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山林貴重藥材,窮了也就該白窮。
畢思言安居下來後,做了幾件“部落”建設的事情後,馬上想到要弄錢。早上起來後帶著幾名青年練功,教了幾套普通拳法。吃過早飯帶上陳誌德和饒向紅到林山去找藥材,其它人留在林地再搭一間草棚。這密林中確有許多名貴藥材,嚴司筆經過培訓,很快有了收獲。給他們講了許多中草藥的知識,先想找的是田七,這種貴重藥材主要產於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和西藏都有,兩湖之間有可能找到。還有北芪、黨參、杞子和杜仲。壯語中稱田七為“達姆箐秀”,譯成漢語就是薑形狀的三七。“身穿綠綢襖,頭頂紅珠寶,有人吃了它,一生不會老”。民間別名叫“金不換”,由此可見它的貴重。而最有希望找到的是天麻,天麻又叫赤箭或明天麻,冬季莖枯的時侯挖根最好。“鸚鵡嘴,凹肚臍,外有環點幹薑皮,鬆香斷麵要牢記”。杜仲也是寶貝,葉子拉斷中間有絲相連,杜仲樹可以成片。
嚴大哥,這裏有一個獾子洞。[..tw超多好看小說]
好哇,再找有沒有出口洞。
到處都是亂葉子,不好找。
弄一根樹枝慢慢地探,一定在這裏不遠。
畢思言跟當地農民一起到山裏打過獵,知道許多狩獵知識。凡是獾子洞都有進口和出口,找到兩個洞口就可以用煙熏。趁他們兩個去找出口的時侯,他仔細勘察洞口。先是用手往裏一摸,洞壁光滑,再往內摳出一點洞壁泥,現有兩根獸毛。如果是老手一看,便知道是狗獾毛。畢思言是半瓢水,但曉得是野獸。陳誌德找到了出口,饒向紅四處搜索再沒有現洞口,於是判斷洞中如果有獸,用煙一熏就見分曉。饒向紅抱來濕茅草點燃,再用破草帽向洞內扇。煙好象進洞,卻又被堵住,出口的地方不見一縷煙。
陳誌德和饒向紅都失望了,畢思言卻特別高興,他告訴兩個不諳此道的青年人,說這是狗獾子用屁股堵了洞。
煙子進不了,鬼戳的,我們瞎忙夥。
站起,把出口地也燒一把火。
兩頭燒越進不了煙。
曉得個屁,這叫虛張聲勢。隻燒一把火,再用茅柴堵起。
出口洞進煙後,進口處也可以進煙了,並且慢慢有煙從出口冒。越是用勁扇,那邊的煙越大,扒在洞邊一聽,裏麵有聲音。半小時後,出口處的茅柴拉開,一隻狗獾躺在那裏。接著找來樹枝往裏一探,果然還有一隻。
拿迴住地後,潘坡地最為興奮,自告奮勇去撥皮。這種事他熟門熟路,在生產隊他是下飯菜,重活、累活都是地富子女的表現。正因為如此,他也確實學到不少本領。冬至後的狗獾皮在供銷社可以賣3到4元,對於幾個山中流民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財產。農村青年雖然因為地域局限,知識麵比較窄,但是就生活環境而言,適應性和創造性並不遜色。兩張皮拿到供銷社,僅僅賣了7.2元,這一筆公共流動資金成為再生產的啟動金。此前畢思言的1.34元買了鹽,肉和火柴,這次他用共同財產的8分錢了一封信,流民們都很理解。其它錢買了一點黑硝,一點黃磷藥和兩個野獸夾。一場捕獵活動就此展開,采藥活動隨之而上。
陶淵明構想的桃花源很單純,現代社會哪裏有那種空白?畢思言落腳的林中空地,實際上是有主的地方。由於劃定省界,縣界的模糊,土地改革中遺留了問題。形成一個三不管的曲線地段,早些年通公路的地方木材大量流失,後來搞起林業管理,先是山林禁止采伐。於是三省交涉地成為敏感地區,誰敢伐一木,多個單位都來罰你。漸漸治住了伐木,加上交通不便,許多林中空地閑置。畢思言給這裏取了一名字,他們靠紅薯生話,就叫苕園。
類似的苕園不止一處,甚至延伸到了湘西。這些苕園牽起線,在湘西存在一個生點,那裏更似桃花源,雖然沒有桃花,卻有與世隔絕的桃人。這些桃人到底源自何時何地,誰也說不清楚。既不是夢中幻影,也不是神仙地府。有人從那裏路過,看不出端倪。即便進得山去,也決不可能到達挑人的居住地。
桃人有的外出,卻從不暴露身份,決對沒有客死他鄉的異鬼。就是這個桃人的稱唿,也是畢思言進去後才得知,外人誰也不知道。根據他的迴憶,桃人的習俗非常原始,而生活方麵與現代並不脫節。這都是那些外出桃人的功勞,是他們考察並且交易的結果。我們要是換一個思路,稱其為野人一點不過,或者說他們知道外麵,而外麵不知道他們。這與畢思言落腳的苕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山,或者在林木之間隻要一步走錯,即使離那裏不遠了,也會越走越遠。況且桃人並不會定居,他們有著靈異的感覺,這也是避開世人的重要因素。
畢思言進入挑人區純屬偶然,不是他的主動性或運氣成分,而是有桃人為他引進,並且誌在必得。豔福所至,想避也避不開。那是他順著苕園一線,追蹤藥材,又遇到麻煩,身不由已。這些都是後話,這之前他的苕園已經辦得有聲有色,而且準備接來安曉芝。其它光棍也迫不及待地想找老婆,隻是老大沒動,誰也不敢先行。
畢思言安居下來後,做了幾件“部落”建設的事情後,馬上想到要弄錢。早上起來後帶著幾名青年練功,教了幾套普通拳法。吃過早飯帶上陳誌德和饒向紅到林山去找藥材,其它人留在林地再搭一間草棚。這密林中確有許多名貴藥材,嚴司筆經過培訓,很快有了收獲。給他們講了許多中草藥的知識,先想找的是田七,這種貴重藥材主要產於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和西藏都有,兩湖之間有可能找到。還有北芪、黨參、杞子和杜仲。壯語中稱田七為“達姆箐秀”,譯成漢語就是薑形狀的三七。“身穿綠綢襖,頭頂紅珠寶,有人吃了它,一生不會老”。民間別名叫“金不換”,由此可見它的貴重。而最有希望找到的是天麻,天麻又叫赤箭或明天麻,冬季莖枯的時侯挖根最好。“鸚鵡嘴,凹肚臍,外有環點幹薑皮,鬆香斷麵要牢記”。杜仲也是寶貝,葉子拉斷中間有絲相連,杜仲樹可以成片。
嚴大哥,這裏有一個獾子洞。[..tw超多好看小說]
好哇,再找有沒有出口洞。
到處都是亂葉子,不好找。
弄一根樹枝慢慢地探,一定在這裏不遠。
畢思言跟當地農民一起到山裏打過獵,知道許多狩獵知識。凡是獾子洞都有進口和出口,找到兩個洞口就可以用煙熏。趁他們兩個去找出口的時侯,他仔細勘察洞口。先是用手往裏一摸,洞壁光滑,再往內摳出一點洞壁泥,現有兩根獸毛。如果是老手一看,便知道是狗獾毛。畢思言是半瓢水,但曉得是野獸。陳誌德找到了出口,饒向紅四處搜索再沒有現洞口,於是判斷洞中如果有獸,用煙一熏就見分曉。饒向紅抱來濕茅草點燃,再用破草帽向洞內扇。煙好象進洞,卻又被堵住,出口的地方不見一縷煙。
陳誌德和饒向紅都失望了,畢思言卻特別高興,他告訴兩個不諳此道的青年人,說這是狗獾子用屁股堵了洞。
煙子進不了,鬼戳的,我們瞎忙夥。
站起,把出口地也燒一把火。
兩頭燒越進不了煙。
曉得個屁,這叫虛張聲勢。隻燒一把火,再用茅柴堵起。
出口洞進煙後,進口處也可以進煙了,並且慢慢有煙從出口冒。越是用勁扇,那邊的煙越大,扒在洞邊一聽,裏麵有聲音。半小時後,出口處的茅柴拉開,一隻狗獾躺在那裏。接著找來樹枝往裏一探,果然還有一隻。
拿迴住地後,潘坡地最為興奮,自告奮勇去撥皮。這種事他熟門熟路,在生產隊他是下飯菜,重活、累活都是地富子女的表現。正因為如此,他也確實學到不少本領。冬至後的狗獾皮在供銷社可以賣3到4元,對於幾個山中流民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財產。農村青年雖然因為地域局限,知識麵比較窄,但是就生活環境而言,適應性和創造性並不遜色。兩張皮拿到供銷社,僅僅賣了7.2元,這一筆公共流動資金成為再生產的啟動金。此前畢思言的1.34元買了鹽,肉和火柴,這次他用共同財產的8分錢了一封信,流民們都很理解。其它錢買了一點黑硝,一點黃磷藥和兩個野獸夾。一場捕獵活動就此展開,采藥活動隨之而上。
陶淵明構想的桃花源很單純,現代社會哪裏有那種空白?畢思言落腳的林中空地,實際上是有主的地方。由於劃定省界,縣界的模糊,土地改革中遺留了問題。形成一個三不管的曲線地段,早些年通公路的地方木材大量流失,後來搞起林業管理,先是山林禁止采伐。於是三省交涉地成為敏感地區,誰敢伐一木,多個單位都來罰你。漸漸治住了伐木,加上交通不便,許多林中空地閑置。畢思言給這裏取了一名字,他們靠紅薯生話,就叫苕園。
類似的苕園不止一處,甚至延伸到了湘西。這些苕園牽起線,在湘西存在一個生點,那裏更似桃花源,雖然沒有桃花,卻有與世隔絕的桃人。這些桃人到底源自何時何地,誰也說不清楚。既不是夢中幻影,也不是神仙地府。有人從那裏路過,看不出端倪。即便進得山去,也決不可能到達挑人的居住地。
桃人有的外出,卻從不暴露身份,決對沒有客死他鄉的異鬼。就是這個桃人的稱唿,也是畢思言進去後才得知,外人誰也不知道。根據他的迴憶,桃人的習俗非常原始,而生活方麵與現代並不脫節。這都是那些外出桃人的功勞,是他們考察並且交易的結果。我們要是換一個思路,稱其為野人一點不過,或者說他們知道外麵,而外麵不知道他們。這與畢思言落腳的苕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山,或者在林木之間隻要一步走錯,即使離那裏不遠了,也會越走越遠。況且桃人並不會定居,他們有著靈異的感覺,這也是避開世人的重要因素。
畢思言進入挑人區純屬偶然,不是他的主動性或運氣成分,而是有桃人為他引進,並且誌在必得。豔福所至,想避也避不開。那是他順著苕園一線,追蹤藥材,又遇到麻煩,身不由已。這些都是後話,這之前他的苕園已經辦得有聲有色,而且準備接來安曉芝。其它光棍也迫不及待地想找老婆,隻是老大沒動,誰也不敢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