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眾人看好戲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在鍾禦率軍出征一個月後,因為大明如今殘破的近狀,很輕易的就攻到了大明朝的帝都城下,將整個帝都城給包圍了。
值此生死存亡的時刻,哪怕大明朝的開國太祖在這麽想讓後輩子孫自行解決,卻也依舊不能夠袖手旁觀了,不得不出手。
可惜,正當這位太祖自信滿滿,認為自己隻要一出手,對麵的敵人必然頃刻之間化作灰飛煙滅。
在這個時候,鍾禦挺身而出。
自信滿滿的大明朝太祖隻不過出現在了帝都城上空,就給城外原本士氣洶洶,實力強勁的禦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
甚至這些軍隊有這麽一種感覺,隻要再這麽繼續下去,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因為承受不住天仙的威壓而紛紛暴亡。
不過大明朝太祖出現的那一刻,鍾禦也出手了。
大道至簡。
不管是神通術法,還是種種技巧,都不過是對於道的利用。
而這些利用到了最後一步,卻都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甚至看上去與尋常人的行為舉止,也沒什麽太大差別。
所以,已經成道的鍾禦伸出了一隻手。
這雙手看上去沒什麽奇特的,隻是緩緩伸出,就像是在做哪一件物品一般。
可能眼看上去的緩慢,實則速度快到了極限,並且隨意的一抓,就仿佛天地之間封絕,無邊的壓力朝著被抓之處湧去。
而處於這漩渦之中的大明朝太祖,首當其衝之下,感受到這雙手中蘊含的死亡危機,當下再也不敢留手,全力爆發了自己最為強大的力量,與這隻巨手對抗了起來。
過大明太祖使盡了渾身解數,用盡了萬般神通,卻依舊難以抵擋這普通的一抓。
於是乎,堂堂天人,至高無上的天仙,尊貴無比的大明太祖,就這樣如同一隻螻蟻一般,被鍾禦擒拿到了手中。
看上去不可思議,兩者同為同一層次的高手,怎麽可能大明太祖敗得如此之快,如此的輕易。
但其實有這種結果,也實屬理所應當。
作為同一批的修為,鍾禦雖然才剛剛踏入了八階,但他厚積薄發,雖然如今不過八階初期的修為,但已經相當於八階後期乃至巔峰,實力遠超一般的八階。
而大明太祖卻是潛力耗盡,在天仙境界蹉跎已久,依舊不過是一名初階的天仙,自身戰力神通也平平無奇,在八階中屬於墊底的。
從修為上來看,鍾禦便勝卻這大明太祖十數倍,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再說鍾禦剛剛那平淡無奇的一抓,看上去平凡,但其實卻是蘊含了鍾禦對於道的全部理解。一抓之下看似隨意,其實卻是全力以赴,戰力全開。
猝不及防之下,沒有放在心上的大明太祖來不及反應,輕易被擒也就理所應當的事了。
拿下大明太祖之後,鍾禦對他一番威逼利誘,終於大明太祖不敢承受死亡的威脅,選擇了投降。
身為天仙修為的他,足足有著萬年壽命,如今才過去了一千多年,對於他大好的人生來說,不過剛剛開始。又怎麽能夠輕易的舍棄如今的榮華富貴,潑天的權勢,選擇慷慨赴死。
所以鍾禦麾下的禦國,在這一天正式的擁有了一名天仙的加入,有了那麽幾分強國的氣勢。
逼降了大明的太祖,鍾禦順。道整合了一下大明朝中部的領土,至於北部的大晉帝國,鍾禦則暫時選擇沒有去動它。
並不是大晉的實力太強,強到鍾禦不敢窺伺。
而是因為大晉以北,如今風雲詭變,難以預測,到處都充滿了殺機。
南部的大唐帝國因為人道氣運的衰落牽引,與整個南部的諸侯國強者,展開了一場慘烈無比的生死決戰。作為北麵的霸主,大漢帝國同樣沒有幸免。
而且因為這場災難比唐帝國來得晚一些的原因,如今正進行到最為激烈的時刻。
大漢帝國的八階強者正不斷的與周邊國家的強者交戰,彼此之間聲勢駭人牽連甚廣,已經有無數的平民受此牽連而慘遭橫禍。
甚至連八階的天仙也隕落了七八人,並且眼看著隨著越打火氣越大,局麵越發有著不可收拾的傾向。
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北方就變成了一個火藥桶,任何一股外力想要插足其中,就會加快它的引爆。
鍾禦雖然自信自己的實力強大,就算插手其中也能夠全身而退。但在這種情況之下,鍾禦麾下的領土受到一些波及在所難免,uu看書ww. 而且鍾禦也難保會受些什麽傷勢,引起不必要的變故。
所以鍾禦明智的選擇了避讓,不打算插手到其中。
北麵不過是區區大明的五省之地,南麵可是有著大明王朝覆滅之後遺留下來的廣大領土。還有那剩下的三大帝國,以及其他幾個被消亡的帝國,等待著鍾禦前去征服。
相比於如今實力依舊鼎盛的北方南方,經過連番的大戰,實力大損,僅僅隻剩下五位天仙,對於鍾禦來說,輕而易舉的就能夠橫推。
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麽選擇自然一目了然。
所以當大明朝的天仙太祖投降的消息還未傳開,鍾禦就親自動身趕往了東南區域的方國,以自身絕強的實力,壓倒性的擊潰了方國的太祖,迫降整個方國。
方國太祖之前就說過是一個性格軟弱之人,或許不能說性格軟弱,畢竟能夠成為天仙,怎麽也有幾分手段,起碼殺伐果決是必不可少的。
應該將他說成識實務,明大勢,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理智的方國太祖並沒有選擇負隅頑抗,而是如同大明太祖一般,選擇了投降。
到了這一刻,鍾禦的麾下加上他自己,就有了足足三尊的天仙。
這種實力,徹底的碾壓整個南部地區的五位天仙,已經綽綽有餘了。
3月之後,鍾禦接連拜訪三國,其中兩國太祖拒不投降,直接被鍾禦斬於劍下。剩下的一位太祖以及兩位在野天仙識時務的選擇了投降。
自此,聊齋世界人族南部疆域第一次真正統一,崛起了一個極為年輕的帝國,禦國。
值此生死存亡的時刻,哪怕大明朝的開國太祖在這麽想讓後輩子孫自行解決,卻也依舊不能夠袖手旁觀了,不得不出手。
可惜,正當這位太祖自信滿滿,認為自己隻要一出手,對麵的敵人必然頃刻之間化作灰飛煙滅。
在這個時候,鍾禦挺身而出。
自信滿滿的大明朝太祖隻不過出現在了帝都城上空,就給城外原本士氣洶洶,實力強勁的禦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
甚至這些軍隊有這麽一種感覺,隻要再這麽繼續下去,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因為承受不住天仙的威壓而紛紛暴亡。
不過大明朝太祖出現的那一刻,鍾禦也出手了。
大道至簡。
不管是神通術法,還是種種技巧,都不過是對於道的利用。
而這些利用到了最後一步,卻都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甚至看上去與尋常人的行為舉止,也沒什麽太大差別。
所以,已經成道的鍾禦伸出了一隻手。
這雙手看上去沒什麽奇特的,隻是緩緩伸出,就像是在做哪一件物品一般。
可能眼看上去的緩慢,實則速度快到了極限,並且隨意的一抓,就仿佛天地之間封絕,無邊的壓力朝著被抓之處湧去。
而處於這漩渦之中的大明朝太祖,首當其衝之下,感受到這雙手中蘊含的死亡危機,當下再也不敢留手,全力爆發了自己最為強大的力量,與這隻巨手對抗了起來。
過大明太祖使盡了渾身解數,用盡了萬般神通,卻依舊難以抵擋這普通的一抓。
於是乎,堂堂天人,至高無上的天仙,尊貴無比的大明太祖,就這樣如同一隻螻蟻一般,被鍾禦擒拿到了手中。
看上去不可思議,兩者同為同一層次的高手,怎麽可能大明太祖敗得如此之快,如此的輕易。
但其實有這種結果,也實屬理所應當。
作為同一批的修為,鍾禦雖然才剛剛踏入了八階,但他厚積薄發,雖然如今不過八階初期的修為,但已經相當於八階後期乃至巔峰,實力遠超一般的八階。
而大明太祖卻是潛力耗盡,在天仙境界蹉跎已久,依舊不過是一名初階的天仙,自身戰力神通也平平無奇,在八階中屬於墊底的。
從修為上來看,鍾禦便勝卻這大明太祖十數倍,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再說鍾禦剛剛那平淡無奇的一抓,看上去平凡,但其實卻是蘊含了鍾禦對於道的全部理解。一抓之下看似隨意,其實卻是全力以赴,戰力全開。
猝不及防之下,沒有放在心上的大明太祖來不及反應,輕易被擒也就理所應當的事了。
拿下大明太祖之後,鍾禦對他一番威逼利誘,終於大明太祖不敢承受死亡的威脅,選擇了投降。
身為天仙修為的他,足足有著萬年壽命,如今才過去了一千多年,對於他大好的人生來說,不過剛剛開始。又怎麽能夠輕易的舍棄如今的榮華富貴,潑天的權勢,選擇慷慨赴死。
所以鍾禦麾下的禦國,在這一天正式的擁有了一名天仙的加入,有了那麽幾分強國的氣勢。
逼降了大明的太祖,鍾禦順。道整合了一下大明朝中部的領土,至於北部的大晉帝國,鍾禦則暫時選擇沒有去動它。
並不是大晉的實力太強,強到鍾禦不敢窺伺。
而是因為大晉以北,如今風雲詭變,難以預測,到處都充滿了殺機。
南部的大唐帝國因為人道氣運的衰落牽引,與整個南部的諸侯國強者,展開了一場慘烈無比的生死決戰。作為北麵的霸主,大漢帝國同樣沒有幸免。
而且因為這場災難比唐帝國來得晚一些的原因,如今正進行到最為激烈的時刻。
大漢帝國的八階強者正不斷的與周邊國家的強者交戰,彼此之間聲勢駭人牽連甚廣,已經有無數的平民受此牽連而慘遭橫禍。
甚至連八階的天仙也隕落了七八人,並且眼看著隨著越打火氣越大,局麵越發有著不可收拾的傾向。
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北方就變成了一個火藥桶,任何一股外力想要插足其中,就會加快它的引爆。
鍾禦雖然自信自己的實力強大,就算插手其中也能夠全身而退。但在這種情況之下,鍾禦麾下的領土受到一些波及在所難免,uu看書ww. 而且鍾禦也難保會受些什麽傷勢,引起不必要的變故。
所以鍾禦明智的選擇了避讓,不打算插手到其中。
北麵不過是區區大明的五省之地,南麵可是有著大明王朝覆滅之後遺留下來的廣大領土。還有那剩下的三大帝國,以及其他幾個被消亡的帝國,等待著鍾禦前去征服。
相比於如今實力依舊鼎盛的北方南方,經過連番的大戰,實力大損,僅僅隻剩下五位天仙,對於鍾禦來說,輕而易舉的就能夠橫推。
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麽選擇自然一目了然。
所以當大明朝的天仙太祖投降的消息還未傳開,鍾禦就親自動身趕往了東南區域的方國,以自身絕強的實力,壓倒性的擊潰了方國的太祖,迫降整個方國。
方國太祖之前就說過是一個性格軟弱之人,或許不能說性格軟弱,畢竟能夠成為天仙,怎麽也有幾分手段,起碼殺伐果決是必不可少的。
應該將他說成識實務,明大勢,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理智的方國太祖並沒有選擇負隅頑抗,而是如同大明太祖一般,選擇了投降。
到了這一刻,鍾禦的麾下加上他自己,就有了足足三尊的天仙。
這種實力,徹底的碾壓整個南部地區的五位天仙,已經綽綽有餘了。
3月之後,鍾禦接連拜訪三國,其中兩國太祖拒不投降,直接被鍾禦斬於劍下。剩下的一位太祖以及兩位在野天仙識時務的選擇了投降。
自此,聊齋世界人族南部疆域第一次真正統一,崛起了一個極為年輕的帝國,禦國。