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鹹陽,東華庭軍事指揮部。(..tw無彈窗廣告)
李斯:王上,為何要桓齕退兵呢?
秦王嬴政:北軍大勝,而南軍無功,王翦諸將難免心生妒忌,此不利於軍內團結啊!況桓齕大勝,乃以石擊卵。孰掌北軍,也會如此,非桓齕一人之功也!大勝之後,難免驕狂,則敗局不遠矣!故此,本王令其退兵。
李斯讚歎:吾王思謀妥當啊!
秦王得意:能獲長史稱道,本王今夜無眠矣!
李斯:邯鄲城下,我南路軍馬是否退卻?
秦王:不退!桓齕橫掃趙國北方,撤兵後虛位以待。且看李牧是否出援?若李牧重蹈覆轍,桓齕將頃刻入關,再殲滅敵軍於曠野之中!我南線軍馬,則可會攻邯鄲。
李斯:又上層樓!吾王日見精進啊。
秦王:此本王夜讀《韓非子》篇章之所得也!
李斯驚訝:可那並不是兵書啊?
秦王:觀治國權謀,盡在其中矣!
李斯撓著頭:臣也要再讀此書了。
秦王:韓非者,古今賢能也。前聞長史所言,韓非口拙語訥。讀其篇章,卻勢如濤湧、氣衝霄漢,真乃大音稀聲!豈不聞蒼天既奪人慧眼,必稟賦其聰耳哉!
李斯:臣學弟韓非與吾甚篤,若蒙君王厚愛,不妨延請其入秦何如?
秦王:如此甚善!
扈輒兵敗、全軍陣亡的消息傳到邯鄲,趙國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對於軍事統帥李牧來說,哀傷之餘也為自己的指揮失當而感到無地自容,他向趙王呈書謝罪。
趙王遷:軍戰失利,國之殤也!十萬健兒為維護我國土,血灑疆場,肝腦塗地。勇士已去,生者自強。當此時刻,無需問責,無需愧疚,隻有君臣一致,軍民一心,誓拚頑敵,方不辱我犧牲將士之英靈!本王躬親,設壇祭靈!
趙國邯鄲王宮之前,搭起了巨大的帷幕,供奉起了曆代先王和故去的著名戰將們的牌位,隆重接受民眾的拜祭和哀思,以砥礪民心士氣。
趙王遷親領郭開、李牧等重臣,一一拜祭過肥義、平原君趙勝、許曆、趙奢、趙茄、趙括、扈輒等眾多趙國名臣、勇將的牌位,痛哭失聲。
郭開雙手摘下頂冠,跪倒叩頭:臣請辭相國,請吾王治臣私心廢公之罪。
趙王遷:汝所言何事?
郭開:先王曾囑咐罪臣,尋訪趙之老臣廉頗,臣與廉頗有舊怨,故此賄賂使臣,詐稱廉頗老邁不堪,使其不見用。今老臣後悔莫及,因私廢公,欺君誤國,實乃死罪,臣願伏誅!
眾臣皆驚,不知所措。
李牧也跪倒:臣嚐私怨報複,借故濫殺相國親眷。先王未治臣之罪,乃愛惜臣勇武也,臣之罪過也大!相國郭開,忍辱含垢,雖仇臣而能以家國為重、不相抱怨罪臣,臣心中愧疚憂懼,實乃少年輕狂之冤孽啊!請王治臣之罪,開釋相國!
(昔日五國伐秦之時,自己在戰場上貪色不戰的隱情,李牧還是沒有坦白。)
郭開、李牧相擁大哭,滿場落淚!
趙王遷扶起兩人:昔日藺相如、廉頗將相和,輔助先王振興我趙國,演出一段佳話。今日汝等冰釋前嫌,同心團結,這是趙國本王及以下、全體國民,都在盼望的幸事啊!
其他官員、將領不勝唏噓,俱稱善事。
李牧感激涕零:王上,臣請一事,請吾王示下!
趙王遷:將軍且講。
李牧:長平之戰,趙括殉國。右將軍趙汶,雖領殘軍投降,但其所餘俱為老弱婦孺。趙汶自殺殉國,已身死謝罪,其意在保全困頓之軍、萬眾餘生也!趙汶身後遭滿門抄斬,令人痛惜。臣請吾王釋趙汶之罪!
聽聞李牧建議,又有幾個將領表態讚同。
趙王遷:本王亦知此事!當年長平之難,舉國哀痛,不責罰罪人,恐難以撫平哀思。趙汶之事,也處置過於嚴厲。今卿等建議,本王就宣示,釋趙汶降秦之罪,賜哀軍候,收斂其家眷骨骸以厚葬之!
郭開對趙王遷輕易就給趙汶平反,心中很有抵觸,可是卻不便說出來,隻好選擇默不作聲。
郭開心想:這樣的翻案,盡管滿足了一批軍隊將領心中的長期願望。可是,卻會給國民造成一個不好的影響。打不過秦國了就投降,也不為過失,還名正言順了,恐怕趙國今後的日子會很艱難。
李牧等人開始差人四處打探,找尋趙汶流落秦國的親眷。這些舉動,很快給他自己帶來了禍患!
且說王翦、李信率領秦軍南路兵馬,在邯鄲城下苦戰,雖說是佯攻,但也損兵折將、毫無進展。眼看桓齕已大勝迴國,君王加封蒙武、桓齕為大上造,軍職追平了王翦、超過了李信(少上造),而他們還得在邯鄲城下繼續堅持苦鬥,寸功難立,故此心中十分不悅。
李信:要沒有我們拖住趙國軍隊匯集邯鄲,那桓齕焉能大勝?令人不平的是,那蒙武竟然連升五級,趕上了王老將軍,真是豈有此理!
王翦:桓齕圍困趙軍,又違令屠殺!現在,趙國的怨氣都撒在我等頭上,我軍中兩日之內就陣亡了3名副將,這仗簡直沒法打了!
秦王沒有下令撤軍,王翦、李信隻好硬著頭皮支撐,好在後勤供應充足,就在邯鄲城外圍駐紮下來,虛張聲勢,不再用力進攻了。
秦國鹹陽,軍事指揮部。
秦王:現在趙國有何動靜?
督尉馮去疾:那趙國收縮兵力,猛攻王翦、李信所部,我軍傷亡不小啊!可是,敵軍並未分兵北上,桓齕所部請示南下。
馮去疾、馮劫、馮毋擇等人都是之前韓國投誠來秦國的官員,馮去疾、馮劫都是秦軍高級軍事將領、協助秦王處理軍務,馮毋擇是文官。
秦王:守株待兔哪有那麽容易!傳令桓齕,不準南下,隨時準備再越太行,攻殲北上之敵!
李斯:等!還是要等!寧可再等半年、一載,我就不信趙軍肯放棄北方國土!
秦王:必是那李牧怕再中圈套,不敢北援。我們故意放棄占領趙國北部大片領土,就是要誘敵北上,如果敵人懼怕,不敢北上,可如之奈何?
李斯:不怕,等來年夏收時節,王上就令桓齕所部,入邯鄲以北搶收糧食。趙國軍隊如那時候還不敢北上,那趙國田地裏的糧食就充作了我軍的軍糧,趙國糧倉有失,它還能不急?
秦王:哈哈哈,對啊!沒有糧食,且看那李牧如何支撐?
太子丹何人?燕王喜之子,此時燕國在趙國的人質。秦王嬴政親政之時,太子丹護送妹妹來秦國成親,其妹為秦王嬪妃蘭妃。太子丹當時留在秦國作人質。他怎麽會來到趙國邯鄲呢?這裏麵有一段典故:
秦國、燕國結盟後,呂不韋曾派遣蔡澤去燕國當相國,後來又想派張唐去接替。張唐就是那位曾和蒙驁攻擊趙國,結果蒙驁戰死失利的秦軍將領。
張唐對文信侯呂不韋說:“我曾經進攻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稱言說:‘能夠逮住張唐的人,就賞給他方圓百裏的土地。’現在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文信侯聽了怏怏不樂,可是沒有什麽辦法勉強他去。
秦國前老將的小孫子甘羅,當時才十二歲,他對呂不韋說:“君侯您為什麽悶悶不樂得這麽厲害?”文信侯說:“我親自請張唐去燕國任相,接替蔡澤,可是他不願意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嗬叱說:“快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怎麽能讓他去?”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何必這麽急著嗬叱我呢?”於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羅去拜見張唐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唐說:“武安君在南麵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麵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而能勝,攻而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甘羅又說:“應侯範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唐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進而說:“您確實明了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嗎?”張唐說:“是。”甘羅接著說:“應侯範雎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為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鹹陽七裏地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而您執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麽地方了。”張唐說:“那就依著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於是讓人整治行裝,準備上路。行期已經確定,甘羅便對文信侯說:“借給我五輛馬車,請允許我為張唐赴燕先到趙國打個招唿。”
文信侯就進宮把甘羅的請求報告給秦王說:“過去的甘茂有個孫子甘羅,年紀很小,然而是名門之後。最近,張唐想要推托有病不願意去燕國,甘羅說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現在甘羅願意先到趙國去,把張唐的事通報趙國一聲,請答應派他去吧。”
秦王準呂不韋所請。於是,甘羅出使趙國。
趙悼襄王到郊外遠迎甘羅。甘羅勸說趙王,問道:“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嗎?”趙王迴答說:“聽說這件事了。”甘羅又問道:“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嗎?”趙王迴答說:“聽說了。”甘羅接著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唐到燕國任相,表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顯然是要共同攻打趙國,趙國就危險了。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緣故,就是要攻打趙國來擴大自己在河間一帶的領地。大王不如先送給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迴燕太子,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秦國送迴燕太子丹,趙國有恃無恐便進攻燕國,結果得到上穀三十座城邑,又送給秦國其中的十一座。
甘羅迴來後把情況報告了秦王,秦王於是封賞甘羅讓他做了上卿,又把原來其祖甘茂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至於後來甘羅有沒有當相國,爭議頗多,一般認為其天資聰穎,卻天命淺薄,很年輕就夭折了。
而燕太子丹沒有完成燕國與秦國友好結盟的使命,迴國後父親燕王喜很不高興,一氣之下又派他去趙國當了人質。燕趙不合,燕太子丹在趙國也度日如年,十分鬱悶。
李牧、郭開、春平侯等人,設國宴延請燕太子丹。趙國物力不足,這次宴會也盡量安排得奢侈許多,以顯示出對客人的尊重之意。
燕太子丹知道趙國此時款待自己,必有事相求,而這些也正好能夠幫助自己脫身,所以欣然前來赴宴。
燕太子丹不是無能之輩,他少時就習武,熟讀詩書,胸有大誌,對於天下之勢看得很清楚,對於秦國欲要滅亡關內六國的野心,有著清醒的認識。
賓主落座,觥籌交錯。
郭開:今日延請燕太子殿下,趙國實乃慚愧,悔不該先前怠慢殿下。
燕太子丹:趙國之難,我且目睹。方今強秦橫暴,荼毒天下,吾亦思之!
李牧:燕趙互為敵手,兩敗俱傷,為秦所乘,這樣的事情已經多次發生了。隻有燕趙聯手,彼此友善,抱團求生,強秦方不敢圖!
燕太子丹:我那父王也心知此事,奈何燕趙積怨長久,趙國攻我土地甚巨,此結難解啊!燕太子丹這是逼迫趙國表態。
春平侯呈上燕趙山河地圖,遞給燕太子丹一隻絲絨包裹的芳香墨塊。
“請太子殿下自畫燕趙兩國疆界。如兩國合力逼退秦軍,則秦國所占領趙國太行以東之地,燕趙也平分秋色。”
燕太子丹大為驚訝。
郭開:太子殿下即日可返迴燕國。
李牧敬酒:吾知太子殿下素有謀略,今請賜教,問計於太子?
燕太子丹:秦王嬴政,嚐與吾冬獵。許予城郭,須臾反悔。秦人秉貪婪之心,存虎狼之誌也!割地與秦國,乃自毀長城,而其得寸進尺,爪牙更厲。唯有天下合力抗擊,方能自保。否則,恐逐一為其所屠!吾迴都城,自會言明父王,謀求燕趙媾和。趙國還當聯絡齊、魏、韓、楚等國,再謀合縱,曉以利害,齊心抗秦。
李牧:趙國在代地,尚有八萬軍馬,俱是能征善戰之猛士。今趙國艱危,懇請太子能允許我代地部分軍馬借道燕國,適時調動來援。太子殿下,請受李牧一拜!
李牧抱拳躬身施禮,燕太子丹立即扶起李牧,挽著他的手臂,激動地說:“好吧,我定能促成此事。趙國之難,燕國不救,也會禍及自身啊!”
李牧、燕太子丹共同舉杯,相談甚歡,引為知己。
燕太子丹答應李牧:趙國代地的軍馬,為防衛秦軍進犯,大部分駐守不動。代地數萬軍馬借路燕國的時候,燕軍可暗地再撥付給李牧數萬軍馬,秘密協助趙國抗擊秦軍。必要時刻,可以燕趙公開一致對敵,以保全趙國,繼而保燕國平安。
李牧陪伴燕太子丹,一連數日巡遊邯鄲,座論天下之事,成為密友。
李斯:王上,為何要桓齕退兵呢?
秦王嬴政:北軍大勝,而南軍無功,王翦諸將難免心生妒忌,此不利於軍內團結啊!況桓齕大勝,乃以石擊卵。孰掌北軍,也會如此,非桓齕一人之功也!大勝之後,難免驕狂,則敗局不遠矣!故此,本王令其退兵。
李斯讚歎:吾王思謀妥當啊!
秦王得意:能獲長史稱道,本王今夜無眠矣!
李斯:邯鄲城下,我南路軍馬是否退卻?
秦王:不退!桓齕橫掃趙國北方,撤兵後虛位以待。且看李牧是否出援?若李牧重蹈覆轍,桓齕將頃刻入關,再殲滅敵軍於曠野之中!我南線軍馬,則可會攻邯鄲。
李斯:又上層樓!吾王日見精進啊。
秦王:此本王夜讀《韓非子》篇章之所得也!
李斯驚訝:可那並不是兵書啊?
秦王:觀治國權謀,盡在其中矣!
李斯撓著頭:臣也要再讀此書了。
秦王:韓非者,古今賢能也。前聞長史所言,韓非口拙語訥。讀其篇章,卻勢如濤湧、氣衝霄漢,真乃大音稀聲!豈不聞蒼天既奪人慧眼,必稟賦其聰耳哉!
李斯:臣學弟韓非與吾甚篤,若蒙君王厚愛,不妨延請其入秦何如?
秦王:如此甚善!
扈輒兵敗、全軍陣亡的消息傳到邯鄲,趙國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對於軍事統帥李牧來說,哀傷之餘也為自己的指揮失當而感到無地自容,他向趙王呈書謝罪。
趙王遷:軍戰失利,國之殤也!十萬健兒為維護我國土,血灑疆場,肝腦塗地。勇士已去,生者自強。當此時刻,無需問責,無需愧疚,隻有君臣一致,軍民一心,誓拚頑敵,方不辱我犧牲將士之英靈!本王躬親,設壇祭靈!
趙國邯鄲王宮之前,搭起了巨大的帷幕,供奉起了曆代先王和故去的著名戰將們的牌位,隆重接受民眾的拜祭和哀思,以砥礪民心士氣。
趙王遷親領郭開、李牧等重臣,一一拜祭過肥義、平原君趙勝、許曆、趙奢、趙茄、趙括、扈輒等眾多趙國名臣、勇將的牌位,痛哭失聲。
郭開雙手摘下頂冠,跪倒叩頭:臣請辭相國,請吾王治臣私心廢公之罪。
趙王遷:汝所言何事?
郭開:先王曾囑咐罪臣,尋訪趙之老臣廉頗,臣與廉頗有舊怨,故此賄賂使臣,詐稱廉頗老邁不堪,使其不見用。今老臣後悔莫及,因私廢公,欺君誤國,實乃死罪,臣願伏誅!
眾臣皆驚,不知所措。
李牧也跪倒:臣嚐私怨報複,借故濫殺相國親眷。先王未治臣之罪,乃愛惜臣勇武也,臣之罪過也大!相國郭開,忍辱含垢,雖仇臣而能以家國為重、不相抱怨罪臣,臣心中愧疚憂懼,實乃少年輕狂之冤孽啊!請王治臣之罪,開釋相國!
(昔日五國伐秦之時,自己在戰場上貪色不戰的隱情,李牧還是沒有坦白。)
郭開、李牧相擁大哭,滿場落淚!
趙王遷扶起兩人:昔日藺相如、廉頗將相和,輔助先王振興我趙國,演出一段佳話。今日汝等冰釋前嫌,同心團結,這是趙國本王及以下、全體國民,都在盼望的幸事啊!
其他官員、將領不勝唏噓,俱稱善事。
李牧感激涕零:王上,臣請一事,請吾王示下!
趙王遷:將軍且講。
李牧:長平之戰,趙括殉國。右將軍趙汶,雖領殘軍投降,但其所餘俱為老弱婦孺。趙汶自殺殉國,已身死謝罪,其意在保全困頓之軍、萬眾餘生也!趙汶身後遭滿門抄斬,令人痛惜。臣請吾王釋趙汶之罪!
聽聞李牧建議,又有幾個將領表態讚同。
趙王遷:本王亦知此事!當年長平之難,舉國哀痛,不責罰罪人,恐難以撫平哀思。趙汶之事,也處置過於嚴厲。今卿等建議,本王就宣示,釋趙汶降秦之罪,賜哀軍候,收斂其家眷骨骸以厚葬之!
郭開對趙王遷輕易就給趙汶平反,心中很有抵觸,可是卻不便說出來,隻好選擇默不作聲。
郭開心想:這樣的翻案,盡管滿足了一批軍隊將領心中的長期願望。可是,卻會給國民造成一個不好的影響。打不過秦國了就投降,也不為過失,還名正言順了,恐怕趙國今後的日子會很艱難。
李牧等人開始差人四處打探,找尋趙汶流落秦國的親眷。這些舉動,很快給他自己帶來了禍患!
且說王翦、李信率領秦軍南路兵馬,在邯鄲城下苦戰,雖說是佯攻,但也損兵折將、毫無進展。眼看桓齕已大勝迴國,君王加封蒙武、桓齕為大上造,軍職追平了王翦、超過了李信(少上造),而他們還得在邯鄲城下繼續堅持苦鬥,寸功難立,故此心中十分不悅。
李信:要沒有我們拖住趙國軍隊匯集邯鄲,那桓齕焉能大勝?令人不平的是,那蒙武竟然連升五級,趕上了王老將軍,真是豈有此理!
王翦:桓齕圍困趙軍,又違令屠殺!現在,趙國的怨氣都撒在我等頭上,我軍中兩日之內就陣亡了3名副將,這仗簡直沒法打了!
秦王沒有下令撤軍,王翦、李信隻好硬著頭皮支撐,好在後勤供應充足,就在邯鄲城外圍駐紮下來,虛張聲勢,不再用力進攻了。
秦國鹹陽,軍事指揮部。
秦王:現在趙國有何動靜?
督尉馮去疾:那趙國收縮兵力,猛攻王翦、李信所部,我軍傷亡不小啊!可是,敵軍並未分兵北上,桓齕所部請示南下。
馮去疾、馮劫、馮毋擇等人都是之前韓國投誠來秦國的官員,馮去疾、馮劫都是秦軍高級軍事將領、協助秦王處理軍務,馮毋擇是文官。
秦王:守株待兔哪有那麽容易!傳令桓齕,不準南下,隨時準備再越太行,攻殲北上之敵!
李斯:等!還是要等!寧可再等半年、一載,我就不信趙軍肯放棄北方國土!
秦王:必是那李牧怕再中圈套,不敢北援。我們故意放棄占領趙國北部大片領土,就是要誘敵北上,如果敵人懼怕,不敢北上,可如之奈何?
李斯:不怕,等來年夏收時節,王上就令桓齕所部,入邯鄲以北搶收糧食。趙國軍隊如那時候還不敢北上,那趙國田地裏的糧食就充作了我軍的軍糧,趙國糧倉有失,它還能不急?
秦王:哈哈哈,對啊!沒有糧食,且看那李牧如何支撐?
太子丹何人?燕王喜之子,此時燕國在趙國的人質。秦王嬴政親政之時,太子丹護送妹妹來秦國成親,其妹為秦王嬪妃蘭妃。太子丹當時留在秦國作人質。他怎麽會來到趙國邯鄲呢?這裏麵有一段典故:
秦國、燕國結盟後,呂不韋曾派遣蔡澤去燕國當相國,後來又想派張唐去接替。張唐就是那位曾和蒙驁攻擊趙國,結果蒙驁戰死失利的秦軍將領。
張唐對文信侯呂不韋說:“我曾經進攻過趙國,因此趙國怨恨我,曾稱言說:‘能夠逮住張唐的人,就賞給他方圓百裏的土地。’現在去燕國必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前往。”文信侯聽了怏怏不樂,可是沒有什麽辦法勉強他去。
秦國前老將的小孫子甘羅,當時才十二歲,他對呂不韋說:“君侯您為什麽悶悶不樂得這麽厲害?”文信侯說:“我親自請張唐去燕國任相,接替蔡澤,可是他不願意去。”甘羅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文信侯嗬叱說:“快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願意,你怎麽能讓他去?”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何必這麽急著嗬叱我呢?”於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羅去拜見張唐說:“您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大?”張唐說:“武安君在南麵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麵施威震懾燕、趙兩國,戰而能勝,攻而必克,奪城取邑,不計其數,我的功勞可比不上他。”甘羅又說:“應侯範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唐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進而說:“您確實明了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嗎?”張唐說:“是。”甘羅接著說:“應侯範雎打算攻打趙國,武安君故意讓他為難,結果武安君剛離開鹹陽七裏地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而您執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麽地方了。”張唐說:“那就依著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於是讓人整治行裝,準備上路。行期已經確定,甘羅便對文信侯說:“借給我五輛馬車,請允許我為張唐赴燕先到趙國打個招唿。”
文信侯就進宮把甘羅的請求報告給秦王說:“過去的甘茂有個孫子甘羅,年紀很小,然而是名門之後。最近,張唐想要推托有病不願意去燕國,甘羅說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現在甘羅願意先到趙國去,把張唐的事通報趙國一聲,請答應派他去吧。”
秦王準呂不韋所請。於是,甘羅出使趙國。
趙悼襄王到郊外遠迎甘羅。甘羅勸說趙王,問道:“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嗎?”趙王迴答說:“聽說這件事了。”甘羅又問道:“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嗎?”趙王迴答說:“聽說了。”甘羅接著說:“燕太子丹到秦國來,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唐到燕國任相,表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燕、秦兩國互不相欺,顯然是要共同攻打趙國,趙國就危險了。燕、秦兩國互不相欺,沒有別的緣故,就是要攻打趙國來擴大自己在河間一帶的領地。大王不如先送給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迴燕太子,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立即親自劃出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秦國送迴燕太子丹,趙國有恃無恐便進攻燕國,結果得到上穀三十座城邑,又送給秦國其中的十一座。
甘羅迴來後把情況報告了秦王,秦王於是封賞甘羅讓他做了上卿,又把原來其祖甘茂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至於後來甘羅有沒有當相國,爭議頗多,一般認為其天資聰穎,卻天命淺薄,很年輕就夭折了。
而燕太子丹沒有完成燕國與秦國友好結盟的使命,迴國後父親燕王喜很不高興,一氣之下又派他去趙國當了人質。燕趙不合,燕太子丹在趙國也度日如年,十分鬱悶。
李牧、郭開、春平侯等人,設國宴延請燕太子丹。趙國物力不足,這次宴會也盡量安排得奢侈許多,以顯示出對客人的尊重之意。
燕太子丹知道趙國此時款待自己,必有事相求,而這些也正好能夠幫助自己脫身,所以欣然前來赴宴。
燕太子丹不是無能之輩,他少時就習武,熟讀詩書,胸有大誌,對於天下之勢看得很清楚,對於秦國欲要滅亡關內六國的野心,有著清醒的認識。
賓主落座,觥籌交錯。
郭開:今日延請燕太子殿下,趙國實乃慚愧,悔不該先前怠慢殿下。
燕太子丹:趙國之難,我且目睹。方今強秦橫暴,荼毒天下,吾亦思之!
李牧:燕趙互為敵手,兩敗俱傷,為秦所乘,這樣的事情已經多次發生了。隻有燕趙聯手,彼此友善,抱團求生,強秦方不敢圖!
燕太子丹:我那父王也心知此事,奈何燕趙積怨長久,趙國攻我土地甚巨,此結難解啊!燕太子丹這是逼迫趙國表態。
春平侯呈上燕趙山河地圖,遞給燕太子丹一隻絲絨包裹的芳香墨塊。
“請太子殿下自畫燕趙兩國疆界。如兩國合力逼退秦軍,則秦國所占領趙國太行以東之地,燕趙也平分秋色。”
燕太子丹大為驚訝。
郭開:太子殿下即日可返迴燕國。
李牧敬酒:吾知太子殿下素有謀略,今請賜教,問計於太子?
燕太子丹:秦王嬴政,嚐與吾冬獵。許予城郭,須臾反悔。秦人秉貪婪之心,存虎狼之誌也!割地與秦國,乃自毀長城,而其得寸進尺,爪牙更厲。唯有天下合力抗擊,方能自保。否則,恐逐一為其所屠!吾迴都城,自會言明父王,謀求燕趙媾和。趙國還當聯絡齊、魏、韓、楚等國,再謀合縱,曉以利害,齊心抗秦。
李牧:趙國在代地,尚有八萬軍馬,俱是能征善戰之猛士。今趙國艱危,懇請太子能允許我代地部分軍馬借道燕國,適時調動來援。太子殿下,請受李牧一拜!
李牧抱拳躬身施禮,燕太子丹立即扶起李牧,挽著他的手臂,激動地說:“好吧,我定能促成此事。趙國之難,燕國不救,也會禍及自身啊!”
李牧、燕太子丹共同舉杯,相談甚歡,引為知己。
燕太子丹答應李牧:趙國代地的軍馬,為防衛秦軍進犯,大部分駐守不動。代地數萬軍馬借路燕國的時候,燕軍可暗地再撥付給李牧數萬軍馬,秘密協助趙國抗擊秦軍。必要時刻,可以燕趙公開一致對敵,以保全趙國,繼而保燕國平安。
李牧陪伴燕太子丹,一連數日巡遊邯鄲,座論天下之事,成為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