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孫子生事,裝老子惱火。
田充漢在供銷社聽說此事,打死他也不相信鄒化三有這麽蠢,但是眾人說虎,已經傳得有鼻子有眼。想關門後去看一眼,又覺得不妥,於是收拾東西準備迴家。偏偏有一個從最遠的浮橋大隊來的農民,要賣一擔野生苧麻。田充漢借口沒有證明不收,急得那農民趕緊遞煙,還是遭到拒絕。田充漢的拿腔作調惹惱了農民,那小夥子就罵了一句:戳你姨!害老子還要挑迴去。
田充漢平常有點高高在上的意味,一般人都對他很恭敬,也就養成一種習慣。聽見有人罵他,當時也就沒有好臉色,推著青年農民要關門。哪曉得那人也正在生氣,反過來也推了田充漢一掌。蜇伏多年的土匪一時性起,扇了對方一耳光。本來並不是很重,卻把青年農民的鼻梁打出血來。那位蠻青年抄起栗木扁擔打田充漢,哪知道土匪力大而靈活,躲過扁擔後反手一掌,青年農民又被重創,臉撞到堆貨的鐵鍬鮮血直冒。
兩處流血使青年農民失去理性輪起沾滿血的鐵鍬再次進攻,而且變得聰明,先做幾個假動作,然後舉鍬劈頭蓋臉而下。田充漢雖然避過勢頭,肩上還是挨著一鍬。此時惡人的原形畢露,取了一把砍鐮,還是以鐮背猛擊數下。周圍早有大群人在圍觀,這些人都隻開口不動手,為的是怕誤打誤撞傷了自已。可是一見青年農民的頭一歪,才覺得大事不好:打死人了!不得了!
田充漢也意識到出了大禍,打算奪門而出,因為人多暫時還擠不出去。那邊公安局的人聽說有人打架,派了兩人過來,突然聽到打死人了,不知是真是假。其中帶槍的立刻拔槍,分開人群,正與田充漢相遇。兩名公安人員拿出手銬,田充漢本怎能地擺式要格鬥。拿槍的人其實槍裏沒有子彈,隻是虛張聲勢。老練狡猾的土匪當下就識破了機關,瞅空從人群稀疏處鑽出,朝對麵的小山樹林中跑去。
這一跑恰好使參警不久的轉業軍人揮了專長,這位障礙跑的高手不出2oo米,就趕在前麵攔住去路。田充漢再看田公社民兵組成的隊圍了上來,7o年初以暴力為榮,民兵們大打出手習以為常,不肯束手就擒更得挨打。田充漢被拖進公社的時侯,已經遍體鱗傷。正當所有人義憤填膺之時,鄒化三的魚白眼不見了,對捆綁著的田充漢關切地喊了一聲:田老哥,又犯命案了。
旁人都沒注意,兩名公安人員相對示意,點了點頭。問題出在那個“又”字,這個字的含義是曾經犯過命案了。立刻向縣公安局去電話,說是碰到重大案情,要那邊派警力中途來增援。圍觀的群眾和民兵都沒有注意那個“又”字,包括公社幹部都隻看做是一樁鬥毆事件。在縣公安局審訊的是時侯,鄒化三的調戲寡婦已經不重要了,所追問的都是田充漢的命案。而鄒化三自從進了公安局,魚白眼又大翻,成了一問三不知的傻蛋。那時侯在公安局裏挨打天經地義,鄒化三的傻勁更是手腳癢的人出氣的對象。
田充漢表現得非常冷靜,對於過去一口否認。而就所犯的現行還要百般辯護,這也造成挨揍的理由。竟管看守所裏犯人非常多,他與鄒化三還是分別關押。號房裏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老資格的都有權欺侮新來的,所以兩人入監後又受到特別“招待”。鄒化三神智模糊,挨幾下不聲不晌,白眼一翻,犯人們又就住手。田充漢自持有些功夫,當然要奮力反抗。可是他還被銬子束縛,當然不敵眾手了。看押的人員睜一眼閉一眼,任裏麵鬧做一團。
半個月後,鄒化三餓得兩眼冒星星,提審時有氣無力。公安人員感覺有戲了,便采取以食物引誘的辦法:怎麽餓成這樣了,想不想迴家?
每天一點飯都破搶了,我想迴家。
你要說出田充漢的命案,馬上給你開小灶,說吧?
哪個田什麽漢?我不曉得。
不說嗎?先給你帶上“背寶劍”的銬子,保管你會坦白。
先給的吃的,我什麽都說。
可以,認識田充漢嗎?
啊,田充漢是供銷社的人。
這就對了,他的命案是……
那是解放前,我太餓了……
好,先吃點東西。
兩個雜糧糢下肚,鄒化三似乎也清醒起來。他想起尹茶花說的牢獄之災,確實不是人過的日子,這樣生不如死。於是把做土匪望風店的事情抖了出來,忙得公安人員做筆錄興奮不已。並且立即報告軍管領導小組,那位組長原來是畢思言父親屬下的一名剿匪戰士。畢副連長被害,一直在尋找逃亡的兩名土匪,現在終於送上門來。當即親自再次審問,一樁曆史沉案終於水落石出。
田充漢在供銷社聽說此事,打死他也不相信鄒化三有這麽蠢,但是眾人說虎,已經傳得有鼻子有眼。想關門後去看一眼,又覺得不妥,於是收拾東西準備迴家。偏偏有一個從最遠的浮橋大隊來的農民,要賣一擔野生苧麻。田充漢借口沒有證明不收,急得那農民趕緊遞煙,還是遭到拒絕。田充漢的拿腔作調惹惱了農民,那小夥子就罵了一句:戳你姨!害老子還要挑迴去。
田充漢平常有點高高在上的意味,一般人都對他很恭敬,也就養成一種習慣。聽見有人罵他,當時也就沒有好臉色,推著青年農民要關門。哪曉得那人也正在生氣,反過來也推了田充漢一掌。蜇伏多年的土匪一時性起,扇了對方一耳光。本來並不是很重,卻把青年農民的鼻梁打出血來。那位蠻青年抄起栗木扁擔打田充漢,哪知道土匪力大而靈活,躲過扁擔後反手一掌,青年農民又被重創,臉撞到堆貨的鐵鍬鮮血直冒。
兩處流血使青年農民失去理性輪起沾滿血的鐵鍬再次進攻,而且變得聰明,先做幾個假動作,然後舉鍬劈頭蓋臉而下。田充漢雖然避過勢頭,肩上還是挨著一鍬。此時惡人的原形畢露,取了一把砍鐮,還是以鐮背猛擊數下。周圍早有大群人在圍觀,這些人都隻開口不動手,為的是怕誤打誤撞傷了自已。可是一見青年農民的頭一歪,才覺得大事不好:打死人了!不得了!
田充漢也意識到出了大禍,打算奪門而出,因為人多暫時還擠不出去。那邊公安局的人聽說有人打架,派了兩人過來,突然聽到打死人了,不知是真是假。其中帶槍的立刻拔槍,分開人群,正與田充漢相遇。兩名公安人員拿出手銬,田充漢本怎能地擺式要格鬥。拿槍的人其實槍裏沒有子彈,隻是虛張聲勢。老練狡猾的土匪當下就識破了機關,瞅空從人群稀疏處鑽出,朝對麵的小山樹林中跑去。
這一跑恰好使參警不久的轉業軍人揮了專長,這位障礙跑的高手不出2oo米,就趕在前麵攔住去路。田充漢再看田公社民兵組成的隊圍了上來,7o年初以暴力為榮,民兵們大打出手習以為常,不肯束手就擒更得挨打。田充漢被拖進公社的時侯,已經遍體鱗傷。正當所有人義憤填膺之時,鄒化三的魚白眼不見了,對捆綁著的田充漢關切地喊了一聲:田老哥,又犯命案了。
旁人都沒注意,兩名公安人員相對示意,點了點頭。問題出在那個“又”字,這個字的含義是曾經犯過命案了。立刻向縣公安局去電話,說是碰到重大案情,要那邊派警力中途來增援。圍觀的群眾和民兵都沒有注意那個“又”字,包括公社幹部都隻看做是一樁鬥毆事件。在縣公安局審訊的是時侯,鄒化三的調戲寡婦已經不重要了,所追問的都是田充漢的命案。而鄒化三自從進了公安局,魚白眼又大翻,成了一問三不知的傻蛋。那時侯在公安局裏挨打天經地義,鄒化三的傻勁更是手腳癢的人出氣的對象。
田充漢表現得非常冷靜,對於過去一口否認。而就所犯的現行還要百般辯護,這也造成挨揍的理由。竟管看守所裏犯人非常多,他與鄒化三還是分別關押。號房裏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老資格的都有權欺侮新來的,所以兩人入監後又受到特別“招待”。鄒化三神智模糊,挨幾下不聲不晌,白眼一翻,犯人們又就住手。田充漢自持有些功夫,當然要奮力反抗。可是他還被銬子束縛,當然不敵眾手了。看押的人員睜一眼閉一眼,任裏麵鬧做一團。
半個月後,鄒化三餓得兩眼冒星星,提審時有氣無力。公安人員感覺有戲了,便采取以食物引誘的辦法:怎麽餓成這樣了,想不想迴家?
每天一點飯都破搶了,我想迴家。
你要說出田充漢的命案,馬上給你開小灶,說吧?
哪個田什麽漢?我不曉得。
不說嗎?先給你帶上“背寶劍”的銬子,保管你會坦白。
先給的吃的,我什麽都說。
可以,認識田充漢嗎?
啊,田充漢是供銷社的人。
這就對了,他的命案是……
那是解放前,我太餓了……
好,先吃點東西。
兩個雜糧糢下肚,鄒化三似乎也清醒起來。他想起尹茶花說的牢獄之災,確實不是人過的日子,這樣生不如死。於是把做土匪望風店的事情抖了出來,忙得公安人員做筆錄興奮不已。並且立即報告軍管領導小組,那位組長原來是畢思言父親屬下的一名剿匪戰士。畢副連長被害,一直在尋找逃亡的兩名土匪,現在終於送上門來。當即親自再次審問,一樁曆史沉案終於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