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溫布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道門內部又因此會產生怎樣的變化,那都與齊玄素無關了。
齊玄素綁著甲馬一路狂奔,沿著措溫布的漫長岸線,來到了措溫布以東。
因為措溫布太過龐大的緣故,措溫布以東和措溫布以西幾乎是兩個世界,措溫布以西是一片廣袤戈壁,也就是世人口中常說的“鳥不拉屎的地方”,被稱之為“西戈壁”。而措溫布以東卻不是“東戈壁”,而是一片綠洲,故而又被稱之為“東綠洲”。
這就好像“東王公”對應“西王母”,而不是“東王母”對應“西王母”。
也難怪白玉堂選擇在此地藏身,不說其他,僅以環境而言,就比西戈壁好太多了。畢竟隱秘結社的成員不是苦行僧,同樣希望自己的居住條件更好一些。
根據“客棧”掌櫃給的地圖的指引,齊玄素奔行數裏,在東綠洲的西南方向找到了一條小河,溯源上行。又走了數裏,小河忽然不見了蹤影,轉入了地下暗河。
齊玄素隻能潛入水中,隨之進入位於地下的河道之中,地下河道的頂部穹頂離水麵不過兩尺,齊玄素隻能在水底前行。遊了一陣,河水又從重見天日,正所謂水往低處流,所以此地的地勢明顯比先前更低。
齊玄素從水中浮出,但見兩邊山峰壁立,抬頭望天,隻餘一線。山青水碧,景色極盡清幽,隻是四下裏寂無聲息,隱隱透著兇險。
齊玄素不由暗歎白玉堂的心思巧妙,這一線天上窄下粗,就算有天人從高空俯視,也很難發現這深穀之中居然別有洞天,非要貼近細觀不可。
齊玄素從河水中走出,好在官票、子母符和“神龍手銃”都有防水設計,他隻要以真氣蒸幹衣物就行了,然後沿著河岸繼續走出數裏之地,終於來到一個花團錦簇的翠穀,此地四麵環山,朔風不至,倒是個過冬避寒的好去處。
距離入口的不遠處有一個小村子,大大小小十餘口房子聚在一起,並無圍欄,周圍又有田地、桑林之屬,真是好一派田園風光。
齊玄素沿著一條小路走入村子,發現此地已經是人去樓空,沒有半個人影。齊玄素走進一戶人家,大概檢查了下各種痕跡,沒有明顯的灰塵,說明前不久還有人在此居住,不過火堆已經沒有溫度,說明也不會是剛剛離開。
齊玄素大該算了下時間,自己從作坊迴到千戶所,再從千戶所離開,總共用了一天左右。從千戶所到措溫布用了一天的時間,從措溫布西岸到東岸用了三天的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時間,最後找到此地,已經過去了六天。
看來白玉堂就是在這段時間中撤離此地的。
齊玄素穿過空蕩蕩的村莊,來到另一邊。
這裏有一座巨大的莊園,不太像雍州本地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帝京的風格,就像帝京權貴們在帝京城外置辦的各種避暑園子,比如大名鼎鼎的玉青園。此園始建於前朝孝宗年間,原主人是孝宗皇後之父,世宗年間被收歸皇室。到了大玄奪取天下,此園又被歸入新皇室的名下,經過曆代帝王的修繕,如今已經占地一千五百畝左右,園內有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軒、聽水閣、花聚亭等仿江南山水建築,被譽為帝京第一園。
齊玄素曾跟隨七娘去過一次帝京,遠遠地看了一眼,印象深刻。
這座莊園就頗有玉青園的風格,甚至可以說是仿照玉青園而造,隻是縮小許多,沒有占地一千五百畝那麽誇張,也就幾十畝左右的樣子。這就有意思了,白玉堂在組織結構上仿照金闕,名字上暗指玉京,現在又仿造了皇室的玉青園,真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麽。
此時莊園大門緊閉,齊玄素沒有去貿然推門,而是躍上門樓,站在高處俯瞰莊園。
粗略看去,除了沒有人之外,整個莊園還是一如往常,似乎這裏的主人隻是臨時出門,所以什麽都沒帶走,期間也沒有別人來過,還保持著主人離開時的樣子。
齊玄素躍下門樓,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往正堂走去。
出乎齊玄素的意料之外,這一路上沒有任何機關或者陣法,齊玄素直接來到正堂,這裏同樣沒有半個人影,所有擺設也保存完好,沒有半分雜亂,可見白玉堂的人在撤離時並不慌亂,有條不紊。
齊玄素在正堂轉悠了一圈之後,又去了其他地方,包括偏廳、花園,臥房、暖閣、小客廳等地,最後來到最為重要的書房。
其他地方都沒有變化,唯獨書房是個例外。書房的三麵牆壁都是書架,不過此時書架上已經空空如也,什麽也沒剩下。在書房正中還放著一個巨大的火盆,裏麵堆滿了灰燼,一看便知道曾經有人在這裏燒毀部分重要卷宗。
除此之外,地上還有許多散亂的紙張。齊玄素大概翻看了一下,竟然是各種各樣的情報,有關於朝廷的,也有關於道門的,甚至還有朝廷大軍和道門靈官的具體動向。不過情報有時效性,因為已經過時的緣故,這些曾經價值千金的情報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價值可言,隻是一堆廢紙。
齊玄素看到一
張紙上寫了秦無病馬上就要率軍進入西戈壁的消息,在此之前,的確是絕密,不過現在就連齊玄素都知道了,齊玄素甚至還在西戈壁見過秦無病,可不就是廢紙一張,難怪被隨意丟在這裏。
齊玄素繞過火盆,來到書案跟前。書案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鎮紙下還壓著一張紙。齊玄素遲疑了一會兒,拿起鎮紙,發現下麵壓著的是一封信。
這封信並非是不小心遺落在這裏,而是此地主人故意留下來的,僅從筆跡上來看,沒有太明顯的特點,中規中矩。
信是寫給七娘的,嚴格來說,是寫給七娘派來的人,也就是齊玄素。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大概說明了他們不得不離開此地的原因,主要還是道門。道門不是一個已經步入晚年且百病纏身的虛弱巨人,而是一個因為精神分裂而行動不協調的巨人,雖然這個巨人經常做出左右手打架或者自打臉麵的事情,甚至主動伸出手指讓外麵的蛇蟲去啃噬,但毫無疑問,這個巨人正值壯年巔峰,當他拔出寶劍的時候,還是無人能敵。
雖然道門內鬥越發激烈,但遵循某種慣性,道門的劍不會停下。再過不久,道門就會橫掃整個措溫布,如果繼續留在這裏,恐怕很難幸存,這便是他們不得不離開此地的理由。
在離開之前,他還是決定履行與七娘的契約,也就是七娘所說的還債。
落款是“山鬼謠”。
齊玄素覺得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白玉堂本就是多個隱秘結社的聯合,那麽有清平會成員的存在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由此看來,“山鬼謠”和七娘都加入了白玉堂,隻是七娘後來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白玉堂,並且暫時不會返迴白玉堂。至於“山鬼謠”與七娘的關係,可能是曾經的同僚搭檔,也或許是“山鬼謠”接替了七娘在白玉堂的位置。
往深了想,“山鬼謠”信中的口氣並沒有明顯的尊卑之別,應該是與七娘平級,七娘是乙等成員,那麽“山鬼謠”也應該是乙等成員。
至於其他,沒了。
齊玄素又反複了把信看了兩遍,用了些火烤水浸的手段,確定信紙上沒有玄機,隻有這些內容。“山鬼謠”說了要還債,然後戛然而止,沒有說怎麽“還債”,甚至沒有說債務到底是什麽,更不必說東西放在什麽地方了。
“裝神弄鬼。”齊玄素輕輕罵了一聲,便要放下手中一直拿著的鎮紙。
等等。
齊玄素忽然覺得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
齊玄素綁著甲馬一路狂奔,沿著措溫布的漫長岸線,來到了措溫布以東。
因為措溫布太過龐大的緣故,措溫布以東和措溫布以西幾乎是兩個世界,措溫布以西是一片廣袤戈壁,也就是世人口中常說的“鳥不拉屎的地方”,被稱之為“西戈壁”。而措溫布以東卻不是“東戈壁”,而是一片綠洲,故而又被稱之為“東綠洲”。
這就好像“東王公”對應“西王母”,而不是“東王母”對應“西王母”。
也難怪白玉堂選擇在此地藏身,不說其他,僅以環境而言,就比西戈壁好太多了。畢竟隱秘結社的成員不是苦行僧,同樣希望自己的居住條件更好一些。
根據“客棧”掌櫃給的地圖的指引,齊玄素奔行數裏,在東綠洲的西南方向找到了一條小河,溯源上行。又走了數裏,小河忽然不見了蹤影,轉入了地下暗河。
齊玄素隻能潛入水中,隨之進入位於地下的河道之中,地下河道的頂部穹頂離水麵不過兩尺,齊玄素隻能在水底前行。遊了一陣,河水又從重見天日,正所謂水往低處流,所以此地的地勢明顯比先前更低。
齊玄素從水中浮出,但見兩邊山峰壁立,抬頭望天,隻餘一線。山青水碧,景色極盡清幽,隻是四下裏寂無聲息,隱隱透著兇險。
齊玄素不由暗歎白玉堂的心思巧妙,這一線天上窄下粗,就算有天人從高空俯視,也很難發現這深穀之中居然別有洞天,非要貼近細觀不可。
齊玄素從河水中走出,好在官票、子母符和“神龍手銃”都有防水設計,他隻要以真氣蒸幹衣物就行了,然後沿著河岸繼續走出數裏之地,終於來到一個花團錦簇的翠穀,此地四麵環山,朔風不至,倒是個過冬避寒的好去處。
距離入口的不遠處有一個小村子,大大小小十餘口房子聚在一起,並無圍欄,周圍又有田地、桑林之屬,真是好一派田園風光。
齊玄素沿著一條小路走入村子,發現此地已經是人去樓空,沒有半個人影。齊玄素走進一戶人家,大概檢查了下各種痕跡,沒有明顯的灰塵,說明前不久還有人在此居住,不過火堆已經沒有溫度,說明也不會是剛剛離開。
齊玄素大該算了下時間,自己從作坊迴到千戶所,再從千戶所離開,總共用了一天左右。從千戶所到措溫布用了一天的時間,從措溫布西岸到東岸用了三天的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時間,最後找到此地,已經過去了六天。
看來白玉堂就是在這段時間中撤離此地的。
齊玄素穿過空蕩蕩的村莊,來到另一邊。
這裏有一座巨大的莊園,不太像雍州本地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帝京的風格,就像帝京權貴們在帝京城外置辦的各種避暑園子,比如大名鼎鼎的玉青園。此園始建於前朝孝宗年間,原主人是孝宗皇後之父,世宗年間被收歸皇室。到了大玄奪取天下,此園又被歸入新皇室的名下,經過曆代帝王的修繕,如今已經占地一千五百畝左右,園內有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軒、聽水閣、花聚亭等仿江南山水建築,被譽為帝京第一園。
齊玄素曾跟隨七娘去過一次帝京,遠遠地看了一眼,印象深刻。
這座莊園就頗有玉青園的風格,甚至可以說是仿照玉青園而造,隻是縮小許多,沒有占地一千五百畝那麽誇張,也就幾十畝左右的樣子。這就有意思了,白玉堂在組織結構上仿照金闕,名字上暗指玉京,現在又仿造了皇室的玉青園,真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麽。
此時莊園大門緊閉,齊玄素沒有去貿然推門,而是躍上門樓,站在高處俯瞰莊園。
粗略看去,除了沒有人之外,整個莊園還是一如往常,似乎這裏的主人隻是臨時出門,所以什麽都沒帶走,期間也沒有別人來過,還保持著主人離開時的樣子。
齊玄素躍下門樓,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往正堂走去。
出乎齊玄素的意料之外,這一路上沒有任何機關或者陣法,齊玄素直接來到正堂,這裏同樣沒有半個人影,所有擺設也保存完好,沒有半分雜亂,可見白玉堂的人在撤離時並不慌亂,有條不紊。
齊玄素在正堂轉悠了一圈之後,又去了其他地方,包括偏廳、花園,臥房、暖閣、小客廳等地,最後來到最為重要的書房。
其他地方都沒有變化,唯獨書房是個例外。書房的三麵牆壁都是書架,不過此時書架上已經空空如也,什麽也沒剩下。在書房正中還放著一個巨大的火盆,裏麵堆滿了灰燼,一看便知道曾經有人在這裏燒毀部分重要卷宗。
除此之外,地上還有許多散亂的紙張。齊玄素大概翻看了一下,竟然是各種各樣的情報,有關於朝廷的,也有關於道門的,甚至還有朝廷大軍和道門靈官的具體動向。不過情報有時效性,因為已經過時的緣故,這些曾經價值千金的情報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價值可言,隻是一堆廢紙。
齊玄素看到一
張紙上寫了秦無病馬上就要率軍進入西戈壁的消息,在此之前,的確是絕密,不過現在就連齊玄素都知道了,齊玄素甚至還在西戈壁見過秦無病,可不就是廢紙一張,難怪被隨意丟在這裏。
齊玄素繞過火盆,來到書案跟前。書案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鎮紙下還壓著一張紙。齊玄素遲疑了一會兒,拿起鎮紙,發現下麵壓著的是一封信。
這封信並非是不小心遺落在這裏,而是此地主人故意留下來的,僅從筆跡上來看,沒有太明顯的特點,中規中矩。
信是寫給七娘的,嚴格來說,是寫給七娘派來的人,也就是齊玄素。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大概說明了他們不得不離開此地的原因,主要還是道門。道門不是一個已經步入晚年且百病纏身的虛弱巨人,而是一個因為精神分裂而行動不協調的巨人,雖然這個巨人經常做出左右手打架或者自打臉麵的事情,甚至主動伸出手指讓外麵的蛇蟲去啃噬,但毫無疑問,這個巨人正值壯年巔峰,當他拔出寶劍的時候,還是無人能敵。
雖然道門內鬥越發激烈,但遵循某種慣性,道門的劍不會停下。再過不久,道門就會橫掃整個措溫布,如果繼續留在這裏,恐怕很難幸存,這便是他們不得不離開此地的理由。
在離開之前,他還是決定履行與七娘的契約,也就是七娘所說的還債。
落款是“山鬼謠”。
齊玄素覺得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白玉堂本就是多個隱秘結社的聯合,那麽有清平會成員的存在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由此看來,“山鬼謠”和七娘都加入了白玉堂,隻是七娘後來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白玉堂,並且暫時不會返迴白玉堂。至於“山鬼謠”與七娘的關係,可能是曾經的同僚搭檔,也或許是“山鬼謠”接替了七娘在白玉堂的位置。
往深了想,“山鬼謠”信中的口氣並沒有明顯的尊卑之別,應該是與七娘平級,七娘是乙等成員,那麽“山鬼謠”也應該是乙等成員。
至於其他,沒了。
齊玄素又反複了把信看了兩遍,用了些火烤水浸的手段,確定信紙上沒有玄機,隻有這些內容。“山鬼謠”說了要還債,然後戛然而止,沒有說怎麽“還債”,甚至沒有說債務到底是什麽,更不必說東西放在什麽地方了。
“裝神弄鬼。”齊玄素輕輕罵了一聲,便要放下手中一直拿著的鎮紙。
等等。
齊玄素忽然覺得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