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西秦強勝出合縱解體連橫行


    前方場景繼續變幻,現出了秦國的場麵,秦國在中國的西邊,人稀地偏,中原各國很少垂涎。窮則思變,自秦穆公重用商鞅變法,已曆百年,後來雖然商鞅失敗,但開創了秦國走向富強的局麵。秦國多草原,隴上良馬來自大腕,繁殖繁衍遍布草原。生存的因素,秦人自然鍛煉,兇猛強悍。秦國日益強盛,草原變良田,兵強馬壯。中原多戰事,經常互相攻打,難免都受重創,秦國瞅準機會,時常派兵出擊,鄰近各國均受其擾,有的小國被蠶食掉。麵對秦國對各國的虎視眈眈,各國君寢食難安,但憑哪國之力都難以與秦抗衡。


    洛邑人蘇秦和魏國人張儀是同窗好友,他們都拜在鬼穀子門下,在齊地蒙山大窪鬼穀子講堂聽講。兩人都出身寒微,平時兩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天下大事,且兩人都能言善辯,智慧才能都非一般。兩人覺得學業有成,逐拜別恩師各自迴家。


    蘇秦先行外出一闖天下,想謀求個一官半職,他很自信,認為憑自己的才華,雖不能出將入相,但當個郡縣一類的小官,還不是易事?可是到了許多國家,都沒有被人家認可,觀點主見,巧言多辨反而惹得人煩。出去兩年,衣衫破爛,身無盤纏,舉步維艱,怨天恨人,心中忿滿,萬般無奈,隻得迴還。失魂落魄,一路討飯,迴到家中,哀聲氣歎,家人看見,全無好感。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手不能提藍,肩不能擔擔,遊手好閑,隻想做官,官未做成,混得討飯。妻子隻是坐在一邊織布,眼皮也不翻,嫂子知他饑餓,也不肯給他做飯。


    蘇秦啊蘇秦,理想沒有實現,在外到處碰壁,迴家沒有好臉。但他決不甘心,不能誰都埋怨,思前想後應該,認真總結經驗。從此,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日夜苦讀,毫不厭倦。如饑似渴,細心鑽研。有時實在是太困了,不免伏案睡著。他就把頭發紮起,吊在梁上,這樣,乏極了打瞌睡時,就會被拽醒。有時候似乎醒著,但昏昏沉沉,迷迷糊糊,腦子毫無記憶,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骨,以求清醒。妻子見他如此刻苦用功,以求上進,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不時,力所能及的做點好吃的給他。食無所求,孬好都行,全不在乎,也不在意,心不在焉,吃不品味,隻求學問。


    這樣過了一年,蘇秦掌握了豐富的天文,地理,曆史,兵家,國政,自然知識。對各國的曆史概況和現實,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了如指掌。縱論天下大事,詳盡地分析研究了秦、楚、燕、韓、趙、齊、魏七國的曆史關係和現狀。聯係實際,他認為:目前秦國如狼似虎,其他六國為鹿獐麋羊,要想保國平安,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抵抗。他帶著理想,滿懷希望,再一次離開家鄉。


    他首先來到燕國,見到燕文王。今非昔比,以他兵家,政治家的敏銳目光,分析縱論當前形勢,充滿了哲理,闡明了趨勢,提出了合縱的口號。對燕文王說:“秦國的野心對其他六國勢在必得,則其采取的策略是:利用各國遺留下來的曆史問題和矛盾,各個擊破。時代變遷,形勢多變,在過去的歲月中,六國有時互攻,但也時有聯合,攻打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可聯合也是必需的,也是為了存在的必然,否則就會被人坐收漁利。聽而不聞,視而不管,如果六國不聯合起來,互相支援,共同抗秦,那麽,離秦國吞掉六國的日子就不遠了。燕國之所以眼下還安定,是因為趙國抵抗在前,兔死鹿悲,國君您必須和趙國交好,同心協力,聯合中原各國一致抗秦,才能永葆太平。”燕文王完全被蘇秦的才能,智慧,縱論所折服。當即拜他為相國,並委派蘇秦聯合趙韓魏齊楚五國,促成六國合縱。


    蘇秦以燕國相國的身份來到趙國,見了趙肅王和他會談,闡述合縱抗秦勢在必然,六國應該摒棄前嫌。合縱能夠共同生存,否則就要滅亡。雙方達成共識,形成一致意見。隨即,趙肅王也拜蘇秦為相國,並給他大量財寶,請他繼續聯合其他四國。


    蘇秦先後到了魏韓楚齊,見了各國國君,闡明觀點。毋庸多談,一切依然,四國君王對蘇秦都很崇尚,也拜蘇秦為相國。


    蘇秦被六個國君拜為相國,六國到趙國的洹水開會,趙國盛情接待,盛況空前,六國國君歃血為盟,封蘇秦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掌管聯盟之事。六國都給蘇秦很大的獎賜。


    蘇秦掛六國相印,拉著滿車的金銀財寶,帶著許多的侍從榮歸故裏。所到之處鄉民歡唿雀躍,夾道歡迎,鄉裏鄉親為出了蘇秦這樣的,了不起的人物而自豪。紛紛走出家門來看蘇秦風采。蘇秦慷慨解囊,一路上吩咐侍從,不斷向人群中窮困的人布施。鄉親們都歡天喜地,聚擁在後,跟得老遠。到了家門口,蘇秦由侍從攙扶下車,侍從點燃鞭炮,鑼鼓鞭炮震天響,進的家來,嫂子跪在地上隻是磕頭。麵對家人,蘇秦感慨萬千。在家中祭天,祭地,祭祖先。爾後離家攜眾人,迴去赴任。


    張儀聽說同窗好友蘇秦,當了六國的丞相,便來找他,想求個一官半職。蘇秦知他來意,並不立即相見,張儀等得急躁,心想:“人做了官就要變樣,連同窗好友來了也難見上。”到了吃飯的時侯,才安排在客廳接見。張儀隨人進了客廳,但見客廳布置得金碧輝煌,客廳的北頭有一高的平台,台上有一雕刻精致的玉石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製作精美的山珍海味,一邊放著,散發著異香撲鼻的,盛著瓊漿玉液的,古樸典雅的壇子。(.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張儀自然地向前走去,心想:“剛才我還為慢待生氣,看來蘇秦畢竟是蘇秦,沒有忘記同窗好友!隨便吃點到也罷了,弄這麽豐盛的酒宴,實在太浪費了。我來了還不隨便,難道還要找陪客的?官大自奸,都講派場,以奢侈為榮,這桌酒席得值多少錢?一家百姓全年的收入也辦不起。”又想:“這也是了,別說蘇秦是六國的國相,就算在一國任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夠排場。蘇秦反正是六國供養,這些山珍海味,名菜花樣,聞所未聞,見也未見。既來之則安之,不吃白不吃。既然老同學有心叫我品嚐,那我就沾一沾光。如果好友叫我坐了大官,我可不能講排場。瞎想,就怕想到也難辦到,光憑俸祿銀兩少。”他隻管怔怔地站在那裏遐想,美茲茲,笑眯眯,不知不覺過了很長時間。腹中饑腸咕嚕,方覺餓得要命。麵對美味佳肴,口中饞涎直往肚裏咽,越看越饞,隻盼蘇秦來的早點。顧盼使張儀望眼欲穿,蘇秦隻是不來。張儀強打精神,心裏暗暗告誡自己:“要堅持,絕對不能失態,現在還是一介寒士,可不能叫隨蘇秦來的那些要員看輕了。”又過了好長時間,侍者開始動作,張儀心想:“你可終於忙完來了,待客如此講究,會把人即饞又餓死的。待會席間,我一定向他提出:以後隨便,不要麻煩。”侍者搬過一把檀香木的羅圈椅,放在桌子的最北麵,桌上又放了一金碗,一玉羹,一銀觥,一雙象牙筷子。張儀瞪大了雙眼,呆呆地站在那裏,口中自語:“這,這是幹麽?難道這麽一桌酒菜,要我一個人來吃。”侍者喊他到那邊來坐,他也聽不見。侍者隻得過去拉著他的手,把他拽到高台下邊,靠南頭的一個矮小的條幾那裏。教他麵對台上桌後的椅子,席地而坐。這時,張儀才從呆愣中醒來。


    蘇秦出來了,他是從屏風後邊出來的,原來那裏有個角門。蘇秦坐在羅圈椅上,侍者給他倒上滿滿地一觥酒。他端起觥呷了一口,咂吧砸吧嘴,美美地品著滋味。順手從一個玉盤裏,抓起一隻熊掌啃了一口,慢慢地嚼著,一股濃烈的香味撲麵而來,張儀抬起頭瞅著蘇秦,仔細的端詳:是蘇秦,沒錯,是蘇秦!正是和自己朝夕相處十年的蘇秦。望著他飲酒吃肉的樣子,口水直往肚裏流。


    有人給張儀端來飯菜,拿來碗筷,菜裏無油也沒肉,飯是一小盆糟米飯。張儀真的餓極了,心想:“人到哪時說哪時,一時比不了一時,不吃白不吃,執氣沒有用,填飽肚子就行。”饑不擇食,將菜倒在米飯上,用碗挖起,筷子手中攥,隻往口中填,狼吞虎咽,一碗、一碗,霎時風掃殘雲,吃了個幹幹淨淨。


    吃完了飯,張儀抬頭看蘇秦,蘇秦還在一樣樣地慢慢品嚐。侍者站在兩旁,蘇秦高高在上。對在下邊吃飯的張儀看也不看,好像不肖一顧,沒有一樣。張儀心想:“你不開口,我也不給你搭腔,你雖居六國相位,我也是念在同窗。我有情朝思暮想,你無義心地肮髒。為人別太猖狂,看來也無商量,隻有自己發奮圖強!今天受你冷遇,明日叫你補償。你能掛六國相印,我就不能闖一闖。”想到這裏,猛地站起,奪門而出,憤然離去。


    張儀去了魏國,也沒見到魏王。那裏的人全不把他當迴事,任憑巧嘴靈舌,誰能聽你主張?隻有到處遊蕩。他又去了楚國,在那裏做了昭陽公的門客。由於出身卑微,受到大家歧視,一天,昭陽公的“和氏璧”被人偷了,都懷疑是張儀所為,被打得死去活來。身體康複後,他又離開了楚國。


    這天,張儀正在漫無目的地走著,後邊來了幾輛馬車,車上坐了一群人,商人打扮,見了張儀主動招唿,問張儀要去何方?張儀答:“想去秦國。”車上人哈哈大笑說:“好,好!我們也到秦國,正好一道,快上車吧。”張儀也走累了,沒有推辭,上了馬車。一路上,一日三餐全不用張儀管,晚來住店也給張儀開上等單房,都是商人結帳。非指一日,來到秦國都城鹹陽。張儀感謝商人的幫助和照顧,就要辭別。商人說:“不忙,不忙!我們帶來的東西還沒有用上。”商人打開車廂,裏邊滿是金銀財寶。商人的頭對張儀說:“這一切都是您的同窗好友,蘇‘縱約長’的安排。這些東西是為你到秦國鋪路而用。他還說:‘對你冷淡,歧視鄙夷,是為了激勵你奮發有為,不要有依靠思想。不要滿足於小任,憑你的智慧才能,一定能在秦國為相’。”張儀恍然大悟。


    張儀經人推薦,秦惠文王召見了他。他從蘇秦那裏來,對六國合縱的事自然熟悉,又到過許多國家,天下就怕有心人,張儀對各國的具體情況了如指掌。本來張儀聰慧靈犀,能言多辯,和秦惠文王侃侃而談,他那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比喻,深入淺出的解說,帶有邏輯哲理的政論,使秦惠文王折服。他那依照現實,切合實際,鮮明的政治觀點,以及對合縱的詳盡分析,看法,對付及解決的辦法,打動了秦惠文王的心。秦王認為,張儀思路清晰,措施得當。尤其是他提出的破壞合縱,遠交近攻,實行連橫的策略,深得秦惠文王的崇尚。於是,秦惠文王便拜張儀為國相。


    合縱好景不長,不久燕文王去世,燕易公繼位,齊國趁燕國舉國痛哀,辦理喪事之際,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幾座城池,齊國和燕國,本來在蘇秦的遊說下化幹戈為玉帛,和平共處,參加合縱。如今齊國有違盟約,燕易王把此事告訴了蘇秦,請求縱約長處置,蘇秦決定替燕國要迴城池。


    蘇秦來到齊國,見到齊威王,問明此事,嚴厲地批評了齊王,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他對齊威王說:“齊國這種舉動有違盟約,其利害顯而易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六國聯盟,秦國難以抗衡,目前,我們隻是聯盟自保,未有攻擊,秦國就害怕了。本想拆散聯盟,就是無機可乘。齊國攻打了燕國,奪了這麽多城,誰高興?秦國。秦王乘機把女兒許配給燕太子。又把奪去占領的魏國土地歸還,這樣,燕魏兩國就和秦國和好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合縱就會被破壞,失去了盟約。當一國被秦國攻擊時,而另一國就沒有援助的責任和義務。現在,秦燕已經聯姻,本來強大的秦國,要是和燕國合作,以為燕國討迴被奪城池為理由,一塊發兵攻打齊國,那齊國就危險了。一個人無論有多饑餓,也不能吃烏頭籽。吃了,就得趕緊吐出來,否則就會加速人的死亡。如今齊國就是吃了烏頭籽,必須立即把奪得燕國的城池歸還給他。”齊威王聽了,覺得蘇秦說得很有道理,於是答應了蘇秦。


    燕國不費一兵一卒收複了失地,燕易王很是高興,也使他看到了合縱的力量。“縱約長”蘇秦輕易地化解,按下了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災難。


    自從六國聯盟,在蘇秦的協調周旋下,天下基本安定,沒有發生大的戰爭。六國都從合縱中得到實惠,看到了合縱的好處,認識到聯合起來就能製止戰爭,天下就能太平。齊威王去世,宣王即位,齊宣王更看重蘇秦,經常把他留在齊國。


    秦國眼見合縱日益鞏固,雖然想法破壞,但沒有取得大的效果。看著蘇秦在六國的威望日見增高,秦王坐不住了,他不能容忍合縱繼續下去,有人提議除去蘇秦,於是派人到齊國買通齊人,伺機把蘇秦殺了。蘇秦死了,聯盟逐漸瓦解。各國互相攻擊,爭奪地盤,殺伐不斷。


    合縱崩潰了,他是因蘇秦的死而崩潰的。張儀在沉思:“蘇秦啊蘇秦!也隻有你蘇秦,才能建立合縱,維持聯盟。合縱因你而存,你死傾崩。也因追求遭害,也許青史留名。人生在世,學無止境,學而致用,傾心力爭,轟轟烈烈,方顯英雄!有情有義,雖死猶榮。死不足惜,全為穩定。合縱難長,我要連橫。”張儀為同窗好友的死而悲痛,也從蘇秦的精神追求中深有感受。為了製止戰爭,保持和平,聯盟合縱隻能暫時促成,麵對瞬息就變的各國國情,意想不到的事情隨時都會發生。由於曆史的原因,各種因素存在,隻要多國並列,就難免弱肉強食。隻有一統天下,才能實現太平。


    張儀從蘇秦那裏悟出了許多道理,開始全麵實施連橫。采取的策略是:遠交近攻,有的以殺止殺,有的以硬碰硬。使各國認識到,隻有親秦才能自保,否則就會被吃掉。魏國先是不服,被大肆屠戮,丟了許多城池,隻得臣服。此時,六國當中齊楚最強,而且有盟。為了拆散聯盟,張儀來到楚國,他用重金收買了楚王的寵臣靳尚,再去見楚懷王。張儀在楚國時沒被看上,還因“和氏璧”的事被打得重傷,如今來到楚懷王麵前已是秦國丞相,楚懷王心中有愧,誠惶誠恐,不敢怠慢,以大禮相接待。


    張儀表現的胸懷若穀,仁聖大度,個人之事,全不計較,直截了當,正題搭上。說:“如果楚國和齊國斷交,秦國將和楚國交好,願把商於一帶六百裏的土地歸還楚國。”靳尚在一旁幫腔,楚懷王覺得有利,欣然同意。陳軫等大臣認為這是騙局,勸楚懷王不要上當,當著張儀的麵遭到怒斥:“休要多言,誤我大事。”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交往。


    楚國和齊國斷交了,齊國很是生氣,是敵非友,橫眉瞪眼,關係又緊張起來。


    過了沒多久,楚懷王派使者到秦國都城鹹陽,辦理接受商於事宜。張儀拿著地圖對使者說:“你們國君大概聽錯了吧!我是給他說:將我自己的封地,拿出六裏給楚國。秦國的土地,怎麽能隨便送人呢?”使者麵對張儀驕橫、兇惡、無以辯駁的態度,嚇得不敢強辯,隻得忍氣吞聲迴楚國。


    楚懷王見使者空手而迴,聽了述說,氣得直打哆嗦,立即發兵十萬攻打秦國。秦國早已做好了準備,嚴陣以待,並聯合齊國從後夾擊,楚國腹背受敵,十萬大軍全被殲滅。漢中一帶的六百裏土地又被秦國搶走,靠近齊國的城池也被齊國占領,萬般無奈,楚懷王隻得委曲求全,向秦國求和。


    楚國受到重創,秦國日益富強,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八方,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隻有連橫親秦,國家才有希望。張儀連橫策略的實施,使各國自保畏強。


    趙國的國君武靈王很有遠見,膽略過人,決心發奮圖強。他改革國家政體,減少賦稅徭役。趙國靠近胡人,他見胡人緊身短裝打扮,放牧打仗來去如風。而趙國軍民習俗長袍大褂,很不利索,便向胡人學習,改革軍隊裝備,要求士兵練習騎馬射箭,搏擊廝殺。幾年過去,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趙國將士一個個能征善戰,都有將軍風範,騎駿馬、掛雕翎、懸寶劍,持槍刀,用鐧、戟、戈、矛、錘、鞭,人人強悍。


    趙國的興起使秦國不安。此時,魏、韓、楚在秦國的威懾下賓服。齊、燕又剛經過互吞大戰。這五國國力都大不如前,要想吃掉也隻在早晚。隻有趙國,訓軍備戰,對秦國虎視眈眈。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秦國突然向趙國發起進攻。


    秦國將士素來驍勇善戰。善者不來,來者不善。攻其要害,勢在必得。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地逼近趙國的西北要塞閼與,想從這裏打開通道,進而襲擊趙都邯鄲。


    閼與形勢非常危急。此時趙武靈王已死,趙惠文王繼位。惠文王急忙召來大將廉頗和樂乘,問他們能否領兵援救閼與?二人都很為難,認為路程太遠且沿途山高路險,要想救援,十分艱難。趙王很是失望。就又叫來趙屠,征求他的意見,趙屠迴答:“路遠又險,猶如兩個老鼠在一條洞穴中相鬥,狹路相逢勇者勝。”趙王大喜,立即命趙屠率領大軍援救閼與。


    秦軍在攻打閼與的同時,又分出一支部隊繞過閼與,直取趙國都城邯鄲。一口氣攻到武安以西,武安是邯鄲西邊的最後一道屏障,秦軍要在這裏休整,補充給養,積蓄力量。


    趙屠率軍從邯鄲出發,出城三十裏就把大軍駐紮,命令全軍將士:“隻是休息待命,誰提進軍的事就砍誰的頭!”


    秦軍在武安西邊,為炫耀武力,嚇趙軍破膽,天天布陣演練。吼聲動地,戰鼓震天。武安城內,房屋打顫,抖落屋瓦,一片一片。此情此景,聞之駭然!趙軍中有一大將,按捺不住情緒,請求趙屠急速前進,保衛武安和秦軍決戰。趙屠治軍,軍令如山,全軍上下,誰敢違犯?有言在先,誰提進軍,拿頭來見。按照軍法,趙屠下令殺了這個軍官。


    趙軍依然原地不動,並繼續修築壁壘,十八天過去了,仍然沒有進軍的跡象。秦軍間諜潛入趙軍中探聽,被趙軍抓住,趙軍不但不殺他,還叫人好好款待,友好地放他迴去。間諜迴去,如實向秦軍統帥匯報趙軍裏的情況。秦軍統帥聽了迴報,認為趙軍膽怯,毫不把趙軍放在心上。隻等攻克閼與的兵馬到來,一齊殺奔邯鄲。


    趙屠打發秦國間諜走後,突然命令全軍立即出發,火速前進。一天一夜,便趕到離武安五十裏的地方,在那裏停了下來,修築工事,嚴陣以待,準備痛殲秦軍。秦軍統帥聽到消息,大驚失色,慌忙命令秦軍傾巢出動,前去迎戰。趙屠一方麵命令正麵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和工事阻擊敵人,堅守陣地。又命令副將徐曆帶領一萬精兵,快速占領北山,搶占製高點。趙軍登上山頂,秦軍也爬到山半腰,晚了一步,就吃虧了,趙軍掀起大塊大塊的石頭,石頭從山頂滾到半山腰,其勢好象山崩了,秦軍被碾的鬼哭狼嚎!趙軍居高臨下,乘勢衝來,秦軍潰敗。趙屠又命令正麵騎兵突擊,騎兵猶如砍瓜切菜。步兵從後趕來,見到秦兵隻是屠宰。剩下的秦兵往後逃去,趙軍從後追來,一直趕到閼與,到了閼與已是所剩無幾。攻打閼與的秦軍還沒反應過來,隻見漫山遍野萬馬奔騰,殺聲震天,秦軍來不及抵抗,亂了陣營,哪裏還有戰鬥力?隻顧亂竄,麵對聲勢浩大的趙軍,一敗塗地,隻有少量的將士,狼狽不堪逃迴秦國。趙軍在趙屠的正確指揮下,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全麵勝利。


    閼與之戰,秦軍慘敗,與其說敗給趙軍,不如說敗給趙屠。將在智不在勇,是趙屠智慧謀略,得以正確實施的結果。秦軍受到重創,需要整頓兵馬,也再伺機報複。過了將近十年,趙屠病危,趙惠文王前去探視,趙屠忽然坐起,對惠文王說:“我即將去世,生時能夠建功立業,打敗強敵,全賴大王視我為知己,信任有加,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我死後,大王不能因我而重用我的兒子,因他是富二代,隻知每天花天酒地。受我熏陶,也隻是紙上談兵,大王千萬不能輕信,認為他很有才能,如果重用他,會誤國、誤民、毀了趙國的前程。切記,切記。”說完閉上了眼睛。趙惠文王站在趙屠床前聆聽,為趙屠的遺囑而感動。


    趙屠死了,秦國看再次攻擊趙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派大將白起,王齕率軍先行襲擊韓國,爾後取道韓國,再行進攻趙國。


    秦兵首先攻打韓國的野王,兵臨城下,勢不可擋,野王守將開城投降,這就切斷了韓都到上當郡的通道。韓王急速派使者去趙國求救,願意把上黨郡十七個城邑割讓給趙國,以使趙國共同抗秦。秦將王齕攻克了上黨,上黨守軍隻得退入趙國境內。秦國大軍隨後掩來,威逼長平。趙國大將廉頗年近七十,日食鬥米,勇冠三軍。幾十年的戎馬生涯,鑄就了他剛猛堅毅的性格,也熟悉了兵法戰策。麵對來勢洶湧的秦軍,高築營壘,利用有利地形修造堅固的工事,全麵阻擋秦軍的進攻。以堅守為目的,根據秦軍的攻勢靈活的調動部隊,有效的阻擊了敵人,以等待有利戰機,擊敗秦軍。


    秦軍發動了多次進攻,長平如銅牆鐵壁,實在難攻,於是秦軍派人到趙都邯鄲,用重金賄賂趙國權臣,對他們說:“廉頗隻守不攻,是被我們嚇破了膽,隻要我們恩威並使,他很快就會投降。秦國就怕趙國用趙屠的兒子擔任主帥,如果那樣,秦軍必敗。”那些權臣把秦國使者的話,告訴了趙惠文王,趙王信以為真,逐決定以趙括替換廉頗。藺相如極力勸阻,對趙王說:“如果以趙括替換廉頗,將會誤了大事。”趙王不聽。趙括的母親知道了此事,上書趙王,書中說:“知子莫如父。趙屠活著的時候,曾經交待說:“趙括小兒,驕傲輕浮,看似誇誇其談,卻是胸無城府。從小熟讀兵書,不能靈活運用,生拉硬套死板,隻能紙上談兵。請求趙王對趙括,千萬不能重用。”趙王想起趙屠臨死之前的囑咐,猶豫不決,被秦國收買了的權臣卻在一邊慫恿,對趙王說:“趙括自幼聰明,所學何止十倍於父,可謂天下奇才,當今之世,無人能望其項背。但自小得父母溺愛,不許再涉險逞能,不能為將,更不能為帥。”這話趙惠文王不得不信,心想:“天下父母誰不疼愛自己的兒子?老子功高得巨賞,家裏財富像山一樣,何須兒子再闖蕩?是了,怪不得他父母說的一個樣。”道理既然明了,便對權臣說:“有這樣的才子不用,便是把夜明珠埋在土裏,有奇才不被利用便妄活一世,千裏馬不遇伯樂也和普通馬一樣自生自滅,趙括啊趙括,算你命好,沒有白來世間走一遭,今遇明君,一定重用,教你青史留名!”這樣,趙括就取代了廉頗。


    趙括走馬上任,立即進行變革。首先任免了一批將領,在他認為,擔當重要職務的將領,追隨廉頗多年,廉頗被撤,一定不滿,必須撤換。臨陣換將在軍中產生了混亂。他改變了廉頗固守待機出擊的戰略,貿然命令大舉進攻秦軍。秦軍佯敗,往後退卻,趙軍棄了堅固的營壘和工事,從後掩殺過來。秦軍統帥白起分出兩支部隊迂迴包抄趙軍,占領了趙軍原來的陣地,截斷了趙軍的後路,切斷了趙軍的糧道。趙軍被分割包圍,被迫原地堅守,等候救援。


    趙軍被困四十多天,糧盡援絕,先是殺掉戰馬,後來互相殘殺,拿人肉充饑。趙括率領一部想衝出重圍,在突圍中被亂箭射死。趙軍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絕望中四十萬人投降了秦軍。由於投降的人太多,一時難以安排,趙軍士卒本來餓得要死,舉步維艱,秦軍統帥白起怕養虎為患,心想:“一旦趙軍吃飽,恢複了體力,再行作亂,那就難辦?”於是,下令秦軍,把這四十萬人全部活埋。


    秦軍殘忍地把失去抵抗的趙軍四十萬人活埋,激起了天下人的憤慨。各國看到秦軍如此兇殘,都不寒而栗。深感自危。秦軍在長平駐紮休整,趁趙孝成王剛剛繼位之際,迅速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麵臨滅頂之災,趙王隻得向各國求救。


    燕王後是趙王的姐姐,燕國首先發兵。趙國又把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人質,以結同盟。齊國派出精兵強將,奔赴前線。楚國飽受秦國欺淩,眼見趙國危機,趙國被滅,楚國難保,豈能坐視不管,楚國也出兵了。在形勢的逼迫下,魏國權衡利害,也接受了趙國的請求,魏安王派出大將晉鄙,率兵救趙。


    秦國看到,除韓國還在秦軍控製之下外,其餘四國都已派兵救趙。秦昭襄王坐不住了,親自跑到邯鄲督陣,並派人警告各國:“打下邯鄲是早晚的事,誰敢去救,等滅了趙國就攻打誰。”魏安王害怕了,急忙派人去追晉鄙,此時晉鄙率大軍已到鄴城,接到魏王命令,就地安營,按兵不動。趙國派人催促進兵,晉鄙隻是不聽。無奈,趙孝成王叫平原君寫信,求救於魏國信陵君。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信陵君接到信,萬分焦急。信陵君懇請魏安王命令晉鄙進軍,任憑你再三央求,魏安王隻是不答應。信陵君沒有辦法,隻得決定和願意跟隨的眾多門客,一齊前去救趙。門客中有一個他最崇信的人,叫侯贏。對信陵君說:“我們這樣前去,猶如羔羊跑到虎口上,不是白白去送死嗎?”信陵君顯出無奈的樣子,說:“這有什麽辦法呢?隻不過是多個人,多份力量罷了。我也知道這樣毫無用處,不這樣,心裏難安。你們大可不必跟我前去。要死,我也要和姐姐他們死在一塊!”侯贏見信陵君如此堅定,悄悄地個別對他說:“安王宮裏有個最寵愛的如姬你知道吧!”信陵君點頭答:“知道。”侯贏又說:“當年如姬的父親被害,大王為她尋找仇人,可三年都沒有找到,是您叫門客找到那個仇人,替他報了仇,他一直對您十分感激,總想找機會報答你。聽說兵符藏在大王的臥室裏,非如姬不能把他盜出來,現在是用她的時候了。您去找她,把事說明,她一定不會拒絕。如果我們拿到兵符,就可以去接管晉鄙的兵權,到那時,就可以帶兵打擊秦軍,援救趙國,你看如何?”一句話點醒夢中人,信陵君馬上派人去找如姬,如姬爽快地答應。當天夜裏,乘魏王熟睡的時候,如姬盜出兵符,交給一個心腹,送給信陵君。信陵君得到兵符很是高興,就要馬上行動。侯贏又對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晉鄙見了兵符,不交出兵權怎麽辦?”信陵君又為難起來。侯贏接著說:“我有個朋友叫朱亥,是有名的大力士,可帶著他一塊去。到時,如果晉鄙不把兵權交出,就叫朱亥除掉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門客,騎馬飛速來到鄴城,見了晉鄙,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鄙驗過兵符,隻是遲疑,信陵君催促,晉鄙搪塞對信陵君說:“軍機大事,我必須奏明大王,才能照辦。”忽見信陵君背後竄出一人,橫眉瞪眼,大喝一聲:“見兵符而不交出兵權,難道你要造反不成!”說時遲,那時快,不由晉鄙分說,突然從袖中拿出一個碩大的鐵錘,向晉鄙劈頭砸去,晉鄙躲閃不及被砸的腦漿崩裂。


    信陵君掌握了兵權,命令十萬大軍火速前進。人不解甲,馬不停蹄,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秦軍麵前,隨即向秦軍發起猛烈的攻擊。秦軍久攻邯鄲不下,早已懈汰,思想麻痹,紀錄鬆懈,毫無防備。魏軍襲來,慌了手腳,一片混亂,魏軍激烈猛衝,殺聲震天,邯鄲城內看見旗號,知是魏國援軍到來,打開城門,衝殺出來。齊、燕、楚三國兵馬,也從四麵八方合圍而來。秦軍在五國數十萬大軍的強烈攻勢下,土崩瓦解。兵敗如山倒,逃的逃,跑得跑,來不及地投降了。秦軍殘兵敗將一直退入秦國境內,五國大軍隨後掩殺,也一直趕到秦國境界。秦國提出言和,願以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子楚為人質,質押在趙國與各國和平相處。五國見好就收,率軍各歸本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語之天地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山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山隱士並收藏夢語之天地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