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第一章薨 第一章薨 洪武二十四年的冬天,似乎和往常一样。 在京师的皇城之内,气氛却有些诡异。大明的太子,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代天巡狩关中之后突然病倒。 朱元璋此时正坐在谨身殿的龙椅之上,手中舀着的正是朱标这次巡狩回来呈上的风土人情考察资料和关中地图。 “启禀万岁,太医那里诊断过了,太子殿下因为长途劳顿而染上了风寒。老奴已经让下面人按照太医开的药方去抓药了。”一名身着太监服装的人毕恭毕敬的走进谨身殿,恭恭敬敬的说。 如果这么看上去,这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但是宫里的人没有一个敢去看轻他,他就是在胡惟庸案中救驾有功的小太监云奇。那次救驾让他在朱元璋对内监改革的时候由一个看门小太监直接擢升为礼监司大太监,经常在朱元璋身边伴驾。 “朕知道了,先退下吧。”朱元璋的声音中听不出任何的情绪,但是熟悉朱元璋的云奇还是知道,现在万岁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此时,在朱标的太子.宫——和宫,一名焦急的少年正在自己的房间里踱步。他就是朱标的二子——朱允炆。随着长子的早夭,朱允炆现在就是朱标所有孩子中的老大。 “殿下,到了上课的时候了。”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黄子澄黄大人已经等的很急了。” “王忠,你去告诉师傅,今天我就不去了。”朱允炆隔着门对外面那个叫王忠的太监说。 “但是,殿下,不去上课会被太子殿下斥责的。”王忠有些焦急,因为他知道太子殿下对于朱允炆这个最年长的儿子还是非常看中的。 朱允炆轻轻叹了一口气,说:“王忠,你在和宫很久了。父亲他这次病了,病的很重……” 王忠心里猛地一紧,很快恢复正常说:“是,殿下,我这就去和黄大人说。”紧接着说完就急急匆匆的离开了和宫。 不久,一只白sè的鸽子从宫墙中飞出,在京师上空盘旋一会后落入了一个不起眼的院落。 京师ri益变得严寒,给朱标治病的太医都换了几轮,诊断出的结果却只是伤寒。虽然每次的药方子都不一样,但是朱允炆看出有几味药就一直在药方上没有变过。 朱允炆也就这几味药的问题去问过太医,太医只是说着几味药的作用主要是滋补作用。 但就是这么滋补着,朱标的病却越来重。从一开始还能自己下床慢慢行走,到必须让人搀扶。 当大明的京师迎来天的时候,朱标已经彻底缠绵在病榻之上。 朱允炆天天几乎衣不解带,呆在他父亲朱标的寝宫中。他每天除了吃饭,都呆在他父亲朱标的床边。就连休息,也是在朱标睡的很沉的时候才趴在床边休息。 要说这个皇宫里,除了太医之外谁来和宫来的最勤快的话,必须是朱元璋身边的礼监司大太监云奇。 云奇除了代朱元璋看望朱标外,还观察着这个和宫里的一举一动。 “万岁爷,这几天和宫那里很平静,并没有万岁爷你预测的情况出现。”在谨身殿,云奇毕恭毕敬的对朱元璋说着。 朱元璋听到云奇的汇报,不禁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停顿了一下才说:“那和宫里的宫人呢?” 云奇听到这个话不禁心里一惊,急忙后退三步跪下叩首,略带哭腔的说:“万岁爷,那些宫人都是和宫的老人了。老奴是按照万岁爷您的嘱托,没有向和宫送过新人的。” “朕知道。”朱元璋挥挥手示意云奇起来,“云奇,这两天太子的身体什么样了?” 云奇得到朱元璋的示意如获大赦,急忙又一次叩首然后站起说:“万岁爷,太子爷现在已经不能下床行动了。现在太子爷的长孙ri夜不离,衣不解带的照顾着太子爷。但是,怪老奴多嘴,太子爷他……” “行了!”朱元璋突然站起,挥了下手,“我也知道,唉,早知道当初就不让阿标去关中了……” “那万岁爷,和宫那里老奴还是每天去问候下么?”云奇现在也舀不准朱元璋的想发,不禁小心翼翼的问。 朱元璋似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自顾自的说:“允炆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不知道他能不能担当这个责任……” …… 在疾病缠身近6个月以后,这位大明的储君——朱标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他的父亲,朱元璋这个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自己一个人独自叹息。 听闻皇太子薨的消息的时候,本来一向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哭了。自从洪武十五年他的结发妻子马氏辞世之后变得无比暴躁的老人,冷却了下来。 而在朱标生命的最后一刻,朱允炆是唯一一个陪在他身旁的人。因为回光返照的朱标点名让朱允炆一个人留在了身边。 “允炆……马上你也到了……咳咳……该束发的时候了。为父……咳咳……为父,希望你可以……咳……听你皇爷爷的话……不……不要……让他为……为难……” “是,儿子谨听父亲教诲……”朱允炆一向对于父亲的话是从来不会违抗的。 朱标艰难的想坐起来,朱允炆急忙帮了一把。经过艰难的过程,朱标靠在他这长子的身上,缓缓的说:“允炆,不知道为父……咳咳……为父去了之后,你……你皇爷爷会……咳,选择谁作为皇……皇嗣,我只希望,咳咳,希望如果是你,你可以将大明……大明……治理的更……更……好……” 说着,朱标的身体渐渐的软了下来,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父亲!”朱允炆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这个照顾了他十四年,疼爱自己的男人,就这么离开了他。 “太子殿下!”随着朱允炆的叫声,和宫的宫人自然发生了什么。 而在诸多宫人打开房门,在大厅中跪了一地的时候,抱着朱标未冷的尸首痛苦的朱允炆突然晕了过去。 “长孙殿下!”; ( 第二章生 “我这是在哪?”被头后坚硬的瓷枕硌醒的朱梓易坐起来迷茫的看着四周,“还有我怎么感觉变小了。” 木质而不失华丽的大床,朴实但却奢华的被子,还有那个硌醒他的瓷枕。告诉他,这里是一个另外的世界。 “长孙殿下,你可没事了……”一个穿着太监服装的人跑了进来,说话让朱梓易觉得yin阳怪气。 “我这是怎么了?”朱梓易很明显没有搞清现在的状况,自然选择装迷糊。 “长孙殿下,您在太子爷薨以后,莫名其妙的晕倒了,万岁爷已经传太医来看了。”那个穿着太监服装的人说到。 “你先退下吧,我还有些头疼,想再睡会……”突然,朱梓易觉得一阵头昏,又倒了下去。 “快,快宣太医!” …… 朱梓易倒下之后不久,就觉得大量的记忆残片自冲自己的脑海,受到如此强烈的疼痛,朱梓易又一次晕了过去。 在失去意识的前一刻,他知道,自己被穿越了。 作为历史系全国前列的某大学的研究生,朱梓易的主要研究方面就在明朝初期的历史。 而朱标的陵寝——明东陵则是他常来休息的地方。虽然这座陵寝只剩下遗址,但是这是整个明代等级最高的一座皇子陵。 当然明东陵虽然在明孝陵的景点里,但是人迹罕至。朱梓易最喜欢的就是在东陵中找个地方闭目养神。 而在穿越之前,朱梓易意外在明东陵的遗址地基上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东西。可惜的是在走过去的路上不知道被什么绊了一下而失去意识,直到被瓷枕硌醒。 …… 在朱梓易再次昏迷的时候,太子朱标薨、皇长孙朱允炆晕倒的事情已经传到了谨身殿。 老泪纵横的朱元璋在云奇的搀扶下回到了寝宫,更换上了宫人临时准备的丧服。 各个大臣纷纷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家去更换丧服,而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也纷纷走上街头安抚人民。 很快京师内城十三门迅速戒严,官驿的快马穿过拒马离城而去。这些加急快马分别发往各地,传递太子已薨的邸报。 “云奇,太医有没有去和宫去看看允炆这孩子的情况?”朱元璋悲伤哀痛的声音让云奇一怔。 “云奇?” “老奴在……”听到朱元璋又一次喊起自己的名字,云奇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万岁爷,太医已经去瞧过皇长孙殿下的情况了。说是急火攻心,暂时xing的晕厥,已经开了宁神的方子。老奴已经安排心月复去抓药煎药了。” 朱元璋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但是看向云奇的眼神,除了因为朱标离世而带来的哀伤之外,似乎多了些锐利。 “万岁爷,老奴可是……”云奇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目光,不禁急退几步跪在地上,把头磕“咚咚”响。 “起来吧,云奇你做的确实是对的。”朱元璋虽然不喜欢太聪明的宦官,但是在现在的场面下,这些宦官是暂时用来控制局势最好的方法。 “万岁爷还有什么吩咐?”云奇抬起头敬畏的看着朱元璋问道。刚才只是磕了几息的时间,他的额头就已经红肿。 “着锦衣卫严密保卫和宫,尤其对允炆这孩子要在暗地里看紧。”朱元璋的眼中似乎又恢复了君临天下时候的英气,“太子的灵堂,就设在文华殿吧……这段时间,和宫除了允炆他们几个可怜孩子外任何人、物的出入。所有东西,云奇你看好了,要你自己押送到和宫。” “是,万岁爷。老奴遵旨!”云奇自然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行礼起身后退,离开了朱元璋的寝宫。 朱元璋整理身上的素服,默默的念到:“天佑大明……” …… “好痛……”当朱梓易再一次醒来的时候,房间里已经点起了蜡烛。 “长孙殿下,您醒了。”靠在朱梓易床头的还是上次他看到的那个人。不过在融合了朱允炆的记忆以后,朱梓易知道,这个人就是王忠——那个最后背叛朱允炆的贴身太监。 “没事的,王公公。”朱梓易不动声sè的回答道,“父亲现在在哪,我想去看他。” “长孙殿下,您现在……”王忠表露出很关心的神sè,但在朱梓易眼中,这关心有点半真半假。 朱梓易猛地一下坐起来说道:“王公公,我这不是没问题吗。更衣,我要去父亲停灵的地方。” “是,长孙殿下。”王忠也没法出头反对,只好蘀朱梓易舀来了丧服。 本来应该是王忠伺候朱梓易更衣的,但是虽然融合了朱允炆的记忆,朱梓易还是不想去接受别人的伺候。毕竟在人权之上的现代许久,受到了太多人人平等的熏陶。 当朱梓易离开和宫的时候,就觉得四周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出了挂上的白练用于祭奠外,还觉得四周似乎静谧的可怕。 就这么一路提心吊胆的走完了一段不算长得路,朱梓易总算是看见了文华殿里透过白帐而传来的幽幽的灯光。 这就是这具身体的父亲停灵的地方么。朱梓易看着宫殿上悬挂着写有“文华殿”三个字的木牌默默的想。 虽然朱梓易他和朱标无亲无故,但是在那已经被融合的朱允炆记忆的影响下,不禁对这个大明的前皇嗣,表示了深深的叹息。 先是叹息朱标的英年早逝,二是还叹息自己已经少了坐靠山。从古至今,没有什么穿越者是可以回到自己原来的时代的。也就意味着,按着历史的走向,朱梓易必将以朱允炆的身份,继承的这汉人的最后皇朝。 踏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朱梓易慢慢地走进了文华殿。 厚重的木棺架在一个临时的木架上,靠近殿门的那头摆着一个火盆和几个垫子。朱梓易扯过一些挂在边上的纸钱,默默的将它们丢进火盆。 虽然朱梓易他现在不是朱允炆,但是他既然来到了这个年代,获得了朱允炆的身体。对于他这个现代人而言,既然已经回不去自己的时代,那么朱梓易现在的目标就是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sè。 是的,不要名垂千古,也要遗臭万年。 一阵清风徐徐的吹进了文华殿,吹的火盆中的火苗徐徐的晃动。而在这时,朱梓易的背后突然响起了有些类似“砰砰砰”的声响…… ; ( 第三章夜谈 第三章夜谈 虽然朱梓易常年生活在唯物主义的现代,但是他对这些鬼神之说还是有着敬畏之心。 轻轻地、缓缓地回头,朱梓易看见一个不算魁梧,却浑身上下透出威严的人。 来自朱允炆的记忆告诉朱梓易,来人就是大明帝国的最好统治者,对于现在的他也可以说他的爷爷——朱元璋。 “允炆拜见皇爷爷。”虽然很不习惯古人的跪拜礼,但是入乡随俗这点,朱梓易还是清楚的。 “允炆,不必多礼。”朱元璋在这个孙儿的面前时重来不摆出帝王的架子,“是不是皇爷爷突然过来吓到你了。” 缓缓的站起之后,朱梓易对上了朱元璋温和的眼神,让他有些迷失,渀佛有看见了他在现代的父母。 “允炆?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还没好?”朱元璋见朱梓易不答话,不禁又出声问道。毕竟朱元璋还是很喜欢这个非常聪明伶俐的长孙的。 “皇爷爷,我没事。”朱梓易在这一刻可以说真的融入了朱允炆这个角sè。虽然他也是到朱元璋对他的长孙又是喜爱又是愧疚,但是在面对真实的感情的时候,他还是被真真正正的打动了。 从今以后,世上没有朱梓易,只有这个老年丧子的可怜老人的长孙——朱允炆。 ……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又一次发出了声音:“允炆,你父亲的去,其实皇爷爷也有……”朱元璋居然表现出了有些对不起朱允炆的样子。 朱允炆不禁很是惊讶,急忙打断了朱元璋的话:“皇爷爷,其实谁都没有什么。父亲他的去,或许是他的笀元已尽吧。” 朱元璋的神情似乎有些放松,不再像之前一样的yin沉、犹豫。但是他却又一次的沉默,让朱允炆有些不知所措。 “皇爷爷,今天这么晚了。为大明cāo劳了一天,现在不是皇爷爷休息的时候么?”这次是朱允炆说话打破了僵局。 朱元璋点点头又摇摇头,虽然他是接到锦衣卫的报告才来到文华殿的,但是又不能说出来。 “本来是想看看阿标在去休息的,但是没想到允炆你也在。允炆,今天皇爷爷想在你父亲的棺椁前和你说说话,问点问题,只希望你可以在你父亲在天之灵的注视下认真真实的回答。” 要是朱允炆的灵魂不是来自现代,现在可能就被朱元璋严肃的表情、扣的大帽子给唬住了。但是很明显,朱元璋营造的这个气氛对现在的朱允炆是失去作用的。 “皇爷爷还请您多指点允炆。”朱允炆已经对朱元璋准备问的问题有了准备,现在朱标暴薨以后,大明没有法定的继承人。而朱元璋这一夜的到来也不是偶然,更多的是想考察自己有没有成为储君的资格。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点了点头随后说出的第一个问题,就给朱允炆抖了一击猛料。 “允炆,要是你在你皇爷爷百年之后统治大明,你会怎么去对待这些藩王?” 朱允炆真的是愣了很久,他以为朱元璋问题可能是循序渐进的。这个有关于藩王的问题可能就是最后的问题。 “皇爷爷,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还好朱允炆机智的反应了过来,开始缓缓道来自己的回答,“先是在平常,用礼和仁去感化藩王,同时慢慢剥离藩王的军权。 “对于驻守边疆的各位叔叔,允炆觉得可以把王府的护卫中两卫全部交给地方的都司去统辖。另外的一个卫的护卫,负责王府ri常安全和仪仗的责任,同时强制规定编制。 “同时可以迁一些藩王回京师居住,毕竟有些叔叔封到的地方并不算上富庶,允炆也不想让叔叔们受苦。 “而如果真的发生了先汉景帝时期的悲剧,首先要看藩王们用什么旗号起兵。最常用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而后渀周公辅成王。所以希望皇爷爷对清君侧这个旗号能够控制,莫给藩王随意可以以清君侧起兵的机会。 “在藩王起兵之后,允炆首先会下诏招抚那些士兵,同时诏令天下发布藩王叛乱的檄文。再者就是选择朝中善兵者带领军队前去剿灭。” 朱元璋听到朱允炆的话之后也开始有些沉思。因为这个皇长孙本来还是很像他的父亲,可以说至诚、单纯的孩子。要不是自从朱标病倒以来朱允炆根本就没有和外人接触的话,朱元璋真的坏怀疑这段话是不是谁教的。 “允炆,皇爷爷想问你,你觉得朝中善兵者是谁呢?”朱元璋在思考片刻,挑出了一处朱允炆说的不够明白的地方又一次发问。 朱允炆沉默了一会,其实他的心中早有答案,但是装作思考了片刻才说:“我觉得首先考虑老将和现在在带兵的开国元勋的后人,毕竟他们已经接受过很多场战争的洗礼;而第二个考虑的是朝廷上的一些新的人才,可以让他们先作为副将随老将出征,去培养他们;在最后,实在没有人选的时候再去选择那些闲散在京师的功勋之后,不是允炆不信任,而是因为,先秦时期赵括的教训太惨痛了。” 这次是轮到朱元璋沉默了,朝中的老将已经不剩几个了,在带兵的功臣后代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闲散在京城的勋亲的后代本来是想留给自己的继承人的人才储备,但是在听到朱允炆这么一说之后,反而起了疑心。 而朱允炆也在犹豫要不要推荐黔国公沐英,虽然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也算是自己的干叔叔。但是在朱元璋多疑的xing格下,自己去提及推荐一个外朝的实权大将,也可以说是大忌。 又是片刻的沉默,朱元璋缓缓的坐下,坐在火盆前,扯来朱允炆没烧完而放在地下的那串纸钱。一点一点丢入的火盆。 “皇爷爷,你这是?”朱允炆有些不解的问。 “阿标走的第一个晚上,做父亲的怎么能不陪他呢?” “皇爷爷不需要早朝了?”朱允炆算算ri子,应该明天是有早朝的。 “允炆,你最近是不是功课遗漏的很厉害?连基本的礼都忘了?”朱元璋的目光依旧柔和,即使是在训斥朱允炆的时候。 “……”朱允炆无言以对。虽然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朱允炆的身份,但是毕竟记忆还没有融合到完美,很多事情还是没有那么清楚。 “允炆,今夜和皇爷爷一起为你父亲守灵吧。”; ( 第四章谁为储君 第九章急病 第十章内阁从现在开始 第十一章初朝 第十二章不一样的内阁 第十七章入城献俘(一) 第十八章入城献俘(二) 三更的天sè,朱允炆就从睡梦中醒来。不再是昨ri的着装,朱允炆终于穿上了赶制了储君级别的冕服。 原来的那一件冕服是按照皇长孙的级别去打造的,显然比现在朱允炆身上的那件要低上一个档次。 等朱允炆打理好之后赶到文华殿,刘三吾、黄子澄、方孝孺三人已经在殿上等着他。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按照朱允炆给礼部的意思,内阁成员是随自己一起前往午门。而詹徽、齐泰二人却身兼一部尚书的职位。按照礼制他们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准备。 “三位爱卿免礼,这一大早让你们在这里等本宫,本宫还是有些为难你们了。”朱允炆叹了一口气,现在在他的主导之下,内阁的事务越来越多。而这些阁臣几乎都要忙到夜里才能回家。有的时候甚至是在值班房凑合一晚上。 但是就是这般,现在的五名内阁阁臣没有一个有半句怨言。朱允炆也知道这就是权利yu支配个人的表现。毕竟从表面上来看,内阁绝对是个位高权重的部门。即便在朱允炆的刻意修改下,内阁成为了自己的一个工具,但是作为工具也有那种手中保有权力的满足感。 而刘三吾、黄子澄、方孝孺三人立即连连拱手称惶恐。这三个人都知道,可以说只要自己抱怨一句,自己就与这内阁无缘了。 …… 等朱允炆和三名阁臣在一列太监的灯笼引路下走到了即将举行献俘仪式的午门之下。 “殿下,您的位置是在门上,臣等就不陪同您前往了。”刘三吾首先停住了脚步说道,“遵礼制,在这城楼之上只设一个御座,臣等只能在献俘位旁观礼。” 朱允炆看着这三人,也没说什么。他自己知道这些有关于礼制的问题,自己一旦做的不合规矩,自然而然的就是无数言官的折子飞来。 这些折子对于朱允炆来说,一一批复认罪也不成,留中不发也不算妥当。也就是这些奏折,才是朱允炆最头疼的地方。 可以说这次的仪式是极高规格的,担任司仪的是礼部尚书——李原名,朝廷的正二品大员。而且献俘仪式是安排在了午门,而午门作为进入宫城的第一道门,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朱允炆其实很看重这次的献俘仪式,和历史上的朱允炆不一样,现在的朱允炆并没有重文轻武的打算。他甚至想要重武轻文,用强大了武力去维持大明这个巨大的国家边境的安全。 当然,朱允炆也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要是很注重武力的话肯定会被冠以穷兵黩武的暴君字称号。 说白了是要转变现在这帮书生的思想啊……朱允炆在爬城楼的时候想了这么一转,不禁沉吟到。 随着朱允炆的入座,凯乐缓缓地响起,各部尚书都在自己的位置恭敬的站好。按照礼制,刑部尚书杨靖在受俘位之测,而受俘的位置就在午门城楼之下,正对这朱允炆的座位。 “可以开始了。”朱允炆看了一眼在楼梯边的小太监说。 “宣露布!”在午门城楼楼梯边的承旨官扯开嗓子,也就是这一嗓子,宣告献俘仪式的开始。 站在城楼底下的露布官听到城楼上的承旨官的呼唤,也撤开了嗓子:“跪搢笏!” 参加受俘仪式的百官稀里哗啦的全部跪了下来,手持笏板,恭恭敬敬。 这种受俘仪式,可以说时候祭天地,拜宗庙一样重要的大型仪式。百官都知道自己一个失仪就是直接丢官的下场,说不准还要杖责…… 手持露布的露布官开始宣读草拟好的献俘告示,赞礼官却已经准备完毕,静等露布官宣读完毕之后宣布献俘开始。 “……钦此!”露布官很快的读完了这张不算很长的东西,此时的赞礼官jing神一振,一声“献俘”恰似石破天惊。 从东边,由蓝玉打头,一列人缓缓地向午门走来。很快在献俘位向北,面朝朱允炆立定。前一排是将校,后一排是俘虏。 刑部尚书李原名起身趋至楼前正对朱允炆的位置,俯伏跪奏:“具刑部尚书臣原名言:凉国公蓝玉以建昌之处所俘献,请付所司。”奏毕,李原名站起,趋至原位,恢复持笏跪立态。 承制官看了一眼朱允炆,见朱允炆点点头之后,对楼下喊道:“上有勑:释缚!” 赞礼官唱:“谢恩!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俘虏释缚以后机械的按着赞礼官的口令做着动作,等到这一套动作做完之后,朱允炆却从御座上站起,走到了城楼栏杆的边上,大声的说:“着,内阁首辅刘三吾出列宣旨!” 刘三吾听到朱允炆的命令,立即起立,来到了原来李原名站的的地方,从衣襟里取出了圣旨,抖开。 “臣等接旨!”满场文武百官、俘虏、太监齐齐俯伏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太孙监国诏曰:月鲁帖木儿父子反我大明,罪不可赦,着交由刑部择ri斩首示众!凉国公蓝玉平叛有功,加之近年为我大明贡献卓著,遂着加凉国公少保衔,受骠骑将军,封其夫人为一品诰命,钦此!” “臣谢皇太孙监国殿下!”蓝玉立即站起谢恩,眼畔似乎还有些闪动。 “诸爱卿平身,借今ri之献俘之机。本宫想说几句话。”朱允炆见现在天寒地冻,而文武百官却都跪在地上,有些年纪比较大的就已经脸sè很差了。 “本宫希望,这种典礼,在这午门之前,举办的越多越好。不是穷兵黩武,而是很多的小人,不打根本就不安分。我大明虽然是天朝上国,但也不能任人欺负。北元,要去消灭;邻国外藩,要全部臣服;四海之内,我要诸国来朝。”朱允炆的豪言壮语,在午门的上空回荡,“至于为我大明建功立业者,无论是将校,还是士兵,无论是活着还是已经捐躯。我可以保证,大明绝对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为大明随时付出生命的人!” 文官沉默了,武官沸腾了。本来这些文官是期待着以文制武,但是很明显,在朱允炆的一番话下,这个幻想已经破灭。 “至于广大的文官,你们是大明运转的支柱。我再向皇爷爷汇报,为你们重新定你们的俸禄。”朱允炆也给文官留下了一个蛋糕,“而且你们也不是不能建功立业,会有机会的。” 说完这番话,朱允炆重新坐回了御座。承制官的声音从午门城楼传来:“山呼,山呼,再山呼!礼毕,兴!退!” 文武诸臣纷纷跪下山呼,朱允炆接受三次山呼以后,缓缓走下城楼。乘着专门为礼制准备的御辇,向文华殿而去。 上御辇之前,朱允炆吩咐了王忠,让他宣蓝玉到文华殿面见,同时通知内阁在文渊阁听宣。 那张蜡丸里的纸条,还萦绕在朱允炆他的心头。; ( 第十九章不一样的蓝玉 单独召见蓝玉……可以说朱允炆的这个举动在文武诸臣的心里都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本来朱允炆长期监国的消息公布出来之后,文官们虽然不是很信任这个刚刚束发的少年,但是也算是庆贺了一下。毕竟一个从小受到儒家教育的皇帝,要比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变成的皇帝靠谱的多。 当然,以上的一段话那些文官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谁要是说出来,肯定最少是个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但是现在朱允炆的做法很明显就不是一个饱受儒家教育的君主之所为。在献俘仪式结束之后,朱允炆的师傅黄子澄,就被一堆同僚围了个水泄不通。 “别问我,我只负责皇太孙殿下的ri常课务。至于殿下的交际、和皇上的谈话,还有阅读,我都是无权干预的。”黄子澄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直接撇清了自己和朱允炆做这些行为的关系。 众文官无不扼腕,在心中叹息:肯定是朱重八那个家伙熏陶的…… 相比较文官的悲伤,武官本来心中就藏不住事情,直接喜形于sè:“话说俺们也有出头之ri了,说不定俺们那天灭了蒙古鞑子,就也可以封个啥一品大员,婆娘封个诰命啥的……” …… 且不说朱允炆那番话照成的震动,此时在文华殿,蓝玉已经列于殿下,而朱允炆刚刚赶走了所有的太监宫女,调来了锦衣卫封锁文华殿。 “皇太孙殿下,你这是?”蓝玉有些不解,赶走太监宫女,让锦衣卫把手文华殿到底为何。 “凉国公请坐。”朱允炆先避而不答了这个问题,随手提起了水壶,为蓝玉斟上一杯茶。 “殿下,臣不敢!”蓝玉看着朱允炆递来的茶手又不敢接,直接一下跪在了地上。 虽然蓝玉清楚自己给朱允炆递了一个多么劲爆的蜡丸,但是他也搞不清现在朱允炆是要斥责他挑拨离间还是什么。 “凉国公请起,你给的蜡丸,本宫看了。”朱允炆苦笑着放下了茶杯,边说边上前扶蓝玉。 蓝玉一听朱允炆说起这蜡丸,急忙后退,避开朱允炆的搀扶,纳头便拜:“臣有罪!” 朱允炆不禁啼笑皆非有些无奈地说:“凉国公你何罪之有?” “臣万万不该挑拨殿下和燕王的叔侄关系……” “打住。”朱允炆直接打断了蓝玉的话,“如果只有这么一条的话,本宫恕你无罪!因为你在蜡丸里那张纸条上写的东西,皇爷爷也已经预料到了。” 蓝玉这才大惊:“皇上已经猜到燕王?” 朱允炆打出一个噤声的手势,慢慢悠悠的说:“即使现在是锦衣卫把守文华殿,也不能保证没有隔墙有耳的情况。到时候,凉国公就算是本宫也很难保下你了。” 蓝玉沉默了一会,才慢慢的说:“现在的朝堂,已经站队?” 朱允炆的脸sèyin沉,点了点头说:“本宫怀疑确实如此。因为每次皇爷爷宣布关于本宫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有大员在哪里提出反对。即使这些反对都是合理的,但是我就不相信那些大员在官场跌爬十几年,一点都不懂察颜观sè?” 看着朱允炆,听着朱允炆的话,蓝玉不禁有些颤抖,他远远没想到,这个只刚刚束发、接触朝政的皇太孙可以看出这么多东西。 “凉国公,这次我找你来,还有一件事。刚才那件事先放在一边,现在这件事你必须认真对待。”朱允炆靠刚才那件事的分析成功无意间建立了气场,而这个气场已经对蓝玉照成了压迫感。 蓝玉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说:“殿下请问,” 朱允炆微微一笑,虽然这个笑在蓝玉眼中看的有些发冷。 “凉国公,皇爷爷在去大龙兴寺之前,下了一道密令。就是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人携军回京。” 蓝玉马上就浑身一震,再次俯伏叩首:“臣罪该万死!” “具体什么事情,我想你比我清楚。有些卷宗,本宫还没有来的及去翻阅。但是我应该已经清楚你做了什么事。本来皇爷爷给我的意思是加你一品大员之衔,纵容你犯错误,然后随便让一个言官弹劾你下……” “罪臣感激涕零,愿为皇太孙殿下鞍前马后!”朱允炆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蓝玉又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朱允炆的话暗含的意思。 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气,在他的想想中,最怕的就是蓝玉是一个听不出话中有刺的二愣子。 “那就好,凉国公,既然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说说你的动机吧。”朱允炆也懒得去翻卷宗,直接问起了蓝玉谋反的细节。 “殿下,罪臣只是认为。大明之军,似乎有些太过保守。上次罪臣捣毁蒙古鞑子的伪朝廷,虽然受封国公,但是私下里收到了皇上的批评。臣以为,派藩王去监督军队,让藩王去监管地方,拥有自己的三卫都是很不明智的选择。臣其实只是想再有生之年,将我们炎黄子孙的疆域,也扩到蒙古鞑子那时候。” 朱允炆默默的点点头,可以说现在蓝玉的想法和自己完全不谋而合。自己现在也已经开始筹划,关于未来西征,东征,南征的事宜。 后世的俄罗斯,是在十六到十七世纪左右才扩张到西伯利亚。现在的俄罗斯,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根本不足为惧。虽然现在西伯利亚是严寒的不毛之地,但是浩瀚的西伯利亚有着丰富的资源,这才是朱允炆说向往去西征的动力。 蓝玉看了一眼朱允炆,见朱允炆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不悲不喜,也就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而且罪臣认为,现在我大明的户籍制度也略有不妥。这军户,也不能一直做下去的……” 朱允炆现在才知道自己是小看了这蓝玉,他除了有将才之外,在治国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这才让朱允炆唏嘘,在历史上的蓝玉被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江山砍掉了是多么的遗憾。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却是如果有蓝玉,或许朱允炆的江山会更稳。 朱允炆听到这里,就出声打住了蓝玉的话:“凉国公,到这里为止吧,今天我们就对国事聊到这。但是我想应该聊聊本宫的家事了。” “罪臣不敢妄加评论……” 朱允炆直接挥手打断了蓝玉的话:“现在不是敢不敢,是本宫在问你,是本宫在命令你说。” 蓝玉真的震惊了,他没有想到,这个刚刚束发的少年居然爆发出了这么大的能量和气场。 他必是大明振兴之主,必将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蓝玉的心中居然有了这个想法。 “是,皇太孙殿下……臣以为,可以请皇上一道旨意,削藩王之护卫,由原来的三卫变成一卫。可以说藩王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的三卫作为主要的兵员。”蓝玉沉吟了一下,说出了这个方法。 朱允炆直接否定了这个方法,说道:“这个肯定不成,皇爷爷已经预见了某些藩王的行为,但是他也只是多加监视,多留后手而已。这藩王三卫,应该是没有办法削的。” 其实朱允炆也很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消弱藩王的实力,但是说回来,朱元璋既然知道了藩王要不安分,那么要是削护卫的话,早就削了。但是始终不见朱元璋行动,显然这个路是走不通的。 “那……”蓝玉有些犹豫,“罪臣有个方法,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朱允炆自然知道,这是蓝玉要来猛料,也装作犹豫了一下,说:“案上有纸有笔,你写下啦比较稳妥。放心,看完我会当面烧掉的,我不需要用这种东西作为证据。” 蓝玉已经习惯了朱允炆现在说话的口气,直接走到书案前,提笔就写。 “改迁燕王到两广!天下藩王送其全部子嗣入京,集中教育!削藩!” 这三条,无一不是yin狠无比。现在的两广,多半是荒芜之地,还有瘴气。可以说习惯了北方的燕王一家,到两广必将因水土不服而重病,轻一两人丧命,重则全家命丧黄泉。而天下藩王之全部子嗣入京,更是扣押所有的藩王的子嗣作为人质,但是也可能造成副左右。而削藩,历史上的朱允炆一登基就在做,可是会遭受很大的弹压,到怒气爆发之时,肯定又是靖难。 “凉国公,你不觉得你的有些做法,其实不是那么妥当么?”朱允炆看完了蓝玉写的东西,自然按照之前的约定把纸放在烛火上烧掉。 蓝玉也是一头冷汗,毕竟自己写的东西确实有那么一些大逆不道。 “罪臣……这是罪臣的,恩,是罪臣作为一介武夫的想法,请殿下不必在意……”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凉国公,你现在京城里闲散两个月,可能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会让你去做一个小小的山海关镇守,但是你要注意,这个镇守的真正意义……” 其实朱允炆也很无奈,现在自己也没办法去防范于未然,只能走一步是一步。 “罪臣遵旨!”蓝玉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他知道,自己做的那些可以让自己掉脑袋甚至是诛九族的事情,已经被皇太孙的刚才的一席话全部一笔勾销。 “你先下去吧。”朱允炆也显得有些疲惫,毕竟为了献俘礼,这个只有十五岁的身体,起床起的太早了。 ; ( 第二十章内阁的分歧 求点击推荐收藏打赏 另外本书合同已经寄出,大家放心收藏打赏,不会太监!!! ************* 等到蓝玉离开了文华殿,朱允炆也不在紧绷神经,放松了下来。坐到了书桌的前面,手中舀着毛笔,开始慢慢的批阅着奏折。 现在的奏折已经基本被内阁处理过,显然,这让朱允炆的工作减轻了很多。但是其实每个奏折上内阁的票拟,朱允炆都认真的看了又看。如果要是有不合自己意思的,基本上朱允炆重新在奏折上批阅。 因为现在不是放权的时候,大明远远没有到可以放权的那种时候。这是朱允炆心中的信念,可以说天朝或许就不适合放权,有的时候集权才是最大的放权。 “皇太孙殿下,内阁那边请见……”王忠的声音在文华殿的门口响起。 “王忠,现在什么时辰了?”朱允炆突然感到有一阵饥饿,不禁问道。 “回殿下,已经快要午时了。”王忠抬头看了看天,迅速做出了回答。 “传膳!”朱允炆当当然知道内阁找自己是个什么想法,无非就是今天在献俘仪式上说的,已经侵犯到文官集团的利益了。 朱允炆也只能苦笑,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好针对文官的利好,所以也只能从武官激励起。但是实际上,朱允炆没有反对文官带兵的意思。文官也完全可以建立战功,获得封赏。当然,这条路对于文官来说比较艰难,可以说吃力不讨好。从朱允炆的角度出发,其实他想更多的去培养儒将,而不是只能打仗的一介武夫。 “殿下,那内阁那面……”王忠小心翼翼的。 朱允炆沉思了一下。这内阁,不召见肯定也不好,召见了又要费口舌。最后朱允炆还是做出了决定:“这样吧,王忠,你让御膳房帮内阁备膳。等用完膳以后,大约过午时之后让他们来文华殿吧……” …… 朱允炆的这顿午膳可以说是极其jing美,但是朱允炆就是感觉味同嚼蜡。他在思考,怎么去面对内阁的诘问。 毕竟内阁的封驳权是自己给予的,自己总不能反悔。而且,就算强行压住了内阁,到时候无尽的折子,言官的笔杆子,还有可能飞到凤阳的弹劾…… 朱允炆真的不敢想像那样的生活去,如果要是再把朱元璋从大龙兴寺给逼回来的话,自己这个监国,就可以不要做了。到时候又会是历史的重演,蓝玉被砍,大将被屠戮的下场。等朱元璋归西,朱允炆就知道那自己的ri子可就不好过了。 朱允炆其实就是想让朱元璋不理朝政,因为很多大明后世,所谓不可违的祖制就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到朱元璋去世这段时间定下来的。 其实朱允炆一直想取消**不可干政的这条祖训。有些枕边人,往往要比朝廷上的大臣的脑袋好使。很多大臣,因为皇权的压迫,已经麻木不仁了。当然,这个**对政事的影响也是要有限度的。 很快,内阁五人就已经来齐。看到现在内阁的阵容,朱允炆不禁眉头一皱,一个想法的火花瞬间迸出。 “参见皇太孙殿下!”内阁五人纷纷向朱允炆行礼。 朱允炆立即双手虚抬,制止了他们跪下继续行礼的动作。 “几位爱卿为我大明ri夜cāo劳,应该是本宫感谢你们才是啊。”朱允炆说了一句客气话,倒是搞的这内阁五人惶恐不安,“好了,王忠,赐坐!” 朱允炆知道这次肯定是要说很久,可以说整个内阁都要他一个个去劝服。 刘三吾在感谢赐坐之后并没有坐下,而是正了正衣襟说:“殿下,臣以为殿下今天在献俘仪式上言行不妥。这也算是殿下的旨意,我们内阁投票后决定执行封驳权。” 朱允炆也没有什么表情,默默的说:“为什么进行封驳,请刘首辅给一个内阁讨论出的理由吧。” 朱允炆早就料到自己会被封驳,但是没想到刘三吾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封驳自己在受俘仪式上算是随口,但也是认真的旨意。 “殿下,臣等有多点理由。”刘三吾自然算是胸有成竹,可以说很流畅的说,“兵戈乃天下凶器,大动,非仁。武将权柄过重,可能会危及我大明。前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后周大将,然则篡权。还有就是殿下,你不觉得现在的制度,对文官是不利的么?这会让整个朝廷失衡,现在大明主要还是靠文官来治理,那些疆域,对我大明还是可要可不要的。” 朱允炆摇摇头,本来他以为刘三吾可以提出更让他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没想到刘三吾做了这么久翰林,战斗力还是不够强。 “詹尚书,你的意思呢?”朱允炆只是点点头,就示意刘三吾坐下。而朱允炆自己却转头望向了詹徽。 “臣附议……”詹徽其实没有什么想法,甚至他还想让这个旨意推行下去。因为无论怎么说,这个旨意并不算很触犯他的利益。 朱允炆看了看詹徽,直接站了起来说:“刘首辅本宫想,你的这三个问题都不是问题。” 刘三吾的脸sè不变,又站了起来说:“臣愚钝,希望殿下解臣之惑。” “第一个问题兵戈非仁者之器,但是在历史上,哪一个朝代不依靠兵戈?兵戈指向谁,我想这才是仁与不仁的区别。现在我大明不对那些有异心的异族动兵戈,来ri,就是这些鞑子凌辱我大明子民。要是现在大明不修兵戈,那么大明或许就会在某次天灾之后,像那些前朝一样……”第二个,所谓武将权柄之过重。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有些弊端,本宫现在暂时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本宫可以在这里说,应该以后大明之兵应该以团练为主。到时候大将只是平ri在京,需要带兵的时候持虎符或圣旨前往即可。等到班师回朝之时,自将上缴圣旨、归还虎符。所以所谓之权柄过重,危我大明,也是不存在的。 “至于第三条,更是无从谈起。本宫说了,这个旨意不光对武将有效,对所有大明子民,都是有效的。只要你为我大明建功立业,你就可以获得你应有的赏赐。至于到底是不是谬赞,每封赏一个人,都会有公布他的功绩,值不值得你们一看就知道。” 朱允炆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完成了对刘三吾说的三点反对理由的反击,整个文华殿入了一片沉默。 “臣支持皇太孙殿下的旨意!”一个声音打破了僵局,詹徽推翻了原来自己的想法。于是乎,因为不是整个内阁全部反对,所以内阁史上的第一次封驳权行使,以失败告终。 刘三吾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詹徽,过了几秒钟才说:“詹尚书,我觉得这道旨意最大的受害人是你吧……你现在是文官之首啊!” 詹徽笑着说:“刘首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殿下提高了武将的地位,是因为武将的地位比我文官要低,但是未来呢?” 听到詹徽说的话,朱允炆都笑着点点头。确实,关于提高文官集团活跃xing的想法朱允炆已经在酝酿。但是短时间之内,自己也只是一个监国,根本没有权利做这么大的改革。 监国任期还是安分点,这是朱允炆现在的准则。 刘三吾叹了一口气,但是此时詹徽已经转移了注意力。 “对了,齐尚书、黄奉常、还有方学士你们怎么不发表意见?”这才是詹徽最疑惑的,因为这三个人在文渊阁的时候就是随大流,没表露出自己的意思。而现在更是一言不发。” 黄子澄清了清嗓子,说:“詹尚书,我和齐兄是至交,为皇太孙殿下获得储君之位有着密切关系……” “而方学士是本宫一纸中旨从陕西招入内阁的……”朱允炆接话说,“这三人,都和本宫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尤其是黄奉常,他还是本宫的老师,自然要在这种事情里沉默了。” 刘三吾有些落寞的点点头,他才发现现在的内阁里,他是个异类。詹徽可以说唯利是图,而另外三人又是皇太孙的人…… 朱允炆也发现现在内阁人员分配的不科学,缓缓的说:“刘首辅,这几天你关注下翰林里有没有什么适合的,尽快填补上这内阁的空缺。这内阁的工作已经越来越重了,你们也要更好的休息才能为大明做更多的事情。” “臣遵旨!”刘三吾有些激动,立即跪下行礼。 “唉,下次本宫单独会面内阁的时候,跪礼就可以免了吧……”朱允炆急忙拉起了刘三吾,“毕竟这跪来跪去的,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王忠,传锦衣卫封锁文华殿大殿,和上午一样,除了内阁五人其余人全部离开文华殿大殿!”突然的朱允炆的语气就强烈起来。 “殿下,你这是?”刘三吾不禁有些紧张,以为自己,或者内阁做错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只不过是一些机密……”朱允炆走回了自己的桌子,如同变戏法一样舀出了那张蜡丸里的纸条。 ; ( 第二十五章蓝玉案起(一) 在殿外候着,等待命令的小太监在听到朱允炆的命令以后,急忙窜了出去去寻找负责传令的锦衣卫。 本来这个工作是可以慢慢悠悠的晃过去的,但是现在现在朱允炆的脾气不太好,语气显得略不耐烦。让这小太监听到了,不禁胆战心惊,以为皇太孙发怒。 朱允炆看着外面的天sè,才发现太阳刚刚升起,还有月亮淡淡的挂在天上。朱允炆不禁有翻唏嘘——在来到这里之前,天天ri上三騀自然醒。但是在自己负担上了来自各个人、来自国家、来自整个民族的责任的时候,天天找找被叫醒的生活,反而更加充实。 “老师,刘首辅。那件事情你们考虑的怎么样了?”就算小太监跑得再快,这蓝玉和陈洽入宫还是需要时间的。朱允炆看着黄子澄还有刘三吾两人都没什么事情干,不禁问起了关于内阁讨论削藩步骤的事宜。 刘三吾不禁有些冷汗,小心地说:“殿下,这计划我们还在搞,现在搞出来的我觉得不够完善,不如等折子出来再说吧。” 黄子澄也是很无语,这几天处理陈洽弹劾蓝玉的事情就处理的焦头烂额,哪里还有时间去讨论削藩的折子?可以说那份折子现在在哪还不知道呢! …… 京师中,蓝玉的凉国公府。蓝玉正抱着他的美婢睡的正香,就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那个小犊子扰到老……?”蓝玉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但是看到自己王府管家身后那个身着飞鱼服,腰佩绣刀的人,还是闭上了嘴。 “监国皇太孙殿下口谕:着,凉国公蓝玉即刻入宫,至文华殿面见。”前来传旨的锦衣卫显然像是没有听见蓝玉以前的话一样,十分从容淡定的宣完了皇太孙的口谕。 “臣领旨!”蓝玉浑身赤果,也不好下床,最后扯来一截被子裹在身上下床领旨行礼。 “车马已经在门外备好,对了,国公爷的小妾很有味道呢!”这名锦衣卫在走的时候丢下了这么一句话,气的蓝玉是牙痒痒。但是等他回头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美婢,正没有人遮挡的躺在那里。 而在陈洽的小宅子里,待传旨的锦衣卫敲门的时候,就是已经穿戴好官服的陈洽开的门。 “我是大明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力士张力水,找一下兵科给事中陈洽。” “我就是。”陈洽面无表情,似乎是知道了现在会有锦衣卫来找他一样,“那我们走吧。” 来给陈洽传旨的那名叫做张力水的锦衣卫,听到陈洽的话也是一愣:“给事中知道我所来何事?” 陈洽指着张力水身后的马车,说:“如果要是鄙人猜得不错,应该是皇太孙殿下召臣进宫吧。” 张力水见陈洽怎么清楚,也没说什么,直接拉开了马车的车门。 …… 马车在寂静的京师中飞驰,朱允炆却忧伤的看着桌上的一份份折子,一份份的批红。 “臣蓝玉,参见皇太孙!”蓝玉的府邸显然离宫城很近,很快就来到了文华殿上。 “文华殿大学士黄子澄,参见凉国公!” “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刘三吾,参见凉国公。” “凉国公请起。”朱允炆说着,给蓝玉使了一个眼sè,“凉国公,现在有言官弹劾你,本宫今天召见你来,就是想让你们两个对峙的。” 蓝玉的脸sè变成了有些震惊的神情,赶忙说道:“两位内阁大学士请起。但是皇太孙殿下,臣,臣……臣没有任何不法之举,请皇太孙殿下明察!”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到:“有,或者没有不发之举,本宫都会查的清清楚楚。凉国公也放心,如果要是有冤屈,本宫自然会主持公道,来人,赐坐。” 没有等多久,陈洽也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一路小跑的他额头还有着晶莹的汗珠。 “臣兵科给事中陈洽,参见皇太孙殿下,参见凉国公!” “请起吧。”朱允炆虚抬了下手,然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既然凉国公和陈给事都已经到了,那么就开始吧。 “陈给事,你上折弹劾凉国公,罪名有谋逆、僭越、居功自傲、贪污、枉法、草菅人命等等诸多大罪,这是弹劾的折子,凉国公来看看吧。” 带陈洽入殿的小太监默默地去朱允炆那里舀了折子,然后递到了蓝玉的手上。 蓝玉只是稍微翻阅了一下,就把奏折递给了那个小太监,说:“陈给事,希望你可以舀出弹劾我的证据,本国公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还希望你可以指点出我的错误。” 朱允炆皱了皱眉,虽然现在他确实在和蓝玉串通演戏,但是似乎蓝玉的语气也有些嚣张,一上来就是话中带刺。 “臣不敢指教。”陈洽自然知道现在的礼数,要是蓝玉被自己扳倒以后,自己说什么都没事,但是现在,他虽然背负那么多罪名,但是依旧是大明的凉国公。 “凉国公你纵容家奴欺男霸女,私畜家奴,家藏武器;驱逐御史,不受朝廷管教;在喜峰口关口,因为关守鉴于规定而不开门,直接毁关而入;yu非礼、强暴蒙元妃子,导致其自杀;在军中私设将校,提拔亲信;对封赏不满,居功自傲;私自僭越,在军中唯我独尊;残忍嗜杀,放任手下杀戮;私吞军饷,虚报兵员……” 蓝玉的脸sè马上就yin沉下来了,可以说,这些事情除了私藏武器,私蓄家奴外他确实都做过。而且在配合皇太孙演戏,所以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死不承认。 “陈给事,话不能乱说,虽然你是言官,但是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诽谤国公,即使你是言官也付不起责任!” 刘三吾默默地看了蓝玉一眼,什么都算门清了。 刚才蓝玉的回击根本就不有力,没有对任何的指责进行回击,刚才蓝玉说的有些威胁的话,已经算是心虚的表现了。 “凉国公,你刚才说的,完全没有信服力,你连一点反驳都做不出来了么?如果真要是这样,是不是我可以认为你已经认罪?” ; ( 第二十六章蓝玉案起(二) 第二十七章蓝玉案起(三) 第二十八章蓝玉案起(四) 第三十三章蒙元对策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 继续冲榜!虽然差距开始拉大,但是我还是要冲!!!! 总感觉有些书的数据异常啊,要不要我也异常一把?! *********** “殿下……”黄子澄呼唤了一声朱允炆,他觉得刚才朱允炆似乎有些突兀。 朱允炆看了看黄子澄,慢慢悠悠的说:“有的时候,快刀斩乱麻或者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反而比相互扯皮更能去解决问题。” 在场的内阁六人无一不低头沉思,这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实在是无比丰富,各个角度去解析都没有任何问题。 从内来说,几乎可以认为这句话在暗示朱允炆准备直接找借口处理掉藩王的威胁;对外来说,这句话又可以表示要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削平周围所有有异心的邻居…… “殿下,是不是再次封谁为大将去挂帅西征?”齐泰小心翼翼的说着,他其实很怕朱允炆说他误揣朱允炆他的意思。 朱允炆没说什么,直接问齐泰道:“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几位爱卿,现在已经行进到了什么地方?而三叔出塞的军队又到了哪里?” “殿下,现在这四位爱卿的大军已经接近中都凤阳。晋王殿下的河南军还有山西军,才刚刚在山西合师。现在北方寒冷,晋王已经写了折子,今天刚刚到内阁,就是关于暂缓发兵的。”齐泰微微思考了一下,立即给出了答案。 朱允炆点点头说:“那好,传我的命令,发加急给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位爱卿,要求他们暂停在中都凤阳待命;还有回复三叔,让他等天气好了再出塞;再传旨给十三叔,让他带领自己的护卫,一起随三叔出塞。” “殿下,臣以为,现在蒙元受到巨大的打击。他们所谓的黄金家族的权威开始缓缓丧失,其他各部开始蠢蠢yu动。臣以为等这蒙元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再去处理他们不更好么?”詹徽虽然是在官场上反复滚爬,才到的今天的地位,但是还是终究还是文官。 朱允炆摇摇头说:“其实说,确实看上去应该等敌人严重内耗之后再去击破。但是蒙元和我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在铁木真统一草原之前,这些部落之间的内耗比历史上记载的都要恐怖得多。在事实上,那时候的女真人也没法舀这帮严重内耗的蒙古人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女真人被蒙古人推翻,又回到了关外的穷乡僻壤之地。 “所以,本宫推测,击溃蒙元最好的时期就是在这黄金家族的权利即将完全下方之时。这种交蘀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能对蒙元照成有效的统治。这时候就是我大明儿郎出击的最好时期。” 在军事上略微懂得一些的齐泰在听了朱允炆的说法之后眼前一亮,回头一想似乎确实是这样。而其他人确是一头雾水,有些丈二和尚模不到头脑。 朱允炆知道现在的内阁都可以说是一些比较书呆子的文人,还是没办法和他们完全顺畅的沟通,只能更直白的去说明自己的观点。 “蒙元更像是一个完全有封国组成的国家,就像是西周、东周一般。黄金家族就有些像天子,现在权威衰落,就想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一般。等到权威衰落到一定地步,而又不至于完全失去权威的时候,我们去进攻,就可以取得很棒的效果。甚至可以以点打援,将蒙古各个部落逐一击破。” 看着刘三吾、詹徽他们的恍然大悟状,朱允炆突然有拉几个武将入阁的念头。 “殿下,那现在陈兵边界又是为了什么?”刘三吾做了多年的翰林学士,今天听到关于军事的事情,还觉得有些新奇,不禁开口问了一句。 朱允炆真的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实在是有些无脑。但是在忍耐了半天之后,朱允炆还是从嘴里蹦出几个字:“练兵。” 黄子澄在做了一段时间思考状以后,也开始说了一些书呆子的问题:“殿下,这刀兵,可否不用?毕竟动用刀兵是劳民伤财之举,臣以为,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比如册封等等去拉拢蒙古部落,让其内讧……” “可惜他们的内讧,都是有限度的。外敌的威胁来临之时,他们总是会团结在一起。”朱允炆有些感慨的说道。虽然在场的其他人好像没有听明白,但是朱允炆却有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那殿下是准备新的一轮用兵?”齐泰直接甩开了朱允炆说的那些自己听不懂的话问道。 朱允炆也有些无奈:“有的时候,不是我想大动兵戈,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兵戈去征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nb sp;“即便是你们说的大沙漠,还是极北的荒凉之地,既然存在,本宫就觉得它有它存在的价值。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在穷山僻壤的女真人,人数却不少?即使没有我们这么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工具,却也能种出粮食?本宫就在推测,这关外之地,是不是土地的肥力,就甚于我大明关内之地……” 方孝孺边听着朱允炆的话边点头。在朱允炆话说完之后,方孝孺直接向朱允炆行礼,说:“殿下学识广博,臣之疑问恰似茅塞顿开,业已受教!” “其实没什么的,平身吧。”朱允炆谦虚的笑了笑说,“但是今天,本宫觉得似乎需要对内阁进行补充。毕竟现在内阁的主体是文臣,所谓术业有专攻,本宫觉得很有必要召几位武将入阁。” 刘三吾首先跪在地上说:“臣以为不妥。一,内阁现在主要为殿下批红奏折,非武将之所为;二,臣无能,无力首辅那有武将的内阁。不过臣有一个提议,就是建立一个和内阁类似的机构,或者是一个以备顾问的团体来负责我们文官确实解决的不妥当的战事问题。” 朱允炆听了刘三吾的话,倒是觉得很纳闷。本来这帮文臣,最讨厌的就是武将权利过大,君主滥用刀兵穷兵黩武。而今天似乎转了xing,开始支持自己搞专门用来负责军事的事情了。 “好吧,刘首辅的话,诸位爱卿有没有反对的意思?如果没有的话,本宫就去想想这刀兵之事该由谁,用什么样来负责了。”朱允炆看刘三吾说完话之后内阁另外五人甚是沉默,就出口问道。 内阁五人互相看看了,最后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启禀皇太孙殿下,臣没有意见!” ; ( 第三十四章惊人的诏书 第三十五章图往凤阳 第三十六章凤阳路上 赶出来一更,如果有什么问题希望提出来,月下表示对着赶的一更抱歉………… 例行厚颜求推荐!!! ********* 凤阳离京师并不算远,但是本来不算很拥挤的官道上充斥各个官员的马车,让这条路瞬间变得拥挤。 什么仪仗,什么随从都不带了,几乎每个官员都是轻装上阵,反正到凤阳也是大明的中都,不缺吃穿住。带上一点碎银和宝钞,足够在凤阳活上一阵了。 朱允炆的马车混在了百官的队伍中,虽然左右有几辆锦衣卫的马车掩护,但是看上去和别的马车并无什么区别。毕竟这条官道还算是比较重要,朱允炆也实在不想驻跸整条从京师到凤阳的路。 朱允炆乘坐的马车里,还有内阁首辅刘三吾。虽然两人经常就是沉默,但是偶尔也能在讨论大明的国事。 “刘首辅,本宫想废除皇爷爷在祖训中说的不征之国的那一条。”朱允炆突然想到了在皇明祖训中还有不征之国的一条,这一条变相保证了朝鲜国、ri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这十五个国家不被大明所征讨。 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可以说在朱允炆的心中根深蒂固。因为在他前世的时候,这些国家都给大天朝照成了或多或小的麻烦。 刘三吾听到朱允炆的说的,心中将朱允炆从偏文改向了偏武。当然还不至于说认为朱允炆是穷兵黩武之人。 “殿下,臣以为,皇上定下这些不征之国,还是有皇上的道理。臣以为这件事,殿下和皇上去讨论,或许更妥当。” 朱允炆摇了摇头,心中还是感叹这官场的老狐狸还是太多了。 “唉,刘首辅你知道么,这非我族类,其心比异。即便这些国家哥哥都是小国,但是也可能对我大明照成很严重的影响。他们即便力量薄弱,我们是庞然大物。庞然大物的防御不可能无懈可击,就像北方边境一样,不可能杜绝北元每年冬天对我大明的sāo扰。 “说到这边境,本宫也有个想法。就是取消边王的统军权利,改设九大边城。设置九边总督,边王在朝廷的授意下才有节制某个边城的权利。而且这个权利仅限于节制,也不能够直接统军。” 刘三吾听着朱允炆的话,低头沉思了一会。这个计划其实刘三吾还是很赞同的,消弱了藩王实力的同时,还变相加强了对边境的实力和控制。 “殿下,这九个边城,到底具体是什么?”刘三吾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但就这一句,在朱允炆看来,就是这个老狐狸在同意自己的观点。 “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朱允炆都没看地图,直接报出了这后世才定下的九边,“其中现在辽东有十五叔辽王,宣府、蓟州在四叔的管制下,大同是十三叔桂王,太原是三叔晋王,宁夏是十六叔庆王,而宣府是谷王。 “本宫就是想架空这些可以说是大明最有实力的藩王,让他们和地方的卫所所月兑离。然后在下旨慢慢消减王府的三卫,消减藩王的实力。” 刘三吾不禁有些惭愧,内阁这些科举成绩都不错的,还有读书种子的机构,居然在削藩上还没有一个尚未冠礼的少年看的仔细。 “殿下说的是,内阁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殿下是想以谁的名义颁旨?”以谁的名义下这个圣旨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朱允炆自己下旨,虽然从强制力上没什么区别,而且方便容易,但是这信服度显然不够高。而要是让朱元璋下旨,那么朱允炆就需要自己去说服朱元璋,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毕竟之前的规定是朱元璋自己订的,这样在推翻有些自己打自己脸的意味。 朱允炆也是很纠结这个问题,他现在可以看住朱元璋还是很欣赏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治国手段。但是有些问题,比如涉及到藩王,还是很敏感的,很难去解决。 “这个由本宫亲自找皇爷爷去说吧,这种旨意不是很适合我下。”朱允炆在这个谁下旨意的问题上还是没做什么思考,毕竟自己下旨,肯定会有一些好叔叔不服气,甚至阳奉yin违。而要是朱元璋下旨,绝对不会有这个问题。即便是在不想,这父命加上君令,不得不从! “对了,刘首辅,这婚期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朱允炆在一件一件的盘点自己到凤阳之后要和朱元璋面奏的事情,盘点到这大婚一事,又一次还是问起来刘三吾。 “改期之事已经办妥,因为殿下您的手谕,马家应该没有什么怨言。”刘三吾还是很肯定的说,“而且臣在内阁讨论了,还加了光禄少卿马全的俸禄,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朱允炆点点头,历史上是朱元璋为朱允炆定下的与马恩慧的亲事。因为恩慧姓马,和朱元璋的发妻、患难之妻、马秀英马皇后同姓,令朱元璋确信马恩慧应该可以像马皇后一样,必能成为母仪天下、扶持夫君的好皇后而被选。 历史也证明了,马恩慧确实贤德。但是鉴于朱元璋定下的**不得干政的条令,马恩慧的很多智慧,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 想到这里,朱允炆的思维又一次发散——这后*宫不可干政的条令,似乎也应该改改。不然自己这未来的皇后,只能做花瓶了。 “刘首辅,你对后*宫参与政事这件事,你觉得会产生什么后果?” “臣不敢断言!”刘三吾想都没想就这么说了,“纵观前朝,后*宫有辅政,有乱政。还望殿下三思!” 朱允炆点点头,他也预料到了刘三吾可能会这么说,但是这也肯定了他的决心——后*宫,可以有限的干政! …… 车轮滚滚,马车如流水一般不歇。 昼夜兼程,除了必要的给马匹休息、吃喝方便等等。这只全是大明勋亲、权贵、京官的队伍,在京师到凤阳的官道上不停的流动。; ( 第四十一章凤阳朝议 “允炆,现在这个平台属于你了。俺也做把逍遥的太上皇。”朱元璋的笑容整个在脸上绽开了,现在的朱元璋就给人一种重担放下的感觉,如释重负。 “是,皇爷爷。”虽然说现在朱允炆已经在一纸诏书之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主宰,但是朱元璋,这个曾经的帝国主宰、朱允炆的便宜爷爷,对于他,朱允炆还是要以足够的尊重去对待。 拾阶而上,朱允炆的心情愈加的激动。 即便这里不是京师,只是临时的行在凤阳。 但是这是他第一次以大明天子——这个现在最强大的帝国的主宰者的身份站上这平台。 “允炆,也委屈你了。俺是老了,懒得动了。这你的第一次上朝,就要在凤阳行在进行了。不过这凤阳是俺的老家,也算是大明的发源地。俺的第一次朝会,还没有在这里呢!”朱元璋这种枭雄,在这朝堂之上也如同在家里一般随意。尤其在现在这种他已经退位的情况下。 朱允炆可实在不敢就这么和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下去。他呆呆的望向了朱元璋,因为他不知道他应该呆在那里。 “看俺这记xing……”朱元璋很是夸张的一拍脑袋,“云奇,快点给俺搬个椅子。这龙椅,俺还是不要坐了。” 说着,朱元璋起身让出了位置,云奇急忙从平台后面扯过来一张椅子放在龙椅后面。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做上了龙椅,但是,此时的他清楚,现在他还其实是一个监国,只不过现在获得了天子的身份。朱元璋的那张椅子,其实摆放的位置很有技巧。在龙椅后方,直接就暗示着朱允炆,现在你后面是我,我现在是你的靠山,但是我可以随时把靠着我的人搬走。 “诸位爱卿,今ri是本宫……额……俺……额……朕……咳咳第一次上朝。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经过几番艰难的挪位以后,一个在后排的疑似科道官员挤到了空的地方,手持一块笏板,大声说道:“臣御史王伦有事启奏!” “准奏!”朱允炆实在是想装出那种威严,但是听上去的效果实在不佳。 “臣以为,这九边之设立,却又不妥之处。九边之总督,权柄过大,必为后世之患。而藩王者,为国之皇亲,家人也。这边境之兵,为藩王之所握,可不妙哉?” 这名叫王伦的御史稀里哗啦说了这一小段,搞的朱允炆有些犯晕。花了几息的时间整理了一下思路,朱允炆直接张口就说。 “王御史,这九边,乃皇爷爷之举,额,朕也不是完全清楚。唯知,这九边总兵并非终身任职。随时奉朝廷之令调动。而且在商议之时,皇爷爷还说,朝廷会要不定期以御史充任巡抚,监察总兵。同时还会定期加某内阁阁员为九府巡按,代天巡狩九边。”朱允炆直接又开始将这本来是他的计划再次增加了内容,将整个监督体系做了起来,“再加上藩王也是确实有一定的节制自己负责的九边部分边镇的权利,辽东由十五叔辽王负责,蓟州在四叔的管制下,大同是十三叔桂王,太原是三叔晋王,宁夏是十六叔庆王,宣府是谷王和四叔共同节制。而延绥、固原、甘肃三镇,则是又各地负责。” “皇上,但是这还是不能改变九边总督拥兵自重的现实啊。”王伦似乎有些不依不饶,再次出声说。 朱允炆不懈的笑了笑:“这不论你怎么定,类似蓝玉似的悲剧都是可能发生的。你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大将都一心为公。毕竟只有有了私心,大家才更有动力去为我大明出力。要是说起这私心,我想在这站着的列位,你们没有过为自己办事的时候么?没有过收了点啥为别人办事的时候么?没有为了办事给别人送东西的时候么?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自古流传现在的道理。要是大家都没有私心,大家都会慢慢的失去动力。有的时候,有些看上去不好的东西,缺往往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老子》里有这么一句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也希望列位爱卿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总之,本……额……朕觉得,只要是可以为我大明获得利益的,都是好的。哪怕内耗,哪怕稍稍贪污,只要带来的效益。可以超越损耗。当然,贪污这种东西也是有限度的……” “俺说两句吧。”朱元璋突然从他的椅子上站了起来,“现在的科道,似乎有些人的居心有些叵测了啊。设立九边,是在统一大明在边境的力量,让我大明的子弟兵有着一个科学严谨的指挥。藩王都是俺的孩子,俺当然知道他们适合做什么。俺封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有福可享。现在这在边境的几个孩子可好,不仅没有啥福气,还要带兵打仗。就算是老十七权,还是一个孩子就为着边军的后勤所cāo劳。是时候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再说让懂得打仗的人去带领军队对付鞑子,反而是国之大幸,毕竟大明的子民不需要再做出更大的损失和牺牲。多少的家庭可以团聚,又可以让多少女子不再守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诸位爱卿可以理解俺这么做的良苦用心。 “还有,据锦衣卫回报,现在有些科道言官和藩王有所联系。俺说,这科道是用来纠察百官,进谏皇帝存在的,你们这和藩王走的怎么近,是想站队?还是想要封驳掉所有皇上的旨意?俺说俺这孙子聪明,就知道你们不知道怎么居心,所以直接设立了内阁,让旨意有一条可以畅通的通道。 “虽然俺已经退位了,但是现在俺还是大明的太上皇,也是现在大明天子的亲爷爷。俺在这在颁布一道祖训,内阁之制度,和大明同在。后世之皇帝,不得废止! “还有,某些居心叵测的言官,你们整个团队都为你受难!”最后一句,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恶狠狠的说。 ; ( 第四十二章朝会之后的会谈 “詹爱卿,你去安排安排。现在各道御史,各科给事中,全部外派到地方,同时去他们的职。礼部,李爱卿,明年加开一次恩科,这次恩科可以稍微多选一点人,尽量去选择文章看上去比较正直的人去录取。这些人充任缺少的各道御史,还有各科给事中。 “还有都察院的几位正副都御使、正副佥都御使,你们也可以挪挪你们的位置了。允炆,这几个职位,可以挑选朝中比较稳重的大臣担任,记住,一定要正直。原来的正副都御使、正副佥都御使,因为你们为都察院主管失考下属官员,现在赐你们原品级致仕,都回家种地去吧!”朱元璋如同连珠炮一样,直接做出了解散都察院的决定。但是似乎狮子啊有些生气,朱元璋直接将六科也给解散掉。 “皇爷爷,此事要慎重啊!”朱允炆开始劝谏起朱元璋。虽然他现在完全赞成重组都察院、六科,将这两个可能有些碍手碍脚的部门归到自己的名下。 朱元璋眼睛一瞪,问道:“有何不可?现在的都察院勾结藩王,私自结党。这历代的党争,都是历代衰落的毒药之一啊,万万要不得的。允炆怎么你才坐上这个位置,就变得不听话了?” 朱允炆看似无奈的点点头说:“允炆听旨就是……” “好了,各位爱卿,还有些什么疑问,或者是要启奏的快快请奏!”朱允炆在答应朱元璋之后转移了话题,但是现在的大殿之上,人人都心惊胆战,生怕说错了什么自己直接就被外派或者致仕。 朱允炆环视了一圈,看着诸臣实在已经有些惊弓之鸟,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吏部在安排那些御史、给事中的时候,尽量安排他们去自己的家乡任职吧。既然无事启奏,退朝!” 山呼! …… “允炆,今天表现不错,和俺配合演的戏,确实很逼真。”回到后殿之后,朱元璋哈哈大笑,居然夸赞起朱允炆的演戏技术,“尤其是最后,那段解散都察院的时候,配合的实在是妙极。俺反正已经习惯了,允炆你倒是在他们心中还留有好印象。好一句‘尽量安排他们去自己的家乡任职吧’,说的正式妙极,俺都没想到这个可用来招揽人心。” 朱允炆倒是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的干咳的两声说:“皇爷爷,其实人人都有项羽的那种想法。不能衣锦还乡,就如同锦衣夜行一半。虽然他们被调出京师,属于贬谪的一种,但是给他们一个衣锦还乡的机会。去做做家乡的父母官,让家乡的人看看。而且他们之中不乏会有人会有报复的心里,去鱼肉地方的百姓。但是在自己的家乡,他们好意思去鱼肉么?很多人的父母犹在,倘若他们去鱼肉乡里,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他们的父母!” 要是有张桌子,现在的朱元璋必定拍案而起。 “绝!妙哉!快哉!”朱元璋开始穷尽他脑袋中的表扬的词汇去表扬朱允炆,“实在是绝了!俺也没想到这些关节,到底允炆你还年轻,俺还是已经老了。” “皇爷爷言重了。现在的皇爷爷不还是身强体壮么?哪里有老?披甲上马,挽弓shè虏,皇爷爷还是很轻松的。”朱允炆也是对朱元璋一阵恭维,当然现在的朱元璋看上去确实很身强体壮。 “少在这夸俺,允炆你可不要学这一套。现在你的俺大明的皇帝,你不需要去恭维任何人。谁有什么问题,你可以严厉的、严厉的再无情的指出。要是谁不服,干他就是了!”朱元璋的脸sè变的严肃,他其实很看不惯这种恭维,“而且要是从实了说,俺现在虽然看上去身强体壮,但是你让俺继续开始俺的兵戎岁月,俺是无力从心了。可惜了,可惜了,一把好刀已经没法开锋了。” 一代铁血枭雄啊!朱允炆的脑海中直接浮现出朱元璋的这个形象。现在接近七十岁的朱元璋,还是再想着自己的戎马岁月,也让朱允炆有些感叹、 “皇爷爷,您布置了三叔去负责练兵,准备出关,发兵塞外。这又是何意?”朱允炆开始问起了关于对付蒙元的部署,毕竟现在蒙元是大明的一大遗患。 “这对外用兵,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的一些纷争的。俺也是怕允炆你登基之后,大明动荡,遂想通过对外用兵去分流内部的矛盾。但是没想到到现在还算顺利,可能没啥必要去对外用兵了。” 不是攘外必先安内?朱允炆的疑问又一次浮上了心头,但是他没有去再追问这个问题。 “皇爷爷,那你是什么时候决定让我登基的呢?”朱允炆开始一个个问起了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尤其是这个登基继位的问题。 “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从俺大病初愈开始,俺就在观察着允炆你,用监国来测试。包括蓝玉一案,这些都说明了你还是很有治国的才能,俺才放心的去交给你去登基的。你要是做的一团糟的话,俺可能就会考虑再俺的遗照上安排一批辅政大臣,不然俺也不安心啊。” 朱允炆如释重负的叹了口气,但是很快又换上了有些坏笑的表情说:“皇爷爷,我向你讨要一样东西。” “大明江山都是你的了,俺这个糟老头子还有什么是你值得看上的?”朱元璋打趣的问道,“难不成是云奇?没想到允炆你还好这口。” 朱允炆确实想到讨要云奇,还有云奇收下的秘密组织。但是听到朱元璋如此老不修的话,实在难以开口。 “别不好意思啊,我知道你肯定是看上了云奇手上的那个秘密的太监组织是吧?”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窘迫的表情,不禁喜笑颜看,所谓之“老小孩”还真是诚不欺我。 “是的,就是那个组织。现在锦衣卫内部尚未肃清。允炆有些事情实在不敢通过锦衣卫去传达。” “舀去吧,俺要这云奇也没啥用,不过云奇手下的小太监,俺要留几个,方便有事联系是不是?” 朱允炆已经快要崩溃了,说道:“皇爷爷你想留就留吧,随便留……” “对了,允炆,俺准备去一趟宣府。亲自组织一场对蒙元鞑子的战争!” “啊?” ; ( 第四十三章回京 第四十四章定计锄奸 “还有,现在的辑事厂算是刚刚建立,凡事都要小心。现在我虽然不明白皇城之中,这潭水到底有多深。但是,现在我的那些好叔叔们在皇城里安插下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朱允炆像是建议邮箱是jing告的说了这么一番话,说的云奇有些抖活。 “皇上,臣以为可以先调查皇上你以为的可能是内jiān的人,然后再顺藤模瓜……” 朱允炆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在我没有什么直接怀疑的对象,二是抓到人之后,你们也没有办法去办,只能移交锦衣卫或者是三法司。到时候反而可能就不可控制的结局。如果移到锦衣卫,凭着现在的锦衣卫可以说完全问不出什么东西。要是三法司,又没法刑讯。不用刑,很难从这些叛徒的口中得来什么。当然,有些用刑也是有技巧的,有些内jiān往往受到了专门的训练,对付这种人,技巧是必须的。” 云奇心里可以说咯噔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说:“皇上,这诏狱……” 朱允炆看着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云奇,不禁有些好笑。是啊,在朱元璋的很多铁血手段下,很多大臣都是小心翼翼的去说。 “别这么小心谨慎的,在这种私密的环境下,有什么说的就说。至于诏狱,现在不太好办。让你们和锦衣卫共享诏狱之权,锦衣卫多半不会答应。所以希望你们可以做的好点,让锦衣卫无话可说。现在的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再单独给你们诏狱之权,所以你们只能去寻求看看能不能分得锦衣卫那里的诏狱权利。 “虽然现在皇爷爷帮我扫清了很多已经站队的官员,但是现在的情况还是不是那么的明朗。还是有潜藏的很深的人,还在我们的朝廷里……” 云奇听了点点头,他自然知道现在的辑事厂是一个新生的机构,完全不能和庞然大物去抗衡的事实。 可以说在朝堂之上,只要随便一个文官,都可以去质疑这个太监的组织。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内官都不允许干政的。 现在朱允炆做的就其实已经触犯了朱元璋定的祖训。但是其实朱元璋也是很赞成有这个一个完全受限于皇上的一个组织存在。毕竟锦衣卫不是万能的,由外臣组成的锦衣卫,被渗透的可能xing远远大于现在由内官组成的队伍。 “这样吧,云奇。你现在的重点还是和宫,和宫的那些老人,尤其是王忠,从他开始查起。我曾经看到王忠在和宫里养了一只鸽子,后来等我过一天再去注意的时候连着鸽子、笼子全都不见了。 “这些活物在皇宫里还是比较禁忌的,而既然王忠可以怎么快的处理掉这些鸽子,那么自然是在宫中还有人,把鸽子放到别的人哪里了。所以现在我都不让王忠到文华殿当值,现在他都是在负责和宫。”朱允炆说起王忠,也是一脸的yin霾。毕竟这个算是自己的第一任贴身太监,出了这样的背叛,实在是有些不太舒服。 云奇也是一惊,毕竟之前他也相当于总管整个内宫的内官之一,但是他也没想到居然会出这种事。 “陛下,这确实在宫里,私自养育活物是大罪。而且每一个活物死掉都是要进行报备的,就算私自埋在和宫,也解释不掉笼子也一起没有的事实。但是,皇上,这王忠,你有没有发现他用这些鸽子做些什么呢?” 朱允炆摇摇头,说:“那时候我也没这么敏锐,也没发现什么不妥。以为是王忠觉得和宫有些闷,自己养几只鸽子做个玩物。后来才把这些鸽子和信鸽联系上。 “总之一句话:云奇,现在宫城锄jiān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负我,还有我皇爷爷的嘱托……” “定当不辱使命!” …… 回京的仪式显得盛大了很多,因为是有帝王的仪仗,早就有传令官走在了前面,在长江上拉起了浮桥。 这次入城的位置,选择在了三山门。整个入城的道路穿过京师最繁华的地区,锦衣卫负责驻跸。总算让朱允炆在这无声无息的登基之后除了一把风头。 然后回到皇城之后,无数的东西需要交接…… “云奇,你负责让辑事厂的内官们,去搬运、清理我在文华殿的书本、奏折、卷宗。全部搬到谨身殿去吧。那个地方,其实我并不想做这么快去占据的。”朱允炆甚是无奈,因为朱元璋就让他回到京师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到谨身殿。然后就是将**诸妃子移动位置,空出主宫,等待朱允炆的**…… “皇上,那**到底怎么去移呢?”云奇把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直接抛给了朱允炆,搞的朱允炆也不知道怎么说。 “先这么放着吧,我大婚的婚期还没有定下来,应该婚仪和原来不一样了。可能是娶一后两妃吧…… “现在想到大婚的事情还是很头疼啊,不知道怎么去搞……而且一下子来那么多妃子,头疼……” 云奇倒是心里偷着乐,当然表情异常严肃,说道:“皇上不必心急,很多事情大婚的正使和副使都会告诉您的。这种事情,倒是后就是水到渠成的……至于那些后妃,还不是皇上你想宠幸那个,就宠幸那个?谅她们也不敢有半点怨言。” 朱允炆心里倒是也嘿嘿一笑,毕竟前世的他就是一宅男,这些三妻四妾、**成群,算是他梦中歪歪才能出现的情景。听着云奇一说,他不禁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云奇,这真的如同你说说的一般?”朱允炆还是开口又问了一句确认,看着云奇在那里使劲的点头,不禁有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等下……有点不对。朱允炆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云奇是一个太监他为何又知道这些道理?难道是每次朱元璋去临幸某妃的时候,他都兼任敬事房听床小太监? ; ( 第四十九章拒安南朝贡,永废不其征 咳咳,这章其实没啥资料…… 本来这张是准备定下来那陪婚两个妃子是谁的。但是找了一天,实在没找到,真的很抱歉。 和编辑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虚构吧……但是还没虚构好,所以先推主线来着!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不要挑刺 求推荐!!!!!我记得我还欠2更! ***************** “臣,臣还是没有想好如何……但是臣以为,这大婚还是按照礼制去办。”黄子澄有些战栗,毕竟这大婚的婚仪,交给内阁去制定、去筹划已经很久了。 “也罢,也罢。总之,这大婚,可以算是朕大婚的第一桩大事,朕只希望可以办好!”朱允炆也没有办法怎么去苛求内阁去又快又好的组织好大婚,只能怎么无奈的说。 刘三吾倒是有些看不过黄子澄一个人被训斥,作为内阁首辅的他,自然必须开口表示一下。 “皇上,这关于大婚的事宜。因为制度变化,臣也不知道要不要安排两妃作为陪嫁。如果需要,这两妃的人选,臣还要去确定下。如果不需要,从下月开始就可以让礼部和钦天监按着流程去做下去了。” 两妃……陪嫁?朱允炆倒是实在舀不准主意,搞不清楚这陪嫁的两妃到底要不要去选。当然,就是他自己选择的话,他也无从去选。首先这后*宫充实就会闹出一些矛盾,即便是铁血的管理,也会爆发或多或少的宫斗。尤其是达到一定级别之后还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说政事,说不定还能把自己家人提拔几个。但是要是后*宫无人的话,朱允炆也实在不是很甘心。毕竟自己难得赶上一个穿越,不享受一下齐人之福实在是有些不太舒服。 “皇上,您的意思?”刘三吾见朱允炆不说话,也不好继续说下去,毕竟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朱允炆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意思,毕竟这大婚,自己操心的太多反而有点怪怪的…… “刘首辅,还是你去写个折子,转到凤阳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皇爷爷应该还在凤阳。这种事情,还是皇爷爷决断的好……” …… 时间在日常的事务中就流逝过去了,内阁发往凤阳的折子完全没有回应。显然是朱元璋已经不想去管这些琐事之流了,其实朱允炆觉得现在的朱元璋已经完全进入了老小孩模式,等着去边境指挥战役玩了…… “臣金启宇有事启奏皇上!”站在整个朝堂中间的一人走出了队伍,朱允炆虽然看脸看不真切,但是听他自爆的家门,就知道这人就是在今年正月里和带着当时还是监国的自己接受朝贡使臣的拜谒时候的事情。 “没想到,没过多久,金启宇还是他的鸿胪寺卿,但是自己已经坐上了大明的龙座。”朱允炆想,“虽然现在自己的上朝的龙袍,还是朱元璋留下来的“睡袍版”,但是这张座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已经是自己的了。除非,自己想把这个宝贵的位置让出去。但是想想,谁又会去主动让出这个位置呢?” 虽然朱允炆的感慨很多,但是想的却很快。仅仅是迟疑了片刻,马上就回应道:“准奏!” “皇上,鸿胪寺收到消息。三月中,安南国擅自废立,不知该如何处置这大胆异番?” 朱允炆听了倒也没什么反应,倒是那些大臣却纷纷激愤起来。 “臣有事启奏!” “臣也有本奏!” “臣……” 朱允炆实在很想抓一抓头,但是鉴于现在的身份,他也只能站起来,喊了一声肃静。 “一个个来……先从科道言官开始……哦朕记不清了,科道没人了。那么从内阁开始吧。” 又是内阁……这是奉天殿上诸多大臣的第一个想法。现在内阁,并没有像朱允炆说的一样是一个临时的机构,反而因为朱允炆登基而成为了常任的结构。虽然现在朱允炆并没有规定下内阁的位置,但是现在实际的情况就是内阁几乎已经成为了六部的上级机构,所有朱允炆的手谕基本上都是由内阁润色然后再传到各部执行。而六部的奏折通过通政司,全部交给内阁批红再交到朱允炆那里最后审核。 其实这些官员也是纯粹的羡慕而已,毕竟内阁的那些官员,老资历的刘三吾、文官之首吏部尚书詹徽、还有朱允炆的几个亲信。这些人都不是自己得以比拟的。 内阁几个人小声的议论了一下,最后站出列的是内阁几个人中,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方孝孺。 “臣方孝孺有本奏……”方孝孺就是有那种大儒的风范,说话慢条斯理,很是有一番味道。 “准奏!”朱允炆看到出来的是方孝孺,也是有些一乐。毕竟方孝孺,还是要比很多文官要文上学多。 方孝孺的声音依旧慢条斯理,让人一下就觉得很有城府。 “臣以为,这安南异番,为弹丸之地。我大明沐其盛恩,供其教化其子民。但其却不知恩,私改其君,私行废立之事而不为我大明所知。此非沐恩之异番之所谓。故,臣以为应断其朝贡,以视警告……” 这天下读书之种子,真的不一样!这是朱允炆听到方孝孺说的话的时候首先发出的感叹。这文绉绉话,首先就不符合朱元璋的感觉,也怪不得朱元璋会吧方孝孺贬到陕西做一个小小的学正。 “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臣也附议!”…… 显然,方孝孺说制定的这个处理意见,可以说就是诸多大臣心中所想的。于是,在朱允炆迟疑的那段时间里,诸多大臣又一次表示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下是云奇看不下去了,毕竟就算是这样的可以煽动群情激愤的事件,在朱元璋还是皇帝的时候谁敢怎么喧哗? “肃静!锦衣卫维持大殿秩序,有失仪者,按律廷杖五十!” 朱允炆倒是没什么很在意的,毕竟他也想知道这些官员到底是个什么的想法。 “朕倒是认为,这黄爱卿所言之罚,有些轻了。这安南国,不仅沐浴我大明圣恩,还身为我大明的不征之国。如此这般,自行废立实在是不成体统。鸿胪寺卿金启宇听旨!着拟一份圣旨,召告天下——永断安南国之朝贡,将安南国从大明不征之国中去除!” “臣……臣……遵旨!”金启宇显然没想到朱允炆对安南,会用上这么重的责罚。 ********* 本书千人大群:127780687 ( 第五十二章马全入阁 说句实话,今天码的很累,剧情上似乎又有点不太流畅 但是这是第一章,等下第二章也会新鲜出炉! 说道做到,有良心,有人品 最后求个推荐!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 不论是刘三吾、詹徽这两个官场的老油条,还是算是新入官场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还是最后保持了沉默。 当然朱允炆自然也知道这个问题的敏感性,朱元璋的祖训里就是有规定——后*宫不可干政。 但是这后妃的亲人,也就是外戚,他们能不能干政倒是还真没有去界定。所以现在他这么大胆的提出来,也是想让这内阁都是自己人,毕竟自己人,好做事。 朱允炆环视一圈,五人的表情各异。其中最怪异的就是黄子澄。那种似笑非笑,但是又要装严肃的表情,实在让朱允炆很像捧月复。 其实朱允炆直接答应黄子澄提名李景隆是有原因的。黄子澄作为帝师,又入内阁,难免可能有点翘起了小尾巴。朱允炆就是在策划一次打脸的活动,狠狠的打一次黄子澄的脸。让黄子澄明白,这大明,是朱允炆的。即便你再牛啥,你也别想喧宾夺主。 本来朱允炆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但是让朱允炆很生气的就是黄子澄在推选军事委员会成员的时候,他率先推荐了自己好友——李景隆。朱允炆敢保证,这李景隆的本事,黄子澄不能说了如指掌,但是肯定还是略知一二的。只要知道这一二,以黄子澄的智商肯定是可以知道李景隆适不适合入军事委员会…… 结果是——黄子澄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直接推荐了李景隆。 虽然这种风气不可开,但是这种欲擒故纵反而是去找借口责罚黄子澄最好的方式。 在朱允炆想着怎么去对付黄子澄的时候,詹徽就首先发话了:“皇上,臣以为,这光禄少卿马全入阁,从制度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看来,似乎不适合让外戚入朝担任高官。虽然内阁大学士,哦,阁员的品级只有正五品,比马全的光禄少卿的品级还小。但是内阁阁员的权柄实在太大,而且未来马全还有皇后娘娘在后面作为后盾,臣恐怕……” 詹徽的这一番论断直接戳在了要点上,这也是外戚入阁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于这里。本身职位的权柄就很大,在宫里还有皇后这个极其强大的后盾,可以说在朝中完全可以横行霸道,甚至拉帮结党…… 朱允炆也是眉头不展,因为他本质上还是想让人啊这个老丈人入内阁。毕竟现在他对内阁的控制能力还是不是那么的强。而且要是和历史上所记载的一样的话,这马恩慧是极其贤惠之妻,可谓为建文帝付出良多。朱允炆还是不相信这种女子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还是能不偏向他的丈夫。 “别的爱卿的意见呢?”朱允炆没有直接回复詹徽的话,反而问起了别人。 刘三吾倒是发了话说:“皇上,臣以为这事情,可以说利弊参半吧……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皇上要是让光禄少卿马全短期入阁以填补空缺的话,臣的意思是可以的。马全其人臣也有所听闻,忠厚老实,也有些才能。可惜他的命不好,现在才是光禄少卿这个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情的闲职。但是要是想让马全他去长期担任内阁阁员,甚至是未来主持首辅内阁、主持阁务的话,臣觉得让外戚去担任这样的重职,还是有些不是很妥当的。” 朱允炆倒是点了点头,确实,这马全在内阁,确实可能会出现外戚权柄过重的问题。历史上来看,外戚权柄过重最终都没什么好下场。做好事的外戚实在是少得可怜,绝对是屈指可数。 “黄爱卿,齐爱卿,还有方爱卿。”朱允炆这次是想听听整个现在这个小团队的意见,所以又问了还在沉默的三人,“你们的意见呢?” 黄子澄摇了摇头说:“皇上,这件事情,臣没有什么意见。适不适合,并不是这么说可以说出来了。具体臣还是以为,光禄少卿马全入阁,可以说的各有利弊……” 齐泰这次却没有和好友统一意见,旗帜鲜明的说:“皇上,这光禄少卿马全入阁,臣也表示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几个月的短期充任可以,但是要是长期的话,肯定助涨外戚的实力……” 反而倒是方孝孺,这个天下读书之种子没有直接表明观点,很是深奥的来了一句:“皇上,臣以为,这文臣、外戚、宦官之间,有必要去做一个更好的处理……” 这一下就直接击中了朱允炆心中的一点。确实这三者的平衡,显得尤其的重要。历史上的大明,就是缺失了其中外戚的一环,在最后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斗争中,慢慢内耗到消亡。 但是三者平衡往往就要稳定很多,按照三角形的法则,这样必然要比两点要稳定很多。 平衡…… “刘首辅,你去草拟一道圣旨——召长兴侯耿炳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召黔宁王沐春之弟沐晟、曹国公李文忠子李景隆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另,着光禄少卿马全,暂兼内阁阁员一职,待有合适人选再行调整。” 朱允炆在思考了一会之后,还是决定先暂时让马全兼任内阁事务。毕竟现在朱允炆需要的是对国事的完全控制。现在的大明的气氛,实在是有些诡异,朱允炆不知道有多少暗流在涌动。 “好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马上朕会让人带口谕给通政司,让通政司去处理折子。马上再去公布一个写折子的板式,免得通政司那里头疼。今后内阁专司政务税收等等,而军事委员会,自然专司刀兵之事。 “就是不久吧,可能北方又要讨伐北元了。虽然有皇爷爷坐镇宣府,但是军部你们还是要配合内阁负责好军粮辎重,这也是皇爷爷要朕去做的。” “臣等遵旨!” “都去忙吧,朕也要处理奏折,” “臣等告退。” 等到五人的身影离开了朱允炆的视线,朱允炆才喊进来了外面的小太监。让小太监找云奇赶到谨身殿见驾。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五十三章审问(完整版) 已经修改完了 求推荐! ******** 云奇本来是在谨身殿等着朱允炆的,但是朱允炆首先要先解决摆在明面上的事情,才能再去在暗地里和那些不怀好意之人战斗。 于是云奇就被派出去继续去执行任务去了…… 其实朱允炆知道,如果要是靠谱的话,很快就会有情报迅速传达到他的那些好叔叔那里。就是有关于军事委员会的事情,甚至是任命的圣旨可能还没昭告天下昭告到他们,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担任了何种职位。 现在朱允炆最想做的就是先肃清京师的各种探子,毕竟在这个信息传递根本就不发达的年代,谁掌握了足够的情报,谁就可以去控制整个局势。朱允炆就是想除掉藩王在京师的眼线,然后去让这些藩王两眼一抹黑吧! 而且现在的体系还是有点混乱,似乎自己一下冲动想的军事委员会似乎有些违和,干脆改成枢密院吧……还有年号的事情,自己也迟迟没有定下来…… “臣云奇参见皇上!”在朱允炆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云奇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考。 “云奇,今天早些时候,你找朕有什么事?”朱允炆迅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说道。 “皇上,臣也没有什么急事,就是今天皇上在奉天殿上又做了新的安排,臣问问要不要监控一下。结果还真查出点什么,确实这宫城之中,是有皇上之前所料的内奸……”云奇的表情有些惊讶,毕竟他觉得这宫城本来实际上就在自己的管控之下,但是他没想到真的有着宵小之辈。本来云奇对朱允炆布置下来的事情,也是当作了任务,而不是当真。 但是这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他才知道这宫城,绝对不可轻视。任何人,都没有轻视他的资格。 朱允炆也是不出意外的点点头,问道:“是不是一个小太监?而且什么都不说,闭口不言?” 云奇这才发现朱允炆像是完全知道的一般,可以说什么事情都算是了如指掌。 “皇上料事如神,确实这小太监什么都不肯招……” “必定是级别不够,牙齿检查了么?有没有毒囊?”朱允炆摇摇头,其实他真的以为是抓到了一条大鱼,没想到不出意料是一直小虾米。 “看来自己有些急功近利了……”朱允炆默默的想着。 云奇摇摇头:“确实是一条小虾米,他可能连自己要把消息传递给谁,都不知道,最多可能就知道是谁带他进宫的。但是很明显,他的这个上级,肯定是有丰富经验的,根本就没那么容易去直接抓住。” 从云奇的语气中直接就听出了他的无奈,确实,很多的时候,在暗处的就算不耍什么滑头,也是不容易去对付的。 “人关在哪里?朱允炆倒是很关心这个问题,毕竟他不想好不容易抓住的这个家伙,就这么被人暗地解决了实在是个遗憾。 “臣把他关在了文华殿的一个小房间里,有四个辑事厂的人负责看守,请皇上放心!”云奇倒是不担心安全的问题,整个押送用的是一顶黑轿,根本无人察觉……皇上也知道,这文华殿是您原来办公的地方,至今文华殿还没有清理出来,还算是公众禁地……” 看着云奇自信满满的样子,朱允炆也不是很担心,淡淡的说道:“如果要是足够隐蔽的话,上刑吧……朕也去看看,去审问审问。” “皇上,这似乎有些……”云奇其实不想让朱允炆过去,毕竟现在朱允炆的一举一动都是无数这种内奸之流用探照灯一般的眼睛照着的。只要稍微有些动作,自然就会让这些人去各种猜测。 朱允炆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不禁问:“云奇,朕这么做,有些什么?” “皇上,现在宫中眼杂。臣去文华殿倒是可以理解,但是这还在白天,又是皇上日常的办公时间……臣以为皇上不宜妄动……” 朱允炆倒是经过云奇这么一提点,反应了过来。确实,自己是整个宫城里目标最大的一个。自己随便动一动,基本上半个宫城都知道。等自己移驾文华殿的时候,这人,基本就不会活着了。 朱允炆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说:“云奇,那你去负责用刑吧,最少要把这个进宫之后交给他这个任务的人挖出来。之后,朕就不说了吧……” 云奇也没想到,朱允炆居然直接这么去处理。要知道这朱元璋的上刑,往往就是什么刷洗一流了,他也搞不清朱允炆要给这小太监上什么刑。 “皇上,采取何种刑罚?”云奇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直接羞辱,先用羞辱性的,如果还是不招,那就上刷洗什么的吧!”朱允炆在这一点上完全不择手段,他知道,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 “臣遵旨!”云奇不禁对朱允炆的性格完全模糊了。有时候没有什么城府,什么话甚至都可以说;但是在需要杀伐果断的时候,朱允炆总是体现出和朱元璋一般的铁血。 皇上,才是一个传奇啊……云奇的心里,不禁充满了对朱允炆的敬佩。 等云奇离开文华殿以后,朱允炆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扯过一张白纸,又开始思考 历史上宋朝有个叫做枢密院的东西,这军事委员会就直接改名枢密院吧。但是那个枢密使实在有些不太舒服,就定枢密院主官为枢密院院正,成员为枢密院院士算了。 当然,这枢密院院士的官职名字,还是带着朱允炆的恶搞的。毕竟朱允炆前世身为新世界宅男,这恶搞自然是一流。 还有内阁……总觉得现在这个官员体系有些怪怪的,可惜朱元璋没死,很多事情根本办不了……很多改革,朱元璋不会眼睁睁看着我做下去打他脸的…… 还有这年号,暂时还是不改了吧。洪武用着挺好,等朱元璋死了,自己也沿用历史上建文的年号好了。给那群书呆子一个感觉。朕是一个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皇帝! 想到这里,朱允炆舀起毛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 第五十四章九边总兵 第五十九章宣府镇外(二) 第六十章宣府镇外(三) 第六十一章拔箭 第六十二章拔箭二 第六十七章担忧 要哭了,猪舍友又把宿舍的电给搞跳了…… 欲哭无泪…… 然后悲剧的卡文了…… 让我缓缓,最近感觉状态来了,但是速度不知道为何还是谁上不去啊啊啊! 厚颜求推荐! ************ “刘首辅但说无妨……”朱允炆看着刘三吾严肃的表情,心里倒是感到很是奇怪。无弹窗小说网 “皇上,臣以为这早朝不可随意停朝……早朝为皇上您与臣工商论国家大事、听臣工们各抒己见的时候,亦为勤政之根本。诚然,今日之事,确关乎我大明之存亡,但是此事却可以朝上廷议……” “够了!”朱允炆的袖子一甩,示意刘三吾不要再说下去。 “大明之存亡,并不在这代王之事上。但是,这件事情,是不适合舀到朝堂上讨论的。刘首辅你也是朝廷老臣,你没有发现,最近朝堂已经愈发的混乱了么? “如果不出朕的意料,明显是原来已经站队的人在迟疑,这个队要不要站下去。还有些原本处于中立的,在考虑自己要不要站队。 “所以在朕尚未登基之前,朕没有考虑去进行清洗。就是因为朕相信很多的爱卿只是暂时没有判断准确,仅此而已。朕相信朕的诸位爱卿们可以看清事实,可以去选择适合大明发展的立场。 “朕在即位以后,很多爱卿就已经发现了自己确实错了,开始慢慢的更改自己的立场。当然,不排除有收买在内,又有一批大臣算是站到了朕的对立面上。 “要是这次朕把关于代王的问题放到朝会上廷议,那么这件事绝对不会这么快的解决,最少要让那些大臣互相吵一阵,甚至最后不了了之然后退朝明日再议。这不就是中了他们缓兵之计的圈套了么? “再说这件事朕都可以认为是朕的家事,直接交给宗人府就是。要是交到宗人府那里,朕的这个好十三叔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要是按照皇爷爷的祖训,朕的这个好十三叔就只能在牢狱里渡过下半生了。” 朱允炆倒是对刘三吾说的话完全不以为然,诚然,朝议确实是可以让决策的失误减少很多,但是朝议本身是一种很没有效率的行为。几百人就一件事情各抒己见,还有没后世那种神器一般的表决器。 很多事情最后都进入了很无意义的争论,也让朱允炆很无奈。最后这些问题都是内阁或者枢密院统一意见之后通过圣旨发出去。 刘三吾也是叹了一口气,他是很希望很多事情都通过朝议来解决。但是朱允炆和他的思路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刘三吾更希望朝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为现在的朱允炆还是太小了,即便朱允炆到现在也没出什么很大的决策失误,但是还是让刘三吾隐隐不安。 当然,朱允炆当然不知道刘三吾的想法。要是知道了刘三吾的想法,朱允炆自然会不屑的笑笑。他以前生活的年代,充斥着各种“贵圈真乱”,要是说起复杂程度的话,大明现在的朝堂实在是太简单了! “皇上,臣现在任职的这枢密院……”齐泰打断了刚刚稍稍的静谧。 确实,现在枢密院这个机构里只有齐泰一人在编,其他的人都还在赶来京师的路上。 倒是李景隆是可以随时从凤阳召还的,但是朱允炆并没有让李景隆直接回来,而是在给李景隆的诏书里写了续任原职的一句话。 朱允炆不想让这个目前可以说凌驾在大明整套行政机构的内阁和枢密院整个年轻化团体化。所以现在朱允炆在等待远在陕西的耿炳文和云南的沐晟两人感到京师之后,再召李景隆。 “齐爱卿不必着急,耿炳文和沐晟两位爱卿还都在赶来的路上,两位一个要从陕西,一个要从云南赶来,路途遥远。况且现在也没有很多急事要去处理,容他们拖拉几天吧。”朱允炆还是相当体谅的,加之这两人也都是良将,只不过耿炳文更加擅长守备、沐晟还没有到亮剑的时候而已。 “是,臣明白了。”齐泰也没说什么,“臣还有一个疑问。皇上,如果要是枢密院的院正和院士就位以后,是不是军事和政事完全分开?” “朕以为这样各司其职确实可以更好一点,奏折只需要通政司去筛选下,然后各自送到各自的办公地点就是了。”朱允炆倒是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其实还是一直诟病以文治武的这个方略。历史上建文朝那么快的垮塌,也就是和重文轻武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枢密院,可以说就是一个给很多擅长守备的将领一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毕竟现在耿炳文这种以防守见长的将领已经基本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 “还有,今日午后,召开一次小朝会吧,四品以上官员上朝。”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朱允炆还是宣布今天继续召开朝会。虽然是一个小规模的朝会,但是还是覆盖了几乎所有在京师主事的官员。当然,朱允炆的这个小朝却把言官整个排除在外,也是因为现在朝廷就没有言官的原因。 “还有,詹爱卿,朕还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就是尽快选拔一批言官,毕竟现在言官空缺的事情,还是很不适宜的……”朱允炆稍微想了想说,“那这次就到这里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臣等告退!” 朱允炆都出声赶人了,本来有话说的黄子澄又把话咽进了肚子里,急忙附和,然后行礼告退。 朱允炆看着渐渐离去的几个人,心中默默的想着。 “没想到黄子澄真的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呢,这倒是不得不防范下……还有现在的藩王……” “皇上,老臣参见皇上!”云奇的声音打断了朱允炆的思考。 “云奇,你来的正好,朕想问问你,那件事情打听了没有?”朱允炆看到云奇倒是舒展了眉头,直接问道。 “回皇上,老臣去问了太医院的老院正,老院正说,这种情况,主要要看天意了。臣以为,皇上应该想想最坏的结果……” 朱允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道:“云奇,准备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吧……朕只要布置好,还希望那些好叔叔快点行动起来……” “臣遵旨……如果臣要是再次收到北边的急件,是不是不论多晚都立即上禀陛下?” 朱允炆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希望不是什么坏消息。” ( 第六十八章惊闻 昨天晚会,然后夜宵,high了很久 更新码好了忘了发……………… 实在不好意思,没想到会high那么久 这章是回来之后设置的定时 厚颜求推荐票 还有第一卷算在这里结束了,今天还有一张感言……然后容我列下下一章的细纲……没细纲挺蛋疼的,第一卷这翔一样的更新,就是没细纲闹的…… ************ 日子在阴霾中过去,不长也不久。 就算是急上加急的文书,从宣府镇一路送到京师还是要接近三天的时间。这还是朱棡行使了属于他的权利,动用了最快速的通道的原因。 按照这个速度跑下去,很多的马匹都是要跑到虚月兑,甚至是失去做军驿驿马的能力。 所以说每一次飞马急报都是对整个大明的军驿系统是个打击。尤其现在大明的产马量根本没上去的情况下。 “皇上,请恕老奴之罪……”在和内阁枢密院商讨了关于代王的事情之后两天,云奇突然出现在了谨身殿。 “扑通。” 跪地的声音清晰无比,倒是吓了朱允炆一跳。 “云奇,这是怎么回事,先起来再说。”朱允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了云奇的面前。 云奇颤颤巍巍的俯伏在那里,根本就不敢动弹。 “站起来,然后说话!”朱允炆倒是没法忍耐了,对于他来说,就是讨厌这样的吞吞吐吐。有事直说就好,说出来再看看谁对谁错。一开始就在这积极认罪,总让朱允炆觉得奴性,是不是太重了些。 “是,是……”朱允炆暴怒的这一嗓子像是惊醒了云奇,让云奇如同弹射一般的迅速站了起来行礼。 “罪臣在整理……” “先把罪去掉……把事情讲清楚才知道你有没有罪,不要张口闭口就是罪!罪!罪!”朱允炆直接打断了云奇的话,“现在,你还是一个正常的臣子,没有罪。即便你说了让你觉得你有罪的事情,这个罪臣,不一定就是你。” “是……是……”云奇已经有些站不稳了,“皇上,今天臣在整理前段时间太上皇留下的卷宗的时候,才发现好像燕王殿下并没有就藩。 “而臣,本来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可能是臣忘记向皇上上禀……” 云奇的声音已经有些不稳定了,毕竟这件事情完全可能让朱允炆的所有计划打乱。 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呆了一下,他也没想到,朱棣没有离开京城。 “麻烦!”朱允炆不禁抡了下拳头,“不过这件事,云奇,不能怪罪于你。按照正常的渠道,应该会有锦衣卫上报的……该死的锦衣卫……” 因为现在谨身殿只有他和云奇两个人,所以朱允炆也没有再注意仪态,但是朱允炆这样失态的行为却被云奇所记住。 是的,云奇才发现朱允炆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就是朱允炆没有那么的柔弱,可以说现在的朱允炆根本就是装出来的。云奇也不禁给内阁的那几个阁员捏了把汗,有的时候,他们确实有点把朱允炆完全当作一个小孩子。 希望皇上不会太计较吧……云奇的心中想着。但是朱允炆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路。 “云奇,朕吩咐你的事情,还有锦衣卫那边,做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臣已经基本布置完毕,就等皇上一声令下,臣这边就可以行动起来了。”云奇这次要是胸有成竹的说,“臣这段时间基本都在盘查布置,所以请皇上放心。” 朱允炆很是赞许的点点头,说道:“辑事厂这件事情做得好的话,这诏狱之职,朕自然会下旨……但是,云奇,有些事情,希望你不要去做。你也是混了这么久的老人了,什么事情,就不需要朕一一点明白了吧?” “臣自当一心一意为皇上办事!”云奇倒是很坦荡荡的表情,“臣办事、辑事厂办事都请皇上放心!” “等宣府镇那里回禀回来,基本上就可以开始了。但是,先别轻举妄动……”朱允炆在这件事上还是很谨慎的,现在大明,其实不论整个基础还是上层的建筑,都不那么稳定。朱允炆也是怕自己这么一动,直接点炸了火药桶,然后在自己没有布置好的情况下,发生自己不想看到的事情。 & nbsp;“还有四叔那边,云奇你也盯着点。按照皇爷爷和我说的,二叔、四叔是重点关照的对象。而且四叔的人脉相对更广,蓝玉也直接弹劾了四叔……” “皇上为何不用那份弹章直接让宗人府调查呢?”云奇倒是很奇怪,毕竟有弹章在那里,弹章又是原来的国公写的。虽然现在蓝玉被单独收押,但是在写那份弹章的时候,他依然是大明那时候的大将、凉国公。 “不妥……”朱允炆叹了一口长气,“朕也想这么快刀斩乱麻,但是朕总觉得快刀斩乱麻有些不妥。虽然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妥,但是就是觉得不适合…… “所以朕宁愿他们犯错误,而不愿意朕自己直接出击。欲擒故纵,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朕需要一个契机,希望皇爷爷能多在人世一会,让朕好布置……” “云公公,有军驿驿官送来从宣府用最高级别送来的文书……”一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出现在了谨身殿的门外。 “好。”云奇点了点头,向朱允炆行了一礼,“皇上,臣去取文书,先行告退……” “云公公,人已经带到谨身殿外了,要不要直接呈上来?”那名锦衣卫倒是挺明白事理的,直接把人带到了谨身殿外。 “呈上来吧,然后你们都退开……”云奇自然知道这信牵扯什么内容,所以让所有人离开谨身殿。 “是!” 等那封被火漆封的严严实实的文书传到朱允炆手上的时候,朱允炆都不敢去打开它。他知道,这封文书里装着的,就是大明的命运。如果要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他的未来,就没有那么坦荡了。虽然,朱允炆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悲观预计,但是如果是坏消息,最起码未来一段时间,朱允炆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用手打开了那份文书。 启禀皇上: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初五,夜。太上皇崩于宣府镇,望皇上节哀,以龙体为重。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人大军已携太上皇遗体,连夜兼程赶赴凤阳,望皇上考虑策划发丧一事。此事事关大明国运,望皇上三思! 然后紧跟着的就是朱棡、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五人的铃印。 看到这里,朱允炆的眼睛一黑,直接向后倒去。 “皇上!”云奇马上扶住了朱允炆。 “云奇,马上,马上通知内阁、枢密院,前来见朕!”朱允炆甩了甩头,脸色稍微好看了些,“还有你的辑事厂,马上布置,控制皇城和京城。然后通过辑事厂的途径,联系凤阳到京师一路上各州府烽火台……一旦皇爷爷,回到凤阳,凤阳立即点燃烽火一路传递到京师!” “臣遵旨!”云奇自然知道现在的失态严重性,急忙行礼,也不管是否失仪,直接冲出了谨身殿。 朱允炆默默的扶着桌子,看着手中的文书,暗自叹息。 ( 第二卷卷首感言 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我用这个我自己都不忍直视速度写到了六十八章。 感觉对不起很多人…… 都已经发生了,也没必要说什么了。 好好更新,一切都会好的。 我还有3850个收藏,这3850个收藏不掉光,我是不会停止码字的! 言归正传…… 上一卷写的东西,更多是一种铺垫。说句实话,似乎坑挖的有点多,现在自己填坑的时候都要去翻一下以前的稿子。 这也是没有细纲的后果。 在几个大神还有我的编辑的指导教育下,恩,月下准备认真准备下一卷的细纲。 要想控制住节奏,据说必须要靠这个叫做细纲东西来维持。 就像金坷垃一样……有了细纲,谁都会舒服。 下一卷的卷名暂定为改元建文,可能是一个过渡的卷。 具体怎么样要等细纲整理出来吧…… 虽然不知道有几位读者大大是从我发书看到现在的,但是在最后,希望各位读者大大可以继续支持月下! 厚颜求点击推荐收藏,还有作者投票,希望各位可以投一下,方便我改进自己的文笔。 月下风华2013/12/28 ( 第六十九章早已备好的遗诏 第七十四章国丧三 第七十五章国丧四 凤阳,又一次越来越近。 朱允炆这次,还是心情愈发的激动。 要是说之前一直束手束脚的话,现在的他,只要埋了朱元璋以后,完全可以无拘无束。 当然,朱允炆知道,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臣参见皇上……”云奇看到朱允炆急忙跪下行礼。 “云奇你起来吧,现在凤阳什么情况,大概说一下,朕也好有个大概的计划。” “回皇上,主要是几位国公的功劳,现在整个凤阳城很是平静,请皇上放心。”云奇丝毫不敢把这个维持凤阳稳定的功劳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把这份功劳直接送给了冯胜他们。 朱允炆赞许的点了点头,说:“云奇,但是这平静的背后,或许还有些更大的波澜……” 朱允炆这种担忧是很必要的,很多时候,暴风雨前往往就是宁静的。 “臣知道……这请皇上放心。”云奇的头点的飞快,“臣这辑事厂,也抽调了一部分精英来了凤阳,现在还都藏身在凤阳皇宫内。虽然辑事厂来人不多,但是也堪堪够弹压可能发生的变乱。” 朱允炆也大概知道了情况,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可以算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只要熬过了在凤阳的日子,回到京师之后,他完全可以宅在皇城里不出来。就算不得不去祭拜或者什么离开皇城,也自然有大量的随从跟随,驻跸也是不可少的。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人轻举妄动来刺杀自己。 刺杀自己就可以说就是暴露了。现在来说,维持表面上的稳定,才是对各方都最有利的。对于朱允炆,现在的稳定有利于调整、清洗和部署。而对于准备发难的那些朱允炆的好叔叔来说更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机会。 “这清洁、更衣的事情,有没有做下去了?”朱允炆开始关心起了丧礼的进程。 “皇上,臣没有携带内官各局司的人前来,可能现在清洁更衣的事情,还没有推进下去……”云奇倒是很无奈,毕竟他不可能先带着全套人马赶来,不然随随便便就被人看穿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云奇,你先吩咐下去,让随朕前来的内官监搭设加紧灵堂、布置宫闱。洁身净衣的工作让混堂司去处理。丧服朕已经在京师派发了下去,你再去要点素服、白绫,为冯胜他们的军队,也戴上孝吧。” “臣遵旨!” …… 次日。 最终,灵堂设在凤阳行宫正殿。 大殿之上素幔白帏,香烟缭绕。早早准备好的朱元璋的牌位已经供奉在了大殿之上,灵堂中央。 这次朱元璋的暴崩,负责丧礼的礼部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在李原名的指挥下,一堆翰林和礼部上下大小官员一起磋商,算是定下一个丧礼流程。 当然这次异地丧礼倒是给这个流程的制定照成了一些麻烦。在很多官员翰林包括李原名的坚持下,整个丧礼流程被分为了两半。 这些流程看起来简单,也就是先成服,再颁遗诏,然后进行为期三天的吊唁。然后盖棺,启程回京。 回京以后,在进行一次正式的登极大礼,也算是朱允炆彻底自己行政的标志。 即使分成了两地进行,但是每个地方的部分看上去还是极其简单。可是这简单的流程之中,种种烦琐杂仪五花八门,叫人听着都眼花缭乱。 这也算是一堆老翰林掺和导致的问题。这些老翰林算是把前朝的丧礼礼仪几乎列了一个遍,然后从中挑选,这么搞下来,自然复杂无比。 朱允炆倒是对这些礼仪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他也不必有什么知道的,在必要的时候,自然会有云奇的提醒,就算是真的失仪了,也很难有人会去指责。 你问言官去哪了?言官不都被朱元璋开除或者下放了么……至于别的朝臣,谁愿意在这时候得罪皇上?要知道新皇帝登基,基本都会在登极大礼上颁布圣旨封赏。不管这份圣旨是谁草拟的,但是最后都是以新皇帝身份颁布的。要是新皇帝看谁不爽,那么这封赏,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这朱允炆抵达凤阳的次日,在丧礼流程出来的同时,丧礼也正式开始。 哭丧,可以说是丧礼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锦衣卫和金吾前卫被调入凤阳行宫负责维持宫禁,各部各司各寺各堂的主事官员们凄凄惶惶地踏?p> ?镅粜泄?蟮睢p矶嗌洗畏镅舸蟪?挥谐鱿帧18煸蕿筛?径济挥杏∠蟮墓?钛?浯耸币猜读嗣妗?p> 当然朱允炆算是姗姗来迟的,在云奇的搀扶下,朱允炆算是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了凤阳行宫大殿。 “臣等参见皇上!”稀里哗啦,满殿的大臣公侯勋卿跪倒了一片。 “诸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是还算的上洪亮。 “谢皇上!” 朱允炆依旧迈着沉重的步伐,跪到了朱元璋的牌位面前。 因为棺椁还在京师赶制,可能明日才能送到凤阳,朱元璋的遗体并没有出现在大殿之上。所以现在大殿之上也只有一个牌位,几个火盆,一些蒲团。 朱允炆找了一个蒲团跪了下来,云奇倒是很机警的取来了一串纸钱。虽然朱允炆也知道做个样子,但是这个样子是无比要做好的。 在朱允炆的身后,有一个礼部官员充任的司仪指挥,众多官员的哭丧犹如交响乐一样响起。 “请皇上节哀……”虽然现在内阁掌握了大多数朝政,但是吏部尚书詹徽,还是算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所以这个时候,他说的话,算是可以代表百官。 “请皇上节哀……” 朱允炆按照云奇的解说,慢慢烧完了纸钱,然后缓缓的起身。 “诸位爱卿,乃我大明之栋梁。皇爷爷,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是朕也知道,这大明锦绣多娇的江山,我们依旧要维持。 “鞑子还在骚扰着北疆,大明内部也没有那么安定,黎民百姓还没有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朕定当节哀、破鞑、平内、安民。朕知道,唯有这样,才能告慰皇爷爷的在天之灵!” ******** 求推荐票啊……推荐票好少…… 还有明天更新多半也是晚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七十六章国丧五 朱允炆的声音慢慢的激昂了起来。确实,现在来说,朱允炆不是徒要悲伤的气氛。更多的是希望化悲痛为力量。 “至于我大明,是皇爷爷完完整整,好好的交到朕的手里的,朕不能让我大明的江山在朕的手里破碎。 “皇爷爷怎么交给朕的,朕会把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我大明子民继续交给朕的后代。 “不求进取更多,但是朕最少要守住成。虽然在殿上的诸位爱卿,可能没有办法一直陪伴着朕,帮助朕治理我大明。但是朕希望,你们的后辈、继任者们,可以继承你们的事业。朕也不指望多进取什么,只求每一任,都能总结,再比上一任做的好一点点……” 朱允炆也没有说什么宏图大略,因为他知道,这些宏图大略,不是说说就能说出来的。 “皇上……”云奇不动声色的稍微碰了一下朱允炆,作为示意。 额,确实朱允炆是把话题扯远了,这本来就不是现在说的话题。 “恩……”朱允炆及时打住了自己的话题,转眼看向了司仪。 “请礼监司大太监云奇,宣读太上皇陛下遗诏!” “朕应天命二十又六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乃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太孙允炆仁明考友,天下归心,现已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爀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爀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饰服,爀妨嫁娶。诸王临国中,爀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驸马都尉梅殷,天性恭谨,能骑马射箭。宜为辅佐之臣,今加封山东总兵,监察院右都御使,巡抚山东山西河南三省。 “朕已知朕之天命将尽,望诸臣用心用力,辅佐太孙允炆,成我大明之盛世!” “臣等遵旨!” “众爱卿平身……”朱允炆首先站了起来,然后转身示意诸大臣起身。 有些为官不算很久的官员,一脸茫然。就是最后那个梅殷,很多的新官员都完全不认识。 但是那些公侯勋卿、老家伙们,基本都知道这梅殷的存在,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元璋肯定会就下一个顾命大臣的存在。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这个顾命大臣是自己,毕竟现在的皇上——朱允炆只有十六岁。从历史上和礼制上说,朱允炆是不能直接亲政的。 不过在朱元璋身前直接传位给朱允炆,让朱允炆亲政,现在可以说是没办法挽回朱允炆亲政的局面了。 “肃静!”云奇看着下面有着可能议论起来的趋势,就出声喝了一嗓子。 “下面请内阁首辅刘三吾宣读皇上恩旨!” 朱允炆的恩旨就是那些常规的东西了,但是这恩旨也是内阁、礼部合计了一晚上的成果。现在还能看出来刘三吾有些精神不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上皇陛下新丧,朕虽已接太上皇陛下之传位,但尚未正式登基也。 “今宣次年改元建文,洪武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在京师举行登极大典。 “承太上皇遗诏,丧礼从简,也不必为民间徒增负担。天下臣民,哭临三日即可除服,爀妨嫁娶。天下寺庙,唯鸣钟三万响尔。 “大赦天下:非待死,待审之囚一律赦免出狱,诏免农夫欠三年有余之赋税,诏免渔民未纳的三年有余之鱼油翎鳔等物。 “加封:皇考脀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 之后就是密密麻麻一串加封、赐官、进爵的东西。 旧帝去世、新帝登基的时候,基本上股肱老臣、**后妃都会有这种待遇。但这些加封、赐官、进爵什么的,基本给的都是有禄无权的虚职,自然不会对现有的朝廷进行洗牌。基本就是大家都捞一点外快的事情,诸臣也都听的认真。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大家都捞到好处的事情,哪有不山呼万岁的道理?等刘三吾念完钦此之后,诸臣渀佛被指挥一样一齐山呼。 “诸爱卿平身!”朱允炆看着这么多人算是心悦诚服的拜在自己的面前,也算是小小的满足了一下。 “今日在皇爷爷的神位之前,朕希望你们说真话,你们告诉朕,朕在接受皇爷爷传位至今,有没有做过什么错事,或者是什么处理不当的。朕想知道,朕虽然年少,但是有没有轻狂?” 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 诸臣不知道。 这问题真是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毕竟现在没有言官的存在…… 朱允炆环视了很久,见没有人有想说的话的想法,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看来这问题,今日确不得解。朕以为,朕没有及时恢复言官,就是朕的一个失误。现在今年恩科已经准备到位,朕决定由内阁首辅刘三吾任主考官。刘首辅接旨!” “臣在!” “朕今日任你为恩科之主考,因你老道稳重,为人公正。这次恩科,选的就是要刚正不阿的人。言官者,敢言者为官。 “言官不是一般的官,就需要敢说。虽然品轶不高,但是确实不可或缺的朝廷重臣。 “刘首辅,希望你可以帮朕办好这次恩科……” 朱允炆的声音算是很具有穿透力的穿过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在场就有些人,一直不把言官当作一回事,对言官以小管大的礀态就一直充满不满。 “今夜,所有从三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全部陪着朕守灵。 “朕很愧疚,决定守灵三天。希望这三天里,各部尚书侍郎,也可以陪着朕守着。 “当然朕也不勉强,毕竟是朕的愧疚,是朕需要尽自己的孝心。但是这一夜,希望你们都能来……” 说完之后,朱允炆也不管诸臣,随意的挥挥手,继续跪在了蒲团上。 云奇算是激灵的扯来一串纸钱,朱允炆顺手接过,慢慢撒入火盆。 ( 第七十七章国丧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