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第八百四十四章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谢军,1970年10月30日出生于北京,是国际象棋女子国际特级大师,是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北京棋院院长、北京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其曾获“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1998年出版自传《下棋的女人》。

1980年获北京市儿童中国象棋冠军。

1982年获北京市第六届运动会成人组国际象棋比赛冠军。

1984、1985年,获得两届国际象棋全国少年冠军和成年组第6名。

1998年,首次夺得全国女子个人赛冠军,在全国青年赛(男女混合编组)中亦名列榜首。

1990年在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的分区赛,区际赛和候选人赛三阶段中,分别夺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一名。

1991年2月与南斯拉夫国际特级大师艾丽萨·马里奇在北京争夺挑战权,结果以3胜3和1负的优势将马里奇淘汰。

1991年秋,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保持世界冠军头衔达13年之久的格鲁吉亚棋手齐布尔达尼泽的比赛中,以4胜2负9和积8.5分的总成绩获胜,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也是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欧洲以外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

1993年10月24日-11月17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城与格鲁吉亚选手娜娜.约谢莉阿妮的比赛中,以8.5:2.5的绝对优势卫冕成功,这是继1962年世界冠军加普林达什维利以9:2战胜挑战者贝科娃后,在世界女子冠军争夺战中出现的第2个好成绩。

1996年2月20日,在西班牙哈恩举行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上,以2胜5和6败的成绩负于匈牙利选手苏珊·波尔加,卫冕失败。

1997年12月,参加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获争夺世界冠军挑战权资格。

1998年8月,参加女子国际象棋冠军挑战者资格赛,因对手弃权,获得向上届冠军挑战资格。

1998年10月,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与队友合作,以29分的成绩获得女子组冠军,夺得“国际维拉.明契克流动奖杯“。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此项赛事冠军。

1999年7月,在中国沈阳及俄罗斯喀山举行的世界冠军对抗赛中,以8.5:6.5的比分战胜俄罗斯选手加利亚莫娃,夺回女子个人世界冠军。

2000年10月,在土耳其举办的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与队友合作,卫冕女子团体世界冠军。

2000年12月,在印度新德里获得新赛制中首位女子个人世界冠军。

2004年10月,在西班牙马洛卡,带领中国女队成功卫冕女子团体世界冠军。

所获荣誉

1991年获1990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2年获1991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1年被国际棋联授予“世界冠军“金奖。同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11月24日,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被<<中国体育报>>评为93世界体育十佳运动员之一.被中国体育记者协会评为93年亚洲十佳运动员之一。

1994年获1993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4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8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4年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之一。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棋风

开局面不广而研究精深,开局路子也已拓宽,中局实力雄厚,局面感觉好,棋理清晰,小战术手段多。思路敏捷,斗志顽强。

1984年,14岁的她在全国比赛中获少年冠军和成年组第六名,成为国家大师。1988年在世界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积9.5分名列女子第四名,并取得第一个国际大师标准分,晋升为国际大师;同年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在男女混合赛中名列第六,居女子首位。1989年在波兰女子国际象棋邀请赛中获亚军;同年在全国青年男女混合赛上和全国女子个人赛中均名列榜首。1990年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9胜4和1负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女队夺得第三名立下功劳;同年3月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亚洲分区赛,以12胜1和成为亚洲代表;7月,只身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二区际赛上,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实力,取得第二名,获得世界国际象棋八强赛的入场券,并取得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9~10月间,在苏联举行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上,以4胜1和2负的成绩荣膺第一,取得了与南斯拉夫优秀女棋手艾丽萨·马里奇挑战资格的决赛权,这项比赛的冠军和挑战着过去一直是由苏联女棋手垄断,中国棋手的胜利是一次重大突破。1991年初,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决赛中,取得3胜3和1负的成绩,以4.5比2.5的比分力克南斯拉夫的艾丽萨·马里奇,取得了与世界冠军、苏联女棋手玛娅·奇布尔达尼泽挑战的资格。为祝贺她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联合举行了“祝贺国际特级大师谢军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挑战权庆功会”。1991年10月30日,在与连续四届世界冠军得主、苏联的玛娅·奇布尔达尼泽的第十五场对阵中逼和对手,以总比分8.5比6.5击败劲敌,终于在她二十一岁生日到来之际登上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的巅峰,并结束了欧洲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六十四年、苏联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四十二年的垄断,为世界棋坛的新纪元翻开了最新最美的一页。这既是中国人的胜利,也是亚洲人的胜利。1993年谢军卫冕成功。2000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实行新赛制,世界冠军也要从第一轮淘汰赛开始打起,谢军又获得冠军,成为第一个在新旧赛制下都获得世界冠军的棋手。她棋风属稳中求胜、攻守兼长的全面型,组织进攻,思考有深度,尤以中、残局见长,与男子相若。更为可贵的是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竞赛型棋手。

对于被选为奥运会火炬手这件光荣的事情,谢军是这么说的:“当年母亲是以吉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的,我又获得过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这些事情吉林人民没有忘记,所以他们推选我做最后一棒火炬手。”

成为吉林省的最后一棒火炬手,说起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谢军说:“我感觉奥运会就是我们国家举行的一场体育盛宴,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自己家里做客,给他们介绍这些年我们发生的变化。虽然国际象棋并非奥运会参赛项目,但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每一个体育人的梦想,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还带给我们健康的理念,自己作为一名职业体育人,应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把服务奥运、倡导全民健身的责任始终放在心中。”

4月22日,在首届金砖国家国际象棋大师赛开赛之际,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走进扶风小学,向该校师生讲解国际象棋知识和文化,勉励孩子好好学习,成为最棒的自己。

谢军是中国首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曾在1991年、1993年、1999年、2000年四次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1998年、2000年、2004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得女子团体世界冠军。获得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现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她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此次作为嘉宾参加首届金砖国家国际象棋大师赛,并受邀在开赛前来到扶风小学进行《黑白六十四格里的金钥匙》讲座。

当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一进校门,就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为谢军献上献花,并为她佩戴红领巾。随后,谢军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国际象棋就是“智慧的体操”、“试金石”,通过学习国际象棋,能让孩子们养成专注思考的习惯,从容的心态面对压力,使人明白学习领悟永无止境。“这些好的习惯、兴趣爱好,能够陪伴大家一生,让你乐在其中,通过智力体操的锻炼更能帮助孩子们逻辑思维发展。”她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成为最棒的自己,为宝鸡争光。

扶风作为佛教圣地法门寺的所在地,在经济互促和文化交流方面,都与金砖五国有着密切联系,此次比赛是金砖国家之间的首次体育赛事交流,也是宝鸡市“体育+”模式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该比赛是宝鸡市首次承办国际性国际象棋赛事,对于促进宝鸡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展示宝鸡市改革发展成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国际象棋部主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田红卫代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为扶风小学授牌“国际象棋特色学校”。

谢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来到扶风县就进行了参观,无论新区还是老区,都非常整洁漂亮。美食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笑谈“一到扶风后的两顿饭都吃撑了,这里的人非常热情,感觉也很温馨,绿化很好,很多选手都表示,早上是被树枝上的鸟叫醒的。”

她随后表示,首届金砖国家国际象棋大师赛的意义远远超过一个单项体育比赛,金砖五国的合作涉及面广,智力也是最核心的合作。

滨州市滨城区益智棋类进校园暨首届中小学生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中国象棋比赛开幕,国际象棋大师谢军参加开幕式并致贺词。

谢军在致辞中说,棋类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是融科学、文化、艺术、竞技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有助于青少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希望全体小运动员发扬中国传统棋艺精神,以棋会友,乐在棋中。

谢军一行先后到滨城区第一小学,滨城区第四小学的比赛现场进行了参观交流,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少年棋类运动的创新发展与校方进行了沟通交流,鼓励孩子们通过学习棋类运动获得快乐和成长。

滨城区棋类事业开始于2004年,至今有三万多名学生接受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教育培训,大批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万余人次参加全国、省、市赛,先后取得团体冠军10项,385人次获得各级比赛冠亚季军,2000多人晋为棋士,80多人晋为国家运动员。

谢军是中国首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曾在1991年、1993年、1999年、2000年四次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1998年、2000年、2004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得女子团体世界冠军。获得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国际象棋女子国际特级大师等称号,现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她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此次作为嘉宾参加首届金砖国家国际象棋大师赛,并受邀在开赛前来到扶风小学进行《黑白六十四格里的金钥匙》讲座。

谢军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来到扶风县就进行了参观,无论新区还是老区,街道都非常整洁漂亮。美食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笑谈“一到扶风后的两顿饭都吃撑了,这里的人非常热情,感觉也很温馨,绿化很好,很多选手都表示,早上是被鸟叫醒的。”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八百四十七章越南象棋文化

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源.因此在民俗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越南人喜欢下中国象棋就是一个例子。中国象棋从什么时候传入越南的已无从考证,但中国象棋已经融入越南的文化血液之中。就连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也非常喜欢下象棋,曾有诗道:“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另据越南通讯社报道,在越南,象棋的开展非常普及,在总共六千万越南人中有两千多万人会下象棋。会下象棋的人口总数虽然远远比不上我国,但普及率却已超过了我国,俨然成为越南的全民运动。

越南象棋千年一脉

在了解中国象棋在越南的现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越南与儒家文化渊源.出乎一般不了解越南地理人文的中国人意料之外的是,越南百姓对汉字并不陌生。为儒家文化所深深影响的越南,直至法国入侵之前,汉字都是国家正式文字。今天,越南民间过春节时,仍使用汉字书写对联。越南几乎所有的庙宇至今都保留着大量汉字对联。现代汉语中的几乎每个汉字,在越南语中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汉越音读法.

所以在越南,象棋的棋子和下法也与中国完全一样:一样的棋盘,一样的“车、马、炮”,一样的“楚河、汉界”,一样的走法.

在河内市的文化用品商店,一般都有中国象棋出售。河内闹市区的书店里还出售各种各样的中国象棋棋谱。而且现在,愈来愈多的越南年轻人也参与带象棋活动之中,

并逐渐带起了象棋的风潮.所以不管是在人口密集的胡志明市或者河内市,或是务农为本的中部地区,在庙口前或市中心,都有下象棋的人,而且不只下的人多,看的人更多。每逢周末,河内市中心街心公园的空地上,都有很多人下象棋。观棋的人把棋摊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与北京街头的情景没什么两样。而在胡志明市.竟然还有个多达2000多人的象棋队.

在庙口工作十多年的阮东休说,无论刮风或下雨,每天下午,就有大约三十多名退休的老人在庙口聚集下象棋,全神贯注的下棋,彷佛天地间再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能够打扰他们。

另外在越南民间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象棋擂台赛,如在胡志明市十一郡就有个花园,每个星期天都设擂比赛,交0.5美金就可以攻擂,赢了可得10美金。公园对外开放,不收门票。

越南的人棋表演

清代李文泰《海山诗屋诗话》云:越南人所下棋即象棋,下棋时,必于树林阴翳之地,广可数丈,乃展一局,选男女各16人,皆韶年艳服,各执一牌,牌上大书“车”、“马”、“炮”等字,使对立其位,以男女分黑白子。下棋者各高坐,令侍者传呼某子行某度,某子即应声而进。若被弹之子,则执牌出局。当时的郑活源,就是以此情景写下了《观安南人下象棋》的诗句:“男儿将士女儿兵,车马驰驱却有声。”

由于象棋不仅可以娱乐,并能促进思考,开发青少年的智力.而且下象棋绝对安全,没有身体上的接触,不用担心受伤的事情.所以象棋活动也愈来愈受越南的教育部门的欢迎,越南的中小学校纷纷开办象棋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

此外,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在越南下象棋,也不再局限于庙口或是路边,越南的象棋网站也相当受欢迎,更提高了民众下象棋的意愿。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2015年第14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德国战罢六轮,中国国家象棋队郑惟桐执黑棋马炮残局巧杀越南队赖理兄,首度脱颖而出匹马领先,也宣告了“千年老二”越南队又一次争冠的失败。

象棋,起源于中国,系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1990年,首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于新加坡举行,中国、中国台北、香港、新加坡、西马、澳门分列团体前六,吕钦、胡荣华、吴贵临、徐俊杰、余仲明、徐耀荣个人六甲。1995年,第四届世锦赛再次落户新加坡,团体前四由中国、中国台北、西马、越南夺得,这是越南象棋第一次登上象棋的国际领奖台。

自此以后,越南象棋开始了它漫长的世界争霸之旅,1999年,越南1962年出生的棋手郑亚生成为了首名获得世锦赛个人名次的该国名将,正式揭开了他们与中国队对抗的序幕。紧接着2001年,郑亚生再进一步,夺得了当年世锦赛的殿军,仅次于胡荣华、吕钦、吴贵临。

而越南象棋真正的辉煌是由“双阮”阮武军、阮成保创造,2005年,阮武军世锦赛力摘铜牌,与此同时,团体越南队更获得第二,世界赛历史奖牌榜上有了越南队的身影,阮武军与阮成保的组合使除中国队以外的其他诸强望而生叹。双阮崛起的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第二均由越南队包揽,不过天妒英才,阮武军2009年正值壮年时因病离世,越南象棋失去了大将。转年,越南象棋最早的开拓者、六冠王梅青明也在半百之际不幸过身,该队连遭重创。

越南象棋危难之际,出生于1978年的阮成保独自挑起大梁,接过了越南象棋第一人与海外象棋第一人的担子,在世界象棋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炫丽的英姿和精彩的棋局。阮成保有“侠客”之貌,出场造型颇似中国《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其棋风刚猛异常,杀力劲爆,多名海外棋王在他手下皆被爆破式击败。就连中国队的顶级高手,也屡有失手,若是战和,亦非求和。

09年世锦赛,阮成保四战全胜,连杀海外名手新贵,第五轮撞上赵鑫鑫,赵鑫鑫紧急研究双炮过河大飞刀,凭先行之利一击命中,使其束手待擒,当届比赛,阮成保独得第二,这是越南棋手在世锦赛上最接近冠军的一回,与冠军赵鑫鑫的积分差距1分。2010年亚运会,阮成保官和残局,马炮士象全负于洪智车马仕相全,与冠军失之交臂,越南棋手残局深度低的弱点成硬伤。

2011年韩信杯小组最后一战,阮成保对许银川形成中盘胜势,可惜一步“炮鞭双怪”未有走出,丢失了进入决赛的最佳良机,事实上对于阮成保这种攻击型杀手来说,鞭双怪或不是难题,难的是他心中的敬畏之心,同年世锦赛,阮成保在有许银川、蒋川参加的情况下,历史上第三次进入世界赛前三,越南团体亚军的地位更牢不可破。

2011年以后,或是岁月,亦或身体、生活等原因,越南象棋的强势灵魂阮成保逐渐远离了象棋国际大舞台,赖理兄、汪洋北、室宗日新、阮黄林等新人一批一批的涌现,但越南象棋再也没有了让中国队以外诸强畏惧的强大,千年老二的宝座也在上届世锦赛被中国澳门队拿走。如今,赖理兄也许有一些阮成保的影子,不过残局的马炮单仕相负马炮士象全,残棋,依然硬伤,而阮成保之后,越南象棋新的灵魂何在?

中国象棋是什么时候传入越南的,这一点早已无从考证,但中国象棋已经融入到越南百姓的生活之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越南人甚至将象棋视为“国棋”。

在越南首都河内,一般的文化用品商店都有中国象棋出售,闹市区的书店里还出售各种各样的中国象棋棋谱。不管是人口密集的胡志明与河内,还是以务农为主的中部地区,在庙口前和市中心都有下象棋的人,而且不止下棋的人多,观棋的人更多。

每逢周末,河内市中心街心公园都有很多人下象棋,观棋的人把棋摊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胡志明市竟然有个2000多人的象棋队,包括少年队、学生队、女子队和元老队。

同样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传入,在中国流传很广的麻将在越南远不如象棋般受越南人喜欢,至今仍只是在华人圈子流行,而下象棋的越南人则是从8岁到80岁都有,俨然成为越南的“全民运动”。

一位名为丁权的越南人介绍,自己从四五岁就开始接触象棋,完全想不到还能有其他运动比象棋更有趣,如今,他的儿子也加入了象棋爱好者的行列,与他一起在一家咖啡店附近下象棋。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南象棋也开始不仅仅局限于街头巷尾,象棋网站的人气也直线飙升。如今,象棋已经被列为越南中学生的选修课,越南象棋协会的主席就是由越南教育部长阮明显担任的。

待遇

专业棋手名利双收

象棋在越南的繁荣来自于越南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我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在2009年曾应邀到越南参加邀请赛,所见所闻让他感叹不已:“越南有十几个省有省队,他们都是专业运动员,都是政府出钱养着的。像胡志明市省队就有12名男棋手、10名女棋手,他们每月工资200美元(合人民币约1225元),这在当地是非常不错的收入。”

据柳大师介绍,这些越南的专业棋手除了平时的训练,也经常参加一些比赛,像越南全国个人赛,奖金也是非常可观的。

越南名将吴兰香在2007年的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夺得女子个人冠军,回国后获得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元)的重奖,越南对象棋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越南,象棋棋手受到的“礼遇”非常高,他们被视为民族英雄。棋手的比赛奖金不仅不用上交,也不用交税,全归个人所有,棋手的收入在越南属于中上水平。

既能得到较好的生活保障、又能受到民众的礼遇,难怪越南人对学象棋趋之若鹜了。

即便不是职业棋手,越南民间的非正式比赛也为数不少。比如胡志明市十一郡有个花园,每个星期天都设擂比赛,交0.5美元(约合人民币3元)就可以攻擂,赢了可以得到10美元(约合人民币61.2元)。公园对外开放,不收门票,其热闹场景可想而知。有钱的企业也经常搞一些比赛,奖金从100到300美元(约合人民币612元到1838元)不等。

特色

独具一格的“人棋”赛

作为越南民众最喜爱的民间娱乐方式之一,象棋不仅受城里人喜欢,在农村也深受喜爱。入乡随俗,象棋在越南北方的一些村庄也演变出了更多的娱乐形式,“人棋”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种。

所谓“人棋”,就是由人装扮成棋子的模样,分成两边进行对弈。棋盘画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每个“演员”手中举着一块写有“将”、“士”、“象”等汉字的木牌,站在场地棋盘相应的位置。

“演员”一般都是年轻人,身上的“棋服”也很有特色,双方的“将”和“士”、“象”则一般都由村中选出的最出色的的英俊青年扮演。

两个村庄选出的两名象棋高手在场边小棋盘上对弈,有专人按照两位棋手所走的棋步发令,大棋盘上由人扮演的棋子再按照口令移动。

演员每走一步,场外的观众都要击鼓助威,在吃掉对方棋子时更是鼓声震天。被吃掉的“棋子”需退出场外,在场边继续观战。

“人棋”的方式虽然拖慢了比赛的节奏,使得棋手容易受到外界骚扰,但却让原本静悄悄单独进行的活动变成了连绵数小时乃至数天的群众节日,更加符合农村社会的热闹气氛。

每逢春节或者秋收时节,越南北方的一些村庄都要举行“人棋”比赛,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除“人棋”之外,越南还有一种“牌棋”,与“人棋”形式差不多,只是由写有棋子名称的木牌代替了演员。

水准

终结中国31年外战全冠军纪录

如果说普及率、推广度这些词还属于比较虚无缥缈的概念,那么,越南象棋还有实打实的成绩。

2011年第十五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越南队的阮黄林摘得男子桂冠、裴阳珍获得亚军,越南队的吴兰香则在决赛中执黑击败中国的陈丽淳、夺得女子组的冠军。越南队不仅包揽男女冠军,还包揽了男子组的前两名,成为最近三年唯一一支在国家间对抗赛中包揽前两名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这次比赛中,代表中国队出战的吕钦、王跃飞分别名列第六和第五,中国队自1980年以来保持31年之久的外战全冠军纪录被无情终结。

这次亚锦赛的结果并非偶然,越南象棋的飞跃是他们坚持几十年的结果。

“二阮”阮武军、阮成保最早成为中国队的心腹大患,而最近几年,阮黄林、赖理兄这些后起之秀又相继杀到。

早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前,时任国家队总教练的特级大师胡荣华就将越南称为“亚运会最强对手”,事实也印证了他的猜想。最终夺冠的洪智与越南队的阮成保同样七战五胜一和一负积11分,通过比较对手分才以微弱优势压倒后者夺冠。

摘得铜牌的吕钦赛后表示,洪智与越南队赖理兄的那盘棋,如果不是后者莫名其妙下了步漏招,洪智基本是赢不下来的。

许银川和蒋川对赖理兄也有着很高的评价,在2010年于江苏淮阴举行的国际名人赛战和对手后,许银川惊叹对手的成长速度之快:“两年前他参加世界青少年赛,水平比现在要低很多,现在他已经成长为越南最出色的棋手。”

而蒋川则与吕钦不谋而合:“赖理兄的进步太快了,将来肯定会是中国棋手在世界赛场上的劲敌。”

越南象棋的崛起,让“巨无霸”中国队感受到了“狼来了”的压力,不过作为象棋界泰斗级人物的胡荣华却认为,“棋逢对手”才能“棋乐无穷”:“中国队在世界上要是没有对手,那岂不是很孤独?”

除了为“棋逢对手”而高兴,或许越南象棋的崛起也能让中国象棋有一些反思:如何能将我国的象棋普及率再推上去,好让我们的国粹不止是在外国发扬光大?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第八百四十八章国际象棋故事 国际象棋发源于亚洲次大陆,后来传至波斯(国际象棋术语中的“将军”即是波斯语的音译),但真正的广泛传播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政府时代。长期以来,国际象棋的结构和规则在***世界几乎没有变化,而在基督教国家中的创新层出不穷。 国际象棋最重大的变革发生在500多年前的西方,***象棋中的“维齐尔”更名为“后”,而且行棋方向更为灵活、行程更远。学者玛丽莲?亚洛姆在《国际象棋中王后的诞生》一书中指出,这也许是阿基坦的埃莉诺(1122年——1204年,先嫁给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婚姻被判无效后和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结婚)等中世纪显赫王后的写照。这个棋子“更名改姓”后融合了“车”、“象”的能力,而且影响范围从中间区域延伸到棋盘64格中将近一半,比“维齐尔”(王后)的实力增加了10倍。 几乎与此同时,载有重型火炮的远程船只开始出现,预示着西方开始掌握世界格局。***世界的大国从未像西方那样赋予“维齐尔”实权。此时,真正的竞争发生在欧洲大国之间。西班牙的领土曾经被***帝国占领了几个世纪,而16世纪,西班牙不但出现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国际象棋大师(其中最著名的是鲁伊?洛佩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开局仍然流行于世),也打造了第一个纵横全球的帝国。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英法两国不但在国际象棋领域高手如云,而且同时在海陆向西班牙发起挑战并最终将其击败。法国人无疑因临近西班牙而开始研习国际象棋,而英国人的国际象棋是从古代挪威人传来的。英法间的争雄格外激烈——棋局上如此,在世界各地的交战也是如此。因而,不仅法国和英国军队在亚洲次大陆、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难分胜负,两国的象棋大师、也是世界的顶尖棋手同样旗鼓相当。 在拿破仑叱咤风云前的几十年间,国际象棋界也出现了一个拿破仑般的人物,即著名象棋大师菲力多尔,但是菲力多尔1795年去世后,两国再度势均力敌。 而经过滑铁卢一役,国际政治迈入“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英国人霍华德?斯汤顿(标准的国际象棋比赛用棋即以斯汤顿命名)也在此时战胜了法国人皮埃尔?德?圣阿芒。这场在1843年进行的交锋被视为第一届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英国人欢欣鼓舞,把斯汤顿11:6的战绩作为对大英帝国和世界领袖的确认。 然而,19世纪50年代下半期,斯汤顿一直避免与美国神童保罗?莫菲交手。莫菲是个博比?费希尔般的天才,两人的疯狂程度也不相上下。 美苏两强争霸 如果说莫菲代表了美国在国际象棋界和世界政治中的崛起,那么德国和奥地利的狂热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讲德语的人(其中许多是犹太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一直〓稳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宝座,而纳粹德国的代表队恰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于阿根廷举行的国际象棋奥运会上捧杯夺冠。除了一段短短的间隔外,代表德国出战的俄罗斯流亡者亚历山大?阿廖欣在1927年到1945年间一直保持着世界冠军的头衔。他在战时的《巴黎日报》发表了令人发指的反犹文章,论述“雅利安国际象棋”展现了战斗精神,并且欢呼德国最终在全世界赢得的胜利。 阿廖欣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收回了曾发表的言论;1946年他的离世,标志着美苏间国际象棋争霸拉开了序幕,其激烈程度与冷战难分伯仲。苏联的象棋大师总体占了上风,但是1972年博比?费希尔横空出世,夺取了苏联人把持的世界冠军——这似乎也预示着苏联体系的最终崩溃。但是博比?费希尔陷入疯狂后,俄罗斯人再度称雄一时。尽管如此,苏联后期仍出现了伟大的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他与卡尔波夫之间争霸,是否预示苏联的分裂?),他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政治异见分子。苏联解体后,该国的优秀棋手也流散到世界各地。 其中一些苏联棋手来到美国,为美国的国际象棋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后冷战时代美国在国际象棋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来自高新技术:ibm的“深蓝”超级电脑。它在1997年险胜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似乎标志着,美国将主要通过高新技术指标来衡量、行使权力。但也许并不尽然。“深蓝”取胜后退役了,一如当年斯汤顿避免与莫菲交手。鉴于普通美国人反干涉主义思潮高涨(尽管竞选领导人还没有这个意识),这也许同样是个类比。 新兴国家崛起 无论美国会遵循什么道路,显而易见的是,老布什在1991年取得了“沙漠风暴”行动的大举胜利后所构想的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是不存在的。与此相反,21世纪的高级政治风云变幻,有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也有俄罗斯等老牌帝国回归。这个潮流也清晰地反映在国际象棋领域:男子世界冠军维斯瓦纳坦?阿南德来自印度。而英国人薇拉?门奇克在1944年英年早逝前一直保持着女子世界冠军的荣誉,此后直至冷战结束前的冠军一直是苏联人,而之后虽然还有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女子国际象棋冠军,但有四名冠军棋手来自中国。 亚历山大·彼得罗夫(英文alexander dmitrievich petrov,俄文АлekcahдpДmntpneвnчПetpoв)是早期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是国际象棋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雅尼什(carl friedrich von j?nisch)一起分析并奠定了“彼得罗夫防御”,又称“俄罗斯防御”(c42),即1. e4 e5 2. nf3 nf6,丰富了国际象棋开局武器库。 彼得罗夫还创作了许多国际象棋排局,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仑的莫斯科大撤退”排局,介绍如下: 1812年,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率军60万,兵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攻占莫斯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把主力撤离莫斯科,威胁法军交通线,组织军民“坚壁清野”,袭扰法军。拿破仑眼见前线飘雪,俄军不知去向,法军过分深入,补给线太长,官兵饥寒交迫,战争形势极其不利,决定从俄国撤军,于10月19日下达撤退令。 排局选择的时间点就是拿破仑决定撤军的时刻。棋盘上的h1-a8斜线为法俄军事分界线,a1格为俄京莫斯科,h1格为法京巴黎。黑王代表拿破仑,深入俄境,占领莫斯科。白王代表沙皇,远离首都,躲避拿破仑大军的主力攻击。但拿破仑深入敌后,形势不妙,正准备撤军。等到法军撤退行动开始,俄军主力即蠢蠢欲动,紧跟法军,但不派主力与法军交战,只用哥萨克骑兵、游击队埋伏骚扰法军。 法军行至别列津纳河附近,俄军设下一个“口袋”阵,准备一举歼灭法军。但俄将契察可夫被法军佯动所迷惑,违反库图佐夫命令,把本部主力南调到扎博舍维奇,为拿破仑所利用。拿破仑带领法军于11月底搭桥抢渡别列津纳河,随即毁桥,逃脱俄军追杀。在别列津纳河战役中,拿破仑损兵4.5万人。 这里,白棋王后(俄将契察可夫)本可以长驱直入a8格,一举杀王,但是,由于他的失察,错过了这一绝佳的机会。 历史上,拿破仑逃过一劫,带着约3万人残兵败将于12 月6 日逃回巴黎,重整旗鼓。 但是,在棋盘上,拿破仑还是被将杀了。沙皇(白王)恼怒,自己闪开,命令库图佐夫(白棋王后)出击,14. kg2#,一举擒获拿破仑。 虽说棋盘上的故事在时间点上不完全符合历史,但是,与拿破仑最终的命运还是一致的。 纽约国际象棋圈的活跃人士费斯克(daniel w. fiske)第一个提出组织一次全美国际象棋冠军赛。他同朋友们讨论了这个想法并且确定:一是要把美国国际象棋下得最好的棋手都请到纽约来,二是比赛定于1857年10月6日正式开始。 提前几星期,参赛棋手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纽约,他们是阿拉巴马州的梅克法官(judge meek)、艾奥瓦州的保尔逊(louis paulsen)、康涅狄格州卡尔斯罗普(s.r.calthrop)、政论家朱利安(d. julien)、曾先后访问过巴黎摄政咖啡馆和伦敦辛普森俱乐部的纽约棋手汤普森(j. thompson)以及参与组织赛事的普鲁士人利支滕海因(t. lichtenhein)。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几天,人们还接到电报,说摩菲正在路上,赶来参赛。 与1851年伦敦大赛一样,在1857年第一届美国国际象棋冠军赛采用淘汰赛制。两位种子选手是摩菲和保尔逊。人们担心,他们会早早地遇上,但很幸运,抽签结果是:保尔逊对卡尔斯罗普,摩菲对汤普森。 摩菲的即将到来让人们感到振奋,人们都想见一见这个传说中的神童。终于,人们见到了摩菲。摩菲身高不足1.50米,有一张像年轻姑娘一样俊秀的脸,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富有教养,无可挑剔。他戴着白手套,移动棋子动作具有一种女性的优雅。让人有些神秘莫测的是,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单片眼镜,手持一根手杖。 摩菲下棋速度很快,一步棋思考从来不超过10分钟。下完后,他就不动声色地耐心等待对手走棋,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情。而他的对手呢?经常是明显地处于劣势输棋境地,却死不认输,每走一步棋要用上一小时思考,而对手好不容易走了一步棋,摩菲随即予以回应。 第2轮,摩菲遇上梅克法官。这只是走形式,梅克法官本人对此并不抱幻想,摩菲胜出。而保尔逊那边也没有问题,他战胜了肯他基的拉法艾尔博士。保尔逊的棋风特点是非常扎实,他主要从菲利道尔那儿汲取灵感。他很少在对手王翼开展进攻,他是局面型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等待残局一决胜负。尽管在决赛中人们普遍看好摩菲,但还是有人想亲眼一睹,摩菲究竟是怎样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遭遇战之前,保尔逊就这样放风说:“如果斯汤顿或安德森在这里同摩菲下棋,他们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即使菲利道尔和拉布尔多纳再世,摩菲也一样能战胜他们”。如此悲观情绪,使得决赛少了悬念和刺激。尽管保尔逊最后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他同其他人一样,远不是摩菲的对手,最后的结果是摩菲取得压倒性胜利,以5胜1和1负夺得冠军。 摩菲是国际象棋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同于卡帕布兰卡和菲舍尔,少年摩菲在成长过程中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国际象棋比赛,也从来没有遇上过真正的对手,不过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摩菲在国际象棋上的磨练。 从12岁到18岁,摩菲很少下国际象棋。他在斯普林希尔中学上学,他的同学说,从没有见过他读国际象棋的书,更没有见过他下棋。他们还说,摩菲读什么书,只读一遍就能记住,从来不需要再读一遍。他学什么东西都很快,成绩优异突出。1855年他从斯普林希尔中学高中毕业,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学分和评价。 随后,摩菲进入路易斯安娜大学学习,仅一年就获得法律文凭结束学业。据说,摩菲记忆惊人,他能背出路易斯安娜州民法典的绝大部分条款。 少年摩菲立下的志愿不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是一名律师。但是,他却被命运推到了国际象棋的风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