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五月初,天氣幹熱,正值小麥成熟的季節。


    唐代白居易有詩《觀刈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秦將桓齕率領10餘萬秦軍,穿越太行古道,又一次侵入趙國腹地,進占宜安(河北槁城)、石城(石家莊)、赤麗(河北欒城、元氏)一帶地區。宜安(河北槁城)等地,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糧倉。


    趙國鄉民眼睜睜不敢去收割莊稼,紛紛逃離家園、躲避戰火。


    那桓齕這次獨自領軍前來,蒙武、蒙恬、楊端和、李由所部卻都沒有跟隨,這是為何?


    原來,蒙武進了統帥部,蒙恬、楊端和、李由諸將所部大部分都去往邯鄲城下,增援王翦、李信所部去了。那王翦、李信在邯鄲外圍苦守了一年多,早已是士氣全無,鬥誌萎靡。秦王下令繼續攻城,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眼見桓齕這次又出擊了,王翦、李信兩將狀態愈加低迷。秦軍邯鄲方麵的兵力增加了,戰鬥力卻沒有提高多少。蒙恬、楊端和、李由所部初生牛犢不怕虎,貿然發起攻擊,也被李牧麾軍打的屁滾尿流,頓時氣焰下去了不少。


    這次,桓齕所部10餘萬人真真正正成了偏師,能支援他們的隻有一些城池裏的駐軍,那些駐軍數量不少,加起來也接近20萬人,可是分兵駐守各地,靈活機動的力量卻不足。


    那桓齕氣焰囂張,所部除了攜帶兵刃,還人手一把鐮刀,四處收割趙國的莊稼,還打穀、揚場、辟地晾曬,然後把搶掠來的糧食,大車小車載運去往秦國。


    趙國統帥部裏,群情激昂。


    李牧:桓齕這東西,可惡至極,欺人太甚!


    司馬尚:不滅此賊,難消我趙國軍民心頭之恨!


    趙蔥:不要中了敵人的奸計!


    李牧:邯鄲城下,足可守禦。正好騰出手來,殲滅此賊。此役,本帥親往迎敵!


    司馬尚:將軍還是不要打明旗號,以免秦軍知道後猛攻邯鄲。


    李牧:正因為本帥亮明旗號、出征北方,秦軍才不會對邯鄲發起大的攻勢。即使敵人攻擊邯鄲,你等留下來指揮抗禦也足以應對。


    趙蔥:為何?


    李牧:我們要研究、掌握、利用好敵軍將帥的心思!汝等不見,那桓齕氣焰彌天,王翦、李信城下苦撐一年有餘,損兵折將、毫無建樹。故此,本帥判定:我攻擊殲滅北路桓齕軍之時,南路秦軍必不加掣肘,桓齕是死路一條了!


    諸將齊聲讚成,表示死守邯鄲,請主帥放心出征。


    接到將令,趙國代地守軍即刻點發3萬軍馬,借道燕國秘密南下,燕太子丹果不食言,3萬燕國軍隊改旗易幟、暗助趙軍,一同火速南下。


    半個月後,這隻勁旅夜行曉宿,秘密行軍,抵達邯鄲附近,李牧、趙蔥立即前往指揮,司馬尚等留下來堅守邯鄲。


    李牧大張旗鼓地出征了!


    桓齕並不知道李牧指揮的是燕趙兩國的勁旅,這隻部隊全部是騎兵,弓馬嫻熟,身經百戰,說是戰鬥力以一當十,毫不為過!


    王翦、李信接到報告,趙國李牧親自領軍去打桓齕,心中竊喜,兩人竟然有滋有味地飲酒作樂,然後命令各部嚴加防範,固守營盤。


    南路秦軍根本不提配合桓齕所部作戰的事情,悠然徘徊於邯鄲外圍,坐視桓齕所部覆滅!


    且說李牧、趙蔥等將領抵達軍營,檢閱過6萬精兵,又征調5萬守備部隊,立即起兵,徑奔桓齕所部殺去。


    桓齕指揮軍隊正在赤麗搶糧,聞聽趙國軍隊出動,有喜有憂。喜的是:終於調動趙國從邯鄲分兵來交戰了。憂的是自己這次兵力不足,隻有十四萬人。原來的騎兵部隊大部分去了邯鄲,自己手裏隻有5萬騎兵部隊可用,其餘的都是輕兵和重甲部隊,先鋒虎賁部隊也在與扈輒交戰的時候打完了。另外,敵軍統帥李牧來襲,桓齕也很憂慮。


    桓齕急忙把敵情上報,同時傳書給王翦所部,要求他們北上支援、與李牧會戰。


    不足五日,李牧大軍快速與扈輒部前沿部隊,在赤麗接觸交戰,桓齕部損失了千把騎兵。桓齕立即下令編組重裝集群,嚴密防範李牧部騎兵襲擊。那重裝部隊,一身重甲、手持堅盾、長矛,不懼弓弩和騎兵,防禦能力和殺傷力驚人,對此桓齕是充滿自信的。他也卯足了勁,要與李牧大戰一場!


    誰成想,李牧竟然下令安營紮寨,挖掘壕塹,與桓齕對壘。


    桓齕欣喜:原來李牧也被嚇破膽了!懼怕我的裝甲步兵,不敢用騎兵發動攻擊,居然下馬構築陣地,打起了陣地戰。等王翦援軍到來,正好被包了餃子。到那時候,且看李牧如何逃脫?那陣地戰正是我軍所長啊!李牧以其之短,攻我之長,不是白送死嘛!


    桓齕指揮秦軍開始主動攻擊,可是重裝步兵一接近敵人陣地,就遭到拋石機猛烈轟擊,被雨點一般的落石,砸的不成個陣型。趙國軍隊弓弩射擊技術超群,每次攻擊秦軍都傷亡慘重。趙國陣地前遍地壕溝和陷坑,鹿寨、拒馬、陣前還布置了隨時可被引燃的大量柴草,攻擊一再受阻。桓齕一籌莫展,眼看援軍遲遲不到,隻好也紮營與李牧對壘,也學著李牧挖掘壕溝、布設陷阱,與李牧打起了名副其實的陣地戰。


    這時間一長,桓齕就有些輕敵了。


    桓齕大營,軍帳之中。


    “報!趙國軍隊派人搶收糧食,運往邯鄲”


    “報!發現趙國動員很多百姓,在李牧軍掩護下收割莊稼!”


    桓齕:我說這李牧咋一反常態、擺下怪陣呢!原來目的是為了搶收莊稼。他是不敢與我交鋒,才出此下策的。不成,我再不出擊,糧食被他們搶完了,李牧也跑了,我桓齕得丟多大人?


    部將:那李牧固守陣地,從不出戰,我們也一時攻不上去,這可咋辦?


    桓齕:李牧此行的目的,不就是搶糧嗎?我們上當了,他根本就不敢打仗,我們被他拖在了這裏,那廂趙國派出人馬,四處搶收糧食。必須盡快解決掉李牧,誘騙他們脫離營壘,將其野戰消滅掉!


    部將:那我們該怎麽辦?


    桓齕:既然李牧不戰,我們還跟他耗什麽!赤麗這裏的莊稼快要搶收完了,宜安(河北槁城)的糧食,也被我們收割得差不多了,肥下(河北晉州)一帶的莊稼成熟稍晚。我們就去那裏,如果我們以小部分兵力,攻擊肥下。李牧見有利可圖且沒有危險,必然會去救援。他必跟隨去搶奪,正好可以尋機野戰消滅之!


    其實,桓齕這個謀略還是很不錯的。肥下是趙國重要的城邑,附近也是趙國的“糧倉”。如果李牧部出動去阻攔秦軍,必然暴露在曠野之外,桓齕會趁李牧立足未穩,立即發起攻擊,那樣一來,李牧所部必然重蹈扈輒的悲慘命運。


    可惜,李牧不是扈輒,他此行的目的也不在於搶糧,他在緊盯著桓齕的腦袋!


    兵不厭詐,桓齕留下部分兵力--2萬輕兵駐守營壘,為迷惑李牧,旗號不減,桓齕的帥旗還飄揚在秦軍的營壘之上。秦軍派出一支部隊佯作攻打肥下,其實主力卻在肥下附近布設下口袋陣。秦軍編組了三個重裝集群,並配合騎兵,埋伏在赤麗經宜安、去往肥下的必經之路上,企圖施展圍城打援的戰術,一舉殲滅李牧部隊。


    李牧聞知秦軍主力去了肥下,假裝不知,按兵不動。


    肥下守軍一連五日,傳來緊急軍情:秦軍一部,圍攻肥下城池,盼速來救援。


    李牧依舊按兵不動。


    趙蔥:將軍,肥下告急,我們應當去援救啊!


    李牧:急什麽?秦軍如果欲圖攻取肥下,早應拔取了城池。五日不下,表明秦軍主力不在肥下!桓齕引軍離開了營壘,可將旗還在,敵人知道我們一定會去援救肥下,可又給我們做下敵將桓齕“還在赤麗營壘”的假象。這說明了什麽?說明敵人希望我們去!如不出所料,桓齕一定在半途等著我們。


    燕軍將領程虞:李牧將軍,我們該如何應對?


    代地騎兵將領公孫展:我軍不妨趁機先攻取秦軍大營!


    李牧:暫時不動,再讓桓齕在野地裏熬上幾天。


    秦軍桓齕所部,佯攻肥下,卻不見李牧來救援。大軍潛伏野外,天氣炎熱,汗流浹背。再加上蚊蟲叮咬,飲水困難,苦不堪言。漸漸沒了耐心,這李牧怎麽還不上鉤啊?


    又耽擱三日,李牧升帳。


    李牧:趙蔥聽令!你引五萬大軍,今夜偷襲敵營!不得全殲,驅趕敵軍去往石城!


    趙蔥:遵命!


    李牧:程虞、公孫展聽令!


    二將:末將在!


    李牧:本帥親領汝等所部6萬騎兵精銳,天明啟程,去伏擊桓齕!


    夜深人靜,已是四更。


    趙國將領趙蔥悄悄引軍出營,全軍頭纏白布,以利夜戰識敵。趙國軍隊摸到秦軍營壘側背,發聲呐喊,一齊衝鋒,頃刻間攻破了秦軍防禦薄弱又失於疏忽的營壘,殺得秦軍鬼哭狼嚎。


    當夜月色暗淡,星辰寥落,秦軍連自己人和對手都無法區分。在震天的呐喊聲中,被趙軍追殺得不辨東西、暈頭轉向,四處逃散,傷亡慘重。


    混戰了一個時辰後,天色微明,秦軍2萬多人馬,也隻剩下3000左右,被趙國軍隊一路追趕著,丟盔卸甲,從赤麗逃往石城(今石家莊附近)


    秦軍逃到石城後,與守軍匯合駐守待援。趙國軍隊圍攻石城,準備以毒攻毒,圍城打援。


    再說桓齕苦等李牧部隊上鉤而不得,信心已經動搖。聽聞赤麗大營被破、傷亡慘重的噩耗,心中焦慮起來。此時,石城方向一再告急:趙軍勢大,防禦告急,拉兄弟一把吧!


    桓齕傳令:立即起兵,去往石城!


    秦軍蜂擁趕往石城。騎兵馬快,很快就脫離了主力重甲部隊,衝在了隊伍的前麵。


    此時,李牧6萬騎兵精銳俱潛伏在滹沱河河道或叢林之中,平原設伏,靜候秦軍前來送死。


    眼看秦軍馬隊飛馳而來,李牧拔刀唿喊:出擊!--殺敵!


    山唿海嘯一般,燕趙聯軍6萬騎兵精銳縱馬截殺,秦軍騎兵部隊猝不及防,無路可逃。


    6萬對5萬,兩軍力量差距並非過於懸殊,可是秦軍實際的戰力卻完全處於下風,何況是被李牧軍突然襲擊。那些燕趙騎兵,邊衝鋒邊用弓弩狂射,箭無虛發,秦軍人仰馬翻,毫無招架之功,兩軍還未曾兵刃接戰,秦軍就已經損失大半。


    燕趙聯軍馬踏秦軍,李牧一馬當先,白刃相交,一顆顆秦軍的人頭落下,跌落塵埃。


    四野裏殺聲一片,逐漸歸於寂靜。李牧部果然驍勇,秦軍騎兵全軍覆沒。田野裏,隻剩下無數戰馬,馬鐙上拖著秦軍的死屍在四處遊蕩。


    李牧部隊歡唿勝利!


    李牧:迅速撿拾弓箭,整備軍馬,準備啃硬骨頭!


    秦軍的重甲部隊到來了!


    桓齕又氣又急,命令秦軍編組方陣抗擊李牧的騎兵。


    這重裝步兵雖然不懼弓弩和騎兵衝擊,卻有一個明顯的弱點,就是行動緩慢,正麵堅固、兩翼和身後薄弱。


    李牧:不用心急!弓弩伺候,突擊兩翼!


    因為速度差異,秦軍無法攻擊李牧部騎兵,而李牧的騎兵就若即若離,緊緊纏繞在桓齕重甲部隊周圍,不斷襲擊其兩翼和後軍。


    弓弩攢射下,秦軍大量中箭倒地。桓齕隻得下令,也排開了扈輒當年所用的圓陣,以防備李牧軍的四麵襲擊。但是,秦軍始終被籠罩在燕趙聯軍密集的箭雨下,傷亡劇增。秦軍士卒汗流浹背、體力衰竭,行軍速度愈來愈緩慢。


    桓齕所部戰不能戰,也無法擺脫,盡成砧板上的魚肉。


    遷延沒有多久,李牧部獲得增援------古代“喀秋莎”運來了!


    大量事先裝載在馬車上的拋石機齊射!亂石橫飛,秦軍重甲部隊整齊的戰陣成了活靶子。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下,秦軍防禦圈逐漸崩潰、瓦解。


    桓齕麵如死灰,束手無措。


    一陣緊似一陣箭雨的襲擊,冰雹一樣的石塊猛烈砸擊!


    秦軍士兵紛紛拋棄重甲,躍下河堤、涉水逃逸,督戰隊都無法去阻止。


    哀號中不少人淹溺激流當中。僥幸遊過河流、抵達滹沱河對岸的,卻發現迎接他們的,依舊是趙國騎兵的馬刀!


    秦軍將領桓齕的號令,此時已經無效了。


    “將軍,走不脫了,--咱們投降吧”,士卒們圍攏著桓齕哀求。


    桓齕陰沉著臉色:李牧會讓你們活著嗎?要活命的,跟著我衝!


    桓齕搜羅起了2000人馬,跌跌撞撞徑奔李牧軍旗方向撲來,困獸猶鬥!


    李牧停下戰馬,冷眼觀瞧著,咬牙切齒地咒罵:找死!


    “弓弩準備!--放!”


    箭雨如蝗,秦軍紛紛哀號倒地,李牧部騎兵衝出,將這些秦軍全部斬首。


    桓齕胸前背後中箭數枚,趴在一處亂石堆上喘息,腳下是成堆的秦軍屍體。


    桓齕艱難地扶著一根矛戈站立起來,衣衫襤褸,鮮血從嘴角不住地流淌。趙國騎兵將其四下圍定,劍拔弩張,怒目而視。


    李牧跳下戰馬,手持利劍上前,驚雷一般的怒吼:“桓齕,你也有今日!”


    桓齕顫巍巍撿起佩劍,卻被李牧一劍磕飛。


    李牧飛起一腳,將桓齕踢倒在地,又騰身躍起,將利劍深深地插入桓齕的胸腔,桓齕噴一口鮮血,氣絕身亡。


    李牧將其開胸破腹,挖取心肝,挑出內髒。


    “將其餘秦軍,全部斬首,祭奠我趙國官兵的亡靈!”


    秦軍桓齕所部十餘萬軍兵,一朝冤孽輪迴,盡喪於李牧之手。


    後世有人認為:桓齕沒有被殺,他是喪師畏罪逃跑了,桓齕就是後來獻頭給荊軻的秦軍叛逃將領樊於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樊於期煽動秦王的弟弟成矯叛秦降趙,罪行比桓齕要嚴重的多!


    桓齕一年前曾消滅趙國10萬精銳武裝,本次喪師10萬,乃是功過相抵。秦國也沒有戰敗就誅殺軍事將領的傳統,昔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在崤山(今河南陝縣東)不但被晉軍打得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活捉,之後又連續多大敗,秦穆公也沒有責罰他們。三將被晉國釋放迴國、抵達秦國都城的時候,秦穆公穿了喪服,在城外等候。他對著迴來的將士哭著說:“我沒有聽蹇叔和百裏奚的話,害得你們吃敗仗,受侮辱,這是我的過失。”所以說桓齕兵敗、懼怕被殺逃往燕國的說法,經不起推敲。


    桓齕全軍敗亡後,秦王如喪考妣、大放悲聲。


    南路秦軍王翦、李信等將領所部見勢不妙、立即草草收兵,退了迴去。秦王和李斯處心積慮發動的“攻滅趙國的第二次攻勢”,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標並收藏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