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記載(秦王政)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後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鶴反,戮其屍。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文中翻譯過來就是:秦王政七年(前240),彗星先在東方出現,又在北方出現,五月,又在西方出現。將軍蒙驁死了。秦軍攻打龍、孤、慶都,又迴師進攻汲地。彗星又在西方連續出現了十六天。夏太後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長安君成矯率領軍隊攻打趙國,在屯留造反了,結果他手下的軍官都被殺死,那裏的百姓被遷往臨洮。前來討伐成矯的將軍壁死了,屯留的士兵在蒲鶮(hè,鶴)又造反,致使他死後還遭到鞭戮屍體的酷刑。黃河的魚大批湧上岸邊,人們被迫趕著馬車到東方去找尋食物。


    目前爭議最大的在於要命的幾個標點符號:


    其一、“將軍驁死。[..tw超多好看小說]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那麽秦國著名戰將蒙驁是怎麽死的?他是死在征戰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地的過程中,還是死在這之前?秦國為什麽要攻打汲地?秦王的親奶奶、親祖後夏太後偏偏此時死了,這裏麵有沒有什麽玄機?


    其二、“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可是也有一些曆史記載是成矯叛逃去了趙國,成蟜投降趙國後,還被趙悼襄王封於饒(今河北饒陽東北)。這個事變可謂非常大的叛亂了,成矯也是秦王唯一的兄弟,就是貨真價實的王爺呀,他放著好日子不過,為何非要叛亂不可?他是受到了樊於期的蠱惑嗎?


    其三、前來鎮壓成矯叛亂的將軍壁也死了,他是怎麽死的?其死後為何士卒們會嘩變?最後是怎麽失敗的?“遭到鞭戮屍體的酷刑”的究竟是將軍壁,還是另有他人?還是在屯留、蒲鶴造反的士卒戮其屍?


    其四、“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人們被迫趕著馬車到東方去找尋食物?東方是哪裏,就是逃亡趙國和魏國或者韓國呀!一國的人口大逃亡,這可不是什麽國家吉兆!是什麽原因會造成黃河裏的魚兒大量跳上岸邊,史書中沒有提到洪水、河岸潰決,那就一定是因為發生了嚴重的地震或其他的災變!


    秦王嬴政權力交接的那些年間,天上彗星大量出現,秦國宮廷動蕩不安,秦趙兩國重開戰,當時的天象、地相、人間似應都是多事之秋!


    此外,還有一些更加出格的翻譯和理解,就不再多說了,也都更加凸顯出了古代中文的玄妙。


    筆者的理解是:


    1、在秦王嬴政即將親政前夕,秦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內亂,成矯的叛亂隻是宮廷鬥爭的延伸和對立雙方矛盾激化的直接反應。秦宮內部的矛盾已經無限升級,就連前往鎮壓成矯叛亂的軍隊都分裂了!更要命的是軍事內亂發生在秦國、趙國爭奪的戰略要地上黨地區核心,其爆發的原因極為複雜。


    2、從這場內亂的結果來看,秦王嬴政損了大將、死了奶奶、失去了弟弟或者是兄弟失和,秦王以及當時主政的呂不韋等人顯然對此非常憤怒,就連對有罪者鞭戮屍體的罕見酷刑也祭出來了。不但如此,秦王恨死了成矯身邊的將軍樊於期,曾懸賞千金、封邑萬戶來懸賞獲得樊於期的人頭,以至於後來燕國太子丹認為隻要取得樊於期的人頭,就一定會受到秦王親自接見,也就有機會讓刺客荊軻去實施暗殺秦王嬴政的計劃了。從另一方麵講,秦王是否是對弟弟成矯的叛亂十分痛心、肝腸寸斷而遷怒與其身邊之人呢?


    3、史載:春秋時,周文王之後康叔被封於衛,其後代有衛昌公,太子居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稱太子汲,其後代支庶子孫遂姓汲氏。至於秦軍為什麽會“還兵攻汲”?這是為了掃清衛國的殘渣餘孽。因為此前,秦國已經攻下衛國,逼近魏國東郡,衛君角率領他的宗族遷居到韓國的野王(河南沁陽),憑借山勢險阻,保住了魏國的河內。野王在今日河南焦作附近,而汲地(今河南省衛輝市)遠在河南新鄉附近,兩地的距離不近,當時黃河的河道應當更靠近北方,汲地應當距離黃河很近。戰國後期,衛國日見衰弱,隻剩下帝丘(今日濮陽)一城,而衛侯也被貶號為君。


    古代魏國的都城大梁,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當時黃河離城很遠,今開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陽等縣均在南岸。可見,衛國夾縫中求生存,是因為受到了當時趙國、魏國甚至齊國的護佑才沒有被人很快消滅掉,其國際外交公關還是搞得比較好的。


    4、秦國內亂,亂了敵人有利於趙國。趙國為什麽未能趁機奪取戰略要地上黨呢?是力不從心還是其中另有隱憂?這個問題或者戰略失誤非常嚴重,也直接影響到了日後趙國的國運。這樣的天賜良機都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趙國宮廷內部此時到底在忙亂些什麽?


    下麵,我們就將目光轉會先秦時代趙國與秦國的烽火戰場,力爭能夠破譯這些曆史謎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