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如其來的朝廷更迭,正如眼下京師的暴雨一般,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莫說是不少文武百官看不懂,就連內閣的幾位都不太看得清了。
李東陽已抵了京縣,站在決堤的口子邊沿,天上雷鳴電閃、大雨滂沱,內閣大臣親自出現在這裏,其他的大小官員當然不敢在家歇著,各自穿著蓑衣冒雨在河堤邊苦勸,請李東陽到縣衙裏督促,這裏兇險萬分,一旦出事,誰也擔待不起。
在河堤上頭,則是臨時征調來的民夫,在差役的監督下,冒雨背著用塞滿了碎石的袋子投入決口之處,試圖堵住河堤。
事實上當地的官員心裏比誰都清楚,尤其隨行來的河督心裏跟明鏡似得,如此洶湧的河水朝著決口宣泄,單憑這麽點兒民力,根本就堵不住,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大雨還在傾注,現在督促著民夫堵決口,簡直就是笑話。
可是大家都知道,李大學士卻未必知道,他是清貴人,哪裏懂得這些名堂,眼下這些努力不過是做給李東陽看的,讓這位大學士知道,京縣還有河工衙門都已經盡力了,有些時候上官要的並非是結果,而是需要親眼看到這個過程,隻要看著你們在想盡各種辦法,就算堵不上,至少也可以有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評價。
民夫們在泥濘中翻滾,差役們濕漉漉的大聲吆喝,一派熱鬧的景象。
可是李東陽的臉色卻很陰沉,頭頂著烏壓壓的烏雲。大雨稀裏嘩啦的從鬥笠下如瀑布一般的淌下來,李東陽很憤怒,他不是傻子,當然明白這些人在做什麽。不過他沒有吭聲,隻是站在這裏,看到那夾雜著無數泥石的急流衝向那一馬平川的田埂。
“大人,這裏不能再待了。大人的身子骨要緊,且迴縣衙去換一身幹淨的衣衫,喝一口熱茶。不,喝一口薑茶,好好歇一歇。有下官們在這裏照看……”在旁苦勸的是京縣的縣令。弘治三年的進士,剛剛從禮部觀政調到了這京縣,名叫李如意,這李如意說起來還算是李東陽的門生,不過當著眾人的麵,他卻不敢稱李東陽做恩府,他在旁苦苦相勸,眼淚都要流出來,可是他話說到一半,卻被李東陽打斷了。
李東陽目光陰森森的盯著他。大喝道:“李如意,當日在朝的時候,你是何等的忠厚,想不到連你都變成了這個樣子,哼。你以為這點伎倆就能瞞天過海嗎?你滿肚子的經義和教化都被狗吃了嗎?”
李如意嚇了一跳,連忙跪倒在泥濘中,口裏說:“下官該死。”
李東陽卻沒有動,甚至連眼睛都沒有看他一眼,隻是愣愣的盯著那決口,站在這決口麵前。連他這大學士都變得無比的渺小,在這狂風怒吼、雷鳴閃電、大雨磅礴的天地之間,他仿佛一顆細沙。
可是那老邁的身軀,卻沒有被厚重的蓑衣壓彎,他筆直的站著,說不出的蒼涼,眼袋下的皺紋浸滿了水,那憤怒的眼睛漸漸溫和下來。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他的處世之道,也是他宦海數十年總結出來的道理,他不是謝遷,不是那種想砸碎一切重新來過的人,他熟知人的各種私欲,所以他憤怒,卻並沒有再說什麽。
“子思……”李東陽的聲音不小,在這種天氣之下,聲音若是再低一些別人也休想聽到。
子思是李如意的字,李如意聽李東陽如子侄一樣的喚他,倒是讓他心裏鬆了口氣,他連忙應道:“下官在。”
李東陽道:“撤了這些百姓,讓他們各自迴去吧,將來等災情過去,他們還不知要耗費多少力氣重建家園。把差役們都召集起來,散布到各處河堤,隨時觀察各處河堤的動向,若是哪處河堤還有衝毀的危險,要及早預警。還有,讓本地的軍戶隨時做好準備,協助遷徙百姓,那些家裏遭災的百姓,全部都安頓到縣城裏去,你抽調出一些人來,給他們安頓。”
李如意心裏卻是為難,這麽多災民要安頓,縣衙哪裏應付的過來,可是這時候他卻不敢說個不字,忙道:“是,下官知道了,請大人放心。”
李東陽點點頭,歎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麽,良久才道:“走吧,迴縣衙去。”
一幹隨員隨著李東陽上了轎子,一行人冒著雨迴到縣城,也好在京縣縣城並不是處於低窪的地段,可即便是如此,地上積攢的水還是漫過了鞋子,李東陽坐在轎子裏,拉開轎簾,任由風雨灌進來,看到這街上沒一個人影,沿街的所有鋪麵都已經關的死死的,就算有人開著門,那也是拿著簸箕或是水瓢將漫入家中的雨水倒出去。
他沒有吭聲,心裏不知在想著清早的朝議,還是方才在河堤的見聞。
到了縣衙的時候,卻有人冒雨迎過來,這人是個差役,幾乎是扯著嗓子在雨中吼:“京師急報,京師急報,加急傳來的,縣尊……”
“不準喧嘩!閣老在此。”有人去唿喝他。
那差役才立即住嘴。
李東陽的眼皮子卻是抬了抬,等到轎子進了縣衙,在一處長廊下頭穩穩停了,李東陽下轎的時候有幾個差役撐著傘過來接他,待李東陽下了地,進了長廊,隨即進了衙門的大堂,其餘的隨員也唿啦啦的跟進來,李如意在大聲招唿:“快,生炭火,熬薑湯,都斷了腿吧,快去。”說罷又過來給李東陽作揖,道:“大人少坐,下官……”
李東陽沉著臉,淡淡的問:“方才有人在喊京師急報,叫那差役來,老夫要看。”
李如意討了個沒趣,隻得擠出點笑容,連聲說是。
熱茶和急報是一並送送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差役將一個火盆放到了李東陽的腳下,李東陽頓時覺得火熱起來,可是他的心情卻是冷若寒冰,他撿起急報,拆開封泥,隨即看了起來。
隨即,他的臉色微微一變,那一雙冷漠的眼眸卻是掠過了詫異。
出事了……
正午時分,錦衣衛傾巢而出,不知何故,已經封鎖了長街和城門,京師內謠言四起,更叫人大跌眼鏡的是,一隊隊校尉突然圍住了大學士劉吉的宅子。
錦衣衛這是想做什麽?柳乘風這是想做什麽?
李東陽眯起了眼,他心裏忍不住還在犯疑,或者說皇上這是想做什麽?這裏頭透露出來的信息實在是太教人看不透了,把大學士的宅子圍了,李東陽要弄清楚的是,這件事到底是柳乘風擅自為之,還是受了宮中的指使。
若這是柳乘風的擅自行動,這柳乘風未免也太大膽了,周成的事還沒有完,他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帶人打到劉吉頭上,劉吉確實要完了,從宮裏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可就算人家受了冷落,也絕不是錦衣衛可以隨意輕慢的。
可要是宮中授意呢?
李東陽卻不太相信,皇上絕不會做出這種事,皇上就算再不喜劉吉,也不會有如此過激的行為,大不了讓他致仕就是,又何必要鬧得如此驚天動地。
天……變了……
其實早先李東陽就感覺到了一點蛛絲馬跡,從什麽時候?應該是在七八天之前,皇上的種種跡象都透著古怪,許多的舉止都像是變了一個人,就如今早的這一次朝議,皇上的所作所為可謂是驚世駭俗,沒想到這才多久,京師裏又傳出這等聳人聽聞的事。
到底……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李東陽一時也摸不清。
不過現在看來,事情不小,而且接下來,京師將會發生更驚天動地的事。
站在一側的李如意看出了李東陽臉色微變,不禁小心翼翼的道:“大人,京師那邊沒有出什麽大事吧?”
“嗯?”李東陽迴過神,隨即目光落在李如意身上,隨即很是坦然的道:“是出了一點事,嗯,老夫不是交代你去安置災民嗎?你去吧,不管怎麽樣,隻要安置好了,仍算你的功勞。”
李如意點點頭,卻知道事情肯定不太尋常,他是個聰明人,此時心裏隻是在琢磨,到底是什麽急報,能讓堂堂內閣大臣如此心神不寧。
“子思,你迴來一下。”李東陽突然又開了口,隨即吩咐道:“這裏的災情,各衙門都不能怠慢,你立即去準備車轎,老夫連夜要迴京,安置災民的事,你也不能怠慢,快去吧。”
“啊……”李如意不由驚唿一聲,道:“連夜迴京,大人,這外頭可都是瓢潑的大雨,道路又泥濘難行,據說許多道路都被山石和泥流衝垮了,大人迴去,若是出了什麽閃失,下官怎麽擔待的起?”
李東陽的語氣卻是無比的堅決,正色道:“讓你去你就去準備,老夫心意已決,你不必多言。”
李如意無奈,可是心裏未嚐沒有幾分喜色,不管怎麽說,李東陽走了,自個兒也樂的一個無人敲打,這尊大佛在這縣裏,總是教人不自在。
…………………………………………………………………………………………………………………………
第三章送到。
李東陽已抵了京縣,站在決堤的口子邊沿,天上雷鳴電閃、大雨滂沱,內閣大臣親自出現在這裏,其他的大小官員當然不敢在家歇著,各自穿著蓑衣冒雨在河堤邊苦勸,請李東陽到縣衙裏督促,這裏兇險萬分,一旦出事,誰也擔待不起。
在河堤上頭,則是臨時征調來的民夫,在差役的監督下,冒雨背著用塞滿了碎石的袋子投入決口之處,試圖堵住河堤。
事實上當地的官員心裏比誰都清楚,尤其隨行來的河督心裏跟明鏡似得,如此洶湧的河水朝著決口宣泄,單憑這麽點兒民力,根本就堵不住,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大雨還在傾注,現在督促著民夫堵決口,簡直就是笑話。
可是大家都知道,李大學士卻未必知道,他是清貴人,哪裏懂得這些名堂,眼下這些努力不過是做給李東陽看的,讓這位大學士知道,京縣還有河工衙門都已經盡力了,有些時候上官要的並非是結果,而是需要親眼看到這個過程,隻要看著你們在想盡各種辦法,就算堵不上,至少也可以有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評價。
民夫們在泥濘中翻滾,差役們濕漉漉的大聲吆喝,一派熱鬧的景象。
可是李東陽的臉色卻很陰沉,頭頂著烏壓壓的烏雲。大雨稀裏嘩啦的從鬥笠下如瀑布一般的淌下來,李東陽很憤怒,他不是傻子,當然明白這些人在做什麽。不過他沒有吭聲,隻是站在這裏,看到那夾雜著無數泥石的急流衝向那一馬平川的田埂。
“大人,這裏不能再待了。大人的身子骨要緊,且迴縣衙去換一身幹淨的衣衫,喝一口熱茶。不,喝一口薑茶,好好歇一歇。有下官們在這裏照看……”在旁苦勸的是京縣的縣令。弘治三年的進士,剛剛從禮部觀政調到了這京縣,名叫李如意,這李如意說起來還算是李東陽的門生,不過當著眾人的麵,他卻不敢稱李東陽做恩府,他在旁苦苦相勸,眼淚都要流出來,可是他話說到一半,卻被李東陽打斷了。
李東陽目光陰森森的盯著他。大喝道:“李如意,當日在朝的時候,你是何等的忠厚,想不到連你都變成了這個樣子,哼。你以為這點伎倆就能瞞天過海嗎?你滿肚子的經義和教化都被狗吃了嗎?”
李如意嚇了一跳,連忙跪倒在泥濘中,口裏說:“下官該死。”
李東陽卻沒有動,甚至連眼睛都沒有看他一眼,隻是愣愣的盯著那決口,站在這決口麵前。連他這大學士都變得無比的渺小,在這狂風怒吼、雷鳴閃電、大雨磅礴的天地之間,他仿佛一顆細沙。
可是那老邁的身軀,卻沒有被厚重的蓑衣壓彎,他筆直的站著,說不出的蒼涼,眼袋下的皺紋浸滿了水,那憤怒的眼睛漸漸溫和下來。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他的處世之道,也是他宦海數十年總結出來的道理,他不是謝遷,不是那種想砸碎一切重新來過的人,他熟知人的各種私欲,所以他憤怒,卻並沒有再說什麽。
“子思……”李東陽的聲音不小,在這種天氣之下,聲音若是再低一些別人也休想聽到。
子思是李如意的字,李如意聽李東陽如子侄一樣的喚他,倒是讓他心裏鬆了口氣,他連忙應道:“下官在。”
李東陽道:“撤了這些百姓,讓他們各自迴去吧,將來等災情過去,他們還不知要耗費多少力氣重建家園。把差役們都召集起來,散布到各處河堤,隨時觀察各處河堤的動向,若是哪處河堤還有衝毀的危險,要及早預警。還有,讓本地的軍戶隨時做好準備,協助遷徙百姓,那些家裏遭災的百姓,全部都安頓到縣城裏去,你抽調出一些人來,給他們安頓。”
李如意心裏卻是為難,這麽多災民要安頓,縣衙哪裏應付的過來,可是這時候他卻不敢說個不字,忙道:“是,下官知道了,請大人放心。”
李東陽點點頭,歎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麽,良久才道:“走吧,迴縣衙去。”
一幹隨員隨著李東陽上了轎子,一行人冒著雨迴到縣城,也好在京縣縣城並不是處於低窪的地段,可即便是如此,地上積攢的水還是漫過了鞋子,李東陽坐在轎子裏,拉開轎簾,任由風雨灌進來,看到這街上沒一個人影,沿街的所有鋪麵都已經關的死死的,就算有人開著門,那也是拿著簸箕或是水瓢將漫入家中的雨水倒出去。
他沒有吭聲,心裏不知在想著清早的朝議,還是方才在河堤的見聞。
到了縣衙的時候,卻有人冒雨迎過來,這人是個差役,幾乎是扯著嗓子在雨中吼:“京師急報,京師急報,加急傳來的,縣尊……”
“不準喧嘩!閣老在此。”有人去唿喝他。
那差役才立即住嘴。
李東陽的眼皮子卻是抬了抬,等到轎子進了縣衙,在一處長廊下頭穩穩停了,李東陽下轎的時候有幾個差役撐著傘過來接他,待李東陽下了地,進了長廊,隨即進了衙門的大堂,其餘的隨員也唿啦啦的跟進來,李如意在大聲招唿:“快,生炭火,熬薑湯,都斷了腿吧,快去。”說罷又過來給李東陽作揖,道:“大人少坐,下官……”
李東陽沉著臉,淡淡的問:“方才有人在喊京師急報,叫那差役來,老夫要看。”
李如意討了個沒趣,隻得擠出點笑容,連聲說是。
熱茶和急報是一並送送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差役將一個火盆放到了李東陽的腳下,李東陽頓時覺得火熱起來,可是他的心情卻是冷若寒冰,他撿起急報,拆開封泥,隨即看了起來。
隨即,他的臉色微微一變,那一雙冷漠的眼眸卻是掠過了詫異。
出事了……
正午時分,錦衣衛傾巢而出,不知何故,已經封鎖了長街和城門,京師內謠言四起,更叫人大跌眼鏡的是,一隊隊校尉突然圍住了大學士劉吉的宅子。
錦衣衛這是想做什麽?柳乘風這是想做什麽?
李東陽眯起了眼,他心裏忍不住還在犯疑,或者說皇上這是想做什麽?這裏頭透露出來的信息實在是太教人看不透了,把大學士的宅子圍了,李東陽要弄清楚的是,這件事到底是柳乘風擅自為之,還是受了宮中的指使。
若這是柳乘風的擅自行動,這柳乘風未免也太大膽了,周成的事還沒有完,他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帶人打到劉吉頭上,劉吉確實要完了,從宮裏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可就算人家受了冷落,也絕不是錦衣衛可以隨意輕慢的。
可要是宮中授意呢?
李東陽卻不太相信,皇上絕不會做出這種事,皇上就算再不喜劉吉,也不會有如此過激的行為,大不了讓他致仕就是,又何必要鬧得如此驚天動地。
天……變了……
其實早先李東陽就感覺到了一點蛛絲馬跡,從什麽時候?應該是在七八天之前,皇上的種種跡象都透著古怪,許多的舉止都像是變了一個人,就如今早的這一次朝議,皇上的所作所為可謂是驚世駭俗,沒想到這才多久,京師裏又傳出這等聳人聽聞的事。
到底……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李東陽一時也摸不清。
不過現在看來,事情不小,而且接下來,京師將會發生更驚天動地的事。
站在一側的李如意看出了李東陽臉色微變,不禁小心翼翼的道:“大人,京師那邊沒有出什麽大事吧?”
“嗯?”李東陽迴過神,隨即目光落在李如意身上,隨即很是坦然的道:“是出了一點事,嗯,老夫不是交代你去安置災民嗎?你去吧,不管怎麽樣,隻要安置好了,仍算你的功勞。”
李如意點點頭,卻知道事情肯定不太尋常,他是個聰明人,此時心裏隻是在琢磨,到底是什麽急報,能讓堂堂內閣大臣如此心神不寧。
“子思,你迴來一下。”李東陽突然又開了口,隨即吩咐道:“這裏的災情,各衙門都不能怠慢,你立即去準備車轎,老夫連夜要迴京,安置災民的事,你也不能怠慢,快去吧。”
“啊……”李如意不由驚唿一聲,道:“連夜迴京,大人,這外頭可都是瓢潑的大雨,道路又泥濘難行,據說許多道路都被山石和泥流衝垮了,大人迴去,若是出了什麽閃失,下官怎麽擔待的起?”
李東陽的語氣卻是無比的堅決,正色道:“讓你去你就去準備,老夫心意已決,你不必多言。”
李如意無奈,可是心裏未嚐沒有幾分喜色,不管怎麽說,李東陽走了,自個兒也樂的一個無人敲打,這尊大佛在這縣裏,總是教人不自在。
…………………………………………………………………………………………………………………………
第三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