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軍的弱點是移動不便,在移動中不能凝聚神將戰體,而且每次凝聚神將戰體都需要五到十分鍾。
再加上神軍的攻擊距離隻有靈弩的一半,這就使得神軍在靈弩的威脅下基本沒有靠近城池的可能。
所以現在擺在鄧憶麵前的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徹底摧毀關導城的靈弩。
二是幹掉關導城內的神軍,如果關導城沒有神軍,則逍遙的神軍可以相互交替,硬抗著接近,隻要觸及到關導城,那麽逍遙就算是贏了。
不過這顯然不大可能,倭國天朝防範嚴密,不會給鄧憶機會的。
因而鄧憶選擇了第一條路。
靈弩咆哮,日夜不停,雙方又進入了消耗戰。
關導城的城牆越來越破,在沒有間歇的高強戰鬥中,修複根本力不從心。
反觀逍遙這邊,雖然隻是臨時城牆,但修補起來反而更加容易。隻要某段城牆損壞到一定程度,就會用空間裝備整段裝走,然後換上一段全新的放在上麵。
破損的拿到後麵精心修補,很快又能滿血複活,重新拿到前線去用。
所以自始至終,逍遙的靈弩戰力基本保持全盛狀態,關導城的靈弩戰力卻節節衰退,不過五天的功夫,就折損了一半。
不是關導城沒有更多的靈弩補充,隻是城牆和箭塔損毀,實在沒地方擺放了。
“怎麽辦?”小泉純賜掃視下方,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
下方將領一個個低頭不語,垂頭喪氣。這個問題每時每刻都環繞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想了無數辦法,結果都一一被否決。
城外的敵軍防守嚴密,四麵都有臨時城牆包裹,雖然除了正麵的城牆牢不可破,其它三麵城牆都比較矮小單薄,隻有三十米高,二十米寬,但也絕不是那麽輕易就能突破的,畢竟敵軍的實力擺在那裏。
“八嘎,你們難道就沒話可說嗎?”小泉純賜猛地一拍桌子咆哮了起來。
“要不……我們求援吧?”有人猶豫的提議道。
“求援,然後呢?敵軍沒有援軍嗎?”小泉純賜一句話懟了迴去,那人頓時縮迴脖子不敢再說了。
“決戰吧!”一旁的副帥說道。
“理由!”小泉純賜眉頭緊鎖,思索了片刻說道。
“越耗越不利,除非我們真的求援。但除了空戰部隊,最快的援軍也要將近一個月才能趕到。我們東麵的城牆恐怕堅持不了那麽長的時間。”副帥平淡的說道,好像關導城的勝敗與他無關一樣。
其實時間趕不上才是小泉純賜不向天皇求援的真正原因之一,眼前的形勢他心裏一清二楚。
“是啊,再拖下去恐怕會造成士氣低迷,於決戰更加不利啊。”其它將領附和道。
決戰,勝敗難料啊!
小泉純賜有些猶豫,現在雙方的真正實力都還在雲裏霧裏,讓人看不透。
決戰,他早就有過這樣的考慮,但是敵軍始終處在強勢地位,而且咄咄逼人,這就讓他更加顧忌了,因而他始終下不了決戰的決心。
見小泉純賜還在猶豫,副帥又冷冷道:“不決戰,我們就永遠看不透敵人,丟掉關導城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作為的丟掉了關導城。”
副帥始終注視著小泉純賜,似乎將他的心思都看穿了一般。
小泉純賜心裏一震,說道:“明天決戰!”副帥說得沒錯,勝敗終究逃不過這一場,而最快就是最合適的時機,越拖勝算越低。
而且,他真的很需要副帥的這個解釋,一個看似非常合理的解釋。
首先開戰的永遠是空戰,天才朦朦亮,雙方的機關鳥就緊急升空,然後在關導城和逍遙大軍的營地上空瘋狂廝殺。
既然是決戰,那麽自然是全力以赴,關導城不再保留,將僅剩的兩百萬機關鳥全部派遣了出來。而逍遙的出戰數量更多,達到了三百萬的規模。
盡管數量上有巨大的優勢,但這一次的情況有所不同。
因為戰場集中在很小的範圍內,誰也不敢分開,誰也不敢退卻,同時參與戰鬥隻有最前麵的一部分,所以數量上的優勢並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不過戰況卻是前所未有的激烈,除了用弓箭相互射殺,還有大量將士悍不畏死,在機關鳥受損後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直接駕駛機關鳥進行衝撞,使出同歸於盡的打法。
天空上箭落如雨,機關鳥下起了餃子,下方也沒有閑著。
關導城南北兩麵城牆上的城門全部打開,無數兵馬湧出,然後繞一個彎,向逍遙的營地南北兩麵逼近。
倭國天朝主動決戰,一下子就讓雙方的位置倒置,成了關導城攻城,逍遙守城的局麵。
雖然有些出乎意料,但鄧憶樂見其成,說道:“關導城的主將還有些魄力,這麽快就主動尋求決戰了。不過也好,能省不少時間。”
“現在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候,按理說關導城應該再堅持一些時間才對。畢竟整個天朝力量的調動,需要不少時間。”丁易望著關導城不斷湧動的大軍,若有所思的說道。
“我覺得關導城就是一個棄子,一個拖延時間的棄子。但小泉純賜肯定不願意當棄子,所以他隻能冒險一搏,勝了前途光明,敗了還是棄子的命運。怎麽算都比在城裏耗著強,不是嗎?”向毅笑著說道。
“那就要看那位天皇的肚量了。”公輸晴跟著笑道。
“不管如何,這一戰隻能勝不能敗,你們趕緊下去做準備吧。”鄧憶命令道。
“末將告退。”幾位神軍主將立即躬身退走,迴到了自己所屬的神軍中。
“掌門,現在米國、寒國、越欄等國區都有異動,我怕在倭國區會有一場大會戰。”見其他人都走了,汪寧予靠近過來,挨著鄧憶說道。
“再正常不過了。我們仇怨那麽深,他們畢竟是一個國家,不會那麽容易屈服的。而且他們很清楚,我的目標絕不僅限於倭國,如果有機會將我拒之門外自然是最好的。”
鄧憶對汪寧予說的事情心中了然,他更加清楚,一旦逍遙限在倭國,其它國家肯定會蜂擁而至,落井下石,趁虛而入誰都會。
再加上神軍的攻擊距離隻有靈弩的一半,這就使得神軍在靈弩的威脅下基本沒有靠近城池的可能。
所以現在擺在鄧憶麵前的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徹底摧毀關導城的靈弩。
二是幹掉關導城內的神軍,如果關導城沒有神軍,則逍遙的神軍可以相互交替,硬抗著接近,隻要觸及到關導城,那麽逍遙就算是贏了。
不過這顯然不大可能,倭國天朝防範嚴密,不會給鄧憶機會的。
因而鄧憶選擇了第一條路。
靈弩咆哮,日夜不停,雙方又進入了消耗戰。
關導城的城牆越來越破,在沒有間歇的高強戰鬥中,修複根本力不從心。
反觀逍遙這邊,雖然隻是臨時城牆,但修補起來反而更加容易。隻要某段城牆損壞到一定程度,就會用空間裝備整段裝走,然後換上一段全新的放在上麵。
破損的拿到後麵精心修補,很快又能滿血複活,重新拿到前線去用。
所以自始至終,逍遙的靈弩戰力基本保持全盛狀態,關導城的靈弩戰力卻節節衰退,不過五天的功夫,就折損了一半。
不是關導城沒有更多的靈弩補充,隻是城牆和箭塔損毀,實在沒地方擺放了。
“怎麽辦?”小泉純賜掃視下方,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
下方將領一個個低頭不語,垂頭喪氣。這個問題每時每刻都環繞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想了無數辦法,結果都一一被否決。
城外的敵軍防守嚴密,四麵都有臨時城牆包裹,雖然除了正麵的城牆牢不可破,其它三麵城牆都比較矮小單薄,隻有三十米高,二十米寬,但也絕不是那麽輕易就能突破的,畢竟敵軍的實力擺在那裏。
“八嘎,你們難道就沒話可說嗎?”小泉純賜猛地一拍桌子咆哮了起來。
“要不……我們求援吧?”有人猶豫的提議道。
“求援,然後呢?敵軍沒有援軍嗎?”小泉純賜一句話懟了迴去,那人頓時縮迴脖子不敢再說了。
“決戰吧!”一旁的副帥說道。
“理由!”小泉純賜眉頭緊鎖,思索了片刻說道。
“越耗越不利,除非我們真的求援。但除了空戰部隊,最快的援軍也要將近一個月才能趕到。我們東麵的城牆恐怕堅持不了那麽長的時間。”副帥平淡的說道,好像關導城的勝敗與他無關一樣。
其實時間趕不上才是小泉純賜不向天皇求援的真正原因之一,眼前的形勢他心裏一清二楚。
“是啊,再拖下去恐怕會造成士氣低迷,於決戰更加不利啊。”其它將領附和道。
決戰,勝敗難料啊!
小泉純賜有些猶豫,現在雙方的真正實力都還在雲裏霧裏,讓人看不透。
決戰,他早就有過這樣的考慮,但是敵軍始終處在強勢地位,而且咄咄逼人,這就讓他更加顧忌了,因而他始終下不了決戰的決心。
見小泉純賜還在猶豫,副帥又冷冷道:“不決戰,我們就永遠看不透敵人,丟掉關導城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作為的丟掉了關導城。”
副帥始終注視著小泉純賜,似乎將他的心思都看穿了一般。
小泉純賜心裏一震,說道:“明天決戰!”副帥說得沒錯,勝敗終究逃不過這一場,而最快就是最合適的時機,越拖勝算越低。
而且,他真的很需要副帥的這個解釋,一個看似非常合理的解釋。
首先開戰的永遠是空戰,天才朦朦亮,雙方的機關鳥就緊急升空,然後在關導城和逍遙大軍的營地上空瘋狂廝殺。
既然是決戰,那麽自然是全力以赴,關導城不再保留,將僅剩的兩百萬機關鳥全部派遣了出來。而逍遙的出戰數量更多,達到了三百萬的規模。
盡管數量上有巨大的優勢,但這一次的情況有所不同。
因為戰場集中在很小的範圍內,誰也不敢分開,誰也不敢退卻,同時參與戰鬥隻有最前麵的一部分,所以數量上的優勢並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不過戰況卻是前所未有的激烈,除了用弓箭相互射殺,還有大量將士悍不畏死,在機關鳥受損後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直接駕駛機關鳥進行衝撞,使出同歸於盡的打法。
天空上箭落如雨,機關鳥下起了餃子,下方也沒有閑著。
關導城南北兩麵城牆上的城門全部打開,無數兵馬湧出,然後繞一個彎,向逍遙的營地南北兩麵逼近。
倭國天朝主動決戰,一下子就讓雙方的位置倒置,成了關導城攻城,逍遙守城的局麵。
雖然有些出乎意料,但鄧憶樂見其成,說道:“關導城的主將還有些魄力,這麽快就主動尋求決戰了。不過也好,能省不少時間。”
“現在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候,按理說關導城應該再堅持一些時間才對。畢竟整個天朝力量的調動,需要不少時間。”丁易望著關導城不斷湧動的大軍,若有所思的說道。
“我覺得關導城就是一個棄子,一個拖延時間的棄子。但小泉純賜肯定不願意當棄子,所以他隻能冒險一搏,勝了前途光明,敗了還是棄子的命運。怎麽算都比在城裏耗著強,不是嗎?”向毅笑著說道。
“那就要看那位天皇的肚量了。”公輸晴跟著笑道。
“不管如何,這一戰隻能勝不能敗,你們趕緊下去做準備吧。”鄧憶命令道。
“末將告退。”幾位神軍主將立即躬身退走,迴到了自己所屬的神軍中。
“掌門,現在米國、寒國、越欄等國區都有異動,我怕在倭國區會有一場大會戰。”見其他人都走了,汪寧予靠近過來,挨著鄧憶說道。
“再正常不過了。我們仇怨那麽深,他們畢竟是一個國家,不會那麽容易屈服的。而且他們很清楚,我的目標絕不僅限於倭國,如果有機會將我拒之門外自然是最好的。”
鄧憶對汪寧予說的事情心中了然,他更加清楚,一旦逍遙限在倭國,其它國家肯定會蜂擁而至,落井下石,趁虛而入誰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