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文娱》 第001章 文艺的开始! 夏日的清晨,城市苏醒得很宁静。 彻夜未眠的沈瑜裹着被子盯着面前的书本,哪怕眼球已经漫上了丝丝红线也舍不得眨眨眼,生怕略过了分毫线索。 看得这么认真,甚至到了忽视对身体的伤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沈瑜他本身爱看书,或者是说这本书写的有多么的引人入胜。 而是因为这本书里面的线索太过于简略而重要,细节又模糊且关键,稍微一错神看漏了某个地方,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就会搞得人一头雾水。 “卧槽,原来是这样!” 终于看完结局的沈瑜疯狂翻看前文的几个设定,发现好些细节都隐隐暗示着结局,偏偏这些细节太容易让人忽略。 于是一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直到最后作者点明,才让读者恍然大悟,只觉醍醐灌顶。 “啧啧这作者脑子都是怎么长的?” 沈瑜感慨着掀开被子,摸索着下床觅食。 再不去吃饭的话,估计他又得挂一次。 之前他已经挂过一次了,也正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才把他送到这先进得看起来是未来很多年的世界。 这里的历法已经不是按照以前的公历来算,而是叫做新星纪年,沈瑜如今的这幅壳子就是个新星纪年的高中生。 显然,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隐形社会等级和具体社会分工还存在,人类都逃脱不了科举取士这条路。 沈瑜瞅了一眼腕上的光脑,上面的日期显示距离开学还有62天。 但比开学日期更靠前的是距离结清账单时间还有35天。 五万星币的账单啊…… 沈瑜喝了一口营养剂,把刚刚关上的冰箱门又打开,数了一遍里面营养剂的存量。 沈瑜之所以能来到这个世界,并安然无恙地接收这具壳子里的残余记忆,盖因为这具壳子的主人早早选择了自杀。 无依无靠由政府救济养大的孤儿,本来就在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多牵挂。 再加上一时糊涂欠下的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而言的“巨额”账单。 一下子想不开走上绝路,也是有足够的动机。 其实五万星币不多,在这个星币和人民币价值差不多的年代,沈瑜是真的觉得人命比五万星币要贵重得多。 但是一文钱难死英雄好汉,没钱说什么都是虚的。 别说未成年的原主因为五万星币还不上就自杀了,就是成年的沈瑜他现在存粮也不多,眼看着再没有收入,说不定又要饿死街头。 赚钱,是当前求生的最紧迫之事。 理清楚这些的沈瑜自然也没有闲着。 早在几天前,他刚刚穿过来就已经简单梳理了一遍原主关于求职的记忆,并总结了好几条赚钱之道。 在否定了好几条违反如今的劳动法中有涉嫌童工嫌疑的法子后,沈瑜把目光投向了写书投稿。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文系老师兼畅销书作家,沈瑜觉着自个儿现在写点稿子不说一夜暴富,勉强果腹应该是可以的。 于是他就开始了写畅销书的第一步,熟悉当前文圈大火的题材与文风。 题材是很好的。 文风也是很好的。 组合在一起就让沈瑜觉得全身上下哪哪儿都不好了。 沈瑜感觉到了一种智商上的碾压,而他……是被碾压的那个渣渣。 说什么文学上百花齐放,但实际上这百花也有一个季节之分。 比如这春天就开桃李梨,难以夹杂个秋菊。 大家都在追求技巧上的进步,各种叙述性诡计轮番上阵,就显得小白文特别的幼稚。 也不是说沈瑜以前写的文都是小白文,而是在他读过现在的一些书籍以后,回首他以前写的文,感觉放在当下的话,的确会被人当做是不成熟之作。 太通透了,太顺风顺水了。 男主不经历个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假假真神器怎么可以拿金手指! 女主不分辨个好坏好好坏坏坏好坏坏好坏好男生怎么可以找到mr.right! 沈瑜看的时候只觉得,文里的主角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儿造孽。 如果说沈瑜笔下的主角幸运值得是上辈子拯救了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主角走的人生路的坎坷程度,像是上辈子一手促成了宇宙毁灭。 比如他刚刚看的那本书,主角一行人旅游到了灵异古堡,经历了身边人一个个提供那么一丢丢信息然后果断死去以后,终于发现了灵体可以通过画像、照片、镜子和眼睛符号来看到他们的设定。 然而直到最后只剩主角一人,毁灭掉了古堡所有上述物品,一路躲躲藏藏却还是被灵体找到,这才揭开了最终谜底——灵体还可以通过他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 很精彩,很绝望。 主角又不可能挖掉自个儿的眼睛,不然一瞎主角一瞎灵体在古堡里晃悠,总会有撞个满怀的时候,那特么可真是surprise,mother-fu/cker. 这个世界的文已经走向了追求技巧的极限,绝大部分题材都是追求炫技的悬疑推理。 别的题材从爱情到武侠,从历史到穿越,所有的剧情都是在包裹着不同的糖衣外表下为炫技而服务。 初步接触了此时文坛的沈瑜在佩服作家们脑洞大开、技巧纯熟的同时,隐隐觉得这种重技巧轻内核的趋势有些走向了极端。 情感和技巧是文章需要重视的两个关键。 充沛的情感下迸溅出的文字,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极致的技巧落成的文章,能带给人通透的审美愉悦。 两者结合起来,往往能成就千古佳作。 此二者没有高下之分,相辅相成是最好的存在方式。 若非要彻底分开的话,要么就是情感的返璞归真、技巧的浑然圆融,要么就是捡尽穷摇、三本安熊作品糟粕。 沈瑜把剩下的八瓶营养药剂一一摸过去,估摸着一天只吃一顿最多能够撑个八天。 八天时间,沈瑜自问很难写出符合当下智商高度的技巧性作品。 但要他立刻写个情感技巧的浑然圆融的大师之作…… 沈瑜决定再看看刚刚那本书,研究一下有哪些技巧可以学习。 至于凭借他一己之力改变现在文坛趋势、读者审美的这种不啻于螳臂当车的想法…… 沈瑜觉得自己足够大方,可以把穿越的机会让给当年搞古文运动的韩愈先生。 啧,脑阔疼。 第002章 这个未来有点不同 怎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鬼样子,以前那么多情真意切的文章,难道还不能拉扯一下这脱缰的追求技巧性的滚滚车轮? 像那千古之孝《陈情表》、感人至深《与妻书》……沈瑜摸营养剂的手突然一顿,之前被忽视的某个盲点踹得他心脏怦怦直跳,促使他立刻打开了光脑开始进行查询。 刚来的时候,他的确是在光脑上搜索了一下自个儿以前写过的作品,想看看经过这么多年以后自己有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一两个名字。 结果当然是没有。 他还自嘲的想,自个儿或许的确是文笔没到火候,以至于多年笔耕不辍生涯,却在这历史长河里头连个浪花都没有溅起。 然而就在刚刚,沈瑜他没事儿回想了一下以前学过的经典篇章。 却发现原主的记忆里同样没有出现过以后,终于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事情有点儿不对劲。 他的书再怎么畅销,到底也不过是在爱书的者们当中传阅,不像他刚刚回忆的那几篇名篇,那可是纳入了许多省份的义务教育教材。 就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篇章有可能会在更迭当中被替换下来,但他们的优秀程度也不可能消失的一点痕迹都没有。 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多种存储方式的出现,经典名著失传的概率可能性的确不大了。 《陈情表》、《与妻书》—— “对不起,您查询的词条不存在。根据您的搜索,推荐词条‘《陈述情谜:表象与真相》’、‘《与妻疑书》’……” 沈瑜迅速关闭网页继续进行搜索。 地球——“对不起,您查询的词条不存在。” 唐宋元明清——“对不起,您查询的词条不存在。” 鲁郭茅巴老曹——“对不起,您查询的词条不存在” 秋声雨霖-“对不起,您查询的词条不存在。” …… 沈瑜寻摸了块儿地坐下,从来不抽烟的他很想咂吧根烟。 自个儿这特么是忽略多少东西啊…… 虽然说沈瑜一来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但到底由于不是自己的经历。 所以原主的记忆更像是他脑海中的一个文件夹,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特地去搜索才能够找到。 而不是像自己的记忆一样,心念一动,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出来。 这种在他看来已经是默认的常识性的文学问题,他之前自然是没有去翻阅的,等现在再梳理一遍关于文学方面的记忆,沈瑜觉得他的世界观又遭到了一番重塑。 难怪现在的文学发展成了现在这样。 就好比别的文明写诗基本都是从史诗开始慢慢进化到抒情。 但华夏文明从一开始就往抒情方向跑,以至于早期史诗方面除了《格萨尔》,再没有特别突出的经典篇章一样。 这个世界文学作品出现的时候,也是拼命地往追求技巧的方向跑。 旁边连一丁点试图拐带走上融情的力量都没有,出现现在的极其重视技巧,甚至到了炫技的局面也是正常。 主干方面过分的偏颇,往往意味着危机。 沈瑜以前看过一个已经断代的文明记载。 说是那个文明十分会冶炼金属,从初期的从矿物中冶炼出需要的金属,到后期可以讲金属完美地制造成各种形状,他们的文明已经将金属冶炼这条路走到了极致。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子民是非常努力而富有创新能力的,他们的成果也是相当惊人的。 然而实际上,将所有的精力全点在金属冶炼这棵科技树上一条道走到黑,带给他们的并不是跨越文明阶梯,而是来自其他科技树文明的迎头痛击。 长刀干不过短枪,利刃快不过钝炮 第003章 有些人,卑微如尘! 想的事儿多了,沈瑜头实在是疼得慌。 吃药是不可能吃药的,一来家里没药,二来他也没那个劲儿去社区智能医药厅领。 重来一世,都已经年轻这么多了,怎么熬个夜头疼得比他以前通宵写稿还要厉害? “年轻人身体不行啊……” 刚从床上爬起来没几分钟的沈瑜敲敲脑袋,喝了瓶营养剂又往床上躺。 这日子没法过了,眼看着饭都没得吃了,还生病不能写稿子。 内心十分劳模的沈瑜默默谴责自己,然后倒头就睡。 没办法,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重来一世的沈瑜,分外惜命。 睡着了就感觉不到头疼了,沈瑜伸展了一下四肢,整个人都舒坦得不得了。 正想翻个身继续睡,突然觉得耳边闹哄哄的,像掉进了鸭笼。 沈瑜不适地皱眉,勉强睁开眼,就看见“自己”正汗涔涔地站在一台机器面前,周围围着一圈人,个个面上都没个好脸色。 “只要,只要投了就一定会赢的是吗?” “自己”脸上满是犹豫之色,伸出去的手悬在类似at的上方半天不敢按下去,一双清澈的杏眼里满是不安与慌张。 沈瑜瞅着那双惶恐的眼睛,心里油然而生一种不详的感觉,并迅速意识到了那是身体里存在过的另一个“他”,沈瑜重生过来前的原主。 现在这种状况,想必就是原主欠下那要命的债务的记忆重现。 明明知道是在梦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无法改变,沈瑜还是伸出手试图去阻止住原主的作死,却拉了个空。 所有人都没有察觉沈瑜的存在,一切按部就班的发展着,沈瑜的动作都没有引起丝毫的空气波动。 眼看着原主一步步走向深渊,沈瑜不免着急起来。 “你也是沈瑜对吧,你别蠢啊,你看你旁边那鹰钩鼻看傻子的眼神儿,那特么说的狗话是你能听的话吗?这是在套你呢!” “扭头瞅瞅你后面那俩马脸心照不宣的奸笑啊!握草,你特么蠢得我肺疼!” 沈瑜急成了个脱毛狗,可真正站“沈瑜”边上的人可没什么安慰的意思,望着“沈瑜”瑟缩的样子,不经意地添了把火。 “赢不赢你还不知道?看了人家的文你也知道是个什么水平,不说冠军,亚季总没得跑了。这是人家新人作者刚发文,大家都还不知道有这么篇文章,不然就都投这篇文章,把这赔率给降下来了。所以说呢,我们已经都觉得基本已经稳了,而且……” 鹰钩鼻看向了“沈瑜”:“你不是也想去苏蓓蓓的生日宴吗?” 也不知道是哪个关键词戳中了原主“沈瑜”,“沈瑜”脸上神色变换,半晌,那悬在半空老半天的手,终于静而坚定地落了下去。 几乎整个人趴在机器上面,还是没能阻止原主作死的沈瑜:“……” 我乃人民教师,我且为人师表,我坚决不能骂人。 钱还没花出去,一群渣滓们还不至于翻脸不认人,仍旧脸上不耐烦,嘴里怪言怪语地哄着“沈瑜”去投他们看好的文章。 沈瑜一路跟过去,期间阻止通通无效,想眼不见为净躲远点儿也逃脱不了,挣扎着想起床脱离这个噩梦,发现也是无用功。 行了,成吧,算球。 沈瑜心如死灰地看着原主“沈瑜”作死,好整以暇地研究自个儿现在是个什么状态。 说灵体也不像,更像是某种意识,可以用上帝视角来看事件的发展。 有时和某一个人靠的过近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那个人心里的情绪。 沈瑜靠近过原主,发现他内心在慌张底下居然还埋藏着一抹欣喜,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好开心的 第004章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 “卑微如尘吗?” 青云社责编刘余庆感叹一句后,沉默地看了光脑上新接收的投稿许久。 半晌。 抬头看向办公室对面:“老张,我这有篇杂志稿投稿还不错,你瞅瞅?” “这边青云榜的打榜投稿都已经让我忙昏头了,你还叫我去看杂志稿?直接用这次青云榜上的优秀稿件不就行了?说起来这次段家搞的这出事……唉。” 张责编伸了个懒腰,嘎吱嘎吱像是生锈机器运转的声音让他动作一缓。 反手颇为心酸地揉了揉后腰,张责编默默把椅子打开了舒缓模式。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话第一重意思是赏文往往极具主观性。 有的人觉得这篇文章好,另外一些人觉得那篇文章妙,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自然评不出一个第一。 第二重意思是文章本身往往有不同的类别。 散文、诗歌、、新闻稿、公文……这些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是没法放在一起评价的,自然也说不出谁差一着。 第三重意思那就是文人相轻。 大家谁也不服谁,个顶个的爱挑战权威,没有谁能得到大家公认。 就比如说这次段家小孙女投了份稿件,想要在青云榜上一举夺魁,从而扬名立万。 然而不想自家小孙女走这文路的段家人,直接就请了两位大师打榜截胡。 那可是两位曾经青云榜登顶,之后接连又有好几篇治疗等级b+优作的大师! 平时这些国宝们哪个不是被宝贝着啥事儿不干尽构思新文来着。 这回可好,一次性出动俩,还带来了新作。 于是这份来自家人的“关爱”,顺理成章的让本来因为稿件比较优秀,哪怕人没什么名气,投票数却一直稳定上涨的段家小孙女的榜单排位,一下子就压死了。 不仅是被两位大师压得死死的,更是被各路闻风而来,想与大师们同台竞技的文人们怼到了榜单底。 张责编懒得想段家小孙女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段家干的这事儿可不地道,纵使青云社收到了这么多优秀稿件,可责编们回味着这种隐隐被资本操纵了的感觉,还是觉得糟心。 在如今的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人们普遍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 再加上身体上的疾病,在如今医疗条件下不足为道以后,心理上愈演愈烈的情绪病喧嚣尘上,更是引人关注。 这时候,能够舒缓人情绪的文娱作品自然是大放光采。 青云社在最开始成立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小的杂志社。 但经过好几代传承,挖掘出了几位国宝级文学大师后,终于在顺应大势且有几位大师的护航下,俨然以其“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的宗旨,成为了挖掘新生代文坛新人的中坚力量与公认标杆。 如果说新人们凭借自己擅长的文体,能在青云社出版的青云杂志的相应版块有一块儿豆腐块,可以算得上崭露头角。 那么登顶一年一度青云榜的新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引来整个文坛的聚焦。 庞大的人口基数,复杂的情绪病成因,众多因素的累积下,整个社会对拥有治疗效果的文章需求量实在太大了。 可以说每多一个潜力作家,抛开娱乐成分,还多了一份储备力量,能更多挽救一些苦苦挣扎在情绪病边缘濒临崩溃的人。 “我觉得最近这些杂志投稿还是没有必要看了,榜单上的文章就已经够挑的了,有点志气的早就冲榜去了,余下这些时候投稿的,我看抱着捡漏心理的可不少。” 墙角的一个责编头也不抬运笔如飞,看他面前光脑分屏的数量,就知 第005章 有点意思的新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目的叙诡,引导读者在屡次猜想错误后,一层层去探究主角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技巧很简单,一个诡计、一根主线通到底,有一些新鲜感但总体不怎么新奇,说实话……这技巧运用也就高中生水平。” “可这篇文章怎么说呢,明明技巧简单到近乎直白,没有什么难点值得人回味,怎么就是,就是……” 刘余庆责编给人补充:“就是一时半会儿,脑子除了这篇文章,都腾不出其他地儿。” “对对对,就这么个意思。” 富于技巧而乏于感情内核的文章,吸引注意力主要是在技巧本身。 披上悬疑的壳子以后,也只会将人所有的精力完全聚焦在如何解谜,并且在文章完结谜底解开的那一瞬间豁然开朗。 然后,戛然而止。 一篇文章读完,那就完了,可以开始读下一篇文章,去追逐下一次的解谜之旅。 这群责编们有生之年接触到的教育和文学,基本上都是这么个形式。 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几乎都养成了惯性,拿到文章的第一时间就开始逐字逐句的开始排查,寻找文中作者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 如果文章本身的逻辑性不强,推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缺陷,在结局无法圆回来后直接强行结局,那基本上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 如果文章透露出来的痕迹实在是太过于明显,直白得让他们一下子就能够猜出大致发展过程和结局,那基本上也无法评为上乘。 《微尘》不属于前者,但也在后者的危险边缘试探。 沈瑜以前也不是个写悬疑题材的作者,一朝重生就让他写出一篇悬疑来,他也没办法瞬间上手。 如果要求他熟练在各种叙述性诡计之间腾转挪移,编出一个奇诡莫测的故事,沈瑜可能会选择直接去工地挑水泥。 虽然这个世界,可能连水泥都没有。 所以他第一次上手写出来的这篇《微尘》,运用的技巧都相当的简单,基本上属于现学现卖。 可能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叙述性诡计的读者,第一次读到这种类型的文章的时候会拍手叫绝。 但是在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已经熟悉了运用各种技巧的文风,几位责编更是阅稿无数的老手的情况下。 沈瑜的这份处女作,在运用技巧方面,还是很符合他“高中生”身份的。 至于别的…… 沈瑜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的文风有些水土不服。 写出来的文章,哪怕他再怎么有意去靠近这个世界的文风,难免还是会带上一些个人色彩。 这种个人色彩更多所体现的是,沈瑜生前所接受的那无敌的九年义务教育中百般强调的文章主旨,这种文章主旨往往伴随着作者浓厚的个人感情。 当一篇文章具有情感内核以后,文章正文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整篇文章的完结。 它往往还带给人许多情感的激荡,让人展开联想,引发人的思考。 如果说这个世界的技巧更注重文章本身,那么情感内核则聚焦于文章完结之后的余韵。 所以这群责编们,才一下子感觉到有些不适应。 形容一下的话,就像是在酒吧喝了一杯味道平淡无奇的鸡尾酒。 本来以为什么事都不会有,甚至还想吐槽一下这鸡尾酒不好喝,哪里知道话还没落音,这鸡尾酒的后劲直接就给人给整懵了。 “有点意思。”张责编摸了摸下巴。 刘余庆责编关闭投影:“看这一篇文章,‘浪费’了诸位时间,真是不好意思啊。” 众人都是多年的同事,虽然说遇到正事儿了会急得脸红脖子粗,但平常时候相处起 第006章 抑郁型少女 有主编这么一句话兜底,吵也吵不出个结果的众人纷纷鸣金收兵。 一篇文章的好坏是很难说清的,未来的发展也是很难断定的。 主编的态度很随意,也正是这种轻松的态度传递给了反对的责编们一种安慰。 成败难说,何妨一试?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好,内讧什么的实在没必要。 主编来得悄然,走得也无声无息。 墙角坐着的责编刚刚是站在赞同发稿的立场上,这会儿己方占了上风,虽然他也没有什么别的私心,可终归是挺高兴的。 然而这份高兴在收回目光,落到了自己办公桌前层层叠叠的光幕上的时候,又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这群老不修的,有人带头就一窝蜂的跟新人抢榜单,蕴华榜打不过就来欺负青云榜的……” 责编叹了口气。 哪怕知道这届青云榜完结后,青云社发出来的规章制度就会打这群人的脸。 但是这会儿看着这群人洋洋得意地把一些新人踩在脚底下,责编心里还是有一些意难平。 可终归还是怪自家青云社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责编瞅了瞅刘余庆发上来的共享文件,顺手就给《微尘》这篇投杂志的稿件放上了青云榜。 投来稿件默认青云社有诸多平台使用权,责编放上去也不算侵权。 他不指望这篇稚嫩的文章能把那群老不修怎么样,但只要能给现在这群老乱舞的局面里透出一点点新风,那都挺让人满足的了。 这一边风起云涌,另一边的沈瑜可以算得上是优哉游哉。 如今社会虽然说很多事情都可以由智能机器来完成,但是政府还是划分了很多工作机会给普通人。 甚至很多公益性质的工作,在如今披着个未成年壳子的沈瑜看来,完全就是小福利。 比如说他现在这个看报亭的工作,所有报刊免费看,还可以给档案里加上社会实践证明。 沈瑜在报刊亭里孜孜不倦地看书报,有心得感悟了就抄在随身笔记本上。 他原来也不是一出生就会写文,而是慢慢学起来的。 如今来到这个世界重新开始,就算不适应这里的文风,大不了再学一遍就是,而且他的确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够接触到另一个恢宏的文明,学习到足以突破想象的知识。 沈瑜饿着肚子记下刚才受到新书触发后,自己灵光一闪想到的某个点子,还算颇得其乐。 是颇得其乐,不是苦中作乐。 因为除了有点儿饿以外,其实工作条件还是不错的。 如今的报刊亭已经不是过去那小方块房,更像是窗明几净的小店面,里面除了书刊还有饮品,沈瑜在柜台下还发现了急救包。 沈瑜倒没有觉得奇怪,早在接这份社会实践之前他就翻阅过原主记忆,知道报刊亭存在的必要性。 情绪病这种存在很是奇怪,它感染得毫无征兆,发作得也是突如其来。 有的人衣食无忧,亲友和睦,但就是病得很厉害。 有的患者表面看起来正常得很,可能哪天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情绪崩溃了。 范围广,波及无差别,情绪病俨然已是一种社会病。 有些人在发现自己犯病的时候会试图自救,比如打开光脑看看文章听听书,自己缓和一会儿。 有些人长期受折磨,已经到了自我放逐的边缘,崩溃的时候就这么静悄悄的失控,不求助他人也不救助自己。 这些病人在家或者是有朋友陪伴的场合还好,至少在最脆弱的时候有人陪伴有人帮助。 可怕就怕发病的时候周围空无一人 第007章 你是我的小粉丝啊! 尽管不知道为什么想象中的林黛玉焚书变成了李逵倒拔垂杨柳。 沈瑜还是很尽责地给地上娃娃脸短发少女擦了擦眼泪,初步检查了一下身体没事后。 从书袋里拿出了之前没读完的《雪夜怪谈》,配合娃娃脸的嚎啕,开始有感情的朗诵。 被一张恐怖图直冲着脑门的娃娃脸:…… “呜呜呜嗝儿……你把这书拿开一点!” 娃娃脸被迫停下哭嚎,屁股蹭马路鼓涌鼓涌往旁边挪。 沈瑜皱眉。 有些患者在发病以后,有一瞬间是完全没有求生意识的,甚至于一心求死,对他人的帮助采取抗拒态度,其中尤以抑郁型患者为最。 刚刚沈瑜看这娃娃脸短发少女在地上哭到驴打滚,还差点以为属于躁郁型。 现在看这不配合的表现,对照之前自个儿书上看到的知识,八成是抑郁型没跑了。 果然智能摄像机器的判定比人直觉要准。 沈瑜一手拿书,一手稳稳制住了地上蹭的娃娃脸。 “没事的,听会儿书心情就会好点的。” 沈瑜温和地冲娃娃脸笑笑,再次开始声情并茂的朗诵。 娃娃脸:“……” 心情会好个屁! 破罐子破摔的中二少女根本就不带合作的,娃娃脸爬起来就要跑! 然后就被沈瑜一只手摁回了地上,甚至另一只手上的书还能灵活地用手指翻个页继续念。 娃娃脸:“嘤。” 一边站着的大叔心情复杂:“会不会太粗暴了点?” 虽然说面前这位值班人员所做的一切,都十分符合值班手册上所描述的执行方法。 但是大叔瞅着沈瑜这么一番干净利落的手法,总觉得跟自家婆娘揍孩子的模式那是一样一样的。 沈瑜没有工夫理会大叔,救助患者的时间段他没有心力闲聊。 直到心无旁骛地读完一个故事后,沈瑜这才理会身边的人事。 “你有没有感觉好一点?” 短发少女怒目而视。 “那看来是没好。” 沈瑜也不气馁,把书放下来后,从目录页看名字找了个似乎挺温馨的故事,准备继续念。 在这一过程中,被沈瑜当做书垫的娃娃脸,几乎和封面上的女鬼嘴对嘴。 沈瑜动作突然一顿。 “怎么了?”一直关注着救助状况没有离开的大叔奇怪。 沈瑜:“她……好像晕过去了。” 大叔大惊失色:“是病情加重昏阙了吗?赶紧送养心院!” 一番折腾。 沈瑜作为临时监护人留了下来,大叔有自己的工作,看了这边似乎是没什么大问题了就离开了。 之前沈瑜一番“打孩子”操作让大叔对沈瑜的年龄产生了误判。 而沈瑜一个这个世界基本常识都没摸透的人,时常秉持着言多必失的原则,随遇而安让人家决定一些事情。 既然大叔认为他自个儿该走,而沈瑜可以留下来的话,沈瑜自然是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于是娃娃脸短发少女再醒过来的时候,看到的还是沈瑜这张淡定脸。 娃娃脸少女几乎是下意识的往沈瑜手上看,看到他手上拿着的本子了以后瞬间一惊,往被窝里缩了缩以后,小心翼翼地用眼睛去瞅沈瑜手上的本子上有没有什么图案。 早就察觉短发少女醒过来但没有采取行动,而是选择暗中观察的沈瑜终于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刚刚准备从被子里头抽出来的书,又不动声色地塞了回去。 “你醒了?” 娃娃脸很是警惕:“你想干什么?” 第008章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沈瑜:“不了,不用,谢谢。” 段务如:“不用害羞的,这对于我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也不麻烦,我就只是签个名而已,签哪儿都行的,要不我签你这笔记本上头?” 沈瑜:“不行。” 段务如的兴奋劲儿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来。 “我就知道……” 段务如眼泪说来就来。 “我根本就走不了写作这条道,就算我爷爷不请大师来截我一下,我也肯定赢不了青云榜。” “想来也是,人家的作品那么多人喜欢,而我写的文章没有人喜欢,甚至没有几个人会看,就算看了,相信大家也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一旦有了更好的作品就会毫不犹豫将我抛弃……” 宝贝自家笔记本而不自觉语气生硬了一下的沈瑜,眼看着段务如因为自己这么一句话,一下子被弄成了伤春悲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还想着说些什么话来缓和一下气氛安慰一下,却突然之间从段务如刚刚的抱怨里抓取到了关键词。 “你刚刚说你爷爷请了大师来截胡?” 这可就戳中伤心事了。 段务如抽噎得更厉害:“我好不容易花了几年时间来构思这篇文章。又偷偷摸摸瞒着所有人,悄悄地投了青云榜。本来是想着拿个魁首让家里人脸上有光,这样说不定高兴之下就不会阻拦我了,哪里知道呜呜呜……” 哪里知道这消息走漏了出去。 段爷爷也是个果断的,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请了人去青云榜去截自家孙女的文章。 段爷爷不是发了疯,相反他十分的理智清醒,不然也不会想出如此见效的办法。 更不是跟自家孙女有仇,只是正是因为疼爱自家孙女,所以有权有势的段家并不很希望段务如走文路。 医者不自医,当情绪病只能靠写文章的文人来治疗的时候,扮演了医者角色的文人,患情绪病的可能性提高了许多,相应治疗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有的家庭可能希望自家孩子扬名立万,最好带着家族流芳百世。 有的家庭则希望自家孩子平平安安,做个普通人喜乐平安的过完这一生就好。 “你爷爷截胡你的消息有哪些人会提前知道?或者说你这边的消息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没人顾得上安慰他,段务如只能自己擦擦眼泪:“截胡的这事儿可不怎么光彩,我爷爷肯定不会让太多人知道,顶多就他几个心腹。至于我这边……” 段务如哭红的眼睛里面带上了一分厉色:“要是让我知道是谁告密的,我非得让他生不如死不可。” 沈瑜心电急转。 最开始他就觉得原主的事情有些违和。 青云榜是文坛的新人榜,基本上这种重量级榜单是不会出现控榜手的。 毕竟整这可关系着整个文坛的新生力量,没谁敢在活水的源头上做文章,除非他想被所有的水生物围攻。 可是陷害原主的那几个人,就好像料定了这次青云榜会出问题一样。 给原主设下了圈套,把原主给套的死死的。 说这一切只是巧合,怎么也说不通。 如果说陷害原主的那几个人早就得知了青云榜会出问题,或者说是他们间接推动了青云榜出问题,那么这一切就有可行的线索能串联起来了。 病房里安静了一会儿,段务如后知后觉觉得沈瑜问的这些问题有点不对劲:“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沈瑜:“或许。” 段务如:“或许什么?” 沈瑜:“可能。” 段务如:“可能啥?” 沈瑜把笔记本塞回包里,又从包里翻出来一张白纸和两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