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嚐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
(以下是正文)
孫策聽了周瑜的分析,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當下便招來了剛剛投降的虞翻,道:“在下有一件事情想勞煩先生,不知先生是否應承?”[bsp;虞翻拱手道:“主公折煞我了,在下剛剛投效主公,身無寸功,但凡主公有命,在下無有不從。”
孫策道:“在下想請先生去勸降豫章太守華歆。華歆雖然名聞於世,但是在戰場上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來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傷害侵淩,在所難免。還請先生前往豫章,把我的意思告訴他。我可以答應他,隻要他納土歸降,他還是做他的豫章太守。”
虞翻當即領命,前往豫章見到華歆,陳明了利害。華歆思慮再三,又見孫策已經進兵到了椒丘,自忖難以抵敵,終於舉城投降。
孫策在椒丘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就得到了華歆投降的消息。前往豫章的路上,孫策想起《世說新語》裏管寧割席斷交的故事,像管寧這種清高的文人雅士孫策雖然敬佩,但是總覺得有些不近人情,相比之下,孫策更加願意親近的倒是像華歆這樣的人。孫策心裏想:以前我愛錢,也愛美女,雖然穿越了迴來,但是除了從愛錢變成愛地,其他的愛好也基本沒什麽變化,可以稱得上是士大夫口中所說的真小人了。孫策自嘲的笑了笑——真小人總好過偽君子吧~~~
“華歆雖然在戰場上有些膽小怕事,稍遜君子之風,但是在治國上卻是一把好手,足可以當得上真君子之名。”周瑜在馬上對孫策說,“兄長不妨以治國之事問問他,以華太守的才學,定能成為兄長的良助。”
孫策點了點頭。在豫章城裏見到了華歆後,便虛心向他請問治國之事。華歆躬身行了一禮道:“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不足則民心不安,民心不安則國基不穩。所以明公應該注重農業生產,安定百姓,如果治下沒有饑寒的憂患,百姓便不會背井離鄉,這樣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能做到聖賢的教化日日深入,那麽遠方的人就會感懷威德,民心自然也會歸附。”華歆停頓了一下,道:“明公,恕在下直言,如今應當留心的是治國的聖道,征戰隻能在不得已的時候使用。明公自起兵以來一直在行征伐之事,豈不是舍本逐末麽?”
孫策避席行禮道:“先生所言極是,在下聽了真是羞慚無地啊。隻是如今天下大亂,大漢蟊賊無不妄圖竊取神器,如不仗三尺利劍興兵征討,恐怕難以掃清寰宇,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這一節還請先生詳查。”
華歆啞然,沉默了良久,方才苦笑著道:“明公是真英雄珍豪傑,我這老糊塗冒犯虎威了。”說罷,向孫策拱了拱手,黯然退到了一邊。
孫策正色道:“先生仁心仁德,在下十分佩服。如今我正在手中各州郡的治所開辦學院,培養地方上賦閑的學子,並選取其中的佼佼者為官。在下有一不情之請,想煩勞先生將您治國的方略教授出來,想必不久之後,先生的仁治必能實現!”
華歆見孫策言辭懇切,心中感動,又想到自己的抱負可以實現,當下欣然領命而去。看著華歆挺直了已經略有彎曲的腰杆,帶著任命昂首而去,孫策發覺自己還是挺有人格魅力的,於是吹了一聲口哨,向眾人道:“現在就差交州士燮了,不知誰帶著我的任命去走一趟啊?”
魯肅起身道:“主公,隻怕不妥啊。”
孫策奇道:“有什麽不妥的?士燮曾受過先父之恩,我現在再封他一個大官,他有什麽理由不歸附我,妥妥的啊~”
魯肅麵有難色的道:“主公,你現在的官職是懷義校尉,封士燮個都尉都怕超越了權限。”
孫策一拍腦門,竟然忘記這茬了。雖然現在手握四郡,但是孫策的官職一直沒有升過,手下的一班兄弟就更慘了,雖然都帶領著幾千乃至上萬人的部隊,行著將軍之事,但是自己最多也隻能封他們個軍司馬什麽的幹幹。雖說官職隻是個虛名,但是xx將軍總還是比軍司馬騎都尉之類的好聽點。周瑜催促道:“兄長,還是趕緊向朝廷上表吧,如此下去,恐怕人心浮動啊。”
“上表討官做?會不會太直接了啊?”孫策撓了撓頭,“而且現在皇帝在曹操手裏,我怕······”
周瑜笑道:“曹操現在巴不得兄長上表討官做呢,現在他雖然手中握著皇帝,但是北有袁紹劉備,南有袁術劉表,西有馬騰張魯,可說是強敵環繞。這個時候,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
孫策點頭稱是,當下親筆寫好了表章,命張紘攜表前往許昌朝見皇上,一來表明自己不敢忘記漢朝臣子的身份,二來希望皇上可以提升自己的官職,以便自己可以更好的盡忠皇上,報效朝廷。
曹操接到了孫策的表章,知道他已經平定了四郡,揚州的三分之二如今已經姓孫了,搖頭歎息道:“猘兒難與爭鋒也!”話雖是這麽說,但是遠交近攻的道理曹操還是明白的,既然孫策已經主動向自己示好,自己豈有不迴拋橄欖枝之理。況且自己名義上雖是大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就兗州徐州的部下把自己當迴事,周圍的那些諸侯對皇帝的命令個個都是陽奉陰違,如果結交了孫策也算是在南方有了一個強援。
如此考慮定了,曹操第二日便引薦張紘麵見獻帝,同時親自上表,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和吳侯。此時的獻帝早已經再一次成為了傀儡,曹操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幾天,張紘就隨同天子的使臣一起來吳郡向孫策宣旨。
孫策領旨謝恩之後,張紘遞上了曹操托他帶給孫策的密信,孫策展開布帛,見上麵寫著八個大字:“足下不死,操不得安!”孫策哈哈大笑,將信展示給眾人看,周瑜笑道:“曹操倒可以稱得上是兄長的知己,隻可惜這位知己終究要成為我們的敵人。”
眾將聞言紛紛感歎,吳郡城守門的將官來報又有聖旨到,孫策笑道:“曹操不會這麽客氣吧,吳侯和討逆將軍還嫌不夠,莫非是要來封我做吳王了麽,哈哈。”
不過這次孫策猜錯了,這道聖旨不是從許昌來的,而是從淮南壽春來的。
袁術袁公路稱帝了。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嚐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
(以下是正文)
孫策聽了周瑜的分析,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當下便招來了剛剛投降的虞翻,道:“在下有一件事情想勞煩先生,不知先生是否應承?”[bsp;虞翻拱手道:“主公折煞我了,在下剛剛投效主公,身無寸功,但凡主公有命,在下無有不從。”
孫策道:“在下想請先生去勸降豫章太守華歆。華歆雖然名聞於世,但是在戰場上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來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傷害侵淩,在所難免。還請先生前往豫章,把我的意思告訴他。我可以答應他,隻要他納土歸降,他還是做他的豫章太守。”
虞翻當即領命,前往豫章見到華歆,陳明了利害。華歆思慮再三,又見孫策已經進兵到了椒丘,自忖難以抵敵,終於舉城投降。
孫策在椒丘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就得到了華歆投降的消息。前往豫章的路上,孫策想起《世說新語》裏管寧割席斷交的故事,像管寧這種清高的文人雅士孫策雖然敬佩,但是總覺得有些不近人情,相比之下,孫策更加願意親近的倒是像華歆這樣的人。孫策心裏想:以前我愛錢,也愛美女,雖然穿越了迴來,但是除了從愛錢變成愛地,其他的愛好也基本沒什麽變化,可以稱得上是士大夫口中所說的真小人了。孫策自嘲的笑了笑——真小人總好過偽君子吧~~~
“華歆雖然在戰場上有些膽小怕事,稍遜君子之風,但是在治國上卻是一把好手,足可以當得上真君子之名。”周瑜在馬上對孫策說,“兄長不妨以治國之事問問他,以華太守的才學,定能成為兄長的良助。”
孫策點了點頭。在豫章城裏見到了華歆後,便虛心向他請問治國之事。華歆躬身行了一禮道:“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不足則民心不安,民心不安則國基不穩。所以明公應該注重農業生產,安定百姓,如果治下沒有饑寒的憂患,百姓便不會背井離鄉,這樣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能做到聖賢的教化日日深入,那麽遠方的人就會感懷威德,民心自然也會歸附。”華歆停頓了一下,道:“明公,恕在下直言,如今應當留心的是治國的聖道,征戰隻能在不得已的時候使用。明公自起兵以來一直在行征伐之事,豈不是舍本逐末麽?”
孫策避席行禮道:“先生所言極是,在下聽了真是羞慚無地啊。隻是如今天下大亂,大漢蟊賊無不妄圖竊取神器,如不仗三尺利劍興兵征討,恐怕難以掃清寰宇,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這一節還請先生詳查。”
華歆啞然,沉默了良久,方才苦笑著道:“明公是真英雄珍豪傑,我這老糊塗冒犯虎威了。”說罷,向孫策拱了拱手,黯然退到了一邊。
孫策正色道:“先生仁心仁德,在下十分佩服。如今我正在手中各州郡的治所開辦學院,培養地方上賦閑的學子,並選取其中的佼佼者為官。在下有一不情之請,想煩勞先生將您治國的方略教授出來,想必不久之後,先生的仁治必能實現!”
華歆見孫策言辭懇切,心中感動,又想到自己的抱負可以實現,當下欣然領命而去。看著華歆挺直了已經略有彎曲的腰杆,帶著任命昂首而去,孫策發覺自己還是挺有人格魅力的,於是吹了一聲口哨,向眾人道:“現在就差交州士燮了,不知誰帶著我的任命去走一趟啊?”
魯肅起身道:“主公,隻怕不妥啊。”
孫策奇道:“有什麽不妥的?士燮曾受過先父之恩,我現在再封他一個大官,他有什麽理由不歸附我,妥妥的啊~”
魯肅麵有難色的道:“主公,你現在的官職是懷義校尉,封士燮個都尉都怕超越了權限。”
孫策一拍腦門,竟然忘記這茬了。雖然現在手握四郡,但是孫策的官職一直沒有升過,手下的一班兄弟就更慘了,雖然都帶領著幾千乃至上萬人的部隊,行著將軍之事,但是自己最多也隻能封他們個軍司馬什麽的幹幹。雖說官職隻是個虛名,但是xx將軍總還是比軍司馬騎都尉之類的好聽點。周瑜催促道:“兄長,還是趕緊向朝廷上表吧,如此下去,恐怕人心浮動啊。”
“上表討官做?會不會太直接了啊?”孫策撓了撓頭,“而且現在皇帝在曹操手裏,我怕······”
周瑜笑道:“曹操現在巴不得兄長上表討官做呢,現在他雖然手中握著皇帝,但是北有袁紹劉備,南有袁術劉表,西有馬騰張魯,可說是強敵環繞。這個時候,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
孫策點頭稱是,當下親筆寫好了表章,命張紘攜表前往許昌朝見皇上,一來表明自己不敢忘記漢朝臣子的身份,二來希望皇上可以提升自己的官職,以便自己可以更好的盡忠皇上,報效朝廷。
曹操接到了孫策的表章,知道他已經平定了四郡,揚州的三分之二如今已經姓孫了,搖頭歎息道:“猘兒難與爭鋒也!”話雖是這麽說,但是遠交近攻的道理曹操還是明白的,既然孫策已經主動向自己示好,自己豈有不迴拋橄欖枝之理。況且自己名義上雖是大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就兗州徐州的部下把自己當迴事,周圍的那些諸侯對皇帝的命令個個都是陽奉陰違,如果結交了孫策也算是在南方有了一個強援。
如此考慮定了,曹操第二日便引薦張紘麵見獻帝,同時親自上表,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和吳侯。此時的獻帝早已經再一次成為了傀儡,曹操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幾天,張紘就隨同天子的使臣一起來吳郡向孫策宣旨。
孫策領旨謝恩之後,張紘遞上了曹操托他帶給孫策的密信,孫策展開布帛,見上麵寫著八個大字:“足下不死,操不得安!”孫策哈哈大笑,將信展示給眾人看,周瑜笑道:“曹操倒可以稱得上是兄長的知己,隻可惜這位知己終究要成為我們的敵人。”
眾將聞言紛紛感歎,吳郡城守門的將官來報又有聖旨到,孫策笑道:“曹操不會這麽客氣吧,吳侯和討逆將軍還嫌不夠,莫非是要來封我做吳王了麽,哈哈。”
不過這次孫策猜錯了,這道聖旨不是從許昌來的,而是從淮南壽春來的。
袁術袁公路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