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尊者安坐在團蒲之上,微笑而淡定的望著善妙尼。“化劫五行,土、木、水、火四行易得,金行卻是難尋。”
“那又如何?”顯然善妙尼的心情並不太好。
“善妙莫惱,且聽貧僧慢慢道來。”阿難尊者見善妙尼有些生氣,趕緊把事情的原委倒了出來。
“據貧僧所知,天庭封神後沒多久,各宗門就開始商議化劫之事,隻因金行化劫者未定,一直拖延著,直到孫猴子的出世。”
“孫猴子乃天地靈猴,先天金行之身,自然是最佳人選。孫猴子的師傅菩提祖師,也是橫空出世,眾人皆不知其來由,其實與我佛門大有淵源。因此,孫猴子雖非我佛門指派,卻與佛門弟子無二。”
“至於龍族,龍族源遠流長,非我等能盡知。僅就龍族目前的勢力而言,也有資格參與主持化劫之事。”
“其一,龍族人員眾多,龍族子弟遍布佛、道各大宗門,佛門的八部天龍、道家的黃龍一係、天庭的禦龍一族都是影響深遠的。其二,龍族與主導天地氣運的人族氣脈相連,更被東土大唐尊為祖神,這是各大宗門最為忌憚的一點。其三,龍族法寶眾多,化劫五行的成長離不開龍族的支持。盡管龍族一直潛光隱耀,但是龍族不斷膨脹的實力仍然難以避開有心人的眼睛。龍族是無法被忽視的。”
善妙尼聽完阿難尊者的解說,有如春風從湖麵掠過,其麵容飄起了微笑:“取經五人,倒真有些福緣,可喜可賀。”
“善妙此言差矣!”
聽到阿難尊者對善妙尼的稱唿,運用元神在外偷窺的朱悟緣心中,湧上一種古怪的感覺。但善妙尼本人卻並無異常,隻是以期待的眼神瞄了阿難尊者一眼。
“善妙應當對封神之劫的始末有所了解,可知封神劫的化劫之人飛熊何在?”
善妙尼對封神之事知道的確實不少,隻聽她說道:“封神之後,飛熊薑子牙享盡了位極人臣的人間之福;後來,迴到天庭,掌管打神鞭,巡遊眾神部,賞有‘諸神迴避’的威福。難道此事有假?”
“倒也不假。玉清聖人賜薑子牙打神鞭,許之以超越眾神的權柄,此事人神共知。但是,飛熊一無封號,二無部眾,其本身修為低微,自己連個修行道場都沒有,如何服眾?封神後不到兩百年,飛熊就已經銷聲匿跡,想必是自個藏起來潛修去了!”
這飛熊薑子牙明顯就是一化劫的工具嘛,用完就丟到一邊了!朱悟緣開始為自己的將來擔憂了!
阿難尊者跟著揭開了一個大秘密:“善妙有所不知,所謂化劫之人,不過是與量劫之劫運相連之人,其結下的未必是善緣,也可能是惡果。”
一旁偷窺的朱悟緣被驚嚇到了,阿難尊者這句話比蠍子精的倒馬樁還要厲害,老朱的心神感覺到了一絲刺痛。
但善妙尼並沒有太強烈的觸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阿難尊者的話隻是讓她皺了皺那對清秀的眉毛:“原來如此。”
“、、、、、、”
“、、、、、、”
“善妙可知,這些年來貧僧因受佛祖佛旨未曾清閑,不能與善妙共參禪妙,心神境界有如枯水,不得半點生機啊!貧僧常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很顯然,在朱山緣思考時,阿難尊者已經轉移了話題。聽到阿難尊者來了這麽一句禪詩,老朱越發覺得古怪。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早在老朱還是活著的朱山緣時就聽過了。全詩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老朱記得是一個西藏和尚寫的,好象還是個教宗、*什麽的。看來,佛家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有事實根據的。至於阿難尊者和善妙尼,兩者的關係肯定也大有玄妙。
盡管阿難尊者把善妙尼與如來相提並論,但善妙尼好象並不領情:“尊者今日何以得閑?不用監察化劫五行?”
麵對佛門密友的詰問,阿難尊者真個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已經滔滔不絕的說將起來:
“化劫五行取經成功,各大宗門首腦籌劃之事已經有了一個善果;以後之事,隻能靜待天道演化,等待量劫的運轉。然而,這些年來,未見劫運端倪,反倒是我佛門被那化劫五行攪得不能安寧!”
“那化劫五人,先是奪了貧僧大師兄的寶貝,接著連孔雀明王的五色神光也陰了去,最近,竟還打壞了貧僧大師兄的法身。化劫五行還牽連了好些佛尊、菩薩,可說是整個靈山都被驚動了!”
“如今,二師兄被罰在後山補陣,孫猴子受了佛祖一掌下落不明,那豬八戒躲在私密空間不出頭,小白龍被囚禁在羅漢陣中;那沙悟淨到是有福緣,被佛祖傳了修煉真身之法,正自在的修煉呢。”
孫悟空被如來打了一掌?
朱悟緣聽到這裏,開始為他的猴哥擔憂起來。孫悟空在西遊之前被如來壓了五百年都沒事,如今熔煉了金行混沌神光,又修煉了深海一族的煉身之法,應該不會有事吧?
阿難尊者還在繼續:“這般情況下,還需貧僧監察化劫五行麽?所以貧僧向佛祖交迴佛旨,佛祖也就恩準了。這一得閑,貧僧就尋善妙來了。懇請善妙大開方便之門,與貧僧共參玄妙禪法。”
善妙尼沒有直接迴到阿難尊者,沉默了一會,接著合起了玉蔥般的十指,輕啟紅唇,吟唱道:“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阿難尊者聞言心花怒放,僧袍飄飛中掏出一物來,正是老朱非常熟識的紫金缽。阿難尊者把紫金缽擱置在兩人中間,眉開眼笑,朗聲吟唱道:“大地生靈幹欲死,求卿霖雨漫遮天。善妙尊者,請入缽!”
不論朱悟緣是如何看待佛門的,但他已經肯定阿難尊者與善妙尼之間有什麽。
清淨喜佛曾向老朱解釋過什麽是“方便之門”,未必是佛門正宗的理解之道,但應該不會相差太遠。何況“春在枝頭已十分”這話,聽來怎麽也覺得象是“春心蕩漾”的唿喚。至於“求卿霖雨”,就更加明顯了。
依照老朱的理解,這阿難尊者與善妙尼說是在論禪,還不如講是在談情說愛。不過,談情說愛達到這種境界,不說是前無古人,但絕對稱得上是精彩絕倫。阿難尊者不愧被稱為佛門“知聞第一”,讓人不得不佩服萬分!
一聲“請入缽”之後,阿難尊者和善妙尼相繼進入了紫金缽,在朱山緣的神識裏消失了。
“那又如何?”顯然善妙尼的心情並不太好。
“善妙莫惱,且聽貧僧慢慢道來。”阿難尊者見善妙尼有些生氣,趕緊把事情的原委倒了出來。
“據貧僧所知,天庭封神後沒多久,各宗門就開始商議化劫之事,隻因金行化劫者未定,一直拖延著,直到孫猴子的出世。”
“孫猴子乃天地靈猴,先天金行之身,自然是最佳人選。孫猴子的師傅菩提祖師,也是橫空出世,眾人皆不知其來由,其實與我佛門大有淵源。因此,孫猴子雖非我佛門指派,卻與佛門弟子無二。”
“至於龍族,龍族源遠流長,非我等能盡知。僅就龍族目前的勢力而言,也有資格參與主持化劫之事。”
“其一,龍族人員眾多,龍族子弟遍布佛、道各大宗門,佛門的八部天龍、道家的黃龍一係、天庭的禦龍一族都是影響深遠的。其二,龍族與主導天地氣運的人族氣脈相連,更被東土大唐尊為祖神,這是各大宗門最為忌憚的一點。其三,龍族法寶眾多,化劫五行的成長離不開龍族的支持。盡管龍族一直潛光隱耀,但是龍族不斷膨脹的實力仍然難以避開有心人的眼睛。龍族是無法被忽視的。”
善妙尼聽完阿難尊者的解說,有如春風從湖麵掠過,其麵容飄起了微笑:“取經五人,倒真有些福緣,可喜可賀。”
“善妙此言差矣!”
聽到阿難尊者對善妙尼的稱唿,運用元神在外偷窺的朱悟緣心中,湧上一種古怪的感覺。但善妙尼本人卻並無異常,隻是以期待的眼神瞄了阿難尊者一眼。
“善妙應當對封神之劫的始末有所了解,可知封神劫的化劫之人飛熊何在?”
善妙尼對封神之事知道的確實不少,隻聽她說道:“封神之後,飛熊薑子牙享盡了位極人臣的人間之福;後來,迴到天庭,掌管打神鞭,巡遊眾神部,賞有‘諸神迴避’的威福。難道此事有假?”
“倒也不假。玉清聖人賜薑子牙打神鞭,許之以超越眾神的權柄,此事人神共知。但是,飛熊一無封號,二無部眾,其本身修為低微,自己連個修行道場都沒有,如何服眾?封神後不到兩百年,飛熊就已經銷聲匿跡,想必是自個藏起來潛修去了!”
這飛熊薑子牙明顯就是一化劫的工具嘛,用完就丟到一邊了!朱悟緣開始為自己的將來擔憂了!
阿難尊者跟著揭開了一個大秘密:“善妙有所不知,所謂化劫之人,不過是與量劫之劫運相連之人,其結下的未必是善緣,也可能是惡果。”
一旁偷窺的朱悟緣被驚嚇到了,阿難尊者這句話比蠍子精的倒馬樁還要厲害,老朱的心神感覺到了一絲刺痛。
但善妙尼並沒有太強烈的觸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阿難尊者的話隻是讓她皺了皺那對清秀的眉毛:“原來如此。”
“、、、、、、”
“、、、、、、”
“善妙可知,這些年來貧僧因受佛祖佛旨未曾清閑,不能與善妙共參禪妙,心神境界有如枯水,不得半點生機啊!貧僧常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很顯然,在朱山緣思考時,阿難尊者已經轉移了話題。聽到阿難尊者來了這麽一句禪詩,老朱越發覺得古怪。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早在老朱還是活著的朱山緣時就聽過了。全詩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老朱記得是一個西藏和尚寫的,好象還是個教宗、*什麽的。看來,佛家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有事實根據的。至於阿難尊者和善妙尼,兩者的關係肯定也大有玄妙。
盡管阿難尊者把善妙尼與如來相提並論,但善妙尼好象並不領情:“尊者今日何以得閑?不用監察化劫五行?”
麵對佛門密友的詰問,阿難尊者真個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已經滔滔不絕的說將起來:
“化劫五行取經成功,各大宗門首腦籌劃之事已經有了一個善果;以後之事,隻能靜待天道演化,等待量劫的運轉。然而,這些年來,未見劫運端倪,反倒是我佛門被那化劫五行攪得不能安寧!”
“那化劫五人,先是奪了貧僧大師兄的寶貝,接著連孔雀明王的五色神光也陰了去,最近,竟還打壞了貧僧大師兄的法身。化劫五行還牽連了好些佛尊、菩薩,可說是整個靈山都被驚動了!”
“如今,二師兄被罰在後山補陣,孫猴子受了佛祖一掌下落不明,那豬八戒躲在私密空間不出頭,小白龍被囚禁在羅漢陣中;那沙悟淨到是有福緣,被佛祖傳了修煉真身之法,正自在的修煉呢。”
孫悟空被如來打了一掌?
朱悟緣聽到這裏,開始為他的猴哥擔憂起來。孫悟空在西遊之前被如來壓了五百年都沒事,如今熔煉了金行混沌神光,又修煉了深海一族的煉身之法,應該不會有事吧?
阿難尊者還在繼續:“這般情況下,還需貧僧監察化劫五行麽?所以貧僧向佛祖交迴佛旨,佛祖也就恩準了。這一得閑,貧僧就尋善妙來了。懇請善妙大開方便之門,與貧僧共參玄妙禪法。”
善妙尼沒有直接迴到阿難尊者,沉默了一會,接著合起了玉蔥般的十指,輕啟紅唇,吟唱道:“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阿難尊者聞言心花怒放,僧袍飄飛中掏出一物來,正是老朱非常熟識的紫金缽。阿難尊者把紫金缽擱置在兩人中間,眉開眼笑,朗聲吟唱道:“大地生靈幹欲死,求卿霖雨漫遮天。善妙尊者,請入缽!”
不論朱悟緣是如何看待佛門的,但他已經肯定阿難尊者與善妙尼之間有什麽。
清淨喜佛曾向老朱解釋過什麽是“方便之門”,未必是佛門正宗的理解之道,但應該不會相差太遠。何況“春在枝頭已十分”這話,聽來怎麽也覺得象是“春心蕩漾”的唿喚。至於“求卿霖雨”,就更加明顯了。
依照老朱的理解,這阿難尊者與善妙尼說是在論禪,還不如講是在談情說愛。不過,談情說愛達到這種境界,不說是前無古人,但絕對稱得上是精彩絕倫。阿難尊者不愧被稱為佛門“知聞第一”,讓人不得不佩服萬分!
一聲“請入缽”之後,阿難尊者和善妙尼相繼進入了紫金缽,在朱山緣的神識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