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信物緬甸優良翡翠雕青桃,和田精製軟玉墜觀音。
自從吳羅新參入浪子行列後,兩人基本上屬於恩斷義絕。吳羅新多次去找曾梅香,不是吃閉門羹就是被托詞拒絕。寫了一封又一封信石沉大海,打傳唿電話也無益。不過小男孩並不是一心一意,浪子們周圍也有花盛開。比他大的都朝三暮四東摘西採,隻有吳羅新漫不經心。偶爾想起曾梅香,迴顧那些親密的接觸,才感覺到失落。而有架打的時侯,又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吳羅新練功的地方距離石子路不遠,這天又在全身心投入站樁,路上有人指指點點他也不分神。渾圓樁練得入門,所以目不旁視。樹欲靜而風不止,花將動卻雨來臨。曾梅香不知何時出現在吳羅新麵前,不問青紅皂白就朝他一推。吳羅新一月來天天練功,定力也在逐漸增強,受到一推趕緊立穩。提前做了收式,再來細看是誰。不看則己,一看大吃一驚。俗話說女大十八變,眼前亭亭玉立的曾梅香真有懾魂的魔力。
仙女下凡怎麽到這荒涼地界來了?
幾年不見還學會油嘴猾舌,誰是仙女?
當然是曾梅香你嘛,臉如桃花、嬌似楊柳,亭亭玉立、力壓群芳。
你還是老樣子討厭。
你跳大老遠就是為了看討厭?
想得美,我是走親戚來的,沒想到你在這裏。
我在這裏因為風景迷人住幾個月了,仙鄉果然有仙女到來。
聽說又要複課,我才趕著玩幾天。
下周嘛,還早……
你在練習打架?
不是,我學的是正規的武術。再也不會參加那些無聊的鬼鬧!
武術很利害嗎?我剛才使多大勁,你連動也沒動?
你們女同學勁小,我也是初學。
相逢不如偶遇,兩個人越淡越高興。曾梅香感覺吳羅新變了,她原來的厭惡也隨著消失。因為開心,說話也再無顧忌,當她娓娓而談之際,吳羅新無意注視到少女最大的變化,那種吸引力甚至過對武術的追求。於是想入非非走神,被曾梅香猛地拍了一把。這一拍使他熱血上湧,麵部變得灼熱紅。從那裏收迴地貪婪的目光後,轉向在盯他的明眸。誰知這種無聲的碰撞卻火花四濺。
吳羅新拉著曾梅香往樹林裏跑,那種衝動是長這麽大從來沒有的舉止。如果她稍有不願意,這把火也許會熄滅,但是她順從地隨身而去。在密林裏站定後兩人互相看著,目光中都是尋問著該做什麽?吳羅新吞吞吐吐地問道:這……這森林裏沒有人,你……你害怕嗎?
你我都是人呀,為什麽要害怕?
我想……我想……
想什麽?結結巴巴的,快說。
我想抱你一下!
曾梅香不迴答也不反對,於是兩個人都初嚐到酸澀而甜蜜的滋味。芳唇感到的是一股陽剛的力量,並且傳導著溫情的撫愛。吳羅新聽人講過這種事,卻從未體驗。也不知是哪根神經扯動,讓他如墜雲霧,卻又無比受用。如膠似漆之後,幾乎到了圖窮匕見的程度。這時兩人突然驚醒,曾梅香假怒地說:你欺負人!再不理你!
我……不是欺負你,真的。
那樣還不是欺負人,讓我打……
隨便你打哪裏,我都願意接受。
我要打的心,看是紅的還是黑的?
可以,天地為證,那是一顆永遠向著你的心。
曾梅香笑了,這次主動地依靠在吳羅新的肩上。小夥子受寵若驚,垂著手不敢亂動。在跟黑老大的時侯聽他們講過如何玩弄女性,但那好像都是什麽利益所牽,完全是些交易行為。還有的是靠哄騙或強行玩弄,卻從來不知道初戀是什麽滋味。所以現在的幸福來臨,他一時不知所措。剛才的那次觸電似乎讓他長大了,成熟了,於是大膽地命令曾梅香:閉上眼睛,我來了。
你又要欺……
她的嘴被堵上,越堵越緊。軟弱無力地推著,又用小拳頭在他背上捶。如果前一次還有些提心吊膽,這一次已經配合默契。由於身高的差異,她微微墊起腳,欣然地接受愛撫。此時除了心跳急促,嘴唇也在顫栗。吳羅新的手伸到胸前,曾梅香急了,猛然掙開後怒目圓瞪。她認為這是耍流氓,她還不能接受這種侵害。待她看清吳羅新的手是伸向自己的胸內,這才疑惑地注視他的行為。原來他拿出了一尊拇指大翠綠的玉觀音。
吳羅新並無邪念,突然想起母親為他掛上的和田玉墜。這是母親為他掛上的護身符,也是父親家祖傳的寶貝。這種透閃石有脂狀光澤,據說是上好的青玉。看上去是一尊雙麵觀音,實際上契合的兩個菩薩。篆書的“子崗”兩個字分別在蓮花瓣下,後來經畢思言鑒定留下的一半才知道,“子崗”是明代最著名的玉雕家,他的作品絕大多數都完美無瑕。吳羅新要把寶玉的一半送給曾梅香,以示他的認真和誠意。
曾梅香雖然不識寶貝,對於溫玉的了解也有一點,她也有一塊緬甸翡翠青桃貼身。當下嚴令吳羅新轉過身去不許偷看,然後小心地取出青桃交到吳羅新的手中。雖然隻有不大一會工夫,兩人都深深墜入纏綿。在互相把玩信物的時候都不說話,相依相偎地靠在一起。有時侯背對背用肩磨擦,有時侯麵對麵緊貼不離。斜陽的光柱揷進林中,似乎告訴他們該迴家了,然而涉足愛河的人是愚蠢的,所以太陽懶得再費勁,不聲不響的地走入山中。
兩人交換信物也許是一時衝動,異性的吸引卻絲毫不帶水份。所有露在衣服外的部分撫摸盡了,那些意欲自然要向內展。什麽借口聽聽心跳,再也沒有受阻,甚至還有……然而好景不長,吳羅新被一聲唿哨驚醒,原來是畢思言尋來了。吳羅新去練功之後,吳繼元泡好普耳茶,拿出雙邊白瓜子在和畢思言淡天。他們天南地北聊得十分開心,吳繼元隨口講起《將軍斷頭台石》的傳說。
自從吳羅新參入浪子行列後,兩人基本上屬於恩斷義絕。吳羅新多次去找曾梅香,不是吃閉門羹就是被托詞拒絕。寫了一封又一封信石沉大海,打傳唿電話也無益。不過小男孩並不是一心一意,浪子們周圍也有花盛開。比他大的都朝三暮四東摘西採,隻有吳羅新漫不經心。偶爾想起曾梅香,迴顧那些親密的接觸,才感覺到失落。而有架打的時侯,又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吳羅新練功的地方距離石子路不遠,這天又在全身心投入站樁,路上有人指指點點他也不分神。渾圓樁練得入門,所以目不旁視。樹欲靜而風不止,花將動卻雨來臨。曾梅香不知何時出現在吳羅新麵前,不問青紅皂白就朝他一推。吳羅新一月來天天練功,定力也在逐漸增強,受到一推趕緊立穩。提前做了收式,再來細看是誰。不看則己,一看大吃一驚。俗話說女大十八變,眼前亭亭玉立的曾梅香真有懾魂的魔力。
仙女下凡怎麽到這荒涼地界來了?
幾年不見還學會油嘴猾舌,誰是仙女?
當然是曾梅香你嘛,臉如桃花、嬌似楊柳,亭亭玉立、力壓群芳。
你還是老樣子討厭。
你跳大老遠就是為了看討厭?
想得美,我是走親戚來的,沒想到你在這裏。
我在這裏因為風景迷人住幾個月了,仙鄉果然有仙女到來。
聽說又要複課,我才趕著玩幾天。
下周嘛,還早……
你在練習打架?
不是,我學的是正規的武術。再也不會參加那些無聊的鬼鬧!
武術很利害嗎?我剛才使多大勁,你連動也沒動?
你們女同學勁小,我也是初學。
相逢不如偶遇,兩個人越淡越高興。曾梅香感覺吳羅新變了,她原來的厭惡也隨著消失。因為開心,說話也再無顧忌,當她娓娓而談之際,吳羅新無意注視到少女最大的變化,那種吸引力甚至過對武術的追求。於是想入非非走神,被曾梅香猛地拍了一把。這一拍使他熱血上湧,麵部變得灼熱紅。從那裏收迴地貪婪的目光後,轉向在盯他的明眸。誰知這種無聲的碰撞卻火花四濺。
吳羅新拉著曾梅香往樹林裏跑,那種衝動是長這麽大從來沒有的舉止。如果她稍有不願意,這把火也許會熄滅,但是她順從地隨身而去。在密林裏站定後兩人互相看著,目光中都是尋問著該做什麽?吳羅新吞吞吐吐地問道:這……這森林裏沒有人,你……你害怕嗎?
你我都是人呀,為什麽要害怕?
我想……我想……
想什麽?結結巴巴的,快說。
我想抱你一下!
曾梅香不迴答也不反對,於是兩個人都初嚐到酸澀而甜蜜的滋味。芳唇感到的是一股陽剛的力量,並且傳導著溫情的撫愛。吳羅新聽人講過這種事,卻從未體驗。也不知是哪根神經扯動,讓他如墜雲霧,卻又無比受用。如膠似漆之後,幾乎到了圖窮匕見的程度。這時兩人突然驚醒,曾梅香假怒地說:你欺負人!再不理你!
我……不是欺負你,真的。
那樣還不是欺負人,讓我打……
隨便你打哪裏,我都願意接受。
我要打的心,看是紅的還是黑的?
可以,天地為證,那是一顆永遠向著你的心。
曾梅香笑了,這次主動地依靠在吳羅新的肩上。小夥子受寵若驚,垂著手不敢亂動。在跟黑老大的時侯聽他們講過如何玩弄女性,但那好像都是什麽利益所牽,完全是些交易行為。還有的是靠哄騙或強行玩弄,卻從來不知道初戀是什麽滋味。所以現在的幸福來臨,他一時不知所措。剛才的那次觸電似乎讓他長大了,成熟了,於是大膽地命令曾梅香:閉上眼睛,我來了。
你又要欺……
她的嘴被堵上,越堵越緊。軟弱無力地推著,又用小拳頭在他背上捶。如果前一次還有些提心吊膽,這一次已經配合默契。由於身高的差異,她微微墊起腳,欣然地接受愛撫。此時除了心跳急促,嘴唇也在顫栗。吳羅新的手伸到胸前,曾梅香急了,猛然掙開後怒目圓瞪。她認為這是耍流氓,她還不能接受這種侵害。待她看清吳羅新的手是伸向自己的胸內,這才疑惑地注視他的行為。原來他拿出了一尊拇指大翠綠的玉觀音。
吳羅新並無邪念,突然想起母親為他掛上的和田玉墜。這是母親為他掛上的護身符,也是父親家祖傳的寶貝。這種透閃石有脂狀光澤,據說是上好的青玉。看上去是一尊雙麵觀音,實際上契合的兩個菩薩。篆書的“子崗”兩個字分別在蓮花瓣下,後來經畢思言鑒定留下的一半才知道,“子崗”是明代最著名的玉雕家,他的作品絕大多數都完美無瑕。吳羅新要把寶玉的一半送給曾梅香,以示他的認真和誠意。
曾梅香雖然不識寶貝,對於溫玉的了解也有一點,她也有一塊緬甸翡翠青桃貼身。當下嚴令吳羅新轉過身去不許偷看,然後小心地取出青桃交到吳羅新的手中。雖然隻有不大一會工夫,兩人都深深墜入纏綿。在互相把玩信物的時候都不說話,相依相偎地靠在一起。有時侯背對背用肩磨擦,有時侯麵對麵緊貼不離。斜陽的光柱揷進林中,似乎告訴他們該迴家了,然而涉足愛河的人是愚蠢的,所以太陽懶得再費勁,不聲不響的地走入山中。
兩人交換信物也許是一時衝動,異性的吸引卻絲毫不帶水份。所有露在衣服外的部分撫摸盡了,那些意欲自然要向內展。什麽借口聽聽心跳,再也沒有受阻,甚至還有……然而好景不長,吳羅新被一聲唿哨驚醒,原來是畢思言尋來了。吳羅新去練功之後,吳繼元泡好普耳茶,拿出雙邊白瓜子在和畢思言淡天。他們天南地北聊得十分開心,吳繼元隨口講起《將軍斷頭台石》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