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終結不敗神話的理由, 不外乎是上杉謙信的某場戰爭勝利贏得莫名其妙。
蘆屋道滿一直喜歡壓“高風險”, 數百年來的第一場賭局勝利就是上杉謙信帶迴來的。
被終結了勝利數。
這才是安倍晴明不怎麽喜歡上杉謙信的緣由。
所以,在看到言音老師把上杉謙信寫成了個女人時,安倍晴明反而有些意外的開心。
尤其, 當安倍晴明了解了上杉謙信在無數的現代作品裏都被寫成了個女人後, 賭局輸給蘆屋道滿的些許怨氣也平複了。
這些事情也沒有告訴沈韻的必要。
安倍晴明是這麽考慮的。
而沈韻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了伊麗莎白女王哪兒。
女王陛下的父親,當年在娶第三個妻子時,曾經為了妻子的相貌和畫像不符而大發雷霆, 甚至將負責操辦結婚事宜的克倫威爾先生丟進了倫敦塔等待斬頭。
不知道是可惜還是走運, 在砍克倫威爾的頭之前,女王陛下的父親就先死了。
死因據說是挺丟人的事情, 宮中檔案的記錄也隻有女王和總管知道, 但是宮廷是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別說在宮廷裏打轉的那些顯赫貴族們了, 就連各國的大使也在半天之內就收到了七八條國王死因的不同說法。
這些說法之多,完全可以讓各國的大使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理由匯報給自己宣誓效忠的國家。
而女王在上任後的前幾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父親丟到倫敦塔裏的那些犯人們的情況再審核一遍。
克倫威爾不隻是犯了“欺君”的過錯。
女王陛下記得自己還是伊麗莎白公主的時候,曾經在宮廷裏遇到過克倫威爾。
這個鐵匠的兒子,出身低微到塵埃離去的男人,是女王父親的掌璽大臣, 他擁有著這個國家至高的權利——
“是國王的密友”。
要知道,在五十年前, “出身低微”這件事根本無法逆轉。
除非發生大戰爭,立下巨大的功勳,否則不可能從一介平民或者是騎士和騎士隨從一躍成為貴族。
哪怕是個小貴族, 是個鄉下貴族,也屬於階級的變更。
所以能夠提供軍功升貴族這個渠道的皇帝陛下,才會得到軍隊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和擁護力。
曾經可以角逐皇帝寶座的八家選帝侯,也在皇帝陛下各種“無可反駁”的堂皇理由麵前消失了。
他們的血脈不見了蹤影,剩下的隻有大權獨攬的皇帝一人而已。
唯一困擾帝國的俾斯麥首相的事情,就是皇帝陛下沒有合法的婚生子。
私生子麽,一國皇帝總是要有兩三個私生子五六個私生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普天之下所有的國王都是這麽做的。
除非是女王。
(哦,海對岸的那個國家就是個女王。)
俾斯麥首相心態平和的想到了這件事。
這位女王不僅釋放了自己父親判下死刑的囚犯,還恢複了對方的名譽和地位。
俾斯麥首相想到了曾經和自己交鋒過的克倫威爾。
那個男人除了選的新王後相貌平平之外,他還做了太多超過的事情。
不能逾越國王的權利。
不能違背皇帝的命令。
這是諾曼帝國的貴族們如今的生存法則。
要知道,諾曼帝國的宮廷一直處在分裂的矛盾和奇妙的統一之中。
他們既有被整個歐洲視為過於“yin亂”的浪漫詩歌故事,也有嚴肅古板的恐怖規矩和傳統,尤其是在皇帝加冕的典禮上所需要的利益和金錢的花費,都有著詳細且細致的要求。
能夠當上皇帝的人選,不是依靠父子的血緣關係。
每一任的皇帝都會從“選帝侯”家族中選擇一人繼承皇位。
擁有“選帝侯”權利的家族一共八家。
現任的諾曼皇帝,卻打破了一如往常的慣例。
皇帝陛下曾經對俾斯麥說過自己的想法。
“諾曼皇帝的頭銜是從兩千年前的諾曼時代延續而來,諾曼時代經曆了數百年的共和時代,最後被奧古斯都取而代之,之後的每一任皇帝,有些隻是擁有軍權的軍人,有些更隻是富商,不是依靠血緣卻加冕成為皇帝的人比比皆是。從最初開始,就沒有選帝侯能當皇帝的說法。”
俾斯麥首相聽著皇帝陛下的發言,隻覺得脊背上的衣服被冷汗浸透。
曆史上不是沒有喜好戰爭的偉大人物,亞曆山大大帝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征服再征服,恢複諾曼帝國帝製的奧古斯都也為諾曼帝國奪迴了艾爾特姆這個巨大糧倉的統治權。
非常遺憾的是,這個“糧倉”落到淪落於異教徒之手的地步。
相當的可悲可歎了。
即便如此,可俾斯麥首相卻有一種模糊但肯定的想法。
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陛下絕不是蘭達尼亞的諷刺話劇裏描述的那樣,是個得了梅毒的瘋子,而是個徹頭徹尾的戰爭紅利者。
戰爭必須要帶來紅利,為了紅利可以發動戰爭。
倘若帝國的人民習慣了戰爭可以獲得財富地位名譽以及想要的一切東西。
(那麽東征的聖戰也不會輸了。)
想到這裏,俾斯麥首相打了個冷顫。
“陛下,”俾斯麥首相輕聲問道,“您想發動聖戰嗎?”
“哦,我可不想給教皇打工。”
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著君前奏對的俾斯麥首相冷汗淋漓的額角,他善意的遞過去了放在抽屜裏的細亞麻編製的手絹。
俾斯麥首相接過了手帕,擦了擦額角的冷汗。
“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們該讓艾爾特姆重迴諾曼帝國的版圖了。”
忽然之間,皇帝陛下興致勃勃地說起了自己年輕時在這片大陸四處遊曆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這位皇帝陛下曾經花了大約兩年的時間,走遍了許多地方。
“紅河兩岸開滿了蓮花,那個地方風景美的如畫。”
說到這裏,皇帝陛下的臉上露出了陰鬱的神情。
他在說起艾爾特姆的風景時,是興奮又輕鬆的,而說起接下去的事情時,他又顯得極為惱怒。
“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異教徒的建築隨處可見。”
皇帝陛下的露出了極為殘忍的表情。
“我不能忍受那群異教徒統治這個地方。”
俾斯麥首相斟酌著用詞,輕聲問道:“陛下,您認為……”
“我想拿迴艾爾特姆。”說起曾經屬於諾曼帝國一部分的艾爾特姆時,皇帝陛下沒有任何的猶豫,仿佛那不是產糧數量能夠養活半個大陸人口的富饒國家,而是一個隨手可以拿起來吃掉的小蛋糕,“首相大人,您覺得我們還需要什麽條件?”
俾斯麥首相思考了大約三刻的時間。
這麽嚴肅的事情,如果瞬間就進行迴答,皇帝陛下反而要懷疑這個答案是否有什麽嚴重的缺陷和問題。
最嚴重的事情,就是首相大人竟敢敷衍自己的皇帝。
然而,俾斯麥首相卻真的羅列出了二十一條要求。
史稱“二十一條”條約。
這個條約是俾斯麥首相和諾曼皇帝兩人之間非常有名的一個“君前奏對”的內容。
其中對“軍隊補給”和“信仰需求”等等方麵進行了需求規劃。
而諾曼帝國也確實是依靠這個“二十一條”計劃,在經曆了三年的戰爭後,重新將艾爾特姆劃入了諾曼帝國的版圖。
然而這個戰爭卻被隨軍而去的文學家們當做了一場噩夢。
砍下的異教徒的頭顱和屍體塞滿了紅河,紅河的水質發生了變化。
紅河兩岸漂浮著屍體腐爛時的屍臭,炎熱的天氣更是讓這種臭味變得讓人難以忍受。
曾經讓諾曼皇帝心曠神怡的紅河蓮花也死絕了。
這些蓮花可以說是皇帝陛下奪迴艾爾特姆理由之一。
然而蓮花也不見了。
可皇帝陛下對統治的興趣卻仍是不減。
他甚至在知道了紅河的難題後,笑著向俾斯麥首相提問:“到底要多少頭鱷魚,才能把那些異教徒的屍體吃完?”
俾斯麥首相卻困擾的不知道該如何迴答這位皇帝陛下如此殘暴的好奇心。
而在首相大人迴答之前,這位皇帝陛下又轉移了注意力。
他將目光投向了普特蘭納。
而在皇帝陛下和普特蘭納打起來之前,普特蘭納的國王卻已經湊齊了一支無畏艦隊,聲勢浩大的前去攻打蘭達尼亞了。
“我在這個國家有繼承權。”
這就是普特蘭納國王發動戰爭的理由。
可這個西方世界的皇帝國王女王之間的血緣關係一團亂,如果真要計較,女王陛下一個人就擁有所有公國的繼承權。
隻不過是排名先後的問題而已。
“無畏艦隊?”皇帝陛下看著普特蘭納的方向,“他們難道不知道,那個國家招攬了許多、許多、非常厲害的魔術師嗎?”
光是想一想無畏艦隊將會遇到的可憐遭遇,皇帝陛下就忍不住想笑。
作者有話要說: 艾爾特姆=埃及
普特蘭納=西班牙
諾曼帝國=德意誌+法國的混合體
比起異教徒,其實教皇更恨異端。
可惜皇帝和女王都是異端。
和諧期間,各種梗我就不仔細說了。
大家晚安,麽麽噠。
蘆屋道滿一直喜歡壓“高風險”, 數百年來的第一場賭局勝利就是上杉謙信帶迴來的。
被終結了勝利數。
這才是安倍晴明不怎麽喜歡上杉謙信的緣由。
所以,在看到言音老師把上杉謙信寫成了個女人時,安倍晴明反而有些意外的開心。
尤其, 當安倍晴明了解了上杉謙信在無數的現代作品裏都被寫成了個女人後, 賭局輸給蘆屋道滿的些許怨氣也平複了。
這些事情也沒有告訴沈韻的必要。
安倍晴明是這麽考慮的。
而沈韻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了伊麗莎白女王哪兒。
女王陛下的父親,當年在娶第三個妻子時,曾經為了妻子的相貌和畫像不符而大發雷霆, 甚至將負責操辦結婚事宜的克倫威爾先生丟進了倫敦塔等待斬頭。
不知道是可惜還是走運, 在砍克倫威爾的頭之前,女王陛下的父親就先死了。
死因據說是挺丟人的事情, 宮中檔案的記錄也隻有女王和總管知道, 但是宮廷是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別說在宮廷裏打轉的那些顯赫貴族們了, 就連各國的大使也在半天之內就收到了七八條國王死因的不同說法。
這些說法之多,完全可以讓各國的大使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理由匯報給自己宣誓效忠的國家。
而女王在上任後的前幾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父親丟到倫敦塔裏的那些犯人們的情況再審核一遍。
克倫威爾不隻是犯了“欺君”的過錯。
女王陛下記得自己還是伊麗莎白公主的時候,曾經在宮廷裏遇到過克倫威爾。
這個鐵匠的兒子,出身低微到塵埃離去的男人,是女王父親的掌璽大臣, 他擁有著這個國家至高的權利——
“是國王的密友”。
要知道,在五十年前, “出身低微”這件事根本無法逆轉。
除非發生大戰爭,立下巨大的功勳,否則不可能從一介平民或者是騎士和騎士隨從一躍成為貴族。
哪怕是個小貴族, 是個鄉下貴族,也屬於階級的變更。
所以能夠提供軍功升貴族這個渠道的皇帝陛下,才會得到軍隊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和擁護力。
曾經可以角逐皇帝寶座的八家選帝侯,也在皇帝陛下各種“無可反駁”的堂皇理由麵前消失了。
他們的血脈不見了蹤影,剩下的隻有大權獨攬的皇帝一人而已。
唯一困擾帝國的俾斯麥首相的事情,就是皇帝陛下沒有合法的婚生子。
私生子麽,一國皇帝總是要有兩三個私生子五六個私生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普天之下所有的國王都是這麽做的。
除非是女王。
(哦,海對岸的那個國家就是個女王。)
俾斯麥首相心態平和的想到了這件事。
這位女王不僅釋放了自己父親判下死刑的囚犯,還恢複了對方的名譽和地位。
俾斯麥首相想到了曾經和自己交鋒過的克倫威爾。
那個男人除了選的新王後相貌平平之外,他還做了太多超過的事情。
不能逾越國王的權利。
不能違背皇帝的命令。
這是諾曼帝國的貴族們如今的生存法則。
要知道,諾曼帝國的宮廷一直處在分裂的矛盾和奇妙的統一之中。
他們既有被整個歐洲視為過於“yin亂”的浪漫詩歌故事,也有嚴肅古板的恐怖規矩和傳統,尤其是在皇帝加冕的典禮上所需要的利益和金錢的花費,都有著詳細且細致的要求。
能夠當上皇帝的人選,不是依靠父子的血緣關係。
每一任的皇帝都會從“選帝侯”家族中選擇一人繼承皇位。
擁有“選帝侯”權利的家族一共八家。
現任的諾曼皇帝,卻打破了一如往常的慣例。
皇帝陛下曾經對俾斯麥說過自己的想法。
“諾曼皇帝的頭銜是從兩千年前的諾曼時代延續而來,諾曼時代經曆了數百年的共和時代,最後被奧古斯都取而代之,之後的每一任皇帝,有些隻是擁有軍權的軍人,有些更隻是富商,不是依靠血緣卻加冕成為皇帝的人比比皆是。從最初開始,就沒有選帝侯能當皇帝的說法。”
俾斯麥首相聽著皇帝陛下的發言,隻覺得脊背上的衣服被冷汗浸透。
曆史上不是沒有喜好戰爭的偉大人物,亞曆山大大帝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征服再征服,恢複諾曼帝國帝製的奧古斯都也為諾曼帝國奪迴了艾爾特姆這個巨大糧倉的統治權。
非常遺憾的是,這個“糧倉”落到淪落於異教徒之手的地步。
相當的可悲可歎了。
即便如此,可俾斯麥首相卻有一種模糊但肯定的想法。
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陛下絕不是蘭達尼亞的諷刺話劇裏描述的那樣,是個得了梅毒的瘋子,而是個徹頭徹尾的戰爭紅利者。
戰爭必須要帶來紅利,為了紅利可以發動戰爭。
倘若帝國的人民習慣了戰爭可以獲得財富地位名譽以及想要的一切東西。
(那麽東征的聖戰也不會輸了。)
想到這裏,俾斯麥首相打了個冷顫。
“陛下,”俾斯麥首相輕聲問道,“您想發動聖戰嗎?”
“哦,我可不想給教皇打工。”
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著君前奏對的俾斯麥首相冷汗淋漓的額角,他善意的遞過去了放在抽屜裏的細亞麻編製的手絹。
俾斯麥首相接過了手帕,擦了擦額角的冷汗。
“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們該讓艾爾特姆重迴諾曼帝國的版圖了。”
忽然之間,皇帝陛下興致勃勃地說起了自己年輕時在這片大陸四處遊曆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這位皇帝陛下曾經花了大約兩年的時間,走遍了許多地方。
“紅河兩岸開滿了蓮花,那個地方風景美的如畫。”
說到這裏,皇帝陛下的臉上露出了陰鬱的神情。
他在說起艾爾特姆的風景時,是興奮又輕鬆的,而說起接下去的事情時,他又顯得極為惱怒。
“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異教徒的建築隨處可見。”
皇帝陛下的露出了極為殘忍的表情。
“我不能忍受那群異教徒統治這個地方。”
俾斯麥首相斟酌著用詞,輕聲問道:“陛下,您認為……”
“我想拿迴艾爾特姆。”說起曾經屬於諾曼帝國一部分的艾爾特姆時,皇帝陛下沒有任何的猶豫,仿佛那不是產糧數量能夠養活半個大陸人口的富饒國家,而是一個隨手可以拿起來吃掉的小蛋糕,“首相大人,您覺得我們還需要什麽條件?”
俾斯麥首相思考了大約三刻的時間。
這麽嚴肅的事情,如果瞬間就進行迴答,皇帝陛下反而要懷疑這個答案是否有什麽嚴重的缺陷和問題。
最嚴重的事情,就是首相大人竟敢敷衍自己的皇帝。
然而,俾斯麥首相卻真的羅列出了二十一條要求。
史稱“二十一條”條約。
這個條約是俾斯麥首相和諾曼皇帝兩人之間非常有名的一個“君前奏對”的內容。
其中對“軍隊補給”和“信仰需求”等等方麵進行了需求規劃。
而諾曼帝國也確實是依靠這個“二十一條”計劃,在經曆了三年的戰爭後,重新將艾爾特姆劃入了諾曼帝國的版圖。
然而這個戰爭卻被隨軍而去的文學家們當做了一場噩夢。
砍下的異教徒的頭顱和屍體塞滿了紅河,紅河的水質發生了變化。
紅河兩岸漂浮著屍體腐爛時的屍臭,炎熱的天氣更是讓這種臭味變得讓人難以忍受。
曾經讓諾曼皇帝心曠神怡的紅河蓮花也死絕了。
這些蓮花可以說是皇帝陛下奪迴艾爾特姆理由之一。
然而蓮花也不見了。
可皇帝陛下對統治的興趣卻仍是不減。
他甚至在知道了紅河的難題後,笑著向俾斯麥首相提問:“到底要多少頭鱷魚,才能把那些異教徒的屍體吃完?”
俾斯麥首相卻困擾的不知道該如何迴答這位皇帝陛下如此殘暴的好奇心。
而在首相大人迴答之前,這位皇帝陛下又轉移了注意力。
他將目光投向了普特蘭納。
而在皇帝陛下和普特蘭納打起來之前,普特蘭納的國王卻已經湊齊了一支無畏艦隊,聲勢浩大的前去攻打蘭達尼亞了。
“我在這個國家有繼承權。”
這就是普特蘭納國王發動戰爭的理由。
可這個西方世界的皇帝國王女王之間的血緣關係一團亂,如果真要計較,女王陛下一個人就擁有所有公國的繼承權。
隻不過是排名先後的問題而已。
“無畏艦隊?”皇帝陛下看著普特蘭納的方向,“他們難道不知道,那個國家招攬了許多、許多、非常厲害的魔術師嗎?”
光是想一想無畏艦隊將會遇到的可憐遭遇,皇帝陛下就忍不住想笑。
作者有話要說: 艾爾特姆=埃及
普特蘭納=西班牙
諾曼帝國=德意誌+法國的混合體
比起異教徒,其實教皇更恨異端。
可惜皇帝和女王都是異端。
和諧期間,各種梗我就不仔細說了。
大家晚安,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