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心驚膽戰
大唐:開局與李二斷絕父子關係 作者:賽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的想法不能說不完美,他要讓長孫衝到東北,建立基地都是次要的,主要是讓東北一帶能夠自給自足,隻有這樣才會有人願意去。
而長孫衝身上樓船將軍的位置,就是為了這個,一想到東北,可能現代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糧倉、黑土地。
可是事到如今,沒有大規模改造東北的手段,李恪能做的就是開辟新的財源,李恪琢磨半天,盯上了東北的漁獲。
李恪可是有印象的,渤海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一個重要的漁場,也就是到了現代,因為汙染和不合理開發,漁獲才慢慢斷絕了。
可放到大唐,隻會嫌海中的魚捕不完,絕對不愁撈不到魚。
可是一般的漁民也沒有太好的條件,捕魚手段比較簡陋,沒辦法形成產業,換成朝廷組織可就不一樣了。
而且李恪還想要一個穩定東北的法子,完全可以和胡人南遷的安置手段放在一起用。
軍屯,或者說現代中國常用的兵團,李恪想到這點,心中就有些振奮,在紙上勾勾畫畫,形成了一個簡單的策略藍圖。
隨後李恪迫不及待的讓人給李靖和房玄齡傳旨,還通知了荀漢,讓他帶上張居正兩人,一並到李世民的住處議事。
旨意下發出去,李靖和房玄齡心中都是一驚,到李世民的住處?難道李世民出了什麽事嗎?
他們心中不斷的猜測著,馬不停蹄的就往宮中趕,另一邊的荀漢、岑文本鎮定自若的領著張居正和王陽明,也是往宮中去了。
在李靖的馬車到達大興宮的時候,房玄齡的馬車也剛好趕到。
房玄齡微微向李靖頷首。
“衛國公。”
“左仆射……”
李靖拱手致意,對於李恪對房玄齡的信任,李靖心裏有著說不出的古怪,雖然兩人的關係不會有什麽變化,但總是有些別扭。
“殿下忽然召我們入宮,不知道左仆射怎麽看?”李靖試探的問道。
房玄齡麵色沉重的搖了搖頭,欲言又止,最後化為一聲歎息。
“唉,我也不知,隻希望不要和陛下有關。”
房玄齡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李恪忽然對李世民下手,畢竟李世民人還在壯年,和當初李淵的情況可不一樣。
萬一李恪認為李世民對他有威脅了,趁機暗害李世民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靖默默地點頭,最好不要是這事,不然好不容易剛穩定下來的朝堂,恐怕又要動蕩了。
李靖和房玄齡也不敢再耽誤,隻想早一步趕到李世民居住的顯德殿,也是當初李世民聽政的地方。
他們兩人剛進宮門,就有內侍趕緊迎上來,帶著他們往宮內走去。
顯德殿裏,李世民打量著李恪,有些生氣地說道。
“你又過來幹什麽?”
李恪笑眯眯的說道。
“我有個政策,想要實施下去恐怕還要借助你的名聲呢,所以讓房卿等人來這裏議事。”
李世民轉身就想迴到後麵的宮室,卻被李恪一把拉住。、
“誒,別走呀,你就是不說話,聽著也行。”
李恪之所以要把接見李靖幾人的地點放到李世民這,確實是想要借助李世民的影響力。
若是想要實施軍屯,以李恪現在對大唐十二衛的掌控力度,可做不到這點,隻有李世民能做到。
李世民心中其實是頗為得意的,李恪的這種做法,就表明沒打算讓李世民完全脫離政治,和當初他對李淵的情況可不一樣。
不過就是李恪再讓李世民接觸朝臣,他也已經沒什麽心思把李恪趕下去,自己重新當皇帝了。
李承乾的謀反和長孫皇後的重病對他的打擊還是很大的,現在的李世民沒了以往的那麽多權力欲。
何況他也明白,若是他重新當上皇帝,可和李恪當皇帝不一樣,李恪到底是他兒子,可以繼承他的班底。
可若是李世民複位,勢必要對李恪的班底進行清洗,一個不好就是一場內戰,對大唐的影響太大了。
這是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在他眼裏,大唐江山比他個人的權力榮辱高出太多了。
正在兩人僵持的時候,內侍通報道。
“陛下,殿下。衛國公和房相到了,就在殿外候召。”
李恪輕咳了兩聲,正襟危坐道。
“快快有請。”
唐朝可不比後麵的明清,君臣關係還是比較對等的,特別是接見重臣的時候,那是一點也不能放鬆。
若是在他們麵前不講禮數,說不得未來的史書上就要給李恪記上一筆。
“請衛國公、左仆射覲見!”內侍高聲唱喏。
之所以不稱唿房玄齡的國公封號,也是因為他也是衛國公,兩個國公這時候容易弄混。
片刻之後,李靖和房玄齡便前後進入顯德殿,先看到一旁的李世民,都是鬆了口氣,隨後趕緊拜道。
“臣李靖(房玄齡)見過陛下,見過殿下。”
瞅瞅身邊的李世民不說話,李恪就趕緊招唿道。
“給兩位愛卿賜座。”
座椅自不必說,就李恪搞出來的後世座椅,方便了許多,最近上朝全部都用的這種座椅。
看著這兩位大臣入座後,李恪開口道。
“還請兩位愛卿稍等,還有人沒到。”
李靖和房玄齡眼看李世民沒事,心裏已經放鬆多了,對於這點小事自然是不會在意的。
沒讓眾人等太久,荀漢和岑文本已經帶著張居正、王陽明來了。
荀漢和岑文本身上除了正職以外,還掛著崇文館學士的名號,李恪專門賜予他們能直接麵見他的腰牌。
這也算是他最主要的幕僚群體,類似漢朝的侍中,分割相權用的。
眼看眾人都到齊了,李恪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他接下來的政策若是說服不了眼前眾人,就別想在大唐推行。
之前的考舉製等等不就是因為這點,才沒法實行的嗎?
李恪定了定心神說道。
“孤一向非常擔心東北的情況,當地雜胡過多,漢人太少,此次高句麗能在營州掀起這麽大風浪,和此事不無關係。”
“雖然孤也在推行胡人南下入江南的策略,但終究不是治本之策,最近孤苦思冥想,想出來一個主意,應該能夠治本,還能穩定我大唐的府兵製。”
而長孫衝身上樓船將軍的位置,就是為了這個,一想到東北,可能現代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糧倉、黑土地。
可是事到如今,沒有大規模改造東北的手段,李恪能做的就是開辟新的財源,李恪琢磨半天,盯上了東北的漁獲。
李恪可是有印象的,渤海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一個重要的漁場,也就是到了現代,因為汙染和不合理開發,漁獲才慢慢斷絕了。
可放到大唐,隻會嫌海中的魚捕不完,絕對不愁撈不到魚。
可是一般的漁民也沒有太好的條件,捕魚手段比較簡陋,沒辦法形成產業,換成朝廷組織可就不一樣了。
而且李恪還想要一個穩定東北的法子,完全可以和胡人南遷的安置手段放在一起用。
軍屯,或者說現代中國常用的兵團,李恪想到這點,心中就有些振奮,在紙上勾勾畫畫,形成了一個簡單的策略藍圖。
隨後李恪迫不及待的讓人給李靖和房玄齡傳旨,還通知了荀漢,讓他帶上張居正兩人,一並到李世民的住處議事。
旨意下發出去,李靖和房玄齡心中都是一驚,到李世民的住處?難道李世民出了什麽事嗎?
他們心中不斷的猜測著,馬不停蹄的就往宮中趕,另一邊的荀漢、岑文本鎮定自若的領著張居正和王陽明,也是往宮中去了。
在李靖的馬車到達大興宮的時候,房玄齡的馬車也剛好趕到。
房玄齡微微向李靖頷首。
“衛國公。”
“左仆射……”
李靖拱手致意,對於李恪對房玄齡的信任,李靖心裏有著說不出的古怪,雖然兩人的關係不會有什麽變化,但總是有些別扭。
“殿下忽然召我們入宮,不知道左仆射怎麽看?”李靖試探的問道。
房玄齡麵色沉重的搖了搖頭,欲言又止,最後化為一聲歎息。
“唉,我也不知,隻希望不要和陛下有關。”
房玄齡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李恪忽然對李世民下手,畢竟李世民人還在壯年,和當初李淵的情況可不一樣。
萬一李恪認為李世民對他有威脅了,趁機暗害李世民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靖默默地點頭,最好不要是這事,不然好不容易剛穩定下來的朝堂,恐怕又要動蕩了。
李靖和房玄齡也不敢再耽誤,隻想早一步趕到李世民居住的顯德殿,也是當初李世民聽政的地方。
他們兩人剛進宮門,就有內侍趕緊迎上來,帶著他們往宮內走去。
顯德殿裏,李世民打量著李恪,有些生氣地說道。
“你又過來幹什麽?”
李恪笑眯眯的說道。
“我有個政策,想要實施下去恐怕還要借助你的名聲呢,所以讓房卿等人來這裏議事。”
李世民轉身就想迴到後麵的宮室,卻被李恪一把拉住。、
“誒,別走呀,你就是不說話,聽著也行。”
李恪之所以要把接見李靖幾人的地點放到李世民這,確實是想要借助李世民的影響力。
若是想要實施軍屯,以李恪現在對大唐十二衛的掌控力度,可做不到這點,隻有李世民能做到。
李世民心中其實是頗為得意的,李恪的這種做法,就表明沒打算讓李世民完全脫離政治,和當初他對李淵的情況可不一樣。
不過就是李恪再讓李世民接觸朝臣,他也已經沒什麽心思把李恪趕下去,自己重新當皇帝了。
李承乾的謀反和長孫皇後的重病對他的打擊還是很大的,現在的李世民沒了以往的那麽多權力欲。
何況他也明白,若是他重新當上皇帝,可和李恪當皇帝不一樣,李恪到底是他兒子,可以繼承他的班底。
可若是李世民複位,勢必要對李恪的班底進行清洗,一個不好就是一場內戰,對大唐的影響太大了。
這是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在他眼裏,大唐江山比他個人的權力榮辱高出太多了。
正在兩人僵持的時候,內侍通報道。
“陛下,殿下。衛國公和房相到了,就在殿外候召。”
李恪輕咳了兩聲,正襟危坐道。
“快快有請。”
唐朝可不比後麵的明清,君臣關係還是比較對等的,特別是接見重臣的時候,那是一點也不能放鬆。
若是在他們麵前不講禮數,說不得未來的史書上就要給李恪記上一筆。
“請衛國公、左仆射覲見!”內侍高聲唱喏。
之所以不稱唿房玄齡的國公封號,也是因為他也是衛國公,兩個國公這時候容易弄混。
片刻之後,李靖和房玄齡便前後進入顯德殿,先看到一旁的李世民,都是鬆了口氣,隨後趕緊拜道。
“臣李靖(房玄齡)見過陛下,見過殿下。”
瞅瞅身邊的李世民不說話,李恪就趕緊招唿道。
“給兩位愛卿賜座。”
座椅自不必說,就李恪搞出來的後世座椅,方便了許多,最近上朝全部都用的這種座椅。
看著這兩位大臣入座後,李恪開口道。
“還請兩位愛卿稍等,還有人沒到。”
李靖和房玄齡眼看李世民沒事,心裏已經放鬆多了,對於這點小事自然是不會在意的。
沒讓眾人等太久,荀漢和岑文本已經帶著張居正、王陽明來了。
荀漢和岑文本身上除了正職以外,還掛著崇文館學士的名號,李恪專門賜予他們能直接麵見他的腰牌。
這也算是他最主要的幕僚群體,類似漢朝的侍中,分割相權用的。
眼看眾人都到齊了,李恪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他接下來的政策若是說服不了眼前眾人,就別想在大唐推行。
之前的考舉製等等不就是因為這點,才沒法實行的嗎?
李恪定了定心神說道。
“孤一向非常擔心東北的情況,當地雜胡過多,漢人太少,此次高句麗能在營州掀起這麽大風浪,和此事不無關係。”
“雖然孤也在推行胡人南下入江南的策略,但終究不是治本之策,最近孤苦思冥想,想出來一個主意,應該能夠治本,還能穩定我大唐的府兵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