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命明方禮帶著十個護衛跟隨,自己與汪鼎鎮跨馬來到南京門,這兒山勢險要,遠望金城山勝景,森林茂密,鬆柏簇擁,翠竹簇擁,遮天蔽日。
張獻忠麵對這一派秀色山色,感歎道:“朕原打算在此建京城,恐怕這一願望難實現呀!”
汪鼎鎮道:“前不久,探馬迴報說王提督與撫南王、定北王以及劉進忠、馮雙禮他們那一方麵大西軍向北展得很好,目前尚有四萬多人馬,活躍在西充、閬中一帶。平東王孫可望帶兵向金城山周圍也展得好呀!”
“哎,卿家有所不知,朕自進順慶城以後,遇滿韃子鼇魚頭,朕的運氣總是不順,損失折將不少且不說,連朕的皇後、愛妃都一個一個地戰死,朕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汪鼎鎮說道:“皇上不必為女人擔慮,女人嘛,好比人穿衣服,舊不去,新的不來呀!”
“卿家越說越不成體統了,朕想做個開明皇上,不想做個昏君。”
“皇上,臣失言,臣知罪,願受罰。”
“罰什麽呀,卿家暢所欲言,朕憑什麽罰卿家。哎,真可恨這些川民,他們到處揚言‘八大王剿四川’,毀朕的名聲,說不定朕真正動了怒,就要來個……”
“報告,皇上,鼇拜帶著一萬大軍,由孫福榮帶路,來攻打金城山了。”張獻忠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傳達兵退了下去。(..tw)
張獻忠對汪鼎鎮道:“那個孫福榮原來是圖山寨寨主,是我大西軍下的指揮使,怎麽就成了鼇魚頭的走狗。”
汪鼎鎮道:“據探馬迴報,孫福榮被鼇魚頭一箭射傷,起先也是拒不投降,後來經鼇拜派順慶府知府馬維義、總兵馬方如反複勸說,又給予優厚待遇,優待孫福榮的部下及士兵,孫福榮終於投降了,成了副總兵。”
“真可惡,這些四川山寨兵,真是信不過。”
汪鼎鎮道:“皇上,為今之計,隻有撤出金城山,向順慶府北方閬中、西充進軍,與王提督他們匯合,才是上策。”
張獻忠道:“卿家立即派傳達兵,密令平東王帶領大西軍白伏晚行,向順慶府北方撤退。”
“派不派人通知安西王和杜將軍?”
“安西王可以通知撤,可是杜絲麗的山寨兵,我們不得不防呀,萬一再出個孫福榮,我們豈不捅大漏子了。”
汪鼎鎮道:“皇上,我們應該通知杜將軍撤退,依我看杜將軍不是孫福榮那一類人。”
“好吧,就依卿家之驚言行事吧!”張獻忠道,“哎,難道我大西帝國的氣數真的就要盡了嗎?”然而張獻忠口是心非,派傳達兵秘密通知李定國立即從大丫寨撤退,並且叫李定國不得告訴杜絲婆婆的所有山寨大西軍。
當鼇拜帶領一萬人馬來到金城山腳,派探馬上金城山打探情報,探馬去了兩個多小時,迴來報告:“鼇大將軍,山上八大王的賊兵全部撤退,沒留一兵一卒。”
鼇拜騎在大黑騾馬上說道:“真奇怪呀,張賊居然撤退得這麽快,難道沒有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探馬道:“居山上的居民說,八大王是夜晚撤退的,他們不知撤到什麽地方去了。”
這時,順慶城總兵馬方如說道:“鼇大將軍,張賊很可能往打鑼寨方向撤退,因為那兒的山寨大西軍賊是杜絲麗,我的參將白仁禮正是兵敗於杜絲麗逃來順慶的。”
鼇拜道:“好吧,咱們就向打鑼寨方向進軍吧,聽說張賊還有一個安西王李定國也是逃往那個方向,我們就兵分兩路,第一路由紐祜阿魯、阿必興旺帶領五千人馬殲賊李定國部;第二路由瓜爾佳珍、李阿德帶領五千人馬,追殲賊杜絲麗部。我隨第一路人馬,馬總兵及其所部隨第二路人馬。兩路人馬務必要斬殺賊寇級,憑賊寇級報告領賞。”
紐祜阿魯道:“大將軍,在行軍途中遇著軍需貧乏,城裏派出糧草供應不上怎麽辦?”
“這個好辦嘛,張獻忠可以一路殺和搶,我們不可以仿效嗎?”
話說,杜絲婆婆派出的探子返迴,四麵山報告:“杜將軍,不好了,白仁禮引來大量清軍要求攻打打鑼寨山、四麵山了,目前距四麵山已有五十多裏路程。”
杜絲婆婆道:“我早就預料到滿達子會來這麽一手,好吧,我們就準備與他們拚上一拚吧!”
杜常春道:“打鑼寨山上太狹窄,不利於防守,這怎麽抵得住?”
杜絲婆婆道:“打鑼寨山的確不容易守住,不如把打鑼寨的人馬撤退到四麵山來,四麵山又與燈崗山寨相鄰,這兒山上易於防守,你去命令打鑼寨的譚應國,叫他帶兵來四麵山寨吧!”
杜常春退出四麵山鄉公所大廳,跨馬飛奔打鑼寨山。
這時,大丫義一個傳達兵氣喘籲籲地跑上四麵山寨,跑到鄉公所大廳之外,暈倒了,杜絲婆婆忙叫杜彪、杜長順將傳達兵扶上大廳,用薑汁水灌了下去,不一會兒,傳達兵醒來,跪在地上報告:“杜將軍,劉千夫長派我來送口信,昨晚安西王秘密帶領大西軍撤走了,不知去向。”
杜絲婆婆道:“這個安西王怎麽就丟下劉明常不管呢,看來大丫寨災禍即將來臨了。”
杜絲婆婆沉思了一會兒,眼看滿韃子即將攻山了,該怎麽辦呢?她終於作出了決定,“傳達兵,迴去通報劉千夫長,叫他帶領大丫寨人馬撤到四麵山寨來吧!”傳達兵一聲“遵命”,出大廳跨馬而去。
杜絲婆婆立即命令杜彪、杜常春、杜鳳祥、杜春生分別防守四麵山東南西北四個方麵,以防敵兵從不同方向攻山。
下午申時時刻,杜常春正領著譚應國率領的打鑼寨山四百多名大西軍向四麵山寨撤退,走至九節龍坡,突然遇著馬方如。白仁禮帶領的清兵一千餘人,從九節龍坡兩麵斜坡殺上來,將杜常春、譚應國的四百名大西軍圍在核心廝殺,擊鼓聲,呐喊聲驚天動地。
白仁禮騎著大白馬,手拿長矛,大喝道:“好個厲害的賊寇,占我山頭,搶我地盤不說,還殺死我的兒子,搶我財寶,今天要全部討還一筆筆債務。”說罷,舉矛直刺譚應國。
譚應國上不甘示弱,二人一來一往,大戰了十個迴合,譚應國畢竟是富豪公子出身,體力不支,被白仁禮槍刺於馬下,喝令士兵割了級。
白仁禮立即拍挺槍來刺殺杜常春,此時杜常春正與馬方如廝殺,殺得難分難解,突然又添來一個白仁禮,他知道敵不過二人,虛幌一把,拍馬而逃,並大聲喊道:“大西軍弟兄們,殺開一條血路吧!”
這一聲喊,大西軍個個奮起神勇,與杜常春殺開一條血路,向四麵山方向逃去,後麵白仁禮率清軍緊緊追趕,馬方如也緊隨其後。
張獻忠麵對這一派秀色山色,感歎道:“朕原打算在此建京城,恐怕這一願望難實現呀!”
汪鼎鎮道:“前不久,探馬迴報說王提督與撫南王、定北王以及劉進忠、馮雙禮他們那一方麵大西軍向北展得很好,目前尚有四萬多人馬,活躍在西充、閬中一帶。平東王孫可望帶兵向金城山周圍也展得好呀!”
“哎,卿家有所不知,朕自進順慶城以後,遇滿韃子鼇魚頭,朕的運氣總是不順,損失折將不少且不說,連朕的皇後、愛妃都一個一個地戰死,朕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汪鼎鎮說道:“皇上不必為女人擔慮,女人嘛,好比人穿衣服,舊不去,新的不來呀!”
“卿家越說越不成體統了,朕想做個開明皇上,不想做個昏君。”
“皇上,臣失言,臣知罪,願受罰。”
“罰什麽呀,卿家暢所欲言,朕憑什麽罰卿家。哎,真可恨這些川民,他們到處揚言‘八大王剿四川’,毀朕的名聲,說不定朕真正動了怒,就要來個……”
“報告,皇上,鼇拜帶著一萬大軍,由孫福榮帶路,來攻打金城山了。”張獻忠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傳達兵退了下去。(..tw)
張獻忠對汪鼎鎮道:“那個孫福榮原來是圖山寨寨主,是我大西軍下的指揮使,怎麽就成了鼇魚頭的走狗。”
汪鼎鎮道:“據探馬迴報,孫福榮被鼇魚頭一箭射傷,起先也是拒不投降,後來經鼇拜派順慶府知府馬維義、總兵馬方如反複勸說,又給予優厚待遇,優待孫福榮的部下及士兵,孫福榮終於投降了,成了副總兵。”
“真可惡,這些四川山寨兵,真是信不過。”
汪鼎鎮道:“皇上,為今之計,隻有撤出金城山,向順慶府北方閬中、西充進軍,與王提督他們匯合,才是上策。”
張獻忠道:“卿家立即派傳達兵,密令平東王帶領大西軍白伏晚行,向順慶府北方撤退。”
“派不派人通知安西王和杜將軍?”
“安西王可以通知撤,可是杜絲麗的山寨兵,我們不得不防呀,萬一再出個孫福榮,我們豈不捅大漏子了。”
汪鼎鎮道:“皇上,我們應該通知杜將軍撤退,依我看杜將軍不是孫福榮那一類人。”
“好吧,就依卿家之驚言行事吧!”張獻忠道,“哎,難道我大西帝國的氣數真的就要盡了嗎?”然而張獻忠口是心非,派傳達兵秘密通知李定國立即從大丫寨撤退,並且叫李定國不得告訴杜絲婆婆的所有山寨大西軍。
當鼇拜帶領一萬人馬來到金城山腳,派探馬上金城山打探情報,探馬去了兩個多小時,迴來報告:“鼇大將軍,山上八大王的賊兵全部撤退,沒留一兵一卒。”
鼇拜騎在大黑騾馬上說道:“真奇怪呀,張賊居然撤退得這麽快,難道沒有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探馬道:“居山上的居民說,八大王是夜晚撤退的,他們不知撤到什麽地方去了。”
這時,順慶城總兵馬方如說道:“鼇大將軍,張賊很可能往打鑼寨方向撤退,因為那兒的山寨大西軍賊是杜絲麗,我的參將白仁禮正是兵敗於杜絲麗逃來順慶的。”
鼇拜道:“好吧,咱們就向打鑼寨方向進軍吧,聽說張賊還有一個安西王李定國也是逃往那個方向,我們就兵分兩路,第一路由紐祜阿魯、阿必興旺帶領五千人馬殲賊李定國部;第二路由瓜爾佳珍、李阿德帶領五千人馬,追殲賊杜絲麗部。我隨第一路人馬,馬總兵及其所部隨第二路人馬。兩路人馬務必要斬殺賊寇級,憑賊寇級報告領賞。”
紐祜阿魯道:“大將軍,在行軍途中遇著軍需貧乏,城裏派出糧草供應不上怎麽辦?”
“這個好辦嘛,張獻忠可以一路殺和搶,我們不可以仿效嗎?”
話說,杜絲婆婆派出的探子返迴,四麵山報告:“杜將軍,不好了,白仁禮引來大量清軍要求攻打打鑼寨山、四麵山了,目前距四麵山已有五十多裏路程。”
杜絲婆婆道:“我早就預料到滿達子會來這麽一手,好吧,我們就準備與他們拚上一拚吧!”
杜常春道:“打鑼寨山上太狹窄,不利於防守,這怎麽抵得住?”
杜絲婆婆道:“打鑼寨山的確不容易守住,不如把打鑼寨的人馬撤退到四麵山來,四麵山又與燈崗山寨相鄰,這兒山上易於防守,你去命令打鑼寨的譚應國,叫他帶兵來四麵山寨吧!”
杜常春退出四麵山鄉公所大廳,跨馬飛奔打鑼寨山。
這時,大丫義一個傳達兵氣喘籲籲地跑上四麵山寨,跑到鄉公所大廳之外,暈倒了,杜絲婆婆忙叫杜彪、杜長順將傳達兵扶上大廳,用薑汁水灌了下去,不一會兒,傳達兵醒來,跪在地上報告:“杜將軍,劉千夫長派我來送口信,昨晚安西王秘密帶領大西軍撤走了,不知去向。”
杜絲婆婆道:“這個安西王怎麽就丟下劉明常不管呢,看來大丫寨災禍即將來臨了。”
杜絲婆婆沉思了一會兒,眼看滿韃子即將攻山了,該怎麽辦呢?她終於作出了決定,“傳達兵,迴去通報劉千夫長,叫他帶領大丫寨人馬撤到四麵山寨來吧!”傳達兵一聲“遵命”,出大廳跨馬而去。
杜絲婆婆立即命令杜彪、杜常春、杜鳳祥、杜春生分別防守四麵山東南西北四個方麵,以防敵兵從不同方向攻山。
下午申時時刻,杜常春正領著譚應國率領的打鑼寨山四百多名大西軍向四麵山寨撤退,走至九節龍坡,突然遇著馬方如。白仁禮帶領的清兵一千餘人,從九節龍坡兩麵斜坡殺上來,將杜常春、譚應國的四百名大西軍圍在核心廝殺,擊鼓聲,呐喊聲驚天動地。
白仁禮騎著大白馬,手拿長矛,大喝道:“好個厲害的賊寇,占我山頭,搶我地盤不說,還殺死我的兒子,搶我財寶,今天要全部討還一筆筆債務。”說罷,舉矛直刺譚應國。
譚應國上不甘示弱,二人一來一往,大戰了十個迴合,譚應國畢竟是富豪公子出身,體力不支,被白仁禮槍刺於馬下,喝令士兵割了級。
白仁禮立即拍挺槍來刺殺杜常春,此時杜常春正與馬方如廝殺,殺得難分難解,突然又添來一個白仁禮,他知道敵不過二人,虛幌一把,拍馬而逃,並大聲喊道:“大西軍弟兄們,殺開一條血路吧!”
這一聲喊,大西軍個個奮起神勇,與杜常春殺開一條血路,向四麵山方向逃去,後麵白仁禮率清軍緊緊追趕,馬方如也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