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請看那座假山,我發一刀,如果道友有信心,我們便正式切磋一次,如何?”李文信指著院中的假山說道。
“甚好。”鄧憶拜謝,這氣度,讓他心悅誠服,實在是無話可說了。
李文信點了點頭,說道:“那就請道友看仔細了。”
話音一落,李文信頭頂便浮現一把讓人無法直視的飛刀,這把飛刀長約三寸,不是真正的刀,而是由武道意誌凝聚而成,幾近實體。
看著這把飛刀,鄧憶感覺眼睛刺痛,淚水都不由自主的往外湧,就好像在眼睛裏摸了辣椒一樣。但是他毫不在乎,內力運轉,壓下所有不適,緊緊盯著李文信的一舉一動。
一旁的李博翰隻是瞟了一眼,就捂著眼睛轉到了一邊,根本無法繼續看下去,眼淚嘀嗒嘀嗒的往下落,怎麽也止不住。
李文信伸手一招,頭頂上的飛刀緩緩飛起,落在他的手中,這就是他的武器,他的武功已經到了不假外物的境地。
僅此一點,就比現在的鄧憶高明。
這是在向挑戰者展示實力,目的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死傷,所以李文信沒有絲毫留手,飛刀在他的手中越來越亮,他在積蓄力量,他要全力以赴,否則就有可能誤導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後果。
時間流逝,對鄧憶來說現在的時間特別慢,好像被拉長了十幾倍,他傾注全部的精力,感受著李文信散發的每一絲武道波動。
“去!”
十幾息過去,隻聽李文信輕吐一聲,把手一揮,然後飛刀消失,假山也在同一時間消失,兩者似乎沒有時間差。
鄧憶心中駭然,這速度未免太快了,如果不事先做好準備,沒有人可以躲得開,也沒有人可以擋得下。
假山消失了,沒有聲響,沒有殘渣,什麽都沒有留下,隻有一片扭曲的空間在那裏,取代了假山的位置,就好像空間都要在那一刀之下破碎了一般。
正是這一刀,當年道尊知難而退,甘拜下風,三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刀又精進了一絲,隻是到了李文信現在的武功境界,似乎已經到了極致,再無前路。
這對一生追求武道的李文信來說,是莫大的遺憾,他始終堅信武道的路可以更遠,隻是他沒有找到打破避障的方法罷了。
“不知鄧道友如何抉擇?”李文信注視著鄧憶,既希望他能堅持一戰,又希望他能知難而退。
李文信渴望與真正的頂級高手一戰,但自他習武有成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機會,一是能作為對手的人太少了,九州江湖中隻有道尊一人有這個資格。
但是他當年主動挑戰道尊,道尊卻選擇知難而退,唯留惋惜。
二是因為李家飛刀不適切磋的特性,讓他幾乎從不主動發起挑戰,他唯一主動挑戰的就是那個知難而退的道尊。
所以當鄧憶發出挑戰的氣機時,李文信心裏興奮得難以抑製,充滿放手一戰的渴望。
但他心裏又感到害怕,萬一傷了人家性命怎麽辦?如此年紀就有如此可怕的修為,當是萬年難得的武學奇才,若是在自己手中有個什麽意外,豈不要悔恨一輩子?
鄧憶並不知道李文信心裏的矛盾,他還沉浸在剛才那驚世一刀中。
“還請李道友養精蓄銳,鄧某在這裏等你。”鄧憶斬釘截鐵道。
“好!三日之後。”李文信忍不住大喝一聲,然後滿麵紅光的迴到了屋裏。
鄧憶則盤膝而坐,細細感悟李文信剛才的那一刀,尚未正麵交手,僅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了一眼,就對他的武道有很大的觸動,獲益良多。
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就算死一次,也必須一戰。
有人要挑戰李文信,這個消息對李家來說不亞於是一場地震,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震驚得合不攏嘴。不過這個消息僅限於在李家高層流傳,並沒有對外公布。
轉眼三天過去。
李家依山而建,在山坳裏有一個小型湖泊,名曰洗刀湖,是李家弟子平日修煉飛刀的場所。這天李家清空了洗刀湖周圍的族人,隻留了為數不多的親族和一些重點培養的好苗子。
湖中鄧憶和李文信兩人相隔百丈,踏波而立,氣勢磅礴,節節攀升。開始時湖麵清風拂麵,波光粼粼,繼而風停波靜,水平如鏡,最後又瞬間爆發,風雲色變,波濤洶湧。
狂暴的氣勢將湖水推開,形成一個上千米的巨大坑洞,兩人腳踏虛空,緩緩升起,空氣和湖水被攪動,化作兩道直徑數百米的天柱,相互碰撞,相互碾壓,半分都不肯退讓。
轟……轟……轟……
可怕的轟鳴聲一聲接著一聲,就像要天塌地陷了一般,震響上百裏,讓人聽了頭昏眼花,站都站不穩。
一旁觀看的李家人全都悚然驚色,嚇得連連後退,不敢接近交戰的中心。
李文信的飛刀已經被捏在手中,光芒越來越亮,讓人無法直視。鄧憶的太極圖先有數十丈大小,然後慢慢縮小,最後直到不足一掌大小,被他雙手虛抱在胸前。
這是怎樣的一刀,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它的可怕,不可躲閃,不可抵擋,讓人心生絕望。這一刀還沒有出手,鄧憶就已經心神搖曳,如風中燭火,隨時有熄滅的可能,就連雙手都在顫抖,太極圖的運轉都有一絲絲的阻滯。
但是他的心底裏有一股執念在掙紮。
逍遙,自在,這才是我所追求的,無論是誰,都不可以讓我低頭,無論是誰,都不足以讓我畏懼,無論是誰,我都要戰勝,我要掌控自己,逍遙自在!
鄧憶在心裏呐喊,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麵,將自己對武道的領悟瞬息過了一遍,突然有種融會貫通的感覺,畫麵最終定格在鑄神訣輪迴篇的符文上。
這些符文突然像是活過來了一般,扭曲遊動,無數的武道感悟噴湧而出,讓鄧憶感到詭異的是,細細一思念,這些武道感悟都是他自己的,但在這一刻噴湧出來,卻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一種玄之又玄,升華了的感覺。
“甚好。”鄧憶拜謝,這氣度,讓他心悅誠服,實在是無話可說了。
李文信點了點頭,說道:“那就請道友看仔細了。”
話音一落,李文信頭頂便浮現一把讓人無法直視的飛刀,這把飛刀長約三寸,不是真正的刀,而是由武道意誌凝聚而成,幾近實體。
看著這把飛刀,鄧憶感覺眼睛刺痛,淚水都不由自主的往外湧,就好像在眼睛裏摸了辣椒一樣。但是他毫不在乎,內力運轉,壓下所有不適,緊緊盯著李文信的一舉一動。
一旁的李博翰隻是瞟了一眼,就捂著眼睛轉到了一邊,根本無法繼續看下去,眼淚嘀嗒嘀嗒的往下落,怎麽也止不住。
李文信伸手一招,頭頂上的飛刀緩緩飛起,落在他的手中,這就是他的武器,他的武功已經到了不假外物的境地。
僅此一點,就比現在的鄧憶高明。
這是在向挑戰者展示實力,目的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死傷,所以李文信沒有絲毫留手,飛刀在他的手中越來越亮,他在積蓄力量,他要全力以赴,否則就有可能誤導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後果。
時間流逝,對鄧憶來說現在的時間特別慢,好像被拉長了十幾倍,他傾注全部的精力,感受著李文信散發的每一絲武道波動。
“去!”
十幾息過去,隻聽李文信輕吐一聲,把手一揮,然後飛刀消失,假山也在同一時間消失,兩者似乎沒有時間差。
鄧憶心中駭然,這速度未免太快了,如果不事先做好準備,沒有人可以躲得開,也沒有人可以擋得下。
假山消失了,沒有聲響,沒有殘渣,什麽都沒有留下,隻有一片扭曲的空間在那裏,取代了假山的位置,就好像空間都要在那一刀之下破碎了一般。
正是這一刀,當年道尊知難而退,甘拜下風,三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刀又精進了一絲,隻是到了李文信現在的武功境界,似乎已經到了極致,再無前路。
這對一生追求武道的李文信來說,是莫大的遺憾,他始終堅信武道的路可以更遠,隻是他沒有找到打破避障的方法罷了。
“不知鄧道友如何抉擇?”李文信注視著鄧憶,既希望他能堅持一戰,又希望他能知難而退。
李文信渴望與真正的頂級高手一戰,但自他習武有成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機會,一是能作為對手的人太少了,九州江湖中隻有道尊一人有這個資格。
但是他當年主動挑戰道尊,道尊卻選擇知難而退,唯留惋惜。
二是因為李家飛刀不適切磋的特性,讓他幾乎從不主動發起挑戰,他唯一主動挑戰的就是那個知難而退的道尊。
所以當鄧憶發出挑戰的氣機時,李文信心裏興奮得難以抑製,充滿放手一戰的渴望。
但他心裏又感到害怕,萬一傷了人家性命怎麽辦?如此年紀就有如此可怕的修為,當是萬年難得的武學奇才,若是在自己手中有個什麽意外,豈不要悔恨一輩子?
鄧憶並不知道李文信心裏的矛盾,他還沉浸在剛才那驚世一刀中。
“還請李道友養精蓄銳,鄧某在這裏等你。”鄧憶斬釘截鐵道。
“好!三日之後。”李文信忍不住大喝一聲,然後滿麵紅光的迴到了屋裏。
鄧憶則盤膝而坐,細細感悟李文信剛才的那一刀,尚未正麵交手,僅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了一眼,就對他的武道有很大的觸動,獲益良多。
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就算死一次,也必須一戰。
有人要挑戰李文信,這個消息對李家來說不亞於是一場地震,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震驚得合不攏嘴。不過這個消息僅限於在李家高層流傳,並沒有對外公布。
轉眼三天過去。
李家依山而建,在山坳裏有一個小型湖泊,名曰洗刀湖,是李家弟子平日修煉飛刀的場所。這天李家清空了洗刀湖周圍的族人,隻留了為數不多的親族和一些重點培養的好苗子。
湖中鄧憶和李文信兩人相隔百丈,踏波而立,氣勢磅礴,節節攀升。開始時湖麵清風拂麵,波光粼粼,繼而風停波靜,水平如鏡,最後又瞬間爆發,風雲色變,波濤洶湧。
狂暴的氣勢將湖水推開,形成一個上千米的巨大坑洞,兩人腳踏虛空,緩緩升起,空氣和湖水被攪動,化作兩道直徑數百米的天柱,相互碰撞,相互碾壓,半分都不肯退讓。
轟……轟……轟……
可怕的轟鳴聲一聲接著一聲,就像要天塌地陷了一般,震響上百裏,讓人聽了頭昏眼花,站都站不穩。
一旁觀看的李家人全都悚然驚色,嚇得連連後退,不敢接近交戰的中心。
李文信的飛刀已經被捏在手中,光芒越來越亮,讓人無法直視。鄧憶的太極圖先有數十丈大小,然後慢慢縮小,最後直到不足一掌大小,被他雙手虛抱在胸前。
這是怎樣的一刀,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它的可怕,不可躲閃,不可抵擋,讓人心生絕望。這一刀還沒有出手,鄧憶就已經心神搖曳,如風中燭火,隨時有熄滅的可能,就連雙手都在顫抖,太極圖的運轉都有一絲絲的阻滯。
但是他的心底裏有一股執念在掙紮。
逍遙,自在,這才是我所追求的,無論是誰,都不可以讓我低頭,無論是誰,都不足以讓我畏懼,無論是誰,我都要戰勝,我要掌控自己,逍遙自在!
鄧憶在心裏呐喊,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麵,將自己對武道的領悟瞬息過了一遍,突然有種融會貫通的感覺,畫麵最終定格在鑄神訣輪迴篇的符文上。
這些符文突然像是活過來了一般,扭曲遊動,無數的武道感悟噴湧而出,讓鄧憶感到詭異的是,細細一思念,這些武道感悟都是他自己的,但在這一刻噴湧出來,卻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一種玄之又玄,升華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