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這部話劇,是異世界的老舍先生創作的一部極為優秀的作品,這部作品語言精練,通篇也就三萬來字,跨度卻足足有五十年,裏麵人物繁多,各有特色,取材與京城老茶館,京腔京味,語言凝練傳神,實在是不可多見的作品。


    其實就異世界話劇作品而言,比《茶館》有名氣的多得是,比如《貓》《西貢小姐》《悲慘世界》等作品,這可都比《茶館》有名氣多了。


    不過這都是西方世界的作品,即便是加以修改,也難以去掉西方文化中蘊含的信息,況且但凡名家作品,就不好修改,稍稍變動就會減少很多韻味,反而破壞了作品的整體性。


    在此時的郭大路眼裏,無論東方世界的戲曲,還是西方世界的東歌劇,隻要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他都要盡可能的將之傳承下來。


    在文化搬運工眼中,文學作品已經沒有了國界之分,但凡優秀者,皆要搬到這個世界,不過必須得挑一個合適的時機才行。


    就像這次京都話劇團來向他要劇本,那最合適京都話劇團的話劇隻能是東方風格的作品,而在異世界,東方風格的話劇中,最出名的有兩部,一部是《茶館》,另一部是雷雨。


    而在這兩部中,要挑選出一部最為合適京都話劇團的作品,那就隻能是《茶館》。


    一部作品的出現必須是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合適的環境中才行,郭大路總不能搞出一部悲慘世界扔給京都話劇團,先不說他們能不能演的了,就算是能夠演的出來,可是誰看?西方元素的作品,讓東方人來表演,先天上就有很多不和諧的地方,觀眾們一準兒不喜歡。


    所以隻能選《茶館》,而不是選別的作品。


    還有一點就是,郭大路喜歡《茶館》勝過《雷雨》,兩者的戲劇張力上,茶館是略遜色與雷雨的,但其表現的底層百姓生活化的狀態,卻是雷雨不能比擬的。


    《茶館》的畫麵挺強,但是語言太過簡潔,若是不能好好的咂摸滋味,那就很難體會到裏麵各種人物在什麽心理狀態下說的那些話,而且對於對白中的語氣輕重也必須要拿捏到位才行,這部作品要是不好好體會,是絕難演繹出來的。


    反倒是《雷雨》中情景與對白更容易體會,也更容易把握,所以這兩部作品,若論排演難度,《茶館》要比《雷雨》難的太多。


    也就是因為這樣,在話劇界,《雷雨》的排練可以有幾次成功的版本,而《茶館》卻很難能突破第一個版本的束縛。


    兩部作品,一個是高門顯赫的大宅門,一個是底層人士齊聚的小茶館,所發生的事情也截然不同,郭大路是底層民眾出身,對於富有煙火氣息的作品天然的就有三分好感,而雷雨的高門大戶裏的故事,郭大路極為不喜。


    對郭大路來說,《雷雨》的故事太過殘忍,這個殘忍指的不是社會黑暗一麵的殘忍,也不是死多少人的那種殘忍,而是一種倫理上的殘忍。


    在郭大路的悲劇觀念中,寫苦難,寫黑暗,寫在生活壓迫下的卑微與渺小以及現實社會的殘忍,這都可以寫,也是常用的題材。


    可為什麽要觸碰倫理上的事情?


    雷雨這部作品中,曹禺中竟然安排同父異母的周萍與四鳳親兄妹產生不論之情!


    這種安排,實在太讓人難以接受,別人的感受郭大路管不著,但就郭大路本人而言,他十分討厭劇情中的這個情節安排。


    我喜歡吃臭豆腐不假,喜歡吃臭鱖魚不假,因為我喜歡這種臭味的食品,可你不能因為我喜歡吃臭的東西,就給我端一碗熱翔啊!


    當然這隻是個人的喜好,與作品的好壞無關,其實就故事情節的激烈程度與爆發力,《茶館》是遠遠比不上雷雨的,但《雷雨》再好,郭大路也不喜歡!


    隨意,即便是在個人感情上,郭大路也願意先把《茶館》拎出來,至於《雷雨》這部話劇,以後再說吧!


    拿到話劇劇本的邵紅旗,自然是不會明白郭大路的想法的,但這並不影響他對《茶館》這部話劇的喜愛與看重。


    他是老京都人,對劇本裏濃濃的京片子對白風格有一種極為親切的認同感,對於裏麵簡潔而又生活化的語言,也有著極為熟悉而又懷念的複雜情感。


    即便邵紅旗是老京都人,即便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但他去也沒有機會見過劇本中的描述的那種大茶館,他隻是從老一輩人口中聽說過而已,但卻從未見到過,但這一次,他從這個話劇劇本裏,卻體會到了那種自己想象中的茶館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在拿到劇本後的第二天,他便將這個劇本複印了好幾份,分到團裏演員們的手中,“大家都好好看一下,這是郭大路先生為我們團寫的一部話劇,你們先熟悉一下,然後咱們集中討論一下劇本裏人物的形象問題,還有人物的背景與性格的分析研究,隻有把裏麵的人物與環境全都吃透了,咱們才可以進行排演。”


    “道具組的人聽著啊,這劇本裏已經把道具與布局都寫了出來,你們呐,按照這劇本中描述的場景,在舞台上布置一下,要是有什麽不懂的話,那就去找京都的老照片或者老的影像資料,仔細觀察一下,看看怎麽才能搞出合適的道具。”


    “三天後,郭先生來咱們團指導我們,你們趕快把這劇本看完,到時候有什麽不理解的的問題,我們集中一下,一起向郭先生請教。”


    一名年輕的女團員誇張的叫道:“不會吧老師,郭大路也能寫話劇?他確實寫的不錯,詩更不錯,但這跟話劇沒有必然的關係啊,這是兩種藝術形式,郭爺不會連文化形式上也能跨界吧?”


    另一名年輕少女笑道:“丁玲玲,你可不要小看郭爺,他跨界跨的還少嗎?人家會殺豬,會打官司,會寫,會拍電視電影,而且自己還能演,還能唱,還是個音樂家……媽呀,郭大路怎麽會這麽多?”


    年輕少女自己都被自己說的嚇了一跳,“我去,我說還好,現在一想,才發現郭爺竟然這麽天才!”


    她拍著小胸脯一副驚魂未定的神色,“你說這樣的天才,他憑什麽就寫不出話劇來?”


    丁玲玲哼了一聲,“那也未必!話劇可不比別的藝術形式,建國以來,總共能有多少話劇流傳下來?寫的倒是不少,可又有幾個成名的?還不都是演了幾場就再也不演了!”


    她雖然這麽說,還是低頭翻看起手中的劇本來。


    於是,等到郭大路來到話劇團後,第一個提出問題的就是丁玲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郭大炮的文娛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江入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江入海並收藏郭大炮的文娛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