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繼續去跟蹤趙高的軌跡。
公元前233年,農曆7月份的秦國山川大地。
這一年的雨季來的很遲,自打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過後,天空就一直不下雨。平日裏渭河、涇河中湍急的水流變得又細又慢,好像成了幾道小溪。鹹陽渭河邊的河岸上,大大小小的船隻都擱淺在岸邊的沙地上,船老大和夥計們已經拋棄了漁網,直接赤腳趟到窄窄的河溝裏去摸魚。
嚴重的旱情給農夫帶來的不啻是一場災難,新播種的晚穀、黍、稷很少有正常出芽的,就是田地裏生長出來秧苗,也大多是稀稀落落、蔫耷耷的沒有生氣,真是桑條無葉土生煙啊。
農夫們憂心忡忡地看著腳下幹裂如魚鱗的土地,伸出手指去探察土壤裂隙的深度,喉嚨裏發出詛咒或祈禱的聲音。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農曆6月5日或6日,“芒種”表示夏收(麥類有芒作物成熟)、夏種大忙季節。“芒種”字麵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也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時節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村裏的長老們招唿富戶、村民募捐,急著去整修破敗的龍王廟。貧苦的鄉民們一邊捐出或多或少的“秦半兩”,一邊唉聲歎氣:都是平時不給龍王添香火給鬧得,這急了去求,也不知龍王開不開眼。
“急來抱佛腳”這句話不能用,因為先秦那時候,中原本土還沒有傳來佛教。
龍王廟裏的社鼓整日鳴響著,嗩呐和蘆笙嘈嘈雜雜的曲調吵鬧得人心神不寧,幡燒五畜煙火的氣味彌漫在各地的村落,嗆得人不住地咳嗽、流淚。
官府的老爺、鄉紳們也都去祭拜求雨,乞求上蒼體恤人間的苦難,早日能降下甘霖。老天爺似乎不為所動,依舊是晴空萬裏,沒有大片雲彩的影子,天空中隻是高高漂浮著幾抹淡淡的雲條,幹燥的可怕極了。
吃水也成了難題,古井快要幹涸了,從裏麵提出來是渾濁的泥漿,黃紅的顏色在木桶裏沉澱很長時間也不見清澈。山間的涓涓泉水,早就變成了一條細細又時常斷續的小小細流,泉眼下的凹坑裏,積攢的泉水一次隻夠打半桶,還要繼續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打另一個半桶。
從好遠處趕來的村民們,圍攏著這救命的泉水,焦急地等待著,還不時為先來後到發生言語的爭吵。
趙高牽著他那棗紅馬,馬背上馱著兩隻空桶,也耐心地排隊等候著。他手拿一根幹枯的樹枝,在沙地上隨手比劃著寫字。
鄉民們善意地說:趙石匠,平日裏你總是幫襯大夥兒,要不你先來舀水吧!
趙高抬頭笑笑,兜兜馬韁繩:不用了,俺一個人過活,除了飲飲這牲口,也吃不了多少水。
叔伯們家裏還等水下鍋,大夥兒先來吧。
眾人誇獎:咱村這高兒啊,真是心眼好,唉!他那才去了的親娘也是個大善人、大好人呀!
有人對趙高說:趙高,你好歹是王親,可不能總在小村裏憋屈著啊。
趙高擺擺手:俺家這門親戚,可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伺候不起、也高攀不上的,俺是啥,俺自個清楚。不過是個平頭小老百姓、待罪刑徒而已,三年服喪滿了,還得去繼續服刑。
眾人唏噓不已、感歎人命、世情難測。
一個垂髫的小童奔過去,跟趙高央求:大哥哥,你不是答應過,給我刻一隻石頭小猴了嘛?
趙高:哦,是有這迴事,--看哥哥這記性,好啦!迴去我就給你刻一個。
小童眨著眼睛:哥哥,你在山裏見過真的小猴嗎?
趙高得意地說:當然!還是一大群呢,有猴王、猴子、猴孫。
小童:我聽爺爺說,見過猴王的人能當王侯呢!我也要跟你到大山裏麵,看看猴王去。
眾人大笑起來。
趙高認真地說:成!先看看你能不能跟我騎馬!
趙高從馬背上取下木桶,縱身上馬,攬起小童,抱穩在胸前,一抖馬韁,雙腳一磕馬鐙。那駿馬立刻緩緩起步、順著山坡小跑起來。
馬踏枯草,原野上,一路留下小童和趙高歡樂的笑聲。
二千多年前的秦川大地,氣候要比今天溫暖濕潤的太多,到處都是茂密的山林和溪流、沼澤,據中國古代氣象學研究初步認為:先秦時代,中國的平均降雨量豐沛,約為今天的兩倍以上。所以這次的旱災來的很是蹊蹺,雨季到來了,可是雲帶連影子都沒有,不是雨水稀少,而是根本就沒有雨!這應是很多老農都未曾經曆的極端天象。
龍王廟裏的祭祀哀歎著:龍神呀,你快降下一點點甘霖吧。大地上要餓死無數的人啦。
山上的道士也被官府驅趕來設置道場,乞求能夠禳災消孽,可是老天爺依舊無動於衷,大地幹渴的讓人絕望。
氣溫急劇升高,水汽蒸騰、沼澤迅速消失了,大量的魚類、蛙類死亡,鵝和鴨子整日在泥塘裏打滾,渾身髒兮兮的。最後,水塘裏的泥水也幹涸了,露出龜裂的塘底。本來蒼翠的山林,枝葉枯黃萎靡,無精打采地在熱風中顫抖。遍地的綠草大半也已經幹枯了,知了一聲一聲象哭泣一樣地悲鳴著。天空中還是僅見有極薄極薄的白雲在浮動。
村裏的老人帶著哭腔說:老天爺這是要逼死人啦!
災情嚴重,人們想盡了辦法,也無可奈何旱魔的肆虐。有些地方的官府,開始準許百姓逃避他鄉暫時避禍。可是,除了巴蜀地帶,整個秦國的境況也都是如此。
旱災延續了3個多月,農時已誤,當年夏季之後的收成全泡湯了,農民眼巴巴地看著天空,指望著還能有機會,去搶種一些晚稻或山芋。
在萬眾蒼生的期盼下,老天終於開眼了,但帶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趙高汗流浹背地站在院落中的核桃樹下,樹上拴著他的棗紅駿馬。他手中搖動著一個大蒲扇,愛惜地邊捋著馬兒的鬃毛,邊給它扇風降溫。
頭頂上核桃樹蔫巴巴的樹葉撲簌簌晃動起來,起風了。
很長時間了,天氣酷熱、一絲風都沒有,影影綽綽到處是蒸騰的熱浪。
風來了,竟也變得如此珍貴。
村莊裏的孩童們綻開了笑臉,紛紛光著脊背跑出家門,唿喊著:風來了,雨要來了!
天空慢慢陰暗了下來,一片濃雲緩緩地移動,籠罩過頭頂的天空。
風由弱變強,終於唿啦啦吹動起了龍王廟頂上的幡旗。風勢更猛烈了,幹枯的樹葉嘩啦啦地飄落下來,吹起了不少人家屋頂的茅草,院子裏的籬笆在狂風中搖動、傾倒。
一個時辰後,風停了,雨不緊不慢地下起來。
這是貴如金子般的喜雨啊!
所有的人家都將水桶、木盆、石缶等能夠承接雨水的器皿,統統半尺來、擺滿院落。
歡唿雀躍的人群任憑雨水澆濕了衣衫,在雨中奔跑、唿喊、祈禱、感恩上蒼的賜福。
從東南方向奔湧而來的烏雲卷積著,天色恍如黑夜。
濃墨般的烏雲翻滾低垂,一道道狂蟒、虯枝般的閃電在烏雲中縱橫交馳,或如泰山壓頂一般連接起天地。震耳欲聾的雷聲低低地炸過頭頂,震得人頭皮發麻、心中恐懼。
那雨也不再像初期那樣溫柔,而是瓢潑一般地灌注下來,沒有個停息。
老輩子人講:大旱後往往有大水災。
田野土地上,因為旱情而縱橫交錯的裂隙,早就被雨水灌滿了,村落周圍所有的坑塘、溝溝壑壑的積水都滿當了起來。
家家戶戶的茅屋開始不住地滲水,人們紛紛在門檻處築起土堆,用木盆往屋外淘水。
暗淡的天光下,雨下個無休無止,一連兩日,危險終於來臨了。
農戶夯土築起的房舍,因為長時間的浸泡變得鬆軟,土牆開始坍塌,驚恐的鄉民們紛紛冒雨逃出戶外,四處躲避。
村中裏的長者聲音嘶啞地吼著:要發大水了,快去高處躲避吧。
院子裏的積水已經快要過膝了,趙高終於放棄了繼續淘水的打算,他從院中牽出棗紅馬,騎馬向弟弟們家中方向奔去。
“趙候--弟妹--趙賢--快走啊!”
兄弟三人匯合,二弟趙賢的妻子用蓑衣遮蓋著年幼的孩子,同三弟趙候的妻子騎上馬,兄弟三人深一腳、淺一腳地淌水牽馬,隨著眾鄉民去往高坡上避難。
他們走上坡頂的時候,迴頭去張望。
但見,村邊那平日裏溫順流淌的小溪,竟驚悚地變得象江河一樣寬闊。那激流洶湧、翻騰,卷著駭人的漩渦,將一處處民宅吞噬無蹤。
而馬欄河的河水早已衝絕了堤岸,四溢橫流地吞沒了林地和田園。
到處是白亮亮一片汪洋,遠處目之所及,未被完全淹沒的村落竟象一葉葉扁舟,在風雨中搖曳、消逝--
哭聲一片!
洪水中衝下來許多倒塌民房的房梁和椽木,也有無數的屍體和掙紮唿救的百姓,可是無人敢去救助。
山崖也崩塌了,泥石流轟隆隆奔湧而下,泥浪推動著巨石,將山下的村落夷為平地,再深埋在亂石下麵。
山坡上靠近坡頂的地方,有一處石砌牆體的堅固府第,成了這些鄉民們的避難所,它就是當年秦王遵母後--秦國趙太後趙姬之命,給姨娘趙雲娘修造的府第。
那裏一直閑置著,早前除了官府派駐看管的守門人,並無人去居住。後來,那裏辟出了五六間房子,成了縣衙堆放錢糧的府庫,新駐守著若幹護衛軍士,可它依舊是屬於趙家的財產。
這裏現在成了災難之中的庇護所。
趙氏兄弟們招唿一幫青年人,奔往坡下去拯救落水的民眾,他們用長杆、用繩索、有時候還手挽手涉入激流,打撈起百餘條生命,但也無奈地看著更多的人浮沉在怒濤中。
趙高渾身沾滿泥漿,身先士卒,用他有力的臂膊,從激流中挽救出了幾十號生命,給予了他(她)們在滔天洪水中生的希望。
夜幕降臨了,篝火點起來,圍攏著溫暖的火堆,已經沒有人再繼續哭泣,苦難的時刻,活著就是幸福。
不過一日的光景,家園無存、無數的生命隨水而逝。
一個老太太喃喃地說:是趙太後和雲娘婆婆顯靈,救了我們大夥兒呀!
災民們躁動著、附和起來:對啊,等大災過去了,我們要在近旁修一座娘娘廟,永遠懷念太後姐妹倆的恩德啊!
公元前233年,農曆7月份的秦國山川大地。
這一年的雨季來的很遲,自打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過後,天空就一直不下雨。平日裏渭河、涇河中湍急的水流變得又細又慢,好像成了幾道小溪。鹹陽渭河邊的河岸上,大大小小的船隻都擱淺在岸邊的沙地上,船老大和夥計們已經拋棄了漁網,直接赤腳趟到窄窄的河溝裏去摸魚。
嚴重的旱情給農夫帶來的不啻是一場災難,新播種的晚穀、黍、稷很少有正常出芽的,就是田地裏生長出來秧苗,也大多是稀稀落落、蔫耷耷的沒有生氣,真是桑條無葉土生煙啊。
農夫們憂心忡忡地看著腳下幹裂如魚鱗的土地,伸出手指去探察土壤裂隙的深度,喉嚨裏發出詛咒或祈禱的聲音。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農曆6月5日或6日,“芒種”表示夏收(麥類有芒作物成熟)、夏種大忙季節。“芒種”字麵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也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時節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村裏的長老們招唿富戶、村民募捐,急著去整修破敗的龍王廟。貧苦的鄉民們一邊捐出或多或少的“秦半兩”,一邊唉聲歎氣:都是平時不給龍王添香火給鬧得,這急了去求,也不知龍王開不開眼。
“急來抱佛腳”這句話不能用,因為先秦那時候,中原本土還沒有傳來佛教。
龍王廟裏的社鼓整日鳴響著,嗩呐和蘆笙嘈嘈雜雜的曲調吵鬧得人心神不寧,幡燒五畜煙火的氣味彌漫在各地的村落,嗆得人不住地咳嗽、流淚。
官府的老爺、鄉紳們也都去祭拜求雨,乞求上蒼體恤人間的苦難,早日能降下甘霖。老天爺似乎不為所動,依舊是晴空萬裏,沒有大片雲彩的影子,天空中隻是高高漂浮著幾抹淡淡的雲條,幹燥的可怕極了。
吃水也成了難題,古井快要幹涸了,從裏麵提出來是渾濁的泥漿,黃紅的顏色在木桶裏沉澱很長時間也不見清澈。山間的涓涓泉水,早就變成了一條細細又時常斷續的小小細流,泉眼下的凹坑裏,積攢的泉水一次隻夠打半桶,還要繼續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打另一個半桶。
從好遠處趕來的村民們,圍攏著這救命的泉水,焦急地等待著,還不時為先來後到發生言語的爭吵。
趙高牽著他那棗紅馬,馬背上馱著兩隻空桶,也耐心地排隊等候著。他手拿一根幹枯的樹枝,在沙地上隨手比劃著寫字。
鄉民們善意地說:趙石匠,平日裏你總是幫襯大夥兒,要不你先來舀水吧!
趙高抬頭笑笑,兜兜馬韁繩:不用了,俺一個人過活,除了飲飲這牲口,也吃不了多少水。
叔伯們家裏還等水下鍋,大夥兒先來吧。
眾人誇獎:咱村這高兒啊,真是心眼好,唉!他那才去了的親娘也是個大善人、大好人呀!
有人對趙高說:趙高,你好歹是王親,可不能總在小村裏憋屈著啊。
趙高擺擺手:俺家這門親戚,可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伺候不起、也高攀不上的,俺是啥,俺自個清楚。不過是個平頭小老百姓、待罪刑徒而已,三年服喪滿了,還得去繼續服刑。
眾人唏噓不已、感歎人命、世情難測。
一個垂髫的小童奔過去,跟趙高央求:大哥哥,你不是答應過,給我刻一隻石頭小猴了嘛?
趙高:哦,是有這迴事,--看哥哥這記性,好啦!迴去我就給你刻一個。
小童眨著眼睛:哥哥,你在山裏見過真的小猴嗎?
趙高得意地說:當然!還是一大群呢,有猴王、猴子、猴孫。
小童:我聽爺爺說,見過猴王的人能當王侯呢!我也要跟你到大山裏麵,看看猴王去。
眾人大笑起來。
趙高認真地說:成!先看看你能不能跟我騎馬!
趙高從馬背上取下木桶,縱身上馬,攬起小童,抱穩在胸前,一抖馬韁,雙腳一磕馬鐙。那駿馬立刻緩緩起步、順著山坡小跑起來。
馬踏枯草,原野上,一路留下小童和趙高歡樂的笑聲。
二千多年前的秦川大地,氣候要比今天溫暖濕潤的太多,到處都是茂密的山林和溪流、沼澤,據中國古代氣象學研究初步認為:先秦時代,中國的平均降雨量豐沛,約為今天的兩倍以上。所以這次的旱災來的很是蹊蹺,雨季到來了,可是雲帶連影子都沒有,不是雨水稀少,而是根本就沒有雨!這應是很多老農都未曾經曆的極端天象。
龍王廟裏的祭祀哀歎著:龍神呀,你快降下一點點甘霖吧。大地上要餓死無數的人啦。
山上的道士也被官府驅趕來設置道場,乞求能夠禳災消孽,可是老天爺依舊無動於衷,大地幹渴的讓人絕望。
氣溫急劇升高,水汽蒸騰、沼澤迅速消失了,大量的魚類、蛙類死亡,鵝和鴨子整日在泥塘裏打滾,渾身髒兮兮的。最後,水塘裏的泥水也幹涸了,露出龜裂的塘底。本來蒼翠的山林,枝葉枯黃萎靡,無精打采地在熱風中顫抖。遍地的綠草大半也已經幹枯了,知了一聲一聲象哭泣一樣地悲鳴著。天空中還是僅見有極薄極薄的白雲在浮動。
村裏的老人帶著哭腔說:老天爺這是要逼死人啦!
災情嚴重,人們想盡了辦法,也無可奈何旱魔的肆虐。有些地方的官府,開始準許百姓逃避他鄉暫時避禍。可是,除了巴蜀地帶,整個秦國的境況也都是如此。
旱災延續了3個多月,農時已誤,當年夏季之後的收成全泡湯了,農民眼巴巴地看著天空,指望著還能有機會,去搶種一些晚稻或山芋。
在萬眾蒼生的期盼下,老天終於開眼了,但帶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趙高汗流浹背地站在院落中的核桃樹下,樹上拴著他的棗紅駿馬。他手中搖動著一個大蒲扇,愛惜地邊捋著馬兒的鬃毛,邊給它扇風降溫。
頭頂上核桃樹蔫巴巴的樹葉撲簌簌晃動起來,起風了。
很長時間了,天氣酷熱、一絲風都沒有,影影綽綽到處是蒸騰的熱浪。
風來了,竟也變得如此珍貴。
村莊裏的孩童們綻開了笑臉,紛紛光著脊背跑出家門,唿喊著:風來了,雨要來了!
天空慢慢陰暗了下來,一片濃雲緩緩地移動,籠罩過頭頂的天空。
風由弱變強,終於唿啦啦吹動起了龍王廟頂上的幡旗。風勢更猛烈了,幹枯的樹葉嘩啦啦地飄落下來,吹起了不少人家屋頂的茅草,院子裏的籬笆在狂風中搖動、傾倒。
一個時辰後,風停了,雨不緊不慢地下起來。
這是貴如金子般的喜雨啊!
所有的人家都將水桶、木盆、石缶等能夠承接雨水的器皿,統統半尺來、擺滿院落。
歡唿雀躍的人群任憑雨水澆濕了衣衫,在雨中奔跑、唿喊、祈禱、感恩上蒼的賜福。
從東南方向奔湧而來的烏雲卷積著,天色恍如黑夜。
濃墨般的烏雲翻滾低垂,一道道狂蟒、虯枝般的閃電在烏雲中縱橫交馳,或如泰山壓頂一般連接起天地。震耳欲聾的雷聲低低地炸過頭頂,震得人頭皮發麻、心中恐懼。
那雨也不再像初期那樣溫柔,而是瓢潑一般地灌注下來,沒有個停息。
老輩子人講:大旱後往往有大水災。
田野土地上,因為旱情而縱橫交錯的裂隙,早就被雨水灌滿了,村落周圍所有的坑塘、溝溝壑壑的積水都滿當了起來。
家家戶戶的茅屋開始不住地滲水,人們紛紛在門檻處築起土堆,用木盆往屋外淘水。
暗淡的天光下,雨下個無休無止,一連兩日,危險終於來臨了。
農戶夯土築起的房舍,因為長時間的浸泡變得鬆軟,土牆開始坍塌,驚恐的鄉民們紛紛冒雨逃出戶外,四處躲避。
村中裏的長者聲音嘶啞地吼著:要發大水了,快去高處躲避吧。
院子裏的積水已經快要過膝了,趙高終於放棄了繼續淘水的打算,他從院中牽出棗紅馬,騎馬向弟弟們家中方向奔去。
“趙候--弟妹--趙賢--快走啊!”
兄弟三人匯合,二弟趙賢的妻子用蓑衣遮蓋著年幼的孩子,同三弟趙候的妻子騎上馬,兄弟三人深一腳、淺一腳地淌水牽馬,隨著眾鄉民去往高坡上避難。
他們走上坡頂的時候,迴頭去張望。
但見,村邊那平日裏溫順流淌的小溪,竟驚悚地變得象江河一樣寬闊。那激流洶湧、翻騰,卷著駭人的漩渦,將一處處民宅吞噬無蹤。
而馬欄河的河水早已衝絕了堤岸,四溢橫流地吞沒了林地和田園。
到處是白亮亮一片汪洋,遠處目之所及,未被完全淹沒的村落竟象一葉葉扁舟,在風雨中搖曳、消逝--
哭聲一片!
洪水中衝下來許多倒塌民房的房梁和椽木,也有無數的屍體和掙紮唿救的百姓,可是無人敢去救助。
山崖也崩塌了,泥石流轟隆隆奔湧而下,泥浪推動著巨石,將山下的村落夷為平地,再深埋在亂石下麵。
山坡上靠近坡頂的地方,有一處石砌牆體的堅固府第,成了這些鄉民們的避難所,它就是當年秦王遵母後--秦國趙太後趙姬之命,給姨娘趙雲娘修造的府第。
那裏一直閑置著,早前除了官府派駐看管的守門人,並無人去居住。後來,那裏辟出了五六間房子,成了縣衙堆放錢糧的府庫,新駐守著若幹護衛軍士,可它依舊是屬於趙家的財產。
這裏現在成了災難之中的庇護所。
趙氏兄弟們招唿一幫青年人,奔往坡下去拯救落水的民眾,他們用長杆、用繩索、有時候還手挽手涉入激流,打撈起百餘條生命,但也無奈地看著更多的人浮沉在怒濤中。
趙高渾身沾滿泥漿,身先士卒,用他有力的臂膊,從激流中挽救出了幾十號生命,給予了他(她)們在滔天洪水中生的希望。
夜幕降臨了,篝火點起來,圍攏著溫暖的火堆,已經沒有人再繼續哭泣,苦難的時刻,活著就是幸福。
不過一日的光景,家園無存、無數的生命隨水而逝。
一個老太太喃喃地說:是趙太後和雲娘婆婆顯靈,救了我們大夥兒呀!
災民們躁動著、附和起來:對啊,等大災過去了,我們要在近旁修一座娘娘廟,永遠懷念太後姐妹倆的恩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