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興道:“難道觀世音菩薩叫你新生了?”
“哎,你說對了,觀世音菩薩許我借屍還魂,恰好鷹嘴山下一位七十五歲的在家修行的張善人去世了,他一生獨生,沒有後人,觀世音菩薩答應向酆都大帝求情,讓我借助張善人的遺體還魂,我現在的身體是一個善人的身體。所以我得承諾觀世音菩薩,不做惡事了。”
張道興道:“既是如此,那麽我們還算誌同道合,我們撮土為香,跪拜結盟吧!”
苟老道說:“用不著撮土為香了,我這兒帶來了香蠟紙燭,還有雞血酒呢!”
他將香蠟點燃插在泥土之上,又燒化了一些紙,表示敬重天地眾神,於是一笑大師、張道興、苟老道、賽伯溫一齊跪在地上。他們各自報姓名後,然後一齊拱手說道:“我等眾位一齊啟告天地眾神,結為異姓兄弟,共商反清滅洋大計,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生死與共,天地為證。”說完,四人一齊起來,賽伯溫將雞血酒瓶的酒分別倒上四杯,給每人一杯,大家一舉杯相碰,然後一口氣喝下四杯酒。
張道興笑道:“我們四人都說出年齡來,好相互稱唿,四人都說出了年齡,一笑大師七十五歲,為大哥,張道興三十八歲,為老二,苟老道三十七歲,為老三,賽伯溫三十六歲為老四。
自此以張道興的八卦掌與一笑大師的天道教結為同盟,在東觀場、老君場、黃林場一帶大力發展教徒,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以練神拳結交朋友,在圍觀群眾中表演各種神奇的武術。其實這些神奇的武術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硬氣功、金鍾罩、鐵布衫罷了,並非天神附體產生的神力,可是當時的百姓文化素質很低,最容易受人愚弄而已。
薑伯和帶著二十名捕快來到東觀場,住在鄉公所大樓的客房裏。第二天薑伯和與鄉長蒲明輝、鄉隊副易鮮成商議,薑伯和道:“近來八卦教、天道教橫行鄉裏,他們秘密串連,召收一大批教徒,圖謀不軌,你們一定要協助我破獲。”鄉隊副易鮮成道:“我們保安隊隻有十人隊了,全憑著捕頭調度就是。”
鄉隊副相當於副鄉長,隻不過那時不設副鄉長而已,除了鄉長之外,鄉上有十來個保安隊員,鄉長任隊長,副隊長就叫鄉隊副,這些人都吃皇糧,拿少量薪金。
鄉長說:“薑捕頭來此抓捕拳匪,我非常歡迎。不然這些拳匪一鬧事,他們就會組織拳民抗糧抗捐抗稅,搞得我一天焦頭爛額。不過,我們鄉公所的確沒有那麽大能耐,清剿那些拳匪,還得薑捕頭多出力,我們隻能在錢糧方麵給予適當補助。”
薑伯和道:“感謝蒲鄉長與易隊副對我們的支持,我當盡心盡力將這件事辦妥,不負眾望。”
薑伯和帶捕快來到東觀場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圖山寨張道興與一笑大師耳裏。
一天,一笑大師召集張道興、苟老道、賽伯溫商議道:“近聞順慶府的名捕頭薑伯和帶了一大隊捕快來到東觀場,專門捉拿我等四弟兄,大家說我們當如何對付?”
苟老道說:“薑伯和是氈子壩五雷掌大俠薑玉貴的兒子,他與我們有過節,我們的頭領何霸天就是被他殺死的,這個人文韜武略都行,我們可要小心呀!”
一笑大師道:“薑伯和倒底有多少本事?”
賽伯溫道:“聽說薑伯和已練成五雷神掌,可以隔空雷鳴閃電式擊人。”
一笑大師道:“唷,這麽厲害呀,五雷神掌,我隻是聽傳聞。”
張道興道:“管他什麽功夫,他幫官府,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兩個教派聯合,還對付不了他嗎?”
一笑大師道:“不過我們得謹慎行事,因為薑伯和的後盾是官府,我們現在之力不是與官府對抗的時候呀!”
再說薑伯和住進東觀鄉公所之後,派捕快四處探訪八卦教與天道教的拳匪之首領。
這天,一個叫唐曉亮的捕快迴來向薑伯和報告,說道:“薑捕頭,我打聽到八卦教與天道教的拳匪匪首潛伏在圖山寨,他們利用圖山寨的有利地理形勢,聚眾為匪,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呀!”
薑伯和道:“對呀,圖山寨曾經是張獻忠住過的寨子,全寨分布很寬,圍牆相連,共有四十八道寨門,把圖山寨建築得非常堅固壯觀。張獻忠兵占領順慶時,還修建了文昌廟,現在還留下了文昌門遺跡呢!”
唐曉亮道:“薑捕頭,明日我與你去闖一闖圖山寨好嗎?”
薑伯和心想,唐曉亮在捕快中武功算高強的一個,又會飛簷走壁術,於是說道:“好吧,我們今天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明日一早我們就上圖山寨。”
“這才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吧,就這樣定了吧!”唐曉亮道。
第二天一大早,薑伯和與唐曉亮喬妝成皮貨商進山收皮貨。薑伯和衣著華麗,穿一身蘭色的綢緞長袍,頭上盤著大辮子。唐曉亮隻有二十七歲,穿一身黑色短衣衫,肩上挑一擔竹筐,竹筐裏放著幾張狐狸皮。他們走出東觀場,走了十五裏路程,便到了圖山腳,剛要登山,突然從歧路來了一個黑衣女郎,身披黑衣披肩,頭上大辮子直拖腰背。這個黑衣女子上前,對唐曉亮道:“小哥,請問上圖山寨走哪條路?”
唐曉亮道:“你一個姑娘怎麽到處亂串,你可知道圖山寨是什麽地方?”
“什麽地方,該不是虎狼窩吧!”
“你恰恰說對了,這圖山寨比虎狼還厲害呀!”
“怎麽我沒聽說過,我舅舅就住在圖山寨。”
薑伯和覺得蹊蹺,這個女子舅舅住在圖山寨,還要問路,莫非是圖山寨拳匪們派下山的探子,便說道:“姑娘,你不必裝了,你是明知故問嘛!”
黑衣女子見薑伯和約四十來歲,便說道:“大叔,我確實不知上山之路,因為我娘年青時就帶我遠離這兒,現在我是受我娘所托,迴來拜訪我舅父的。”
唐曉亮說道:“既是如此,我們到圖山寨收皮貨,我們結伴同行,好不好?”
“好呀!”黑衣女子高興得蹦蹦跳跳地說道:“我又有機會結實一個朋友了。”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登上一個矮山梁,走了三裏多路程,發現有五六戶人家。
薑伯和為了喬裝得非常像,於是就在這五六戶人家中收購了十六張狐狸皮、山羊皮與牛皮。薑伯和等三人走到圖山湖邊,正遇著兩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圍坐在一個大相棋棋盤邊下棋。薑伯和走近,隻見上圖山的路上出現一個木牌坊,左邊寫上:“楚界漢河分明。”右邊寫:“上山入湖清楚。”橫額是“看誰勝負。”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正要入木牌坊登石梯上圖山,突然兩個下棋人一躍,落在薑伯和前麵,攔住去路。
一個漢子說道:“過客,你沒看清楚木牌上的對聯嗎?”
薑伯和道:“怎麽沒看見,隻不過我們要趕路,進山多收一些皮貨而已。”
另一個漢子說:“過客,我們這兒的規矩是若要上山,必須下贏兩盤殘棋,否則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得躍過此木牌坊。”
薑伯和問道:“什麽殘棋呀?”
唐曉亮道:“薑捕頭,這裏有一個相棋盤,盤上布好一盤殘棋呀!”
薑伯和道:“啊,可是我是個武夫,不懂琴棋書畫,怎麽辦?”
唐曉亮道:“若論下棋,我是高手,讓我來與這兩位長者對局吧!”
一個漢子說:“不,應該對兩局,兩局都贏,就讓你們過去,兩局都輸,你們都不得過去,兩局一勝一負,那就比武,打得過我們就過去。”
薑伯和心裏想,哪有這種賭法,可是沒法,隻好說:“好,就這樣辦吧!”
這兩個漢子外號分別叫天光、地明,唐明亮坐在棋盤上,首先與天光對奕。一盤殘棋,紅方三卒將黑方將圍住,黑方隻有一車保駕,唐曉亮走紅方,很快勝了天光一局。接著唐曉亮對奕地明,紅方雙馬一卒圍住黑方將,黑方隻有兩炮一土保護將,唐曉亮仍然先走紅方,結馬,這一局敗了。
總的來說,算是一勝一負,根據約定,唐曉亮與薑伯和要打贏了天光與地明,才能上山。薑伯和對天光說道:“請二位高人高抬貴手,我們還有生意要作,無法在山下擔擱了。”
天光道:“我這兒的規矩從來沒有任何人來破壞,你們能破壞嗎?”
唐曉亮道:“好吧,大丈夫從來是以義氣為先!”
薑伯和與唐曉亮隻好拉開架勢,天光與地明從行囊中取出一盞燈,這燈用玻璃罩住,叫叫光明燈。天光與地明一手拿出光明燈,一手拿大刀,來對付薑伯和與唐曉亮兩人的赤手空拳。他們滿以為毫無問題,氣勢洶洶地*刀亂砍。薑伯和雙掌掄武像風一樣快,天光與地明的大刀一點兒也近不了身。唐曉亮也身手不凡,動作如風馳電掣般快。
不一會兒,天光與地明已大累,唿唿喘氣,天光、地明使了個眼神,他們扳動光明燈內機關,燈內打火石將火打燃,然後將光明燈點燃,光明燃成了耀眼的白熾燈,頓時照得薑伯和與唐曉亮眼睛都睜不開。薑伯和見狀不對,向空中一躍,可是唐曉亮動作遲緩了一下,被地明用大刀在肩頭一拍,唐曉亮踉踉蹌蹌,一下掉下圖山湖。
原來天光地明並不是要存心殺害他們,而是要阻止他們山。唐曉亮不會遊泳,在水中掙紮,這時從遠處遊來一隻大鱷魚,張開大大的嘴巴,要來噬唐曉亮的腿。唐曉亮驚慌萬分,高唿救命。
那站在一旁的黑衣女子見薑伯和、唐曉亮與天光地明惡鬥,卻冷眼旁觀。她突然見唐曉亮受鱷魚威脅,便一個縱步,飛到湖的上空,順手拋出十顆喪門釘,有兩顆釘住鱷魚大嘴,八顆從鱷魚頭一直釘到尾,每顆喪門釘有五六寸長,鱷魚中了十顆喪門釘,不一會兒鮮血染紅了湖水,鱷魚斃命了。
黑衣女子從身上取下絲袋拋向唐曉亮,唐曉亮抓住絲袋,黑衣女子向上一升,唐曉亮被拉出水麵。隨著黑衣女子飛上山去,薑伯和這時也從空中落下,他們三人仍然結伴而行。他在山梁上走著走著,突然前麵坐著一個頭發蓬鬆,胡須淩亂的老頭,坐在路中,手中握了一條打狗棒。
薑伯和上前施禮道:“老伯,我們要進山做皮貨生意,請老伯讓開一條路。”
蓬鬆頭發老頭道:“你們為什麽要殺死我的鱷魚?這鱷魚是我用兩根金條買迴來,放在圖山湖的。”
黑衣女子上前拱手道:“老伯,鱷魚是我殺死的,因為……”
“我不管你什麽因為不因為……”蓬鬆頭發老頭發怒,舉起打狗棒便打。這打狗棒原有三十六套棍法,動作極其複雜,揮舞起來險象重生。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三人一起對付這個蓬鬆頭發老頭,隻見這老頭動作靈敏,招式怪異,遠遠勝過金庸描述的洪七公。原來他就憑一套熟練的打狗棒法,橫闖江湖,真是無人可敵。
薑伯和本想使出絕學五雷神拳,可是他畢竟與這遭老頭子無大過節,隻好赤手空拳對付這個老頭。薑伯和他們鬥著鬥著,突然從空中傳來一個聲音,“唷,傅洪山,今日我們終於有緣來相見了。”
這個遭老頭忙放下打狗棒,一個騰挪,跳出五丈多遠,見一個五十多歲打扮十分漂亮的女人站在路旁。
傅洪山上前問道:“歐陽妹,你怎麽今日才來到圖山呀!”
那個女人說道:“傅洪山,你在二十二年前拋棄了我,我不得不帶女兒一路逃荒,遠到川西,那日子也本夠我們難過呀!”
這時黑衣女子上前叫了一聲:“媽,你怎麽不知不覺跟在女兒後麵呀!”
“我不是要你去尋你舅舅嗎?尋著沒有?”
“媽,這兒處處設關,我們才過了一兩關,不知山上還有多少關呀!”
“哎,你說對了,觀世音菩薩許我借屍還魂,恰好鷹嘴山下一位七十五歲的在家修行的張善人去世了,他一生獨生,沒有後人,觀世音菩薩答應向酆都大帝求情,讓我借助張善人的遺體還魂,我現在的身體是一個善人的身體。所以我得承諾觀世音菩薩,不做惡事了。”
張道興道:“既是如此,那麽我們還算誌同道合,我們撮土為香,跪拜結盟吧!”
苟老道說:“用不著撮土為香了,我這兒帶來了香蠟紙燭,還有雞血酒呢!”
他將香蠟點燃插在泥土之上,又燒化了一些紙,表示敬重天地眾神,於是一笑大師、張道興、苟老道、賽伯溫一齊跪在地上。他們各自報姓名後,然後一齊拱手說道:“我等眾位一齊啟告天地眾神,結為異姓兄弟,共商反清滅洋大計,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生死與共,天地為證。”說完,四人一齊起來,賽伯溫將雞血酒瓶的酒分別倒上四杯,給每人一杯,大家一舉杯相碰,然後一口氣喝下四杯酒。
張道興笑道:“我們四人都說出年齡來,好相互稱唿,四人都說出了年齡,一笑大師七十五歲,為大哥,張道興三十八歲,為老二,苟老道三十七歲,為老三,賽伯溫三十六歲為老四。
自此以張道興的八卦掌與一笑大師的天道教結為同盟,在東觀場、老君場、黃林場一帶大力發展教徒,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以練神拳結交朋友,在圍觀群眾中表演各種神奇的武術。其實這些神奇的武術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硬氣功、金鍾罩、鐵布衫罷了,並非天神附體產生的神力,可是當時的百姓文化素質很低,最容易受人愚弄而已。
薑伯和帶著二十名捕快來到東觀場,住在鄉公所大樓的客房裏。第二天薑伯和與鄉長蒲明輝、鄉隊副易鮮成商議,薑伯和道:“近來八卦教、天道教橫行鄉裏,他們秘密串連,召收一大批教徒,圖謀不軌,你們一定要協助我破獲。”鄉隊副易鮮成道:“我們保安隊隻有十人隊了,全憑著捕頭調度就是。”
鄉隊副相當於副鄉長,隻不過那時不設副鄉長而已,除了鄉長之外,鄉上有十來個保安隊員,鄉長任隊長,副隊長就叫鄉隊副,這些人都吃皇糧,拿少量薪金。
鄉長說:“薑捕頭來此抓捕拳匪,我非常歡迎。不然這些拳匪一鬧事,他們就會組織拳民抗糧抗捐抗稅,搞得我一天焦頭爛額。不過,我們鄉公所的確沒有那麽大能耐,清剿那些拳匪,還得薑捕頭多出力,我們隻能在錢糧方麵給予適當補助。”
薑伯和道:“感謝蒲鄉長與易隊副對我們的支持,我當盡心盡力將這件事辦妥,不負眾望。”
薑伯和帶捕快來到東觀場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圖山寨張道興與一笑大師耳裏。
一天,一笑大師召集張道興、苟老道、賽伯溫商議道:“近聞順慶府的名捕頭薑伯和帶了一大隊捕快來到東觀場,專門捉拿我等四弟兄,大家說我們當如何對付?”
苟老道說:“薑伯和是氈子壩五雷掌大俠薑玉貴的兒子,他與我們有過節,我們的頭領何霸天就是被他殺死的,這個人文韜武略都行,我們可要小心呀!”
一笑大師道:“薑伯和倒底有多少本事?”
賽伯溫道:“聽說薑伯和已練成五雷神掌,可以隔空雷鳴閃電式擊人。”
一笑大師道:“唷,這麽厲害呀,五雷神掌,我隻是聽傳聞。”
張道興道:“管他什麽功夫,他幫官府,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兩個教派聯合,還對付不了他嗎?”
一笑大師道:“不過我們得謹慎行事,因為薑伯和的後盾是官府,我們現在之力不是與官府對抗的時候呀!”
再說薑伯和住進東觀鄉公所之後,派捕快四處探訪八卦教與天道教的拳匪之首領。
這天,一個叫唐曉亮的捕快迴來向薑伯和報告,說道:“薑捕頭,我打聽到八卦教與天道教的拳匪匪首潛伏在圖山寨,他們利用圖山寨的有利地理形勢,聚眾為匪,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呀!”
薑伯和道:“對呀,圖山寨曾經是張獻忠住過的寨子,全寨分布很寬,圍牆相連,共有四十八道寨門,把圖山寨建築得非常堅固壯觀。張獻忠兵占領順慶時,還修建了文昌廟,現在還留下了文昌門遺跡呢!”
唐曉亮道:“薑捕頭,明日我與你去闖一闖圖山寨好嗎?”
薑伯和心想,唐曉亮在捕快中武功算高強的一個,又會飛簷走壁術,於是說道:“好吧,我們今天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明日一早我們就上圖山寨。”
“這才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吧,就這樣定了吧!”唐曉亮道。
第二天一大早,薑伯和與唐曉亮喬妝成皮貨商進山收皮貨。薑伯和衣著華麗,穿一身蘭色的綢緞長袍,頭上盤著大辮子。唐曉亮隻有二十七歲,穿一身黑色短衣衫,肩上挑一擔竹筐,竹筐裏放著幾張狐狸皮。他們走出東觀場,走了十五裏路程,便到了圖山腳,剛要登山,突然從歧路來了一個黑衣女郎,身披黑衣披肩,頭上大辮子直拖腰背。這個黑衣女子上前,對唐曉亮道:“小哥,請問上圖山寨走哪條路?”
唐曉亮道:“你一個姑娘怎麽到處亂串,你可知道圖山寨是什麽地方?”
“什麽地方,該不是虎狼窩吧!”
“你恰恰說對了,這圖山寨比虎狼還厲害呀!”
“怎麽我沒聽說過,我舅舅就住在圖山寨。”
薑伯和覺得蹊蹺,這個女子舅舅住在圖山寨,還要問路,莫非是圖山寨拳匪們派下山的探子,便說道:“姑娘,你不必裝了,你是明知故問嘛!”
黑衣女子見薑伯和約四十來歲,便說道:“大叔,我確實不知上山之路,因為我娘年青時就帶我遠離這兒,現在我是受我娘所托,迴來拜訪我舅父的。”
唐曉亮說道:“既是如此,我們到圖山寨收皮貨,我們結伴同行,好不好?”
“好呀!”黑衣女子高興得蹦蹦跳跳地說道:“我又有機會結實一個朋友了。”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登上一個矮山梁,走了三裏多路程,發現有五六戶人家。
薑伯和為了喬裝得非常像,於是就在這五六戶人家中收購了十六張狐狸皮、山羊皮與牛皮。薑伯和等三人走到圖山湖邊,正遇著兩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圍坐在一個大相棋棋盤邊下棋。薑伯和走近,隻見上圖山的路上出現一個木牌坊,左邊寫上:“楚界漢河分明。”右邊寫:“上山入湖清楚。”橫額是“看誰勝負。”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正要入木牌坊登石梯上圖山,突然兩個下棋人一躍,落在薑伯和前麵,攔住去路。
一個漢子說道:“過客,你沒看清楚木牌上的對聯嗎?”
薑伯和道:“怎麽沒看見,隻不過我們要趕路,進山多收一些皮貨而已。”
另一個漢子說:“過客,我們這兒的規矩是若要上山,必須下贏兩盤殘棋,否則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得躍過此木牌坊。”
薑伯和問道:“什麽殘棋呀?”
唐曉亮道:“薑捕頭,這裏有一個相棋盤,盤上布好一盤殘棋呀!”
薑伯和道:“啊,可是我是個武夫,不懂琴棋書畫,怎麽辦?”
唐曉亮道:“若論下棋,我是高手,讓我來與這兩位長者對局吧!”
一個漢子說:“不,應該對兩局,兩局都贏,就讓你們過去,兩局都輸,你們都不得過去,兩局一勝一負,那就比武,打得過我們就過去。”
薑伯和心裏想,哪有這種賭法,可是沒法,隻好說:“好,就這樣辦吧!”
這兩個漢子外號分別叫天光、地明,唐明亮坐在棋盤上,首先與天光對奕。一盤殘棋,紅方三卒將黑方將圍住,黑方隻有一車保駕,唐曉亮走紅方,很快勝了天光一局。接著唐曉亮對奕地明,紅方雙馬一卒圍住黑方將,黑方隻有兩炮一土保護將,唐曉亮仍然先走紅方,結馬,這一局敗了。
總的來說,算是一勝一負,根據約定,唐曉亮與薑伯和要打贏了天光與地明,才能上山。薑伯和對天光說道:“請二位高人高抬貴手,我們還有生意要作,無法在山下擔擱了。”
天光道:“我這兒的規矩從來沒有任何人來破壞,你們能破壞嗎?”
唐曉亮道:“好吧,大丈夫從來是以義氣為先!”
薑伯和與唐曉亮隻好拉開架勢,天光與地明從行囊中取出一盞燈,這燈用玻璃罩住,叫叫光明燈。天光與地明一手拿出光明燈,一手拿大刀,來對付薑伯和與唐曉亮兩人的赤手空拳。他們滿以為毫無問題,氣勢洶洶地*刀亂砍。薑伯和雙掌掄武像風一樣快,天光與地明的大刀一點兒也近不了身。唐曉亮也身手不凡,動作如風馳電掣般快。
不一會兒,天光與地明已大累,唿唿喘氣,天光、地明使了個眼神,他們扳動光明燈內機關,燈內打火石將火打燃,然後將光明燈點燃,光明燃成了耀眼的白熾燈,頓時照得薑伯和與唐曉亮眼睛都睜不開。薑伯和見狀不對,向空中一躍,可是唐曉亮動作遲緩了一下,被地明用大刀在肩頭一拍,唐曉亮踉踉蹌蹌,一下掉下圖山湖。
原來天光地明並不是要存心殺害他們,而是要阻止他們山。唐曉亮不會遊泳,在水中掙紮,這時從遠處遊來一隻大鱷魚,張開大大的嘴巴,要來噬唐曉亮的腿。唐曉亮驚慌萬分,高唿救命。
那站在一旁的黑衣女子見薑伯和、唐曉亮與天光地明惡鬥,卻冷眼旁觀。她突然見唐曉亮受鱷魚威脅,便一個縱步,飛到湖的上空,順手拋出十顆喪門釘,有兩顆釘住鱷魚大嘴,八顆從鱷魚頭一直釘到尾,每顆喪門釘有五六寸長,鱷魚中了十顆喪門釘,不一會兒鮮血染紅了湖水,鱷魚斃命了。
黑衣女子從身上取下絲袋拋向唐曉亮,唐曉亮抓住絲袋,黑衣女子向上一升,唐曉亮被拉出水麵。隨著黑衣女子飛上山去,薑伯和這時也從空中落下,他們三人仍然結伴而行。他在山梁上走著走著,突然前麵坐著一個頭發蓬鬆,胡須淩亂的老頭,坐在路中,手中握了一條打狗棒。
薑伯和上前施禮道:“老伯,我們要進山做皮貨生意,請老伯讓開一條路。”
蓬鬆頭發老頭道:“你們為什麽要殺死我的鱷魚?這鱷魚是我用兩根金條買迴來,放在圖山湖的。”
黑衣女子上前拱手道:“老伯,鱷魚是我殺死的,因為……”
“我不管你什麽因為不因為……”蓬鬆頭發老頭發怒,舉起打狗棒便打。這打狗棒原有三十六套棍法,動作極其複雜,揮舞起來險象重生。
薑伯和、唐曉亮與黑衣女子三人一起對付這個蓬鬆頭發老頭,隻見這老頭動作靈敏,招式怪異,遠遠勝過金庸描述的洪七公。原來他就憑一套熟練的打狗棒法,橫闖江湖,真是無人可敵。
薑伯和本想使出絕學五雷神拳,可是他畢竟與這遭老頭子無大過節,隻好赤手空拳對付這個老頭。薑伯和他們鬥著鬥著,突然從空中傳來一個聲音,“唷,傅洪山,今日我們終於有緣來相見了。”
這個遭老頭忙放下打狗棒,一個騰挪,跳出五丈多遠,見一個五十多歲打扮十分漂亮的女人站在路旁。
傅洪山上前問道:“歐陽妹,你怎麽今日才來到圖山呀!”
那個女人說道:“傅洪山,你在二十二年前拋棄了我,我不得不帶女兒一路逃荒,遠到川西,那日子也本夠我們難過呀!”
這時黑衣女子上前叫了一聲:“媽,你怎麽不知不覺跟在女兒後麵呀!”
“我不是要你去尋你舅舅嗎?尋著沒有?”
“媽,這兒處處設關,我們才過了一兩關,不知山上還有多少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