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人劉禹錫《賞牡丹》


    韓國都城新鄭的西門外,簇擁的人群中,夾雜著低沉的啜泣之聲。


    昨夜一場淅淅瀝瀝、不期而至的新雨,潤濕了殘花綠柳。輕颺的暖風,又催得花瓣枯萎、飄零。正是桃花、李花凋謝、眾芳搖落的暮春時節。


    此時,沒有人再為春日的遠去而傷懷,因為他(她)們都在為即將遠行的韓非揪心、祈禱。


    韓國上卿韓非眼含熱淚向前來送行的父老們揖手告別,韓國都城裏文武百官都來相送。


    韓王安與韓非肩並肩,邊交談、邊在驛路上行進,君臣相送一程,難舍難分。侍從們牽著馬不遠不近跟在身後。


    韓王安:韓非,防人之心不可無!論怎樣,你一定要給本王、給韓國活著迴來啊!此去洛陽,處境兇險,若是遭到秦人暗算,你且先保住自身安全,再做它圖。你如何去做,本王也不會埋怨你,你看看這些父老鄉親們,他們是掏心窩子地對待愛卿呀!


    韓非:大王,為何要羈留秦王的妃子德妃呢?


    韓王安:若是那秦王扣留愛卿,他也別想再得到德妃樺辛。


    韓非:那秦王薄情寡恩,大王未曾聽說到趙國公主淑妃之事嗎?若其懷小人之心,則其又如何會去顧惜一個女人?臣以為,君子有殺身而成仁、無求生以害仁,這樣做不妥當呀!


    請吾王恩準,釋德妃與韓非同去洛陽。


    韓王安思慮片刻:好吧,那就傳命,讓她跟你一起走吧。


    韓非一行伴隨秦王愛妃德妃的車仗,與韓王揮手為別、西行而去。遠山如黛,前路漫漫。


    洛陽東門外,李斯身著華貴的黑色綾羅禮袍,腰束玉帶,他正騎在馬上向遠方眺望。


    韓國使團的車隊、馬隊緩緩而行,清晰地進入視野。就要與久違的學弟韓非見麵了,李斯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策馬揚鞭迎上前去,一群衛士們也蜂擁隨同而去!


    韓非從車窗中看到了那飛馳而來的駿馬,聽到了李斯急切的唿喚:賢弟!---賢弟!


    韓非迫不及待地跳下馬車,奔跑向前,白色長袍的飄帶隨風飛舞起來。“兄長!---愚弟來了!”


    李斯跳下馬,拋棄馬的韁繩,張開手臂,飛跑上前。


    “哈哈哈--哈哈哈--”兩個人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仰天大笑,又一同翻滾在草地上。


    韓國使團的車隊、李斯的護衛們也都停下來,目瞪口呆地看著兩個大男人,在藍天、白雲映照下的芳草地上,縱情地撒歡-----跳躍、擁抱、翻滾。


    李斯緊緊挽著韓非的手臂,向眾人走來,那神情仿佛在說:你們看,這是我的賢弟!


    而韓非撫著李斯的肩膀,也好像在告訴大家:來,認識一下,這是我的長兄!


    眾人滿心歡喜,德妃樺辛在華麗的輦車中看到這動人的一幕,也忍俊不止。


    李斯主持了秦國為韓國使團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


    二百名盛裝的殳仗隊員組成寬闊的通道,殳仗隊身後兩邊整齊地分列著由五千騎兵組成的軍陣。歡快的鼓點和悠長的號角,歡迎著遠方的客人。


    古代的長殳是一種禮器,殳首去掉了矛戈的尖銳部分,呈圓形或柱狀,以示善意、和平,現代成為儀仗隊。


    李斯與韓非策馬巡視著秦軍的軍陣,坐騎的鑾鈴發出清脆悅耳的和鳴。


    韓非問李斯:兄長,近來可曾有師傅的音信?


    李斯咳嗽兩聲:嗯,有啊!前幾個月師傅給我捎信來說,他老人家身體還好,一切都好,讓徒弟們放心呢。--咿?你不曾接到老夫子的書信嗎?


    韓非: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師傅的音信了,心裏很是惦念。唉!事務繁忙,一直也脫不開身,去看看他老人家。


    李斯看著韓非略顯單薄的身姿:賢弟消瘦了不少,莫要太過操勞啊!


    韓非輕歎一口氣:兄長倒是紅光滿麵,氣色不錯,隻是也增添了不少白發。沒辦法呀,諸事煩亂不說,韓國本就國小軍弱,還總有盜賊惦記著呀。


    李斯聞言尷尬地說:是呀,是呀!愚兄這裏也不容易。


    眾人漸次入城不提。


    當晚,李斯又出麵為韓國代表團擺酒洗塵。席間,李斯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韓非代表韓國使團,也對秦國的盛情宴請表示感謝。美酒佳肴、觥籌交錯、氣氛和諧融洽。


    李斯豪爽地勸酒:賢弟,再來共飲一樽!


    連續幾樽酒下肚,韓非自感不勝酒力,推辭道:兄長盛情難卻,韓非卻實在是不能再喝了。


    李斯:唉!--明日裏也暫時無事,秦王且安排大家,去行宮園林觀賞牡丹,盛景奇觀,巡遊花海啊!大家今夜就別拘束啦,來,來,來,一醉方休!


    秦國樞密府副使終離宗也舉起酒樽:“韓大人,長史敬的酒怎能不喝呢?我來陪同共飲!”


    韓國大臣彰武:“韓大人貴體不合,我來陪終離大人暢飲吧!你若喝一樽,我先喝一樽,再替韓大人一樽!”


    終離宗不服氣:拿酒來!試試彰武大人的海量!終離宗連幹五杯,臉不變色,瞥著那彰武牛飲10杯,依舊氣定神閑。終離宗大唿:好漢!繼續來!又一連氣幹了九樽,他的臉和脖子漲紅起來,身子有些搖晃了。


    再看那彰武連珠箭一般將18樽燒酒灌進一個空酒壇,揚手提將起來,咕咚咚一飲而盡!猶自在喝彩:好酒,不錯!俺們山裏人沒喝過這等好酒,還有沒有?終離大人,再來!


    終離宗看著心驚,張大嘴巴、氣勢頓時矮了三分:“酒倒是有,這喝法太硬啊!--俺先吃會兒菜。”


    酒席上高潮迭起,韓國與秦國眾臣酒桌上互不相讓、捉對廝殺,各有勝負。


    最終除了衛士們和負責倒酒上菜的侍者,席間還能站起來的隻剩下三個人,韓非、李斯和一個不喝酒的秦國小吏。


    李斯:賢弟,說到喝酒嘛。我覺得當年,我初到蘭陵投靠師傅的那一夜,跟賢弟喝的酒,乃是世上最甘冽香甜的酒!


    韓非笑對:蘭陵美酒雖佳,卻是兄長的心境好啊!當年,兄長囊中的燒餅,也格外好吃哩!想來,能不費分文而入夫子學館者,也確實沒有幾個人呀!沒有師傅,兄長那碩鼠登天之夢,又如何可幻化成真?


    李斯瞥見席間,除了他們兩個和一群醉態可掬的韓國、秦國官員,竟還端坐著一位秦國小吏,在那裏悠閑地啃著膾炙,似是在側耳傾聽,頓時心下大怒。


    李斯手指那人喝道:眾人皆醉,汝因何獨醒?怠慢賓朋,豈有此理!


    那小吏唬得屁滾尿流,急忙丟下手中的膾炙之肉,抱起一個酒壇“咕咚咚”把自己也灌醉了!


    李斯、韓非相視大笑。


    那名自己喝醉酒的小吏,一連氣沉醉了兩日三夜。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說:“酒,--拿酒來--”,後來,此人忽然變得千杯不醉,讓眾酒徒們歎為觀止,人送外號稱之為“酒場不倒翁”。結果他很快就獲得攢升,最終晉身為秦國外史姚賈手下的國宴大司席,成了秦國的酒仙。


    李斯無意之中,又為秦國開發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日,日上三竿時,眾人才邀集起來,前去秦國洛陽行宮觀賞牡丹。


    牡丹花,是一種花型巨大、美豔的花卉,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花團錦繡,絕冠中華”。現代以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四川彭城、成都,甘肅蘭州、臨夏,廣西的灌陽為著名栽培地。


    牡丹的母本原產地是秦嶺和巴山的北麓,原本是一種野生的灌木,植株矮小,叫做芙蓉。後人用芍藥做砧木與之嫁接後,逐漸成為牡丹。


    洛陽的牡丹,自古就很著名,牡丹花也人稱洛陽花,有“洛陽人慣見奇葩,


    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之說。曆代文人墨客吟詠讚美牡丹的詩文,燦若星河。


    先秦的牡丹,跟今日我們尋常見到的很不相同,它是一株株牡丹樹!枝幹粗壯、花團錦簇,


    陣陣異香、沁人心脾。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樹樹牡丹,花枝綻放、濃豔欲滴,奇香滿園。


    李斯稱頌:重華疊翠,人間仙境,總領群芳是牡丹啊!


    韓非感慨道:此物神韻如畫,觀者如仙。卻是深鎖禁宮高牆之內,普天之下,識者無多。


    李斯:賢弟!牡丹富貴,名花擇主啊!秦王傾慕賢弟之才,喜讀爾之佳作,度之足可等身啊。


    韓非俯下身去,仔細觀瞧碎石堆裏的一叢幽蘭,“兄長,韓非最喜愛的,是這幽蘭的孤芳,待到秋天它開花的時節,任是生於空山僻野中、無人來賞識,也蕊含正氣,不失為花中君子啊!兄長,我還記得嫂嫂楚湘當年最愛的,也是蘭花吧?


    李斯半晌無言,信步走了很久才說道:賢弟,兄長都是為了你好啊。


    韓非抱拳:多謝兄長了!韓非雖然愚鈍,但也知曉守死善道,與國盡忠,不可棄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