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梁波斯與石仙姑帶上行囊,雙雙在空中飛行了三天,終於來到順慶城。(..tw好看的小說)


    到了順慶城府衙,他們走上石階梯,石仙姑上前將一張呈文遞與守門人,同時又給守門人懷包裏塞上一塊銀錠,說道:“差哥,請將此呈文呈給府台大人。”


    差哥手拿呈文進去了一會兒,出來說道:“府台大人正在審案爾等且稍等片刻,聽宣。”


    梁波斯與石仙姑在外麵等了半個時辰,見裏麵的差官押著幾個人走出府衙之後,然後一個差官出來說道:“梁波斯、石仙姑上公堂吧!”


    梁波斯與石仙姑被差吏帶上公堂。雙雙跪在府台大人案前。


    這位府台大人姓張,名文明,年紀五十多歲,帶上一副眼鏡,問道:“誰是梁波斯,誰是石仙姑?”


    梁波斯與石仙姑分別應道:“我是梁波斯。”“我是石仙姑。”


    張知府將驚木一拍,高聲喝道:“好你兩個盜墓賊,你們盜了墓,還想來買乖取巧,給我拿下。”


    梁波斯說道:“府台大人,你憑什麽說我倆是盜墓賊?”


    石仙姑說道:“府台大人,我們已將古墳的被盜經過,前後進行了陳述,你怎麽胡亂斷我們是盜墓賊。”


    張知府將驚木又一拍,兩邊一聲,“威虎。”


    “好吧,我給你說明白,你們的呈文我怎麽相信,前兩天我才接到蓬安縣縣衙的呈文,說一夥盜墓賊盜了許多墓,我當然相信官府公文,怎麽會相信你們的私人呈文。”


    梁波斯道:“既是蓬安縣縣衙呈文,請問呈文上是否指明我倆是盜墓賊?”張知府楞了一會兒,說道:“你們前來呈文,想必是已取出寶藏,分少量與官府,以掩人耳目而已。”


    石仙姑道:“府台大人,我們已經在呈文上說清楚了,這寶藏原封不動嘛!”


    “誰信你們的鬼話,來人呀,將這兩個盜墓賊各打三十大棍,然後關入監牢。”說罷,從簽筒抽了兩隻簽,遞與吳師爺。


    吳師爺分別交與左右兩邊頭名差役。左右兩邊各來兩位差役,提起黑漆木棍,就要來架梁波斯與石仙姑。


    梁波斯與石仙姑站在中間不動,突然梁波斯與石仙姑周圍起了一道鐵圍牆,四個差役用木棍擊打著鐵圍牆,劈啦作響,梁波斯在鐵圍牆中說道:“府台大人,你好糊塗呀,我們隻有後會有斯了。”話音剛落,鐵圍牆突然升起來,衝出府衙大門,一晃消失了。


    張文明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兩個人哪裏是人呀,簡單是神仙呀!


    當天晚上夜半時分,張文明正陪著他心愛的小妾睡覺。小妾醒來,對張文明說道:“張大人,你不是說我懷了孩子,你給我買金銀飾一副,你怎麽一直不給我買呀!”


    張文明被小妾弄醒了,說道:“金華呀,等你把孩子生下來,我一定兌現呀!”


    金華道:“張大人,正人君子應一言九鼎,我怎麽說話就猶如秤砣,不斷展砣呀!”


    張文明道:“你真想知道原因嗎?”


    “張大人,我的身子是你的,又為你懷上了種,你還不對我實話實說嗎?”


    張文明道:“金華呀,你想我五十五歲的人了,人老氣血衰弱,我很難相信你肚子裏是我的種呀,待生下孩子,如果像我,哪怕有少量長相像我,我都認了。”


    金華一聽,氣得哇哇大哭,說道:“沒有想到,你這個狠心的人,你這個老不死的男人,這樣侮辱我,你,你想帶綠帽子嗎?好吧,明天我就給你帶去。”說畢又大哭,還在床上亂蹦亂彈。


    張文明趕緊安慰道:“小妾呀,我說錯了,我向你陪不是,好不好呀,你打我好了。”張文明哄了金華好一陣子,金華終於不哭了。


    突然房內燈點亮了。


    張文明轉身一看,梁波斯手提單劍,石仙姑手拿雙劍,站在床前不遠。


    金華一看,嚇得又哇的一聲哭了。梁波斯大聲說道:“你這個賤女人,再哭我馬上宰了你。”金華馬上止住了哭聲,嚇得在床上哆嗦。


    張文明內心也很恐懼,說道:“兩位俠士,有話好說吧!”


    石仙姑道:“張文明,趕緊更衣起床,我們在外麵等你,你可別聲張,否則我的寶劍可以隔空取你性命。”


    張文明趕緊更衣起床,穿戴好後,說道:“二位俠士,有話進來好說,我這個人好商量的。”


    梁波斯與石仙姑進內屋來,梁波斯道:“張文明,告訴你吧,蓬安縣周縣令我們會過麵,也是軟豆腐,你認為我們二人怕你不怕,我們沒有大鬧公堂,是給你留麵子!”


    張文明拱手道:“二位俠士的心意本官理解,二位俠士前來,有話盡量講吧!”


    石仙姑道:“張文明,我是道士,方外之人,可是為了國家獲得一筆財富,我們不得不深夜闖府衙後院。”


    張文明道:“你們兩位俠士的作法比起江洋大盜好多了,有話直說吧!”


    梁波斯道:“我們的呈文,你仔細看了沒有?”


    張文明道:“你們呈文太長,我人老眼花,一時沒有認真閱讀。”


    石仙姑道:“你沒認真閱讀,無所謂,我們有個請求。”


    “好,講吧!”


    石仙姑道:“明白,你派出得力的捕頭和四十名捕快與我們到蓬安縣駝家鄉青林坡掘的古墳走一遭,去看一看我們是否是真的盜走了寶藏,並且將寶藏運迴府衙,目前順慶府已經鬧饑荒,你們可以用這筆金銀振災,還可以興修一些農田水利設施!”


    張文明道:“石仙姑建議甚好,我明天馬上派劉典史帶領王捕頭和捕快去一趟吧!”


    梁波斯道:“你可別忘記了獎賞我們呀!”


    張文明道:“這是應該的,你們獻了寶藏,理應獲得一筆獎賞。”


    石仙姑道:“張文明,我們明天在府衙前麵茶館等候你派來的官差。”


    “好吧,兩位俠士。”


    梁波斯與石仙姑一聲告辭,雙雙離開了張文明的臥房,出到天井,騰空飛去。


    梁波斯與石仙姑來到府衙前不遠茶館裏,和敝房下盤膝打坐,一直挨到第二天天亮。


    他們先向茶房老板點了兩碗茶喝,喝完了茶,又到臨近飯店,買了兩碗稀飯和三碟素菜。梁波斯與石仙姑剛進完早餐,迴到茶園,就現一大隊捕快向茶園走來。為的劉典史走進茶館問道:“請問二位是梁波斯、石仙姑嗎?”


    梁波斯與石仙姑站起來道:“在下正是!”


    劉典史道:“本人劉典史,這位是王捕頭,在下有禮了。”梁波斯與石仙姑還禮道:“二位是否是張府台派來的?”


    劉典史道:“正是,我們到蓬安縣駱家鄉青林坡查驗寶藏。”


    王捕頭指著後麵的馬車說道:“梁波斯、石仙姑,我們已備好馬車六架,請隨我們一道前行吧!”說罷,便與劉典史向小馬車走去,跨上馬車。


    梁波斯與石仙姑跳上劉典史和王捕快坐的小馬車前麵開路,四十名捕快跳上其餘五架馬車隨後而行。


    他們沿嘉陵江岸邊晝夜行駛,走了五天路程,終於來到青林坡不遠的嘉陵江碼頭,將馬車停在江邊。


    劉典史派人去通知地保。這時地保得知府衙派來了捕快,也帶了五十名鄉勇在青林坡山腳等候。


    等到劉典史、王捕頭與梁波斯、石仙姑步行來到大墳墓前,地保上前向劉典史拱手道:“請問差官貴姓?”


    劉典史介紹道:“在下劉典史,這位是王捕頭,這兩位是梁波斯與石仙姑。”


    地保忙將劉典史拉至一旁,問道:“劉典史,你們怎麽與山賊梁波斯在一起呀?我懷疑這墳墓是山賊梁波斯盜走的。”


    劉典史正色道:“地保,別多言語,我們與梁波斯、石仙姑一道來探寶藏,是奉張府台大人之命。”地保這時才唯唯諾諾,不再言語。


    梁波斯與石仙姑拿著燈籠帶著劉典史、王捕頭帶著十名捕快,走過墳道,到了墳墓。石仙姑現這兒增加了六個死人,說道:“這六個死人一定是想進墳室盜寶,彼此爭鬥而死。”


    梁波斯拿著燈籠一照,說道:“果真如石仙姑所言,你看這兩個人的死法。”


    大家走近一看,這兩個為穿著樸實,留有長辮,雙方都用長矛刺時宜對方胸口而死。


    劉典史歎道:“這些無恥之輩才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呀!”


    梁波斯道:“劉典史,我們繼續往裏麵走吧!”說罷,舉著燈籠,繼續往墓室內的小墓道走去。行了三十米,梁波斯道:“小心,這裏有深坑。”說罷,一躍而過,其餘眾人走到深坑也一躍而過。


    他們走了二十米,現裏麵有一個溶洞,可容十幾個人,高約三丈。梁波斯將燈籠交與劉典史,從行囊中取出張石太交的石壓匙,一越飛身至內壁大岩石上,將陰陽魚石塊拔出來,將石壓匙插進去。一扭轉後,才躍下到溶洞地上。


    這時,大岩石略略轉動,露出一道裂縫。石仙姑道:“劉典史,我們進去查看吧!”


    劉典史手拿燈籠帶著王捕頭與十名捕快先行進去,石仙姑與梁波斯隨後而至。劉典史走過二十米,進了大溶洞,用燈籠一照,果然裏麵有鏽鐵籮筐裝的十八籮金條銀錠,劉典史正高興之時,突然現前麵有死人屍體,驚叫一聲。


    梁波斯道:“劉典史,這裏麵有青蓮大師和白真信兩具死屍,他們打鬥而死,我們保留了現場。”


    劉典史道:“隻有一具死屍呀!”梁波斯與石仙姑上前,石仙姑將燈籠一照說道:“啊,青蓮大師的化骨魔掌真厲害,已經將白真信化為一大灘膿血,隻剩下一張人皮啦!”


    石仙姑這麽一說,倒令劉典史心驚肉跳,趕緊退了幾步,對王捕頭說道:“王捕頭,趕緊將墓室裏的屍體搬走,然後將十八籮筐金銀搬走。”


    王捕頭出去對地保說道:“地保趕快點起鄉勇進墓道,將七具死屍搬出墓室外,然後又命兩個鄉勇迴家拿鐵鏟、木桶將白真信的膿血屍鏟走。


    一個時辰以後,劉典史、王捕頭、梁波斯與石仙姑才將十八籮金銀一一裝入麻袋,並貼上封條,一共裝了三十麻袋。


    劉典史、梁波斯、石仙姑出來,由王捕頭帶領十名捕快,將三十麻袋金銀一一抬出墳外。


    這時地保正帶著鄉勇將墓內外九十一具死屍一一搬走,在青林坡山下荒土埋掉,形成了一個亂葬崗。


    劉典史、王捕頭帶著四十名捕快,與梁波斯、石仙姑押解著三十麻袋金條銀錠,帶到嘉陵江河邊。


    石仙姑對劉典史道:“劉典史,走旱路怕遇上劫賊,不如將金銀押上一隻大木船,然後將三十名捕快放在木船上保鏢,剩下十名捕快則趕著馬車迴去,這樣水陸並進,就保險多了。”


    劉典史道:“石仙姑真是聰明,就這樣辦吧!”


    劉典史與王捕頭雇了一隻木船,將麻袋扛上大木船,然後與梁波斯、石仙姑一起登上木船,又挑選三十名捕快上船,乘著大船行駛在嘉陵江上。另外出十名捕快分別乘著馬車返迴順慶城,由於大船到順慶是順流而下,所以一路順風,行了三天三夜,到儀鳳山。


    劉典史對船家道:“船老板,船暫時停靠儀鳳場碼頭,我等需要吃中午飯。”於是船家將船停靠在儀鳳場碼頭。


    劉典史對黃捕頭說:“王捕頭,你上岸去給岸邊那家餐館說一下,叫他煮四十四人的幹飯和炒菜四大盆,然後送上船來。”


    王捕頭帶著行囊包去了,過了約一個時辰,餐館老板爺幺四領著兩個店小二抬了一大黃桶午飯,黃桶裏麵還有一個布袋,裝有碗快。


    四個店小二各端了一大木盆炒菜。其中不外乎黃瓜加豬肉之類,上了船,船上的所有人員約四十四人就在船上吃飯。


    吃完飯後,王捕頭與幺四結算了銀錢,幺四才吩咐店小二將炊具拿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仙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白並收藏亂世仙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