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在鑄錢工場那裏幹的確實很不錯,看上去人很謙遜、和善、肯賣力氣、又不會耍奸弄滑,所以很有人緣。(..tw無彈窗廣告)但在他心裏,其實卻絕非象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知足和安心!----趙高在這裏做工,乃是迫不得已、沒有辦法的事情,實際上他整天都在琢磨著,怎麽才能混個大大的官職來做!


    戰國時期的秦國,老百姓要想祈求獲得官職、或享受富貴,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參軍到戰場上賣命,殺敵立功,選擇去當武將或充當“砲灰”。二是參加類似於後世科舉考試的逐級考試,去選擇作文官。


    如果兩條路都走不通的時候,也可以去捐獻錢物、買個有名無實的“可售爵位”來聊以自慰、多少可以提高提高身價。賄賂買官卻是不行的,那種行為一旦東窗事發,距離全族滅門之禍就不遠了!


    秦國李斯當政,他不大喜歡文官,捎帶著君王--秦王嬴政也對儒生們有了看法,所以秦國文官的選拔考試有好一陣子沒搞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名言,在當時是不大頂用了!


    哎,想這李斯原本也是文化人出身,可他自己一旦得了高位,就反倒瞧不起文化人了,反倒認為儒生們大多數隻會耍嘴皮子、搖筆杆子,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於國家沒有什麽用處,還整日看啥都不順眼、不時煽風點火、搬弄是非,宣揚什麽“人權壓倒一切啊”、“多黨輪流執政”啊、“廢除死刑”啊,“開放賭場、紅燈區”啊之類脫離國情、被敵國利用、給政府出難題的混賬邏輯。沒有一個政府是十全十美的,政策的調整總是跟不上時代的快速發展。趕上亂世或戰爭年代,讀書人可以去輔佐豪傑。若是和平年代,就需要用慧眼去觀察社會,發現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哪些社會管理的缺失,或者有多少敗類混了進去,應當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循正常渠道反映問題或檢舉、揭發、提議案,不能惡意抹黑國家、否定一切。


    李斯所看中的,是象“水工鄭國“那樣能夠學以致用、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人,或者象右丞相王琯那樣,身為文官不是牢騷滿腹,而是竭盡忠誠、勤勉守分的人。最好是象左丞相馮去疾、昌文君那樣文武雙全的人。


    那李斯具體喜歡什麽類型的人呢?首先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再次是陰險毒辣的秦重、梠守之、菟裘孤等等原樞密府的心腹手下,再次就是姚賈那樣工於心計、善於平衡各方利益,服務於政策大局的人物。


    趙高想想就泄了氣,自己不是武將,除了認識不少字,胸中墨水其實也不多,拿那些自己識得的“字”,也組不成個文章。就算勉強拚湊成了一篇文章,估計也是“墓碑體”。文武都不行,那可如何能夠出人頭地呢?


    他又不甘心,心裏想:論勇武,咱也獨自謀殺過幾個人,盡管最後挨了100棍子,差點沒被打死、還被判刑入獄、至今也還在勞動改造,但那也是“功績”呀!更何況,自己還曾經奮不顧身地在洪水中拯救過好幾十條人命呢!誰說我趙高不勇武?


    論文化,好歹咱也認識幾百個字(大多數都是從私塾裏和石碑文上學的),比大字不識一個的泥腿子們強太多了!咱還會刻字,又肯動腦子,自己書寫的字跡比起許多儒生盡管練習了多年、還想狗爬一樣的蹩腳書法,也強太多了!誰敢說我趙高沒文化?


    那憑什麽他們都趾高氣揚地高坐公堂,我就得沒日沒夜、低三下四地幹苦力活呢?


    我趙高算起來,也是不折不扣的“秦國王族外戚”。我吃飯的的時候,管派飯的夥計都得對我彎腰、呲牙笑一笑,多給我兩個饅頭、多給舀兩勺米粥、多給加一勺蔬菜。就是我多偷偷從食缶裏多夾出一塊肉片來,人家也不埋怨!---不過,要多夾兩塊肉片,就要挨罵了。


    一個念頭油然而生,趙高驕傲起來,“敢情我趙高就是這一大夥兒工匠中的文化人呀,我就是此中的佼佼者啊!”,趙高尋思:我今後得學著斯文起來,以後沒有“文字”的活計兒,咱不幹了!


    這銅錢上也有字,不過千萬枚銅錢上麵的字,也千篇一律隻有兩個--“半”和“兩”,這可顯示不出自己的真實文化水平來,我趙高認識好幾百個字呢!不成,鑄錢這活真不能幹了。若是再幹下去,就豈不真成了“半瓶子醋”和“就這兩下子”了!


    先秦時代的青銅器,起初主要是王室和貴族在使用,後來才有一些生活類型的青銅器皿普及到了民間。民間所用的,主要是使用木器、漆器、陶器、石器,有些富戶在木器上刷上一層仿青銅的油漆,也是當時的一種時尚。這說明,青銅器尤其是其中的大型器具,絕不是尋常人家可以隨便使用的,得有一定的身份和資格、地位在裏麵。


    先秦的青銅鑄造工場很大,也根據產品不同,劃分為許多彼此獨立的分工場、工匠們也隸屬於不同的部門。


    秦國青銅鑄造廠的產品,除了銅錢,大體上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1、禮器:一般是大型化的鍾、鼎、鬲、簋(gui)案、尊、盤等等,還有許多字形複雜難認的如觚(gu)、卣(you)、斝(jia)、罍(lei)、鎜(pan)等等,就不再多說了。


    2、樂器:銅鼓、編鍾、銅鈸、銅鐃、銅鑼、銅嗩呐、琴盤等等。


    3、兵器: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之類,還有匕首、弩機、盾牌、兵車上使用的銅構件。


    4、生活用具:小型的鼎、鬲、豆、斛、銅菜刀、銅案、銅俎、銅盆、酒爵、酒樽、銅缶、銅鏡、銅鈴鐺等等。


    5、勞動工具:銅鏟、銅鍬、銅斧頭、銅鋤頭、銅耙等等,即使鐵器出現以後,堅硬、耐鏽蝕的青銅勞動工具,也依然未被取代。


    從上麵的清單,大家就可以看出,銅器上有文字的或有大量文字的,確實不多啊!


    禮器上麵的文字最多,都是由大量文字組成的文章,這也是今日考古工作者們最夢寐以求、最渴望得到的重器。大型鍾、鼎、案、尊、盤上麵鑄造或陰刻的文字,就是研究曆史的無價之寶!可惜,趙高暫時還沒那種高超的鑄造水平,他還是個層次較低的技師,不可能讓他去幹那個。


    兵器、樂器、勞動工具上麵也有文字,不過是“司工xx年造”,隻是個生產標記,有時候上麵還沒有文字。


    生活用品上一般鑄造或蝕刻有幾個簡短的詞句,如“長命百歲”、“榮華富貴”、“花好月圓”、“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百年好合”之類的吉祥話語,雖然有一些文化需求,但也隻是點綴。


    話雖這麽說,聰明伶俐的趙高還是很快拿定了主意------去第三鑄造場!


    原來,這青銅禮器的鑄造,十分精細紛雜。鑄造時所使用的各種範(模具)就很複雜,和範、分範,陶範、石範、失蠟法鑄造使用的特種模具,還要有鑲嵌、焊接、鎏金、打磨等種種複雜的工藝。不但如此,大型青銅器的鑄造,還講究有華美的紋飾。花鳥紋、饕餮紋(獸麵紋)、龍鳳紋、蟠螭(chi)紋、動物紋、草葉紋、魚鱗紋、漁獵紋、雲雷紋(連續的折線,方角的叫做雷紋,圓角的叫做雲紋)。這裏需要說明一下,先秦時代的中國先民在銘文中經常提到的一種龍,叫做夔龍的,其實就是鱷魚,即今日的揚子鱷,隻不過那時候氣候溫潤,揚子鱷的生存範圍幾乎遍及“中國”大江南北。


    古人對於“龍”這種神奇“動物”的假想,也在不斷演化,但又充分證據表明,先民對於“龍”的描述,已經跟今日差不多了。就是今天,我們對“龍”究竟是三條腿、還是四條腿,都還拿不定主意,莫衷一是。這裏麵也是大有學問的,龍本是蛇身,它不應當有腿和爪,那腿和爪是屬於鱷魚的!不過有爭議說:《論衡》一書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的腹,魚的鱗,虎的腳掌,鷹的爪子,我們不得不歎服,中國的先民竟然整出“龍”這樣一個,10或20不像的動物象征。也許它根本就不是動物,隻是我們希望有一種動物能夠綜合其他萬物的長處和優點,甚至連翅膀都不用就能飛行。這就是偉大的龍,中華民族的象征!


    西方人的想象力比我們差遠了,它們心目中的飛行仙人都要有翅膀才行,如天使等等,至於沒翅膀的女巫則必須騎上笤帚。阿拉伯的神靈也是乘坐飛毯。


    隻有咱們中國的仙人,啥也不用,直接就能駕雲飛。孫悟空飛行不像“飛天”,比較難看一點,行十萬八千裏路,也隻需翻一個跟頭就夠了。


    趙高發現什麽新大陸了?


    不是神馬新大陸,是新大物!-------鑄造銅柱、銅牌,那上麵可全都是“字”啊!


    原來,除了鑄造我們上麵提到的那些青銅物品,秦國青銅鑄造場的業務又有新發展!


    李斯主政以來,秦國先前的法律條文被廢棄、更改的很多,新的法律法律層出不窮也時常變動、調整,漸漸有了一個穩定期。


    秦王嬴政和李斯下令,將基本成熟的法律條文銘刻在銅柱或銅牌上,樹立、懸掛在廣場、郡縣府衙門口讓國人知曉,讓官吏和鄉民學習、抄錄。秦國青銅鑄造場的銅柱、銅牌生產量暴增!


    設立法柱的做法,古今都有:公元前1792年,漢穆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他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國王。勤於朝政,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在位40年,使巴比倫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漢穆拉比每天要處理的申訴案件太多,簡直應付不了。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了一部法典。漢穆拉比命令把法典刻在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馬都克大神殿裏。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000行,約8000字。圓柱挖掘出來的時候,正麵7欄(35條)已經損壞,其餘的基本完整。上麵的字跡優美,是一種隻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體。


    漢穆拉比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條,其中包括訴訟手續、盜竊處理、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和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地位等條文。漢穆拉比法典比較全麵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我國古代記錄法律條文的青銅器,不強調千奇百怪的式樣和複雜的紋飾,製作起來相對要簡單許多。考古發現,戰國之前金屬器皿上的銘文,一般是鑄造上去的。凸出的文字叫做陽文,凹陷下去的文字叫做陰文,都是使用帶有文字的模具一次鑄造或分鑄成的。春秋之後,青銅器上的文字就普遍變成了後期雕刻,標誌著硬度比青銅還要大的刻字工具,鑿子、金屬切削具有了新的發展。是不是用上了金剛石?如果你能證實了,你就能去北大曆史係讀博士了。


    可是,因為那銅柱或銅牌上麵刻滿了文字,對能夠識文斷字的工匠很有需求,一個字都不能刻錯了,否則“一字之差、謬以千裏”,人命關天、玩笑開不得!


    如果一個工匠將刑罰中的“仗笞二百”多刻了一道,非鬧出人命不可!要是將“斬首”刻成了“斬手”,那這個工匠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小命給搭進去!


    因為鑄造銅柱這東西,紋飾不多,技術含量太低,就是悶頭在那上麵蝕刻文字。所以秦國技藝精湛的青銅鑄造師傅們都不屑於去幹,而工匠們也覺得刻字太費力氣,不願意去幹,可這正是趙高盼望已久的好工種啊!


    趙高自己會製作模具,剛學會了冶煉青銅,在加上原本他就是個終日刻字的石匠,盡管刻的主要是墓碑、石牌坊,可使用鑿子、錘子等等這些工具,趙高很在行啊,秦國廷尉李斯當年還誇過他呢!


    沒有人去幹,我去!這條道路走下去,你們嫌枯燥乏味,我不嫌!--為什麽?這工作不但要求能夠識字,還能有機會學習好法律條文啊!不要小看這法律,這幾行簡簡單單的文字,可以讓人哭,也可以讓人笑。可以讓一路人笑,也可以讓一路人哭!


    真要把法律讀懂得了,你就能讀懂君王和長吏的心思,也就可以讓人縱橫其間、遊刃有餘。同樣,也就知道了什麽是君主所鼓勵的、什麽是君主厭惡的,從而趨利避害、飛黃騰達啊!


    沒有經曆過刑事處罰的人,沒有經曆過死生一線之懸窘境的人,很難體會到趙高的感慨之心,對法律的尊崇、敬畏之心!


    另一方麵,趙高還是想當文官。自己學問不高,有限的那點知識還是在私塾裏和從碑刻上學來的,自己年紀也不小了,不可能再像學童那樣,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就是想學,也不一定找得到門路和師傅。


    學習鑽研法律是一條捷徑啊!這看似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其實凝聚、薈萃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社會哲理。君王的治民之術、治民之道,也都在其中啊!


    若是能悟得這律法之中的精要,就能心如明鏡,看破這滾滾紅塵、世間百態呀。若能參透這律法之中的玄機,就能進退自如、掌控萬事先機啊。若是能製訂法律,那自己就可以位列公卿、傲視塵寰啊!


    趙高越想越興奮!他下定決心,要通過刻苦研習律法,給自己開啟一扇門,一扇實現其勃勃野心、通往成功的大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