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病故,南漢滅亡,天下三分。
江夏之戰雖然慘烈,可是卻很快平息了,吳國將大軍撤出了武昌,也算是給江夏一個交代,文士們對吳國的討伐聲也就漸漸平息了。
但是接下來,他們又在開始議論下一個話題,那就是新漢的一統天下之戰,什麽時候會發起?
因為這些年,新漢的三個水軍基地,在大造戰船,加緊操練水軍。同時各種兵器也在不斷的製造,馬鈞炮,雲梯,井欄,弓箭,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吳國和蜀國,也沒有停滯不前,盡管他們所占的地方有限,資源貧乏,可是,兩國的可戰之兵,也有三十多萬, 雖然這樣做有些窮兵黷武,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其中三江口一帶,便有大軍十幾萬,將來新漢大軍南下,這裏肯定是他們預設的戰場。
為了提前部署,吳蜀兩國加強的軍事聯盟,由兩國的主要將領組成了江夏兵團。
江夏兵團的統帥是周瑜,魯肅和諸葛亮任副帥,司馬懿和周不疑任軍師,麾下有兩國的名將幾十員,吳國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淩操,董襲,陳武,淩統,丁奉等,蜀國的文聘,甘寧,蘇飛,諸葛瑾,王威,嚴顏,孟達,霍峻,李嚴,鄧芝,向寵,寇封,許褚,典韋,馬超,馬岱,王雙等。這樣的陣容,恐怕丁偉看了之後也會羨慕不已。
當然,吳國和蜀國也沒有放鬆其他地方的防守,比如蕪湖一帶,新漢在那裏駐紮著五六萬兵馬,萬一他們將攻擊的重點放在那裏,幾十萬大軍沿江而上,很快便會威脅到豫章,所以,在三山,虎林和皖縣各駐紮了兩萬兵馬,分別由孫賁,孫翊和呂範統領,曹彰,夏侯霸,紀靈為大將,雖然這樣的搭配不是很強,但是那麽多的兵士守城還是可以的。實在不行,總可以守一月時間吧,到那時,江東各路援軍便會趕到。而在長江下遊,也有兩萬水軍,由吳景,孫權統領,同時還有大將曹純。豫章有三萬兵馬,關鍵時刻,吳國皇帝孫策可以親自率領,支援各方。
而蜀國也讓大將張任駐紮在劍閣,以防白水關的太史慈,而泠苞,鄧賢和法正三人駐守在閬中和巴西,以防漢中的黃忠,黃權在距離陰平大約七十裏的地方,修築了一道關塞,駐紮了一萬兵馬,防止漢軍從陰平偷渡。成都城中,費觀,張翼,馬忠,成公英和三萬大軍留守。
漢軍最善偷襲,但這一次,整個防線固若金湯,沒有給漢軍留任何機會。所有防線布好之後,諸葛亮,周瑜,魯肅,司馬懿,周不疑等五人又都詳細探討了一番,確實做到了萬無一失。
現在剩下的事,便是屯積糧草,訓練兵士,若是新漢來犯,便迎頭痛擊。
不過,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很能沉得住氣,又過了兩年時間,新漢大軍沒有任何動靜。
等到第三年,也就是新漢啟聖十二年,中原和北方大地喜獲豐收,而這個時候,洛陽的幾道調令傳到了各處,吳蜀兩國立刻緊張起來。
這些聖旨全是調兵遣將,合肥一帶的水軍,除了留下兩萬由陸遜統領之外,其餘八萬,由徐盛和陳宮統領,全部向襄陽集結,洛陽和長安共起大軍十萬,從北方的青州,並州,冀州以及鎮北將軍府調集大軍五萬,由麴義和許攸統領,也向襄陽集結。
聖旨一下,整個天下都沸騰了,年近五十歲的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又一次要禦駕親征,而且他在洛陽皇宮的朝堂之上告訴麾下眾臣,這將是他最後一次禦駕親征。也就是說,此次大軍南下,一定要掃平江東,征服蜀漢,統一天下。而且新漢的所有官員,沒有人不相信!
新漢此次出動的大軍,加上呂蒙軍團,超過三十餘萬,另有十幾萬押送糧草的郡兵和民夫,所以號稱五十萬,稱為征南軍。
由於兵馬太多,這一次出兵,沒有像前麵幾次那樣突然襲擊,因為攻擊的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全天下都知道,不用躲藏。
大軍浩浩蕩蕩,一月之後,終於開進了襄陽城。到了襄陽之後,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又傳下一道聖諭,七天之後,新漢征南軍將在襄陽城外要進行一場大閱兵,並向吳蜀兩國發出邀請,讓兩國派出使者前來觀禮。
關於閱兵,吳蜀兩國當然明白,因為在幾年前,官渡之戰時,新漢便在洛陽城外進行了一場閱兵儀式,並邀請魏國,南漢,蜀漢,吳國,西涼等各國派使者參加。眾人看完之後都明白,這是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向天下展示新漢武力的強盛,想要對天下眾人形成一種震懾。
那麽這一次閱兵,無疑就是告訴吳國和蜀國,讓他們不要妄想以卵擊石,新漢統一天下的車輪滾滾而來,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吳蜀兩國接到邀請之後,劉備和孫策都有些犯難,不知是該去還是不該去。
若是去了,豈不是在無形之中承認新漢強與他們,而且地位超然,高高在上,他們隻是其附屬小國。
可若是不去,新漢的軍隊到底有多強,他們現在的水軍情況如何,這些問題都無法知道。
以新漢雄武皇帝丁偉的個性,他會毫不猶豫的將新漢軍隊的實力暴露出來,以此來震撼吳蜀兩國,而吳蜀兩國正好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做到知己知彼。
後來兩國經過群臣的商議,還是決定派使者前去,相對於麵子,了解掌握新漢軍隊的實力更為重要。
蜀漢派出的使者是老將嚴顏,軍師法正和周不疑,以及兩名青年才俊費禕和董允。吳國派出的使者是尚書令顧雍,老將黃蓋,小將丁奉和淩統,他們各自帶著五百兵士,啟程前往襄陽。
由於兩國所派的使者,大多數都在三江口,因此,三四天之後,便全部到達了襄陽,而距離新漢雄武皇帝,丁偉的閱兵儀式還有三天。
江夏之戰雖然慘烈,可是卻很快平息了,吳國將大軍撤出了武昌,也算是給江夏一個交代,文士們對吳國的討伐聲也就漸漸平息了。
但是接下來,他們又在開始議論下一個話題,那就是新漢的一統天下之戰,什麽時候會發起?
因為這些年,新漢的三個水軍基地,在大造戰船,加緊操練水軍。同時各種兵器也在不斷的製造,馬鈞炮,雲梯,井欄,弓箭,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吳國和蜀國,也沒有停滯不前,盡管他們所占的地方有限,資源貧乏,可是,兩國的可戰之兵,也有三十多萬, 雖然這樣做有些窮兵黷武,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其中三江口一帶,便有大軍十幾萬,將來新漢大軍南下,這裏肯定是他們預設的戰場。
為了提前部署,吳蜀兩國加強的軍事聯盟,由兩國的主要將領組成了江夏兵團。
江夏兵團的統帥是周瑜,魯肅和諸葛亮任副帥,司馬懿和周不疑任軍師,麾下有兩國的名將幾十員,吳國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淩操,董襲,陳武,淩統,丁奉等,蜀國的文聘,甘寧,蘇飛,諸葛瑾,王威,嚴顏,孟達,霍峻,李嚴,鄧芝,向寵,寇封,許褚,典韋,馬超,馬岱,王雙等。這樣的陣容,恐怕丁偉看了之後也會羨慕不已。
當然,吳國和蜀國也沒有放鬆其他地方的防守,比如蕪湖一帶,新漢在那裏駐紮著五六萬兵馬,萬一他們將攻擊的重點放在那裏,幾十萬大軍沿江而上,很快便會威脅到豫章,所以,在三山,虎林和皖縣各駐紮了兩萬兵馬,分別由孫賁,孫翊和呂範統領,曹彰,夏侯霸,紀靈為大將,雖然這樣的搭配不是很強,但是那麽多的兵士守城還是可以的。實在不行,總可以守一月時間吧,到那時,江東各路援軍便會趕到。而在長江下遊,也有兩萬水軍,由吳景,孫權統領,同時還有大將曹純。豫章有三萬兵馬,關鍵時刻,吳國皇帝孫策可以親自率領,支援各方。
而蜀國也讓大將張任駐紮在劍閣,以防白水關的太史慈,而泠苞,鄧賢和法正三人駐守在閬中和巴西,以防漢中的黃忠,黃權在距離陰平大約七十裏的地方,修築了一道關塞,駐紮了一萬兵馬,防止漢軍從陰平偷渡。成都城中,費觀,張翼,馬忠,成公英和三萬大軍留守。
漢軍最善偷襲,但這一次,整個防線固若金湯,沒有給漢軍留任何機會。所有防線布好之後,諸葛亮,周瑜,魯肅,司馬懿,周不疑等五人又都詳細探討了一番,確實做到了萬無一失。
現在剩下的事,便是屯積糧草,訓練兵士,若是新漢來犯,便迎頭痛擊。
不過,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很能沉得住氣,又過了兩年時間,新漢大軍沒有任何動靜。
等到第三年,也就是新漢啟聖十二年,中原和北方大地喜獲豐收,而這個時候,洛陽的幾道調令傳到了各處,吳蜀兩國立刻緊張起來。
這些聖旨全是調兵遣將,合肥一帶的水軍,除了留下兩萬由陸遜統領之外,其餘八萬,由徐盛和陳宮統領,全部向襄陽集結,洛陽和長安共起大軍十萬,從北方的青州,並州,冀州以及鎮北將軍府調集大軍五萬,由麴義和許攸統領,也向襄陽集結。
聖旨一下,整個天下都沸騰了,年近五十歲的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又一次要禦駕親征,而且他在洛陽皇宮的朝堂之上告訴麾下眾臣,這將是他最後一次禦駕親征。也就是說,此次大軍南下,一定要掃平江東,征服蜀漢,統一天下。而且新漢的所有官員,沒有人不相信!
新漢此次出動的大軍,加上呂蒙軍團,超過三十餘萬,另有十幾萬押送糧草的郡兵和民夫,所以號稱五十萬,稱為征南軍。
由於兵馬太多,這一次出兵,沒有像前麵幾次那樣突然襲擊,因為攻擊的目標非常明確,而且全天下都知道,不用躲藏。
大軍浩浩蕩蕩,一月之後,終於開進了襄陽城。到了襄陽之後,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又傳下一道聖諭,七天之後,新漢征南軍將在襄陽城外要進行一場大閱兵,並向吳蜀兩國發出邀請,讓兩國派出使者前來觀禮。
關於閱兵,吳蜀兩國當然明白,因為在幾年前,官渡之戰時,新漢便在洛陽城外進行了一場閱兵儀式,並邀請魏國,南漢,蜀漢,吳國,西涼等各國派使者參加。眾人看完之後都明白,這是新漢雄武皇帝丁偉,向天下展示新漢武力的強盛,想要對天下眾人形成一種震懾。
那麽這一次閱兵,無疑就是告訴吳國和蜀國,讓他們不要妄想以卵擊石,新漢統一天下的車輪滾滾而來,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吳蜀兩國接到邀請之後,劉備和孫策都有些犯難,不知是該去還是不該去。
若是去了,豈不是在無形之中承認新漢強與他們,而且地位超然,高高在上,他們隻是其附屬小國。
可若是不去,新漢的軍隊到底有多強,他們現在的水軍情況如何,這些問題都無法知道。
以新漢雄武皇帝丁偉的個性,他會毫不猶豫的將新漢軍隊的實力暴露出來,以此來震撼吳蜀兩國,而吳蜀兩國正好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做到知己知彼。
後來兩國經過群臣的商議,還是決定派使者前去,相對於麵子,了解掌握新漢軍隊的實力更為重要。
蜀漢派出的使者是老將嚴顏,軍師法正和周不疑,以及兩名青年才俊費禕和董允。吳國派出的使者是尚書令顧雍,老將黃蓋,小將丁奉和淩統,他們各自帶著五百兵士,啟程前往襄陽。
由於兩國所派的使者,大多數都在三江口,因此,三四天之後,便全部到達了襄陽,而距離新漢雄武皇帝,丁偉的閱兵儀式還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