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過了幾年,有一天,孫武正在山上遊玩,在崎嶇的山路邊,一大塊巨石下,見一小孩在蠕動,便走了過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小孩口能說話,身子卻軟綿綿,是個軟骨人。孫武詢問說:“孩子,你是哪裏人士?”小孩迴答:“山峪那邊,有個幾十戶人家的山莊,叫王家莊,我家住在山頂上,隨老娘家姓我叫王禪,從小全靠姥姥喂養。前幾天,姥姥去世,莊裏人便翻山越嶺,把我棄之在這大石下。”孫武再詢問小孩身世,小孩隻是嗚咽。良久才斷斷續續的告訴了孫武。原來山那邊幾十戶人家都姓王,小孩母親是王老大之女,小孩哭訴:“聽姥姥說,十年前的一天,女兒去山上采藥,在山上看見一碩大的穀穗,肚中饑餓,便吞了下去,迴家便覺有孕。眼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鼓起來,姥姥、老爺沒了主意,也曾用各種方法打胎,但都無濟於事。好在山莊住家隔的遠,倒也相安無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瓜熟蒂落,小孩呱呱墜地,身子雖軟但哭聲不小,哭聲驚動了近鄰,王老大家女兒生孩子了!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全莊人都知道。不約而同的都來到王老漢家,那還了得,未出門的大閨女,要嫁也得嫁在幾十裏外別的山莊,何況本莊同姓,小孩從何而出?眾人指責嘲笑,姥姥、老爺為女兒辯護,百般解釋,鬼才相信。王老大被眾人羞漸難當,跳崖自盡,女兒也隨父而去,隻剩姥姥忍辱負重,護理喂養,隻盼小孩長大,但卻是個軟胎。含辛菇苦十年,小孩終未能站起來。姥姥也心血耗盡。”孫武聽後,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再者孫武博聞廣識,知小孩來曆,此乃鬼穀成胎,兒時體軟,長大以後仙風道骨,十歲以後骨骼才開始發育生長。孫武便把小孩抱迴家,用心喂養,把兵法及一生所學傾囊傳授。小孩腦子特靈,教之便能記住,學之便會。幾年下來,小孩成長為一英俊少年。文才武略蓋世。孫武又給王禪取號為鬼穀子。
孫武有心教王禪繼承他在吳國未完成的大誌,一天對王禪說:“周朝已走向從治到亂的局麵,如今你學業有成,為使天下太平安定,你須下山但當大任,以武廢武,以殺止殺。鷹窩峰上有一把天劍,隻有三月三正午時光才能夠看到,你若能把它拔下,便能佩此劍而橫掃天下。”王禪答應說:“僅遵師命,若拔得此劍,徒兒便下山,拔不的天劍,永遠在山修煉!”
三月三那天,王禪隨孫武子來到鷹窩峰對麵的山頂上。對麵看鷹窩峰,煞是好看,峰矗立,直插雲霄,雲霧繚繞,那些在石縫中伸出的粗壯的青鬆煞是好看,像一個個雲團在峰體上散亂,抗嚴寒冰雪,經風雨洗禮何止億萬年?峰頂有勁鬆覆蓋,頂上沒土,隻有塵埃,但勁鬆生長旺盛,因樹根深深紮於石裏,得天地滋潤。峰隨天地而生,石頭裏潤育著生命!那些藤蔓附著石壁,實是一體,隻有垂下的末梢,隨風而動,自然飄舞。看了多時,突然孫武子對王禪說:“禪兒,時辰到,皓光起處便是那把天劍,你看到了嗎?”王禪驚喜地跳起來,說:“看到了,看到了!一道白光衝天,劍把在峰的凹凸處,閃爍著一圈圈金色的光環。”孫武子說:“你既然看見此劍,想必與天劍有緣,這就去吧!”王禪施展輕功,從山頂跳躍躥下,又像猿猴樣攀岩,到的半腰,抬頭仰望,往上看,高還有千丈,隻是石壁矗直,溜光,抓無可抓,腳無蹬窩。王禪並不退縮,猛提一口真氣,兩手下拍,雙腳連蹬,直升向上,終於到了凹凸處,踏實站穩。看得真切,原來劍尖朝上,穿透峰頂端的巨石,才發出那衝天的皓光。於是,他將身縱起,抓住劍柄,運上千斤墜的功夫,竭盡全力往下拔,難動分毫。他身子彎起,兩腳蹬住石壁用力往下拽,還是拽不下來,足有半個時辰,忽然金光一閃,把他甩下山岩,天劍隱入石中,他抓住了藤蔓。迴到孫武子身邊,跪下灑淚說:“看來我與世無緣,您老人家的大誌,隻有我傾囊相授您孫子,教他來實現。”孫武子長歎說:“天意難違,你在山修煉,我到處轉轉,也許我再也迴不了蒙山。”師徒倆灑淚而別。
王禪不願下山摻與世事,潛心在山修道,本來天賦,很快參悟道法。
王禪在蒙山朝陽洞修煉,過了多年,不時也到民間走走。在齊都臨淄,遇到一個叫孫臏的小孩,充慧豁達,很有大器,知是恩師孫武子的後代,孫曹之子,便把他領迴,施教培養。魏國有個叫龐涓的少年,遍遊名山大川,想訪名師學藝,來到蒙山朝陽洞,見鬼穀子願拜為師。鬼穀子仔細端詳龐涓,看龐涓心術不正,內隱邪惡,不願收留,龐涓苦苦哀求,鬼穀子隻是不允。龐涓無奈,討好孫臏,請他說情。孫臏年少,也想有個夥伴,看龐涓言真意切,便幫龐涓求情。鬼穀子對二人說:“孫臏對人仁厚,既然如此,你們兩個隻能留一個,我出道題考考你們。我在洞外坐著,無論用什麽方法,誰能把我請進洞誰留下。”二人答應。龐涓怕孫臏搶先,又不好爭搶,用乞求的眼神看著孫臏。孫臏對龐涓說:“你先來吧!”龐涓心想,這還不易,先禮後兵,先文後武。禮,文都沒能打動鬼穀子的心,龐涓心裏好氣,既然文的請不動就用武的。他先是抓土揚沙,後用木棍石塊擊打,鬼穀子隻是不動,木棍石塊看似擊中,看鬼穀子卻是不知不覺,全不當迴事。龐涓發瘋,用盡全力,也是如此。龐涓機靈一轉,心想:“反正你說用什麽方法都行,打沒有反應,那就用火攻。”山上有的是幹柴,他一抱抱抱來,把鬼穀子圍了起來,幹柴越積越多,從洞口兩邊一直擺到鬼穀子身後,還生怕鬼穀子寧願挨燒不進洞,便隔著幹柴向鬼穀子跪了下來,請求條件說:“一、不得跳出幹柴之外;二、不得燒傷和燒壞衣服。”鬼穀子都答應。龐涓心喜,想:“隻要把火點燃,不怕你不進洞去。”龐涓站了起來,用火廉打著火,把幹柴點燃。熊熊大火,火舌亂竄。忽然一股勁風從洞中吹來,把大火吹向四外,龐涓來不及躲閃,點燃的木棒幹柴反向他襲來,頭發眉毛燒焦,衣服也被燒著。龐涓急忙就地來個驢打滾,火是熄滅了,弄得滿臉渾身是泡。等龐涓迴過神來,大火已經過去,幹柴已經燒完。看鬼穀子盤腿端坐,安然無恙。龐涓向泄了氣的豬尿脬,蹲在一邊,無計可施,無法可用,隻得作罷。
該孫臏了,孫臏目睹了龐涓施用伎倆的全過程,用心揣摩,走到鬼穀子麵前說:“先生!你在外邊往洞中請您,看來隻有您自願進洞,否則無論用什麽方法都難請您進去。您既然不收龐涓,我也不想獨自留在您的身邊,如果先生還想再試一下的話,那就請您進洞,我們從洞中往外請您出來,那就容易多了,或許能夠辦到。”龐涓也不甘心,隨聲附和。鬼穀子聽了孫臏的話,覺得也是道理,站了起來,徑直走進洞中。
鬼穀子在洞中坐了下來,對孫臏龐涓說:“那你們就開始吧。”龐涓又躍躍欲試,隻見孫臏笑吟吟對鬼穀子說:“你的試題我們已經完成,您已經迴到洞中。是我們兩個人共同使您迴到洞中的,請您把我們二人都留下吧。”鬼穀子頓時大悟,知道上了孫臏的當,但有言在先,此乃詭道。隨即鬼穀子大喜,把兩人都收為弟子。但叫龐涓立下重誓。龐涓抱住孫臏高興的歡唿蹦跳。隨即對天發誓:“龐涓和孫臏同師學藝,如懷有二心,坑害師兄,死後變為蒺藜。”
孫臏龐涓同師學藝,孫臏待人醇厚,兩人倒也合得來。互為夥伴,朝夕相處,除偶爾下山采辦生活用品外,每天都在山上習文練武。雖然同學同練,文才武略孫臏每每高龐涓一籌,學習中龐涓未解,孫臏已經通融,龐涓嫉妒在心但不露其形。一天早晨,天才露明,兩人早起練劍,練得高興,不知不覺來到龜蒙絕頂。孫臏背靠懸崖,龐涓一劍劈來,故意腳下一絆,踉蹌一步,突然變招,改劈為刺,劍尖直刺孫臏心窩。先是孫臏見龐涓絆的踉蹌,天朦朧,怕傷到龐涓未有出劍,隻是把身子一偏,本想去扶龐涓,哪知龐涓變招刺來,孫臏反應自是遲緩,劍尖已離心窩不遠,本能向後彈跳掣身,龐涓硬生生把劍撤迴。隻是這樣,孫臏已跳進懸崖。龐涓走近崖邊,心想孫臏一定粉身碎骨,往下一看,朦朧中崖下不遠,有一顆偌大勁鬆伸出山崖,孫臏跳下,正踏在一粗壯鬆枝上,借鬆枝的彈力,一個筋鬥翻上山來。龐涓急忙扶住孫臏,口中連聲說:“都是我不好,不小心絆了這一腳,使劍走偏鋒,幾乎拿捏不住,險些刺中師兄!致使師兄跳下山崖,如果下邊沒有這棵大鬆樹,師兄豈不粉身碎骨?我怎麽能獨自活在世上,又怎麽向師傅交待呢?”孫臏沒有別的想法,因此毫不在意,有驚無險全沒當迴事。便對龐涓說:“你不要自責,我這不是很好嗎?”說著二人攜手迴洞。發生的這一切,鬼穀子都看在眼裏。心想:“孫臏早晚得吃龐涓的虧。”
過了些許日子,鬼穀子把孫臏、龐涓叫到身邊,問他們二人說:“你們上山幾年了?”二人迴答:“多蒙師傅教誨,算來我們上山已七八年了。”鬼穀子又語重心長地對二人說:“這些年來,你們不枉我教誨,勤學苦練,來時少年,現已青壯,可以說學業有成,論文才武略,足以能擔當大任,想周朝開國,已曆數百年。後諸侯割據,互相吞並,現剩下的已為數不多,不過秦、楚、燕、韓、趙、齊、魏而已,其他為附屬國。七國當中,以魏國最為強盛,龐涓你是魏國人,這幾天你就可以收拾東西下山,為你的國家效力,建功立業。孫臏先替我看一下洞府,我要到各處一遊,等我迴來後也下山去吧!”
龐涓迴到魏國,覲見魏惠王,談兵法,論武功,使魏王信服,拜為大將軍,成為魏軍主帥。龐涓沒有忘記孫臏,一方麵,他知道孫臏,文才、武略、智謀,都比自己略高一籌;另一方麵,他深知師傅把他還留在山上,是要繼續教授他孫子兵法。孫武的十三篇兵法,從未聽師傅講過。龐涓對孫臏的嫉妒之心從來就有,也曾想法陷害,但都沒能成功,幸好孫臏沒有警覺。便想:“如今鬼穀子遠遊,請他來做客,想他一定會來。隻要來就由不得他了。”說做就做,即時修書一封,傾訴自離別後的想念之情,雖做大將軍公務繁忙,未有一時敢忘師兄,懇請來魏國一遊,以解思念之苦。差人送給孫臏。孫臏看過來書,想和龐涓在山八年,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旦分開,還真想念。師傅遠遊,一人在山,也覺寂寞。洞居深山,人跡罕至,又無什物,何必愣看?魏國一玩,看看龐涓,見見世麵,有何不可?速去速迴,師傅迴山,也難怪罪。想到這裏,便跟著來人到魏國而去。
孫臏來到魏國,龐涓熱情款待,辭公務陪孫臏一起遊玩,晚上和孫臏同床共眠。想龐涓身居要職,大富大貴,難得如此仁義,使孫臏感動不已。一天,龐涓領孫臏見魏惠王,魏王對孫臏很是賞識,十分崇敬,邀孫臏留在魏國,和龐涓一起統率魏軍。魏王如此看重孫臏,這使龐涓更為嫉妒在心。孫臏沒有表態,和龐涓一塊迴府,龐涓心想,留下孫臏是個禍害,功名利祿早晚在自己之上,逐想出一條毒計。
過了幾天,龐涓推說軍中有事,需要處理,過些天才能迴來,請孫臏不要著急。孫臏對龐涓說:“你隻管忙你的,不要管我。”龐涓便到軍中去了。
孫臏在龐涓府上,一日三餐,都很豐盛,閑來無事,便想到外邊走走。一天,來到一個鬧市,見一群人在打鬥,周圍看的人很多,也便湊向前去。才到跟前,一夥人被另一夥人打散,四處逃竄,幾個彪形大漢跑到孫臏跟前,不分青紅皂白,大打出手。孫臏無有防備,被打倒在地,套上枷鎖,拉扯著進了一處牢房。孫臏莫名其妙,有口難辨,隨即又被摁倒在地,施刑把兩個髕骨起去,又在臉上打上烙印,投進獄中。可憐孫臏連怎麽迴事都不知道,就稀裏糊塗的做了階下囚,成了殘疾人!心靈的創傷折飾了肉體的痛苦,殘廢,臉上又被打上烙印,今後怎麽做人,又怎麽但當大任?成就大事。他想到了死,但又不想當枉死鬼,何況又動彈不得,那真是欲動不能,想死不行,惟有痛苦的呻吟。
過了一天,龐涓風風火火的來看孫臏,見到孫臏,看到孫臏的模樣,抱住孫臏痛哭說:“怎麽會這樣呢?都是我不好,不該把你留在府中,這都是我害了你啊!”孫臏看到龐涓頓首垂足的樣子,心想:“這也願不得他,都是自己不好,不該到處亂跑,才被人冤枉。”逐勸住龐涓。龐涓教人喊來牢頭,憤怒斥責,牢頭申辯說:“國家自有法度,王子犯法與黎民同罪,來到這裏都是罪犯,就得施刑。”龐涓見爭執並無結果,對孫臏說:“治傷要緊。”便教人迴府去拿來黃金百倆,把孫臏贖出。
迴到龐涓府裏,龐涓殷勤地找人給孫臏治傷,不時詢問傷療情況,陪伴身邊。生活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孫臏非常感動。傷稍微好一點,兩人在聊天中不免探討兵法戰策,說到孫臏祖上的孫子十三篇,感動之餘,孫臏叫龐涓拿來筆墨絹帛,願意撰寫出來送給龐涓。龐涓並不推辭,欣然接受。並對孫臏說:“師兄既然憑記憶撰寫兵法,我還要處理軍務,就不打擾了,您如果需要什麽?自有人伺候。”
自此孫臏專心撰寫兵法。過幾天,龐涓便派人來看孫臏一次,並推說軍務繁忙並不親來。過了許多天,孫臏已撰寫了七八篇,這一天,孫臏把撰寫的兵法從頭檢查著看,始計篇中有這樣的段句:“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雜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臏反複念著自語,眼不離絹,頭上沁出了冷汗,機靈靈打個寒顫。心想:“這一切莫若都是龐涓的安排?無辜遭刑,繼而誘之,難道是龐涓的攻心之計,欲取之而棄之,欲求之而避之,攻心為上,取城次之。恩威並施,教你自願奉上。”我切試他一試,看他反映如何?想著把筆沾滿墨,從第一篇開始,圈了劃,劃了塗,塗了抹,一會兒從頭到尾塗抹完畢。原先淡黃的絹帛,秀麗的字體一折折被塗抹得一塌糊塗。難以辨認,不成章句。送飯的小斯把情況匯報給龐涓,龐涓急匆匆到來,被眼前的境況驚呆,心想:“煮熟的鴨子飛了。”表情瞬息多變,口中喃喃地說:“師兄,好端端的,怎麽會這樣呢?”孫臏察言觀色,一切明了,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隻見孫臏把頭一揚,兩眼一瞪,大喝一聲:“龐涓!誰是你師兄?我乃是天帝使者,此兵法乃天書神授,孫臏私自傳你,有違天意,應遭五雷轟頂!在本使者麵前,你還不快快跪下!要想得此兵法,必須心術端正,天天沐浴,日日焚香,方可授之。”說完,連打哈欠,迷迷糊糊睡去。龐涓跪在地上,良久把孫臏晃醒。孫臏醒來,見龐涓跪著,甚是驚訝,問:“好端端的,你跪著幹麽?”龐涓說:“師兄,剛才!”“剛才怎麽了?”孫臏問。龐涓看著絹帛,流出了眼淚。孫臏拿起亂糟糟的絹帛,十分愕然,口中自語說:“這是怎麽了?怎麽會這樣?”龐涓看孫臏表情,真真切切,隻得把剛才的事告訴孫臏。孫臏為多日的心血而痛惜。對龐涓說:“既然如此,我們從頭再來。”龐涓告辭。
龐涓是狡詐之人,其實不信。他認為是孫臏裝神弄鬼。但想:“隻要你答應再寫就行,反正你又跑不了,早晚得完成。”從那以後,孫臏寫寫停停,停停寫,寫了又劃,劃了又寫。有一天,幹脆把寫字的絹帛一條條,一縷縷撕的精碎,黑墨抹得滿身滿臉,頭發鬆散,張牙舞爪,在地上打滾。口中吱吱呀呀,拉尿全不知道。孫臏瘋了!有人跑去告訴龐涓,龐涓來到,一看完了,見孫臏直勾著眼,口吐白沫手亂舞,遍地打滾渾身惡臭。龐涓心想:“難道我不信,沒有沐浴焚香,天不願賜予我兵法?使孫臏真的瘋了,且看他幾天再說。”過了好多天,龐涓又來看孫臏,敞開屋門,臭氣衝天,孫臏依然不省人事,送的飯菜潑得滿地都是,和屎尿相混。孫臏披頭散發,躺在地上,隻是痛哭,慘不忍睹。龐涓不願再看,吩咐下人把孫臏仍在豬圈裏。他還要看一下孫臏,到底是真瘋還是假瘋?
孫臏在豬圈裏爬進爬出,和豬一起生活,餓了吃豬食,渴了喝豬食槽裏的水,頭發似氈片,滿身是柴草。有時沒有豬食,抓起豬糞就吞。有偷窺者把情景報告給龐涓,龐涓方不在意,從此把孫臏忘在一邊。
鬼穀子先生遊曆天下,將近一年。一日還山,見孫臏不在,掐指一算,知在魏國有難,遭龐涓所害。心想:“早怕此事,但終未能幸免。”急切來到魏國,未有露麵。暗地看到孫臏慘狀,不免傷感。逐迴到齊國,麵見齊威王,把孫臏推薦給齊王,並介紹了孫臏的現狀。齊王知鬼穀子是異人,而孫臏又是孫武子的後裔,便欣然接受。即刻派人出使魏國,特地安排把車乘改裝,做上夾層。齊國使者完成使命,在迴來的路上悄悄地把孫臏放在車的夾層裏,帶迴齊國。孫臏在魏國消失了,誰也沒有在意。龐涓早已不把孫臏這個瘋子放在心裏。
孫臏來到齊國,被先安排到田忌家裏療養,傭人自把孫臏梳洗打扮,田忌以上等酒席相待,一日三宴,並加老山參等補品,孫臏很快恢複健康。兩人非常投機,終日討論文韜武略,田忌很受教益,也被孫臏的才能所折服。田忌和相國鄒忌經常賽馬,但總是輸。一日又要賽馬,田忌請教孫臏,孫臏告訴他說:“你可把馬分為上中下三等,用你的下等馬對他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他的下等馬。”田忌依言。鄒忌通常都是先放出最快的馬,田忌則用下等馬和他比賽,第一局田忌自然輸了,鄒忌喜不自勝。心想:“這一次你還得輸。”正在高興的時候,第二局田忌的馬卻快於他的馬一頭,田忌勝。隨即第三局田忌的馬又快於他的足足一馬。田忌獲得本次比賽的勝利。鄒忌看田忌參加比賽的馬,也還是以前的,雙雙都沒有更換賽馬,怎麽這次就輸了?難道田忌的馬時隔幾日就跑的快了,大惑不解。以後比賽也總是輸。問其緣故,田忌告訴他:“這都是孫臏的謀劃!”從此鄒忌對孫臏也十分信服。此事傳到齊威王耳朵裏,齊王親自到田忌府上拜訪孫臏,對孫臏十分敬佩。
這時,魏趙之間的戰爭爆發了,強大的魏軍很快攻入趙國,連陷多城,直逼都城,把邯鄲包圍,在危急時刻,趙國請求齊國支援。齊國和趙國是盟國,哪有不救之理?趙國危在旦夕,齊威王決定,拜孫臏為主將,立即發兵救趙。孫臏對齊威王說:“我到齊國,龐涓是不知道的,為了不讓他警惕,可拜田忌為主將,我為軍師率軍救趙。”齊王同意了孫臏的意見,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火速發兵。
田忌打算率軍直奔趙國都城邯鄲,襲擊魏軍主力,內外夾攻,以解邯鄲之圍。孫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生動形象地比喻對田忌說:“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絲線,不能用手硬拉硬扯;排解別人打架,自己不能幫助去打。派兵解圍的道理也是一樣,不能硬碰硬,應該避實擊虛,避強擊弱,擊其要害,攻其必救,顧此失彼,這圍自然就解了。現在魏軍攻趙,精銳部隊都在趙國,國內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我們應該率軍迅速進攻魏國都城大梁,而在半道地勢險要的桂陵設下埋伏,我軍以逸待勞,魏軍疲於奔命,必定慘敗。這樣,趙軍從後跟來,即可解邯鄲之圍,又可收複失地。”田忌依計而行,率齊軍向魏國都城大梁進發,而把主力則留在桂陵,依山傍勢,設下埋伏,做好準備,隻等魏軍到來。
齊軍逼近大梁,圍而不打,魏惠王急忙向龐涓告急。龐涓得知消息,大驚失色,立即舍棄邯鄲,率軍火速迴師。長期征戰,又長途跋涉,強行行軍,來到桂陵,疲憊不堪,毫無戰鬥力,孫臏見魏軍進入了伏擊圈,一聲號令,山上檑木滾石打下,魏軍死傷大半,隨即齊軍從山上攻下,如下山猛虎,魏軍哪裏還能招架,隻有挨打的份,幾乎全軍覆沒,隻剩龐涓率幾員上將和隨從衝出重圍,跑迴大梁。魏國本是強國,且大梁急切也難攻下,趙國即得救,見好就收,孫臏和田忌便率軍迴國。
魏國自從桂陵之戰受到重創,十多年後才恢複元氣,便又起對外擴張吞並之野心,和韓國發生了戰爭。經過五次大的戰役,韓國都失敗了,大片的土地被魏國占領,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便派使者向齊國告急,請求支援。齊威王接受了請求,又委任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孫臏又用起圍魏救趙的辦法,率軍直取魏國都城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又急忙迴師自救,星夜趕路,來到魏國邊境,知齊軍已入境多日。齊軍入魏境後,孫臏命軍士逐日減灶。開始時挖十萬個灶,逐日減少,十多天後,隻有三萬個灶,一路並派軍士裝作開小差到處散布:齊兵害怕魏軍,又加供給不及,很多受不了饑餓紛紛逃跑。龐涓很是細心,每到一地,便教軍士查點齊軍灶數,見逐日減少,且越來越減,十分高興。他下馬撿起齊軍丟下的馬糞看了看,聞了聞,立刻命令士兵丟掉輜重,以一天走兩天的路程快速前進,趕上齊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齊軍消滅。此時齊軍已到馬陵山。馬陵山,山勢險峻,馬陵道,蜿蜒曲折百餘裏。孫臏命士兵把最前麵一段山兩邊的樹木砍掉,隻留一顆最高大的把樹皮扒下,寫上:“龐涓死於此地!”吩咐弓箭手,看見有人點燃火把看字就射。龐涓率先來到這樹下已是深夜,看白乎乎一片,上邊好像有字,便命人點起火把照看。弓箭手朝火把處射來,箭矢如飛蝗,龐涓被亂箭穿心。像個刺蝟,隻見箭,不見人。主將已死,部下大亂,百裏馬陵道,狹窄山陡峭,魏軍那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山上萬弩齊發,箭矢如雨,檑木滾石打下,猶如山崩地裂。又是黑夜,難以躲閃,再加互相踐踏,天露明,魏軍所剩無幾。剩下的也隻有繳械投降,齊軍大獲全勝,凱旋而歸,一路上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輜重。自此,魏國衰敗,齊國強盛,齊國取代魏國確立了霸主地位。第二年,馬陵山漫山遍野長出了蒺藜,紮人又疼又麻,挨紮必罵,人們都說:“龐涓的骨頭是壞的,活著害人,死了變為蒺藜也繼續害人。”
孫臏為齊國立下大功,做出巨大貢獻,深受齊王尊崇和齊人愛戴。孫臏選琅琊郡居住,這裏靠近蒙山,不時邀恩師鬼穀子聚談。結合幾十年實踐之心得,把孫子兵法加以印證和發揮,寫出了孫臏兵法,撰寫在絹帛上,刻在竹簡上,留給後人。
鬼穀子在蒙山潛心修道,他本是鬼穀成胎,具有先天靈質,融會貫通,不足百年便修成半仙之體。一日,正在打坐,忽見南邊天空彩雲飄飄,霞光萬道,鹿鳴鶴叫,靈光一閃,知是南極仙翁來到,忙起身匍匐在地相迎。仙翁一行落在蒙山之巔,鬼穀子急忙來到仙翁跟前,又匍匐在地,口稱:“弟子不知仙翁到來,道行也淺,未能遠迎,請贖罪。”仙翁笑說:“王禪,你起來!念你鬼穀成胎,全心修道,又占此美好之山,我在雲端,也被這山勝景所迷,打算在這裏住幾天,也是有緣,順便把你指點指點,使你列入仙班。你在人間的名號叫王禪老祖。”王禪拜謝。南極仙翁在蒙山幾天,王禪一直侍隨壽星身邊,在遊玩欣賞蒙山美景的同時,王禪不斷領悟道法,遇疑難問題,仙翁隨時解答。雖幾天已非昔比,不用脫胎換骨,已肉體成聖!騰雲駕霧,變化莫測。仙翁欲去,臨行交代王禪說:“蒙山乃人間仙境,幾千年後,成為我的長生道場,你要給我看好蒙山。”王禪虔誠的答:“謹遵仙翁法旨。”
王禪在蒙山繼續修煉。有一天,忽見東海上空紅霞滿天,霞光裹著彩雲,一會來臨。王禪老祖一看,來者原來是碧霞仙子。碧霞仙子在雲端也被蒙山美景所迷,逐按落雲頭,在蒙山上空來迴飛舞,想找一合適的地方住下來。王禪老祖看透了她的心思,哪能教她如願!碧霞仙子從東往西數蒙山山峪,王禪老祖悄悄把袍袖一搭,出來一條山峪,碧霞仙子查的是一百零一條山峪。她怕沒查準,從西往東又查迴來,王禪老祖把袍袖一展,遮住了一條山峪,碧霞仙子查的是九十九條山峪。“怎麽會這樣?”碧霞仙子疑惑,反複查了幾遍都是這樣。心想:“這就奇了,山雖好,但有魔障。以我仙術,連有多少山峪都查不準,看來此山不能住。”也不停留,往西而去。來到東嶽泰山,泰山乃是五嶽之首,齊天仁聖大帝就在這裏,總管天下人間吉兇禍福,掌管幽冥一十八層地獄。這裏神仙眾多,香火旺盛,有寺院也有道觀,於是,便造碧霞祠住了下來。人間稱她為泰山奶奶。
孫武有心教王禪繼承他在吳國未完成的大誌,一天對王禪說:“周朝已走向從治到亂的局麵,如今你學業有成,為使天下太平安定,你須下山但當大任,以武廢武,以殺止殺。鷹窩峰上有一把天劍,隻有三月三正午時光才能夠看到,你若能把它拔下,便能佩此劍而橫掃天下。”王禪答應說:“僅遵師命,若拔得此劍,徒兒便下山,拔不的天劍,永遠在山修煉!”
三月三那天,王禪隨孫武子來到鷹窩峰對麵的山頂上。對麵看鷹窩峰,煞是好看,峰矗立,直插雲霄,雲霧繚繞,那些在石縫中伸出的粗壯的青鬆煞是好看,像一個個雲團在峰體上散亂,抗嚴寒冰雪,經風雨洗禮何止億萬年?峰頂有勁鬆覆蓋,頂上沒土,隻有塵埃,但勁鬆生長旺盛,因樹根深深紮於石裏,得天地滋潤。峰隨天地而生,石頭裏潤育著生命!那些藤蔓附著石壁,實是一體,隻有垂下的末梢,隨風而動,自然飄舞。看了多時,突然孫武子對王禪說:“禪兒,時辰到,皓光起處便是那把天劍,你看到了嗎?”王禪驚喜地跳起來,說:“看到了,看到了!一道白光衝天,劍把在峰的凹凸處,閃爍著一圈圈金色的光環。”孫武子說:“你既然看見此劍,想必與天劍有緣,這就去吧!”王禪施展輕功,從山頂跳躍躥下,又像猿猴樣攀岩,到的半腰,抬頭仰望,往上看,高還有千丈,隻是石壁矗直,溜光,抓無可抓,腳無蹬窩。王禪並不退縮,猛提一口真氣,兩手下拍,雙腳連蹬,直升向上,終於到了凹凸處,踏實站穩。看得真切,原來劍尖朝上,穿透峰頂端的巨石,才發出那衝天的皓光。於是,他將身縱起,抓住劍柄,運上千斤墜的功夫,竭盡全力往下拔,難動分毫。他身子彎起,兩腳蹬住石壁用力往下拽,還是拽不下來,足有半個時辰,忽然金光一閃,把他甩下山岩,天劍隱入石中,他抓住了藤蔓。迴到孫武子身邊,跪下灑淚說:“看來我與世無緣,您老人家的大誌,隻有我傾囊相授您孫子,教他來實現。”孫武子長歎說:“天意難違,你在山修煉,我到處轉轉,也許我再也迴不了蒙山。”師徒倆灑淚而別。
王禪不願下山摻與世事,潛心在山修道,本來天賦,很快參悟道法。
王禪在蒙山朝陽洞修煉,過了多年,不時也到民間走走。在齊都臨淄,遇到一個叫孫臏的小孩,充慧豁達,很有大器,知是恩師孫武子的後代,孫曹之子,便把他領迴,施教培養。魏國有個叫龐涓的少年,遍遊名山大川,想訪名師學藝,來到蒙山朝陽洞,見鬼穀子願拜為師。鬼穀子仔細端詳龐涓,看龐涓心術不正,內隱邪惡,不願收留,龐涓苦苦哀求,鬼穀子隻是不允。龐涓無奈,討好孫臏,請他說情。孫臏年少,也想有個夥伴,看龐涓言真意切,便幫龐涓求情。鬼穀子對二人說:“孫臏對人仁厚,既然如此,你們兩個隻能留一個,我出道題考考你們。我在洞外坐著,無論用什麽方法,誰能把我請進洞誰留下。”二人答應。龐涓怕孫臏搶先,又不好爭搶,用乞求的眼神看著孫臏。孫臏對龐涓說:“你先來吧!”龐涓心想,這還不易,先禮後兵,先文後武。禮,文都沒能打動鬼穀子的心,龐涓心裏好氣,既然文的請不動就用武的。他先是抓土揚沙,後用木棍石塊擊打,鬼穀子隻是不動,木棍石塊看似擊中,看鬼穀子卻是不知不覺,全不當迴事。龐涓發瘋,用盡全力,也是如此。龐涓機靈一轉,心想:“反正你說用什麽方法都行,打沒有反應,那就用火攻。”山上有的是幹柴,他一抱抱抱來,把鬼穀子圍了起來,幹柴越積越多,從洞口兩邊一直擺到鬼穀子身後,還生怕鬼穀子寧願挨燒不進洞,便隔著幹柴向鬼穀子跪了下來,請求條件說:“一、不得跳出幹柴之外;二、不得燒傷和燒壞衣服。”鬼穀子都答應。龐涓心喜,想:“隻要把火點燃,不怕你不進洞去。”龐涓站了起來,用火廉打著火,把幹柴點燃。熊熊大火,火舌亂竄。忽然一股勁風從洞中吹來,把大火吹向四外,龐涓來不及躲閃,點燃的木棒幹柴反向他襲來,頭發眉毛燒焦,衣服也被燒著。龐涓急忙就地來個驢打滾,火是熄滅了,弄得滿臉渾身是泡。等龐涓迴過神來,大火已經過去,幹柴已經燒完。看鬼穀子盤腿端坐,安然無恙。龐涓向泄了氣的豬尿脬,蹲在一邊,無計可施,無法可用,隻得作罷。
該孫臏了,孫臏目睹了龐涓施用伎倆的全過程,用心揣摩,走到鬼穀子麵前說:“先生!你在外邊往洞中請您,看來隻有您自願進洞,否則無論用什麽方法都難請您進去。您既然不收龐涓,我也不想獨自留在您的身邊,如果先生還想再試一下的話,那就請您進洞,我們從洞中往外請您出來,那就容易多了,或許能夠辦到。”龐涓也不甘心,隨聲附和。鬼穀子聽了孫臏的話,覺得也是道理,站了起來,徑直走進洞中。
鬼穀子在洞中坐了下來,對孫臏龐涓說:“那你們就開始吧。”龐涓又躍躍欲試,隻見孫臏笑吟吟對鬼穀子說:“你的試題我們已經完成,您已經迴到洞中。是我們兩個人共同使您迴到洞中的,請您把我們二人都留下吧。”鬼穀子頓時大悟,知道上了孫臏的當,但有言在先,此乃詭道。隨即鬼穀子大喜,把兩人都收為弟子。但叫龐涓立下重誓。龐涓抱住孫臏高興的歡唿蹦跳。隨即對天發誓:“龐涓和孫臏同師學藝,如懷有二心,坑害師兄,死後變為蒺藜。”
孫臏龐涓同師學藝,孫臏待人醇厚,兩人倒也合得來。互為夥伴,朝夕相處,除偶爾下山采辦生活用品外,每天都在山上習文練武。雖然同學同練,文才武略孫臏每每高龐涓一籌,學習中龐涓未解,孫臏已經通融,龐涓嫉妒在心但不露其形。一天早晨,天才露明,兩人早起練劍,練得高興,不知不覺來到龜蒙絕頂。孫臏背靠懸崖,龐涓一劍劈來,故意腳下一絆,踉蹌一步,突然變招,改劈為刺,劍尖直刺孫臏心窩。先是孫臏見龐涓絆的踉蹌,天朦朧,怕傷到龐涓未有出劍,隻是把身子一偏,本想去扶龐涓,哪知龐涓變招刺來,孫臏反應自是遲緩,劍尖已離心窩不遠,本能向後彈跳掣身,龐涓硬生生把劍撤迴。隻是這樣,孫臏已跳進懸崖。龐涓走近崖邊,心想孫臏一定粉身碎骨,往下一看,朦朧中崖下不遠,有一顆偌大勁鬆伸出山崖,孫臏跳下,正踏在一粗壯鬆枝上,借鬆枝的彈力,一個筋鬥翻上山來。龐涓急忙扶住孫臏,口中連聲說:“都是我不好,不小心絆了這一腳,使劍走偏鋒,幾乎拿捏不住,險些刺中師兄!致使師兄跳下山崖,如果下邊沒有這棵大鬆樹,師兄豈不粉身碎骨?我怎麽能獨自活在世上,又怎麽向師傅交待呢?”孫臏沒有別的想法,因此毫不在意,有驚無險全沒當迴事。便對龐涓說:“你不要自責,我這不是很好嗎?”說著二人攜手迴洞。發生的這一切,鬼穀子都看在眼裏。心想:“孫臏早晚得吃龐涓的虧。”
過了些許日子,鬼穀子把孫臏、龐涓叫到身邊,問他們二人說:“你們上山幾年了?”二人迴答:“多蒙師傅教誨,算來我們上山已七八年了。”鬼穀子又語重心長地對二人說:“這些年來,你們不枉我教誨,勤學苦練,來時少年,現已青壯,可以說學業有成,論文才武略,足以能擔當大任,想周朝開國,已曆數百年。後諸侯割據,互相吞並,現剩下的已為數不多,不過秦、楚、燕、韓、趙、齊、魏而已,其他為附屬國。七國當中,以魏國最為強盛,龐涓你是魏國人,這幾天你就可以收拾東西下山,為你的國家效力,建功立業。孫臏先替我看一下洞府,我要到各處一遊,等我迴來後也下山去吧!”
龐涓迴到魏國,覲見魏惠王,談兵法,論武功,使魏王信服,拜為大將軍,成為魏軍主帥。龐涓沒有忘記孫臏,一方麵,他知道孫臏,文才、武略、智謀,都比自己略高一籌;另一方麵,他深知師傅把他還留在山上,是要繼續教授他孫子兵法。孫武的十三篇兵法,從未聽師傅講過。龐涓對孫臏的嫉妒之心從來就有,也曾想法陷害,但都沒能成功,幸好孫臏沒有警覺。便想:“如今鬼穀子遠遊,請他來做客,想他一定會來。隻要來就由不得他了。”說做就做,即時修書一封,傾訴自離別後的想念之情,雖做大將軍公務繁忙,未有一時敢忘師兄,懇請來魏國一遊,以解思念之苦。差人送給孫臏。孫臏看過來書,想和龐涓在山八年,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旦分開,還真想念。師傅遠遊,一人在山,也覺寂寞。洞居深山,人跡罕至,又無什物,何必愣看?魏國一玩,看看龐涓,見見世麵,有何不可?速去速迴,師傅迴山,也難怪罪。想到這裏,便跟著來人到魏國而去。
孫臏來到魏國,龐涓熱情款待,辭公務陪孫臏一起遊玩,晚上和孫臏同床共眠。想龐涓身居要職,大富大貴,難得如此仁義,使孫臏感動不已。一天,龐涓領孫臏見魏惠王,魏王對孫臏很是賞識,十分崇敬,邀孫臏留在魏國,和龐涓一起統率魏軍。魏王如此看重孫臏,這使龐涓更為嫉妒在心。孫臏沒有表態,和龐涓一塊迴府,龐涓心想,留下孫臏是個禍害,功名利祿早晚在自己之上,逐想出一條毒計。
過了幾天,龐涓推說軍中有事,需要處理,過些天才能迴來,請孫臏不要著急。孫臏對龐涓說:“你隻管忙你的,不要管我。”龐涓便到軍中去了。
孫臏在龐涓府上,一日三餐,都很豐盛,閑來無事,便想到外邊走走。一天,來到一個鬧市,見一群人在打鬥,周圍看的人很多,也便湊向前去。才到跟前,一夥人被另一夥人打散,四處逃竄,幾個彪形大漢跑到孫臏跟前,不分青紅皂白,大打出手。孫臏無有防備,被打倒在地,套上枷鎖,拉扯著進了一處牢房。孫臏莫名其妙,有口難辨,隨即又被摁倒在地,施刑把兩個髕骨起去,又在臉上打上烙印,投進獄中。可憐孫臏連怎麽迴事都不知道,就稀裏糊塗的做了階下囚,成了殘疾人!心靈的創傷折飾了肉體的痛苦,殘廢,臉上又被打上烙印,今後怎麽做人,又怎麽但當大任?成就大事。他想到了死,但又不想當枉死鬼,何況又動彈不得,那真是欲動不能,想死不行,惟有痛苦的呻吟。
過了一天,龐涓風風火火的來看孫臏,見到孫臏,看到孫臏的模樣,抱住孫臏痛哭說:“怎麽會這樣呢?都是我不好,不該把你留在府中,這都是我害了你啊!”孫臏看到龐涓頓首垂足的樣子,心想:“這也願不得他,都是自己不好,不該到處亂跑,才被人冤枉。”逐勸住龐涓。龐涓教人喊來牢頭,憤怒斥責,牢頭申辯說:“國家自有法度,王子犯法與黎民同罪,來到這裏都是罪犯,就得施刑。”龐涓見爭執並無結果,對孫臏說:“治傷要緊。”便教人迴府去拿來黃金百倆,把孫臏贖出。
迴到龐涓府裏,龐涓殷勤地找人給孫臏治傷,不時詢問傷療情況,陪伴身邊。生活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孫臏非常感動。傷稍微好一點,兩人在聊天中不免探討兵法戰策,說到孫臏祖上的孫子十三篇,感動之餘,孫臏叫龐涓拿來筆墨絹帛,願意撰寫出來送給龐涓。龐涓並不推辭,欣然接受。並對孫臏說:“師兄既然憑記憶撰寫兵法,我還要處理軍務,就不打擾了,您如果需要什麽?自有人伺候。”
自此孫臏專心撰寫兵法。過幾天,龐涓便派人來看孫臏一次,並推說軍務繁忙並不親來。過了許多天,孫臏已撰寫了七八篇,這一天,孫臏把撰寫的兵法從頭檢查著看,始計篇中有這樣的段句:“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雜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臏反複念著自語,眼不離絹,頭上沁出了冷汗,機靈靈打個寒顫。心想:“這一切莫若都是龐涓的安排?無辜遭刑,繼而誘之,難道是龐涓的攻心之計,欲取之而棄之,欲求之而避之,攻心為上,取城次之。恩威並施,教你自願奉上。”我切試他一試,看他反映如何?想著把筆沾滿墨,從第一篇開始,圈了劃,劃了塗,塗了抹,一會兒從頭到尾塗抹完畢。原先淡黃的絹帛,秀麗的字體一折折被塗抹得一塌糊塗。難以辨認,不成章句。送飯的小斯把情況匯報給龐涓,龐涓急匆匆到來,被眼前的境況驚呆,心想:“煮熟的鴨子飛了。”表情瞬息多變,口中喃喃地說:“師兄,好端端的,怎麽會這樣呢?”孫臏察言觀色,一切明了,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隻見孫臏把頭一揚,兩眼一瞪,大喝一聲:“龐涓!誰是你師兄?我乃是天帝使者,此兵法乃天書神授,孫臏私自傳你,有違天意,應遭五雷轟頂!在本使者麵前,你還不快快跪下!要想得此兵法,必須心術端正,天天沐浴,日日焚香,方可授之。”說完,連打哈欠,迷迷糊糊睡去。龐涓跪在地上,良久把孫臏晃醒。孫臏醒來,見龐涓跪著,甚是驚訝,問:“好端端的,你跪著幹麽?”龐涓說:“師兄,剛才!”“剛才怎麽了?”孫臏問。龐涓看著絹帛,流出了眼淚。孫臏拿起亂糟糟的絹帛,十分愕然,口中自語說:“這是怎麽了?怎麽會這樣?”龐涓看孫臏表情,真真切切,隻得把剛才的事告訴孫臏。孫臏為多日的心血而痛惜。對龐涓說:“既然如此,我們從頭再來。”龐涓告辭。
龐涓是狡詐之人,其實不信。他認為是孫臏裝神弄鬼。但想:“隻要你答應再寫就行,反正你又跑不了,早晚得完成。”從那以後,孫臏寫寫停停,停停寫,寫了又劃,劃了又寫。有一天,幹脆把寫字的絹帛一條條,一縷縷撕的精碎,黑墨抹得滿身滿臉,頭發鬆散,張牙舞爪,在地上打滾。口中吱吱呀呀,拉尿全不知道。孫臏瘋了!有人跑去告訴龐涓,龐涓來到,一看完了,見孫臏直勾著眼,口吐白沫手亂舞,遍地打滾渾身惡臭。龐涓心想:“難道我不信,沒有沐浴焚香,天不願賜予我兵法?使孫臏真的瘋了,且看他幾天再說。”過了好多天,龐涓又來看孫臏,敞開屋門,臭氣衝天,孫臏依然不省人事,送的飯菜潑得滿地都是,和屎尿相混。孫臏披頭散發,躺在地上,隻是痛哭,慘不忍睹。龐涓不願再看,吩咐下人把孫臏仍在豬圈裏。他還要看一下孫臏,到底是真瘋還是假瘋?
孫臏在豬圈裏爬進爬出,和豬一起生活,餓了吃豬食,渴了喝豬食槽裏的水,頭發似氈片,滿身是柴草。有時沒有豬食,抓起豬糞就吞。有偷窺者把情景報告給龐涓,龐涓方不在意,從此把孫臏忘在一邊。
鬼穀子先生遊曆天下,將近一年。一日還山,見孫臏不在,掐指一算,知在魏國有難,遭龐涓所害。心想:“早怕此事,但終未能幸免。”急切來到魏國,未有露麵。暗地看到孫臏慘狀,不免傷感。逐迴到齊國,麵見齊威王,把孫臏推薦給齊王,並介紹了孫臏的現狀。齊王知鬼穀子是異人,而孫臏又是孫武子的後裔,便欣然接受。即刻派人出使魏國,特地安排把車乘改裝,做上夾層。齊國使者完成使命,在迴來的路上悄悄地把孫臏放在車的夾層裏,帶迴齊國。孫臏在魏國消失了,誰也沒有在意。龐涓早已不把孫臏這個瘋子放在心裏。
孫臏來到齊國,被先安排到田忌家裏療養,傭人自把孫臏梳洗打扮,田忌以上等酒席相待,一日三宴,並加老山參等補品,孫臏很快恢複健康。兩人非常投機,終日討論文韜武略,田忌很受教益,也被孫臏的才能所折服。田忌和相國鄒忌經常賽馬,但總是輸。一日又要賽馬,田忌請教孫臏,孫臏告訴他說:“你可把馬分為上中下三等,用你的下等馬對他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他的下等馬。”田忌依言。鄒忌通常都是先放出最快的馬,田忌則用下等馬和他比賽,第一局田忌自然輸了,鄒忌喜不自勝。心想:“這一次你還得輸。”正在高興的時候,第二局田忌的馬卻快於他的馬一頭,田忌勝。隨即第三局田忌的馬又快於他的足足一馬。田忌獲得本次比賽的勝利。鄒忌看田忌參加比賽的馬,也還是以前的,雙雙都沒有更換賽馬,怎麽這次就輸了?難道田忌的馬時隔幾日就跑的快了,大惑不解。以後比賽也總是輸。問其緣故,田忌告訴他:“這都是孫臏的謀劃!”從此鄒忌對孫臏也十分信服。此事傳到齊威王耳朵裏,齊王親自到田忌府上拜訪孫臏,對孫臏十分敬佩。
這時,魏趙之間的戰爭爆發了,強大的魏軍很快攻入趙國,連陷多城,直逼都城,把邯鄲包圍,在危急時刻,趙國請求齊國支援。齊國和趙國是盟國,哪有不救之理?趙國危在旦夕,齊威王決定,拜孫臏為主將,立即發兵救趙。孫臏對齊威王說:“我到齊國,龐涓是不知道的,為了不讓他警惕,可拜田忌為主將,我為軍師率軍救趙。”齊王同意了孫臏的意見,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火速發兵。
田忌打算率軍直奔趙國都城邯鄲,襲擊魏軍主力,內外夾攻,以解邯鄲之圍。孫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生動形象地比喻對田忌說:“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絲線,不能用手硬拉硬扯;排解別人打架,自己不能幫助去打。派兵解圍的道理也是一樣,不能硬碰硬,應該避實擊虛,避強擊弱,擊其要害,攻其必救,顧此失彼,這圍自然就解了。現在魏軍攻趙,精銳部隊都在趙國,國內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我們應該率軍迅速進攻魏國都城大梁,而在半道地勢險要的桂陵設下埋伏,我軍以逸待勞,魏軍疲於奔命,必定慘敗。這樣,趙軍從後跟來,即可解邯鄲之圍,又可收複失地。”田忌依計而行,率齊軍向魏國都城大梁進發,而把主力則留在桂陵,依山傍勢,設下埋伏,做好準備,隻等魏軍到來。
齊軍逼近大梁,圍而不打,魏惠王急忙向龐涓告急。龐涓得知消息,大驚失色,立即舍棄邯鄲,率軍火速迴師。長期征戰,又長途跋涉,強行行軍,來到桂陵,疲憊不堪,毫無戰鬥力,孫臏見魏軍進入了伏擊圈,一聲號令,山上檑木滾石打下,魏軍死傷大半,隨即齊軍從山上攻下,如下山猛虎,魏軍哪裏還能招架,隻有挨打的份,幾乎全軍覆沒,隻剩龐涓率幾員上將和隨從衝出重圍,跑迴大梁。魏國本是強國,且大梁急切也難攻下,趙國即得救,見好就收,孫臏和田忌便率軍迴國。
魏國自從桂陵之戰受到重創,十多年後才恢複元氣,便又起對外擴張吞並之野心,和韓國發生了戰爭。經過五次大的戰役,韓國都失敗了,大片的土地被魏國占領,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便派使者向齊國告急,請求支援。齊威王接受了請求,又委任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孫臏又用起圍魏救趙的辦法,率軍直取魏國都城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又急忙迴師自救,星夜趕路,來到魏國邊境,知齊軍已入境多日。齊軍入魏境後,孫臏命軍士逐日減灶。開始時挖十萬個灶,逐日減少,十多天後,隻有三萬個灶,一路並派軍士裝作開小差到處散布:齊兵害怕魏軍,又加供給不及,很多受不了饑餓紛紛逃跑。龐涓很是細心,每到一地,便教軍士查點齊軍灶數,見逐日減少,且越來越減,十分高興。他下馬撿起齊軍丟下的馬糞看了看,聞了聞,立刻命令士兵丟掉輜重,以一天走兩天的路程快速前進,趕上齊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齊軍消滅。此時齊軍已到馬陵山。馬陵山,山勢險峻,馬陵道,蜿蜒曲折百餘裏。孫臏命士兵把最前麵一段山兩邊的樹木砍掉,隻留一顆最高大的把樹皮扒下,寫上:“龐涓死於此地!”吩咐弓箭手,看見有人點燃火把看字就射。龐涓率先來到這樹下已是深夜,看白乎乎一片,上邊好像有字,便命人點起火把照看。弓箭手朝火把處射來,箭矢如飛蝗,龐涓被亂箭穿心。像個刺蝟,隻見箭,不見人。主將已死,部下大亂,百裏馬陵道,狹窄山陡峭,魏軍那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山上萬弩齊發,箭矢如雨,檑木滾石打下,猶如山崩地裂。又是黑夜,難以躲閃,再加互相踐踏,天露明,魏軍所剩無幾。剩下的也隻有繳械投降,齊軍大獲全勝,凱旋而歸,一路上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輜重。自此,魏國衰敗,齊國強盛,齊國取代魏國確立了霸主地位。第二年,馬陵山漫山遍野長出了蒺藜,紮人又疼又麻,挨紮必罵,人們都說:“龐涓的骨頭是壞的,活著害人,死了變為蒺藜也繼續害人。”
孫臏為齊國立下大功,做出巨大貢獻,深受齊王尊崇和齊人愛戴。孫臏選琅琊郡居住,這裏靠近蒙山,不時邀恩師鬼穀子聚談。結合幾十年實踐之心得,把孫子兵法加以印證和發揮,寫出了孫臏兵法,撰寫在絹帛上,刻在竹簡上,留給後人。
鬼穀子在蒙山潛心修道,他本是鬼穀成胎,具有先天靈質,融會貫通,不足百年便修成半仙之體。一日,正在打坐,忽見南邊天空彩雲飄飄,霞光萬道,鹿鳴鶴叫,靈光一閃,知是南極仙翁來到,忙起身匍匐在地相迎。仙翁一行落在蒙山之巔,鬼穀子急忙來到仙翁跟前,又匍匐在地,口稱:“弟子不知仙翁到來,道行也淺,未能遠迎,請贖罪。”仙翁笑說:“王禪,你起來!念你鬼穀成胎,全心修道,又占此美好之山,我在雲端,也被這山勝景所迷,打算在這裏住幾天,也是有緣,順便把你指點指點,使你列入仙班。你在人間的名號叫王禪老祖。”王禪拜謝。南極仙翁在蒙山幾天,王禪一直侍隨壽星身邊,在遊玩欣賞蒙山美景的同時,王禪不斷領悟道法,遇疑難問題,仙翁隨時解答。雖幾天已非昔比,不用脫胎換骨,已肉體成聖!騰雲駕霧,變化莫測。仙翁欲去,臨行交代王禪說:“蒙山乃人間仙境,幾千年後,成為我的長生道場,你要給我看好蒙山。”王禪虔誠的答:“謹遵仙翁法旨。”
王禪在蒙山繼續修煉。有一天,忽見東海上空紅霞滿天,霞光裹著彩雲,一會來臨。王禪老祖一看,來者原來是碧霞仙子。碧霞仙子在雲端也被蒙山美景所迷,逐按落雲頭,在蒙山上空來迴飛舞,想找一合適的地方住下來。王禪老祖看透了她的心思,哪能教她如願!碧霞仙子從東往西數蒙山山峪,王禪老祖悄悄把袍袖一搭,出來一條山峪,碧霞仙子查的是一百零一條山峪。她怕沒查準,從西往東又查迴來,王禪老祖把袍袖一展,遮住了一條山峪,碧霞仙子查的是九十九條山峪。“怎麽會這樣?”碧霞仙子疑惑,反複查了幾遍都是這樣。心想:“這就奇了,山雖好,但有魔障。以我仙術,連有多少山峪都查不準,看來此山不能住。”也不停留,往西而去。來到東嶽泰山,泰山乃是五嶽之首,齊天仁聖大帝就在這裏,總管天下人間吉兇禍福,掌管幽冥一十八層地獄。這裏神仙眾多,香火旺盛,有寺院也有道觀,於是,便造碧霞祠住了下來。人間稱她為泰山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