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大逆之言
惡女當道:我的相公是奸臣 作者:蘇染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家得知鐵騎軍的事暴露出來,不待驍王府的人去尋,急忙趕來求見。
蘇放來時恰好遇到驍王妃外出,連日來京城大事不斷,往日裏那些已經疏遠的官員開始登門,來驍王府商談事情,一待就是幾個時辰,這些變化驍王妃均是看在眼裏,隻是驍王府常年來對朝事冷漠,少許變化看在眼裏很是明顯,驍王妃不免擔憂。
驍王妃停下腳步,叫住由管家領路進府的人,“蘇將軍匆匆忙的來,是有何要事與王爺商談?”
“見過王妃。”王府主母問話,身為客人蘇放自然不可當做視而不見,安分上前行禮迴話,“隻是京城傳言的事,下官有不明之處,想向王爺請教一二。”
“京城傳言有兩樁,不知蘇將軍是為哪樁而來?”驍王妃雙手交疊在腹間,一身錦緞華服加身,華貴中帶著端莊賢淑,舉手投足間是身為皇家女眷的氣勢,平日裏的溫順在這時變得強勢起來,盯著人的眼神帶著審視與探究,隻是她端的是皇家女子該由的禮數,眸色不見一絲鋒利,卻讓人倍感壓力。
“與顧相有關。”蘇放取了個巧,咬文嚼字的迴答。
驍王妃盯著俯首稱臣,恭敬有加的人,聲色不變的凝視片刻,隨後鬆口,“去吧,莫要讓王爺久等了。”
“王妃慢走,下官告退。”
管家跟驍王妃行了個禮,帶著蘇放離開。
驍王妃目光隨著兩人走遠而移動,心思迭起,明了話中之意,逍遙城遇襲一事牽扯到了雲淺涼,基本是與顧相有關了,可誰知顧亦丞是否與鐵騎軍有關係,答得討巧而已,但這話讓驍王妃心裏有所警醒,驍王府開始插手政事,正是在顧亦丞登門之後。
她雖然不關心朝事,但後宅女眷哪個是省油的燈,變相的討好豈能瞞得過她的眼睛?隻是假裝不知而已。
驍王妃輕歎,低聲幽幽道:“希望這不是個錯誤的決定。”
聞言,身旁沉默的奴婢提醒道:“王妃,再晚些會的耽擱入宮的時辰,太後娘娘還在等著呢。”
驍王妃點頭,優雅地往外走,乘坐轎攆入宮覲見齊太後。
蘇放來得比所想的快,見到時管家帶進來的,驍王已明白消息已經傳開,在他的人到達蘇府前,蘇放聞風而來了。
“參見王爺。”跪地行禮。
“起來吧。”驍王目不斜視,對下首官員的跪拜之禮心無波動,當真是對權勢沒想法,“既然你來了,本王便確認一下,鐵騎軍的事與蘇家可有關係?”
正準備起身的蘇放聞言又跪了迴去,義正言辭的表忠心,“王爺明鑒,鐵騎軍的言論絕非蘇家從中作梗,散布出去,下官今日前來正是想告知王爺此事,沒有命令蘇家絕不會自作主張,胡亂行事,還望王爺相信下官所言。”
見蘇放著急的解釋,驍王還是把他叫起,“本王隻是確認一下,並未說是蘇家所為,你大可安心。”
聽此言,蘇放懸著的心落地,情不自禁的鬆口氣放鬆下來,與書房內的顧十八站到一處,瞥了眼一臉正色的顧十八,小心翼翼的問道:“這事是否有顧相的手筆?”
蘇放不是想要挑撥,隻是想知道其中情況,好做出相應的對策,莫要壞了事。
如今蘇家在朝中大勢已去,依仗著驍王與顧亦丞保命,蘇家行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生怕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蘇放見那些正得勢的人不得不低頭,再三琢磨衡量才開口。
“不是。”顧十八直接斷言無關,“要做,我家相爺就要全部討迴來,才不是這種小打小鬧。”
鐵騎軍所遭受的背叛與死亡,豈是三言兩語可道盡,先前一直未把鐵騎軍的聲名暴露出來,便是未打算做這些撓癢癢的行徑,而鐵騎軍對天徽帝的恨意豈會小,顧家那邊動起來天徽帝非得掉層皮不可,一看這些事不敢拿出實證的謠言就不是顧家人所為,擺明是知道些許消息借風生事。
“不過……”顧十八話鋒一轉,樂嗬嗬說:“依現狀而言,相爺未出手阻止,兩位最好適度處置。”
若沒顧家那邊的撒手不管,哪能讓別人鑽空子?
“若不阻止謠言愈演愈烈造成的後果,誰能擔得起?”驍王蹙眉,對顧家的做法十分不滿,朝局動蕩,要是牽扯出帝位的問題,萬宋將亂成何種地步可想而知,“不管事實如何,這件事必須處置,再任其發展,無需外人動手,萬宋怕是要先亂了。”
顧十八不以為意,直抒己見,大不敬的駁了驍王的話,“這難道不是皇上自作自受嗎?”
驍王眉頭皺的更緊了,蘇放眼角餘光打量著旁邊不怕死的少年郎,後背開始冒冷汗。
“我雖對目前朝局不甚明了,但論大局,皇上此舉便是不妥。這次好在逍遙城不同與其他城池,且相爺在那裏,若是換做其他地方,必定傷亡慘重,身為一國之君,罔顧百姓生死,文武百官均縱容皇上所為,豈非讓皇上認為自己無錯,日後再做出這種事,萬宋百姓該如何自處?常言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而今不過是點傳言,讓皇上嚐嚐自身所種的苦果,卻得來殺一儆百的下場,是用百姓鮮血為皇上收拾爛攤子?”顧十八慷慨陳詞,稚氣還未完全褪去的臉龐緊繃著,少年獨有的果敢與勇氣在他身上流露出來。
驍王無言以對,他常年不插手朝政,便是不想看著萬宋皇族被外力所顛覆,說白了是他自己懦弱,空有大義,卻不曾為百姓做過任何事。
蘇放看著上座的驍王臉色難看,不由緊張地咽咽口水,勸道:“王爺,顧少俠還小,不懂政事,說出話還望您別放在心上。”
顧十八唇角嘲諷的彎了彎,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可我不覺得自己有說錯,這些話確實大逆不道,可誰敢說這不是事實。在百姓生死與帝王聲名麵前,你們大多數人選擇了維護帝王的聲譽,但沒了民心,僅憑官員能支撐起一個國家?”
蘇放來時恰好遇到驍王妃外出,連日來京城大事不斷,往日裏那些已經疏遠的官員開始登門,來驍王府商談事情,一待就是幾個時辰,這些變化驍王妃均是看在眼裏,隻是驍王府常年來對朝事冷漠,少許變化看在眼裏很是明顯,驍王妃不免擔憂。
驍王妃停下腳步,叫住由管家領路進府的人,“蘇將軍匆匆忙的來,是有何要事與王爺商談?”
“見過王妃。”王府主母問話,身為客人蘇放自然不可當做視而不見,安分上前行禮迴話,“隻是京城傳言的事,下官有不明之處,想向王爺請教一二。”
“京城傳言有兩樁,不知蘇將軍是為哪樁而來?”驍王妃雙手交疊在腹間,一身錦緞華服加身,華貴中帶著端莊賢淑,舉手投足間是身為皇家女眷的氣勢,平日裏的溫順在這時變得強勢起來,盯著人的眼神帶著審視與探究,隻是她端的是皇家女子該由的禮數,眸色不見一絲鋒利,卻讓人倍感壓力。
“與顧相有關。”蘇放取了個巧,咬文嚼字的迴答。
驍王妃盯著俯首稱臣,恭敬有加的人,聲色不變的凝視片刻,隨後鬆口,“去吧,莫要讓王爺久等了。”
“王妃慢走,下官告退。”
管家跟驍王妃行了個禮,帶著蘇放離開。
驍王妃目光隨著兩人走遠而移動,心思迭起,明了話中之意,逍遙城遇襲一事牽扯到了雲淺涼,基本是與顧相有關了,可誰知顧亦丞是否與鐵騎軍有關係,答得討巧而已,但這話讓驍王妃心裏有所警醒,驍王府開始插手政事,正是在顧亦丞登門之後。
她雖然不關心朝事,但後宅女眷哪個是省油的燈,變相的討好豈能瞞得過她的眼睛?隻是假裝不知而已。
驍王妃輕歎,低聲幽幽道:“希望這不是個錯誤的決定。”
聞言,身旁沉默的奴婢提醒道:“王妃,再晚些會的耽擱入宮的時辰,太後娘娘還在等著呢。”
驍王妃點頭,優雅地往外走,乘坐轎攆入宮覲見齊太後。
蘇放來得比所想的快,見到時管家帶進來的,驍王已明白消息已經傳開,在他的人到達蘇府前,蘇放聞風而來了。
“參見王爺。”跪地行禮。
“起來吧。”驍王目不斜視,對下首官員的跪拜之禮心無波動,當真是對權勢沒想法,“既然你來了,本王便確認一下,鐵騎軍的事與蘇家可有關係?”
正準備起身的蘇放聞言又跪了迴去,義正言辭的表忠心,“王爺明鑒,鐵騎軍的言論絕非蘇家從中作梗,散布出去,下官今日前來正是想告知王爺此事,沒有命令蘇家絕不會自作主張,胡亂行事,還望王爺相信下官所言。”
見蘇放著急的解釋,驍王還是把他叫起,“本王隻是確認一下,並未說是蘇家所為,你大可安心。”
聽此言,蘇放懸著的心落地,情不自禁的鬆口氣放鬆下來,與書房內的顧十八站到一處,瞥了眼一臉正色的顧十八,小心翼翼的問道:“這事是否有顧相的手筆?”
蘇放不是想要挑撥,隻是想知道其中情況,好做出相應的對策,莫要壞了事。
如今蘇家在朝中大勢已去,依仗著驍王與顧亦丞保命,蘇家行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生怕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蘇放見那些正得勢的人不得不低頭,再三琢磨衡量才開口。
“不是。”顧十八直接斷言無關,“要做,我家相爺就要全部討迴來,才不是這種小打小鬧。”
鐵騎軍所遭受的背叛與死亡,豈是三言兩語可道盡,先前一直未把鐵騎軍的聲名暴露出來,便是未打算做這些撓癢癢的行徑,而鐵騎軍對天徽帝的恨意豈會小,顧家那邊動起來天徽帝非得掉層皮不可,一看這些事不敢拿出實證的謠言就不是顧家人所為,擺明是知道些許消息借風生事。
“不過……”顧十八話鋒一轉,樂嗬嗬說:“依現狀而言,相爺未出手阻止,兩位最好適度處置。”
若沒顧家那邊的撒手不管,哪能讓別人鑽空子?
“若不阻止謠言愈演愈烈造成的後果,誰能擔得起?”驍王蹙眉,對顧家的做法十分不滿,朝局動蕩,要是牽扯出帝位的問題,萬宋將亂成何種地步可想而知,“不管事實如何,這件事必須處置,再任其發展,無需外人動手,萬宋怕是要先亂了。”
顧十八不以為意,直抒己見,大不敬的駁了驍王的話,“這難道不是皇上自作自受嗎?”
驍王眉頭皺的更緊了,蘇放眼角餘光打量著旁邊不怕死的少年郎,後背開始冒冷汗。
“我雖對目前朝局不甚明了,但論大局,皇上此舉便是不妥。這次好在逍遙城不同與其他城池,且相爺在那裏,若是換做其他地方,必定傷亡慘重,身為一國之君,罔顧百姓生死,文武百官均縱容皇上所為,豈非讓皇上認為自己無錯,日後再做出這種事,萬宋百姓該如何自處?常言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而今不過是點傳言,讓皇上嚐嚐自身所種的苦果,卻得來殺一儆百的下場,是用百姓鮮血為皇上收拾爛攤子?”顧十八慷慨陳詞,稚氣還未完全褪去的臉龐緊繃著,少年獨有的果敢與勇氣在他身上流露出來。
驍王無言以對,他常年不插手朝政,便是不想看著萬宋皇族被外力所顛覆,說白了是他自己懦弱,空有大義,卻不曾為百姓做過任何事。
蘇放看著上座的驍王臉色難看,不由緊張地咽咽口水,勸道:“王爺,顧少俠還小,不懂政事,說出話還望您別放在心上。”
顧十八唇角嘲諷的彎了彎,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可我不覺得自己有說錯,這些話確實大逆不道,可誰敢說這不是事實。在百姓生死與帝王聲名麵前,你們大多數人選擇了維護帝王的聲譽,但沒了民心,僅憑官員能支撐起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