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十七世紀初, 大明似乎也就進入了一個重災期, 洪災、旱災、地震等等,這樣的災難根源是什麽,朱由檢沒有那個專業知識去解釋。但是在生產力沒有邁入機械化時代的明朝, 天災意味著饑荒的接踵而至,農耕年代以土地為生的人們對於災害的應變能力不高。如果在遇上一個不靠譜的統治者, 或者確切的說遇到了一個執政不給力的朝廷那麽後果就是民.怨.沸騰、被慢慢逼.到絕路,然後大家一起完蛋。執政者被揭.竿而起的人推翻了皇帝寶座, 滿朝的既得利益者在頑固反抗與投機選擇中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吳無h想要建立的災情防禦係統, 不是一個簡單的構想,他並不是從政治意義上出發的,而是從最基本的民生發麵出發, 如何在這個時代中應對災害。如果沒有辦法預防, 那麽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把傷害與損失降到最低。


    吳無h的語氣有些嘲弄, 自古無權無財的人從來都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偏偏諷刺地是統治者總是在獲得了權力之後,就忘了最初的時候,他們不過也是泥腿子出身,轉而變得目下無塵的高人一等,好像人真的能夠分出一個三六九等來, 然而其實在心地與品質上有時候連一個家務多少存糧的百姓都不如。“眼下,朝廷也是如此,在多年的沉屙累積之後, 災害帶來是傷害不僅傷害到了吃不飽的百姓,也已經顯現出了惡性循環的後果,朝廷的官員越來越缺失了應對災害的能力,他們也無所謂要不要去應對災害,破罐子破摔說的就是他們。”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隱之,其實每朝每代都有災害,李世民算是一個有名的皇帝了吧,貞觀之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之間,幾乎是每一年都有旱災與洪災,武則天執政十五年,水災泛濫七年,旱災五年光顧,但是唐朝不還是好好地撐了過來。對於百姓來說災害很可怕,但是對於朝廷來說最可怕的從來就不是天災,而是它失去了麵對天災的責任心,朝廷不去承擔起賑災的重擔,難道讓手無寸鐵的百姓去承擔?”


    吳無h沒有說出口的,但是朱由檢卻心知肚明的是,那些下層的官員對於皇權心有畏懼,但是沒有那樣的畏懼。如果朝廷支撐不住了,最後為這一切買單的,甚至說輸的最淒慘的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他會被起.義軍所殺,然後下一個皇帝開啟了新的篇章。但是那些下頭的官員都會死嗎?這也不可能,說不定改了口風,恭維了新帝,又是新的腐.敗一天。


    “所以,要從災情防禦入手。”朱由檢把整個的計劃仔細地看了一遍,這份計劃中不單單針對一種自然災害,而是有了全麵的概括,從曆史上而言,主要有旱災、洪災、地動、蝗災、瘟疫等大致五項,這些災害產生的後果卻大有相似之處,百姓大批死亡、嚴重的糧食歉收,而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其中特別是瘟疫這類的災害,它對於勞動力與一個王朝的活力影響是毀滅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狹路相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海十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海十八並收藏[明]狹路相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