朱棣一家老小都死無葬身之地!


    落到那朱允炆手中,想好死都難!


    這些父皇都看不到。


    所以朱棣想讓他看到!


    讓他看看他的那個好孫兒究竟都幹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


    一個國家被他治理的,究竟多麽“井井有條”,“欣欣向榮”。


    大明的骨氣,又是怎麽被他的懦弱毀掉。


    而現在,畢竟是盤點盛世,這些也許可能在其他榜單中出現。


    但現在起碼有一點讓父皇看到了,那就是他的出色!


    讓朱元璋看到了他的第三盛世之盛況!


    朱棣何嚐不像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心努力,隻是想獲得父母的讚賞和認可呢?


    而眼下,顯然已經達到了第一步。


    朱棣怎麽可能不激動?


    ……


    想到這裏,朱棣打心眼裏更感激“林仙人”了!


    第三盛世大明才剛剛盤點到兩個盛世,林修也在用手機同步觀看的同時。


    忽然後台又傳來了客服指令。


    【恭喜製作人林修,您獲得明成祖朱棣打賞的——《永樂大典》正本全書全卷全冊!】


    ……


    ……


    ……


    林修一時之間整個人都懵了!啞然愣在當場。


    “什麽?《永樂大典》全卷全冊??”


    “還是正本?!”


    半晌,迴過神來的林修還在平複心情當中。


    之前的打賞,無論是什麽珍寶還黃金,林修從來都沒有這麽大的反應和震驚。


    為什麽這一次隻是一部書,而有所不同?


    難道說這部永樂大典,是因為古書,能賣出什麽好價錢?


    不,都不是!


    而是因為這《永樂大典》的離奇經曆與屈辱!


    《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這是朱棣修著的一部彰顯國威,造福萬代的百科全書!


    是經史集百家之書,是集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是涵蓋了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華夏數千年來知識財富的一部書!


    可以想見,此書是有多麽珍貴!


    多麽寶貴!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文化瑰寶的正本,卻離奇地失蹤了。


    下落不明!


    多少史學家、各方麵的教授、專家,在史書中尋找蛛絲馬跡,就是為了尋找《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


    卻都沒有找見。


    撲朔迷離!


    有人認為是殉葬了,還有人認為是已經被戰亂或者火災毀掉。


    而有正本,自然就是副本。


    但這副本的命運,也同樣曲折離奇。


    副本流傳到清代以後,很容易就想到,根本沒有引起那些大清皇帝的重視。


    隻有到了雍正時候,學士和編修官們才有了借閱、一睹瞬息的機會。


    而道光以後,清室日趨腐敗,官吏趁機盜竊,《永樂大典》便一點一點被盜走,流失損壞!


    光緒元年清點的時候,一萬多冊的《永樂大典》,隻剩下了5000多冊。


    而二十年後再清點,竟然隻剩了800冊,幾乎被偷光!


    更慘的還在後麵!


    鹹豐十年,日不落與法蘭西聯軍,包括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盟的軍隊入侵帝都,侵略者大肆焚燒劫掠,無惡不作!


    多少寶貴的文物喪失殆盡!


    多少珍貴的文物不是被毀,就是被他們給搶去!


    現如今,多少那時候被搶走的文物,還沒有迴到華夏的懷抱。


    多少華夏的瑰寶,變成了那些外賊的鎮館之寶!


    還有多少文物下落不明!華夏九州之人想要得見,想要見到自己國家的珍寶都變成了奢望。


    《永樂大典》,就是在這麽一個情況下,也沒有逃脫賊人之手,部分被燒毀;


    部分被洗劫。


    部分被修了工事。


    部分被墊了馬槽!


    曾經就有人在洋人的馬槽下麵,撿到了十冊的《永樂大典》。


    所剩殘卷,寥寥無幾!


    每當想到這裏,林修都無比痛心!


    這心髒就像是被什麽無形之手給突然攥緊!


    疼得心發慌!


    屈辱,這就是屈辱!


    每當再迴首起這些,林修恨不能活剝了那些賊人!


    哪怕是這樣,也不解心頭之恨!


    然而現在林修得到的是什麽?


    竟然是永樂大典的全卷全冊!


    還是正本!


    也就是前不久剛剛的消息。


    在法蘭西的拍賣會上。《永樂大典》其中被他們搶走的兩冊,一共四卷,連副本都算不上,還是手抄本,就已經以640萬歐元的價格成交!


    買家是一名華夏人,算上傭金,最後是以812萬元多歐元成交。


    可以想見,這《永樂大典》是有多麽珍貴!


    價值多麽高昂!


    這才是四卷的價格,換算下來,一卷就是1500萬元!


    而此刻林修手裏,算上目錄,一共有著整整22937卷!


    這得是多少錢???


    3400多億!


    而且這還是手抄本的價格。


    要是副本呢?


    如果是正本呢?!


    其價格隻會更高!


    天價!


    對於永樂大典朱棣來說,這是一本他引以為傲的書籍之一。


    可對於現代的林修來說,這就是無比寶貴、就算是天價,也有價無市的無上珍寶!


    若是迴收文物局他們知道了這一消息,又會是怎樣的一場大轟動?


    林修甚至都不敢想象!


    而眼下最關鍵的還是觀看盤點。


    所以林修隻是給陳老發去了短信,簡單將《永樂大典》的事情告知發送,便不再多言,而是觀看起下一個盛世來!


    ……


    同樣,各朝帝王也在期待著,究竟大明盛世,還有多少驚喜!


    【第三盛世】


    【第三席】


    【仁宣之治!】


    【在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


    【在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入榜原因一】


    【與民休息、主張節儉、興修水利等等甚至都成了大明盛世標配。】


    【入榜原因二】


    【此外,解決外藩割據、穩定邊防!】


    【入榜原因三】


    【文化方麵,明仁宗也對科舉製度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


    【但北方人天性淳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


    【可當時,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明仁宗規定了“南六十、北四十”,這一製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入榜原因四】


    【外夷朝賀!多少周邊國家前來朝賀、納貢、稱臣,大明國威空前強大!】


    【入榜原因五】


    【同時,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升平景觀!】


    【總評】


    【後世經常將此仁宣之治,與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拿來比較。】


    【此期間,經濟高度繁榮,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與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係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麵。


    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後人也將永樂盛世,與宣德時的盛世,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宣宗和他的父親明仁宗的統治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盛世,這十一年是明朝的黃金時代,對這段統治時期,史料中溢美之詞不勝枚舉。仁宣二帝不僅繼承了朱元璋開創的事業,而且還革除了洪永時期遺留下來的弊政。在發展社會經濟、輕刑罰、薄賦稅、納諫、用人方麵都有建樹,大明帝國空前繁榮強大,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前腳朱高熾還為父皇上榜而欣喜,卻沒有想到,自己在位期間也成了上榜盛世!!


    而最重要的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上榜了!


    可以說從大明開國開始算起,連續四位皇帝的當朝期間,全都上了榜!


    祖龍看到這裏,說不羨慕是假的。


    畢竟現在他已經知道大秦二世而亡。


    此時祖龍雙眼一凝,充滿羨慕的同時內心也在想:“如果朕將皇位傳給了扶蘇,會不會大秦也有此盛況!”


    但隨即,祖龍目光漸漸落寞下來。


    因為他知道,曆史沒有如果!


    而最殘酷的是——


    第三席的大明,如今已有三大盛世上了榜,不僅當朝太平,而且影響力空前!共曆經四位皇帝。


    可大秦跟人家明朝比將,隻有一朝!


    晚些時候更不太平!


    那胡亥的統治期間,甚至都不配稱之為大秦之朝!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單憑自己這大秦一朝,怎可能再參與前三盛世的角逐?”


    祖龍緩緩長歎了口氣,“終究這十大盛世,與朕大秦無緣了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種花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北北方方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北北方方方並收藏盤點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種花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